第卅六講:宗教人的墮落(二)

經文:馬太福音廿三:23—39

在第卅五講我提到過馬太福音第廿三章是耶穌基督對當時猶太宗教領袖們譴責最嚴厲的,且記錄最詳細的一段經文;除了第十四節在某些古老抄本中有出現外,一般比較有權威的聖經抄本並沒有發現,其他總共述說了七個這些宗教領袖們的嚴重問題。
耶穌基督說這些問題也是他們的災禍,因為這些災禍是使他們遠離天國的主因,而且也因為他們的緣故,連帶的使一些想進入的人也與天國之路絕緣了。其實,當我們在看這段經文的時候,我們也該反省我們今天的信仰態度是否就像耶穌基督所譴責的這些宗教領袖一樣?尤其是傳道者和長執們更應該如此反省。我們不能將耶穌基督的話看成是只對當時的宗教領袖們講的,與我們的距離很遠,如果是這種想法,那是不對的。正確的態度是應該將耶穌基督所講的用來反省我們今天作為一個基督徒的信仰態度,是否也跟當時耶穌基督所譴責的態度一樣?認真說來,我就發現自己很像當時的宗教領袖一樣的糟糕;例如我也會喜歡在公共的場所坐在大的位置上,讓人稱呼我是「老師」;也會喜歡被人稱為是解釋聖經的專家,好像是「大師」一樣,很驕傲;虛偽、不誠實、貪心等等的情況也時常發生在我的生活中,這都說明了作為一個傳道者的軟弱,就像當時耶穌基督所指責的宗教領袖一般,實在很慚愧,我也希望努力改進,使自己能在信仰生活上有進步。

現在我們所讀的經文是耶穌基督繼續在譴責那些宗教領袖們所犯的錯誤。前面一講我們已經談過七個災禍中的三個,現在我們所看的經文是談到另四個災禍。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經文內容:

第廿三至廿四節:「你們這般偽善的經學教師和法利賽人要遭殃了!你們連調味的香料,如薄荷、大茴香、小茴香等物都獻上十分之一給上帝,但是法律上真正重要的教訓,如正義、仁慈、信實,你們反而不遵守。這些重要的教訓才是你們所必須實行的,至於其他的,也不可忽略。瞎眼的嚮導啊!你們從飲料中濾出一隻蟲,卻把一頭駱駝吞下肚子裡去!

如果我們將馬太福音書所記載的這些譴責經學教師和法利賽人的經文,和路加福音第十一章卅七至五十二節所記載的相互比較,就會發現二者之間有很大的不同;

其一,路加福音書是將馬太福音書的第廿三、四節這段譴責只針對法利賽人說的。後來因為法律教師聽到耶穌基督所講的,認為自己也被牽連在裡面,「提出抗議」,於是耶穌基督開始對法律教師提出批判。換句話說,路加福音書是分開批判,馬太福音書則是合在一起說的。

其二,路加福音將法利賽人「喜歡會堂裡的特別座,喜歡人家在公共場所」向他們「致敬問安」也列入在遭殃的範圍,但在馬太福音書則沒有這樣的明顯的用詞,雖然馬太福音書的作者也提到耶穌基督說過這樣的話,但是主要是提醒門徒和群眾們不要像他們學習這樣的行為。

其三,路加福音書記載這段經文所發生的地點是耶穌基督還在加利利一位法利賽人家作客的時候說的;那時「有一個法利賽人請他吃飯,他就進去坐席。這個法利賽人看見耶穌飯前不先洗手,非常詫異。」(路加福音十一:37-44)於是耶穌基督就開始一連串的譴責。路加福音書這種編輯方式很快會讓人感覺到耶穌基督是一位很「沒有禮貌」的人,哪裡有到人家裡去作客,還當主人的面批評人家的?而且還是用這種帶有「咒詛」的內容的話語呢(請參考拙作「路加福音書的信息」乙書,第十六講:「耶穌所譴責的人」,頁二五三至二四八)!這種與人相處的態度即使是在今天也很難被接受,尤其是在一個傳道者的身上更是難以被人接納,但是這樣的事蹟卻發生在耶穌基督的身上。馬太福音沒有這樣,相反的,馬太福音書在編輯上將這段經文編輯在耶穌基督原本就在與這些宗教領袖們辯論,包括撒都該人在內。因此讀起來很順口,也不會覺得耶穌基督是很不懂得禮貌的人。

其四,路加福音書記錄這件事是發生在耶穌基督尚在加利利的時候,而且也因為這次的針對法利賽人,以及後來對法律教師的批判,導致「成千成萬的人群擁擠在一起,甚至彼此踐踏」為了要聽耶穌基督的教導(路加福音十二:1)。但是馬太福音書則是記載這件事發生在耶路撒冷的聖殿裡。

從以上四點我們就可以清楚馬太福音書和路加福音書在編輯上很大的差異。

第廿三、四節是第四個遭殃的事;我們要特別注意這一段經文,這裡耶穌基督並沒有否定奉獻十分之一的意義和重要性,但是我們發現耶穌基督在譴責上與早期先知們所強調的是一樣的,那就是有比奉獻更重要的事不能忽略,因為有人就是藉著奉獻的事作理由,把更重要的信仰行為給疏忽掉,而且這種疏忽還是故意的呢,這裡所說的就是這樣的背景。在耶穌基督的看法裡,確實去實行上帝的愛,比奉獻十分之一更重要,因為上帝並不是在看人的奉獻,而是喜歡人依照祂的旨意去實踐對人的愛。我們看先知阿摩司和彌迦怎樣說的:

「我討厭你們的節期,受不了你們的盛會!我不接受你們的燒化祭和素祭,也不稀罕你們獻上肥牲畜作平安祭。我不喜歡你們那鬧哄哄的歌聲,也不愛聽你們彈奏的琴聲。其實,你們倒應該像江水滾滾湧流,不屈不撓地伸張正義!像溪水川流不息,始終不懈地主持公道!」(阿摩司五:21-24)

「我該帶甚麼禮物來見上主呢?我該怎樣來敬拜天上的上帝呢?我帶最好的小牛作燒化的牲祭獻給他嗎?上主會喜歡我獻上千萬隻公牛,或川流不息的橄欖油嗎?他會喜歡我獻上長子來替我贖罪嗎?不!上主已經指示我們甚麼是善。他要求我們的是:伸張正義,實行不變的愛,謙卑地跟我們的上帝同行。」(彌迦書六:6-8)

雖然說奉獻十分之一是摩西法律中的規定,而且被看為是非常重要的信仰行為(利未記廿七:30,民數記十八:21,申命記十二:6、十四:22),但是法律真正的意義乃是在愛人,而不是在供品奉獻上的表現(參考路加福音十:25-37、十八:18-25)。作為一個猶太人的耶穌基督並沒有反對奉獻,但是他詮釋出一個重要的信息:如果對人沒有愛,沒有公義,那麼所做的任何供品奉獻都將成為一種信仰上的污穢記號。其實,如果我們看耶穌基督在講的法利賽人和收稅的人上聖殿禱告的比喻時,就會發現耶穌基督已經很清楚說出奉獻十分之一並不表示能得到上帝的慈愛,因為上帝不是為了看人的奉獻,而是看人內心的悔改(路加福音十八:9-14)。

第廿四節讓我們看到耶穌基督教訓中一個特色,就是用極大的對比方式;一隻蚋蟲與一隻駱駝,這實在是非常大的對比。駱駝是猶太人在沙漠中經驗裡最大的動物,並且被列為屬於不潔的動物,不可食用(利未記十一:4-6)。看吧,猶太人的宗教領袖如果可以把飲料中的一隻蚋蟲挑出來,卻沒有看見一隻駱駝在眼前,而可以安然自在地把一隻駱駝吞吃下去,那是講不過去的,除非這個人是瞎眼的人。換句話說,律法中是以對人有愛為最大,奉獻固然是重要,但是比起實行正義、仁慈、信實等這些關心苦難者,受逼迫者等這些,那奉獻就如同是一隻蚋蟲跟駱駝一樣了。

第廿五至廿六節:你們這班偽善的經學教師和法利賽人要遭殃了!你們把杯盤的外面洗得乾乾淨淨,裡面卻盛滿了貪慾和放縱。瞎眼的法利賽人哪,先洗淨杯子的裡面,外面也就乾淨了。

這是第五個災難;我們知道猶太人洗淨杯盤的外面,並非是因為衛生的關係,而是為了信仰的緣故,甚至是因為傳統上對外邦人歧視態度的延續。
在馬可福音第七章一至廿三節曾討論到有關類似的問題,背景是因為從耶路撒冷來的經學教師和法利賽人對耶穌基督在吃飯之前沒有先洗手而引起的,耶穌基督曾指責他們是「遵守古人的遺訓,而放棄了上帝的命令」(馬可福音七:8 ),又說:「那從外面進到人裡面的不會使人不潔淨;相反地,那從人裡面出來的才會使人不潔淨。」(七:16)然後他說到使人不潔淨的乃是人心中的各種邪念,包括「通姦、偷盜、兇殺、淫亂、貪心、邪惡、詭詐、放蕩、嫉妒、毀謗、驕傲、狂妄等」(七:21-22)。這些其實就是如同這裡所說的一句「貪慾與放縱」(請參考拙作「馬可福音書的信息」乙書,第十講:「裡外之間」,頁一二一至一三五)。

這裡我們要注意的是在第廿六節耶穌基督特別指著法利賽人說他們是瞎眼的人,要他們先「洗淨杯子的裡面」,這跟馬可福音書裡所記載的是指著那些從耶路撒冷來的經學教師,以及法利賽人是有些不太一樣。再者,路加福音書在這裡是用「只要把杯盤裡的東西送給窮人,你們就算潔淨了」(路加福音十一:41)這樣的句子。這裡的「送給窮人」,意即施捨給窮人,很可能是因為「施捨」原文來自亞蘭文,跟「潔淨」之音相近造成翻譯上的差誤吧。

第廿七至廿八節:「你們這班偽善的經學教師和法利賽人要遭殃了!你們好像那粉刷了的墳墓,外面好看,裡面卻全是死人的的骨頭和腐爛的東西。同樣,外表看起來你們十分公正,內心卻裝滿著虛偽和邪惡。」

這是第六個災禍;這裡說到猶太人有一個傳統習慣,就是在逾越節之前都會將墳墓粉刷成白色的,在春天陽光的照耀下看起來會顯得特別耀眼,原因是這樣可以讓擁擠進入聖城而來的朝聖客避免誤觸墳墓而變成不潔淨的人,因為根據摩西法律的規定,如果有人「在戶外接觸到被殺或自然死去的人,或接觸到死人的骨頭或墳墓,他就七天不潔淨。」(民數記十九:16)猶太教曾出版一本很重要的經典名叫「米示拿」(Mishna),在這本經典中曾這樣規定說:「猶太人在春天雨季過後(大約是三月之時),必須修補道路、浴室、公廁,以及粉刷墳墓。」有人說要這樣做的原因,乃是因為春雨將這些地方造成破壞,必須及早修復,以防他日雨季來臨時免再造成更大的損害。

依照馬太福音書編寫這段經文時間來看,是在三月春雨過後之時,在耶路撒冷野外處處可見重新粉刷過後的墳墓吧。這樣看起來是一片新的氣象,但是在新氣象的墳墓裡裝的卻是已朽的骨頭,或是剛腐爛沒多久的屍體。耶穌基督是用這樣的民俗現象在譴責經學教師和法利賽人總是讓人覺得外貌好看,但是裡面卻是一些毫無生命的東西,不是腐朽的,就是枯乾過時的。這跟他們僵化的思想行為必定有密切關係。

第廿九至卅三節:「你們這般偽善的經學教師和法利賽人要遭殃了!你們替先知修墳,為聖賢立碑,而且說:『如果我們生活在祖先的時代,我們絕不至於像他們那樣殺害先知。』可見你們已經承認自己就是那些殺害先知的人的子孫!你們儘管作下去,去完成你們祖宗的暴行吧!毒蛇和毒蛇的子孫哪,你們怎能逃脫地獄的刑罰呢?

這是第七個災禍;如果我們將這裡所說的跟第廿一章葡萄園的比喻,以及第廿二章國王為兒子設婚宴的比喻比較來看,就會發現耶穌基督是連續針對猶太人殺害先知的事件提出嚴厲的評擊,可以想像得到耶穌基督對這樣的事件之發生很難忍受。我們不太清楚馬太福音書的作者是否有用這樣的資料,做為指證猶太人殺害耶穌基督和迫害早期教會基督徒的用意?不過,不論是怎樣的情形,在這裡非常清楚的是耶穌基督已經指出這些宗教領袖們的嚴重錯誤,乃是他們時常假借繼承早期先知們的宣教使命,但卻時常做出違反先知們的教訓,因為先知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照著上帝的話去講、去傳、去做。但是他們確是將上帝的話擺一邊,反將人的傳統當作上帝的金科玉律嚴格地去執行(馬太福音十五:3)。因此,他們雖然替先知們修墳墓,為聖賢們立碑,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很尊敬這些人,其實他們所做的事是和當時害死這些人的祖先所行的一樣。在耶穌基督的看法裡,若是真正要繼承先知的精神,並不是在修墳的事上作文章,也不是在為聖賢立碑上大費工夫,而是將他們依照上帝的話去實行的精神承續下去這才重要。

第卅四至卅六節:你們聽吧!我要派遣先知、哲人,教師到你們這裡來,有的要被你們殺害,有的要被你們釘十字架,有的要在你們的會堂裡受鞭打,從一個地方被趕到另一個地方。這樣,一切殺戮無辜的懲罰要落在你們身上--就是從無辜的亞伯,直到你們在聖殿和祭壇之間所殺的巴拉加的兒子撒迦利亞的血債為止。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懲罰都要歸給這一代的人。」

第卅四節這裡說到「有人要被你們釘十字架」,顯然不是耶穌基督的話,因為早期教會被猶太人迫害雖是屬實,但是說到他們將基督徒釘十字架,並不確實,因為有明顯記錄的是司提反和西庇太的兒子雅各(使徒行傳七:57-58、十二:2),但他們也不是被釘十字架而死的。若要說有,那也是在羅馬帝國因為內部鬥爭版圖緣故,假藉基督徒要叛亂,在迫害之中採取釘十字架的壓制行動,主後六十五年的尼祿焚燒羅馬城迫害基督徒的事件就是個好例子,而在主後三一二年十月廿八日,羅馬皇帝君士坦丁藉著基督徒的幫助取得統一羅馬帝國大權的行為,更可看出當時基督徒乃是羅馬帝國內部鬥爭的一個棋子。

第卅四節這裡馬太福音書和路加福音書也有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在路加福音書有「上帝的智者曾經說過」這句話,表示出第卅四節的話是出自上帝本身的話語,不是耶穌基督所說的,但是馬太福音書的作者省略了這句話,就會使這句話變成是耶穌基督所說的。因此,有的學者認為這句話很可能是在暗示早期教會信徒已經受到嚴重的迫害。雖然有些迫害是因為羅馬帝國的政治因素,但是猶太人作為幫兇的角色卻是脫離不了。

第卅五節的「巴拉加的兒子撒迦利亞」這句話顯然有筆誤,因為在聖殿的院子中被殺的那位撒迦利亞的父親應該是大祭司耶何耶大(歷代志下廿四:20-22),並不是巴拉加。這位撒迦利亞是被猶大王約阿施命令人民用石頭打死的,但他不是先知。先知撒迦利亞是「易多的孫子比利加」(撒迦利亞書一:1),他並沒有在聖殿的院子裡被殺死,他是和先知哈該同時代幫助返鄉的猶太人重建耶路撒冷聖殿的先知。我想比較可靠的瞭解是:耶穌基督在這裡所說的這位「撒迦利亞」,應該是指著大祭司耶何耶大的兒子說的,因為在他被打死之前曾說過這樣的話:「願上主看顧你所做的,懲罰你!」將這句話用來比較第卅六節耶穌基督說的:「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懲罰都要歸給這一時代的人。」(歷代志下廿四:22)看起來會比較接近本意。再者,創世記第四章所記載亞伯被殺死的事件,也是上帝為他申冤,這樣連結起來看就比較順了。

第卅七至卅九節:「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殺了先知,又用石頭打死上帝差遣到你這裡來的使者!我多少次要保護你的子女,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下一樣。可是你們不願意!瞧吧,你們的殿宇將成為人煙絕跡的荒場。我告訴你們,你們從此再也見不到我,一直到你們說:『願上帝賜福給奉主名而來的那位!』」

馬太福音書記載這段話是耶穌基督在耶路撒冷聖殿說的,但在路加福音書記載這段話是在他帶門徒走向耶路撒冷城的途中說的(路加福音十三:22),那時因為有幾個法利賽人來見他,並對他提出警告「希律想殺」他(十三:31),於是他說出這段話(十三:34-35)。並且有一個地方不太一樣,那就是在馬太福音書是說「聖殿」將荒涼成為人煙絕跡的地方,在路加福音書則是說猶太人的「家園」將變成一片荒涼。不過我們可以瞭解整個耶路撒冷城的荒涼,就是包括了聖殿在內了,並且他們也有一種習慣用法,就是用聖殿代表全以色列民族。

依據摩西的法律規定,有幾種情形是要用石頭執行死刑的;一是拜偶像的人(申命記十七:2-7),二是犯姦淫的人(申命記廿二:23-24,約翰福音八:1-11),三是行巫術的人(利未記二十:27)。另有一種是後來在耶穌基督時代,人們也將那些「假先知」當作可以拿石頭打死的對象,因為他們認為這種人是假藉上帝的名亂說話(參考約翰福音十:31-33、十一:8)。使徒行傳第七章五十八節記載司提反被用石頭打死,可能就是因為他們認為他是假先知的緣故吧。

第卅九節再次讓我們看到馬太福音書作者寫此書的特色,就是引用舊約聖經的資料,這句「願上帝賜福給奉主名而來的那位」,是取自詩篇第一一八篇廿六節,在該篇的第廿四節有這樣的句子說:「這是上主得勝的日子;我們要歡樂,我們要慶祝!」耶穌基督引用這句話來表明他將再來臨,而那日子將是個凱旋的日子。這也是初代教會最重要的信息內容和凝聚信徒一起最大的因素背景。

這段經文帶給我們很好的信息:

一、我們必須很認真且實在地回到聖經裡來,才不會將人的傳統當作上帝在聖經裡的教訓看待。

這也是我一再強調的事,我一直認為無論我們的教會做甚麼事工,如果我們沒有依據聖經的教訓來行,即使看起來很輝煌的成果,那也將不會是聖經所要我們作的事。教會的存在就是要傳達聖經的話語,如果我們失落了這一點,即使是建有很壯觀的教堂建築,就算是教堂裡擠滿了人潮,也是枉然!因為耶穌基督時代的耶路撒冷聖殿,其壯觀之景況連耶穌基督的門徒看了都會讚嘆(馬可福音十三:1),且該聖殿自所羅門王時代就一直是猶太人的宗教信仰的中心,人潮出入之多,多到要擺設攤位來服務那些外地回來的朝聖客(約翰福音二:13-17)。但是,很顯然的猶太人已經失落了上帝的話,更嚴重的是將人的傳統當作上帝的話在執行(馬可福音七:8),也就是因為這樣才會偏離了上帝的正道,而這點正是耶穌基督所譴責的。

今天的教會必須再次重新來反省這件事:我們是否有認真地在研讀聖經?我們是否有確實地將聖經上帝的話看做是我們教會最重要的信仰指標?我們是否有將聖經上帝的話看做是我們信仰生活中最重要的行為依據?如果我們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我們有多少時間在研讀聖經上帝的話語?我開查經班,也呼籲大家一起來學習,可惜很少人來參加。可能是我的方法沒有吸引大家的興趣,這是我要反省的地方。可是我還是要勸你撥空來參加,因為唯有透過查經班,你才會明白聖經經文的意義。我個人在評估一間教會的水平,就是看一間教會是否有開查經班為準,不是看那間教會的建築,更不是在看教會聚會的人數。
我非常感動的一件事,就是有一次我去東部花蓮鄉下一間教會訪問的時候,我到達時已經很晚了,而且外面下著毛毛細雨。那位牧師出來接待我,我才發現原來他在帶領一位姊妹查經。他告訴我因為下雨只有一個人來,但是他也一樣沒有停止跟她一起查經,我看了很感動,因為我曾經有過三個人來參加,卻嫌人少而停止,想起來自己就感到真慚愧。

約翰加爾文是我們長老教會的創設者,他就曾為教會做了這樣的定義說:「教會是建立在聖經上帝的話語的基礎上。」看,如果我們的教會沒有認真的在研究聖經上帝的話,我們的教會就會失去它存在的基礎。我盼望我們所有的教會不是因為人多,禮拜堂大間而高興,乃是因為我們所有的教會都知道以上帝的話作為我們宣教的指針,以上帝的話做為我們教會的準則而感到欣慰。

二、善待那些用心在宣揚上帝的話的僕人,以免我們重蹈猶太人迫害上帝僕人的覆轍。

我們看到舊約時代的先知時常遭到統治者的迫害,或是人民的厭棄,因為他們是很認真地在傳揚上帝的話語,可惜上帝的話語不好聽,結果常常不被統治者和人民接受。

在新約耶穌基督的時代也是遭遇到這樣的際遇;後來他的門徒、使徒保羅也是這樣受到迫害。如果我們翻開教會歷史的書籍會看到,在極權統治的社會裡,真正忠實於上帝話語的僕人總是很孤獨,因為上帝的話常常使人覺得難過,因為人的罪常使人設法要背離上帝的話語。獨裁統治者更是這樣,他們總是希望自己被人民看成上帝一樣地在供奉,而有信仰良知的傳道者是不會接受這種要求的。這種案例發生在二次大戰期間的德國、日本,也發生在解嚴之前的台灣蔣氏父子統治的時代,和許多集權國家裡。

今天的教會必須很小心來反省這樣的事:我們是否希望一位傳道者做好人際關係,還是希望傳道者做好忠實聖經的話的傳達者?我們是否喜歡傳道者講究人際關係勝過他對聖經的認真?我發現越來越多的傳道者總是忙著在應付人際關係,忙著應酬,也忙著努力使自己成為信徒心目中的「好人」,我不反對傳道者有這樣的修行,但是,千萬別忘了,不要因為這樣的要求,導致傳道者變成一位很重人際關係的人,卻忘了按照聖經的教訓來帶領羊群的牧者。因為忠實於上帝的話,比搞好人際關係更重要。好的人際關係,並不一定傳不出聖經上帝的話語,但是忠實的傳道者總是會依照聖經的教訓來帶領上帝的羊群,他會給羊群好的草料,這些草料卻不一定可口。教會就是要學習保護這樣的忠實僕人,讓這種忠實於上帝話語的僕人有好「牧場」去耕耘。讓他少花時間去弄人際關係,多花時間去研究上帝的話語。日本無教會主義的大師內村鑑三先生就是這樣的一個好例子;他的人際關係很不好,家裡的弟妹都不諒解,也跟妻子離婚,但是大家喜歡聽他傳講聖經上帝的教訓,也因為他這樣的執著研究聖經,忠實傳達聖經的話語,結果有很多人因為從他學習到聖經的信息而信耶穌基督,他不只是影響日本,也影響許多台灣教會的信徒。我們應該會珍惜像這樣的傳道者。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6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