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講:要秉公行義(一)
作者: 盧俊義牧師 日期: 2011-03-09 00:02
經文:撒迦利亞書七:1|14
不論甚麼宗教信仰,基本上都有一個前提:絕對誠實。因為這樣才能表明自己所信的神是真實的。這個條件無論在甚麼宗教信仰上一定是最基本的。如果把宗教信仰當作一種裝飾、好看、應景,甚至是欺騙的工具,這樣的信仰不但對自己沒有益處,相反的,這是在羞辱自己所敬拜的神,即使所拜的神是虛假,也會使自己心靈空虛,連一點幫助也沒有。不但這樣,若是還帶別人一起拜這樣的虛假之神,就等於是在陷害別人一樣。
在前面所講過先知撒迦利亞看見的八個異象,都是與重建耶路撒冷城和聖殿有密切關係,在重建的聖殿或是聖城中,先知撒迦利亞都一再提起上帝將要居住在當中(參考二:10|12),使該城成為榮耀的記號(參考二:5),上帝將在耶路撒冷聖殿中,成為萬民敬拜的中心(參考二:13、三:7、四:14)。想想看,當人面對著生命之主宰上帝時,可以虛偽嗎?可以有不誠實的心嗎?可以想要用繁文縟節來取悅上帝好掩蓋自己錯誤的行為嗎?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就像耶穌基督所說的,只有心地純潔的人才能看得見上帝(參考馬太福音五:8)。詩篇的詩人也這樣說:「誰有權攀登上主的山?誰可以進入他的聖殿?就是那手潔心清,不拜偶像,不發假誓的人。上主要賜福給這樣的人;拯救他的上帝要宣判他為無罪。」(詩篇廿四:3|5)
沒錯,就是心地純潔,沒有虛假的心思意念者,才是敬拜上帝的第一步,這一點也是我一再提過的。因為上帝鑒察人的內心,而不是看人的外表。
再者,我們知道敬拜上帝是一件非常神聖的事,這也就是為甚麼在出埃及記第廿五至三十章中,會記載摩西在帶領以色列人建造敬拜上帝的聖幕時,為了要幫助以色列人知道敬拜上帝是一件神聖的事,不可馬虎,因此,訂出許多詳細的規則,並且嚴格要求所有的以色列人一定要照樣遵行。原因就是上帝的神聖,人是絕對不可以用輕忽、怠慢的態度看待。在所有這些規則當中,摩西特別要求當祭司的亞倫,和他所有的子孫都必須先洗手和洗腳之後,才可以接觸到祭壇,原因只有一項:表示聖潔。
因此,當一個傳道者的我,每次讀先知撒迦利亞的這些異象,都會讓我有更深的警惕,我深信上帝就在我們教會當中,在帶領著我們的教會走每步信仰旅程。在過去這六十年,他一直帶領著咱教會,經過時代的變遷,社會快速的轉變,我們教會依舊知道繼續傳揚著上帝的話語,知道以上帝的話語作為中心。雖然我們的禮拜堂建築物有改變過好幾次,但我們有一樣都秉持著,也謹守著沒有改變的,就是用上帝的話作為我們教會的基礎。
在過去這六十年來,最令我感動的一件事,就是咱教會在一九七二年十月十五日開辦「聖經函授學校」,這項事工連續有五年之久的時間。我相信我們當中有許多兄姊曾在年輕時代參加聖經函授課程,這是在幫助大家讀聖經、認識聖經的方式。
現在咱教會繼續帶領大家研讀聖經,咱教會的查經班已經聚集了許多來自各地教會的兄姊,不僅範圍包括桃園、中壢、內壢、大台北地區、基隆、宜蘭等地,更有來自不同教派的兄姊來參加查經班。大家一起在禮拜堂學習認識聖經的話語,這八年多來,從不間斷,而且人數是持續擴大。為甚麼我們要這樣做?因為我們深深知道,上帝話語作中心的教會,就是一間有生命活力的教會;有上帝話語為主軸的教會,這間教會一定是不會撒謊、造假、欺騙的教會,也是一間知道要分享上帝恩典給需要的人的教會,更是知道要用最好的態度敬拜上帝之教會。因為我們都清楚知道,上帝的話就是生命的來源,勝過蜂蜜的甘甜,也比一切貴重的金銀珠寶更有價值(參考詩篇十九:10)。
其實,我們可以這樣了解:敬拜上帝最好的方式,就是聽從上帝的話,依照祂的話去做、去遵行。因此,明白上帝的話語,就成為我們敬拜的中心,也是我們學習將上帝話語落實在現代社會中最好的方式。這也是我們從先知撒迦利亞所看見的八個異象中可以得到的教訓。
現在我們讀第七章,就是開始在談怎樣將上帝的旨意落實在生活的方式。先知撒迦利亞在這章經文帶給我們許多美好的指示,很值得我們細心來省思。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章經文的內容:
第一至三節:
大流士作皇帝的第四年九月,就是基斯流月四日,上主給我一個信息。
2伯特利人已經派沙利色、利堅‧米勒,和他們的隨從到上主||萬軍統帥的聖殿去,祈求上主賜福,3並且求問祭司和先知:「我們是不是要像多年來一樣在第五月禁食,為聖殿被毀的事哀傷?」
聖經有時候會提供很詳細的時間、地點,這對我們認識聖經寫作的背景有相當大的幫助。就像這裏先知撒迦利亞提到一個準確的時間,就是在大流士當波斯皇帝的第四年九月。在第一節特別說明是「基斯流月四日」,「基斯流月」是希伯來人的年曆之九月,換做今天的時間,就是在主前五一八年十二月七日的時候。若是將這節比較第一章七節提到先知撒迦利亞連續看到異象的時間,就會發現那是在大流士當波斯皇帝的第二年,而現在是第四年,換句話說,就是在看見異象之後的第二年,先知撒迦利亞得到上帝的啟示,要傳達上帝的信息。
第二節,這裏提到沙利色、利堅‧米勒,以及他們的隨從者奉差遣到聖殿去。這樣的寫法很清楚表明兩件事:一是耶路撒冷聖殿已經建造完成。再者,這些人不是代表自己的意見,而是奉差遣到聖殿,他們除了祈求上帝賜福之外,主要是來詢問上帝旨意的。但這裏並沒有說這些人是奉誰差遣來到聖殿的,只有指出他們是伯特利人派來的。
伯特利,這是以色列分裂成南與北兩國之後,北國在第一任國王耶羅波安一世時代,就是以伯特利作為敬拜上帝的地方(參考列王紀上十二:29)。我們從創世記第廿八章也知道,這個地方也是雅各在夜間睡覺時,看見上帝就在他身邊,並且應許他有廣大的土地和眾多的子孫。因此,長久以來,伯特利一直被以色列人看為神聖的地方。
這裏有點問題,就是原來的希伯來文在文法上,我們看不出到底是誰差派沙利色、利堅‧米勒去詢問先知撒迦利亞,在英文標準本將之翻譯成說「伯特利人」派去的。而就我們所知伯特利並不屬於猶大的範圍,他們為甚麼會派人到耶路撒冷去詢問關於禁食的事?因此,在新欽訂版本(New King James Version)就用「人們差遣沙利色、利堅‧米勒和他的隨從者」(The people sent Sharezer, with Regem-Melech and his men.)。猶太人聖經(The Jewish Bible)則是說「伯特利||沙利色和利堅‧米勒和他的跟從者」(Bethel-sharezer and Regem-Melech and his men)。我們可以這樣了解,沙利色很可能就是在巴比倫統治時代,被擄去巴比倫當奴隸而在以色列群體中居有顯要地位者,而沙利色是以色列人的名字,因此,才會用「伯特利」這地名來表示他的身份,也可能表示著他的官職、地位。但利堅‧米勒則是巴比倫人的名字,他的猶太名字很可能已經失傳了。他們兩人很可能都是以色列人,是被擄之以色列人的後裔。
第三節是很重要的一節經文,可以讓我們看到歷史背景。他們兩人和跟隨者去詢問先知撒迦利亞一個重要的問題:要不要再像過去一樣,在第五月為聖殿毀壞的事禁食?
我們知道,以色列人根據摩西的法律每年都有一次全國性禁食,那就是贖罪日(參考利未記廿三:26|32),這個贖罪日禁食是在七月初十。後來,又增加了幾個禁食日,也是全國性的,那就是第四月、第五月、第七月,和第十月等。這樣,共計有四個全國性的禁食日。
四月的禁食日是在初九舉行,這是用來紀念耶路撒冷被巴比倫帝國攻陷(參考列王紀下廿五:3|4,耶利米書三十九:2),以色列人被擄去當奴隸。
五月十七日的禁食日,是為了紀念耶路撒冷聖殿被毀壞,耶路撒冷城被拆毀(參考列王紀下廿五:8|12)。
七月的禁食日是為了紀念在巴比倫統治時代,有一位被巴比倫帝國皇帝尼布甲尼撒任命為統治猶大地區的總督基大利,他和一群以色列人被激進派的猶太人給謀殺了(參考列王紀下廿五:25,耶利米書四十一:1|3)。就像前面已經說過,七月原本就有在初十時為贖罪日舉行的禁食。
十月十日,是紀念巴比倫皇帝尼布甲尼撒開始圍攻耶路撒冷城(參考列王紀下廿五:1|2,耶利米書三十九:1)。
這些去找先知撒迦利亞的人詢問的只有第五月的禁食問題,原因是過去禁食是紀念聖殿被燒毀,他們為這件事已經禁食超過七十年了。現在耶路撒冷聖殿已經重建好了,還需要繼續禁食嗎?
第四至七節:
4以下是上主||萬軍的統帥給我的信息。5他說:「你去告訴這地方的人民和祭司,以往七十年來,他們在第五月和第七月禁食哀傷,都不是為了尊敬我。6他們吃,他們喝,都是為滿足他們自己。」
7這是上主藉著從前的先知所說的。當時耶路撒冷正繁榮,到處是人;不僅在城周圍的村鎮住滿了人,連南邊地區和西邊山腳也都有人居住。
看,這段就很有意思了,就像在前面已經談過的,任何宗教信仰必須有真實的心,否則,任何繁文縟節的宗教禮儀,都是為了滿足人的口腹之慾,要不就是為了人的視覺感官需要罷了。
這些代表猶太人來詢問先知撒迦利亞關於要不要取消為聖殿毀滅而舉行禁食的事,照例,先知都會詢問上帝,在得到上帝的信息之後,就必須照實地將上帝的話傳講出來。現在先知撒迦利亞在得到上帝的啟示之後,就真實地將上帝給他的信息傳達出來,這也是先知本來就應該有的職責(參考列王紀上廿二:14)。真正的先知不會因為某些人官位重要,或是在某些族群中輩份高,在傳講信息時就說得客氣些,或是改變信息的內容。不可以這樣,也不能如此做,否則這樣的先知就要被看成是假先知。先知撒迦利亞照實將上帝要他傳講的話說出來。因此,聖經的作者在這裏特別強調這些信息是上帝所給的。
第五至六節,這兩節聽起來確實是很刺耳的話。先知撒迦利亞聽到上帝的譴責和質疑的聲音,先知撒迦利亞並沒有直接回答「可」或是「不可」,而是提出問題。這裏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撒迦利亞認為過去七十年期間,雖然他們為了耶路撒冷聖殿被毀壞而禁食,也為被謀殺的猶大總督基大利禁食,但上帝認為他們都不是出自真實的內心在禁食。第二個問題是,撒迦利亞認為,他們平時有吃、有喝,但卻從不曾有過感恩的心在紀念上帝的賞賜,而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罷了。
先知撒迦利亞的這兩項質疑可說是嚴重的指控。為甚麼會提出這樣嚴重的指控?原因是上帝知道他們內心在想的是什麼?他們只是在外表上用禁食來表示哀傷,但並沒有真正懺悔的心來配合。換句話說,耶路撒冷為甚麼會毀滅?為甚麼國家會淪亡?其實,在這之前的先知以賽亞就曾提出同樣的指責說:「以色列人問:『假如上主不注意我們,我們何必禁食呢?假如他不察看我們,我們何必自討苦吃呢?』」(以賽亞書五十八:3)看吧,禁食,這是為了要給上帝看的,並不是真的為了聖殿的毀壞、人民被大屠殺等悲慘事件禁食。原來禁食是要給上帝看的,好像要用這種方式取悅上帝。但是,我們應該知道上帝是察看人內心,怎麼可能用表面上的行動想要討上帝的喜歡或是賜福呢?說得更貼切些,這樣的禁食不但不會贏得上帝的喜悅,相反的,這樣的禁食,只不過是一種虛華的宗教禮儀罷了,並不真實。因此,表面上他們禁食,但暗地裡他們卻是在吃、在喝。
第七節可以用來跟第十四節對照看。這裏指出過去曾經繁榮過的耶路撒冷城,而第十四節則說出後來該城變為廢墟的實況。
再者,這節也說出問題的中心,就像先知耶利米已經提起過多次的,就是耶路撒冷的猶太人一再拒絕聽從上帝僕人所傳出的信息(參考耶利米書七:25|26、廿六:4、廿九:19、三十五:15、四十四:4)。我們可以這樣了解,先知撒迦利亞要告訴這些猶太人的是:禁食又怎樣?不禁食又怎樣?重要的並不是在禁食,而是在聽從上帝的話。若是不聽從上帝的話,禁食,就只是一種宗教禮儀罷了。但若是真實聽從上帝的話,遵照上帝的話去行,就算沒有禁食,也會得到上帝的賜福。因此,重要的並不是在禁食,而是在聽從上帝的話。現在聖殿重建好了,聖殿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敬拜上帝,要敬拜上帝,就應該以聽從上帝的話為主,這才是先知撒迦利亞想要傳達的主要意思,就是要這些返鄉的以色列人,不要再重蹈過去錯誤的覆轍,既然聖殿已經建造好了,應該注意的就是聽從上帝的話,依照上帝的話去行。其它的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
第八至十四節:
8以下是上主給撒迦利亞的信息。他說:9「我早就命令我的子民:『你們要秉公行義,要以慈愛憐憫相待。10不可欺負寡婦、孤兒、外僑,或貧窮的人;不可蓄意加害別人。』
11「可是,我的子民頑梗不肯聽從。他們塞住耳朵,12使他們的心跟石頭一樣硬。因為他們不聽我藉著古時的先知所傳的教訓,我非常氣憤。13我向他們說話,他們不聽;他們向我禱告,我也不回答。14我像旋風一樣把他們捲走,使他們住在陌生的外國。這片美好的土地成為荒涼、人煙絕跡的地方。」
這段經文說出猶太人真正的問題所在。先知撒迦利亞繼續將上帝給他的信息告訴這些來詢問的代表,他告訴他們上帝所喜愛的事,並不是禁食,而是要他們真的將上帝的愛鋪陳出來,實踐在他們的生活環境中。
第九至十節說上帝曾給以色列人四個基本的原則:
第一是要秉公行義。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要依照公義的準則去行事。其實,我們知道一個社會要維繫得住,不會混亂,最重要的就是必須要有公義的準則,否則這個社會很快就會瓦解。主前第八世紀的北國以色列就是一個失去公義的社會,先知阿摩司很多次用非常嚴厲的言詞譴責當時的社會景象,例如他指責當時的法庭是「壓迫好人,接受賄賂,在法庭上阻止窮人得到公平的裁判」(參考阿摩司書五:12),且指出那些權貴階層的人,在他們的「宮裏堆滿了搶劫和剝削來的財富;他們不懂得甚麼是公平交易」(參考阿摩司書三:10)。
可以再看另外一個也是主前第八世紀的先知彌迦,他就曾指出那時代的北國以色列之統治者說:
「你們本應該主持正義,但你們反而憎恨善良,喜愛罪惡。你們把我的子民活生生地剝皮,又從他們的骨頭剔下肉來。你們吃我子民的肉,剝下他們的皮,打碎他們的骨頭,像切肉下鍋一樣地剁碎他們。」(彌迦書三:1|3)
在他所描述主前第八世紀的北國以色列,最不堪入目的景象,恐怕就是下面這段話:
「在這塊土地上,所有誠實正直的人都死了,對上帝忠心的人連一個都沒有。人人等著機會謀殺;人人在陷害自己的同胞。他們都是作惡的專家;官吏和法官都接受賄賂。有權勢的人跟他們成群結黨,狼狽為奸。在他們當中,就是最良善最誠實的,也跟雜草一樣毫無用處。」(彌迦書七:2|4a)
如果現在有一個社會是這種情況,我相信我們一定會預料得到,不需要多久,這樣的政權很快就會被推翻,國家甚至可能會滅亡。就像主前第八世紀的七二一年,北國以色列終於被亞述帝國所滅,人民被擄到奴隸市場去拍賣。列王紀下的作者用這樣的句子來說明北國以色列滅亡的原因:「撒馬利亞陷落是因為以色列人沒有聽從上主||他們的上帝,違背了上主與他們所立的約,不遵守上主的僕人摩西所頒佈的一切法律。他們不聽從,也不遵守。」(列王紀下十八:12)我們從這裏可以看到一個社會若是失去了公義,這個社會就不會有和平,也不會有良好的秩序。這樣的社會只會快速瓦解而已。
第二是要以慈愛憐憫相待。請注意,這裏的慈愛憐憫,希伯來文是「hesed」,這個字表示的是一種真實的心,而不是應付的態度。對待別人要真誠,並且用真實的愛來對待別人。大家都用誠實的愛彼此相對待之意。而且要特別注意的,就是「hesed」這個詞不只是真誠、實在之意而已,更重要的是它含有「約」的意義在其中。換句話說,對人忠誠,對別人所託付的事用真心的態度去執行。
創世記第三十九章就有個很好的例子,那就是約瑟的故事。當他被兄弟出賣,然後被帶到埃及侍衛長波提乏的家去當奴隸時,因為他忠實而被波提乏提升為家裏的總管。可是波提法的妻子一再想辦法要引誘約瑟,約瑟就說了一句很重要的話:「我怎麼可以做這種不道德的事,得罪上帝呢?」(創世記三十九:9)約瑟雖然因為拒絕了女主人而被陷害入監獄,但上帝還是與他同在,因為他是個忠實的人,而上帝是「信實」的,祂堅守所立的約。
另外,這裏也延伸出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當我們真心以慈愛憐憫彼此相對待時,就不是用「施捨」的心在對待比我更困苦的人,而是要用如同對待自己手足的態度。這就是摩西法律中所說的「愛鄰人如己」之意(參考利未記十九:18b)。就是將別人看成如同自己一樣,只有這樣的精神才能使一個社會彼此之間的階級差距降到最低。而這樣的社會才是真正美好、和諧的生活環境。
第三是不可欺負寡婦、孤兒、外僑,或貧窮的人。其實這些規定都在以色列人剛出埃及的時候,摩西的法律就已經非常清楚訂定出來了。在出埃及記第廿二章廿一至廿四節就這樣記載著:
「不可虐待或欺壓外僑;要記得你們曾經在埃及寄居過。不可虐待寡婦或孤兒。如果你們虐待他們,我||上主要垂聽他們求助的呼聲,且要發烈怒,使你們死於刀下;你們的妻子要成為寡婦,兒女要成為孤兒。」
在舊約聖經中,特別是在先知的文獻中一再提起要善待孤兒寡婦,而在摩西法律中經常提起要寬待外出的人,因為這也是在幫助自己回想到以色列人曾經在埃及寄居且當過奴隸。摩西甚至還列出比較積極對待這些孤兒、寡婦、外僑的規定,就是:
「你們收割而忘記帶回家的穀物,不可轉回去拿;要留在田裡,讓外僑、孤兒,和寡婦拾取。這樣,上主||你們的上帝會事事賜福給你們。你們摘橄欖,摘了一次以後,不可再去摘剩下的;要把剩下的留給外僑、孤兒,和寡婦。你們摘葡萄,摘了一次以後,不可再去摘剩下的;要把剩下的留給外僑、孤兒,和寡婦。要記住,你們曾在埃及作過奴隸,所以我命令你們遵行這誡命。」(申命記廿四:19|22)
這恐怕是全世界最有人道的法律吧。即使在今天這麼現代化的社會,相當講究人道的時代,也沒有看過有任何一個國家訂定出這樣的法律,說要將田園留下一部份給需要的人收割,採收水果不可摘得乾淨,要留給那些需要的貧困者。而在摩西的法律中就是這樣要求,若是以色列人沒有這樣遵行,而將果園、麥田都收割摘取得非常乾淨,就等於欺負這些孤寡貧困的人和外僑一樣,這是會惹起上帝的忿怒。
第四是不可蓄意加害別人。如果摩西的法律對於孤寡貧窮的人都這麼強烈要求必須給予必要的協助、幫忙,那對於「蓄意加害別人」的事可以想像得到,當然更是不能容忍。可是以色列人並不是這樣,像這種殘酷的事他們照樣做,大衛貴為一國之首,卻也是如此「蓄意加害別人」,難怪上帝非常忿怒,差遣僕人先知拿單當面指責他說:「你這樣違背我,搶了烏利亞的妻子,你的家將永遠逃不了刀劍。」(撒母耳記下十二:10)先知以利亞也曾當面指責以色列國王亞哈,告訴他說:「你殺了人,還想霸佔他的產業嗎?」「狗在甚麼地方舔拿伯的血,也要在那裏舔你的血!」(列王紀上廿一:19)
想想看,身為君王的人都敢這樣做,他統治之下的國民必定會更違法亂紀,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這句話可說是最貼切的寫照。但上帝絕對不會允許祂的子民如此囂張,特別是君王都是屬於上帝僕人,就像以色列人被揀選出來,等於是上帝的僕人一樣,類似這種「蓄意加害別人」的行為,上帝一定會追究到底。
從第十一到十四節可說是一段歷史的回顧。先知撒迦利亞從上帝得到的啟示,是要幫助猶太人回想歷史上他們的祖先所犯的嚴重錯誤,希望他們這一代的後裔,不會重犯。上帝提醒他們祖先過去的問題就是拒絕聽從上帝的話,就好像是把耳朵塞住一樣,可說聽不下上帝的信息。就像前面已經提起先知耶利米所曾指控的,也跟先知以賽亞譴責他那時代的以色列人一樣(參考以賽亞書六:10)。其實在聖經中這樣的例子相當多,都是記載上帝對以色列人拒絕聽從上帝話語的指責。就是因為這樣,才會導致他們家破人亡,國家毀滅,終至流落四散到外國去當奴隸。
第十二節指出猶太人的祖先會這樣,就是「心跟石頭一樣硬」,現代中文譯本的翻譯用「石頭」比較無法描述出原味。台語聖經是翻譯成「心硬親像鑽石」,天主教思高聖經版本用「心硬如金鋼石」(中文和合本相同),可看出作者在使用這句子時,就是要說明以色列人的心已經是無論如何都聽不下上帝的話。
第十三節就在回應第十二節;如果上帝的話,以色列人都不聽從,那他們祈禱,上帝自然地就是拒絕回應。先知以賽亞就曾這樣傳出上帝的話說:「你們舉手禱告,我不聽;不管你們有多少禱告,我都不聽;因為你們雙手沾滿了血漬。」(以賽亞書一:15)上帝不可能聽一個繼續在犯罪的人禱告,也不可能聽一個拒絕遵行祂旨意的人的祈禱聲音。這就像那位生下來就瞎眼的人,後來被耶穌基督給開了眼睛之後,對那些追問他的法利賽人所說的話:「我們知道,上帝不聽罪人的祈求;他只垂聽那敬拜他、並實行他旨意的人。」(約翰福音九:31)
第十四節就是重述他們苦難的歷史經歷,上帝差遣以色列人的敵人來懲罰他們,就像先知耶利米所說的,上帝徵召巴比倫皇帝尼布甲尼撒作僕人來懲罰以色列人(參考耶利米書廿五:9),使他們流落到世界各地去。
先知撒迦利亞的這段話,就是在警告返鄉重建聖殿、家園的猶太人,不要用虛偽的宗教禮儀掩飾他們犯罪之惡行,而要用真誠的心遵行上帝的旨意,否則,即使禁食再多,也是枉然。因為上帝非常清楚他們所做的一切。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這段經文所帶來的信息:
一、上帝不會喜歡我們用繁瑣的宗教禮儀,祂喜歡我們確實遵行祂的教導,去關心社會的苦難。因為這樣才是見證上帝的愛。
先知撒迦利亞傳出的信息是非常有意義的,當這些返鄉重建家園和聖殿的猶太人,在聖殿建造完成之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是否要持續已經長達七十年的禁食祈禱?他們可能想到的是,若要繼續禁食,也只需要維持七月紀念大屠殺基大利等人之事件,五月的聖殿被毀滅之禁食應該可停止了,因為聖殿現在已經完成了。其實,先知撒迦利亞很清楚他們的想法,他沒有回答「可以」或是「不可以,要繼續」,他提出一個非常重要的警告:新的聖殿已經建造完成,當用潔淨的心靈敬拜上帝。新的耶路撒冷城已經建造完成,應該活出一個嶄新的新生活,也就是一個充滿社會公義,且會彼此相愛,知道善待貧窮、照顧孤寡的社會生活,這樣才是最重要。
我們應該可以從先知撒迦利亞的這段話獲得很好的學習功課。我們從不懷疑好的敬拜禮儀會幫助人進入敬虔的禮拜中,也會使人的心靈受到感動。但請不要忘記,這種感動往往都是一時的,很快就會過去。再者,經過設計的禮拜,固然會令人喜歡參加,但請注意,先知撒迦利亞所提供給我們的信息中,已經非常清楚指出一點:若是沒有真實尊崇上帝為生命的主,不是為了要榮耀上帝,而是為了要表現自己的才能,即使有再好的敬拜禮儀,有非常感動人的講道,也都是在滿足人的需要罷了,與敬拜上帝的意義並不相容。
甚麼是尊崇上帝為生命的主?甚麼是在榮耀上帝?請注意,並不是只有唱歌頌讚,也不是高聲喊著說「神啊,讚美,哈利路亞」等等這種特有的宗教術語。我們看到先知撒迦利亞很清楚地指出四點,要這些來詢問的猶太人代表注意的事項,包括有(1)秉行公義、(2)以慈愛憐憫相待、(3)不可欺負弱小、(4)不可蓄意加害別人等。我們若是要將這四點給予簡化成一句話,就是要建構一個有真實公義和慈愛的社會,這比任何形式上的宗教禮儀更為重要。這就像主前第八世紀先知阿摩司在警告他那時代的北國以色列人所說的話:
「上主這樣說:『我討厭你們的節期,受不了你們的盛會!我不接受你們的燒化祭和素祭,也不希罕你們獻上肥牲畜作平安祭。我不喜歡你們那鬧哄哄的歌聲,也不愛聽你們彈奏的樂曲。其實,你們應該像江水滾滾湧流,不屈不撓地伸張正義!像溪水川流不息,始終不懈地主持公道!』」(阿摩司書五:21|24)
先知阿摩司的這段話對今天的基督教會來說,應該是可以作為最經典的警語。如果今天的基督教會只知道唱啊、禱告啊,但卻對社會發生的苦難無動無衷,對社會不公義的事毫不過問、關心,想想看,先知撒迦利亞對當代重建耶路撒冷聖殿完成後的猶太人所說的話,豈不也是對今天這樣的基督教會一記當頭棒喝?
我們要感謝上帝,帶領咱台北東門教會知道怎樣關心社會苦難的事件,也知道積極參與關心弱小的族群之需要。在一個月前,當我將台東關山天主教醫院需要外界幫助購買兩台洗衣機,為病患更替被單、床褥的消息披露之後,在很快的一個月內,我們就奉獻了共計一百七十五萬二千九百四十元。上個禮拜日(四月二日)的長執會,我們聽到原住民聚會的林以撒傳道報告說,泰雅爾中會有一位米用牧師才四十歲,突然意外猝死,留下一位年僅二十八歲的妻子和兩位稚齡的兒子,我們的長執會隨即通過要將今年母親節的禮物代金,全部轉作幫助這個孤寡的家庭,同時決定在復活節當天,也是咱教會設教六十週年的紀念主日,作為慈善奉獻主日,將這次慈善的奉獻,都作為幫助米用牧師遺屬的生活需要。
從三年前開始,咱教會母親節就不再準備禮物送給每位母親了,而是將這筆錢當作一份禮物,送給需要幫助的人,以表達咱教會所有母親們的一份慈母之愛,這才是正確的信仰見證,也是真實在落實聖經的教導。我深深相信上帝會喜歡我們這樣做,而這也是我們在表達回應上帝揀選的愛。
二、要讓上帝聽到我們祈禱之前,請先讓我們學習聽從上帝的話。因為若沒有聽從上帝的話,無論我們怎麼祈禱都是沒有用。
當猶太人派代表來找先知撒迦利亞,問他說是否還要繼續為了耶路撒冷城被拆毀、聖殿被燒毀的事件禁食?先知撒迦利亞的回答,除了要他們落實上帝的教導建構一個公義之社會外,也進一步借用歷史事件讓他們清楚過去祖先失敗的原因,希望他們不要再次重蹈覆轍。先知撒迦利亞非常清楚指出猶太人祖先的真正問題,就是拒絕聽從上帝的話,最後導致國家滅亡,以色列人被擄去外國當奴隸,或是四散到世界各地去避難。
甚麼是不聽從上帝的話?最具體的表現方式,就是違法亂紀,用殘酷的手段做出傷害生命的事,這樣的例子在聖經中非常多,特別是在先知文獻中簡直就是不勝枚舉。單單在舊約創世記中,我們就會看到有亂倫的事件(參考創世記十九:30|38、第三十八章),有借用嚴肅的宗教立約之禮||割禮,進行大屠殺的行為(參考創世記第三十四章),而欺騙的行為更多,例如雅各欺騙他的兄長、父親,而他的舅舅拉班欺騙他,然後雅各被他的兒子們欺騙等等,類似這樣的事,一再出現在聖經中。這些都在說明沒有聽從上帝的話的人才敢去做的事。請注意,不論我們怎麼述說上帝的慈愛,但在「蓄意加害別人」這種事上,絕對不能得到上帝的容忍和寬恕,這一點是我們必須清楚的。
在先知撒迦利亞的提醒中,上帝特別指出祂不願意聽猶太人祖先的祈禱,原因是他們的祖先不聽從上帝的話。想想看,如果人不想聽從上帝的話,也不遵照上帝的話去行,這種人的祈禱上帝會聽嗎?如果上帝聽了,豈不變成上帝聽從那些行邪惡之人的祈禱?這樣的上帝絕對不是聖經所教導我們相信的上帝。就像前面所舉出先知以賽亞所說的話一樣,上帝不再聽以色列人祈禱的聲音,是因為他們的「雙手沾滿了血漬」。先知以賽亞曾警告他們「要立刻停止一切罪行」,並且還要「學習公道,伸張正義,幫助受壓迫的,保障孤兒,為寡婦辯護」(參考以賽亞書一:16|17),只有這樣,才能期待獲得上帝的垂憐,聽確實遵行這樣教訓的人的祈禱聲音。
獻身傳道迄今已經三十多年,我經常聽到會友跟我說這樣的話:「牧師,我的祈禱,上帝怎麼都不聽?」坦白說,每當被問這樣的問題時,我都會無法回答。因為聽不聽人的祈禱,或是上帝會聽誰的祈禱,這是屬於上帝的主權,是祂在決定。但我想我們應從這方面來反省:我們是否有確實遵照上帝的教訓去行?如果我們對上帝的教訓莫不關心,只愛自己,不知道關心別人的苦難,甚至也造成了別人受害而使生命中有苦難時,這時候我們唯一能祈禱的,就只有一件事:祈求上帝的赦免和寬恕。只有這樣才能使上帝重新垂聽我們祈禱的聲音。否則,一隻手殺人,另一隻手卻伸得長長的,向天上祈求,我要鄭重地說,這樣的祈求不但得不到上帝的回應,反而只會惹起上帝更多的生氣而已。聖經讓我們學習到一件重要的認識:上帝垂聽受難者的祈禱,但上帝不會聽那壓迫人的人歌頌、讚美的聲音。有這樣的認識時,我們就知道怎樣的祈禱內容才是最重要的了。
今天開始就是一年一度的受難週,每年的受難週來臨之前,我都會一再呼籲、提醒大家注意,不要外出旅遊或是去參加喜慶宴席等歡樂的活動,要學習用肅穆之心,來過這個耶穌基督受難的節期,主要原因就是幫助大家一起來學習耶穌基督給我們的教導,與我們社會的苦難者同苦難,透過這個節期,讓我們一起來思想我們生活的周遭,是否有我們所忽略而確實需要我們關心的對象?我們雖然不能出大能大力的手幫助這些人,但在祈禱中想念他們,也同時透過受難週期間的每天早上七點、晚上八點之祈禱會,讓我們好好來反省自己的生活、工作,是否有遵照上帝的旨意去行?若是沒有,那就讓我們先用懺悔、認罪的心來祈求上帝的憐憫吧。
(講於二○○六年四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