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講:上主的日子來臨
作者: 盧俊義牧師 日期: 2011-03-09 00:01
經文:撒迦利亞書九:1|17
就像前面已經說過的,撒迦利亞書可分成兩個部份,其一就是第一章到第八章,其二就是從第九章到第十四章。
在第一部份,最重要的都是跟先知撒迦利亞所看到的異象有密切關係,而且這八個異象都是與重建耶路撒冷城和聖殿有關。先知撒迦利亞一再用所看見的異象來鼓勵返鄉重建家園的以色列人,要對上帝有信心,慈悲的上帝將會幫助他們完成重建耶路撒冷城和聖殿的工作。
再者,就像先知撒迦利亞警告以色列人所說的,聖殿最重要的就是敬拜上帝,而敬拜上帝就必須用誠實的心靈。如果沒有誠實的心,即使聖殿重建好了,也不會有意義。因為過去聖殿會被仇敵毀壞,耶路撒冷城會被敵人攻破,就是因為他們對上帝並不誠實,很自然地就不會用真實的心生活在社會中。這樣的社會不會有公義的生活準則,對貧困、軟弱的人就談不上所謂的慈悲、憐憫了。
先知撒迦利亞所提供的異象裏,有一件事非常有意義,對這些返鄉的以色列人來說確實是個很大的鼓舞,那就是上帝一再表示祂要居住在耶路撒冷城(參考二:10、11、八:3),和以色列人同在。祂要讓耶路撒冷聖殿成為萬民敬拜的中心(參考二:13、八:21|22)。
第二部份則是另外一個主題,這部份和前面的第一部份有很大的不同:這部份主要說到有關未來會發生的事,跟前面談到有關建造耶路撒冷城和聖殿的事大不相同。在這些未來會發生的事中,強調的是拯救者(或是說彌賽亞)會來臨。
拯救者會來臨,這種信息在先知文獻中可以說是一個主流思想,特別是在主前第八世紀北國以色列亡國之後,這種思想逐年加強,而在主前第六世紀南國猶大滅亡之後,更強化了這個信息。我們可以這樣了解:談到拯救者來臨,附帶的就是「上帝的日子」來到,這個「上帝的日子」不會是輕鬆、無事的日子,而是上帝審判的時刻。那時,上帝要審判那些背離祂旨意的子民,祂也會為受到冤屈者伸冤。
我們也發現,在這第二部份中有個很大的特色,就是除了在第十四章二十節有提起聖殿的事外,其餘的經文都不再出現關於耶路撒冷聖殿的事,這是比較特別的地方。而就像其它先知文獻談到未來的信息時,都會出現這種「耶和華的日子」,或是用「那日」等這種詞句。在撒迦利亞書的第二部份也是一樣,有關這種「耶和華的日子」,或是「上主的日子」、「那日子」等,共計出現了多達十八次,這在表明的意義,就是上帝一定會來審判這個世界。先知會提起這樣的用句,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希望所有的上帝子民注意,趕緊悔改歸向上帝,這也是最後的機會。
第九章和第十章都是以詩歌的型態寫出來的。在台語聖經和中文和合本,或是其它英文版本的聖經都很清楚用詩歌文體呈現出來。這讓我們想到這位作者就是個詩人。如果這部份也是先知撒迦利亞的作品,那麼他也是一位詩人先知,跟以賽亞、耶利米、約珥、俄巴底亞、那鴻、哈巴谷等先知一樣。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所讀經文的內容:
第一至四節:
這是上主啟示的信息:他已經宣佈要懲罰哈得拉地和大馬士革城。不僅是以色列各支族屬於上主,敘利亞的京城也屬於上主。2哈得拉邊境的哈馬也屬於他,泰爾、西頓兩城的人和他們的才智也屬於上主。3泰爾為自己建築堡壘,堆積金銀,多得像街上的塵土。4但主一定要把它的一切拿走,把它的財富丟到海裏,這城要被燒毀。
這裏第一節開始並沒有說上帝的信息是向誰啟示的,也因此引起許多聖經學者的討論,認為這第九章至十四章,可能是出自另一位作者的作品,並不是屬於先知撒迦利亞的。
第一節提到上帝要懲罰的對象,包括了哈得拉和大馬士革這兩個地方。我們已經無法確認「哈得拉」的地點,唯有的資料是在第二節所提起的在「哈馬」附近。但也有學者認為這個「哈得拉」城市,很可能就是所謂的「哈得里卡」(Hattarika)這個城市,是位於黎巴嫩北部的一個重要城鎮。而大馬士革就是敘利亞的首都。但是另有學者認為,既然將這兩個城市擺在一起,且黎巴嫩在舊約聖經早期時代都是用「亞蘭國」這個名稱。因此,有可能指的就是敘利亞。
若是這樣,這一節已經在宣告一個重要信息:不是只有以色列才是屬於上帝的,就算是敘利亞也是。這意思就是所有世界上的國家都是屬於上帝的,是上帝在管理。現在上帝要進行祂的審判,不僅會審判以色列人,連敘利亞人也逃不了。上帝審判的對象必定是所有的族群都包括在內。
第二至三節,這裏提到兩個我們甚為熟悉的城市,就是泰爾、西頓。這兩個城市在舊約聖經時代可說是相當繁榮的城市,是屬於腓尼基人的城市,都是海口城市。因此這裏說此二城市不但是相當富裕的城市,第三節特別提到泰爾的富裕,簡直就無法算數,金銀財寶累積如山一樣的多。而且在軍事武力上也有很堅強的堡壘作為防禦來自各地可能的入侵、搶奪。也因為經商的需要,這兩個城市的人都很精明、幹練。因此,在這裏特別提到這兩個城市的人很聰明,也有很特別的技能。
先知以西結也曾這樣介紹泰爾這個城市:
「你運用聰明和技巧致富,寶庫裏累積了許多金銀。你懂得經商的祕訣,不斷地增加財富。你為自己的財富驕傲!」(以西結書廿八:4|5)
從先知以西結的描述,就可以看出泰爾城的人在當時的世界是以聰明致富而聞名。但他們真正的問題則是累積那樣多的財富,卻把自己當作神明一樣的偉大(參考以西結書廿八:2),這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因此,第四節就相當清楚地指出,當上帝的審判來臨時,就是要把這些人看為貴重的財寶拿走,將人認為堅強如銅牆鐵壁一般安全的堡壘摧毀。換句話說,人看為貴重、安全可靠的,在上帝眼中,甚麼都不是。人看為貴重的金銀珠寶,在上帝眼中有如垃圾一般,會丟入海中;人看為堅強不可破的城牆,很快就會摧毀殆盡。
確實,泰爾築有相當堅固的國防設施,早在主前第八世紀的亞述帝國就曾對它用兵長達五年,就是攻不下來。而在第六世紀的巴比倫帝國則是對它用兵長達十三年,也是一樣攻打不下來。就因為這樣,泰爾城的居民認為沒有人能打倒它。但是在主前第四世紀的三百三十二年,希臘帝國的亞歷山大大帝,卻只用了七個月時間就將該城給摧毀了。而西頓更早,它早在主前三百五十一年,就被波斯帝國末期的皇帝亞達薛西三世給摧毀佔領。
第五至八節:
5亞實基倫將看見這情形而懼怕;迦薩城看見了將痛苦難堪;以革倫也一樣,它的希望都將破滅。迦薩將失去君王;亞實基倫將人煙絕跡。6混雜的種族將住滿亞實突。上主說:「我要使高傲的非利士人卑微。7他們不再吃帶血的肉,或其他可憎的食物。所有殘存的人都將成為我的子民,像猶大支族中的一族。以革倫人將成為我的子民,正如耶布斯人一樣。8我要看守我的家園,不讓軍隊踐踏。我也不准暴君再壓迫我的子民。我已經看見我的子民所受的痛苦。」
第五至六節提到「亞實基倫」、「迦薩」、「以革倫」等這幾個城市,這些城市都是非利士人的。非利士人在舊約聖經時代可說是相當強悍的族群,一直是以色列人最難相處的對象。但現在,當他們看到擁有最堅強國防的泰爾、西頓也會被希臘帝國給摧毀,那還有甚麼城市是會永遠存在而不被毀滅的呢?沒有!若不是因為上帝的憐憫,沒有任何一個城市能夠永久長存,這就是聖經所要給我們的認識。
請注意第六節所提到「混雜的種族」這個句子。這是指亡國之後的國家、城市,居民都會變成混血的族群,因為統治者為了要好管理,會將這城市的居民強制移居到它城去,然後將它城的人移居過來。這樣,居民將因為語言的差異而不會聯合起來對抗統治者,這樣的政策就和創世記第十一章記載巴別塔事件所說的相同,因為語言的差異而分離。
原本非利士人是居住在五個不同的城市,他們共計分佈在包括亞實基倫、迦薩、以革倫、亞實突、迦特等這些城市裏。一旦有任何一個城市遇到危急,其它的四個城市就會趕緊派出軍隊參與協防、抵抗外國的攻擊。但現在,在上帝的懲罰之下,他們已經無法再像過去這樣聯合起來了。因為有的城市已經成為多種民族居住的地方,彼此之間已經聽不懂對方的語言了。
第七節非常特別,上帝決定要將這些原本不屬於上帝的子民納入祂的子民中,而在這之前,上帝將會先潔淨他們。潔淨的方式,就是將他們的生活習俗改變過來。這裏舉出的就是「不再吃帶血的肉,或其他可憎的食物」。
為甚麼是這樣?因為摩西的法律規定,不可以吃帶血的肉(參考申命記十二:16),並且也很詳細規定哪些是屬於潔淨、可吃的,哪些是不潔淨、不可吃的(參考利未記第十一章)。因此,要成為上帝的子民,都必須先有聖潔生活的態度(參考利未記十九:1|2)。
「正如耶布斯人一樣」,這句話可參考撒母耳記下第五章六至十節的記載,就可看到耶布斯人本來就居住在耶路撒冷,後來該城被大衛王攻打下來,並且將耶布斯人全部同化成以色列人的一部份。這可看出先知撒迦利亞的這個信息已經清楚說出,即使外族人也將因為在上帝統治之下,成為同樣聖潔的族群,都會是以上帝為中心的子民,跟重返家園的以色列人一樣。
第八節,這節很清楚地呈現出第八章二十至廿三節的經文所記載的景象,大家都要來耶路撒冷敬拜上帝,希望能得到上帝的賜福。耶路撒冷已經成為一個沒有敵人敢來侵犯的地方,也不會有暴戾的統治者,因為大家知道上帝是公義的,祂絕對不允許有人欺壓祂的子民。
第九至十節:
9錫安的居民啊,要歡喜快樂!
耶路撒冷的人民哪,要歡呼!
看,你們的君王來了!
他得勝,凱旋而來,
卻謙虛地騎著一匹驢||
騎著一匹小驢。
10上主說:
我要拿走以色列的戰車,
除滅耶路撒冷的戰馬;
戰場上使用的弓也要折斷。
你們的王要在列國中促進和平;
他要統治四海,
從幼發拉底河到地的盡頭。
第九節,在這裏並沒有指明這位即將來臨的君王是誰?但就像前面已經敘述過的,上帝要親自來到耶路撒冷城,且要居住在該城中。因此,這裏雖然沒有說明這位要來臨的君王是誰?但卻可以明白這位君王就是上帝自己。
也因為這樣,這一節被新約福音書認為是迎接上帝差派到世界上來的拯救者來臨必有之景象,而這種景象很快就讓我們想起福音書中記載耶穌基督在最後一週進入耶路撒冷城的情景,那時他騎著驢進入該城,在耶路撒冷城準備參加逾越節活動的民眾出來夾道歡呼,如同打勝仗凱旋回來的將軍一樣,被民眾夾道大聲歡呼迎接著(參考約翰福音十二:12|15)。因為耶穌基督就是上帝賞賜給世人的君王,他就是彌賽亞、拯救者。
這裏特別強調是騎著驢,依照希伯來文的文意,這匹是經過訓練、相當馴良的驢,而不是戰爭中勇士們所騎的戰馬。
第十節,任何一個時代、國家、族群都一樣,除了不正常的統治者外,沒有人喜歡戰爭,因為戰爭不僅讓人的生命喪生,甚至會帶來許多後遺症,包括瘟疫、饑荒等等。聖經中我們看到先知彌迦曾說出這樣的預言:
「他要解決民族間的糾紛,
排解列強的爭端。
他們要把刀劍鑄成犁頭,
把槍矛打成鐮刀。
國際間不再有戰爭,
也不再整軍備戰。
人人都要在自己的葡萄園中,
在無花果樹下,享受太平;
沒有人會使他們恐懼。
上主||萬軍的統帥這樣應許了。」(彌迦書四:3|4)
看,這是多麼美麗的一幅人間圖畫||沒有戰爭,沒有糾紛,沒有軍備,只有耕種,享受著田園生活的安詳、喜樂。有誰不喜愛這樣的日子?有誰不想擁有這樣的生活環境?先知撒迦利亞的預言中說,在將來的日子裏,不但要將以色列的軍武裝備都拆除拿掉,而且這位即將來臨的統治者,他將四處去促進列國的和平。
第十一至十七節:
11上主說:
由於我與你們立的約,
就是用牲祭的血印證的約,
我一定釋放你們這些流亡的人,
從乾旱的坑中釋放你們。
12有盼望的流亡者啊,回來吧!
回到你們的堡壘來。
我現在告訴你們,
我要加倍地補償你們。
13我要使用猶大,像使用弓弩;
我要使用以色列,像使用箭矢;
我要使用錫安的人民,像使用刀劍,
去攻打希臘人。
14上主要在他子民頭上顯現;
他射箭有如閃電。
至高的上主要吹號角;
他要在暴風雨中從南方而來。
15上主||萬軍的統帥要保護他的子民;
他們要消滅仇敵。
他們要在戰場呼喊,像酒醉的人;
他們要使敵人的血湧流,
像流祭牲的血,湧流在祭壇四角。
16在那日,上主||他們的上帝要拯救他們,
像牧人救羊群脫離險境。
他們要在他的土地上發光,
像王冠上的寶石一樣。
17這土地將多麼美好,多麼繁盛!
有五穀使少年強壯;
有新酒使少女健美。
如果我們要說先知的文獻有甚麼共同的特色?我可以用一句話來說明,那就是上帝要重新建造以色列人,讓他們恢復像大衛王朝那樣的興盛。這一點幾乎可以說是整個先知運動中最明顯的一個共同特點。第二個特點就是要帶領四散在世界各國的以色列人,返回故鄉,重新聚集在一起敬拜上帝。若是能將這兩個重點注意到,在讀先知文獻的時候,就會明白先知在預言中所傳遞的信息內容。
第十一節談到上帝和以色列人立約的關係。這裏特別指出是用「牲祭的血印證的約」,這句話需要從出埃及記第廿四章五至八節來了解;當時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和上帝立約,在立約的儀式中,他用牲畜的血潑灑在人民的身上,而所有的以色列人都說:「上主所吩咐的一切命令,我們願意順從遵行。」因此,在聖殿裏的祭壇上,每日獻祭時,祭司都會一再敘述這樣的儀式,用以表示從他們出埃及到現在,與上帝之間的約一直存在著,沒有改變。
然後從第十一節下半段到十二節,很清楚地談到上帝要將這些四散的以色列子民帶回來,而且是要帶他們回到有「堡壘」的地方。這「堡壘」可以參考第二章五節所提到的:「上主已經許諾,他要成為一座火牆,圍繞這城,保護它,成為榮耀的臨在。」這可以明白上帝要帶領這些四散的子民回到祂親自同在的聖城,且是上帝親自要保護他們,以免再次受到傷害。
第十三節很特別,這裏提到上帝要使用猶大、以色列,像是強大的武器一樣。在前面第十節說上帝要解除以色列的軍備,現在則是說上帝要用他們當作武器,更特別的地方就是要打擊的對象是指希臘帝國。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其實這詩歌的意思就是:上帝既然帶領這些四散的以色列人返回故鄉,且帶領他們進駐上帝的堡壘中,這樣,上帝就有責任要庇護他們的安全。因此,這裏所說的就是上帝要把他的子民,從統治他們的希臘帝國手中搶救出來。因為現在正在統治他們的就是希臘帝國。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上主說祂要使用「猶大像使用弓」,使用「以色列像使用劍」,一個是弓,另一個是箭,意思就是這二者不能分開。而以色列帝國從所羅門王去世之後,帝國就分裂成為北國以色列,南國猶大。現在上帝給他們的應許就是:分裂的以色列民族將再次復合在一起,不會再分開。他們將成為上帝的勇士。
第十四節,這節可參考詩篇第廿九篇,詩人詩歌中就很清楚表達,當上帝出現,聲音會「震撼曠野」,也會「動搖荒漠」,甚至連香柏樹都會被震斷,原因是上帝的「聲音大有能力」。將詩人的詩歌用在這裏來形容上帝的顯現,就是如此偉大,有威嚴。以這樣的形容來看上帝的出現,就會明白人即使是想用眼睛來看上帝的榮耀,都會有「來不及」的感覺,因為實在是太快了,快到有如閃電一般。所看到的就只有榮耀的閃電光彩,以及聽到隆隆的響聲而已。
第十五節,有上帝同在的子民,在與仇敵對抗的時候,都不用懼怕,也不會失去庇護,反而是會如勇士一般地將仇敵消滅。這就如同在宰殺要獻祭的牲畜一般地容易。
這一節的最後一行詩歌,就是將以色列人獻祭時的情況用來描述與仇敵之間的戰爭。以色列人在獻祭時,會將牲畜的血撒在祭壇上的四個角,用來作為贖罪的表徵。現在,他們用這種方式在表示:以色列人能戰勝仇敵,那是因為有上帝的幫助,而上帝會幫助他們,是因為上帝已經寬恕了他們的罪,就如同他們宰殺了牲畜獻祭在祭壇上一樣,獲得上帝的赦免。
第十六至十七節,很清楚地表示上帝就是以色列人的牧者,牧者必定會保護祂的羊群。因為上帝就是好的牧羊人。這就如同耶穌基督所形容的,好的牧羊人會為他的羊捨命(參考約翰福音十:11、14|15)。先知以西結就曾傳出這樣信息,說上帝要親自成為以色列人的牧羊人,不但要親自將四散的羊群帶回來,而且要帶領祂的羊群脫離敵人的手,帶回故鄉、故土去,醫治他們所受的傷,並且要以公道治理他們(參考以西結書三十四:11|16)。
如果將詩篇第廿三篇所形容的景象用來比較第十七節,就會發現詩人或是先知所帶給以色列人的一個期盼,就是有上帝同在的地方,會如同生活在一個安逸、無憂的環境中。因為上帝就像一個好的牧者,這位牧者一定會帶領祂的羊群到一塊美麗的草場去。用這種方式來形容一個國家若是有上帝同在,就不用擔心生活的環境會有饑荒出現。不但如此,而且還會是生活在一個有如人間天堂的環境中。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看這首詩歌帶來的信息:
一、在上帝審判的日子來臨時,所有與上帝有立約關係的人,都將獲得上帝慈愛的拯救,不再有生命的憂慮,而是充滿著喜悅。
先知撒迦利亞在這首詩歌中很清楚告訴那些四散世界各地返鄉的以色列同胞,上帝和他們有立約的關係,因此,上帝會讓所有與祂有立約關係的子民再次相聚,重新復合,不再分散。不但這樣,上帝要加倍賞賜給祂的子民,使他們生活在一個不再有生存憂慮的環境中。這種立約的關係,在聖經中一再用牧羊人和羊群之間的關係來表明:上帝就是好的牧羊人,跟祂立約的子民就如同是屬於祂的羊群一樣。大衛王在他的詩歌中也充分表現出這樣的信息,這是我們都知道的。
在舊約時代,以色列人和上帝立約,是透過行割禮來表明他們身上有特別的記號,而今天的基督教會是用洗禮來表明和上帝立約。聖經讓我們知道和上帝立約,乃是一種「生命之約」,是「永遠的約」(參考創世記十七:7),而且這種「約」將會延續到後代子孫中,這一點也可說是基督教信仰最珍貴的地方。也因為這樣,我們看洗禮的約非常重要,且非常貴重,因為這是用耶穌基督死在十字架上的寶血作記號延伸出來的禮儀。不可以有隨便的態度,而是需要慎重進行。
使徒保羅告訴我們,每一個信耶穌基督的人,身上都有上帝的靈作記號。他說:
「上帝向你我保證,我們生活在基督裏面;他把我們分別出來,在我們身上蓋上了他的印記,並且賜下聖靈在我們心裏,作為他為我們預備的一切擔保。」(哥林多後書一:21|22)
請注意,使徒保羅在這裏所說的「擔保」,就是在耶穌基督裏面所獲得的,不是倚靠人的力量,更不是倚靠人的才能知識,這些都不是上帝對我們的認識。上帝認識我們,是因為耶穌基督的緣故。為甚麼?我們從耶穌基督所說的話可看到這樣的保證:
「我是好牧人。正如父親認識我,我認識父親。同樣,我認得我的羊;牠們也認得我。我願意為牠們捨命。」(約翰福音十:14|15)
然後耶穌基督繼續這樣說:
「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認得牠們;牠們跟隨我。我賜給他們永恆的生命,他們不至於死亡;無論誰都不能從我手中把他們奪走。」(約翰福音十:27|28)
沒錯,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把我們從耶穌基督手上奪走,因為他是我們最好的保證人。就像使徒保羅所說的,在耶穌基督裏,我們跟上帝的關係完全和好,不再分離。不論任何力量都沒有辦法拉開我們和上帝之間的和好關係,原因是有耶穌基督作為我們和上帝之間的保證人(參考羅馬書八:38|39)。
別忘了,生命最大的喜悅就是和上帝和好。因為祂是我們生命的主宰,是我們生命的審判者,這一點是我們要謹記在心的。
二、在世上所擁有的,若是沒有耶穌基督的生命作保證,這些都將消失殆盡,不復存在。
如果我們要說上帝審判的日子來臨時,我們唯一可以擁有的是甚麼?我想就像前面所提起的,就是我們在耶穌基督裏的「印記」。因為上帝會認識這種印記,其它的,都不是祂確認的記號。
可還記得出埃及的故事?有上過兒童主日學的小朋友都曾聽過以色列人要出埃及之前發生的事件,就是以色列人的家的門框上都有羊血作記號,所有執行上帝命令的天使只要看見羊血,就越過那個家門。但若是門框上沒有羊血作記號的,天使就進入那戶人家宰殺頭胎生的人和牲畜。逾越節,這個節期就是以色列人時到現今一直在遵守的,也是他們必須將這個節期的由來背景確實轉述給下代子孫,不可忘記的一個生命故事。
請注意,是在門框上的羊血,而不是帶在身上的珠寶或是貴重器物,也不是以色列人原本看為最重要的割禮,都不是這些。他們雖然有割禮,但卻經常忘記了割禮的意義和重要性(參考耶利米書九:25|26、三十一:32),甚至更嚴重的,是用這神聖立約的割禮記號,當作欺騙、殘害人命的手段(參考創世記第三十四章)。主前七二一年和五八六年,整個以色列帝國分別被亞述帝國和後來的巴比倫帝國所消滅、佔領,人民被擄到奴隸市場上去拍賣,或是集體被擄到巴比倫去當奴隸。想想看,在這時候,手中擁有的金銀財寶有甚麼用?豈不是像先知撒迦利亞在這裏所提起的,就像泰爾的人民一樣,他們「堆積金銀,多得像街上的塵土」(參考九:3),但上帝一定要將這些都拿走,而且是「把它的財富丟到海裏」(參考九:4)。
沒錯,就是這樣子。如果我們受洗了,卻沒有遵行所受洗禮的規矩,真的以尊崇上帝為主,真的照著耶穌基督的教訓來過信仰生活,那麼,在上帝審判的日子來臨時,請不要忘記,即使我們手上拿著受洗證明書也是枉然,因為這些都不是基督教信仰所要給我們的保證。因為真正的記號並不是透過牧師之手所行的洗禮,而是上帝的手中有一本生命冊,在祂的生命冊上有記載,我們是否有遵行祂的旨意?我們是否有真的信靠耶穌基督為我們生命的主宰?啟示錄的作者這樣告訴我們:
「我又看見死了的人,無論尊貴卑微,都站在寶座前。案卷都展開了;另外有一本生命冊也展開了。死了的人都是照著他們的行為,根據這些案卷所記錄的,接受審判。於是,海把死人交出來;死亡和陰間也把所拘禁的死人交出來。這些人都照著他們的行為接受審判。死亡和陰間也被扔進火湖裏。(這火湖就是第二次的死。)凡是名字沒有記錄在生命冊上的,都被扔進火湖裏。」(啟示錄二十:12|15)
一個真正信耶穌基督的人,必定會很審慎地遵行聖經的教訓,也會依照耶穌基督所教導我們的話去做。千萬不要忘記,若是我們只信受洗的保證,那就是像以色列人一樣,只在意割禮,卻忘記要遵行上帝的話,結果所付出的代價相當大。
不要以為世上的財富可以為我們帶來生命的喜樂,更不要以為擁有財富就等於擁有上帝在耶穌基督裏的救恩,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且是嚴重錯誤的!聖經讓我們知道,拯救的主權在上帝,上帝透過祂的獨生子耶穌基督來到世界上,就是要讓我們在他的生命裏獲得永恆的生命。因此,只有在耶穌基督裏,我們才能看到生命的亮光,這也是耶穌基督給我們的保證。他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會得到生命的光,絕不會在黑暗裏走。」(約翰福音八:12、九:5)
我們經常聽耶穌基督這樣的話,也會背誦。但我們偏偏心裏就是不相信,只相信手上拿得到的金銀珠寶,也在意這世上人人歌頌的地位名聲。但請不要忘記,啟示錄作者所告訴我們的話,真正會為我們生命帶來拯救之喜樂的,就是我們真的依照聖經的教訓來行,以耶穌基督的教訓作為我們生命之中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上帝的生命冊中看到天使登錄了我們的名字在上面。
(講於二○○六年四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