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上帝會審判

經文:西番雅書一:1—18

在十二位先知中,有幾位是有身世背景可尋的,例如先知何西阿、阿摩司、彌迦、西番雅、哈該,以及撒迦利亞等,這六位先知的作品一開始,都有介紹他們的家譜,這樣,我們就會明白那時代的社會景況,並且因此而比較容易明白先知言論的主要目的。就像先知西番雅,在書的開始就說他是「約西亞作猶大王的時代」獲得上帝啟示的。

我們知道猶大王約西亞是在主前六四○年到六○九年治理國家。列王紀下第廿二章一節說他八歲的時候就繼承了他父親亞們被謀殺之後所留下來的王位。但有一件事非常重要的,那就是雖然他只有八歲就繼任為猶大的國王,可是後來卻被列王紀作者認為他是一位帶領國家「做了上主認為對的事」(參考列王紀下廿二:1)的國王,這一點很不簡單。請注意,當列王紀的作者評論一個國王「做了上主認為對的事」,意思就是指這個國王帶領人民敬拜上帝,以上帝的旨意為中心,廢除國內的偶像、神壇等違背上帝命令的行為(參考列王紀下十五:4、34、十八:3)。相對的,如果評論一個國王是「做了上主看為邪惡的事」,那就是這個國王喜歡蓋廟,自己帶頭拜偶像,也放縱人民去拜偶像(參考列王紀下十五:24、28、十六:2、十七:2、廿一:2、20)。

約西亞是一個被列王紀派的作者認為是個「做了上主認為對的事」的國王,這一點就很難得。舊約歷史學者約翰‧布賴特(John Bright),在他所寫的「以色列史」(A History of Israel)這本書裏,很清楚評論約西亞是透過宗教改革來進行國家整頓和合一的工作。布賴特認為約西亞是將亞述的宗教看成是一種國恥的記號,當以色列人民在拜亞述人所崇拜的神明時,那是對全能的耶和華上帝一種極大的侮辱。因此,為要使國家成為在信仰上純潔,就必須先剷除耶和華以外的宗教信仰,而且還剷除包括與亞述宗教信仰延伸出來的生活習俗在內。

要改變宗教信仰態度和習俗,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約西亞做到了。先知耶利米就曾給約西亞王一個很高的評價,他說:

「他始終秉公行義;他所做的一切都亨通。他為窮苦無助的人伸冤;他一切都很順利。這是表示他認識上主。」(耶利米書廿二:15—16)

從先知耶利米的這段話,可以看出約西亞王確實是個很忠實於上帝的君王,他的時代做了一件最偉大的事,也是最被津津樂道的事,那就是他帶領以色列人遵照申命記的法律規定之禮儀守逾越節(參考申命記十六:1—8),列王紀的作者說:「自從士師治國的時代以來,任何一個以色列王和猶大王都沒有這樣隆重守逾越節的。只有約西亞在位的第十八年,王和人民在耶路撒冷慶祝逾越節。」(列王紀下廿三:22—23)可見約西亞王在以色列歷史上,被看成是一位相當重要的改革者。
要當一個改革者,不論在甚麼領域都是很困難的,尤其是當一個國王要改革社會已經腐敗的風氣,如果那個社會是在信仰上的墮落,那更是困難重重,這不僅是古代如此,即使在今天也是這樣。一想到約西亞王,先不要想今天台灣社會,就先想想今天台灣的基督教會,若是真的有傳道者要將教會中不好的傳統、規律改掉,恐怕都會有極大的困難,甚至是還沒有改,就已經先被教會解聘。這也是我們在讀先知文獻時,需要好好用來反省的信仰課題。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所讀經文的內容:

第一節:
以下是亞捫的兒子約西亞作猶大王的時代、上主啟示給西番雅的信息。西番雅是古示的兒子,基大利的孫子,亞瑪利雅的曾孫,希西家王的玄孫。

就像前面已經敘述過的,西番雅書有介紹先知的背景,從這一節的一份小小族譜就看得出來。特別是這份族譜看起來好像很簡單,但卻連續寫了四代,這也是在先知文獻中甚為少見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最後一句「希西家王的玄孫」。如果這句話正確,那麼,先知西番雅就是擁有王族的血統。

不過,也有些聖經學者認為這裏的希西家,應該不是希西家王的那位希西家。原文並沒有說這位「希西家」是王,現代中文譯本已經將之稱為「王」,這是現代中文譯本支持這位希西家就是猶大的王,這是支持先知西番雅擁有王族的血統背景。但不論是否有王族的背景,先知最重要的工作,並不是替王族說話,也不是在為王族服務,而是要忠於上帝的指示、命令,這一點才是最重要(參考列王紀上廿二:14)。
再者,從這一節我們看到很清楚的歷史背景,就是先知西番雅的時代,就是在約西亞當猶大王的時候;約西亞是在主前六四○至六○九年當猶大王。在他的時代最值得注意的一件事,就是潔淨耶路撒冷聖殿。很清楚的,他之所以要清潔耶路撒冷聖殿,並不是聖殿很髒、沒有打掃,而是聖殿曾經有過一段時間都被以前的國王拿來當作拜偶像神明的地方,甚至在聖殿中設立偶像神明,變成污穢了聖殿的神聖。特別是在他的祖父瑪拿西和父親亞捫,都是拜偶像神明的。列王紀的作者這樣描述他的祖父瑪拿西王:

「瑪拿西做了上主看為邪惡的事,仿效上主在他子民推進時趕走的原先住民那可惡行為。他重新建造他父親西希西家所拆毀的丘上神廟,又築祭壇拜巴力,造亞舍拉女神的柱像,也拜星辰。他在上主吩咐應該敬拜上主的聖殿裏面造了異教祭壇,又在聖殿的兩個院子裏造了拜星辰的祭壇。他把自己的兒子燒獻了,又行占卜、巫術,求問算命的、通靈的。他大大犯罪,敵對上主,激發上主的忿怒。」(列王紀下廿一:2—6)

這讓我們看到在瑪拿西統治猶大國時期,以色列人可說是一個離棄上帝、偶像崇拜相當嚴重的時代。然後瑪拿西王的兒子亞捫還是跟父親一樣,列王紀的作者說:「亞們跟他父親瑪拿西一樣做了上主看為邪惡的事。他仿效他父親的行為,拜他父親所拜的偶像。他棄絕上主││他祖先的上帝,不遵從上主的誡命。」(列王紀下廿一:20—21)但在約西亞繼任王位之後,他有很不一樣的信仰態度,不但對上帝忠實,且更進一步地進行宗教改革。

我們可以這樣了解:宗教改革就是心靈改革。一個社會的轉變,就是要從心靈改革開始,若是沒有這樣做,即使在政治上改朝換代,其結果還是會一樣,沒有什麼用。台灣社會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中國的社會更明顯,貪婪、腐敗的現象更厲害。只要有錢賺,甚麼神都可以拜,這就是心靈墮落的最好寫照。
表面上看起來,約西亞王是在進行宗教改革運動,其實,他是在進行社會改造的工作,而就在這時候,先知西番雅出現來傳達上帝的信息。這也幫助我們看到,先知不但是出現在一個動亂不安的世代,也出現在一個改造運動的時刻,也會出現在一個安定的環境中。換句話說,每個時代都會有上帝的話,每個地方都有上帝信息,只要我們用心傾聽,就會聽得到。

第二至六節:
2上主說:「我要徹底毀滅地上萬物;3我要毀滅人類、走獸、飛禽、魚類。我要使邪惡的人傾覆;我要從地上殲滅人類。我││上主這樣宣佈了。
4「我要懲罰耶路撒冷和猶大的居民。我要清除那地方拜巴力的痕跡;沒有人會記得那些事奉巴力的祭司。5我要消滅那些到屋頂上拜太陽、月亮,和星辰的人。我也要消滅那些敬拜我、發誓效忠我,卻又奉米勒公神的名發誓的人。6我要消滅那些掉頭不再跟從我的人和那些不歸順我、不求我引導的人。」

從第二至三節傳出的信息讓我們看到很熟悉的話出現在創世記第六章七節上帝所所說的:「我要從地面上消滅我造的人類,也要殲滅獸類、爬蟲,和飛鳥,因為我後悔造了這些動物。」創世記記載上帝的這句話有一個前題,就是在第六章五節所說的:「上主看見人類個個邪惡,始終心懷惡念。」聖經讓我們知道上帝是以祂的愛來創造這個世界萬物,特別是人類是上帝用祂的形像創造,現在怎麼會氣憤到要毀滅世上所有的人類和其它萬物呢?其實,類似這樣的警告一再出現,例如以賽亞書第廿四章一節,何西阿書第四章三節等。先知的文獻會出現這樣的警告話語,都是與當代社會的墮落,以及背棄上帝的教導到相當嚴重之程度,才會引起上帝如此忿怒。就像先知耶利米在其作品耶利米書第四章廿四至廿六節所描述的,在上帝的「烈怒」之下,不但看不見人影,連飛鳥、走獸也不見蹤影,甚至田園都已經成為土堆和荒野一般。
上帝為甚麼會發出這樣大的烈怒?從第四節開始就很清楚地說出來。在第四至六節先提到有關宗教信仰上的問題,那就是上帝最厭惡的行為──拜偶像。

先知西番雅在這裏提到上帝要懲罰這些拜偶像神明的對象有四種,一是拜巴力的人,尤其是那些迷惑人去拜巴力的祭司;二是拜日月星辰的人;三是那些一方面與上帝有立約,卻又去拜「米勒公」神明的人;四是那些離棄上帝的帶領的人,這種人比較像心裏沒有上帝的人。

第一個是巴力,這是在迦南地非常普遍受到迦南人崇拜的神明,就像台灣處處可見的土地公一樣。巴力之神,在迦南地的人的眼中是繁殖、生產的神。對女人來說,巴力就是可以促進多產生子的神明,因此,女人結婚就會拜它,為的就是希望獲得生兒育女的能力。巴力也是迦南地人認為可以降雨滋潤大地,使土地生產五穀的神明。耶利米書第十九章五節,先知耶利米就清楚指出有以色列人為了要土地生產更多五穀,甚至把自己的孩子獻在祭壇上燒給巴力神明。先知耶利米說上帝絕對不會原諒做這種事的以色列人。
其實我們可以這樣了解,當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之後,突然發現當地人都在敬拜巴力神明,他們得知巴力是管理土地和繁殖的神之後,就跟著拜了,以為這樣就可以讓五穀豐收。這就像先知何西阿很痛心的傳出上帝信息時所說的,以色列人不承認五穀、美酒,和橄欖油等農作物都是在上帝賜福之下得到的,因為他們已經認巴力神明是他們的神了(參考何西阿書二:8)。

第二個是崇拜日月星辰神明的人。為甚麼在第五節會提到說到「屋頂上」去拜日月星辰呢?原來猶太人的房子都是以平台比較多,因此,到屋頂上去看到的天空也會比較明顯。再者,為甚麼要拜日月星辰?其實,這是亞述人的主要神明,在巴比倫帝國時代也接續這種風俗(參考耶利米書八:1—2、十九:13),但當北國以色列被亞述帝國消滅之後,以色列人也受到相當的影響,跟隨著去拜,尤其是由國王帶頭在拜(參考列王紀下廿三:12)。我們知道埃及人也在拜太陽神,甚至連尼羅河也拜,他們看尼羅河有一位偉大的神在掌管。我們也可以看到以色列人在進入迦南地之後,就看到當地的人普遍在拜日月星辰,於是也跟著學習,到最後竟然都忘記真正掌管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的,就是創造的主上帝。

摩西為了要禁止以色列人跟隨著這種錯誤的信仰,也曾明文規定不可以有這樣的行為(參考申命記四:19)。但顯然並沒有甚麼實際效果,尤其是當國王也跟著迷信時,這情形就更難挽回。還好,在約西亞當猶大王的時候,就很認真的拆毀這些錯誤的神壇,並且廢除了這些偶像神明的祭司(參考列王紀下廿三:5—6)。

第三個是去拜「米勒公神」的人。這裏的「米勒公」,此詞和君王同音。因此,可以解釋為他們除了敬拜耶和華上帝之外,也同時把君王看成和上帝同等地位。但我們知道這是非常錯誤的一種態度。從亞述帝國起,他們的皇帝就一再要求人民將之當作神明崇拜,巴比倫帝國的皇帝也是這樣(參考以賽亞書十四:13—14)。羅馬帝國的皇帝也是一樣。我們也發現,古代君王都喜歡他的人民將其當作神明供奉著,近代的獨裁統治者也是這樣努力要神化自己,毛澤東、蔣介石都是這樣的人,包括北韓的獨裁統治者金日成到現在還是這樣。

這種將人當作神明崇拜,自古以來屢見不鮮,而十誡就很清楚說上帝絕對不允許這樣的信仰態度,我們要對上帝絕對忠實的態度才可以(參考出埃及記二十:3—5)。
第四個就是拒絕聽從上帝旨意的人。這種人很容易像第三種,把人當作神明,就是把自己偶像化。或是根本就不相信有上帝,只相信自己的才能的人。

第七至十三節:
7要在至高的上主面前肅靜,因為上主審判的日子快到了。上主準備犧牲他的子民,叫仇敵掠奪猶大。8上主說:「在那獻祭的日子,我要懲罰官長、王子,和一切效法外族習俗的人。9在那一天,我要懲罰那些以強暴、欺詐剝削弱者的人;他們只想把掠奪物堆滿主人的房屋。」

10上主說:「在那一天,你們會聽見在耶路撒冷的魚門有痛哭的聲音,城的新區有哀號的聲音,山坡上有倒塌的大響聲。11住在下城地區的人哪,哀號吧;因為所有的商人都死了,有錢人被剷除了。
12「那時,我要拿燈搜尋耶路撒冷。我要懲罰那些自滿、自信的人;他們自言自語:『上主不降福也不降禍。』13他們的財寶要被搶劫;他們的房子被摧毀。他們永遠住不進自己所造的房子,永遠喝不到自己的葡萄園出產的酒。」

這段經文用「獻祭」的語句來論及上帝審判的來臨。先知文獻的一個最重要特色,就是「上主的大日子」,或是「那一天」這種句型來說明審判的來臨。
另一方面,一談到上帝審判的日子來臨時,除了說上帝要懲罰離棄祂、背叛祂的子民外,其實也提供了另一個信息,就是上帝的拯救,也就是盼望的日子來臨,而且這種信息都是與上帝審判敵對者連結在一起,不是分開講。

第七節一開始就說要肅靜。這在現今的法庭上也是這樣;當法官要宣告審判的結果時,所有的人都必須起立(肅立)聽宣判。因此,在上帝面前肅靜,就是要聆聽上帝宣告審判的結果。
接下來這句話很奇特,為甚麼上帝會允許犧牲自己的子民讓仇敵來掠奪呢?原來是和以色列人背叛上帝的旨意有密切關係。上帝要用外族人來懲罰自己的子民,這就像先知耶利米所說的,上帝重新揀選巴比倫帝國皇帝尼布甲尼撒當祂的僕人(參考耶利米書廿五:9),原因是上帝不斷地差派祂的僕人去傳達信息給以色列人聽,但他們「總是不聽,也不理會」(參考耶利米書廿五:3—4)。這已經清楚說明一件很重要的信息:上帝並不是揀選了之後,就永遠不會改變。不是這樣,上帝會因為被揀選的子民棄絕聽從祂的話,使祂決定改變重新揀選的對象,這就像施洗約翰警告當代的猶太人所說的,若是沒有真切悔改,上帝是會從石頭從新造出亞伯拉罕的子孫(參考路加福音三:8)。

第八節一開始讓我們看到先知文獻最明顯的用詞「上主說」,先知們用這句話來表示他現在所傳講的信息,並不是自己的意思,而是上帝要他說的。因此,他用「上主說」。當先知講這句話時,也是生命的表白,不是隨便濫用上帝的名,而是真正來自上帝的信息。若不是出自上帝的話,以人的話來假冒說是「上主說」,這樣的人就是所謂的假先知,會被上帝嚴厲的懲罰(參考耶利米書十四:14—15)。

再者,這一節也提到上帝要懲罰的第一個對象是官長、王子,和效法外族習俗的人。為甚麼要懲罰這些人呢?約西亞不是上帝所喜悅的猶大王嗎?怎麼會懲罰他的僕從?這很可能是指那些在約西亞王還年幼的時候(參考列王紀下廿二:1),這些上代留下來的朝臣,他們都曾帶頭拜偶像,誘惑人民離棄上帝教訓的官員。

第九節說上帝要懲罰的第二種對象是那些「以強暴、欺詐剝削弱者的人」。這些人到底是甚麼人?這就像耶穌基督在馬太福音第五章三十八至四十二節所提到的「有人打你的右臉」、「有人拉你上法庭,要你的內衣」、「有人強迫你替他背行李走一里路」等,就可以想像得出來,在耶穌基督的時代誰能做這種事?就是統治者羅馬帝國,因為它才擁有這種強權來逼人民就範。同樣的,在先知西番雅時代,誰會做這種事?就是在社會上當流氓、黑道份子,要不就是那些利用權勢欺壓弱勢的人。他們進入人家的屋內搜刮人民的財產,然後堆積在主人的倉庫中,就像今天透過各種欺詐的手段,累積了財富一樣。先知西番雅說,這樣的人在審判的日子來到時,上帝絕對不會寬恕、赦免他們。

第十至十一節,這三節都是提到有關耶路撒冷城的問題。耶路撒冷城有一個門就是叫「魚門」(參考尼希米記三:3),是位於城的北面。也就是後來被稱之為「大馬色門」。當時稱之為「魚門」,很可能是因為當時從加利利湖的魚貨入城都是走這個門的緣故。但這地方因為比一般地勢較低,因此,最容易受到敵人的攻擊。

這裏說「城的新區」,這可能就是歷代志下第三十三章十四節所說的,當瑪拿西作王時代,他為了要增加國防上的需要,而增闢的市鎮,並且加派重兵駐守。但即使是如此,其結果還是一樣,上帝若要出手懲罰,不論有多大的本領,都是枉然。因此,在第十節和第十一節就說到不論是在新城或是舊鎮,或是住在警衛森嚴的山上,或是山腳下的人都是一樣,就算有派駐重兵守衛,還是一樣遭遇極大災難,導致哭聲不斷。

第十二至十三節,先知西番雅警告那些做邪惡之事的強暴者,做了上帝生氣的事,還心存一副悠哉遊哉的樣子,以為上帝根本不管這些事。不是這樣,他說上帝的懲罰會是相當徹底,就像巡察的人手提著燈挨家挨戶去搜尋一樣,不論是怎樣躲藏,都無法逃避上帝的懲罰。這使我們想起詩人所寫的詩歌所說的:「我往哪裏去才能躲開你呢?我到哪裏去才能逃避你呢?我上了天,你一定在那裏;我潛伏陰間,你也在那裏。」(詩篇一三九:7—8)也因為上帝的懲罰是明察秋毫,只要是詐欺所得到的,都將要賠償出來。這裏說這種人住不進自己建造的房子,也喝不到自己所釀的美酒。這就像先知阿摩司所說的一樣(參考阿摩司書五:11)。上帝要讓這些人的狡猾計畫落空,毫無所得。

第十四至十八節:
14上主的大日子快到了,馬上就到了!那將是悲慘的一天。那時,即使是最勇敢的戰士也會傷心哀哭!15那將是忿怒的日子,是苦難災禍的日子,是摧殘破壞的日子,是黑暗幽冥的日子,是愁雲滿佈的日子。16那天將充滿軍號和吶喊的聲音,是進攻堅固的城堡和摧毀高塔的日子。
17上主說:「我要降這些災難在人的身上,使他們都像盲人一樣摸索。他們得罪了我,所以他們的血要像水一樣被倒出來;他們的屍體在地上腐爛。」
18在上主發怒的日子,連他們所有的金銀也救不了他們。上主的怒火要迅速地燒毀全世界;他要徹底消滅世上的人。

這段經文讓我們看到上帝真的是發怒了,而且是到幾乎無法逃避這即將來臨的懲罰。
在第十四節先知西番雅提到上帝的「大日子」,然後,緊接著在第十五至十六節他說上帝的這個「大日子」絕對不是好日子,而是災難連連不斷、接踵而來的日子。當他用「悲慘」這個詞來形容上帝審判日子時,這「悲慘」是包括了「傷心哀哭」;上帝的「忿怒」;人民「苦難災禍」、「摧殘破壞」、「黑暗幽冥」、「愁雲滿佈」,也同時是戰爭的軍號響亮日子。
先知西番雅特別在這裏用「大」來強化那即將來臨的上帝日子,是有特別用意的,他要說明等候上帝的日子,等於是等候大災難來臨一樣。用「大」來形容災難的嚴重性,目的是希望以色列人能夠醒悟過來,趕緊悔改認罪,好讓上帝的忿怒減到最低。
其實,先知西番雅已經說出期待上帝日子來臨,原本是要期待上帝的拯救,結果適得其反。這種信息和主前第八世紀的先知阿摩司所傳出的信息很類似。先知阿摩司就曾這樣對他那時代的以色列人說:

「等候上主的日子來臨的人哪,你們慘啦!上主的日子對你們有甚麼好處呢?上主的日子對你們只是黑暗,不是光明。那日子來臨的時候,你們無處可逃,好比一個人剛躲過了獅子,又碰到了熊!又好比一個人回到了家裏,筋疲力盡,把手靠在牆上,又被牆上的蛇咬了一口!上主的日子將帶來黑暗,不是光明;那是倒霉的日子,沒有一點希望。」(阿摩司書五:18—20)

這是主前第八世紀先知阿摩司對北國以色列人傳出的信息,原因是他們已經離棄了上帝的教訓,拒絕聽從上帝的話語,甚至還有伯特利的祭司亞瑪謝要求先知阿摩司不要再傳上帝的信息(參考阿摩司書七:10—13)。

一個不聽從上帝話語的社會,必定會是很亂的社會,也是一個貪婪成性的社會。上帝絕對不會漠視這樣的社會繼續存在,祂一定會用嚴厲的手法懲罰這樣的人民,並且瓦解這種人民罪惡行為所帶來的社會。這也是先知西番雅在第十六節所提到的,上帝會用另外一支強大的軍隊來攻擊這種失序的人民,摧毀他們所倚靠、寄生犯罪的社群。

第十七節,這節提到上帝的懲罰來臨時,人會像瞎眼的人一樣,不知道逃難的路徑怎樣走,這樣的警告也出現在申命記第廿八章廿八至廿九節中。即使在大白天,也都看不見陽光,而緊接在黑暗之後的,就是大量的死亡,這可說是非常嚴重的懲罰,如同上帝在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前,給予「黑暗」之災難的懲罰一樣(參考出埃及記十:21—22),也是在黑暗之災的後面,就是死亡臨到(參考出埃及記第十一章)。
第十八節,這裏特別強調在上帝審判的日子來臨時,人所要面對的,就是上帝。面對上帝時,金銀財寶是沒有作用的。在人的世界中,金銀財寶被看成是生命的一部份,也有的人將之看成是全部,甚至有不少人將金銀財寶看成是生命最好的倚靠。但是先知西番雅傳出的信息說這些都將一無用處。為甚麼先知西番雅會說出這樣的話?好像這樣的話並沒有甚麼特別的新鮮。但如果看列王紀下第十六章記載有關猶大王亞哈斯時代的事件,那就是亞哈斯面對敘利亞和以色列聯軍攻打耶路撒冷時,亞哈斯請求亞述帝國協助救援。他用「聖殿和王宮寶庫裏的金子和銀子當作禮物,送給亞述皇帝」,結果亞述皇帝真的派軍隊攻打敘利亞,且殺死了敘利亞的王,解救了耶路撒冷。但先知西番雅說,若是從上帝來的懲罰,就不是這樣,即使有再多的金銀財寶都是沒有作用的。因為上帝決定要毀滅的情況,就如同在挪亞時代一樣,人心的邪惡已經讓上帝傷心到極點,使祂決定要毀滅所有的一切。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章經文所帶來的信息:

一、在一個亂世的時代,我們要小心謹慎,知道保持純真的信仰,清楚宣告說:只有耶和華上帝才是我們生命的主。

先知西番雅在他的信息中特別提到他那時代的以色列人,在宗教信仰上簡直就是亂成一團,有的在拜日月星辰,也有拜巴力神明的,另外也有人是一方面敬拜耶和華上帝,另一方面則是去拜米勒公神明,而有的則是只信自己,把自己當作如同神明一樣偉大。先知西番雅說上帝絕對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持續下去,祂一定會好好懲罰這些與祂立約的以色列子民。

若是把先知西番雅所傳出的這些信息,用來看今天的基督徒,是否也很相似?在我看來就是很相像;我們今天的基督徒豈不是也有人很崇拜政治權勢?以為只要有基督徒當上總統,或是擁有政治權力,就會為教會帶來興旺的力量?這是非常錯誤的想法。台灣長老教會這幾年來就是有這樣嚴重錯誤的觀念,連續幾年舉辦甚麼「早餐祈禱會」,都是邀請政界名流,甚至連總統也邀請在內去參加。但有誰讓這些去參加過的政界名流、總統要知道謙卑、認罪?有誰跟他們說用謙卑的心帶領我們國家和社會?沒有!我看到的是只有奉承以外,實在不知道這樣的早餐祈禱會為台灣基督教有帶來什麼意義?或是有什麼聖經信息傳遞出來?我最無法忍受的,就是有好幾次的重要禮拜,都因為邀請總統參加,也因為他們遲到而把禮拜的時間延誤了。這就是先知西番雅在譴責有以色列人一面敬拜上帝,一面去拜米勒公神的原因,說穿了,這種人心中就是把君王的權柄拿來跟上帝相同並列。

基督教信仰讓我們學習一個非常重要的認識:唯獨上帝是主!如果我們沒有建構這樣的信仰觀念,就很容易使我們的信仰陷入混亂的狀態中。當我們在信仰上知道以上帝為主之時,我們就會明白怎樣建立教會信仰團契的準則,這也是我一再提醒大家的一件事:來到敬拜上帝的場所──禮拜堂,就是要把自己的身份降低到最卑微才可以。因為敬拜就是以上帝為主,而不是以某個人最重要。

我說過一個故事,就是奧匈帝國時代的維也納皇家禮拜堂,每當有君王去世要去禮拜堂舉行告別禮拜時,都有一項重要的禮儀,就是在出殯的行列從王宮走到大門緊閉的教堂前,此時會有一位位階極高的指揮官,手上拿著指揮杖來到禮拜堂大門口,用指揮杖大力敲著緊閉的大門,同時大聲喊著說:「開門,快開門啊!」然後裏面會有人輕聲回應說:「是誰在門外敲門敲得那樣大力啊?」
指揮官:「來敲門的,是一位偉大的君王,名叫,是奧匈帝國第代的君王,他去世了,要在這裏舉行喪禮大典。」
禮拜堂主管:「他是誰啊?我們怎麼都沒有聽說過?對不起,我們不認識他。」
指揮官聽了嚇了一跳,堂堂奧匈帝國的君王,竟然還有人敢說不認識他?這怎麼得了!趕緊跑回去杖儀隊的地方。杖儀隊繼續表演,文武百官還是靜默不語。過了約十分鐘,指揮官再次跑到禮拜堂大門去敲門。這次敲的力量比第一次弱了,呼喊的聲量也比第一次降低了。
「裏面的人,請開門啊!」指揮官喊著說,也比第一次禮貌多了,加了個「請」字。
禮拜堂主管:「又是誰在敲門啊?」他的聲量是比第一次大了些。
指揮官:「敲門的是名叫國王,是奧匈帝國第代的君王,他已經去世,現在要借用禮拜堂舉行喪禮。有來自世界各國代表、顯要都已經聚集來到這裏,準備要進來參加禮拜。」
禮拜堂主管:「你說的是誰?我們不認識,請你們到別的地方去吧。」
指揮官:「這位君王就是皇帝的兒子,曾經為咱奧匈帝國做過許多大事,包括有……等等,對帝國的貢獻甚大,因此,全世界各國的國王與國家代表都來表示哀悼。請趕快開門好嗎?」這指揮官念了一堆這位君王的豐功偉業。
禮拜堂主管:「很對不起,我們從來沒有聽說過他的名字,也不知道他做過些甚麼事。」
指揮官又走回他的杖儀隊去,幾個重要官員聚集在一起說些話。儀隊的表演繼續著,送殯的行列依舊肅穆、安靜。
約再過了十分鐘,指揮官又再次走到禮拜堂大門,這次他沒有帶指揮杖,他是用手輕輕敲著門,然後很低聲下氣的說:「裏面的人啊,拜託你,請開門。」
此時禮拜堂主管從裏面提高了嗓子喊著說:「我聽到有人在敲門,是誰啊?有甚麼事啊?」
指揮官:「來敲門的,是一位罪人去世了,他的家人將他帶來這裏,懇求上帝的憐憫。」指揮官的聲音變得很低且弱小。
禮拜堂的主管聽了之後,從裏面大聲叫著:「趕快進來,趕快進來,來啊,奏樂!」
就這樣,杖儀隊的奏樂聲停止,禮拜堂的琴聲響起,詩班也隨著琴聲唱出動人的哀歌,喪葬隊伍循序且緩慢地步入教堂,並將棺木停放在禮拜堂最裏面的講台前,就這樣,一場皇族的告別禮拜正式開始。
每次去維也納,我都會去參觀這間曾經顯赫一時的皇家禮拜教堂,坐在裏面靜思冥想:甚麼時候,我們台灣基督教會的禮拜堂可以看到這種形式的告別禮拜?讓信徒都能因此學習到一門重要的信仰功課:來到敬拜上帝的地方,貧賤富貴都是一樣,大家在上帝面前都是罪人,都是在學習尋求天上的父上帝之憐憫與寬恕。當我們台灣所有的基督教會都能夠如此看待信徒時,則信仰內涵距離天國的距離將越來越近。因為只有這樣的心境敬拜上帝時,我們才會建立一個清楚的信仰態度,那就是為上帝是主!

二、不要以為錢財是萬能,可以用之來逃避上帝的懲罰,那是愚蠢的人的想法。

在這章經文中的末了,先知西番雅特別提到說:「在上主發怒的日子,連他們所有的金銀也救不了他們。」就像我在前面已經有解釋過的,那是在亞哈斯王時代,他曾用聖殿和王宮中的許多金銀財寶送給亞述帝國,請求亞述帝國皇帝提革拉‧比列色給予協助,解救敘利亞和以色列聯軍包圍耶路撒冷城的困境。結果亞述帝國皇帝提革拉‧比列色答應了,他出兵攻打敘利亞,不但將敘利亞打敗,甚至還將敘利亞的國王利汛給殺了(參考列王紀下十六:8—9)。但請大家注意,這是國際政治的事務,即使到今天也是如此,只要有經濟緊密關係的國家,都會彼此相互協助,就像美國在一九九一年二月出兵攻打伊拉克,解救了被伊拉克佔領的科威特一樣。

但我們要注意,聖經告訴我們的是當上帝出手要懲罰得罪祂的子民時,可就不是這樣子了!錢財可用在國際政治事務上,就如同所羅門王一樣,累積了許多財富,使他可以用在婚姻的事上,且藉之擴張國家版圖,但卻也因此使他離棄了上帝的教導,引起上帝極度的忿怒(參考列王紀上十一:4—10)。結果是在去世之後,以色列帝國分裂了,甚至後代子孫都淪落為奴隸,被販賣到世界各地去,慘遭大屠殺、滅族的威脅。

財富確實可以使一個國家興旺,也可用來使一個國家整軍備武,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但這並不表示可以因此就免除了違背上帝旨意所帶來上帝的忿怒。當上帝對那些一再違背祂旨意子民發怒時,金銀錢財是沒有用的,甚至可能成為犯罪的證據,引來上帝的懲罰,這一點認識是我們要特別小心的。
每個時代都一樣,人對錢財的看法沒有甚麼差異,往往把錢財當作萬能一般看待。否則先知的信息中不會一再出現譴責那些使盡辦法詐欺別人錢財的人,特別是利用權勢搜刮不當得到的錢財的人。先知的文獻非常清楚說出上帝一定會嚴厲懲罰這些人。但是,即使是這樣清楚的信息,人還是繼續往錢堆裏面鑽,甚至拼了命也要多累積些錢財。

我們要先這樣了解:聖經並沒有說錢財不好,也沒有說賺錢錯誤,都沒有,這一點我們應該要清楚。聖經甚至會稱讚那些有錢的人在分享他們的財物給貧窮的人,不但給予肯定,甚至也會在祈禱中紀念他們。耶穌基督稱讚稅吏撒該願意將他的財產分給貧窮人(參考路加福音十九:8—9),而使徒保羅則是在祈禱中紀念腓立比教會在他傳福音的過程中,給予各項財物的支持(參考腓立比書四:14—16)。他提醒提摩太要勸勉以弗所教會的信徒,要「慷慨施捨,隨時濟助」,他說這就是在自己積存財寶在天上,為「將來建立堅固的根基,好把握生命,那真正的生命」(參考提摩太前書六:18—19)。

但請注意,聖經從來沒有跟我們說,可以用錢財換取上帝的救恩,沒有,聖經從頭到尾都沒有這樣的話。聖經甚至提醒我們錢財可能成為我們走向上帝國的絆腳石,這一點才是我們要注意的。錢財是上帝所賞賜給我們生活的工具,但錢財並不是上帝,我相信大家很清楚這一點。當我們擁有更多錢財之時,別忘了,要更加謙卑、小心,這些都是來自上帝的賞賜。

(講於二○○五年十月九日)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