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講:上帝無比的愛

經文:西番雅書三:1—20

先知西番雅的信息可以讓我們看到一個很嚴肅的景象:上帝的審判來臨了,且是已經迫在身邊了。在第一章他一再提起「上主的大日子快到了」、「上主發怒的日子」會像「怒火迅速」地來到,且會徹底地消滅全世界。他在呼籲所有聽到他信息的人,要「追求公義,在上主面前謙卑」(參考二:3),他說或許這樣可以在上帝發怒的日子來臨時,得到逃脫的機會。

就像先知以賽亞、耶利米、阿摩司等人所傳達的信息一樣,都有指出上帝要嚴厲懲罰的對象是誰。先知西番雅特地在第二章指出上帝要懲罰的對象包括了非利士人、摩押人、亞捫,以及亞述人。如果我們去看這些被指明要毀滅的對象都有一個特色,就是根本不把上帝放在眼裏,原因是他們都是上帝眼中驕傲的族群,認為自己很有能力,甚至自認能夠抵擋上帝,這種態度就像亞述帝國皇帝把所建造的首都尼尼微城看成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城市一樣(參考二:15)。也像巴比倫帝國的皇帝,把自己拉抬到要和上帝比高低(參考以賽亞書十四:14)。這樣驕傲態度的族群或是領導者,最普遍的一種態度,就如同先知西番雅信息中所提到的一點:一個嘲笑上帝選民的人,就是瞧不起上帝的人(參考二:8)。因為他們會嘲笑上帝的子民,就等於是在嘲笑上帝一樣。詩篇的詩人這樣說:「狂傲的人自言自語:沒有上帝。他們都腐敗,做了可厭惡的事;連一個行善的人也沒有。」(詩篇十四:1)

這樣的信息對我們今天在台灣人口比例中佔少數的基督徒來說,是很大的安慰和鼓勵。因為這信息讓我們知道,為福音見證的基督徒,雖然可能會被嘲笑、謾罵,但上帝並不會袖手不管,祂知道得很清楚。上帝自有計畫,這一點我們應該可以深信才對。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所讀這章經文的內容:

第一至五節:
耶路撒冷慘啦!它腐敗、叛逆、欺壓自己的人民。2它沒有聽從上主,也不接受他的管教。它不倚靠上主,也不向他祈求幫助。3它的官長像吼叫的獅子;它的法官像飢餓的豺狼,貪婪得連一根骨頭都不留到早晨。4先知們既不負責任,又詭詐。祭司們污損聖物,歪曲上帝的法律。5但上主仍然在這城裏;他行公義,絕不做不義的事。每天早晨,他向他的子民顯示正義,從不間斷。可是不義的人民繼續作惡,不知羞恥。

這段經文讓我們感到驚訝的是連宗教師都參與犯罪的行列,他們犯罪的行為包括了「不負責任」、「詭詐」、「污損聖物」、「歪曲上帝的法律」等,這樣的行徑是非常惡劣的,不要說宗教師,就是一般人有這樣的行為也會遭受到譴責。但卻發生在宗教師的身上,難怪上帝真的會發出烈怒。
第一節開始就說「耶路撒冷」,意思是指猶大人民,他們代表著以色列民族,是上帝的選民。先知西番雅在第二章就已經指出上帝要懲罰非利士人、摩押人、亞捫人,和亞述人後,現在他又進一步說,上帝要懲罰的對象也包括了祂親自揀選的子民以色列人。這讓我們看到,上帝的懲罰是公義的,祂不會因為是自己揀選的子民,犯罪就比較寬容的態度,不是這樣。就像先知阿摩司所說的,上帝的子民都有記號,與上帝之間有特別的約,也因為這樣,上帝懲罰世人時,會先從祂的選民開始(參考阿摩司書三:2)。

從第一章四至七節可以看出,就是因為上帝的子民並不是對上帝忠實,犯罪累累,因此,上帝要在審判的日子來臨時,用以色列人的仇敵來「掠奪」他們。第一章這段經文指出以色列人所犯的罪,最為嚴重的就是拜偶像,以及拒絕聽從上帝的話。為甚麼上帝的子民會變成這個樣子?這裏清楚地指出他們拒絕上帝的話之具體證據,就是「腐敗、叛逆、欺壓自己的人民」。

請注意,這裏所提到的「腐敗」,是指貪污的意思。
「叛逆」,這是指沒有遵從上帝的話去關心弱小困苦的人。這樣,就像創世記第四章描述該隱殺死亞伯的事件一樣,他的手沾滿了殺害人的血,是不潔淨的。這就像先知以賽亞所提出的警告,上帝絕對不會接受這樣的人敬拜祂,祂會拒絕接受這樣的子民任何敬拜的聲音(參考以賽亞書五十九:1—3)。
「欺壓自己的人民」,這句話已經在說明有權勢的人,用殘酷的手段對待那些貧困無助的弱者。

第二節一連串提出四點以色列人激怒上帝的原因,包括有:
一是「沒有聽從上主」。就像前面說過的,就是把自己看成很偉大,不需要聽從上帝的話。或是在他們心中根本就不認為有上帝。
二是「不接受他的管教」,這和拜偶像的行為是相同的。因為真正敬拜上帝,敬畏上帝的人,一定會聽從上帝的管教。以色列人卻不是這樣,先知耶利米就傳出上帝譴責的話,說他們是一再地拒絕上帝差派的僕人的信息(參考耶利米書七:25—26、廿五:4、廿六:5、四十四:4—5)。這裏的「不接受他的管教」還有另一個意思,就是指沒有從北國以色列的亡國、人民被擄去外國當奴隸這件事學習到教訓。
三是「不倚靠上帝」。這裏的「倚靠」有一個意思是指「信賴」。意思就是說以色列人並不相信上帝,或是說他們忘了上帝有拯救的能力。這就像先知何西阿所說的,以色列人竟然忘記上帝的恩典,認為土地所產五穀等食物,都是他們所在拜的偶像神明所賞賜的(參考何西阿書二:5),這是上帝所忿怒、無法忍受的行為。

四是「不向他祈求幫助」。這裏的「祈求」指的就是「祈禱」之意。一個人若會向上帝「祈禱」,正好表示這個人喜歡親近上帝,會喜愛聆聽上帝的聲音。
前兩節都提到一般人民犯罪的情景,但第三節提到以色列人的領袖,包括大官員等所犯的罪行。先知西番雅說這些大官員竟然像「吼叫的獅子」,而法官竟然是像「飢餓的豺狼」一樣。
甚麼是「吼叫的獅子」?以西結書第廿二章廿五節在形容獅子吼叫時,就是在表示牠已經打贏了獵物,要讓其它的動物知道,現在牠要好好享受了。是一種得意的表態,是在向其它同伴炫耀說自己已經捕捉到了獵物。用這樣的句子來形容大官員時,就表示這些大官員欺負人民到如同看到獵物一樣,緊咬著不放,而且還洋洋得意的表示自己有能力欺負軟弱者,這真是有夠沒有良心啊!
所謂「法官像飢餓的豺狼」,這句話更是恐怖。貪婪到如同飢餓的豺狼這種程度,幾乎就是只要有錢,不管那案件是否有冤屈,都不管。只要有錢可貪,就可以歪曲公義的事。
「連一根骨頭都不肯留到早晨」,意思是指連骨髓、骨頭碎渣都吞下去。另一個意思就是他們貪婪的手法相當細膩,就算想要找他們的罪狀也有「找不到痕跡」的困難。

如果我們翻閱阿摩司書,就會發現先知阿摩司就曾嚴厲譴責他那時代的法官貪污、收受賄賂,因此,造成許多冤獄事件,使得平時想要出來講公義的話的有識之士,都因此不敢出言、沉默下去了(參考阿摩司書五:12—13)。但我們都知道,一個社會若是腐敗到這種程度,不滅亡那才是一件怪事啊!
第四節,前一節談到社會領袖,這節則是指出宗教領袖的墮落,而這是比任何官員的貪污更為恐怖、可怕。

「先知」,應該是忠實於上帝的信息才對。先知米該雅就說過這樣的話:「我指著永生的上主發誓,上主對我說甚麼,我就說甚麼。」(列王紀上廿二:14)這句話可說是先知應該有的基本職責。但現在先知卻是「不負責任,又詭詐」,這已經說明了這些先知並沒有忠實在傳達上帝的信息,而是只會講討人喜歡聽的話,這才是最危險的事。先知耶利米斥責這種不按照上帝指示說話的先知,說他們就是「假先知」。在先知耶利米的時代特別多(參考耶利米書二:8、五:13、31、六:13、八:10、十四:14—16、18、廿三:11、13、14、16、18、21、26、28、31、32、廿七:15、16、廿九:8)。使徒保羅就曾告白說,一個傳上帝信息的人絕不可以如此(參考帖撒羅尼迦前書二:4—6)。

「祭司」,是在帶領人認識上帝救恩的人,也是在幫助人透過祭典禮儀,敬拜上帝。因此,他們只能用純潔的心幫助人來認識上帝。可是這裏卻不是這樣,他們做了不該做的事。就像先知以西結所譴責而說的:「祭司違反我的法律,褻瀆我的聖物。他們不區別什麼是神聖的,甚麼是世俗的,也不教導人分辨潔淨的和不潔淨的,又輕視安息日。結果,以色列人都不尊敬我。」(以西結書廿二:26)而先知耶利米則是特別指出在他那時代,有些祭司根本就不認識上帝,有的先知甚至是以偶像之神的名說預言(參考二:8),這是多麼嚴重且荒謬的事啊!先知西番雅所譴責指出的,就跟先知以西結所說的完全相同。

第五節可說是很重要的一節經文。這節先知西番雅提醒我們一點:不論世代的景況多麼惡劣,即使在先知和祭司,以及社會上有影響力的人如何墮落,上帝還是一樣會秉公行義,祂一定會嚴厲懲罰這些倚靠權勢為非作歹的人,上帝是絕對不會放過的。因為上帝是公義的,祂一再用各種方式來啟示祂的憐憫和公義的審判。但有些人還是一樣,並不理會上帝的審判。這種人就像先知以賽亞所說的,他們是「頭腦糊塗,耳朵重聽,眼目昏花,以至於看不見,聽不懂,想不通」(參考以賽亞書六:10)。否則,任何聽到上帝要嚴厲審判的信息的人,都會知道認罪悔改才是使上帝改變懲罰計畫的唯一途徑。

第六至七節:
6上主說:「我除滅了列國;毀滅了它們的城市。我使它們的城樓成為廢墟,路上沒有行人。我使它們的城市荒廢,街道荒涼,人煙絕跡。7我以為那時我的子民一定會尊敬我,接受我的管教,永遠不忘記我給他們的教訓。哪曉得過了不久,他們就故態復萌。」

這兩節很清楚地提到,當一個國家看到另一個國家遭遇到毀滅的災難時,就會警醒反省自己是否也有同樣的問題,若是有,一定會趕緊改正過來,以免自己也遭遇到相同毀滅的結果,這才是正確也是應該有的態度。這也是聖經告訴我們上帝的愛的特性,就是「慈悲仁愛,不輕易發怒,滿有不變的愛」(詩篇一○三:8)。上帝只有一個盼望,就是希望犯罪的人會趕緊悔改。就像上帝透過摩西向以色列人所宣告的:

「我是耶和華,是上主;我是滿有慈悲憐憫的上帝。我不輕易發怒,有豐富的慈愛和信實。我堅守應許,直到千萬代,並赦免罪惡過犯;但是我一定懲罰犯罪的人的子孫直到三四代。」(出埃及記三十四:6—7,另外參考民數記十四:18—19)

這也是先知西番雅在第二章一開始就用的句子「覺醒吧」、「尋求上主吧」,用意就是在這裏。先知阿摩司在他所看到的異象中,也指出上帝只要求祂的子民知道認罪悔改。因此,祂會透過異象來提醒祂的子民,也會用懲罰那些不知悔改的人來喚醒聽從祂的人,知道警醒,因為若不知道悔改,則會像這些受到懲罰的人一樣結果。
第七節說上帝很失望,因為祂這樣用心要祂的子民悔改,卻沒有得到他們的回應。這種態度就是鄙視上帝的恩典。

第八至十三節:
8上主說:「等著吧,等著我起來指控列國。我已經決定召集列國萬邦前來,要使它們感到我的怒氣。我的妒火要燒毀全世界。
9「那時,我要改變萬國的人民。它們會求告我,一心一意事奉我。10我所分散的子民,甚至從遙遠的古實,要來向我獻祭。11到那時候,我的子民哪,你們無需再因背叛我而覺得羞恥;我要除滅所有驕傲自大的人。在我的聖山,你們再也不會背叛我。12我要在那裏留下謙虛卑微的人;他們會到我面前求庇護。13那些殘存的以色列人不再做壞事,不說謊,也不欺詐。他們將會繁盛、安全,不再畏懼任何人。」

如果我們注意一下先知文獻的特色,就會發現一個重要的句型,就是「等候上帝的日子」這句子。這種「等候」所要表達的意思就是上帝的拯救臨到(參考以賽亞書廿六:8、四十九:23,哀歌三:26,何西阿書十二:6,阿摩司書五:18,彌迦書七:7、哈巴谷書三:16)。因此,我們可以說「等候」另一個意思,就是在盼望、仰望著上帝的慈悲。可是,先知阿摩司則提醒說,不要期待這個日子來臨,因為這日子不會是拯救的時刻,相反的,是災難來臨。原因是沒有真實悔改之心的人,等待上帝拯救,等於是在等候審判所帶來的災難一樣。

第八節也說出以色列文化中,在描述上帝懲罰之前都會有一個動作,就是「控訴」的舉動。這就像一個法庭要開庭之前,會先有檢察官提起控告,然後接著就是審判的動作出現。這樣也有一個作用,就是讓這些聚集在一起看被起訴的人的罪狀時,他們同時也會懼怕控訴者所提的罪狀是那麼的詳細、確鑿,進而會知道趕緊悔改。

從第九節開始直到二十節,都是在談到耶路撒冷的以色列人已經有了悔改歸向上帝。因此,上帝要帶給他們極大的喜訊,讓他們從仇敵的手中脫離,並且還可以將四散在各地的同胞重新聚集回來。
在前面已經敘述過,聖經讓我們明白上帝有個很明確的特性,就是豐富的愛。這種愛表現在「不輕易發怒」、「不永懷忿怒」(參考出埃及記三十四:6—7)。因此,只要有人悔改,他就會「改變心意不懲罰人」(參考約拿書四:2),並且「不按照我們的罪過懲罰我們;也不因我們的過犯報應我們」(參考詩篇一○三:10)。這樣的人,必定會得到上帝的垂憐,不但上帝改變自己懲罰的計畫,也會改變這種人原有犯罪的心靈,使他們知道歸向上帝。這就是第九節所提起的,這樣的人開始會「求告」上帝。
聖經讓我們知道,只要會知道「求告」上帝的名的人,上帝一定會赦免、拯救,使之保存生命下去,並且延續到後代(參考創世記四:26)。

第十節,「四散的子民」這是指四散世界各地的以色列人。不過也可以是指世界上所有的人。這一點從創世記第十一章有關巴別塔故事可看出來;那時候因為原本有一共通的語言,但因為得罪上帝而被懲罰成為語言不通、導致四散的結果。現在則是連居住到遙遠的古實之地的居民也可以回來,大家再次相聚在一起,且是「一心一意事奉」上帝,這就如同回復到巴別塔被摧毀之前一樣,大家相聚在一起,同心敬拜上帝、向上帝獻祭。

第十一至十二節,我們看到相對的詞句,就是「驕傲自大的人」和「謙虛卑微的人」。上帝要除滅前者,但卻要留下後者好庇護他們。

為甚麼上帝要除滅「驕傲自大的人」?原因就是這種人的心中根本不相信上帝;他們只相信自己,更糟糕的就是把自己當作神明看待,巴比倫帝國的皇帝就是個例子(參考以賽亞書十四:14)。上帝當然無法容許這樣的人存在,就像十誡第二誡所說的,上帝是個忌邪的上帝,絕對不允許有與祂「對立」的神出現。
甚麼人是屬於「謙虛卑微的人」?就是知道自己有罪而惹起上帝忿怒的人,這樣的人才會明白悔改認罪的重要和可貴。這種人會存著感恩的心事奉上帝。這種人也是馬太福音第五章三節耶穌基督所提到的:「承認自己靈性貧乏的人多麼有福啊;他們是天國的子民!」這種人會隨時隨地注意上帝的規律,也會嚴謹地遵守上帝的教訓。

第十三節出現了先知文獻中一再出現的句子,就是「殘存的」或是「劫後餘生」(參考以賽亞書十:20、廿四:14、廿八:5、三十七:4、31、32,耶利米書三十一:2,以西結書六:7,阿摩司書五:15、彌迦書二:12、四:、8、18,西番雅書二:7、9)。這些都是在指上帝憐憫的對象,特別是那些被上帝刻意留下來當作復興之種子一樣的以色列人,將會在重返家園之後,重建家園、歌頌上帝的偉大。先知西番雅特別說明這些人之所以會被上帝所留存下來,是因為他們「不再做壞事,不說謊,也不欺詐」,更重要的是他們知道「求告」上帝的名。也因此,他們將在上帝的庇護之下,不會再有恐懼、不安,因為有上帝同在的人,就不用再怕人的恐嚇、欺壓。

第十四至二十節:
14以色列人民哪,要歡呼歌唱!
耶路撒冷啊,要滿心快樂!
15上主已經解除對你的懲罰;
他已經殲滅你所有的仇敵。
上主││以色列的王與你同在;
你再也不必懼怕災害。
16時候要到了,他們要對耶路撒冷說:
錫安城啊,不要害怕!
不要讓你的手發軟!
17上主││你的上帝與你同在;
他的大能使你得勝。
他要因你歡悅;
他的慈愛要賜你新生命。
他要因你喜樂歌唱,
18像人在過節時那樣歡樂。
上主說:我已經終止災禍的威脅,
除掉了你的羞辱。
19時候快到了,我要懲罰欺壓你的人;
我要拯救一切軟弱失散的人,
使流亡的人返回家園。
我要使他們的羞恥變為榮耀;
全世界都要頌揚他們。
20時候快到了,我要把你們分散的人民帶回來;
我要使你們譽滿天下,
使你再次興旺。
上主這樣宣佈了。

這是一首歡樂的詩歌。我們也從這裏看到先知文獻的另一個特色,就是傳出上帝嚴厲審判的話語,另一方面則是傳出上帝憐憫、拯救的信息。這當然與以色列人背叛上帝的旨意,以及悔改認罪有密切的關係。
在這本經書之開始,就提到上帝要徹底毀滅,特別說要「懲罰耶路撒冷和猶大居民」,現在則是說要耶路撒冷和以色列人歡唱、高興快樂,理由就是上帝已經赦免他們的罪,這一點可以說是整本聖經信息的中心。因為沒有上帝的赦免,人的生存就會一直停止在恐懼與不安之中。因此,這裏一提到上帝已經解除對祂的子民的懲罰,意思就是已經赦免祂的子民的罪。

特別要注意的,是在這裏提到上帝已經「殲滅你所有的仇敵」,這是指引誘上帝子民離棄、背叛上帝的力量、對象。先知西番雅在第一章特別提到這種力量和對象就是巴力神明、米勒公神,以及那些被當作神明崇拜的「太陽、月亮、星辰」等。

另一方面,就像前面已經敘述過的,當然離棄上帝、背叛上帝時,就是與上帝疏遠,不願意接納上帝為他生命的主宰。這樣的人會做上帝看為邪惡的事,自然地會引起上帝的忿怒。但當人悔改認罪後而獲得上帝赦免時,也是同時在表示上帝會與這個人同在。因為這個人已經是潔淨的,以上帝為他們生命之主的人,這樣的人一定為獲得上帝的眷顧。這就是第十五節的詩歌所說的,上帝會與祂的子民同在。有上帝的同在,就不會有恐懼、不安。因此,在第十六節就緊接著出現這樣的詩歌。

第十七節說到一個有上帝同在的人,必定會有「歡悅」、「喜樂歌唱」。相對的,沒有上帝同在的人,就會有恐懼、不安。甚麼樣的人會懼怕?就像約翰一書的作者所說的,是那些生命中沒有愛的人才會懼怕。由於上帝是愛,生命中已經失去了上帝的人,就會有懼怕與不安(參考約翰一書四:16b—18)。因此,如今有了上帝同在,很自然地就有上帝的愛在生命中,這樣的生命就如同是個新的、重新獲得的生命。上帝會喜愛這樣的子民,因為有歡樂在生命發出歌頌的聲音。

一個歡樂的人,也是會喜歡參與節期活動的人。因為節期使大家都可以出來相聚,相互分享自己獲得喜悅的信息。就像早期台灣的人,一有好消息時,馬上會傳報且送禮物給所有親友一樣。除了特例之外,甚少有人會將歡喜的信息隱藏不讓人分享的。早期社會更會用敲鑼打鼓來讓更多人的知道、分享這生命中最大喜樂的消息。

先知西番雅說到這最大的喜歡,就是從被擄之地釋放返回故鄉。當人民看到這群群隊伍從被擄之地回來時,那種歡悅的心情簡直就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最好的方式,就是跳舞、歌唱。
為甚麼這群被擄的人能夠釋放返回故鄉呢?先知西番雅說,是因為上帝憐憫了這些殘存的子民,因為他們已經知道認罪、悔改。而另一方面是上帝也懲罰了這些欺壓上帝子民的仇敵。

在第十三節用「殘存的以色列人」,在第二十節則是用「分散的人民」,意思是相同的。對以色列民族來說,四散在世界各地的同胞能夠返回家鄉,是一件重大的喜事。這項努力從主前七二一年北國以色列亡國之後,就不斷地傳達出來。一直到主後第二十世紀都是不斷地傳出這樣的信息。一個民族會四散到世界各地去寄居,原因就是自己的國家已經被滅亡,人民才會四散。而這四散寄居外國的至少有兩種情況,其一就是逃亡到他國去避難,或是成為難民寄居他國。另一種就是被俘虜到他國去當奴隸,以色列人則是這兩種情形都有(參考列王紀下十七:24、廿三:33、廿四:14、16、廿五:11)。
現在上帝透過先知西番雅傳來的好消息,是要讓這些流亡到外國去的以色列子民都能回歸到故鄉,且要讓他們興旺起來。對以色列民族來說,沒有比這個信息更為可貴、興奮的了。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這章經文所帶來的信息:

一、慈悲的上帝對真心悔改的子民有無比的愛。

整本聖經給我們一個重要的信息,就是上帝是豐富的愛,且這種愛的特性是如同詩篇的詩人所說的,上帝「不輕易發怒」;「不長久責備」;「不永懷忿怒」(參考詩篇一○三:8—9)。先知約拿也回應了詩篇的詩人所說的,甚至說上帝「常改變心意不懲罰人」(參考約拿書四:2)。先知西番雅則在這裏說上帝顯示出祂最大的愛,就是要與這些殘存的子民同在。

先知西番雅一再說上帝要與這些「殘存的子民」同在,這樣的信息確實是個大好消息,也正好說明了上帝的愛真的是大到無法比擬。因為這些子民是被擄到外國去當奴隸的,或是逃難到外國去寄居的,或是留在國內,但卻被統治者苦待、奴役的,甚至強迫他們和外族人通婚,逼他們去做違背上帝旨意的事。而這些都是造成他們被人視為卑賤、骯髒、難看、藐視。可是上帝的愛要蓋過這些醜陋,不但這樣,還要修復他們生命中的這些損傷,要使他們從哀傷中變成喜樂;使他們從羞辱中獲得榮耀;使他們從被恥笑中,獲得歌頌讚美。

如果先知西番雅這樣的信息是對祂的子民發出,上帝這樣的愛也是對我們今天的基督徒說,特別是對今天許多生活在基督徒甚為少數的地區,這種情形一點也不陌生。在印尼、柬埔寨、尼泊爾,以及許多伊斯蘭教的國家、社會中,尤其是在共產黨統治之下的中國,真實的基督徒經常會遇到莫須有的攻擊、羞辱、譏笑,甚至故意扭曲了基督徒信仰的內涵等。先知西番雅跟我們說,不用害怕,上帝會與我們同在。只要有上帝同在,所有這些來自人的羞辱、欺壓、嘲笑等,都將改變成為歡樂、不再有恐懼與不安。

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一件事,就是在一九九一年二月參加在澳洲首府坎培拉舉開的第七屆「普世教會協會」(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大會會議。當有人討論到關心發生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時,也同時有人提到發生在蘇聯境內的動盪不安之局勢。那時候,就有來自東歐的代表很清楚地說,請大家不要在會議中討論他們國家的問題。因為他們有些代表的教會還身處在共產黨的統治之下,確實有許多無法說出口的苦悶。

其實,這種情形也發生在一九七○年代咱台灣長老教會身上;我們有許多代表無法出門開會,或是出去開會之前會被警告不得說到有關台灣社會的問題,連一九七五年四月,台灣母語聖經、原住民聖經、聖詩等被國民黨政府的警備總部沒收時,我們都無法開口辯護,甚至還一再被打壓說成是「不愛國」的教會!但我們體會到上帝的愛,祂透過祂的子民──我們的信仰伙伴,從外國紛紛來台灣表示極大的關心和愛,很清楚地表明與我們教會站在一起忍受這樣聖經被沒收、故意扭曲成為「不愛國」之形像的苦難。
就像先知西番雅所說的,上帝要與祂的子民同在,要讓祂受到苦難的子民贏回生命尊嚴與榮譽。如今,這樣的現象不再出現,也不會再有這樣的事發生。我們更應該為這樣的事獻上感恩,特別是在這今天這個宗教改革紀念日的時刻,我們要感謝上帝,可以很容易讀到聖經的信息。

二、有上帝同在的地方,就會有上帝的愛,使我們不再有生命的恐懼。

先知西番雅一再傳出上帝會與祂殘存的子民同在,讓祂的這些子民可以生活於不再有畏懼、不安的環境中,因為威脅生命的事已經消除了。先知西番雅提到這種不安與恐懼,跟以色列人違背上帝旨意所帶來的嚴厲審判有關。但現在,他們已經悔改了,上帝將會寬恕他們的罪,並且要與他們同在,用以掃除他們在罪惡中所帶來的痛苦。

就像前面已經述說過的,有上帝同在的地方,就會有愛。而有愛的地方,不會有懼怕,這是聖經讓我們知道的美好信息。因為上帝就是愛。而上帝也是一切力量的泉源。
在教會牧會工作三十多年來,我一再發現即使信徒也會經常因為面臨生命的死亡而感到極大的不安、恐懼。為甚麼會有這樣的恐懼與不安之感受?為甚麼面對死亡的來臨會是如此反應?我們豈不是常說死後要到天堂去嗎?我們以前不是有唱過一首詩歌,說天堂的街道都是鋪滿著金銀珠寶嗎?這麼美麗的地方為甚麼當面臨死亡來臨要去的時候就開始害怕起來?我經常在想這件事,也一直在反省我身為一個傳道者到底傳講些甚麼信息給信徒?否則他們怎麼聽了一輩子的福音,當面對死亡來臨時卻反而感到恐懼與不安呢?
牧會這麼久,我真的有遇到過幾位面對死亡來臨而沒有恐懼、不安感覺的信徒。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位,就是最近離開我們的歐若蘭姊妹,很多兄姊稱她為「阿四」,也有不少年輕一點的兄姊稱她為「四姊」,她年紀五十一歲。去年手術治療身體的疾病,今年十月十日晚上八點多離開我們。我相信我們當中有不少兄姊都曾去醫院探視過她,也都向我反應說他們看「阿四」之後深受感動,原因是看到「阿四」表示她已經準備好了,不會有害怕。不但這樣,她很多次向探訪的兄姊說:「不知還要等多久,上帝才要帶她回天家去?」她這樣講,並不是隨便的,她是真的是這樣的相信,也持著這樣的態度。

最令我感動的是,即使在生病的最末期,她還是繼續在為許多所關心的人和事在代禱。她可說是一生的時間都在關心別人,特別是關心比她更需要關心和軟弱的人。在馬偕醫院住院期間,我每次去看她,她都會跟我說:「牧師,叫你不要來,你還是要來。那麼忙,怎麼又來了?」她依舊是把週報從頭看到尾,然後為週報上寫著的代禱事項逐項禱告。她可說是以禱告完成生命的,真令我感動。也從她身上,我看到沒有因為面臨生命的終結而有不安和恐懼最典型的一位。我也從她的姊妹身上看到那非常美的一面;她們原本計畫要用很「高興、歡送阿四回天家」的方式來舉行告別禮拜。找了許多首詩歌,都是很輕鬆愉快的歌曲,這些詩歌都是她生前喜歡唱的詩歌。

「阿四」原本身體就有些異樣,小學時就發現有癲癇病症。因此,她特別關心到那些身體有殘缺的人,會一再為這些軟弱的對象祈禱。在她的眼中,我這個牧師是個很軟弱的人,因此,她經常為我代禱。有幾次她在電話中跟我談話,我提到自己為了要蓋教育館的事愁煩,她就在電話中為我代禱,懇求上帝堅定我的信心。之後,她好幾次打電話來問我有沒有還在為建教育館的事煩惱?她就是這樣一個令人感到溫馨的女信徒。是一個很有愛心的人,因為有豐富的愛,在她的生命中沒有恐懼、不安。因為在她的身上有上帝的同在。

要對上帝有足夠的信心,這一點確實是一個我們要學習的功課。上帝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裏都有最好的安排,無論是生、是死,應該不要懼怕,因為上帝都會與我們同在。只要有祂與我們同在,我們無論在甚麼處境或是際遇之下,上帝會親自帶領著我們走過那最痛苦、艱辛的路途。

(講於二○○五年十月三十日)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