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審判的上帝(二)
作者: 盧俊義牧師 日期: 2011-03-08 23:41
經文:俄巴底亞書—
如果比較俄巴底亞書第五至六節與耶利米書第四十九章九節的經文,我們可以看到兩位先知俄巴底亞與耶利米在預言有關上帝要懲罰以東的記事,內容幾乎是一樣的。因此,有不少聖經學者認為先知俄巴底亞的時代不會早於先知耶利米,大概也是在主前第六世紀左右時代的人。因此,這本短短只有廿一節經文的作品,就是在先知耶利米時代或是以後寫成的。
在前一講有提過以東乃是以掃的另一個名字(參考創世記三十六:),以東這名字有「紅」的意思,這可能與他們居住的地方是屬於較高的地區,皮膚呈現較紅潤的顏色有關。另一個原因,是他們居住的高原地帶,土地較貧瘠,而且都屬乾旱,在日光照耀下看起來有如曬紅的泥土一樣。而以掃與雅各都是以撒的兒子,兩個人還是雙胞胎,以掃是哥哥,弟弟是雅各(參考創世記廿五:—)。
我們可以這樣了解:先知俄巴底亞提出以東將會受到上帝懲罰時,這樣的信息相對於雅各後裔的以色列人來說實在是個很安慰的話,因為以東曾經在他們最苦難的時候,不但沒有伸出援手,還跟以色列民族的仇敵站在一起,利用他們在受難之時,趁火打劫,使以色列人在極為苦難中如同被人用鹽撒在傷口上一樣的痛苦。如果我們從第十二節提到有關「猶大遭遇不幸的日子」、「他們滅亡的日子」等這兩句來看,就可以明確知道談及的問題必定與耶路撒冷城被巴比倫帝國毀滅的慘痛事件有關。
這事件是發生在主前五八七年,巴比倫帝國國王尼布甲尼撒率兵進攻耶路撒冷,圍城長達一年六個月的時間,耶路撒冷城終於被攻破,猶大王西底家的兩個兒子被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命令當著他這當父親的面前殺死,然後他的眼睛被挖出來,身體被用銅鍊鎖住,然後帶去巴比倫當人質。
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不但毀了耶路撒冷城,還進一步地將聖殿、王宮燒毀,掠奪了聖殿裏所有貴重的物品,然後把城內以色列的菁英俘虜到巴比倫去當奴隸,「但他把一些最窮苦的人留在猶大,叫他們在葡萄園和田裏工作。」(列王紀下廿五:)就在主前五八六年,從掃羅擔任國王開始所建立起來的以色列國,直到所羅門王時代的以色列帝國,就在這一年完全消滅,直到主後一九四八年五月十八日才再重新建國。
我們要注意的是在主前五八七年,也就是西底家王第九年十月十日,巴比倫帝國的軍隊開始圍困耶路撒冷城。在這長達一年半時間的圍城期間,列王紀的作者用「城裏饑荒非常嚴重,人民沒有糧食」(參考列王紀下廿五:)這樣的話來概述耶路撒冷城內人民的景況。如果我們再比較一下幾段經文就會明白那種圍城後,發生在城內的慘狀:
「敵人要來包圍這城,屠殺居民。城裏的人因被圍困絕糧,不得不吃鄰人的肉,甚至吃親生兒女的肉!」(耶利米書十九:)
「看吧,上主啊,
看一看你所折磨的人!
女人在吃自己心愛的嬰兒!
祭司和先知在主的聖殿裏被殺!」(耶利米哀歌二:)
「我的人民所遭遇的災難極其恐怖,
慈母親手烹自己的孩子吃!」(耶利米哀歌四:)
「結果,在耶路撒冷,父母要吃兒女;兒女要吃父母。」(以西結書五:a)
從這些經文的資料就可以想像的到在那巴比倫帝國圍城一年六個月的時間內,耶路撒冷城內就發生了因為缺糧導致嚴重饑荒,結果發生這種父母親自烹煮嬰兒充飢,或是孩子吃自己父母的肉之慘絕人寰悲劇。如果我們要用句子來形容人間最大的悲劇,即使用最細膩的文句也無法形容出這種人間慘狀之下的鏡頭。
但就在這樣慘狀之下,卻還有人在幸災樂禍自己的親人遇到這樣悽慘的事,這就難怪先知俄巴底亞會傳出這樣的信息。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段經文的內容:
第十至十四節:
因為你殘害你的兄弟雅各,
你將蒙羞,永被除滅。
敵人攻破城門的日子,
你竟袖手旁觀。
外族人掠奪耶路撒冷,
把財寶分贓,據為己有,
你跟他們是一丘之貉。
你的兄弟猶大遭遇不幸的日子,
你不應該瞪著眼看。
他們滅亡的日子,
你不應該幸災樂禍。
他們遭難的日子,
你不應該嘲笑。
我子民遭難的日子,
你不應該闖進他們的城門。
他們遭難的日子,
你不應該睜眼看他們受苦。
他們遭難的日子,
你不應該搶奪他們的財物。
你不應該站在交叉路口
捉拿逃難的人。
你不應該在他們遭難的日子
把他們交給仇敵。
這段經文很清楚地說明了上帝為甚麼要懲罰以東的理由;這些理由都與以東不但在猶大遭遇災難的時候,採取幸災樂禍的態度有關,更惡劣的乃是趁火打劫,使猶大的災難因此加倍慘重。
第十節,可說是這段經文的開場白,主要為了說明到底以東犯了甚麼重大的罪狀。在這一節只說以東「殘害」雅各的家,詳細內容是從第十一節開始述說。
在前面已經提過的,以東就是以掃的另一個名稱,他和雅各乃是雙胞胎的兄弟。因此,他們的子孫也是如同親兄弟一樣。可惜的是親兄弟卻經常彼此之間起衝突。這也是創世記這本古老經典的編撰者所寫給我們認識的功課之一,從該隱與亞伯開始,就提到有關哥哥殺死弟弟這種親兄弟相殘的事件。然後開始延伸到親兄弟發展出來的族群之間如同仇敵一般,彼此相殺殘害。從創世記第廿五章與第廿七章,我們看到兄弟之間的欺騙造成的仇恨,搶奪之後帶來的怨恨等等,都造成了彼此之間雖有血緣關係,卻無親兄弟之情。難怪耶穌基督會說:「凡實行上帝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親。」(馬可福音三:)上帝的旨意就是愛,這也是耶穌基督在最後晚餐之後勉勵門徒所說的:「如果你們彼此相愛,世人就知道你們是我的門徒。」(約翰福音十三:)沒錯,如果沒有愛,就算是親兄弟,也是枉然;如果沒有愛,說傳承正統的權威也沒用,因為真正使人和人之間凝結在一起的力量就是愛。
這一節的「蒙羞」,台語版聖經用「大大見誚」,在和合本用「羞愧必遮蓋你」,和合本的翻譯比較接近原文,因為希伯來文所用的字是指「捲起來」,這就好像在創世記第三章七節所提到的亞當與夏娃,在知道自己赤身露體之後,隨即感到羞愧而用無花果樹葉將自己「遮蓋」起來一樣,也就是做了見不得人的事,感到相當的羞愧,趕緊將自己隱藏起來,既怕人家看到,也怕看到別人。
要特別注意的,先知俄巴底亞在這裏用的是「兄弟」,他強調的就是「兄弟」的關係。詩人這樣說:「弟兄姊妹和睦相處,是多麼幸福,多麼快樂!」(詩篇一三三:)先知俄巴底亞不僅在這一節強調以東和猶大之間就如同親生的「兄弟」一般,在第十二節再次提起他們就是「兄弟」,主要是在說明他們彼此之間應該要相互疼惜、相愛。
第十一節,這節開始提到上帝之所以要懲罰以東人的原因,第一件事就是以東人和那些侵害以色列人的人一樣,沒有甚麼差別。
在這一節提到「攻破城門的日子」,然後接下去說「外族人掠奪耶路撒冷」,從這兩句子來看,很清楚地就是在指主前五八六年巴比倫帝國的軍隊攻陷了耶路撒冷城的慘劇。在前面已經有敘述過當時巴比倫帝國圍城之後,造成耶路撒冷城內因為囤糧不足引起的饑荒,以致於有父母親手烹煮自己的兒子,或是和鄰居交換兒子煮來吃的慘狀。也可以從這裏想像的到在這種飢餓程度之下,城內處處可見餓殍,沒有人會再珍惜甚麼古董、傳家之寶之類的貴重物品,更沒有人想要去維護聖殿內那些原本被視為稀世珍品的神聖器物,大家所期盼的就是糧食,其它都任由敵人或是入侵者搜刮而去。以東人就是如同在巴比倫帝國軍隊之旁的一隻「禿鷹」般,當牠看到如雄猛獅子一樣的巴比倫帝國軍隊進入城內,牠也跟隨其後,搶奪以色列人的財物、珍寶物品,這就是先知俄巴底亞指控他們這種惡行所說的,以東人和巴比倫軍隊就是一丘之貉,沒有甚麼兩樣。
第十二至十四節,在這短短三節經文中,卻一再出現「不應該」這個詞字總共有八次之多。這字原來指的是「不當」,也就是違背原有的規律。這提供給我們一個景象:就好像一個長者用手指指著一個犯了大錯誤的人,指責他怎可以如此做出這種傷天害理的事,天理難容。
第十二節,先知俄巴底亞在十一節指控以東人,當耶路撒冷城被巴比倫攻擊的時候,以東人站在旁邊沒有出手援助,他們是袖手旁觀。現在第十二節則是指控以東人更惡劣的態度,他們看到以色列人的慘況時,竟然是幸災樂禍地嘲笑自己的兄弟。
在第十節作者用「雅各」,在第十二節這裏是用「猶大」,這很清楚就是指以色列王國在所羅門王去世,分裂後的南國猶大說的。
這一節更清楚地說到南國猶大的滅亡,這是在主前五八六年。有親戚關係的國家猶大滅亡,以東不但沒有為這樣的悲劇哀哭,反而是採取幸災樂禍的態度,為這件事,上帝大為生氣。耶利米哀歌的詩人曾這樣描述以東人幸災樂禍的神態是這樣的:「以東人哪,烏斯的居民哪,\你們盡情歡笑享樂吧!\你們的災禍也快要到了;\你們也得赤裸蒙羞。」(耶利米哀歌四:)看,當猶大人民受到極大苦難的時候,這些有親戚關係的以東人卻是在歡唱跳舞慶賀,這是多麼令人無法忍受的事啊!但是,如果我們將這樣的鏡頭轉回到今天的世界,豈不是也一再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嗎?今天有些地區發生戰爭時,豈不是也會看到戰勝的一方在歡唱跳舞,而戰敗的一國人民在哀痛傷心,不僅因為國家戰敗要賠償許多軍事費用,會導致人民往後生活的困境之外,更要為那些因為戰爭喪失性命的親人,特別是自己親生的兒子痛哭傷心欲絕,不是嗎?
我想起一九八二年四月二日發生英國與阿根廷為了福克蘭群島的主權問題引發的戰爭。這場仗前後打了七十四天才結束。當時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在當年年底曾向英國國教(安立甘教會)坎特培里大主教提出要求,請他在翌年元月初一新年那天,為該次戰爭勝利舉行特別感恩禮拜。這位大主教很不以為然地回答柴契爾夫人說:「戰爭使雙方都有人死亡,不配感謝上帝。若是要我為此次戰爭舉行禮拜,我僅能答應改為懺悔禮拜,懇求上帝憐憫和寬恕。」沒錯,戰爭即使打贏了,也不該來歡樂、慶祝,因為有許多人的性命為此而犧牲了,那些人正在哀哭啊!特別是戰敗的國家,哀嚎的聲音必定是更淒慘。
第十三節,這裏詳細地寫出以東人除了袖手旁觀之外,對城內以色列人痛苦的哀聲不予理會,這是非常大的錯誤。更大的錯誤就是趁機進入耶路撒冷城內,搶奪財物。
我經常提醒大家一件事:基督教信仰讓我們學習對人類社會的苦難要有憐憫的心。即使看到我們所不喜歡的人遭遇災難,也不要拍手稱慶,而是要學習從別人所遇到的災難來警惕自己的心,這樣才是正確的態度。
第十四節,這一節所描述的可說是最嚴重的行徑,那就是在巴比倫帝國圍城一年半後,把城門打開時,因為軍隊開進去城內,很紛亂,有許多民眾趁機會逃到城外,但卻被以東人在路口設置障礙,抓住這些逃離出來的以色列人,並且將他們交給巴比倫軍隊。
第十五至十六節:
我—上主審判萬國的日子就到了。
以東啊,你將照你所做的得到報應;
你付出甚麼,一定得回甚麼。
我的子民在我的聖山喝了苦杯。
所有的鄰國要喝更苦的杯;
他們要喝得乾乾淨淨,
然後消失得無影無蹤。
在前段經文總共提起九次「日子」,那「日子」是指以東人做惡劣事情的時刻。現在這兩節只提到一次「日子」則是指上帝審判的時刻。這樣,我們看到一個很重要的信息:人一生所做的事,上帝會一次把我們一生所做的作個總清算。
先知約珥曾提到上帝審判的「日子」來到時,將會召集所有與以色列人有關的國家都集合在「審判谷」的地方,然後上帝要依照過去「日子」裏,大家對以色列人所做的事逐一審判(參考約珥書三:—)。所有的列國中,與以色列人有關的國家,當然就包括了以東在內。
這讓我們看到一幕景況:過去以東因為趁火打劫耶路撒冷城時,那種歡樂高興的時刻,現在上帝要算帳,那將是悲傷哀嚎的「日子」。過去他們捉拿那些逃離耶路撒冷城的以色列人,滿意到歡笑的時候,現在將因為上帝的審判,變成驚嚇到不知所措、恐懼的狀態。
先知俄巴底亞在這兩節經文中告訴我們:上帝的審判不會是馬馬虎虎地用「包裹」方式的大略算法,而是會逐一計算。「付出甚麼,一定得回甚麼」,這就有如在山谷中大聲講話一樣,呼喊著甚麼話,回應出來的聲音也是那樣的內容。
第十六節所提到上帝的審判,就如同喝酒一樣。用喝酒來比喻上帝的審判,並不是只有先知俄巴底亞使用,先知耶利米也用過這種方式來比喻。非常有意思的是先知耶利米在比喻中,提到上帝審判所給予喝的酒,乃是極烈的酒,不但非常難喝,且只要一喝,就會「喝醉、嘔吐、跌倒,再也爬不起來」,結果成為別人「詆毀、唾棄、詛咒的對象」(參考耶利米書廿五:—)。
在這裏先知俄巴底亞則說上帝要讓這些欺負以色列人的國家,將要喝「苦杯」,這些國家要喝的酒,其苦遠比以色列人過去所喝還要苦,不但如此,且是要喝到連人都消失了。請注意先知俄巴底亞提供一個認識:這些欺負以色列人的,所要喝的懲罰之酒,遠比以色列人過去所喝的酒還要苦,意思就是上帝要用更嚴厲的方式懲罰這些國家、民族。
第十七至廿一節:
但錫安山上一定有人逃脫;
這山要成為聖山。
雅各家將得回原有的土地。
雅各家將成為烈火;
約瑟家將成為火燄;
他們要燒毀以掃家,像火燒麥楷一樣。
以掃的後代無人倖免。
我是上主;我這樣宣佈了。
猶大南邊的人要佔領以東;
西邊山腳下的人要攻取非利士。
以色列人要擁有以法蓮和撒馬利亞的土地;
便雅憫人要得基列。
北以色列的流亡軍隊
要回來征服腓尼基,直到撒勒法;
從耶路撒冷流亡到薩狄斯的人
要佔領猶大南部諸城。
得勝的耶路撒冷人
要攻擊以東,統治以東。
上主要親自作王。
這段經文可說是先知文獻典型的樣式,就是對以色列民族的復興給予肯定的預言。有時先知的文獻會先說到上帝將嚴厲懲罰以色列民族,因為他們背叛上帝,違背了與上帝之間所立的約,不論這些懲罰是多麼地嚴厲,甚至像巴比倫帝國那樣踐踏了以色列民族,但最後以色列民族還是會重新復興起來,並且建立新的國家,統治世上萬國。先知俄巴底亞雖然沒有預言有一天以色列人將再成為世上萬國、萬民的中心,耶路撒冷也沒有要再成為世界的中心,但至少他已經預言以色列人將回到耶路撒冷,而以東將被以色列人統治,上帝將重新帶領以色列民族。
第十七節第一句話說「但錫安山上一定有人逃脫」,這句話就是先知文獻中經常出現的「劫後餘生的子民」、「殘餘之民」,或是「剩餘的百姓」(參考以賽亞書十:、廿四:、三十七:、,耶利米書六:、十:、廿三:、四十二:、四十四:,以西結書九:、十二:)。先知文獻中在使用這句話時,通常都是指上帝恩典說的,表示上帝並沒有滅絕以色列人,而是還替他們留下延續種族生命的一群人,這些人都是上帝所揀選、照顧的。
先知俄巴底亞在這裏指出有些人是從耶路撒冷「逃脫」出來的,因為有的人在局勢險惡的時候,已經先逃離到外國去避難了,另外有些人是被擄到外國去當奴隸的,還有的是被留在原地繼續耕種(參考列王紀下廿五:—)。不論是哪一種,所有這些生命尚且還存在的,都將得到機會返回耶路撒冷,這樣的話對以色列人來說乃是極大的安慰,因為這表示耶路撒冷城將再成為他們居住的地方,那是上帝的聖城,就像先知約珥所說的:「上主說,以色列啊,\那時你就知道我是上主—你的上帝。\我住在我的聖山錫安;\耶路撒冷將成為聖城,\外族人永不再征服它。」(約珥書三:)。
第十八節,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節經文,說到分裂的以色列王國將再次聯合起來成為一個新的國家。我在前面已經說過,以色列王國在所羅門王去世之後就分裂成為南國猶大、北國以色列。而這兩個兄弟之邦卻分別在主前五八六年和主前七二一年被巴比倫和亞述帝國所消滅。但因為巴比倫帝國又於主前六一二年把亞述消滅,因此原先在主前七二一年被亞述帝國消滅的北國以色列,其人民被擄到亞述,或是居住在本地而被亞述統治的,就因此成為巴比倫帝國統治下的人民,而且從此就不再有所謂「北國」與「南國」之分,因為全部都在巴比倫帝國統治之下了。
這也可看出先知耶利米確實是一個偉大的先知,他從自己國家的滅亡看到一個遠遠的景象:上帝的恩典使原本已經分裂的民族,有一天將會再次復合起來。我們卻可以從這裏看到一個重要的信息:國家有苦難,並不一定是壞事,上帝在每件事上都有很奇妙的旨意在裏面。
這一節開始提到「雅各」,然後說「約瑟」,不論是「雅各」或「約瑟」,都是在指以色列民族。這個民族將如同燃燒的火燄一樣燒毀以東人,且是會將以東人消滅殆盡,這可看出第十五節所說的,過去以東人怎樣對待以色列人,如今也將承受過去自己所做的結果。這也讓我們看到舊約時代很濃厚的思想觀念: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人際關係。但這樣的觀念在新約耶穌基督的教訓中改變了,是「要愛你們的仇敵,並且為迫害你們的人禱告」(參考馬太福音五:)。
第十九至二十節,這兩節經文所提到的地名,幾乎都是以色列民族被外國所佔領分割的國土。要特別注意的是在第十九節提到「以法蓮和撒馬利亞的土地」,這表示在上帝的帶領和祝福之下,聯合起來的以色列民族,將收復過去祖先所失落的土地,不只是南國猶大的部份,也包含了北國以色列被外國分割佔去的土地。換句話說,上帝將恢復從前上帝賞賜給以色列的祖先所有的土地。先知耶利米也有同樣的話說:
「在那時候,以色列將跟猶大聯合;他們要一起離開北方那流亡之地,回到我賜給你們祖先作永久產業的土地。」(耶利米書三:)
第廿一節是先知俄巴底亞預言的結束,也是這本經書的結論—上主要親自作王。意思就是以色列民族將會再次表明他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主宰,就是帶領他們回到故鄉,並且讓他們重新建立自己國家的上帝。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這段經文所帶來的信息:
一、上帝一定會對那些做「不應該」做的事的人施行嚴厲的審判。
我們看到先知俄巴底亞連續用八次「不應該」來指控以東人以怎樣惡劣的態度對待以色列,這些事都是作為一個人原本就「不應該」做的,更何況做在自己兄弟的身上,那就更「不應該」了。這八次的「不應該」包括了: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兄弟被敵人欺負直到滅亡;在自己的兄弟受苦難時,採取幸災樂禍的態度;並且趁火打劫搶奪他們的財物;故意阻擋自己兄弟逃難的機會,還將之捉拿給仇敵等。用這樣的手段對待自己的兄弟,可以說是殘酷的,而且這樣的心胸不但是狹隘,且是惡毒的。先知俄巴底亞很清楚地指出:上帝絕對不會寬恕這樣的人,上帝不但會用同樣的手法來懲罰做這樣的事的以東人,甚至還會用加倍嚴厲的懲罰來審判以東人所做的這些惡劣行徑。
如果將這樣的行為用來看今天的社會,我們也經常會發現這樣的例子確實屢見不鮮;我們看到最近爆發的「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疫情時,大家都很緊張,特別是醫護人員一個個受難,而醫院正在為著救治因為受感染的患者而忙碌,口罩以及防護衣嚴重缺乏之際,我們看到許多生意人以趁火打劫的方式囤積口罩,並且故意抬高售價;我們也看到有些中央民意代表故意將進口的數以十萬計的「N95」口罩堆積在桃園國際機場倉儲中不去提領,他們的心態是故意讓更多人受難,卻不願意參與救助災難,這與以東人在以色列人受難時,站在旁邊觀看又有甚麼差別?不但如此,這些民意代表與商人豈不就是在等待災難越深,他們可以大賺一筆國難財?即使他們已經聽到很多吶喊需要「N95」口罩的聲音,他們還是無動於衷啊!我深信做這些事的人有這麼一天都要為他們所做出這種惡劣的行徑,付出比他們所賺到的更大代價,就像先知俄巴底亞傳出上帝審判以東所提出的控訴一樣。
身為基督徒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要把別人的苦難當作也是自己的苦難一樣,我們不能只要別人聽我們苦難的聲音,也需要隨時傾聽別人發出痛苦的呻吟,我們才能體會得出應該怎樣伸出我們的手扶持需要的人一把。
我非常感動的是:今年二月咱教會在農曆年除夕的時候,知道關懷流浪漢的福音事工,以「少一道菜、多一分愛」的活動,用「少一道菜」省下來的十四萬三千元來參與「活水泉」教會的事工,在我們吃得飽、穿得夠的時候,想到那些無家可歸、無飯可吃的流浪漢。然後在三月美英聯軍攻打伊拉克的時候,我們用「禁食祈禱參與苦難」的方式,在四月的受難週期間推出「禁食祈禱」節省下來的錢五十五萬餘元,用來救助伊拉克在戰火之下的孤兒與寡婦。這些錢雖然不多,但卻讓我們學習知道怎樣與哀傷的人同哀傷,與苦難的人有份於他們的苦難,這是我們最基本的信仰告白,也是我們隨時都需要學習的功課。
二、我們每日所做的事,都會記載在上帝的手冊中,祂相當清楚我們的言行舉止。
先知俄巴底亞很清楚地記載以東人在甚麼時候做了哪些事,他用「日子」來表明那些事的真相。每一件事都有「日子」可查明,讓以東人絕對無法狡辯、否認,因為每一件惡劣的行徑都有時間可查,因為那「日子」與發生的事都寫得非常清楚,這就是歷史,是無法竄改的史實。
聖經的作者告訴我們,在每個人的身上都有一位天使在天上(參考馬太福音十八:),這位天使會記錄我們每個人在世上所有的言行舉止於生命冊上,任誰也逃避不了上帝根據生命冊的審判。啟示錄的作者這樣告訴我們:
「我又看見死了的人,無論尊貴卑微,都站在寶座前。案卷都展開了;另外有一本生命冊也展開了。死了的人都是照著他們的行為,根據這些案卷所記錄的,接受審判。」(啟示錄二十:)
不僅在啟示錄提到生命冊的事,但以理書的作者也提到有這麼一天,在生命冊的依據下,「有許多已故的人將復活。有的要享受永恆的生命;有的要受永遠的羞辱。」(但以理書十二:)使徒保羅也提到生命冊將會決定我們是否會成為上帝在耶穌基督裏贖回的子民(參考腓立比書四:)。因此,我們一定要記住:上帝不會不在意我們所做的事。我們要記住耶穌基督警告過我們的話:
「朋友們,我告訴你們,那只能殺害肉體,卻不能進一步傷害你們的,不用害怕。我要指示你們該怕的是誰:你們要怕那位奪走人的生命以後,又有權把他投入地獄的上帝。是的,我告訴你們,應該懼怕的就是他!」(路加福音十二:—)
耶穌基督所說的這話我們應該要好好謹記在心,要怕上帝,因為祂最清楚我們所做的一切事,祂鑒察我們的心思意念。我們做任何事,都要想到上帝,知道上帝是無所不在的上帝,祂就站在我們的身邊與我們在一起,看著我們做事、生活。
今天我們看到許多達官顯要好像很囂張的樣子,不要被這些迷惑了,他們是怎樣的行為,我們不清楚。但是,我們要相信:上帝一定非常清楚,也一定會審判。如果他們不怕上帝,那是他們的事,他們需要為自己今天所做的每一件事負責。我們信靠耶穌基督的人,應該要謹記在心的一件事是:上帝必定為依照我們今天所做的事,施行審判。
(講於二○○三年六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