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講:無知的信仰
作者: 盧俊義牧師 日期: 2011-03-08 23:26
經文:何西阿書四:1—19
在前一講我提過先知文獻中有一個很重要的信息,就是上帝是個慈悲的上帝,祂有豐盛的慈愛,不輕易發怒。只要人知道悔改向善,祂一定會寬恕、赦免人的罪。先知何西阿被上帝指示去娶淫婦歌蜜,而當歌蜜不聽勸告,一再到外面過淫蕩的生活,上帝還是指示先知何西阿用貴重的禮物去將他那淫蕩的妻子歌蜜贖回來。先知何西阿就用「十五塊銀子和一百五十公斤大麥的代價」將歌蜜從淫窟贖回來。因為歌蜜是當妓女,需要用這樣昂貴的價錢才能贖回。我說過,先知何西阿的信息最珍貴的一點,就是將上帝與以色列人民之間的關係以「夫妻」的關係來說明。他說上帝要「娶」以色列人民為「妻」,是以「信實」娶以色列人民。信實,這是聖經中非常重要的信息之一,說出上帝是個值得信靠的上帝,祂堅守與以色列人民祖先所立的「生命之約」,並且將這「約」延續到後代子孫。祂答應要承認包括以色列人民後代子孫都是祂的子民,祂是他們的上帝。這就是上帝的信實,也是上帝的特性之一。
我相信生活在這一代的我們也非常需要這位「信實」的上帝,就像以色列人民迫切需要這位「信實」的上帝一樣。我更相信所有明白、知道,甚至聽到這信息的人,不論他是哪個民族、國家,只要知道有這樣「信實」的上帝,都會想要擁有。不論是信甚麼宗教的人,只要知道有這樣的上帝,不會有人想要拒絕。
但我們應該注意的是:有「信實」的上帝,更需要有忠實的信徒。我們不能因為上帝是「信實」的,就隨便起來,像以色列人民一樣,這樣就嚴重虧欠了上帝的恩典。出名的神學家潘賀華(Dietrich Bonhoeffer)就曾說過,有人將上帝當作解決問題的神,好像東西在使用一樣,用過了,不需要了,就丟棄。這樣的上帝在這種心態的人心目中,就像是一位「空隙之神」,只是在彌補人的需要而已,當人滿足了需要以後,就將上帝忘了,或是棄之不要。當有一天發現需要更大的力量來支持時,才再去尋找這位可以滿足他需要的神來應急。這樣的神,不是與他生命交纏在一起,而是在他生命之外的「工具」,而這點才是真確信仰上最大的障礙。因為這樣的信仰並不是真正的信仰,而是將信仰當作應急或是「工具」而已。真正的信仰不是這樣,而是應該將之當作生命必備的要件看待。一個真正將信仰以嚴肅的態度看待的人,他會發覺生命是因信仰而豐富起來。這也是耶穌基督對他的門徒所說的話:「我來的目的是要使他們得生命,而且是豐豐富富的生命。」(約翰福音十:10)
我們現在所讀的何西阿書第四章和前面三章有很大的不同;前面三章都將重點放在先知何西阿的家庭,以他的家庭為主軸來談論以色列人民如何背棄和上帝之間「夫妻」的關係。這一章則是將重點放在上帝的僕人祭司身上;祭司的工作原本應該是幫助人民認識上帝,但在這一章告訴我們,以色列的祭司們不但沒有這樣盡本分,相反的,他們是帶頭引導人民犯罪的禍首,上帝無法原諒這些祭司。而人民也允許這樣的祭司存在,不但對他們沒有利益,只會為國家、社會帶來更大的傷害。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所讀這章經文的內容:
第一至三節:以色列人哪,你們要留心聽上主對這地居民的指控。他說:「這地不忠不信,人民不承認我是上帝。2他們背誓、撒謊、凶殺、偷竊、姦淫;他們不斷地犯罪,血案纍纍。3所以,這塊土地要乾旱;居民都要渴死。一切飛禽走獸,甚至水裡的魚類,都要滅絕。」
第一節再次看到上帝透過祂的僕人先知何西阿對以色列人民提出「指控」,就像在法庭中要與對方辯論一樣。上帝的指控並不是隨便講的,而是有證據的。這證據就是上帝與以色列人民之間的夫妻之「約」。上帝要提出以色列人民和祂有「夫妻」的關係,現在卻故意說不承認耶和華是他們的上帝。
上帝提出以色列人民以「不忠不信」(和合本用「無誠實,無良善」,台語版也相同)的方式,拒絕履行與上帝之間「夫妻」的關係。所謂「不忠不信」,是指以色列人民並沒有沒有誠實遵守夫妻之間「約」的關係,他們忘了上帝,去拜偶像神明。在約書亞領導他們進入迦南地之後,曾帶領以色列人民與上帝在示劍召集所有以色列各支族的「長老、首領、審判官,和官員,他們都來到上帝面前」(約書亞記廿四:1)與上帝立約。在立約的時候,約書亞曾對以色列人民說:
「你們要敬畏上主,真心誠意地事奉他。你們要除掉祖先在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所拜的神明,專一事奉上主。如果你們不願意事奉他,那麼,今天必須決定,你們要事奉的是誰:是你們祖先在美索不達米亞所拜的神明,或是你們現住地的亞摩利人所拜的神明?至於我和我的家,我們要事奉上主。」
民眾回答:「我們永遠不離棄上主去事奉別的神明!上主—我們的上帝曾經領我們的祖先和我們脫離了埃及作奴隸的處境;我們親眼看見了他所行的神蹟。在我們經過的國家中,無論甚麼地方,他都保守我們安全。我們進入這片土地時,上主趕走了所有住在這裡的亞摩利人。所以,我們也要事奉上主;他是我們的上帝。」(約書亞記廿四:14—18)
從以上經文我們看到以色列人民曾發誓要以專一的心敬拜拯救他們祖先脫離埃及、並且帶領他們進入迦南地居住的上帝。但如今,他們並沒有這樣,而是向迦南地的人學習,拜他們的神明巴力。
再者,在第二章十九節記載上帝要娶以色列人民為妻,要以「慈悲不變的愛」對待以色列人民,要對他們流露出愛憐,也因此,他們都承認上帝就是他們生命的主(二:23)。如今以色列人民不再以真實的愛維繫和上帝之間的關係,這是上帝最痛心的地方。上帝是用愛揀選他們,並與他們立「約」,所用的是愛,且是「不變的愛」,永遠使他們歸屬於上帝。上帝這樣做,是要他們也知道怎樣去愛別人,這才是和以色列人民立「約」的意義。因為立「約」是雙方的,如果上帝以愛對待以色列人民,他們就必須以同樣的愛回應上帝。而回應的方式就是去愛別人(鄰人)。利未記第十九章十八節:「要愛自己的鄰人,像愛自己一樣。我是上主。」如果上帝以愛對待以色列人民,而他們不會去愛別人,這就是背棄了與上帝之間「約」的關係。
第二節先知何西阿指出以色列人民違背與上帝之間「約」的關係的具體行為。這就是我在前面已經敘述過的,當上帝指控一個人時,是有憑據的。祂告訴先知何西阿提出以色列人民背棄「約」的具體行為,包括了「背誓、撒謊、凶殺、偷竊、姦淫」,這些都是與十誡的禁令有關。
背誓,這是指十誡的第三誡「不可濫用上帝的名」(出埃及記二十:7)。
撒謊,這是指十誡的第九誡「不可作假證陷害人」(出埃及記二十:16)。
凶殺,這是指十誡的第六誡「不可殺人」(出埃及記二十:13)。
偷竊,這是指十誡的第八誡「不可偷竊」(出埃及記二十:15)。
姦淫,這是指十誡的第七誡「不可姦淫」(出埃及記二十:14)。
更嚴重的是他們在這些犯罪的事上,是「不斷地犯罪,血案纍纍」,且是越犯越深。這樣的態度等於是藐視上帝的誡命,顯明在他們的心目中已經沒有上帝,如第一節所說的「不承認上帝」。
第三節是上帝將採取的行動,祂要用嚴厲的手段懲罰以色列人民。值得注意的地方是:上帝的懲罰是從生活的環境開始。在這一節我們看到的都是與自然界有關的災害,包括了(1)土地要乾旱,人會渴死。(2)所有的動物—空中的飛鳥、地上的走獸、水裡的魚類等都要面臨死亡。換句話說:人的生活將面臨更大的災難、痛苦。因為如果沒有這些動物存在,人的生存希望也將會很渺茫。
第四至十節:4上主說:「祭司們哪,你們不要控告人民,也不要指責他們,因為我要指控的正是你們。5你們日夜亂撞,先知們也一樣亂撞。我要消滅你們的祖國以色列。6我的子民滅亡,因為他們不承認我。你們這批祭司不承認我,又拒絕我的教導。所以我要拒絕你們,不承認你們的子孫是我的祭司。
7「你們這批祭司,你們人數越多就越大膽地得罪我,因此我要使你們的榮譽變為羞恥。8我子民的罪養胖了你們,所以你們要他們多多犯罪。9你們要跟人民受同樣的懲罰;我要照他們的行為報應他們。10你們要吃分給你們的祭物,卻吃不飽;你們要去拜繁殖的神明,卻不能生育;因為你們離棄了我,去隨從其他的神明。」
第四節是很有意思的一節。情節的背景可能是上帝裁決要用嚴厲的方法懲罰以色列人民之後,就在法庭內,以色列人民認為判決太重,祭司們就指責以色列人民,說那都是他們犯罪的緣故,才會有今天的結果。他們想要將罪歸咎於人民。因此,上帝出聲音了,祂告訴這些宗教領袖—祭司—不要再推諉了,真正的問題在於宗教領袖們。為甚麼上帝會這樣譴責祭司們?在第六節提到了問題的核心—沒有好好教導人民認識上帝。在第七節提到這些祭司的問題在於「人數越多就越大膽地得罪上帝」。
祭司的工作就是幫助人民怎樣透過敬拜、獻祭認識上帝。我們從利未記可以瞭解那些獻祭禮儀,看起來好像很繁複,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幫助以色列人民認識上帝的神聖,以及祂拯救的慈愛,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讓以色列人民學習。因此,祭司如果沒有好好地帶領人民學習以敬虔的心敬拜上帝,等於是藐視上帝的神聖一樣。在第六節說這些祭司因為對上帝不忠實,不但自己沒有真實的心敬拜上帝,也沒有好好教導人民認識上帝。更嚴重的是在第七節所提到的,祭司們因為收入越豐富,就越驕傲起來。我們知道祭司的收入是和民眾的獻祭有關;民眾越多,獻祭的人就越多;而獻祭的一部份是屬於祭司的,這就是第七節所說的「人數越多就越大膽地得罪上帝」,因為越富有,他們就越驕傲起來。這一點也是聖經一再提醒我們要注意的地方。
另一方面,應該說:人多、富有、繁榮,這原本是很高興的事,因為這也表示著上帝的賜福。可是在這裡反而變成「大膽地得罪上帝」,理由是甚麼呢?我想是因為經濟發展越快,收入越豐富,卻甚少有時間反省所得的財富途徑是否正當,有的人甚至想用獻祭來掩飾他們以不義方法所謀取的財富。在第六章六至九節記載上帝透過先知何西阿傳出的話中,就清楚地指出以色列的祭司和民眾在財富犯罪上的事實:
「我要求的是堅定的愛,不是牲祭;我要我的子民認識我,不要燒化祭。但是他們在亞當背叛我,違背了我與他們訂立的約。基列是一座充滿邪惡的城到處染滿血跡。祭司像強盜一樣,成群埋伏,結夥打劫,甚至出沒在通往示劍的那條路上,謀財害命。」
看吧,結夥打劫得到的財富,將之奉獻在祭壇上,不但無法成為香香的祭品呈現到上帝面前,反而會變成污穢了上帝祭壇的神聖以及奉獻的意義。
第七至九節是針對祭司的懲罰;在這三節中,先知何西阿傳出上帝要對付這些怠懈職責的祭司的方法有下列幾項:
(一)使他們的榮譽變為羞恥。聖經給我們一個明確的認識:與上帝同工就是生命最大的榮譽。祭司的由來,是上帝親自揀選亞倫和他的家族而來的。在出埃及記第廿九章,以及利未記第八章都有詳細記載亞倫和他的家族被分別出來當祭司的緣由。這項揀選被看成是最大的榮譽,也為了這項榮譽,亞倫的家族和所有屬於利未支派的後裔,都享有特權—不必耕種,也不必擁有任何不動產,所有一切生活所需都來自人民的奉獻。就是從獻祭給上帝的物品中,取其中的一部份作為祭司的生活需要。換句話說:祭司是在分享人民奉獻給上帝的禮物,以色列人民看這是非常榮譽的一件事,因為那是與上帝同享人民的奉獻啊!可是,現在卻因為他們犯罪,且是「大膽地得罪上帝」,為此,上帝將要懲罰他們,使原本這項被上帝揀選的最高榮譽變為羞恥。所謂「羞恥」就是不再承認他們以及他們的子孫是上帝的祭司(六節)。這也就是說,他們帶領人民的敬拜或是為人民所做的獻祭,上帝將不再接納。對全體以色列民族來說是等於被上帝拒絕一樣,是很嚴重的事。
(二)將祭司的地位貶低,不再享有特權,與人民一樣同受懲罰。就如前面所說的,祭司原本在以色列社會中是享有極高的地位,他們一直被看成是享有參與國家決策的特權(參考列王紀上一:38—40)。尤其是大祭司的職權幾乎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樣的角色必定享有許多一般人民無法享受得到的特權。但如今將不再是這樣了,因為上帝要貶低他們的地位,並且將他們和一般人民同等對待,上帝怎樣懲罰以色列人民,也要怎樣對待他們。這就像一個原本位高權重的官員,突然間被判刑關在一般監獄裡,和其他的受刑人同牢房一樣,這也是另一種羞辱。
(三)不再有祝福降臨在祭司和以色列人民當中。我們知道上帝的祝福最具體呈現出來的有兩項:其一是土地生產五穀,二是家族人口生養眾多。前者說明的是財產增添,沒有生活需要上的欠缺。後者則是力量增強,不怕有外族來侵犯。所謂的「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就是如此。但上帝要將這樣的祝福收回去,使他們無論如何都會有欠缺的壓力,甚至有斷絕後代的危險,原因是他們離棄了上帝。我們知道以色列人民進入迦南地後,跟當地的人民學習拜巴力偶像神明,迦南人看巴力神明是個繁殖的神,只要拜它的人就會得到生命的力量,土地可以增產,人丁會旺盛。在這裡,上帝指出他們最嚴重的事,是祭司不但沒有阻止人民去拜這虛假的偶像神明巴力,反而是帶頭引領人民去拜巴力。因此,上帝決定要嚴厲懲罰這些祭司,使土地不再生產,這樣人民奉獻的祭品就欠收甚多,同樣的,祭司的收入也會嚴重短缺。雖然他們猛烈地拜巴力,但懷孕生子乃是上帝所賜的恩典,離棄上帝的人,將得不到上帝的賜福,不會有生命力出現,甚至會有斷絕後代的危機。
第十一至十四節:11上主說:「新酒和陳酒使我的子民神志不清。12他們向木頭求啟示,聽從木牌的指揮。他們遺棄我,像淫婦一樣,把自己給了那些神明。13他們在山頂上獻祭,在山嶺的大樹下燒香,因為他們在樹蔭下覺得暢快。
「因此,你們的女兒要淪為娼妓;你們的媳婦要跟人通姦。14然而,我並不因此懲罰她們,因為你們也跟神廟娼妓行淫,跟她們一起向神明獻祭。正如俗語說的:『無知的人民一定衰敗。』
第十四節在不同的版本有翻譯上的差異;
和合本和台語版本相同:「姦淫和酒,並新酒,奪去人的心。」
天主教思高聖經版本:「行淫老酒新酒叫人失去良知。」
呂振中譯本:「酒和新酒把我人民的心奪去了。」
猶太人聖經:「Wine and new wine destroy The mind of My people.」(The Jewish Bible—TANAKH-The Holy Scriptures.)
SCM Press:「Harlotry and wine and must take away the mind!」(Old Testament Library—James L. Mays)
從以上不同版本的翻譯可看出最大的出入在於有些版本將「姦淫」或是「行淫」的詞給取消了。依照何西阿這本經書的信息來看,其主題中心就是在指出以色列人民淫亂的行為。因此,將「淫亂」或「行淫」的詞取消,很容易失去其原有的意味。因為在何西阿書裡有好多次提到以色列人民就像先知何西阿的妻子歌蜜淫亂的行為一樣(參考一:2、二:2‧4、四:10‧12‧18、五:4、六:10)。
陳酒和新酒,這是指葡萄酒之意。有陳酒,是因為有豐收的葡萄才能釀酒,否則就無法釀酒。就像台灣俗語說的:「生吃都不夠,甭想要曬干。」能夠還有陳年老酒的存在,就表示曾有過豐收,儲存著用不完。然後繼續有新酒出產,也表示收成相當不錯。以色列人民因為以為巴力就是土地的神明,以為拜它就可以增添生產和收成,但這都是受到迷惑、認識不清的結果。因為祭拜巴力神明時往往會參雜著與廟妓行淫苟合,因而淫亂的思維就在人民心靈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心」,在以色列人的瞭解中,是人心思意念的中樞,也是人行動驅逼力的來源。這樣,我們可以瞭解第十一節這句話就是指說:以色列人民因為收成好,就將巴力神明當作他們生命的主,離棄了與上帝所立的「約」。他們已經分不清楚到底誰才是他們生命的主了。
第十二節的「木頭」、「木牌」都是指用木材雕刻的偶像(參考耶利米書十:3)。也有的是將某棵樹當作神拜之,就像在咱台灣有人將樹齡甚久的樹木看成「神木」,並對之膜拜一樣,以色列人民不但拜,還向這些樹木求取啟示(參考以賽亞書四十四:13—17)。這些原本都是迦南地人民所拜的神明,但以色列人民卻向他們學會這些,不但這樣,還用熱切的心去拜這些用木頭雕刻的神明,且是甘心樂意的拜。這就如同一位淫蕩的女人到處找男人,且很快樂的與之姦淫(十三節a)。詩篇的詩人不客氣地指出,上帝對以色列人民這樣的舉動感到相當的憤怒(參考詩篇七十八:58—59)。
第十三節b至十四節是上帝對以色列人民的審判;依照摩西的法律規定,女人犯淫亂罪是要拖到城外用石頭活活打死(參考申命記廿二:20—24)。先知何西阿將上帝與以色列人民比喻成夫妻,妻子就是以色列人民,上帝是她們的丈夫。她們犯了姦淫罪,按照法律就應該處死。但在這裡,先知何西阿傳出上帝最生氣的事,乃是以色列人民做這樣的事已經非常嚴重了,更嚴重的是連上帝的僕人—祭司—也是這樣做。第十四節說做這樣的事就是「無知」,會使他們遭到滅亡、敗壞的結果。不用上帝懲罰他們,他們將因為這些愚蠢的舉動帶來滅亡。這裡的「無知」,指的就是背棄了上帝的教訓。聖經的作者一再告訴我們,明白上帝的旨意、認識上帝的慈愛就是「智慧」。相對的,一個人離棄了上帝的救恩,去尋求偶像神明,並且向這些用人的手所雕刻的偶像敬拜,就是愚蠢、無知的行為,其結果只有滅亡而已。
第十五至十九節:15「雖然以色列背叛我,我希望猶大不犯同樣的罪。你們不要上吉甲或伯特利去禮拜,不要在那些地方指著永生上主的聖名發誓。16以色列人跟母牛一樣倔強,我怎能牧養他們,像在草場上牧養羊群呢?17-18以色列人被偶像迷住,跟醉漢為伍。他們繼續過荒淫的生活,喜歡羞恥,卻不喜歡榮譽。19他們將被荒淫之風捲走;他們將因向那些神明獻祭而蒙羞。
第十五節提供一個很重要的背景,就是先知何西阿雖然是北國以色列人,也是來自北國唯一的一位先知,他的信息幾乎都是針對北國以色列人民說的。不過在第一章一節我們看到的卻是他提出一連串四位南國猶大國王的名字,從烏西雅王到希西家王。而北國以色列則僅提出耶羅波安二世一位而已。因此,很有可能這本經書就是在北國首都撒馬利亞城被亞述帝國攻陷後,作者在猶大編寫成書的。他的主要用意是在警告南國猶大不要重踏北國以色列滅亡的覆轍。這也就是何西阿書裡一再出現南國猶大名字的原因(參考一:7‧11、四:15、五:5‧10‧13、六:4‧11、十:11、十一:12、十二:2)。
再者,這一節提到先知何西阿傳達上帝的話,要以色列人民不要到「吉甲」和「伯特利」去禮拜。為甚麼呢?我們知道先知阿摩司是從南國猶大到北國以色列去傳達上帝信息的先知(參考阿摩司書七:12),上帝也也曾指示他要去對北國以色列人民提出這樣的聲音:「要尋找我才有生路。不要到別是巴禮拜。不要到伯特利尋找我;伯特利要變為烏有。不要去吉甲;吉甲的人會流亡。」(阿摩司書五:4—5)
要特別注意的是在這裡的「伯特利」,希伯來文是用「伯‧亞文」(參考台語聖經譯文),這意思是「犯罪之家」。可是原來的名字「伯特利」是「上帝之家」。創世記第廿八章十至廿二節記載伯特利這個村鎮名稱的由來,是因為雅各在逃亡的時候,夜間在這裡睡覺,看到天使在他枕頭睡覺的地方上上下下的,他猛然驚醒且大悟,知道上帝就在這個地方,因此取名「伯特利」,意思是「上帝居住的地方」。這樣差別就大了;「上帝之家」,怎麼會突然變成「犯罪之家」呢?先知何西阿用「伯‧亞文」就是在諷刺當時的北國以色列,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前往伯特利朝聖的以色列人民很多,有如過江之鯽。連南國猶大的以色列人民也絡繹不絕地前往朝拜,只因那是他們共同祖先雅各在夢中看見天使的地方,且是與上帝立約的地方,在北國以色列已經是個相當重要且出名的敬拜中心。問題是:敬拜應該是用敬虔的心靈(參考約翰福音四:23—24),而不是在於那些表面的獻祭和繁文縟節的敬拜禮儀。
吉甲,這是位於約旦河西部、耶利哥城東邊。以色列人民過了約旦河之後就在這裡豎立十二根石柱,以紀念上帝帶領他們走過乾涸的約旦河進入迦南地(參考約書亞第三至四章)。在北國以色列,吉甲不但是個軍事重地,也是宗教、政治中心。
瞭解了這些名詞的背景後,我們看第十五節就會明白上帝要先知何西阿告訴南國猶大的以色列人民,虛偽的宗教外衣是沒有用的,上帝並不看這些。這些都只會迷惑人的眼目而已,真實心靈的敬拜上帝才是重要的。但北國以色列人民看起來好像很敬虔地在敬拜上帝,因為在伯特利、吉甲有很多朝聖客。但另一方面,他們卻也以同樣的態度在拜巴力偶像神明。因此,上帝不會再傾聽他們祈禱的聲音,即使他們發誓祈求,上帝也不會聽。
第十六節說以色列人民像倔強的母牛,而不是溫馴的綿羊。「倔強的母牛」,意思是指以色列人民的心已經硬化了,無法改變。換句話說,上帝已經決定要放棄再牧養北國的以色列人民了。與先知何西阿同時代的先知阿摩司也曾用類似的比喻,形容北國以色列將如同被獅子吃進嘴裡的羊一樣,無法搶救回來。理由就是沒有好的牧羊人看顧這些羊群(參考阿摩司書三:12—15)。
第十七節的「以色列」,在和合本用「以法蓮」,這是先知何西阿最喜歡用的名稱,總共用了三十六次之多,但在現代中文譯本都用「以色列」。用「以法蓮」來代替「以色列」,原因是北國十支派中,就是「以法蓮」這個支族最強盛,也是最有影響力的一個支派,因此,通常說到北國「以色列」時,有時就會出現「以法蓮」的名稱。
由於他們像倔強的母牛一樣不聽話,上帝透過先知何西阿傳出的信息,是要放棄。因為他們已經像醉漢一樣,不知道甚麼是羞恥?我們都知道喝醉的人時常會忘了自己所做的事。對於這樣屢勸不聽的人,使徒保羅的觀點與先知何西阿是相同的,上帝會採取「任憑他們」繼續墮落下去(參考羅馬書一:18—32)。因為這樣的人民已經不知道甚麼叫做羞恥了。他們的心智已經被淫亂所迷惑,整日浸淫在荒誕的行為中,這樣的人民只有自食惡果而已。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這章經文帶給我們的信息:
一、信仰應該幫助我們增添明智的心靈,而不是使我們陷入迷惑。
我們看到先知何西阿對以色列人民提出強烈的譴責,指他們背棄與上帝之間所立的約,去拜偶像神明,以為這樣他們的土地就會豐收,以為他們就會得到活躍的生命力來延續子孫的命脈。但他們錯了,因為生命來自上帝的賞賜,如果沒有上帝的祝福,就不會有生命;如果沒有上帝的賞賜,土地不會長出五穀、糧食。先知何西阿指出以色列人民竟然被那些看起來耀眼的新酒、陳酒所迷惑,失去了明智的心,不知道掌管生命真正的主宰是誰,他們是去拜那些用手所雕刻的偶像神明,且是高高興興地獻上他們珍貴的禮物給這些用樹木雕製而成的偶像,這事令上帝非常難過。
這讓我們意識到一個重要的觀念:宗教信仰應該是幫助我們啟開心靈最好的力量。宗教信仰也是讓我們認識到生命意義的重要途徑。正確的信仰,會使我們的生命產生活力,可以克服生命的苦難,並且在面臨生命的危險時,使我們有足夠的力量超越過這些會導致生命枯萎的障礙。因此,正確的宗教信仰不是要使我們陷入恐懼中,相反的,是要使我們從恐懼中走出來。偶像神明的宗教信仰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於恐懼、不安。
以台灣最常見的幾則民間信仰來看,就很值得我們省思幾個信仰問題:
時間的問題:民間宗教對時間有許多的禁忌,認為某些時間不適合做些甚麼事,包括喜慶、喪事、工作、入厝等等。怕因為時間上選擇不佳而被「沖喜」,把原本歡喜的事給沖掉了。怕被「煞」,使原本已經夠哀傷的事又被「煞」到,而增加霉氣。因此,講究看時間、選時間,成為民間信仰中不可缺少的一件重要大事。這些時間包括結婚時,新娘幾點入洞房都要算得很準;建造房屋、大樓要幾點挖土下地基也得看準時間;辦理喪事時,幾點出殯都必須講究。也有人先去問幾點生下來的孩子以後才會大富大貴,為此而要求醫師為懷孕臨盆的婦女剖腹生產等等。這些都在說明時間成為人生命的枷鎖,而不是讓人來管理時間,使時間在妥善的管理之下,使人的生命多出活躍的空間。
土地的問題:我印象最深刻的事,就是在嘉義市基督教會管理使用的公墓。那塊地原本是窪地,下雨天會積水,沒有人喜歡,甚至有看風水的師傅斷定說那是非常不好的一塊地。因此,在市政府規劃公墓時沒有將那塊地納入公墓使用範圍,就轉問基督教會是否願意使用。嘉義市基督教會代表開會決定接納市政府的好意,將之規劃為教會的墓園。經過排水、景觀設計後,埋葬的墳墓都經過整理規劃,越看越好看。於是,開始有人很吃味,並且透過民意代表質詢市府官員,說市政府對基督教會比較偏愛,送了一塊風水很好的地給基督教會當墓園。這實在是很諷刺的事。
記得很久以前有一位會友去世。他的長子沒有來過教會。當他要求我去墓園看墓地時,這個年輕人就問我說:「牧師,你看哪一塊比較好?」我就指一塊寬闊、綠草甚多的地方。這個年輕人卻縐著眉頭說:「牧師,地左邊比較低,我父親如果埋在這個地方,會坐不穩。這樣我們後代子孫不會興旺。」我告訴這個年輕人說:「那就你自己選吧。」於是他選了一塊後面比較高,看起來就像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於是就在那地方埋葬了他的父親。但過了大約一年多,我聽說這個年輕人將父親所遺留給他的家產都花光了,生活也非常潦倒。
在教會牧養這麼久,我一再告訴信徒們,上帝所創造的每一塊土地都是好的,祂所賜給我們的每段時間都是最棒的。只要我們知道怎樣管理每一塊土地,只要我們珍惜每一段時間,我們會從土地得到生命所需要的糧食,也可以安居在任何一塊土地上。只要我們懂得珍惜時間,知道怎樣利用時間,這樣,無論甚麼時間,對我們的生命來說都是相當珍貴,都是相當好的時間,有這樣的觀念,就不會隨意浪費時間。這就是基督教信仰與一般民間宗教信仰不同的地方。
真正的信仰開啟了我們的心門,幫助我們認識上帝,也看到祂奇妙的恩賜和作為。
二、好的傳道者教導信徒認識上帝,唯有惡劣的牧者帶領信徒離開上帝的教訓。
在我們所讀的這章經文中,我們看到最令人驚訝的事,就是先知何西阿譴責那些宗教領袖們(祭司)不但沒有教導以色列人民認識上帝,相反的,他們是因為越來越富有,反而離開上帝的教訓越來越遠。這是多麼危險且嚴重的事啊!為甚麼他們的財富越來越多,反而會越大膽地得罪上帝呢?這也是一個值得我們省思的信仰問題。財富,是來自上帝的賞賜,因此,有錢,真的是該感謝上帝才對。因為錢財也是上帝的祝福才能得到。可是聖經也一再提醒我們,財富可能使人因此驕傲而離棄了上帝的教訓。申命記的作者就曾記載摩西以很嚴厲的口吻警告以色列人民要注意這樣的事:
「你們要小心,不可忘記上主—你們的上帝;不可忽略我今天頒佈給你們的一切法律和誡命。當你們吃飽、有好房子居住,你們的牛羊、金銀,和其他財物都增多的時候,要小心,不可驕傲而忘記了上主—你們的上帝。他曾經救你們脫離被奴役之地埃及,領你們經過遼闊、荒涼、毒蛇和蠍子橫行的曠野。在那乾旱無水之地,他使堅硬的磐石流出泉水,給你們解渴。在曠野,他把嗎哪,是你們跟祖先沒有吃過的食物,賜給你們。他先以艱難考驗你們,使你們謙卑,然後以美好的東西賜給你們。所以,不要以為你們是靠自己的雙手和力量致富的。你們要記住,那是上主—你們的上帝賜給你們力量,使你們致富的。他這樣厚待你們,因為到今天他仍然信守他與你們祖先所立的約。」(申命記八:11—18)
這段經文很清楚地說明一件事:財富很容易使我們忘記了那是來自上帝的賞賜。人常常在富有的時候,以為是靠自己的努力才有的成果。更嚴重的是會將財富當作神明看待,因為用財富很容易得到自己想要達成的目的。但耶穌基督曾這樣告誡我們:
「沒有人能夠伺候兩個主人。他要不是厭惡這個,喜愛那個,就是看重這個,輕看那個。你們不可能同時作上帝的僕人,又作錢財的奴隸。」(馬太福音六:24)
這就非常清楚,耶穌基督要我們必須將屬於上帝所賜給我們的生活物品或才能弄清楚它們的角色。不要混淆了這些並不能使我們得到永恆生命的東西,上帝才是賞賜給我們永恆生命的主宰。
自古以來,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財富。我們看到許多人為了要謀取更多的財富,不惜找盡各種藉口賺取,甚至連殺人的殘酷手段也使得出來。許多大小型的戰爭都和財富的利益有關係,過去如此,今天也不例外。這就如同先知何西阿在譴責他那時代的宗教領袖時所說的,他們越有錢,就越大膽地得罪上帝。
財富如此迷惑人心,連宗教領袖也受迷惑陷入其中,結果人民不但沒有受到教導、警告,反而因為宗教領袖帶頭墮落而更加墮落了。因此,上帝的懲罰在這些宗教領袖的身上也就越嚴厲。
先知何西阿的話帶給我和所有的傳道者,確實是非常重要的信仰功課。我必須好好反省自己是否就是先知何西阿所譴責的那樣傳道者?我必須深切的檢討:是否有認真教導我所牧養的教會的信徒認識上帝在耶穌基督裡的救恩?最近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當今年五月底結束新舊約聖經讀一遍的功課後,七月初一開始將繼續讀第二遍時,要不要像第一次這樣「讀聖經寫作業」?我當然知道因為要讀聖經也要寫作業,讓許多人感到傷腦筋、頭痛。可是我也知道如果沒有寫作業,人很軟弱,不會認真讀,也很容易就忘記所讀過的經文。我也知道開查經班很累,在週報上寫導讀更累。坦白說,很多時候我會問自己:需要這樣嗎?既然這樣累,就停下來好了。但我知道:作為一個傳道者,我的使命就是幫助信徒認識聖經上帝的話語。只要能幫助信徒更加認識上帝的話語、教訓,即使再累,我都應該全力以赴。如果我連這一點都無法做得到、做得好,我就不配當個好的傳道者,而先知何西阿在譴責的「大膽地得罪上帝」這樣的罪狀也會臨在我的身上。我要求自己當個盡責任的傳道者,我唯一的希望是所有我牧養的信徒都能認識上帝在耶穌基督裡的愛。
(講於二○○一年三月廿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