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講:誰忘了上帝?
作者: 盧俊義牧師 日期: 2011-03-08 22:45
經文:耶利米書三:1—四:4
我們知道先知耶利米的時代曾經歷過三個王朝;建立第一個朝代的是約西亞王,他執政的時間最長久,總共達三十一年(主前六三九至六○八年),也是他在位期間曾經有過大力改革宗教,為猶大國在頹廢的情況中帶來一線生機。可惜這種改革所帶來的生機時間不長,最主要的乃是接續執政的約雅敬王一下子就將之敗壞了。第二個王朝是在約哈斯王和約雅敬王時代;前者執政僅有三個月時間,後者則長達十一年之久(主前六○八至五九七年)。照說約雅敬王應該有機會繼續他的父親約西亞的改革運動才對,可是他並不這樣做,反而是「仿效他祖先的壞榜樣,做了上主看為邪惡的事」(列王紀下廿三:37)。第三個王朝是在約雅斤王和西底家王時代;也跟第二個王朝一樣,前者約雅斤僅僅執政三個月,耶路撒冷就被巴比倫「尼布甲尼撒王的大將率領巴比倫軍隊攻打耶路撒冷,圍困了它」,並且將他和所有的臣僕們都俘擄到巴比倫去了。這次被俘擄的人數達七千人,「還另外有一千工匠和鐵匠,他們都是善戰的勇士」,然後「尼布甲尼撒王立約雅斤的叔父瑪探雅作猶大王,又給他改名叫西底家」(列王紀下廿四:8—17)。但是同樣的情況是西底家王統治耶路撒冷共有十一年,卻也是「做了上主看為邪惡的事,像約雅敬所做的一樣」(列王紀下廿四:18—19)。
我們可以從上述的簡單歷史看出一個國家的興衰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人民心靈生活的潔淨與否?這點對我們今天居住在台灣的人民來說應該是體會更深吧。看,最近幾個月來連串的社會大案件接著發生,連李登輝總統都會這樣強調說:要從心靈的改造來安定我們的社會。我們不難看出整個台灣社會就像耶利米時代,以色列人民在信仰生活上的墮落,和社會生活上的離經背道行徑。這也是先知耶利米所寫的書信所要帶給我們的信息。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所讀的經文內容:
第一至五節:
1上主說:「如果丈夫休了妻子,妻子離開他,跟別人結婚,他怎能把她再接回來呢?他這樣做就是玷污了土地。但是以色列啊,你跟好些情郎私奔,現在卻想回來找我!2舉目看看那些山頭;你能找到一片你沒有賣過淫的土地嗎?你在路旁等候情郎,好像阿拉伯人埋伏曠野,等著獵物一樣。你的淫行玷污了土地。3所以,甘霖不降,春雨不下。你臉上一副淫相,你竟不覺得羞恥!
4「以色列啊,現在你卻對我說:『你是我的父親,從我幼小的時候你就疼愛我。5你不會一直對我生氣,長久忿怒。』這是你說的話,但是你還是一意孤行,做盡壞事。」
這段經文是繼續著第二章廿六節至三十七節的經文對以色列人民的指控;特別是在第二章三十五節中所說的,以色列人民明明是去敬拜別的神明,卻還是不承認,這一點是上帝最為無法接受和忍耐的事。
第一節有關丈夫休妻的事,依照申命記第廿四章一至四節記載的相關條例來看,這位已經被休的妻子若是跟別人結婚,「她的前夫不得再跟她結婚。因為對她的前夫來說,她已經被玷污了。要是前夫再跟她結婚,便冒犯了上主。你們切不可在上主—你們的上帝要賜給你們的土地上犯了他所厭惡的罪。」(申命記廿四:4)先知耶利米用申命記派的觀念提出來指責以色列人民,也提醒了他們顯然是忘了上帝的法律誡命,因此才會有一面跟情郎私奔,「現在卻想回來找上帝」的尷尬局面(和合本這裡用「還可以歸向我」,這句話應該加註驚嘆號)。
第二至三節所描述的景況,恐怕已經不是一般僅止於宗教祭典上的獻祭行為所產生的淫亂而已,而是整個社會已經到達了那種淫聲處處可聞的狀態。將這情況用來比較台灣社會的景況恐怕就很接近了;看看所謂的「檳榔西施」到處有,色情場所氾濫到連年僅十一歲的小女孩都可以成為應召女郎,其他的就不用再多贅述了。早在二十年前,美國的新聞週刊(Newsweek)就曾用「台灣—男人的樂園」,配合封面設計做標題來描述台灣社會色情淫亂氾濫的問題。不只是在國內如此,近年來甚至是到國外去旅遊也時常發生嫖妓的新聞。去年十一月,名作家施寄青女士就公開舉行記者會,控訴旅行社舉辦中國海南島旅遊時,兼做色情介紹的惡劣行徑。
這裡說到上帝與以色列人民的關係,就像夫妻的關係一般緊密,但是以色列人民卻因為與許多別的神明擁抱,而如同一位妻子到處招男人上床一樣的令丈夫不齒。
第四至五節則讓我們看到另一種新的關係,乃是上帝與以色列人民有如「父與子」之間的關係一般。但是問題是以色列人民並不遵行父親—上帝的話去做事。他們口是心非,時常違背上帝旨意「做盡壞事」。
第六至十三節:
6約西亞作猶大王的時候,上主對我說:「你看見了那不貞潔的女人以色列的行為沒有?她離棄我,在每一座山頭上,每一棵綠樹下賣淫。7我以為她做了這一切後會回到我這裏來,可是她沒有回來;她不貞的姊妹猶大也看見了這一切。8猶大看見我離棄了叛逆不貞的以色列,給她休書;但是不貞的猶大並不怕,反而自甘墮落,也淪為娼妓,9一點兒不覺得羞恥。她也玷污了土地;她拜石頭、木頭,對我不貞。10做了這一切後,以色列那不貞的姊妹猶大假裝回來,但不是出於誠意。我—上主這樣宣佈了。」
11上主又告訴我,以色列雖然離棄他,但比那不貞的猶大好些。12因此,他命令我到北方,去向以色列宣佈:「不忠的以色列啊,回到我這裏來吧!我對你的愛不變;我不永久向你發怒。13我只要你承認自己的罪過,承認你得罪上主—你的上帝,曾經在每一棵綠樹下跟異國的神明行淫,違背了我的命令。我—上主這樣宣佈了。
如果依照經文內涵來看,第三章五節之後,應該就是接續第十九節才對,有些學者就認為第六至十八節被編入在此,使得上下文接續上有了困難。第六至十三節有的學者認為是在約西亞時代的作品,而第十四至十八節,則是較晚期的作品,大概是在耶路撒冷淪陷之後的作品。
第六節很清楚地說到「約西亞作猶大王的時候」,上帝呼召耶利米為先知出來宣揚上帝的話語給猶大人民。但是上帝卻是用北國以色列作為例子來當教材;北國以色列是在主前七二一年被亞述帝國所滅亡,依據先知耶利米在這裡的說法,以色列也是一樣去敬拜別的神明,跟猶大現在的景況完全一樣,到處拜,到處設立神明,而他的亡國就是因為與背棄耶和華上帝有密切的關係,因為上帝不再保護他,讓亞述來攻擊他。這一點在先知以西結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以西結書第廿三章就很清楚記載「有兩個姊妹」在年輕的時候「淪落為妓女,讓人玩弄乳房,失去了童貞」,作者很明顯的說出姊姊的名字叫撒馬利亞(代表以色列),妹妹的名字叫耶路撒冷(代表著猶大)。上帝非常生氣,差遣所有的「巴比倫人和迦勒底人、比割人、書亞人、哥亞人,和所有的亞述人來懲罰他們」(以西結書廿三:23)。
我們知道在北國以色列王亞哈統治的時代,就曾在王宮中供養了四百五十名巴力的先知,先知以利亞為此大為生氣,特別約了亞哈王帶這批先知到迦密山去,在那裡演了一場非常有名的信仰大戰。先知以利亞單獨一個人憑著上帝賜給他的力量,打贏了這些假神巴力的先知,並且要以色列人民殺了這些假先知(列王紀上十八:18—40)。
真正的問題是出在這裡,就是當北國以色列犯罪且遭到嚴厲懲罰的時候,南國猶大看見了,但是猶大國顯然並沒有因為這種怵目驚心的災難景象來悔改,反而依樣畫葫蘆地學習去犯罪,這才是問題的中心!在先知耶利米的眼中,上帝不是只跟猶大國立約,乃是跟整個雅各的後裔十二支派立約,因此,北國以色列所遇到的問題,也是猶大的問題,因為他們是如同雙胞胎的姊妹一樣,不能分離的。
第十節在這裡顯然有不同的評價,認為約西亞王的宗教改革是表面的,不是真實的。因為是只有約西亞王一個人在大發熱心,人民顯然是因為王的命令在行事,並不是因為真的內心有懺悔之意。
第十一至十三節可以比較以西結書第十六章五十一至五十二節、在先知以西結所描述的南國猶大確實是比北國的以色列更糟糕,他的作品中這樣說:
「撒馬利亞所犯的罪惡還不及你所犯的一半。你所做的比她所做的更壞。你可惡的程度跟她一比,她還顯得天真無邪呢。現在你要為自己的罪惡蒙受羞辱。你犯的罪比你妹妹犯的更可惡,她倒顯得比你天真多了。你該臉紅害羞,因為你使你妹妹顯得純潔多了。」
在以西結書第廿三章十一節則說猶大比以色列「更壞、更淫蕩」。我們可以看出在先知眼中,猶大已經罪惡嚴重至極,這也是導致她後來被巴比倫修理得相當悽慘的主要原因。
第十一至十三節可以說是整本聖經的主要信息中心,因為整本聖經就是傳揚上帝拯救的愛,同時呼籲有罪的人類要悔改歸向上帝,祂必定會憐憫、赦免人一切的罪過(馬可福音三:28)。即使是「罪污朱紅」,上帝也要使之「像雪一樣的潔白。雖然「罪污深紅」,上帝卻要使之如「羊毛一樣的白」(以賽亞書一:18),只要人能回到上帝的面前,服從上帝的旨意。
第十四至十八節:
14「不忠的子民哪,回來吧!我是你們的主人。我要從你們的每一城市選出一人,從每一宗族選出兩人,帶回錫安山去。15我要賜給你們合我心意的統治者,他們要用聰明和智慧來統治你們。16你們在這塊土地上重新繁盛增多的時候,人民不再提起我的約櫃,不再想起,也不再記念。他們不再需要約櫃,也不另造一個。17到那時候,他們要稱耶路撒冷為『上主的寶座』,萬國萬民都要聚集在那裏敬拜我。他們不再受頑固和邪惡的心驅使作惡。18在那時候,以色列將跟猶大聯合;他們要一起離開北方那流亡之地,回到我賜給你們祖先作永久產業的土地。」
第十四節和合本的譯文比現代中文譯本更接近原文;和合本的譯文是:「背道的兒女啊,回來吧!因為我作你們的丈夫。」(台語的譯文跟和合本同)聖經的作者喜歡將上帝跟人的關係比喻是父親和兒女的關係;也比喻為丈夫和妻子的關係那樣的親密。
這段經文顯然不是早期先知耶利米的作品,乃是後期的。他在說出上帝的拯救將會來臨,會從那「剩餘的人民」中選出菁英來帶領剩餘的以色列百姓回到故鄉去。先知以賽亞也做過這樣的預言說:
「當劫後餘生的以色列人民回來的時候,他們再也不倚賴那幾乎把他們毀滅了的國家;他們要真正的信靠上主—以色列神聖的上帝。」(以賽亞書十:20)
不錯,人民將會清楚認識上主—耶和華上帝才是他們真正的救主。
第十五節說明出作為一位統治者應該是依照上帝的旨意來帶領人民,這樣的統治者就像是一位忠心的牧者在看顧上帝的羊群一般。先知以西結甚至說上帝會對那些不忠心的牧人(或統治者)提出嚴厲譴責,繼而收回牧者手中的羊群,意即要使牧者喪失作為牧者的權利,統治者亦然(參考以西結書第三十四章)。
第十六節值得我們注意,因為這裡提到有關先知耶利米對約櫃的看法;約櫃是以色列人民與上帝之間立約的重要信仰記號。但是我們知道在主前五八六年耶路撒冷毀滅後,聖殿遭到破壞,連帶的約櫃也不保。對以色列人民來說那是很大的創傷。但是,這也同時說出一個重要的信息:約櫃不是只用來做敬拜用的,約櫃存在的意義乃是在表明人願意尊崇上帝的旨意去行事。會尊崇上帝的旨意去行事的人,上帝會跟那個人同在。撒母耳記下第十五章記載一個故事,就是大衛王的兒子押沙龍叛變時,大衛王率領一些忠心部下逃出耶路撒冷城,抬約櫃的利未人也將約櫃抬出來,但是為大衛王要求將約櫃抬回城裡去安放著,他說:「如果上主喜歡我,有一天他會讓我回來,再看見它和安放它的地方,如果他不喜歡我,讓他隨意待我吧!」(撒母耳記下十五:25—26)這幫助我們看出:如果人民只會敬拜約櫃,但卻在生活上遠離上帝的教訓,那樣,與上帝立約的約櫃又能說出甚麼意義呢?當然不能!因此,在一個新的時代裡,人們將要重新建立起「約」的新觀念,不是用那看得見的約櫃,乃是將「約」刻畫在人的心中,做永久的記號,也就是第十七節所說的「他們不再受頑固和邪惡的心驅使作惡」,因為人都會聽從上帝的話語去行事。
第十九至廿五節:
上主說:
19以色列啊,我多麼樂意認你作兒子,
把全世界最美好的土地—
那最肥沃的,賜給你。
我以為你會叫我爸爸,
永不再背離我。
20但你對我不忠,
像不貞的妻子私奔。
我—上主這樣宣佈了。
21聽吧,山頭上有呼聲,
是以色列人流淚哀求的聲音;
因為他們偏離了正路,
忘記了上主—他們的上帝。
22離棄上主的人哪,回來吧!
他要醫治你們,使你們不再背叛。
你們回答:「是!我們要回到上主那裏,因為他是我們的上帝。23我們在山頭上拜偶像,得不到一點兒好處。惟有上主—我們的上帝能夠拯救以色列。24但是我們拜巴力—那可恥的偶像,因此我們失掉了羊群、牛群、兒女,就是我們祖先自古以來建立的一切家業。25我們應該以羞恥作床舖,以恥辱作被單。我們跟我們的祖先常常得罪上主—我們的上帝;我們一向不聽從他的命令。」
從第十九至廿一節三節中,我們看到先知耶利米用三種關係在表達以色列人民和上帝之間的關係;第十九節說到那種關係就是「父子」之間的關係,父親賜給孩子的產業—土地是最美好的,出埃及記說那土地是塊「肥沃寬廣、流奶與蜜的地方」(出埃及記三:8)。第二十節則是如同「夫妻」間的關係,但是妻子(以色列人民)如同一位紅杏出牆的女子一樣喜愛上了別的神明,在各處的山頭上敬拜那些偶像神明。第廿一節則說到那種關係就像上帝和祂的子民一樣的關係。
第廿二節說要「醫治」他們因為離棄所帶來的損傷,就是人因為離棄上帝隨即會帶來生命的危險;如同在第廿四節說的,以色列人民失去了羊群、牛群、兒女,也就是祖先所留下來的、所創立的產業。因為失去了上帝的保佑。這些話也說出了他們在主前五八六年被巴比倫滅亡,並且俘擄去當奴隸的景況。奴隸是沒有私有財產的,他們所擁有的都是屬於主人的,即使是生下來的孩子也是屬於主人所有。
第廿五節可以說是整個先知耶利米運動的中心,他要指出的就是這一點:從祖先開始到他們的時代,他們都違背了上帝的旨意,不聽從上帝的話。這也是所有災難最基本的原因。人忘了上帝的教訓,才會喪失行走正確道路的能力。
第四章一至四節:
1上主這樣說:「以色列人哪,如果你們要回頭,就回到我這裏來吧!如果你們除去我憎恨的偶像,不再搖擺不定,2你們就可以用至誠、正直、公平的態度指著我的名發誓。這樣,萬國都會向我求福,都會頌讚我。」
3上主這樣告訴猶大人和耶路撒冷人:「你們要開墾沒有耕犁過的土地,不要在荊棘中撒種。4猶大和耶路撒冷人哪,你們要在心靈上受割禮,把自己獻給我—你們的上主。不然,你們的惡行會激怒我,使我怒火中燒,沒有人能夠撲滅。」
我們必須注意的是先知耶利米的信息重點,乃是呼籲以色列人民要從內心的悔改開始,不是在外表上的敬拜。在第三章十六節先知耶利米提起有關約櫃的事,重點就是在於約櫃的存在並不表示以色列人民對信仰的忠實,因為以色列人民會淪落到變成奴隸,乃肇因於他們在信仰上的墮落,雖然他們擁有當年與耶和華上帝立約的約櫃,但是卻也在存放約櫃的帳幕外擺設了祭拜巴力神明的祭壇,這就夠諷刺的了。因此,在這裡先知耶利米要求大家說:「要在心靈上受割禮。」(和合本用「將心裡的污穢除掉」,意思是一樣的,乃是必須要用潔淨的心靈回到上帝的面前。)這是多麼重要的一句話啊!使徒保羅就說過這樣的話:
「受割禮或是不受割禮都算不了甚麼;重要的是我們要成為新造的人。」(加拉太書六:15)
確實是這樣,虛情假意的信仰行為對人的生命不會有意義,重要的乃是內心的潔淨。耶穌基督嚴詞譴責當時的法利賽人也是基於這個原因(參考馬太福音第廿三章)。
現在讓我們來一起思考這段經文帶給我們的信息:
一、保有立約的約櫃,卻沒有依照立約的內容去行也是枉然。
我們看到先知耶利米傳出上帝的話語說:「你們在這塊土地上重新繁盛增多的時候,人民不再提起我的約櫃,不再想起,也不再記念。他們不再需要約櫃,也不另造一個。」(耶利米書三:16)約櫃,這是以色列人民看為最重要的信仰證物,是他們與上帝之間立約的記號,上帝要他們做約櫃作為祂與以色列人民見面的證物(出埃及記廿五:10—22)。如今上帝卻告訴他們不用再製造約櫃了,因為那已不是最重要的了,原因是信仰必須要提昇到內心的境界才是最重要的。固然外在的禮儀會幫助人的內心省思,或是進入內心反省的境界,但是若不是出自真實的內心反省,即使是有如同約櫃那樣重要的立約證物,也是沒有甚麼意義可言。至少對以色列人民來說,約櫃的存在並沒有保證他們免除被外族吞沒的危險,他們還是一樣成為奴隸,照樣生活在極為痛苦的環境中。
對今天我們生活在台灣的基督徒來說,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信仰事件;有越來越多的基督徒青年離婚了,雖然他們在結婚時手上握有結婚證書,但是那張結婚證書,或是美麗的結婚照片,或是許多精美的結婚禮物都無法保證他們免除離婚的危機,因為他們已經忘了他們當年結婚時所立的婚約!
最近幾年來我為青年證婚已不太喜歡用像是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或是以弗所書第五章廿一至三十三節,或是約翰一書第四章七至廿一節等這樣的經文,原因是這些很清楚在述說有關「愛」的經文,年輕的一代已經很會背誦,像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都有歌曲「愛的真諦」,在各處傳頌著,大家都會唱,但是卻很少人會用心想要去實踐。我越來越喜歡用申命記的經文,來述說有關立約的意義,我會強調基督教在說「約」的時候,她所要代表的是一種「生命的約」,是用生命立約,也是一種用生命在「咒誓」(chiu -choa)。如果不是用這樣的態度在看婚約,即使是有很排場的結婚典禮也是枉然啊。
同樣的,今天我們再次在看洗禮的事情也是這樣;我們知道猶太人很重視「割禮」,這是從他們早期的祖先亞伯拉罕與上帝立約時所留下來的記號。猶太人並且用這種記號來分別一個人是否屬於真正上帝選民的猶太人?沒有受割禮的人是不可能成為猶太人的。但是,我們知道使徒保羅卻在這件事上有不同看法;他要提昇初代教會的基督徒對傳統上割禮的記號的信仰內涵,他要大家從內心的更新來反省,是否有成為一個在基督耶穌裡之「新造的人」(哥林多後書五:17)這個觀點來反省。因此,他強調有沒有受肉體上的割禮並不重要,重要的乃是從人的內心受割禮才重要。因為割禮所要表示的乃是「分別為聖」的意思,是在生命上成為聖潔的樣式。今天基督教的洗禮應該也是這樣才對,是要表明一個受洗的人,是有了潔淨的內心,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個人受了洗,跟他以前的生活還是一樣,那他的受洗不但沒有意義,反而會使原本神聖的洗禮失去意義!
二、悔改歸向上帝,是基督教信仰的中心信息,沒有悔改,就沒有上帝在耶穌基督裡的赦免。
先知耶利米書一再傳出上帝的話說,要以色列人民回來,上帝會「多麼樂意認他們作兒子」,把全世界最美好的、最肥沃的土地賜給他們。上帝透過先知耶利米呼籲以色列人民,要他們回來轉向上帝,上帝要接納他們,因為他們之間的關係如同「父子」一般的緊密不可分;也如同「夫妻」一般的親密;只有一點,就是要以色列人民悔改回來歸向上帝,上帝會赦免他們過去所犯的一切罪過。
我們可以這樣說:悔改,乃是取得上帝憐憫的唯一途徑,人不可能透過豐富的獻祭來贏取上帝的歡心,這是不可能的(詩篇五十一:16,彌迦書六:6—7),因為上帝根本就不需要人所獻上的這些在人看來貴重的禮物,因為聖經告訴我們:一切萬物乃是來自上帝,若不是因為上帝的憐憫、賞賜,人根本不能得到甚麼。上帝所喜歡人的一件事,就是遵行祂的旨意,依照祂的教訓去行。這就是先知彌迦所說的,上帝所要求我們的,就是:「伸張正義,實行不變的愛,謙卑地跟我們的上帝同行。」(彌迦書六:8)一個會與上帝同行的人,他會隨時注意上帝的旨意,他也會知道背棄了上帝的旨意後,最重要的乃是悔改、認罪的心回到上帝面前來。
今天的教會必須很注意這件事,我們不是要告訴人奉獻才是上帝所喜歡,乃是要告訴今天的社會,今天的人們:要用真實悔改的心來接近上帝。一個只會強調奉獻重要,而不知帶領信徒悔改的教會,不能算是屬於基督的教會,因為基督教會的存在就是在傳悔改的信息,這也是耶穌基督被差遣到世上來的主要目的(路加福音五:32)。
(一九九七年元月十九日講於嘉義西門基督長老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