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講:為甚麼會這樣?

經文:耶利米書十二:1—17

耶利米書第十二章可以說大部份是用詩體寫成的一篇哀歌;很可能背景是在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帶兵攻打侵入猶大,迫使約雅敬王臣服之時期。在這首詩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先知耶利米所發出的哀聲,他在形容那種猶大亡國後的悽慘狀態。另一方面,先知耶利米也在問上帝,為甚麼這樣不聽勸告的子民,上帝還是要維護他們?還要讓他們繼續囂張得意?這樣的問題不是只在先知耶利米的時代會發出,就是在今天我們也常常聽到有人在問這個問題。

有不少學者指出這一章的第一至六節,乃是繼續著第十一章,並且應該是跟在第十一章十八至廿三節之後。理由是第十二章六節很清楚說到先知耶利米的鄉親要殺害他,因為這段經文跟第十一章十八至廿三節的情節有密切關連。然後第十二章七至十七節,是上帝在述說祂為甚麼要如此對待以色列人民?祂讓他們受亡國的苦難,不是沒有原因的,為的是要重新改造他們,使他們成為忠實的子民。

現在讓我們來看所讀的經文內容:

第一至六節:
1上主啊,我向你申辯我的案情,
每次都是你對。
但我還是要問你:
究竟甚麼是公正?
為甚麼壞人事事順利?
為甚麼詭詐的人事事亨通?
2你栽種他們,他們就扎根,
並且長大,結實。
他們嘴裏常提起你,
心裏卻沒有你。
3但是上主啊,你認識我;
你知道我的行為,
知道我誠心愛你。
求你拉走壞人,像拉羊進屠宰場,
把他們關到宰殺的日子。
4我們的土地還要乾旱多久呢?
田園的草要枯乾到幾時呢?
飛鳥走獸都死光了,
因為我的同胞邪惡;
他們說:上帝看不見我們的行為。
5上主說:
耶利米呀,如果你跟人賽跑會疲倦,
你怎麼能跟馬賽跑呢?
如果你在空曠地方都站不穩,
你怎能在約旦河邊的叢林站得穩呢?
6你的兄弟親人都背叛你;
他們聯合起來攻擊你。
即使他們甜言蜜語,
你也不可信任他們。

我們看到第一至四節是先知耶利米在向上帝發出怨言,因為他的親人是如此對待他,而他自認是誠誠實實地在宣揚上帝的話語,但卻遭遇到這樣的生命威脅。如果我們將第一節跟詩篇第一篇所寫的詩一起對照來看,就會發現截然不同的看法;在詩篇第一篇是這樣寫著:

「不聽從惡人的計謀,
不跟隨罪人的腳步,
不與侮慢上帝之徒同夥,
這樣的人才算真正有福。
他只愛慕上主的法律,
日夜默誦不倦。
他像移植溪水邊的果樹,
按季節結果子,
葉子也不凋零。
他所做的事樣樣順利!
邪惡的人不是這樣:
他們像糠秕被風吹散。
邪惡的人要被上帝定罪;
罪人要從義人的群體中被淘汰。
上主關懷義人所走的路;
邪惡的人卻走向滅亡!」

看,這是多麼美麗的情況啊,好人會有好報應,壞人會遭遇到嚴厲的懲罰;可是我們卻都會有這樣的經驗:好人時常受到不平的待遇,反而是壞人常常得到非常好的際遇。就像先知耶利米所說的:為甚麼壞人事事順利?為甚麼詭詐的人事事亨通?先知哈巴谷也有這樣的話說:

「你(上帝)怎能忍受這些叛逆、可惡的人呢?你的眼睛太聖潔;你絕不罪惡,也不容忍人民做壞事。那麼,他們毀滅比他們自己公正的人時,你為甚麼不說話呢?」(哈巴谷書一:13)

像先知哈巴谷這樣的社會實況是一再重現在每一個時代裡,也在每一個社會的角落中。

其實這也就是人心中最大的痛!如果好人有好報,惡人有惡報,那麼好人受苦會比較甘願些。就是因為時常看到壞人當道,所以就會有很大的鬱卒,開始抱怨起來。約伯書的作者就是在問這個問題。這或許也就是人的有限吧,因為人只能知道事情發生的表徵,卻對事情發生的真正因素常常有錯誤的認識,因此,才會認為好人總是受難較多,壞人卻是如沐春風一般的得意。
第二節幾乎就是先知運動中時常出現的譴責話語;我們在先知以賽亞的作品中也看到先知以賽亞說這樣的話:

「這人民認為他們在敬拜我呢!他們用唇舌尊敬我,他們的心卻遠離我。他們的宗教僅是人間的一些規條傳統,熟讀背誦而已。」(以賽亞書廿九:13)

先知以賽亞這些話也在耶穌基督的教訓中引用出來;那是當法利賽人和一些從耶路撒冷來的經學教師,他們看到耶穌基督的門徒吃飯之前不洗手,質問耶穌基督為甚麼他的門徒是這樣的不遵行祖先的傳統,以及法律規定。耶穌基督就先引用了先知以賽亞的這段話來回答他們。很清楚地,耶穌基督已經說出他對這些宗教領袖們的信仰觀點和認識,他們只是信在口中,心中並不是真的那麼一回事。

當先知耶利米說「上主啊,你認識我,你知道我的行為,知道我誠心愛你」這樣的話時,基本上就是在肯定地表明一件事:上帝乃是鑒察人內心的上帝(歷代志上廿八:9,耶利米書十一:20、十七:10)。雖然有前面所說的惡人當道,且得意洋洋,但上帝知道哪些人才是真正敬畏他的人。

第四節最後一句:「他們說:上帝看不見我們的行為。」也有的譯本作:「他們說:上帝看不見我們的終局。」這是人心中已經不再相信上帝的存在,和不相信上帝的公義審判,才會說出這樣的話。因此,存這種心思的人就會去胡作非為,因為他們不相信先知耶利米傳出的信息,不相信真的有上帝。另一方面,我們也從這一節看出在先知耶利米的時代,很可能是因為戰爭的事件頻繁,導致田園荒廢嚴重。

另一個可能性就是在先知耶利米的時代,大概是經常有乾旱的氣候發生,導致飢荒之事件頻傳。而先知耶利米卻從這種天災導致糧荒,或是因戰禍導致田園無法耕種的景況中,看到這是上帝對祂子民的背叛行為提出警告的記號。

第五至六節乃是上帝回答先知耶利米的話;在這兩節中已經清楚地說到先知耶利米將會遇到更嚴重的遭遇,因為他的同胞對他極度反感,原因就是在於他並沒有說出大家喜歡聽的話,且是嚴厲譴責當時的社會敗壞風氣。上帝因此要先知耶利米有心理準備,因為連他的鄉親都會「聯合起來攻擊」他。也因為這一種痛心的經驗,先知耶利米才會發出連串的問題,他想知道上帝到底是甚麼意思,否則他自己的鄉親為甚麼要殺害他?但是上帝的回答很清楚,如果先知耶利米連克服自己鄉親的計謀殺害都無法承受,又將如何去承受那更大的災難呢?

第五節的「叢林」指的乃是野獸出沒的地方,人很難預防,因為野獸躲在叢林中不容易看得見。這是在比喻要殺害先知耶利米的仇敵就像是躲在叢林中的野獸一樣。換句話說,自己的鄉親的謀害反而比較好知道預防了。

第七至十三節:
7上主說:
我拋棄了以色列,
棄絕了我揀選的國。
我把我所愛的子民交給敵人。
8我的選民背叛我;
他們像森林中的獅子向我怒吼,
因此我厭惡他們。
9我的選民像鳥兒被老鷹圍攻;
老鷹呼喚野獸來分享獵物。
10列國的統治者摧毀了我的葡萄園;
他們踐踏了我的田園,
使我所愛的田園荒廢。
11他們使田地成為曠野;
我眼前一片淒涼。
山河都荒廢了,
卻沒有人關心。
12毀滅者爬山越嶺而來。
我使戰禍蔓延大地;
沒有人能安享太平。
13我子民種的是小麥,收的是荊棘;
他們辛苦耕耘,卻徒勞無功。
我一發出烈怒,
他們就沒有收穫。

這段經文最主要在描述:上帝如果棄絕了一個民族、或一個人,這個民族、或是這個人將會如同死亡降臨在其身上一樣,且死狀甚慘,不但有老鷹會攻擊,甚至老鷹還會招呼其他的野獸一起來分享牠所搶掠得到的美味食物。以色列人民如果是這種被上帝所棄絕的對象,那麼,被一個國家攻擊已經夠慘了,還被許多國家同時攻擊呢!列王紀的作者這樣告訴我們:

「上主使巴比倫、敘利亞、摩押,和亞捫的軍隊來攻打約雅敬,消滅猶大,正如上主藉他僕人先知們所說的。」(列王紀下廿四:2)

確實是這樣,一個巴比倫帝國已經使猶大慘兮兮的啦,如今再加上這些當時也是列強的國家參與,那就更慘了。

第十節,葡萄園所比喻的就是指以色列人民,或是猶大國。他們就是上帝栽種的葡萄園。上帝就是用這方式在跟先知耶利米說出上帝祂自己心情之沈重,看到自己所揀選的子民被攻擊,上帝自己也是愛莫能助。上帝栽種他們是「像栽種特選的果樹;用的是最好的葡萄種」(耶利米書二:21),但是現在收到的果子不是葡萄,反而是生長了許多荊棘,是一堆雜草,必須割起來燒掉。這種景象在戰爭的地區處處可見,即使在今天也是如此,因為有戰爭,人民根本無法出去耕種,或是收成了,卻被敵人搜刮殆盡,留下來給自己的就是剩餘的雜草而已。

第十二節說到這些敵人幾乎不留寸土是乾淨的,他們到處掠奪、燒殺,沒有一個地方可以享有安靜太平的日子。遍地都是哀哭的聲音。這就如同當年他們要出埃及時,因為全埃及地所有的頭胎生的都被殺死一樣,全國各地哀聲遍野,出埃及記的作者用這樣的話來形容當時的景況:「在埃及只聽見一片號咷哀哭的聲音,因為家裡都死了人。」(出埃及記十二:30)

第十四至十七節:
14上主這樣說:「至於那些鄰國,因侵佔了我賜給我子民以色列的土地,我要從本土把他們連根拔除;我要從他們中間把猶大搶救出來。15但是,我拔除了他們以後,要再憐憫他們,讓他們回歸故土。16要是他們誠心接受我子民的信仰,指著我—永生上主的名發誓,正像他們教我子民指巴力的名發誓,他們就能跟我子民共存,共享繁榮。17要是他們不聽從我,我就把他們連根拔除,徹底消滅。我—上主這樣宣佈了。」

這段經文是散文體材,跟前面的詩歌文體不一樣;這段經文很可能是在被擄充軍後的作品,先知耶利米在預言那些侵犯上帝的子民以色列的國家都將受到嚴厲的審判,除非他們也承認耶和華上帝是他們的上帝,否則災難就會像發生在猶大一樣,也會發生在這些國家中。這種說法,開始呈現出拯救已經不只是停留在上帝的選民身上,也會發生在所有願意信奉耶和華上帝者的身上。

第十四節很清楚地說到巴比倫帝國雖然是上帝用來懲罰以色列人民的,但並不表示巴比倫就比以色列人民好,或是有甚麼值得讚美、誇耀的地方,如果他們也不知悔改,他們的遭遇也將和以色列人民所經驗到的一樣。這種情形跟先知以賽亞在描述早年亞述帝國的情況是一樣的;先知以賽亞就曾這樣指出亞述帝國的問題:

「這一切都是我一個人的成就。我多麼強大,多麼精明能幹!我廢除了這些國家的疆界,也奪取了他們所有的財富。我像強壯的牛一樣踐踏當地的居民。世上的國家好像鳥巢,我搜刮他們的財富,像在鳥巢中撿蛋那麼容易。沒有一個翅膀敢對我振動;沒有一張嘴巴敢對我鳴叫。」(以賽亞書十:13—14)

看,真正的問題就在這裡,亞述的王很驕傲,他認為能有這樣開疆闢土的成就,乃是他個人的才能,他忘了是上帝重用他來懲罰自己的選民的緣故。上帝最討厭驕傲的人,因為驕傲的人心中是沒有上帝的。這種人最典型的方式就是惡待別人,尤其是那些孤苦軟弱的人;我們看先知以賽亞這樣說亞述王:

「你們遭殃了!你們制訂不公平的法律來壓迫我的子民。你們用這方法剝奪窮人的權利,使他們得不到公平;你們用這方法侵佔寡婦和孤兒的產業。上帝懲罰你們的時候,你們怎麼辦呢?他藉遙遠的國家帶給你們災害的時候,你們怎麼辦呢?你們到哪裡去求援?你們到哪裡去藏匿你們的財產?」(以賽亞書十:1—3)

我們可以從上述這些話看出上帝的旨意,乃是當上帝藉用一個人去懲罰那些不聽話的國家或是人民時,並不是要這個被差遣的國家、民族也是一樣那麼地不聽話,而是要這個國家比原先那被懲罰的國家聽話,否則懲罰就失去意義了。亞述的驕傲,使它遠離了上帝的旨意,結果在主前五八六年,上帝興起巴比倫來取代亞述帝國的勢力。

第十六節所說的發誓,跟第四章二節所說的是一樣;就是必須用「至誠、正直、公平的態度指著我(上帝)的名發誓。」這樣的態度剛好和「自稱敬畏上主,其實口是心非」(耶利米書五:2、十二、2)的態度相反。

這章經文給我們帶來很好的信仰反省材料:

一、上帝最不喜歡祂的選民的事,就是口是心非的信仰態度。

我們看到先知耶利米一再在他的作品中提起一件事:就是以色列人民在敬拜上帝的事上,是「口是心非」,是「嘴裡常提起上帝,心中卻沒有上帝」。他們用許多繁複的祭祀禮儀來迷惑人民,以為上帝會喜歡這樣的敬拜禮儀,其實上帝真正喜歡的是人用真實的心來敬拜上帝,真的是以上帝為他生命的主。
這對我們今天的基督徒確實是個很好的功課,想想看,我們今天有基督徒真的是用真誠的心在敬拜上帝?或許我們可以反問:我們的心中,上帝佔著甚麼樣的地位?我常常在提起,也一再告訴大家的一件事:在基督的教會裡,是以上帝為大,沒有這樣的信仰態度,就很難使基督的教會有榮耀,反而會變成以人為中心的團體,導致失去了信仰團契的意義。

我記得在兩年前(一九九五年十月),我們總會在台北國際會議廳舉行設教一三○年的感恩禮拜時,就因為在禮拜中,李登輝總統來,結果禮拜暫停,絕大部份的牧師、長老、信徒都站起來鼓掌大聲呼喊歡迎總統。這是多麼奇怪的事啊!怎麼會出現這種場面在禮拜中?我們在禮拜中應該是以上帝為主啊,怎麼會變成總統來了,就荒腔走調了呢?前幾天(一九九七年四月初),我到彰化去演講,結果聽到一位同工跟我說這樣的故事:他說去年(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底)他有好一陣子接到這樣的電話,是來自總統府的,因為彰化基督教醫院要慶祝一百週年,邀請李登輝總統伉儷參加。結果總統府就一再要求必須在感恩禮拜中,當李總統伉儷進入會場時,大家要起立,且大聲呼喊說:「歡迎李總統伉儷蒞臨。」這位同工說他一直想拒絕這樣的要求,但卻感受極大的壓力。他問我遇到這樣的事情怎麼辦?我是沒有遇到這樣的環境,因此很難說甚麼。我知道我會堅持,也應該要堅持,除非總統不是在禮拜中來到會場,否則只要是在禮拜中,我還是會堅持禮拜中不理會甚麼人來,任何來參加禮拜的人都必須謙卑、屈躬下來,因為在基督教會裡,特別是在禮拜中,上帝就是主,上帝就是我們的敬拜中心,這是最基本的原則,失去了這個原則,最先會被批判的乃是傳道者本身和教會的長老,再多的理由也無法解釋在禮拜中對政治人物參加禮拜的歡呼,這是很違背信仰的。

二、驕傲使人離開上帝,會欺凌軟弱者;謙卑使我們知道用溫和、慈愛的心對待困苦的人。

在先知耶利米的信息中,他就一再提起以色列人民最大的錯誤,就是背棄了上帝的旨意,不聽上帝的話。這種背棄上帝的話最典型的表現,就是「沾滿了窮人和無辜者的血,可是他們並沒有侵犯你的家」(耶利米書二:34);更嚴重的乃是那些當時領袖們,「無論地位高低都貪圖不義之財,連先知和祭司也詐欺人民」,看,這是連宗教領袖們也參與有分啊(耶利米書六:13、八:10)!

為甚麼他們敢這樣做?基本原因就是因為他們不將上帝放在他們的心中,這種人心中總是會這樣想的:上帝根本就不知道我在做甚麼?就像先知耶利米說的:「他們說:上帝看不見我們的行為。」(耶利米書十二:4)因為這種心態,所以就會驕傲起來,總以為自己就像上帝一樣的偉大。先知耶利米在描述一個真正謙卑的人,是會隨時隨地知道自己的有限,自己的軟弱,會曉得很有可能哪一天自己也會變成很軟弱的人,需要別人的扶持和幫助,需要上帝的特別憐憫才能度過艱困的生活環境。因此,謙卑的人最具體的表現,就是對那些生活在困苦中的人,會伸出援手,以減輕這些人的負擔。就像先知耶利米說的:

「上主這樣說:
智者不可誇耀自己的智慧;
勇士不可誇耀自己的力氣;
富人不可誇耀自己的財富。
人若要誇耀,
應該誇耀認識我,明白我;
因為我是上主,我有不變的愛。
我執行公道,伸張正義;
我喜愛的就是這些。
我—上主這樣宣佈了。」(耶利米書九:23—24)

看吧,真正認識上帝的人會喜歡以上帝的喜歡為準。他不會認為自己的所行所做都是對的,他只會問:上帝是否會喜歡我所做的?他會祈求上帝給他智慧,使他在幫助孤苦伶仃的人的時候,多出力量,並且在為困苦受難者伸出援手時,會知道自己只不過是上帝借用的器具而已,不是自己在扮演上帝。

今天的教會就必須很認真的來反省這樣的態度;如果我們對社會發生的苦難失去憐憫的心,我們就很難說我們是屬於上帝的信仰團契,因為所有災難發生的背後,常常有很明顯人本身的嚴重失誤在其中。我們是眼睜睜地看這種錯誤發生而不主持公道呢?還是要勇敢地與這些受難的人同在一起,向那些造成苦難者抗議?一間教會若是擁有很多財產,卻對苦難者的聲音聽不見,或是聽不進去,那將是很大的信仰諷刺啊!因為這樣只會顯現出該間教會的驕傲、無知以外,別無更好的解釋。

(一九九七年四月五日講於嘉義西門基督長老教會)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