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講:聽,上帝怎麼說
作者: 盧俊義牧師 日期: 2011-03-08 22:39
經文:耶利米書十三:1—27
當我們在讀先知的文獻時,都會有一個很特別的感覺,那就是先知們都很會講預言,或是作故事比喻。先知說比喻,或是說故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讓聽的人知道他到底是在講甚麼,以加深大家的印象。比喻常常會讓人有一聽就明白的效果,很多時候會讓聽者產生會心的領受。我們也在福音書中看到,耶穌基督就是常常用比喻對聽眾或是他的門徒說話,耶穌基督曾說用比喻是為了讓更多的人認識、聽懂(馬可福音四:33)。但有時比喻也會讓人以為所講的是跟他無關係,所以不在意,像舊約聖經中有一個出名的故事比喻,就是我們大家所熟知的先知拿單對大衛王所說的比喻;這個比喻讓我們看到原先大衛王以為先知拿單所說的不是他,而是另外一個人,因此,當他聽到先知拿單在講述故事後,還很生氣地說要處罰那位謀人之妻,殺人之夫的人,後來才知道原來先知拿單所說的人竟然是指大衛他自己,於是他趕緊懺悔懇求上帝的憐憫(撒母耳記下十二:1—15)。
就像我在前面已經說過的,用比喻可以增加聽眾的注意力,造成更大的效果。但是,比喻也常常使聽的人產生困惑,因為確實是不知道所說的是指何事、何物(馬可福音四:10),這就必須進一步地加以解釋。我們現在所讀的這章經文,記載兩個重要的比喻,都是先知耶利米所說的,一個是有關腰帶的比喻,另一個是有關酒缸的比喻。這樣的比喻就必須加以解釋才能清楚。
這章經文的背景是在猶大王約雅斤作王的時代,但是他接下王位也只不過是三個月而已,後來就被巴比倫國王給廢了。列王紀的作者有很清楚的描述說:
「約雅斤十八歲的時候作猶大王,在耶路撒冷統治了三個月。他的母親叫尼護施她,是耶路撒冷城以利拿單的女兒。約雅斤仿效他父親的壞榜樣,做了上主看為邪惡的事。
約雅斤在位期間,尼布甲尼撒王的大將率領巴比倫軍隊攻打耶路撒冷,圍困了它。在攻城期間,尼布甲尼撒親自來到耶路撒冷。於是約雅斤王和他的母親、兒子、將領、王宮臣僕都向巴比倫王投降。尼布甲尼撒在位的第八年,他俘虜了約雅斤,把聖殿和王宮裡所有的財寶都搬到巴比倫去。正如上主所預言的,他把所羅門王為聖殿裡所製造的一切金器都搗毀了。尼布甲尼撒俘虜了耶路撒冷人民以及所有高官和戰士,共一萬人。他又把所有的工匠和鐵匠等都擄走,只留下最窮苦的人。
尼布甲尼撒把約雅斤帶到巴比倫,也把他母親、妻妾、臣僕,和猶大的領袖一併帶去。尼布甲尼撒把重要人物全部擄去,一共是七千人,還有一千工匠和鐵匠;他們都是善戰的勇士。
尼布甲尼撒立約雅斤的叔父馬探雅作猶大王,又給他改名叫西底家。」(列王紀下廿四:8—17)
看,這段歷史幫助我們清楚了約雅斤作王的一點背景,雖然是只有短短的三個月時間,但是列王紀的作者卻用這樣的一句話來形容他:「約雅斤仿效他父親的壞榜樣,做了上主看為邪惡的事。」短短一句,說出整個人的信仰態度和治國的理念。舊約的歷史學者羅賓遜(Theodore H. Rdobinson)用這樣的話在形容這位只有當三個月國王的情形:「這位君王乃是舊約歷史中最可憐的人物之一。」我們不太清楚更詳細的情況,但是知道當一個人做耶和華上帝看為邪惡的事,對那個人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何況是一個國王,如果是做耶和華上帝看為邪惡的事,這樣的國王所帶來的災害已經不是他自己一個人而已,而是整個國家、民族、社會都會跟著遭殃。猶大王約雅斤雖然僅僅當王三個月,但卻因此可以看出他最糟糕的地方,乃是在三個月中,就被史家判定「做了上主看為邪惡的事」,這就可以看出他是多麼地糟糕的一個國王。先知耶利米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繼續負起先知的使命和工作。其實,約雅斤登基的時候,正是猶大和巴比倫帝國在交戰的時候,猶大因為國勢弱,幾乎毫無抵抗的能力,只能投降而已。可是在先知耶利米的看法中,並非完全無救,而是可以找到解脫的方法。先知耶利米應該可以說對當時的國家狀況相當了解的,因此,他的信息中仍然透露出上帝拯救的信息。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所讀的這段經文:
第一至十一節:
1上主這樣吩咐我:「去買一條麻紗腰帶束腰;但不要把它浸在水裏。」2於是我買了一條腰帶束上。3上主又告訴我:4「你到幼發拉底河去,把你所束的腰帶藏在石洞裏。」5我就遵從上主的命令到幼發拉底河去,把腰帶藏在那裏。
6過些時候,上主吩咐我:「你到幼發拉底河去拿那條腰帶。」7我就回到那裏,找到藏腰帶的地方;我發現腰帶已經破爛不堪,再也不能用了。
8接著,上主再向我說話。他說:9「我要照樣破壞猶大和耶路撒冷所誇耀的輝煌成就。10這班邪惡的人民不肯聽從我的命令。他們仍舊頑固邪惡,膜拜服事別的神明。因此,他們要像這條腰帶,再也沒有用處。11本來,我要所有以色列人和猶大人緊貼住我。正像腰帶貼在人身上。我要他們作我的子民,好讓我的聖名受稱頌,受尊重;但是他們不聽從我。」
這是先知耶利米在說比喻,也是他第一次得到上帝的啟示,要用這種方式來傳達上帝的信息給在猶大的以色列人民。
這裡說到的是「一條麻紗腰帶」。麻紗,這是先知衣服的布料,根據出埃及記的記載,所有祭司們所穿的衣服,是用麻紗製成的「內袍,也要用麻紗做禮冠,用有刺繡的料子做腰帶」(出埃及記廿八:39)。在先知以西結的時代,很清楚地說到祭司在進入聖殿內院的時候,「必須穿麻紗衣服。他們在內院或聖殿值班的時候絕不可穿羊毛衣服。他們要戴麻紗做的禮帽,穿麻紗褲子,但是不要繫腰帶,免得流汗。」(以西結四十四:16—18)在出埃及記的時代所記載要配戴有「刺繡」的腰帶,正好在表明作為一個祭司的高貴,和備受尊崇。在以色列人民中,一般人所用的腰帶質料乃是粗麻製成的,貴族、官員才配戴細麻紗製成的腰帶。
但是這裡所說的腰帶,有些學者認為指的並不是前述所說的腰帶,乃是「內衣」,不是短褲,而是一種短裙,裹在臀部的四周,垂到大腿中央上下。不過也有聖經學者說這是指著祭司專用的腰帶。
第一節說到「不要把它浸在水裡」,意思就是不要洗。這種不要洗,就是讓人比較容易看出髒的地方在哪兒。另外也有這樣的意思,就是這帶子本來就很乾淨,沒有甚麼問題,不需要特別清洗。
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後,卻發現帶子壞了。這裡的壞了,所要表明的是腐爛,已經不能使用了。所象徵的就是以色列人民已經到了這種腐爛、敗壞的地步了。
第六節的「過些時候」,也可能在表示以色列人民被俘虜到巴比倫去後的一段時間之意。
第四和第六節,都出現了「你到幼發拉底河去」的句子,這裡有一點困難,因為幼發拉底河距離先知耶利米故鄉亞拿突就有五百六十公里之遙,來回就必須一段很長的時間。因此,有人認為這是在表示以色列人民被充軍的意思。因為在聖經中,我們已經看到自從亞哈斯王時代,猶大就開始受亞述帝國和巴比倫帝國的影響甚深,特別是亞哈斯引進了亞述國的宗教偶像神明的崇拜在耶路撒冷聖殿中,而巴比倫帝國的時代就更不用說了。這種為了政治上的利益,將對耶和華上帝的敬拜給予變質的行為,豈不就是先知耶利米在這裡轉述上帝的話所說的,就是那條帶子已經「破爛不堪,再也不能用了」嗎!
從第九至十節可以清楚看到這確實是提到有關猶大被充軍去巴比倫的一個寫照;上帝用這種方式來懲罰背叛的猶大人民,因為他們的驕傲,和不肯悔改的態度,繼續拜偶像神明,這是惹起耶和華上帝生氣的主要因素。
第十一節「我要他們作我的子民」,這句話本身在表示的意思就是以色列人民和上帝之間的關係,就是一種不可分的,是帶有契約關係的。申命記作者在第廿六章十八至十九節寫著這樣的話說:
「今天,上主也照他的應許承認你們作他自己的子民,命令你們遵行他的一切誡命。他要使你們比他所造的任何國家強大;而你們要使他的名受頌讚,受尊崇。你們將照著他的應許成為他自己的聖潔的子民。」
這樣比較來看,就會發現遵守與上帝之間的約,將是一個民族、國家生存的主要保障;同樣的,如果一個國家、民族失去了這樣對約的尊敬、謹守,則就會失去上帝的保障,結果所帶來的就是失去一切。現在猶大人民所遇到的情況正好就是申命記的作者所提醒過的,他們剛好違背這樣的誡命。
第十二至十四節:
上主—以色列的上帝這樣對我說:「耶利米呀,你要吩咐以色列人:把每一個酒缸都盛滿酒。他們要回答:『我們知道每一個酒缸要盛滿酒。』13你再告訴他們:我—上主要用酒灌醉這地方所有的居民;大衛王朝的君王、祭司、先知,和耶路撒冷的居民都要喝醉了酒。14我要粉碎他們,使他們不論老少彼此衝突,好像酒缸相碰撞一樣。我絕不憐憫他們,不愛惜他們,也不同情他們;我一定要滅絕他們。」
第十二節的「每一個酒缸都盛滿酒」這句話,是當時一句甚為普遍流行的話語,意思就是說每一個器具都應該發揮它應有的功能。如果是一罈酒缸,那麼它盛滿酒在裡面乃是應該的,且是很好的才對。但是先知耶利米借用這句流行的話語,卻說出不同的信息和意義;如果因為酒而使人入醉,那麼就很容易壞了正常的事來。現在以色列人民就是像喝醉了酒的樣子,連彼此是誰也分不清楚。這樣的人已經失去了原先很好的能力,開始模糊起來了。人在喝酒的時候很高興,但是當酒壺都打破了,大家碰撞在一起,並且起衝突時,那種原先很高興的喝酒樣式,就與現在的衝突成為極大的反比。
第十四節可以看出上帝的怒氣有多重;我們看到上帝幾乎就是要放棄這樣的子民,因為他們幾乎就是不堪再被承認與上帝有任何的關係了。原先上帝是個憐憫的上帝,現在是不憐憫了;原先上帝是個慈愛的上帝,現在祂不再愛惜他們了。
第十五至十七節:
15以色列人哪,上主已經這樣宣佈了。
你們要謙卑,留心聽他的話。
16在黑暗沒有來臨,
沒有在幽暗的深山絆倒以前,
你們要榮耀上主—你們的上帝。
在他還沒把你們所期待的
光明轉變為黑暗以前,
你們要榮耀上主—你們的上帝。
17要是你們不聽,
我要因你們的狂傲暗自哭泣;
我要痛哭流淚,
因為上主的子民被擄走了。
這是一首短詩,也是一首勸勉的詩歌;先知耶利米很清楚地說到以色列人民之所以會背棄上帝,其最主要的原因乃是跟他們驕傲的態度有關係,因此,如果他們知道謙卑,知道自己的軟弱、有限,就會知道回到上帝的面前懺悔自己所作的錯誤,這樣還有被上帝拯救的希望存在。
在第九章廿三至廿四節先知耶利米就曾經說過這樣的話:
「上主這樣說:
智者不可誇耀自己的智慧;
勇士不可誇耀自己的力氣;
富人不可誇耀自己的財富。
人若要誇耀,
應該誇耀認識我,明白我;
因為我是上主,我有不變的愛。
我執行公道,伸張正義;
我喜愛的就是這些。
我—上主這樣宣佈了。」
看,以認識上帝為最好的誇耀對象,而不是誇耀人自己的智慧、力量、財富。
對於作惡的人來說,因為他們的驕傲,光明也將因此受蒙蔽而產生黑暗的景況。因此,當人在等待光明來臨時,卻往往因為驕傲的關係,而使黑暗來臨,且是長久不散。
第十六節的「你們要榮耀上主—你們的上帝」這句話,其意乃是要人承認自己的罪,悔改回到上帝的面前。人真實的悔改,就是上帝最大的安慰,這就是所謂「榮耀上帝」之意,是指讓上帝不因人的罪和心硬而難過。
第十七節則說到以色列人民如果不這樣做,亡國的災難將會隨時來到,他們會受到充軍和被俘虜之苦。
第十八至十九節:
18上主對我說:「去告訴王和太后,叫他們從寶座上下來。因為他們頭上華麗的冠冕已經掉落了。19猶大南部的各城鎮被敵人圍困著;沒有人能替他們解圍。猶大的人民全都被擄走了。」
這一段是先知耶利米在預言約雅斤,和他的母親尼護施她將會被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綁去當奴隸的一個預言;根據列王紀下第廿四章十五節的記載:「尼布甲尼撒把約雅斤帶到巴比倫,也把他的母親、妻妾、臣僕,和猶大的領袖一併帶去。」這個時間是在主前五九七年代,也就是約西亞王死後大約十二年的時間。先知耶利米在這裡預言猶大的南部將全部淪陷,這是指耶路撒冷以南的地區,都將全部淪落在巴比倫的手中,沒有獲得救援的機會。其實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是採用亞述王西拿基立的經驗(列王紀下十八:13),先將南部的城市包圍,孤立了耶路撒冷,然後才進攻耶路撒冷城。也因為這樣,耶路撒冷的居民最後只能投降以外,別無方法可尋。
第二十至廿七節:
20耶路撒冷啊,看吧,敵人從北方來了!託你看顧、你所誇耀的人民在哪裏呢?21你一向認為是盟友的竟來征服你,統治你;你還有甚麼話說呢?你要像產婦陣痛一樣痛苦。22如果你想知道,你為甚麼遭遇這災難,為甚麼衣服被撕破,被強暴,這是你可惡的罪招來的。23黑皮膚的人能改變他的膚色嗎?花豹能除掉牠的斑點嗎?如果能,你這慣做壞事的人也會行善了。24因此,上主要趕走你,好像曠野的風吹走麥秸。25他說,這是你應得的報應。他決定這樣對付你,因為你忘記了他,去投靠假神。26上主要親自剝光你的衣服,羞辱你。27他看見你做他所憎恨的事;他看見你在山上和田間跟蹤異教的神明,像荒淫無恥的女人追逐情郎。
耶路撒冷人哪,你們慘了!你們到甚麼時候才能自潔呢?
第廿一節「盟友」,指的就是巴比倫而言,因為依據列王紀下第二十章十二至十九節的記載,在主前約七○四年的時候,巴比倫帝國曾與猶大國有很好的友誼交情,在猶大王希西家生病的時候,巴比倫帝國還派特使去探望希西家王,慰問他。這件事曾引起先知以賽亞的指責,並且預言將來會有一天,巴比倫會成為統治猶大的敵人。如今先知以賽亞的預言實現了,巴比倫現在是來統治他們,奴役他們的敵人。這種滋味一定令猶大的居民感覺到很不好受。
第廿二節的「衣服被撕破」,指的乃是一種羞辱,像娼妓一樣,沒有穿衣服,或是如同女人被強暴般,衣服撕破不整。
第廿三節讓我們看到先知耶利米對猶大悔改的期盼是完全失望了,因為他說如果猶大會悔改,那麼做慣壞事的人也會行善。先知耶利米會有這樣絕望的說法,很可能就是因為他屢勸人民悔改,但是都沒有得到回應的緣故吧。
「黑皮膚的人」,在和合本用「古實人」,也就是今天非洲的衣索匹亞人,他們是黑皮膚的族群,聽說早期的雅各的十二支派中有人曾移居到此地帶居住。在主後一九七○年代,今天的以色列國曾用很多方法將該國的猶太裔約六萬人移回到故鄉巴勒斯坦以色列囤墾區去居住。
第廿六至廿七節都是在形容猶大之所以會受到這樣的羞辱,真正的原因就是背棄上帝,去敬拜偶像神明所帶來的結果。這一點也可說是整本先知耶利米信息的中心,我們可以在這本經典中一再看到先知耶利米很明確地指出猶大會亡國的原因就是在此。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章經文帶給我們的信息:
一、將我們與上帝的關係緊緊地繫住,不要分開。
我們看到先知耶利米在比喻中說出猶大的以色列人民,就像一條已經腐爛的皮帶一樣,不能再繫緊他們和上帝之間的關係了。結果所帶來就是一連串的災難,甚至使他們整個民族達到最痛苦的境界—亡國、被俘虜到巴比倫作奴隸。
先知耶利米在他的信息中一再傳出這樣的警告:人若離開上帝,將會為自己的生命帶來災難,且這種災難並不是人原先所想像得到的,或承受得了的。因為離開了上帝,就是為罪作媒人一樣,甚至會成為犯罪的工具。這也是猶大國的以色列人民的困境。
我們要感謝上帝,使我們在祂的兒子耶穌基督裡看到拯救的亮光,上帝讓我們可以透過耶穌基督的救贖恩典,與上帝和好,緊結在一起。耶穌基督在約翰福音第十五章五至六節就曾說過我們,我們和他的關係,就像與他緊密連結在一起的葡萄枝子與葡萄樹一樣。使徒保羅則是告訴我們,只要是信靠耶穌基督的人,就是與耶穌基督「合而為一」,與他同死,也與他一起復活(參考羅馬書六:3—8)。
確實是這樣,如果我們脫離了耶穌基督,我們的生命就甚麼也沒有,因為耶穌基督讓我們看到、體會到上帝拯救的恩典。使徒保羅告訴我們,是因為耶穌基督的緣故,使我們與上帝之間「有合宜的關係」(羅馬書三:24)。我們人的生命來自上帝,如果沒有與上帝緊緊結合在一起,我們又能做甚麼呢?
二、謙卑悔改的心,乃是我們得到上帝拯救的唯一可循的路徑。
在這一章中,我們看到先知耶利米一再指出猶大國的以色列人民真正的問題,就是拒絕上帝透過祂的僕人先知耶利米傳出的信息,他們會拒絕聽從上帝的僕人先知的話語,原因乃是他們驕傲的心所致。
教父奧古斯丁說過一句名言:「驕傲乃是一切犯罪的源頭。」如果我們將聖經從創世記開始翻,我們很快會發現到記載人類犯罪最典型的表現方式,就是驕傲!伊甸園的故事中,那隻狡猾的蛇對人的引誘就是用「會」像上帝這樣的字眼來達成的(創世記三:5)。我們在看巴別塔故事時,可以發現人在想的就是要「顯揚我們自己的名」(創世記十一:4),人已經忘了有上帝,也忘了我們乃是上帝用祂的形象造的,並不是要取代上帝,而是要顯揚上帝的名。驕傲不僅使人離開上帝,更嚴重的乃是與上帝敵對,阻礙了上帝的救恩,這才是糟糕的事。
悔改,回到上帝的面前,這可以說是整本聖經的信息中心。耶穌基督就是這樣說:「我來的目的不是要召好人,而是要召壞人悔改。」(路加福音五:31)只有自認是好人的人,才不會需要耶穌基督的救恩。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耶穌基督的救恩,我們都需要學習用謙卑的心,來接受上帝在耶穌基督裡救贖的恩典。要享受這樣的恩典,就需要我們從承認自己的罪開始,沒有這樣的第一步,就無法再走下一步。
(一九九七年四月十二日講於嘉義西門基督長老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