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講:上帝生氣了(三)
作者: 盧俊義牧師 日期: 2011-03-04 11:52
經文:耶利米書四十九:1—39
說完有關摩押人的問題和預言毀滅的事後,緊接著先知耶利米提到有關亞捫、以東、大馬士革、基達族、夏瑣城,和以攔等國家的災難。這些民族有的我們很熟悉,例如亞捫和以東人,都是與以色列民族有血緣關係,但彼此之間並沒有因為祖先有血緣關係而使關係比較親近,相反的,幾乎是世世代代成為仇敵的狀態。這一點也說出了基督教信仰的一個基本認識:人和人之間和諧的關係,最重要的並不是在血緣,而是在遵行上帝的旨意、教訓。這也就是耶穌基督所說的:「凡實行上帝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親。」(馬可福音三:35)翻開人類的歷史來看,有血緣關係而彼此之間成為仇敵的,並不是像以色列民族和亞捫這種屬於遠親,而是近親之間也會成為仇敵狀態,且是彼此殘殺,例如第二次大戰後的越南人民、韓國人民,德國人民,以及中國人民等等。這樣的例子並不是新鮮,也不是停止於過去,即使是在今天戰爭一直持續不停的阿富汗和非洲的許多國家。固然,有時這些內戰與種族有關,但在同一國家之中,彼此通婚的現象已經相當普遍了,卻還是會因為政治利益或是經濟條件而發生嚴重的衝突,進而彼此之間仇恨延續到下一代。國和國之間有這樣的問題,縮小範圍來看,一個家庭中的親如手足的兄弟姊妹也會有這樣的實例。
我很清楚記得一九七九至一九八○年我在英國進修的時候,學院裡就有來自南非的幾位女同學,她們是來自南非,但卻拿著聯合國發給的難民護照。原因是她們的父母乃是被白人強暴或是通婚而生下來的新生代,卻因為是混血兒而遭到南非黑人的排斥,更不用說在南非白人眼中想要生存;黑人說她們「不要臉」與白人發生關係;白人當然會說她們是有色人種而拒絕她們。她們只好跑到南非與桑比亞左邊的邊界地區,去加入黑人部落進行對抗南非白人政府的游擊隊工作才能生存。這些人的身上有白人血統,也有南非黑人的血緣,但她們在兩邊都無法找到生存的空間。一九九○年,當南非整個政治局勢在改變之際,這個以黑人聚集的部落地區,就在聯合國的監督下脫離南非的統治成為一個新而獨立國家,這就是所謂的「那米比亞國」(Namibia)。
從上述的例子我們會看到,如果有一個國家以都是甚麼民族,或是同樣都是甚麼亞伯拉罕的子孫,或是「黃帝」的後裔,甚麼都是漢人等等這些口號,說穿了,這些都是政治術語,對於人和人之間的和諧並沒有實質的幫助,就像第二次大戰期間,德國的希特勒打出「優秀的日耳曼民族」口號,不但對那些長久已經歸化為德國人的猶太裔來說,一點點幫助也沒有,相反的,是一再遭遇大屠殺的命運。這都在說明一個事實:人是罪惡深重的,只會圖謀私利,甚少想到遵行上帝的旨意。這也是基督教信仰所說的,只有遵行上帝旨意的人,才會將人和人之間那種傳承自歷史、地理、血緣等關係的圍牆給予推翻、打破。使徒保羅在描述耶穌基督的愛時,就是這樣說:
「基督親自把和平賜給我們;他使猶太人和外邦人合而為一,以自己的身體推倒那使他們互相敵對、使他們分裂的牆。」(以弗所書二:14)
確實是這樣,耶穌基督就是用上帝的愛,將猶太人與外邦人之間的圍牆—來自歷史、地理、文化等等傳統的圍牆,給予推倒、拆破。這是真實的愛才有辦法做得到,也只有上帝的愛,才有這樣大的力量。在印度的德蕾莎修女就說明這樣的見證;她是阿爾巴尼亞人,但卻將一生奉獻給全世界的人,她在印度的加爾各答建立修會,為的是要幫助印度貧困的人民。她是一位修女,但受幫助的卻大部分都是男人;她自稱是印度人,而印度人也看她是屬於印度人,但她所愛的對象,卻是及於所有需要她照顧的對象,特別是在一九九六年內戰不停而造成成千上萬孤兒的南斯拉夫受惠最多。許多非洲的孤兒寡婦都受到她的幫助,她就是被稱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女性,因她將上帝的愛鋪陳出來,不但軟化了那些耀武揚威的軍事頭子,更讓那些生存在戰亂、瘟疫猖獗地區的人民得到生命的亮光。她實踐了耶穌基督的教訓—成為需要的人的鄰居(參考路加福音十:37)。
有了上述這些了解時,我們接下來看這章經文內容時,就會比較容易進入狀況。
第一至六節:
1關於亞捫,上主這樣說:「以色列的男丁在哪裏?難道沒有人保衛他們的土地嗎?為甚麼讓那些拜米勒公的人侵佔迦得支族的土地,定居在那裏呢?2瞧吧,時候將到,我要使住在首都拉巴的亞捫人聽見戰亂吶喊的聲音。拉巴將成為廢墟,它的城鎮被燒毀。然後以色列人要從侵略他們的人手中收回自己的土地。3希實本人哪,哀號吧,因為艾城毀滅了!拉巴的婦女啊,痛哭吧!要穿上麻衣舉哀,在混亂中到處亂撞!你們的神明米勒公和他的祭司、首領將一起被擄。4背叛的國民哪,為甚麼誇口呢?你們的力量正在減退;為甚麼倚仗自己的力量以為沒有人敢來侵犯?5我要使恐怖包圍你,你們都要逃跑。個個只顧逃命,沒有人能夠把潰敗的軍隊重新整編起來。
6「但是,將有一天,我要讓亞捫重整家園。我—上主這樣宣佈了。」
亞捫,這是羅得與次女亂倫之後生下來的後裔(創世記十九:38),也是屬於以色列人民的遠親。這個民族居住在約但河東部,摩押的北部,也就是今天的約旦,在第二節的拉巴,就是今天的約旦王國首都安曼。在以色列的歷史上,亞捫人一樣經常與以色列人民發生戰爭,例如在士師記第十章七節就記載亞捫人曾和非利士人聯合攻打以色列人民;在撒母耳記上第十一章十一節記載掃羅帶軍隊攻打亞捫人的軍營。比較出名的事件,是記載在撒母耳記下第十章,當亞捫王拿轄去世時,大衛王派遣特使去安慰拿轄的兒子哈嫩,結果被哈嫩將特使的鬍鬚剃掉,衣服從臀部割斷。這件事簡直是羞辱了大衛王,他非常生氣,就派兵去攻打亞捫,並且將之打敗(撒母耳記下十一:1)。
第一節提到「米勒公」這個神祉的名字,這是亞捫人的主要神明。亞捫人在重要節日的祭典時,會用火祭將兒童燒死在祭壇上獻給米勒公神明,有一陣子以色列人跟著學習這種信仰行為,可見亞捫人對以色列人民的信仰影響甚大(參考列王紀下十六:3、十七:17、廿一:6)。
第二節提到亞捫人雖然有很強的國勢,但終將因為上帝的懲罰,使他們過去從以色列人民手上佔領得來的土地,都將重新被以色列人民收回去。
第三節提到希實本,這應該是屬於摩押的城市(參考四十八:2),在第四十六講我說過該城乃是個盛產葡萄的城市,先知以賽亞曾提起該城市的葡萄酒乃是聞名於當時的中東地區(參考以賽亞書十六:8—9)。這裡將希實本寫成是亞捫的城市,是因為亞捫和摩押乃是親兄弟,且這兩國人民經常聯合在一起,特別是在主前第六世紀末葉。
這一節也提到拉巴的婦女將因為戰敗而舉哀,且是要以非常嚴肅的方式—穿上麻衣表示哀傷。就像我一再提起的,當一個民族或是國家的主要神明被敵人拆毀、破壞時,那些依附在神明身邊的人,包括祭司和一切與神明敬拜有關的貴重器具、飾品,都將成為敵人俘虜的對象,成為敵人的戰利品。
第四至五節預言亞捫將有慘痛的潰敗,因為上帝的懲罰是嚴厲的。它之會受到懲罰,很可能就是耶利米書第四十章十四節所提起的,參與謀害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所任命總督基大利的謀殺事件有關,那些謀殺者背後就是亞捫王巴利斯在支持和策劃。
第六節,就像上帝對摩押人也給予特別的恩典一樣,亞捫人也得到上帝的恩典,在這些懲罰中,上帝還是為亞捫人留下了恩典,使他們可以得到「重整家園」的機會。可是,歷史告訴我們,亞捫這一敗非常慘,無法再獨立成為一個國家。
第七至十三節:
7關於以東,上主—萬軍的統帥這樣說:「在以東再也找不到智慧嗎?他們當中的賢達不再告訴他們該做的事嗎?他們的智慧都消失了嗎?8底但人哪,轉身奔逃吧!躲藏起來!因為我懲罰以掃後代的時候到了;我要消滅他們!9人在摘葡萄的時候會留一些葡萄在樹上,夜間小偷進來,只偷他們所要的。10但是我要把以掃的後代剝得精光,揭露他們藏匿的地方,使他們再也無法躲藏。以東人和他們的親族鄰居都被消滅了,一個也沒有留下。11把你們的孤兒交給我吧,我會收養他們;你們的寡婦也由我看顧。
12「瞧吧,如果連那些不該受懲罰的人都得喝懲罰的杯,你們可以不受懲罰嗎?不可能!你們必須喝這杯。13我曾經對自己發誓說,波斯拉城將變成荒野,成為令人驚駭、辱罵、詛咒的地方。附近所有的村鎮要永遠荒廢。我—上主這樣宣佈了。」
從第七節開始直到第廿二節,都是針對以東人發出災難的信息。以東,這是以掃的後裔,與以色列人民的關係來說,他們可說是「叔輩兄弟」,是相當親近的血緣關係。但從出生開始,這兩個祖先是雙胞胎的兄弟就一直爭吵不停,他們的後裔也是一樣,特別是在摩西帶領以色列人民出埃及的時候,以東人不但曾拒絕過以色列人民借道經過,還派出精銳的大軍攻打以色列人民(參考民數記二十:14—21);在大衛王的時代,以東人被管轄(撒母耳記下八:13—14);但在猶大王約蘭在位期間,以東人乘機獨立(列王紀下八:20—22)。如果我們比較一下先知俄巴底亞的文獻來看,就會發現這位主前第六世紀的先知俄巴底亞的信息幾乎都是針對以東人所發出的。他指出以東人的問題在於驕傲,主要原因就是以東人自認很聰明。更糟糕的是:當外族人攻擊猶大的時候,先知俄巴底亞控訴以東人,說他們不但袖手旁觀,更不可原諒的是參與掠奪財產,簡直就是和仇敵一樣對待猶大(參考俄巴底亞書十一至十三節)。
第九至十節,這段經文和俄巴底亞書第五至六節相同,在俄巴底亞書是提到小偷或盜賊來,只會拿走所需要的東西,他不可能全部都拿走。同樣的,以色列人民依照摩西法律規定,摘葡萄的時候,不可以全部摘完,必須留下一些給那些貧窮的人,或是外出的人可以得到吃的果實(參考利未記十九:9—10、廿三:22,申命記廿四:20—21)。這是要提醒以色列人民記得自己曾經在埃及當過奴隸,也要體貼那些像他們過去一樣貧窮的或是外出的人。但在這裡,用比較的詞句說明上帝的懲罰,是不會再存有憐憫的恩典,將會對以東人採取相當嚴厲的態度,為的是他們在上帝眼中所行的事是有夠惡劣的行徑。因此,不會有任何參與戰爭的男人會被存留下來得以存活。
第十二節說「連那些不該受懲罰的人都得喝懲罰的杯」,這句話是指以色列人民雖然是上帝的選民,尚且也會受到懲罰,就更不用說其他的民族。換句話說,沒有人可以躲開上帝的懲罰,凡是違背上帝旨意的,都會被上帝懲罰。
第十四至廿二節:
14我說:「以東啊,我從上主那裏得到一個消息。他差使者到列國,要他們招集軍隊,準備攻擊你。15上主要使你成為最弱小的國家;沒有人會看重你。16你的傲慢欺騙了你。其實,你並不像自己想像的那樣令人畏懼。即使你住在山峰上的峭壁,即使你像老鷹在高處築巢,上主也要把你拉下來。上主這樣宣佈了。」
17上主說:「以東將要遭遇令人恐怖的毀滅;每一個過路人都驚駭,都唾棄。18從前所多瑪、蛾摩拉,和周圍的城鎮被摧毀,以東也同樣要被摧毀,不再有人居住。我—上主這樣宣佈了。19瞧吧,正像獅子走出約旦河邊的叢林,來到翠綠的草場,同樣,我要突然使以東人逃離他們的國土。然後我選立的統治者要統治這國家。誰能跟我相比?誰敢向我挑戰?哪一個統治者敢反對我?20所以,你們要聽我的計劃:我要敵對以東,對付提幔城的人。連他們的小孩都要被人拖走,人人恐懼。21以東倒塌的響聲將震動大地,恐慌的哭聲要傳到紅海。22瞧吧,敵人好像老鷹展開翅膀,猝然衝下來攻擊波斯拉。那一天,以東的勇士將像陣痛的產婦一樣恐慌。」
第十四至十六節的經文可以比較俄巴底亞書第一至四節。聖經中如果有形容上帝毀滅一個犯罪甚重的城市,都會一再提起所多瑪城和蛾摩拉城為例子(以賽亞書一:9、十三:19,西番雅二:9,馬太福音十:15,羅馬書九:29),主要是在說明毀滅的情況是徹底的,因為從天上降下硫磺燒毀了,不再是適合人居住的地方,這裡是用來形容以東將會像這兩個遭到上帝嚴厲懲罰的城市一樣,被燒毀殆盡如同廢墟一般。
第十六節說到以東人被上帝懲罰的主要原因,乃是他們的傲慢。就像聖經所說的,驕傲的人,心中沒有上帝(參考詩篇十四:1),更嚴重的是往往會自己扮演著上帝的角色。而以東人的傲慢是以為他們很有能力,國防上很安全,他們認為自己居住在高山且有險峻的峭壁位置,所以沒有人能攻得上。但上帝卻要讓以東人知道,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擋來自祂的懲罰,即使是上至天際,下至深淵之處都一樣(參考詩篇一三九:7—8)。
第十九至廿一節也用來描述上帝懲罰巴比倫(參考五十:44—46)。在第十九節提到上帝「選立的統治者將統治這個國家」,指的是上帝選派來懲罰以東的國家,並且用「獅子」來代表攻擊以東者的強悍,而在第廿二節則是以「老鷹」來形容即將來臨的攻擊者。但在第四十八章四十節則是可以清楚知道「老鷹」是代表著巴比倫。因此,在這裡所說的「獅子」或是「老鷹」,指的都是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以東將會軟弱如同一隻綿羊般的無助,獅子是從叢林中走出來,撲向正在翠綠草場上吃草的綿羊,這樣的羊是必死無疑。
提幔城,這是以東的大城,位於死海以南。
波斯拉城很可能在先知耶利米的時代,是以東的首都。如果首都無法防守,就表示這個國家必定會被敵人所消滅。特別是在第廿二節提到來攻擊的敵人會像「老鷹猝然衝下來攻擊」,意思是說毫無預警,無法防備的時候,攻擊突然發生。
第廿三至廿七節:
23關於大馬士革,上主說:「哈馬和亞珥拔城的人焦慮不安,因為他們聽到了壞消息。他們的焦慮像怒濤澎湃,使他們不得安寧。24大馬士革人失掉了勇氣,轉身逃跑。他們像產婦陣痛,焦慮痛苦到極點。25這曾經使人歡樂、聲譽卓著的城,現在完全荒涼了。26城裏的年輕人將在大街小巷被殺;所有的戰士在同一天被殲滅。27我要火燒大馬士革的城牆,摧毀便‧哈達王的堡壘。我—上主、萬軍的統帥這樣宣佈了。」
這段經文是記載有關對敘利亞的審判,因為大馬士革是敘利亞的首都,也是當時中東的交通要塞,也是敘利亞的商業大城之一。哈馬和亞珥拔這兩個城市都是位於大馬士革的北部,也可說是大馬士革的北部邊防重鎮。因此,當這兩個城鎮感到不安焦慮的時候,也正好說明了攻擊是來自北方的勢力。
第廿四節以產婦生育過程中的痛苦來形容被懲罰的情況,先知耶利米也以此來形容以東的慘狀(廿二節)。這種以產婦臨盆的痛苦來形容災難的苦楚也是先知文獻的特色之一(參考以賽亞書十三:8、廿六:17,耶利米書四:31、六:24)。
這段經文讓我們比較困擾的是:沒有說明為甚麼上帝要懲罰敘利亞,另一方面,是聖經在其它地方提供有關這方面的資料也缺乏。不過,依照以色列的史學家約瑟夫(Flavius Josehpus)的看法,巴比倫帝國的軍隊是在主前六○五年從埃及進入敘利亞。
第廿七節的「便‧哈達王的堡壘」,這是指敘利亞王的王宮。如果首都大馬士革被摧毀,王宮自然也無法保存,就像主前五八六年的耶路撒冷和聖殿之際遇也是這樣。
第廿八至三十三節:
28「關於被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擊敗的基達族和夏瑣城周圍的部落,上主這樣說:「起來吧,上去攻擊基達人,消滅東方人的部落!29掠奪他們的帳棚和羊群,拿走帳棚的幕簾和裏面的一切。帶走他們的駱駝,告訴他們:『恐怖包圍著你們!』
30「夏瑣人哪,我—上主警告你們,逃跑吧!逃到遙遠的地方,躲藏起來!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已經籌劃要攻打你們。他這樣說:31『走吧,我們上去攻打那些自以為安全無慮的人!他們的城沒有城門,也沒有門閂,一點防禦都沒有。』32「奪走他們的駱駝和所有的牛群吧!我要把那些剪短了頭髮的人驅散四方;我要從周圍降災難給他們。33夏瑣城將永遠荒廢,成為野狗的窩,沒有人居住。我—上主這樣宣佈了。」
這段經文是指那些在敘利亞以及阿拉伯沙漠地區的遊牧民族說的。在以賽亞書第廿一章十六節、第六十章七節、耶利米書第二章十節,以及以西結書第廿七章廿一節等處都有提到這些遊牧民族的名字。也有人稱之為阿拉伯人。
基達,他們是以放牧羊群為生,駱駝則是他們主要的交通工具,他們也是很好的弓箭手(參考以賽亞書廿一:16—17)。
夏瑣,這是指那些已經有固定居所的阿拉伯人,是以放牧牛、羊群為主要經濟生活要件,但並不是四處漂流者,而是以村落方式可以定居生活的,這可從他們擁有牛群看出來。因此,與基達人不一樣;基達人遇到攻擊時,是帳棚被搶奪、割破、燒毀。而夏瑣人則是雖然有聚落,卻沒有圍牆這種類似國家、城鄉等比較現代化的組織,因此,尚且沒有城牆,也談不上有所謂國家軍隊之類的防衛系統。
在第三十節很清楚地指出,即將來攻擊他們的乃是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和他的軍隊,這次攻擊的年代很可能是在主前五九九至五九八年之間發生,那是尼布甲尼撒王在位的第六年,他派出軍隊去曠野搜尋這些在曠野的遊牧民族和夏瑣人的部落,掠奪了他們所擁有的一切,能逃難的都已逃跑,導致夏瑣人原本的聚落變成空城的狀態,不但荒涼,而且成為野狗寄居出沒的地方。
第三十二節特別提到「剪短了頭髮的人」,這是指在曠野的阿拉伯人和遊牧民族。他們習慣留短髮,這就和以色列人民不一樣;因為摩西法律規定以色列人民必須留長髮和蓄鬍子(參考利未記十九:27)。這裡用「剪短了頭髮的人」這句子是帶有鄙視的意思,指的是他們雖然也守割禮(參考耶利米書九:25—26),但他們並不是潔淨的民族。
第三十四至三十九節:
34西底家作猶大王的初期,上主—萬軍的統帥向我提起有關以攔的事。35他說:「我要折斷以攔最主要的武器—弓。36我要使風從四面八方襲擊以攔,把它的子民驅散各地,各地各國都有它難民的腳蹤。37我要使以攔人懼怕那些想殺害他們的敵人。我要在震怒下滅絕以攔人,用戰爭徹底消滅他們。38我要除滅他們的君王和官長,在那裏建立我的寶座。39但將有一天,我要使以攔人重整家園,我—上主這樣宣佈了。」
以攔,位於底格里斯河下游的東北方,首都是蘇薩(Susa)。比較特別的是:這段有關以攔的審判預言中,連時間都提出來了,就是在「西底家作猶大王的初期」,西底家王在位是主前五九七至五八六年之間,這段期間也是猶大國最困境的年代,因為在主前五九七年,猶大約雅斤王和國內一萬名相當優秀的人民被俘虜到巴比倫去當奴隸(參考列王紀下廿四:10—16),因此,以攔的任何情況對猶大的以色列人民來說都相當敏感,原因是當年巴比倫攻打猶大時,以攔人因為是出名的弓箭手,曾參與協助巴比倫攻打耶路撒冷(參考以賽亞書廿二:6),可能就是因為這樣引起先知耶利米的注意,在巴比倫帝國最顛峰的時刻,這些當時與巴比倫帝國同盟的小國,並不會因此免除災難,也是一樣會被巴比倫帝國所消滅。
不過以攔是和摩押、亞捫一樣,都將得到上帝的特別恩典,有一天將會重整家園。在使徒行傳第二章九節提到以攔人,這也表示此民族如先知耶利米在這裡所說的並沒有完全被消滅,他們保存了下來。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這章經文帶給我們的信息:
一、我們沒有甚麼好誇口的,唯有的就是上帝的愛和憐憫。
讀這一章經文,幫助我們清楚地看到摩押人就是以豐富的農產品而聞名於當時的中東世界;它有品質相當美好的葡萄,因此,以葡萄釀製的酒自然就風味十足。但我們知道世界各地都一樣,農產品的品質要好,就必須有好的氣候、水質、土壤等條件,而這些都不是人的力量可以做得到的。
同樣的,在亞捫人問題上,先知耶利米說他們是「倚仗自己的力量」,在誇口自己有很強的軍事武力,沒有人可以侵犯它。但我們知道,世上沒有一個民族是可以倚仗軍事武力而永遠長存的,自古以來沒有一個民族或國家可以倚仗軍事武力而得到安詳的日子存活下來,相反的,往往因為軍事武力堅強,使自己驕傲,也使外族或鄰近國家虎視眈眈地想要消滅它,因為大家會怕它來侵犯,因此,只要找到機會就想要摧毀它。擁有堅強的軍事設備是更容易為自己帶來動亂不安,因為軍事強人也會恃兵而驕,兵變的可能性就更高。亞捫就是因為軍事武力強悍,使它產生驕傲的心,心中所想的就是自己,忘了有上帝。
我們也看到以東人的問題就是自以為很有智慧,認為自己最聰明。但聖經告訴我們,最聰明的智慧是認識上帝,而真正認識上帝的人,會謙卑下來,不會恃知識而驕。箴言的作者就曾兩次這樣寫著:「敬畏上主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就是明智。」(箴言九:10、一:7)為甚麼箴言的作者會有這樣的看法?很簡單,人的世界一直在改變,人所認知的世界也很快會過去,但上帝是永遠長存的,認識上帝,人才會明白生命的中心倚靠就是上帝,才不會在這急速改變的世界中失落了自己。
當我們看到先知耶利米一一地在數說這些民族、國家將遭遇到上帝嚴厲的懲罰之因時,也可看出他作為一個先知確實對人性軟弱的體會很深。他曾警告過那時代的猶大同胞,不要拿人的智慧來誇耀,也不要誇口說自己多有力氣,更不要倚靠人的財富,這些都不是可靠的,原因就是人所擁有的這些都會隨著環境的改變而消失、變質。他提醒大家,若是有甚麼可以拿出來誇耀的,就是因為認識上帝的愛,且是將上帝的愛實踐在社會生活中(參考耶利米書九:23—24)。
這使我想起一九六○年代在中國共產黨政府統治之下的中國大力執行的「文化大革命運動」,那些自以為有知識的讀書人、資產階級,以及有一點點社會實力的菁英都被送進人民公社勞改營去接受徹底的「思想改造」,許多所謂讀書人的高階知識份子因為不堪被凌辱、勞苦過重而紛紛自殺,或是在勞改營中死去。但我們看到今天中國已經開放到外國留學,成千上萬的年輕一代菁英紛紛到歐美、日本去留學,「知識有用論」再次出現在今天的中國。我也想起一九八○年代,當時國民黨政府對中國共產黨喊出的「經濟學台灣」,但也只不過是十年的時間,中國像個錢財的超大型吸塵器一般,幾乎快要將台灣過去半世紀累積起來的財富都吸收過去了。咱台灣不再是富可傲視世界,而是日漸貧窮,且因貧窮造成的痛苦指數是越來越高。
這些都是我們今天所經驗到的生命現象,想想看,我們能拿甚麼誇口?摩押、亞捫、以東等民族的慘痛經驗應該帶給我們深刻反省的教材,是我們需要用謙卑的心再次來省思的課題:我們和上帝之間的關係是甚麼?我們對上帝的認識有多少?我們用怎樣的生命態度回應上帝對我們的呼召?
二、在痛苦中別忘了尋求賞賜生命的上帝給予我們再生的恩典。
先知耶利米在數說這些被懲罰的民族、國家時,他宣告摩押人、亞捫人、以攔人都將會得到上帝特別的恩典,有重建家園的機會。另一方面他也用「像陣痛的產婦一樣」的詞句來形容以東人、敘利亞的慘痛遭遇。要注意的是,這種產婦臨盆的陣痛,並不是順產,而是難產。換句話說,是會造成母親和嬰兒至少有一方是會死亡的激烈痛苦。
就像前面已經敘述過的,聖經中用產婦臨盆難產的痛苦之比喻很多,但都有一個共同的警告:在痛苦中,人將因上帝的憐憫而獲得生命重生的盼望。
聖經給我們一個明晰的教訓:生命來自上帝的賞賜。創世記的作者告訴我們,當上帝創造萬物生命時,都祝福了這些受造的生物,使所有受造物繁殖、延續生命在地上,無論是空中飛的鳥、水中的魚類,或是地上的植物、爬蟲和一切牲畜、動物等等,上帝都給予祝福,為的是賦予延續生命的力量。同樣的,當上帝造人的時候,特別以祂的形像造人,並且祝福人要生養眾多,使後代「遍滿世界」。因此,當我們的生命遇到苦難時,千萬不要忘了這絕不會是上帝創造的本意,祂不願意看到人和生活的環境遇到這樣的苦難,因為產婦臨盆難產的聲音不是上帝願意聽到的聲音,祂會很難過有這樣的聲音出現。就像雅各的妻子蕾潔生便雅憫因難產而快去世之前,替便雅憫取「便‧俄尼」,意思是「愁苦的兒子」,但雅各馬上改變這個名字為「便雅憫」,意思是「好運氣的孩子」或是「右手的孩子」。
沒錯,就像這樣,當我們尋求上帝時,一定會看到改變的力量從我們的生命開始滋生出來。因為上帝乃是個愛的上帝,祂不會只管靜靜地聽我們痛苦的聲音而無動於衷,也不會看到我們生命苦難時視而不見,只要我們願意、認真、誠懇的態度尋求祂的愛和憐憫,祂一定會出手扶持我們。
(二○○一年十一月廿二日講於台北東門基督長老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