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世記」這本古老經典

一提到「創世記」這本書,我們很快就會想到幾個出名的故事,像是宇宙的開始、大水的故事、巴別塔的故事、所多瑪城毀滅的故事等等。像這類有趣、生動且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在創世記裡很多,一直是主日學學生所喜愛聽的故事題材。

創世記這本書

「創世記」這卷書原來並沒有書名,猶太人只是用該書的第一個字眼「開頭」或是「起初」來稱呼它。後來有一本希臘文的翻譯本將之稱為「創世記」,以後就這樣被大家所接受。「創世記」這本書的名字就是這樣得來的。

我們可以用很簡單的話來說明創世記這本經典最主要的主題,就是一:宇宙萬物的生命起源都是來自上帝的創造,二是要說明為甚麼人會生活在痛苦中,三是上帝如何透過族長的揀選,表明他拯救的慈愛。

創世記和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通常被稱為「摩西五經」,也有稱之為「律法書」。會將之稱為「摩西五經」,是因為有人認為這五卷經典是由摩西所寫的。其實大家清楚知道那是不太可能的,因為這五卷經典裡有許多資料明顯就不是出自摩西的手筆。例如申命記最後一章最後一段話說:

「於是,上主的僕人摩西死在摩押地,正如上主所說的。上主把他埋在伯.比珥城對面的摩押山谷;直到今天,沒有人知道他埋葬的地方。…也從來沒有先知能夠行摩西在全以色列人民面前所行那偉大驚人的事。」(申命記卅四:5—12)

如果是摩西所寫的書,他怎麼可能這樣寫自己?不可能的。而之所以稱這五卷經典是「律法書」,最主要是因為這五卷經典中,有不少關於法律規例的記述,詳細說明有關人與上帝之間的關係,以及人和人之間共同生活的規範。從創世記到申命記都有記載這方面的內容,因此稱之為「律法書」比較符合這些經卷的內容。

不同的資料編撰而成的經典

如果我們詳細看創世記,會發現這本經典絕對不是出自一個人的手筆,或是來自單獨一個資料來源,它至少是一群人編撰這本經典,或是說來自幾種不同的資料,當然這樣說也是說明了創世記不可能是出自摩西一個人的手筆。例如:有關上帝創造宇宙萬物的故事,在第一章到第二章四節a,是一種創造的故事;從第二章四節b到廿五節又是另外一個創造的故事。前者說出創造的過程是非常詳細的;後者卻不是這樣,簡單了許多。而在造人的方面,前者說上帝造人是「有男、有女」,但是後者卻是說上帝先造男的,然後再用男的身上的「一根肋骨」來造女的。這樣截然不同的創造論,所顯示出來的就是本卷書是由不同的資料來源編撰而成的。又例如洪水的故事裡,上帝要挪亞「要把地上各種牲畜、爬蟲、飛鳥各一對,一公一母地帶到船裡,好保存牠們的生命。」(創世記六:19—20)但是另外一個資料卻是說上帝要挪亞「帶牲畜進船:凡宗教禮儀定為潔淨的,每一種雌雄七對,不潔淨的,每一種雌雄一對;鳥類每一種雌雄七對。這樣,各種牲畜、飛鳥得以保存,在地上傳種。」(創世記七:2—3)類似這樣的例子在創世記裡很多。

我們從聖經學者研究的資料得知,會有這樣的情形發生,是因為創世記是由至少三種資料編撰而成的;我們將這些資料以「文獻」或是「底本」來稱之。

一、「耶和華文獻」。這種文獻在和合本聖經譯文裡通常是用「耶和華」這個名稱在稱呼上帝(現代中文譯本已經改用「上主」了)。這是比較早期出現的資料,大約是寫於主前九百五十年的時代。這個資料的特色是比較喜歡用「擬人化」的方式來表達上帝的出現。這個資料是從上帝創造人類來開始(二:4)。例如上帝會生氣、痛心、會出現在人的面前與人對話。創世記第三章出名的伊甸園故事,亞當、夏娃跟上帝說話;第四章該隱與亞伯的故事;或是第十二、三章,上帝與亞伯拉罕的對話;第十八、十九章,上帝與亞伯拉罕說話;以及在處理所多瑪城的事等,都是這種文獻的資料特色。這種資料直到所羅門的時代,因為國勢甚強,顯現出來的作品通常是上帝與人之間的距離很近,甚為親密,可以面對面交談。

同樣的這個資料對人物的描述從亞當、夏娃,以及莎拉、亞伯拉罕等人跟上帝對話的情形,就可看出作者在描述人類心靈的動態,其筆法是相當細膩的,有時會讓人感覺到好像就是作者在述說自己的經驗一樣。尤其是在第四十三、四十四章在描述約瑟怎樣作弄他的兄長們,讓人看來簡直就是一齣相當上乘或高明的劇本。

二、「以羅伊文獻」。這種文獻在和合本聖經裡通常是用「神」這個字來稱呼上帝。這個資料大約出現在主前七百五十年的時代,相差「耶和華文獻」大約有兩百年的時間。是來自北方「以色列」(或說「示劍」)的資料。在創世記裡,這種資料是從第十五章以亞伯拉罕受呼召時才開始出現。第二十至廿二章、卅一章、第四十至四十二章,以及第五十章十五節以後幾乎都是這個資料,其他尚有分散在各章裡的。這個資料有一個特色,就是上帝通常會在「異象」中或是在「夢」中出現與人講話,例如第十五章一至二節說,上帝是在「異象中」對亞伯拉罕說話。第二十章說上帝在「夢」中對亞比米勒說話。上帝也會以「天使」的型態出現與人對話,例如在第廿二章亞伯拉罕獻以撒之事件後。我們也看到這個文獻的另一個特色,就是上帝也會透過「夢」對一般人說出祂的旨意,除了上述的亞比米勒事件外,最出名的就是上帝讓法老王、司酒長和膳務長都做了夢,而這些夢因為是來自上帝,所以必須是上帝所啟示的人才解得開夢的意義,不是一般術士、巫師等人所能理解(第四十至四十一章)。

這個資料出現的時代,因為已經是戰亂頻傳,感覺上帝比較權威,距離人也比較遠,不像上述的「耶和華文獻」的資料所描述的,上帝會直接與人說話,而是透過「夢」、「異象」、「天使」來傳達上帝的旨意、信息。

三、「祭司文獻」。這就是所謂由祭司們所主筆的資料。可以想像這種作品充分顯示出祭司們的想法。這個資料大概是在主前五百五十年時代的作品。這個年代也是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當奴隸以後的事了。在摩西五經中,我們可以說全部利未記和民數記幾乎都是這個文獻的資料。作者對族譜很重視(第卅六章、四十六:8—27),更對「立約」很有在意(九:12—17、第十七章、第廿三章廿六:3—5,廿八:1—9)。作者在文獻內讓我們看到「秩序」的重要,因為祭司的工作與敬拜、獻祭等宗教禮儀有密切的關係,所以對「秩序」上的要求比起其他文獻都來的重視。例如在創造的故事中,它與「耶和華文獻」最大的不同,乃是作者特別強調上帝的創造是一天一天地完成創造的工作,每一天都有上帝的計畫,並且依照計畫在進行創造的事工。它在記載族譜時,會記明哪一個人是活了多久?年歲幾歲?而這些歲數與「五」、「七」或「十」有關係(五:1—32,十一:10—26)。

「祭司文獻」的作者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強調敬拜的禮儀、秩序等,乃是因為當時耶路撒冷聖殿已不存在,為了要保存聖殿祭典禮儀能夠延續到後代子孫,它不厭其煩地記錄下來這些相關的資料。這當然也在說明作者的心聲:國家之所以會滅亡,就是因為過去的日子,大家對敬拜上帝的態度不夠敬虔和真實所致。

當然,除了以上的資料外,創世記裡尚有其他的資料混合在各種資料中,例如第十四章的四王與五王的戰爭,就是比較晚期大約在主前四百年的作品。也有一些零散的資料是在編撰創世記時,編者酌情所加入的。

創世記的中心信息

一般來說都會將創世記分成兩大部份來看,其一就是從第一章到第十一章,其二是從第十二章到第五十章。第一個部份可以說是整本創世記的基本架構,其實也可說是整本聖經的基本神學立場;因為在這十一章裡,作者很清楚地要說明幾點基本信仰觀念:

一、萬物來自上帝的創造。其中包括人在內都是上帝所創造的。雖然簡單的說到人是上帝所創造的,但卻也已經說明出人是有限的,因為人是受造物,而非造物者本身。

二、罪的由來。作者用很簡單的方式來說明罪的原因,乃是來自人背叛了創造的上帝。因此,人為了罪付出痛苦的代價。也因為人的罪,連帶的是人所居住的大地受到連累。

三、罪的擴散。這一點是很值得我們在讀創世記時特別要注意的。我們看到開始時是人與上帝的關係破壞,接著是人與所居住的土地也不和諧;再來就是人和人之間的關係破裂、殘殺自己的兄弟(該隱與亞伯)。人想背叛上帝,除了第三章伊甸園故事外,再來就是大水之前,作者用「上主看見人類個個邪惡,始終心懷惡念」(六:5)這句話來形容人背叛上帝的嚴重性。然後在第十一章的巴別塔故事中更具體的說出人犯罪的念頭乃是要對抗上帝,甚至是想要當上帝。從伊甸園裡人被驅逐出來後,緊接著就是大水氾濫大地。而巴別塔的故事則說到人類不只是兄弟間的對立問題而已,且開始有了族群間互不來往、陌生的緊張狀態。

四、上帝與人之間的立約關係。從創造完成開始,約,就已經存在了。例如上帝要人好好管理一切萬物就是一種約。在該隱的「額上做了記號」就是一種約的表示,大水後的彩虹就是約的記號。

五、上帝拯救的愛。每次犯罪後,上帝總是顯現出祂最大的恩惠,讓人有再生的機會。例如人吃了禁吃的果子,但是上帝並沒有照原有所說的使人死去,祂留人的生命。上帝在該隱請求減輕因殺死亞伯的罪過時,上帝用約的記號來保護他。大水中,上帝透過挪亞來救贖一切受造物等等。這些都在說明上帝是個拯救的上帝,是個慈愛的上帝。在上帝的身上滿滿拯救的恩典。

族長歷史故事的具體化

我們可以說第一章到第十一章就是要說明這幾點中心信息,然後從第十二章開始,就是將前面這部份以族長的故事具體化出來,讓讀者能更清楚人類犯罪的狀況,以及上帝的拯救的恩典。挪亞的出現說明了揀選的意義,同樣的,亞伯拉罕和以撒、雅各、約瑟也都是在說明揀選與拯救的關係。

在第十二至五十章中,我們可以將他分成四個族長歷史來看;
一、亞伯拉罕的故事。從第十二至廿五章。
二、以撒的故事。第廿六至廿七章。
三、雅各的故事。第廿八至卅六章、四十六章、四十八章至四十九章。
四、約瑟的故事。第卅七至四五章、四十七章、五十章。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5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