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講:有堅定的信心

經文:彼得前書四:7—19

讀使徒的書信都會發現一個很重要的內涵,就是告訴信徒必須在家庭與社會生活上有美好的見證。我說過這是因為在使徒的時代,基督徒是非常少數的,而這樣的少數在一個社會中會顯得特別搶眼,有很多眼睛注意在看著。如果稍微不注意,很容易落入別人污衊基督徒信仰低落的口實。因此,將信仰用在生活和工作上,就成為使徒們在早期教會生活中的一項很重要之教導內容。就像使徒保羅所說的:「所以,弟兄姊妹們,既然上帝這樣憐恤我們,我勸你們要把自己當作活活的祭物獻給上帝,專心事奉他,蒙他喜悅。這就是你們應該獻上的真實敬拜。」(羅馬書十二:1)請注意這裏所提到的「當作活活的祭物」這句話,在摩西法律中很清楚規定,所有要獻給上帝的祭物,都必須是潔淨、完美的,也就是沒有瑕疵的意思。使徒保羅把這樣的觀念帶入基督徒生活中,我們就像是「活活的祭物」,不要被人看成是骯髒的穢物一樣。這也是為甚麼他在寫給哥林多教會的信中,會以很嚴厲的口吻對該教會信徒要求,把那些犯了姦淫罪的信徒驅逐離開教會之因,因為他們所犯的姦淫罪——與繼母同居,這是連非基督徒也不敢做出來的事(參考哥林多前書五:1—2)。
想想看,如果基督徒都可以這樣不顧倫理道德,和自己的繼母同居,那又將怎樣讓人看到耶穌基督死在十字架上的愛?又要怎樣見證耶穌基督背負人類的罪的意義?人家一定會說,耶穌基督不是背負人類的罪,而是繼續在背負基督徒的罪,因為基督徒是繼續在犯這種不應該有的倫理秩序之罪。這也就是我們在前面已經提過的,不論是在使徒保羅或是使徒彼得,他們的書信中都相當強烈的要求,基督徒應該在生活上有所節制,不能再過浪蕩的生活,原因是我們並不是為了要討好人的緣故,而是因為我們知道所要面對的,乃是上帝的審判(參考彼得前書四:4—5)。
另外一點也是我一再提醒過的,早期教會因為一直在等待耶穌基督的再臨,因此都有個共同觀念:耶穌基督即將再臨,那時候也是世界末日來臨的時刻,上帝會審判所有的人,包括活著的人和已經死去的人都在內。這樣的觀念非常濃厚且普遍存在教會團契中。因此,使徒的書信中也有另一個特色,就是勸勉信徒要忍耐下去,沒多久世界末日就會來到,那時就會有上帝嚴厲的審判,所有的人都需要面對這審判。為了這緣故,大家都應該謹慎自守,以免陷入撒但的誘惑而離開上帝的教訓。類似這種勸勉的話一再出現在使徒保羅的書信中,例如羅馬書第十三章十一至十四節這樣寫著:

「你們必須這樣做,因為你們知道這是甚麼時候;這是你們該從睡眠中醒過來的時候。現在我們比剛信的時候更接近上帝的拯救。黑夜快要過去,白天就要來臨。我們不可再做暗昧的事;要拿起武器,準備在日光下作戰。我們行事為人要光明正大,就像生活在白晝中的人一樣。不可縱慾醉酒,不可邪淫放蕩,不可紛爭嫉妒。但是,你們要以主耶穌基督裝備自己;不要只顧滿足肉體的情慾!」
從使徒保羅寫這段給羅馬教會信徒的話就很清楚表明末日即將來臨,生活一定要有嚴格的節制,因為放縱情慾只會敗壞人的心靈,這樣的人無法承受耶穌基督再臨所將帶來的拯救恩典。其實,類似這樣的經文記載很多,例如以弗所書第五章十五至十六節,歌羅西書第二章廿八節,帖撒羅尼迦前書第五章十四至十五節,提多書第二章三節等,這些經文都有一個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提醒所有的信徒,要注意世界末日的來臨,大家應該保有潔淨的心靈,以迎接基督耶穌的再臨。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所讀經文的內容:

第七至十一節:
7萬事的終局就要到了。你們要謹慎自守,警醒禱告。8最重要的是要彼此真誠相愛,因為愛能夠消除許多罪過。9要彼此殷勤接待,不要埋怨。10既然每一個人都是上帝各樣恩賜的好管家,就要照著從上帝所領受的種種恩賜,彼此服事。11誰宣講,就得宣講上帝的話;誰服事,就得本著上帝所賜的力量服事,好使萬事都藉著耶穌基督歸榮耀給上帝。願榮耀和權能都歸於他,世世無窮!阿們。

從第七節就可以很清楚看到末日的思想相當濃厚。在彼得前書中這樣的思想一再出現,例如在第一章十三至十六節。其實,這種思想並不是只出現在使徒書信中,在耶穌基督的言論也出現過末日來臨的教訓,例如馬太福音第廿四章,馬可福音第十三章,路加福音第廿一章七至三十六節等經文,都很明顯地說出末日來臨的景象。
新約時代的教會則是進一步地將世界末日來臨的時刻,與耶穌基督再臨的觀念連結在一起。使徒的書信中類似這樣的用詞一再出現,例如腓立比書第四章五節,希伯來書第十章廿五節,雅各書第五章八節,約翰一書第二章八節、廿八節,啟示錄第一章三節、第廿二章七節、十二節、二十節等。
但我們這樣強調的時候,會遇到一個很困擾的問題,那就是早期教會在等待世界末日來到,以及耶穌基督的再臨,但顯然地,世界末日並沒有來到,而耶穌基督好像也沒有再臨的樣子,這將怎樣解釋呢?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時間和解釋的決定權並不是在人的手中,而是在上帝。當我們認為還沒有的時候,上帝會說已經走過了,只是我們沒有注意到,這樣的理解可以從馬太福音第廿五章三十一至四十六節看得出來。當那些被列入享受拯救恩典的人,說不知道甚麼時候自己曾做了上帝所喜悅的事,上帝對這樣的人的回答是:「我鄭重地告訴你們,既然你們為我的跟從者中最微小的一人做,就是為我做!」(馬太福音廿五:40)相對的,那些被判定要入在「永不熄滅的火裏去」的人,也表示不知道甚麼時候做過錯誤、荒唐的事時,上帝也用同樣的話回答這些人說:「我鄭重地告訴你們,既然你們沒為最微小的一人做,就是沒為我做。」(馬太福音廿五:45)這清楚地告訴我們,上帝一直在審判,耶穌基督已經俏俏地來到,且已經從我們的身邊走過了,只是我們沒有發現,也不知道罷了。這就像約伯記中,約伯對他的朋友所說的:

「上帝從我旁邊經過,我看不見他;
他從我面前掠過,我也沒有發覺。
他隨意拿走他所要的,沒有人能阻止他;
誰敢問他:你做甚麼呢?」(約伯記九:11—12)

沒錯,就是這樣,沒有人知道甚麼時候末日來臨,上帝已經開始祂的審判,也沒有人知道耶穌基督早已經再臨,只有謹慎、潔淨心靈的人看得見。這就是聖經的作者一再提醒我們要謹慎的原因。
「警醒禱告」,這句話可說也是使徒保羅一再告誡所有信徒的事。他對以弗所教會信徒這樣說:

「你們要在禱告中祈求上帝的幫助,常常隨從聖靈的帶領禱告。要事事警醒,不可放鬆;要不斷地為信徒們禱告。」(以弗所書六:18)

他寫給歌羅西教會的書信中也有這樣的話說:

「你們禱告要恆切,且要警醒,對上帝存感謝的心。」(歌羅西書四:2)
他也告訴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信徒要「常常禱告」(參考帖撒羅尼迦前書五:17),為甚麼是這樣?雅各書的作者說「義人的禱告有很大的功效」(參考雅各書五:16),而禱告可說是基督徒信仰生活最不可少的一件事,因為禱告是與上帝保持美好關係最好的方式,沒有禱告,或是忘記禱告,都等於是忘記了有上帝在我們生命中一樣的嚴重。
第八節,這一節可以說是教會存在最大的特色,因為一間教會若是失去了彼此相愛的見證,就無法傳出上帝在耶穌基督裏拯救之愛的信息。耶穌基督在約翰福音第十三章三十四至三十五節曾告訴過我們,只有在愛的裏面,才能讓人看出我們是他的學生,這是我們相當熟悉的經文,也是我們用來表達基督教信仰團契之所以和一般社團不同的地方。
作者在這裏說要「真誠相愛」之所用的「真誠」這個字,在希臘文是用「ektenes」,意思是指「不停地」,也就是說相愛的心不可以停止,是持續不斷的在進行。這就像一個運動員在競技場上,為要完成達到目標,就需要不斷地練習,且是全力以赴的努力學習。作者就是用這樣的觀念在說這句「真誠相愛」。在教會裏,我們不能說「愛」到某一種階段就停止,也不能說愛到怎樣的階段就可以了,不是,因為目標是在上帝國,除非上帝要我們停止「彼此相愛」,否則,只要教會存在的一天,信徒就要繼續不斷地練習「真誠相愛」的這門功課。
再者,這一節的「因為愛能消除許多罪過」,這句話是引用箴言第十章十二節所說的:「憎恨引起爭端;愛能掩蓋一切過錯。」箴言這裏所說的「掩蓋」,意思是指赦免之意(參考雅各書五:20)。我們從主耶穌教導的祈禱文中也學習到這樣的句子,就是在祈求上帝赦免我們的罪過之時,也是我們學習了寬恕別人得罪我們的事。
第九節,「彼此殷勤接待,不要埋怨」,為甚麼?其實這句話是有個重要的背景,那就是早期教會不像今天有神學院在訓練傳道者到各地去傳福音、佈道等工作。而是有許多在信仰上有感動者四處去見證福音,像最早在耶路撒冷教會選出來的七位使徒的協助者一樣。另外就是有使徒保羅的門徒,例如提多、提摩太等類似這樣的傳福音者,他們在早期教會中,並不是固定在一間教會,而是一個人同時負責許多間教會,需要四處去傳福音的信息,因此,每當到一間教會去,就需要有人接待。
另一方面,早期教會因為信徒少,彼此之間的往來也會更緊密些,因為彼此都是信徒,所以都會透過教會之間的聯繫提供接待的機會,這樣有幾個好處,其一是節省了許多不必要的費用,其二是可以透過如此的接待,大家彼此分享了教會的實況。
但是,如果是很久才一次,那還好。若是頻率太高,就會造成信徒彼此之間的重擔,可能也是因為這樣,有些信徒發出怨言。作者說這樣的接待工作必須是心甘情願,也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才會有意義。
第十至十一節可說是最中心的經文,作者提供我們認識在教會這個信仰團契中至少有兩個基本要件,都是信徒們應該要知道的,其一是我們擁有的恩賜是來自上帝的賞賜,這是為了要彼此分享(服事),而不是要獨自擁有。其二是這些服事並不是要炫耀自己的能力,而是為了要榮耀上帝的名。
在第十節,作者強調真正認識上帝恩賜的人,不會將這些恩賜看成是自己的「私產」。因為敬虔的人會知道,所有的恩賜是來自上帝,不是人一出生就有。但上帝賞賜各種不同的恩賜給人,並不是要那個人將這樣的恩賜緊握在自己的手上不放,也不是為了要成為「祖傳秘方」,這樣的觀念是不正確的。作者說有了這些恩賜,乃是為了要讓大家彼此分享用的,這樣的認識實在太重要了。因此,在教會中,我們不談專利,只談分享,因為教會不是商業機構。
第十一節,這一節應該是對今天的教會非常有幫助的一句話,因為這節經文至少提到幾點是非常值得我們一起來反省的內容:
一是宣講上帝的話。聖經就是上帝的話,這是非常清楚的,若是傳道者沒有依照聖經的教訓來傳揚,那就是不對。教會存在的主要使命就是要傳揚上帝的話,而傳道者更是要盡心、盡力地將上帝的話傳揚出去。在教會裏,我們說講道就是在宣講聖經上帝話語的信息。因此,講道不是「演講」,更不是在論口才好或壞。政客或生意人需要口才、辯才好,但是傳道者需要的是忠實於上帝的話,實實在在地將聖經上帝的信息傳揚出來,這一點才是最重要的。我聽說台北有一所神學院在講道學上開了「演講」這樣的課程,我就很難過地搖頭,因為這是非常奇怪的課程認知。傳道者不需要甚麼好的口才,而是要清楚到底聖經所給我們的信息是甚麼?怎樣真實地將聖經的信息傳出,這一點才是傳道者最重要的獻身使命。
二是盡心、盡力參與福音的事工。聖經讓我們學習認知一件事:我們所有的才能都是來自上帝的賞賜,為的就是要成為上帝的同工,使福音能傳揚出去。因此,用上帝所賞賜給我們的才能,盡心、盡力參與在服事福音的事工上,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因為這樣做,也是在報答上帝賞賜的恩典,是在回應上帝揀選我們的愛。
三是將參與福音事工而得到的榮耀歸給上帝。這一點也是咱長老教會創會者約翰‧加爾文留給我們非常重要的教導——將一切榮耀歸給上帝。會有這樣的信仰告白,是因為明白前述的第二點所提及的,一切才能來自上帝賞賜。不是我們有甚麼特別能力、才幹,而是因為上帝要重用我們參與福音事工。因此,無論我們有甚麼才能,在任何職場工作,都要保持一個基本概念:這都是為了見證福音的緣故。當我們在各自參與的職場工作時,就要記得那是為福音作見證最好的機會,就要盡心、盡力去參與。若因為在各自職場工作而獲得榮譽時,別忘了,將這些所得到的榮耀奉獻給上帝,而不用來誇耀自己的才能多麼出色。
這節的最後用「世世無窮,阿們」這句話,看起來就像一封信的結尾一樣。我們從腓立比書第四章二十節,希伯來書第十三章廿一節,以及彼得前書第五章十一節等,都會看到這都是書信的結束所用的句型。因此,有些聖經學者認為彼得前書的第一封信,應該是到這個地方暫告一個段落,然後從第四章十二節開始,又是另外一封新的書信。

第十二至十六節:
12親愛的朋友們,你們遇到火一樣的考驗,不要驚怪,好像所遇到的是很不平常似的。13你們應該以分擔基督的苦難為一件樂事,好在他榮耀顯現的時候得到充分的喜樂。14你們若因跟從基督而受凌辱,就有福了;這表示榮耀的聖靈,就是上帝的靈,在你們身上。15但是,你們當中有人受苦,不可是因凶殺,作賊,犯刑案,或好管閒事而受的。16如果受苦是由於作基督徒,不要引以為恥,卻要因披戴著基督的名號而榮耀上帝。

很清楚地,這段經文的教訓是繼續著這本書信的主題——為了基督的緣故受苦難,乃是一件榮耀的事。
彼得前書的作者從開始就鎖定了這個題材,要談有關因為信耶穌基督而受到的這種迫害,在每章經文都有提到基督徒若是因為信耶穌基督的緣故而受到迫害時,應該有的態度。例如:

第一章六節a句就這樣說:「因此,你們要喜樂,雖然現在因種種的試煉或許必須暫時受苦;這種經歷無非要證明你們的確有堅定的信心。」
在第二章十二節則說:「在外邦人當中,你們應該有端正的品行,使那些說你們壞話、指責你們做壞事的人,因看見你們的好行為,就在主再來的日子,歸榮耀給上帝。」

然後在第三章十四節說:「即使為義受苦,也多麼有福啊!不要怕人的威脅,也不要驚慌。」

接著是第四章這段我們所讀經文之後的第五章九節所記載說:「你們要信心堅定,抗拒他,因為你們知道全世界信主的弟兄姊妹們也都在經歷同樣的苦難。」

從以上經文很清楚可以看出整本書信的主軸,就是在鼓勵因為信仰而受苦的信徒們,要大家有堅定的信心,不要失志、氣餒,上帝必定會有重大的報償在等待著。
第十二至十四節,可參考馬太福音第五章,耶穌基督在山上教導門徒時也有說過類似的教導,要門徒們明白為了傳福音而受苦難,等於在天上累積了許多福氣一樣,那是上帝從天上要獎賞給為福音受迫害者所準備的。這很清楚讓我們看到有堅定信心的重要性,因為有了堅定的信心,才不會在受到迫害時就改變了原有的信仰。使徒保羅就特別提醒當時的信徒,要有受迫害的心理準備,他說:「凡是立志跟從基督耶穌、過敬虔生活的人,都會遭受迫害。」(提摩太後書三:12)但是,他也說若是因為信仰的緣故而受到迫害,那就是等於在「分擔基督的苦難」一樣,也要「分享」耶穌基督的復活的「榮耀」,他強調說這份榮耀乃是上帝特地保留下來要給所有因為信仰而受到迫害的人領受的(參考羅馬書八:17)。這也是為甚麼我們常聽到一句相當耳熟的話說:「沒有苦難,就沒有榮耀。」(No Suffering, No Crown.)這些話語對今天基督徒來說應該是很值得省思的信仰功課。
第十四節的「這表示榮耀的聖靈,就是上帝的靈,在你們身上」這句話非常重要,很可能引用自最早殉教的司提反之經歷,當他被迫害而必須面對民眾拿石頭要打死他的時候,使徒行傳作者路加這樣描述說:「司提反被聖靈充滿,舉目望天,看見上帝的榮耀,又看見耶穌站在上帝的右邊。」(使徒行傳七:55)這是「榮耀的聖靈」充滿了司提反的心,才使他心甘情願地接受生命的苦難而不退卻。
彼得前書作者強調基督徒受到迫害就是這樣,信仰遇到苦難並不是倒霉,相反的,要知道那乃是上帝所允許的,因為這是在幫助一個信徒透過受苦而使信仰的內涵能夠昇華。因此,作者在第十二節就說這就如同「遇到火一樣的考驗」,在第一章六至七節,作者舉出如同黃金經過火煉一樣,會越煉、純度越高,而信心則是比金子更加貴重。耶穌基督也說過,若是沒有上帝允許,就算是一隻卑微的麻雀也不會掉落在地上(參考馬太福音十:29)。
第十五節,這是很重要的一節經文,有的人將生命中遇到的苦難都當作是因為信仰的緣故,這就好像有人出門要來禮拜時遇到了車禍受傷,也會說這是因為信仰的緣故;也有的人在剛受洗不久就發生了疾病,就會開始懷疑說是不是因為信耶穌基督的緣故,類似這樣的問題很多。早期教會也是這樣,因此,作者在第十五節這裏特別提到因為信仰的苦難,並不包括這些屬於倫理道德,或是人為的疏忽這層面的。也就是說,不要把自己的錯誤,全部都加諸在信仰的層面上看,這並不正確。
第十六節可參考使徒行傳第十一章廿六節,該處經文提到「基督徒」這個名號的由來,就是從安提阿開始的。而安提阿這裏的基督徒就是因為在耶路撒冷遇到了迫害逃避到這地方,但他們並不是因逃避而將福音的信息給關閉、改變,相反的,他們逃到安提阿去避難(參考使徒行傳十一:19),然後將安提阿當作廣傳福音的基地,也因此使他們因信耶穌基督而得到「基督徒」這個名稱。

第十七至十九節:
17審判的時候到了,上帝家的兒女要先受審判。如果審判要從我們開始,那麼,不信上帝福音的人會有甚麼結局呢?18正如聖經所說的:
義人得救已不容易,
不虔的罪人又怎樣呢?
19所以,那由於上帝的旨意而受苦難的人,應該不斷地以好行為來表示完全信賴那始終信實的創造主。

審判要從上帝的兒女開始,這樣的觀念很可能和以西結書第九章六節的經文背景有關。該處經文提到上帝的審判先從耶路撒冷的長老開始,然後才是老人到嬰兒等。另外在箴言第十一章三十一節也有這樣的話說:「正直人在世上尚且遭報,何況邪惡人和罪人呢!」先知阿摩司也很清楚地說,以色列人是上帝特別揀選出來的族群,因此,在審判的時候,上帝會特別注意到他們(參考阿摩司書三:2)。
作者在這裏強調一個重點:如果一個耶穌基督的信徒要得救都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那麼沒有信的人想要得救,豈不是需要付出更多?困難更多是可以想像得到的。這也就是耶穌基督對群眾所說的,要通往永生的路徑可真不是一條容易尋找得到、輕快可走的道路(參考馬太福音七:13—14)。
第十九節,作者勉勵所有的信徒,要用完全信賴的心,將生命委託在慈悲的創造主、上帝的手中。請注意,這裏作者提到兩件事,第一是什麼樣的人才能夠將自己的生命完全交託在上帝手中呢?就是那些因為上帝的旨意而受苦難的人。換句話說,是那些確實是為了信靠上帝福音、傳揚福音而受苦的人,這樣的人可以將生命交託在上帝手中。第二是這裏所談到的「信賴」這個詞(在和合本用「交與」,在台語漢字版本用「交代」),這詞在希臘文是「paratithesthai」,這字的意思就是將錢財存放在最可信靠的親友之處來保管。而受委託保管的人會覺得很榮幸,因為被信任。而交託保管的人,可以絕對放心。
一個對上帝在耶穌基督裏之救恩有絕對信心的人,就是上帝所喜悅的對象,這樣的人,因為對上帝有絕對信心,也寧願將自己的生命交託在上帝手中,這必定是很正確的事,因為上帝就是生命的創造主,也是賞賜生命的主。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這段經文帶來的信息:
一、因為信仰而遇到的苦難時,請不要失志,這當中必定是有上帝的特別旨意在裏面。

自古以來,基督徒或基督教會遇到迫害,已經成為教會歷史發展的基礎,這也就是為甚麼會有這句話「沒有苦難,就沒有冠冕」的由來。
也許我們會這樣問:為甚麼傳福音一定會遇到苦難,甚至有生命的危險?原因很簡單,福音乃是上帝的話。上帝的話經常讓那些作惡的人感到厭惡,甚至產生極大的怒氣,理由是福音讓那些有力量採取迫害手段的人,發現自己的錯誤,且將他們的罪惡醜態做下記錄。除非不談福音的信息,否則只要認真的談福音,很快就會發生有權勢的人感受到罪惡的衝擊,而這往往不是他們所願意的。
使徒行傳可說是教會歷史上第一本記載教會成立、發展的史書,但我們也看到使徒行傳所記載的內容,幾乎就是教會的苦難,以及傳福音的使徒們所遇到的迫害情景。但就是因為有他們的苦難經歷,才有我們今天教會存在的基礎。上帝就是用這種方式在打造教會的根基,用付出生命苦難的代價,建構了教會的發展,而這苦難的記號就是耶穌基督釘死在十字架上。如果沒有耶穌基督死在十字架上,就不會有使徒們奮勇投入傳福音的事工。同樣的,若是沒有十字架,我們今天的教會就沒有存在的基礎。
因此,今天凡是以十字架作記號的教會,就應該有這樣的認識:即使我們因為傳福音而遇到苦難,也要歡喜承受,因為這是見證我們確實有在見證福音的信息。也因為有遇到苦難,才使我們有領受上帝祝福恩典的憑證。
有一句話說的很好:「教會是建造在耶穌基督的血和殉教士的血的基礎上。」這句話已經在說明基督教會就是在苦難中成長起來的,相對的,則是在安逸的環境中逐漸枯萎、凋零,甚至死亡。
甚麼時候我們會在傳福音時遇到苦難?就是當我們把福音的信息帶給那些在苦難中生活的人時,苦難就會隨著這樣的舉動而纏繞在我們的身上。就像這次的「敏督利」所帶來的颱風大災難,若是我們將上帝的愛傳到災區去時,就會發現很多災難其實並不是颱風才會造成,而是我們有很多人因貪婪而破壞了自然生態環境,結果給颱風找到了一個缺口掃入才會有這樣的結果。因此,若是我們將這些事實揭發出來,必定會帶來很大的反彈。
我遇到過一位原住民傳道者跟我這樣說:「盧牧師,現在我們不敢再祈禱說『颱風趕快來』了。」我聽了很驚訝地問說:「你們怎麼會祈禱上帝要『颱風趕快來』呢?」這位牧師說:「因為這樣,平地的蔬菜才會被水淹沒減產,而我們山地的高冷蔬菜就會有賺頭。可是現在颱風一來,土石流也跟著來,我們不能下山,甚至過去賺的錢也賠上了。蔬菜吃不完,有的跟著大雨泡湯了。」
如果我們真的要把福音傳給他們,就要告訴他們寧願放棄賺這樣的錢,過比較困苦的生活,也不要為了賺錢而做了不是聖經要我們做的事。這樣的福音不但很難傳,甚至會遇到被羞辱、甚至被驅逐離開原住民社區。但我們不要因為這樣而氣餒、喪志,因為只要是認真在傳福音的信息,就是要忍受這些羞辱,但在這些羞辱的背後,都有上帝很美好的旨意在當中。

二、能有機會傳福音就是一件很美的事,若因此而享有榮耀,要將這份榮耀歸給上帝。
基督教信仰讓我們知道一件非常重要的認識:我們所有的才能是來自上帝的賞賜,為的是要讓我們成為上帝福音的同工。因此,將我們的才能用來見證福音,也是成為一個基督徒最重要的責任和使命。
要在甚麼地方傳福音呢?就是在我們每個人工作的場所傳福音。長老教會創會者約翰‧加爾文就這樣說:「每個人應該在自己工作的地方,負起傳福音的使命,成為帶領人來信福音的祭司。」這是在宗教改革運動中第三項「萬民皆祭司」的理念中,他所提倡的一個傳福音方式。所謂「萬民皆祭司」,並不是說所有的人都要當專職的傳道者,而是每個信徒都可以在自己工作的場所,見證出耶穌基督拯救的信息。
當我們有這樣的認識之後,就會明白我們每天所活動的地方都可以成為傳福音的對象和場所,但請注意,這樣說並不是說看到人就要跟人家說「嗨,來信耶穌啦」,不是這樣的意思,而是透過我們的工作,讓別人看到在我們的身上有信仰的內涵,在我們的身上,有信仰的力量。
有一則故事發生在西班牙出名的畫家畢卡索身上。有一天他的一位非常親近的朋友帶自己的兒子來跟畢卡索學畫畫,並且一再懇切地求畢卡索一定要好好教導這個孩子。畢卡索同意接納這位好朋友的孩子當門生。於是一天、兩天過去,一個禮拜、兩個禮拜過去了,一個月、兩個月又過去了,可是畢卡索好像都沒有教這個門徒怎樣拿筆作畫。這個孩子每天回家都會被他的父親問「今天學些甚麼」這個問題。孩子都是跟父親說「沒有」。這個父親受不了好友畢卡索這樣對待他,於是在兩個月後,他帶著孩子去找畢卡索,問他說:「我的孩子來你這裏已經有兩個月了,為甚麼你都沒有教他怎樣作畫呢?」畢卡索聽了之後,用很疑惑不解的話對這個孩子問說:「你都沒有看到我們在工作嗎?在我的工作中有畫,畫中有我的生活。你沒有注意到嗎?」然後畢卡索對這對好友說:「我是用我的生命在作畫,如果一個人沒有用生命投入,而是想要用技巧的方式學畫,那樣的畫不會有生命,生命中也不會有畫。」
「用生命來作畫,這樣的畫才會有生命。」這是一句非常有名的話。同樣的,當我們要傳揚耶穌基督帶給我們有永恆的生命福音時,請不要忘記,就必須用真實的生命力量投入在我們每個人工作的場所中,這樣我們才能見證福音的信息。如果我們在工作的職場是很隨便,甚至是採取「貪懶、偷竊」的心態在工作,這是無法見證福音信息的。
當我們用生命投入在我們所工作的地方時,一定會得到許多稱讚、榮譽,請不要忘記,所有這些都是上帝最美好的賞賜,但卻不是要我們用來誇口自己的能力。就像使徒保羅所說的:若是要誇口,就要「誇耀主的作為」(參考哥林多後書十:17)。我也經常提醒大家,若是將祂的恩賜收回去,人不論多有能力、累積多少財富,也都將會化成灰燼,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生活的周遭一再發生,只要我們稍微注意一下就看得到。
「將一切榮耀歸給上帝」,這是約翰‧加爾文給我們最好的信仰教訓,也是長老教會非常重要的信仰傳承。學會這樣的信仰告白,人就會知道自己的有限和軟弱。

(講於二○○四年七月十一日)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4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