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堅守信仰的清白和良知

經文:提摩太前書一:—

如果說信仰是甚麼?我們也可以用這樣簡單的一句話來形容:信仰乃是生命良知的反應。所謂「良知」,這可以說是上帝創造人類時,就已經賦予人類生命中一個珍貴的要素。詩篇的詩人說:「我頌讚上主,因為他指導我;夜間,我的良知喚醒我。」(詩篇十六:)「良知」也是使我們和上帝連結在一起的主要線路。一個人如果失去了「良知」,就無法從這個人的身上看到上帝創造的形像之美。而將「良知」應用到信仰的層面來看時,其意義就更珍貴了,這時候的「良知」,就是指在回應上帝揀選的愛,是在向上帝表明願意遵行祂的教訓,使人從他的身上看到上帝的形像。

「良知」,也可以用另一句簡單的話來表示,就是「純潔的心」。因為我們知道上帝鑒察人的內心,祂知道我們的心思意念,也只有純潔的心的人才能面對上帝而不恐懼,因為上帝審判是從人的內心切入。基督的教會也因為信徒們都必須學習用純潔的心相聚、連結,才能防止腐敗的行為在教會內部發酵,若是缺乏純潔的心,教會就會變質,甚至比一般社團還要糟糕,這是我們必須要注意的地方。

使徒保羅寫信給提摩太時,特別強調信仰與良知是分不開的,因為信仰就是在回應上帝的揀選,而良知正好是在表示信仰的內涵。因此,他勸勉提摩太一定要在這兩方面做好基礎,否則很容易陷入誘惑中,或是讓牧養的教會脫離了應該有的秩序。使徒保羅的勸勉雖然是對他最喜愛的門徒提摩太說的,但對我們今天的教會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信仰功課。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所讀經文的內容:


第十二至十三節:

我感謝我們的主基督耶穌;因為他賜給我力量,以我為可信任的,指派我來事奉他。雖然我從前毀謗過他,逼迫侮辱他。可是上帝憐憫我;因為那時候我不信他,不知道我在做些甚麼。


第十二節一開始就提到「感謝我們的主基督耶穌」,使徒保羅要感謝耶穌基督的事有兩點,一是賜給他有力量,其二是因信任而揀選他。

就像我在第一講說過,傳福音並不是某個人有多少能力,而是上帝聖靈做工的結果。因為福音並不是商場的事業,只要有某種才能就可以使事業有成就。福音乃是與生命的生或死有密切關係。使徒保羅用很清楚的話說,福音乃是「上帝拯救的大能」(參考羅馬書一:)。以人的力量要救人,是沒有辦法達成的,因為人本身就很軟弱,所有的人都是罪人(參考詩篇十四:—,羅馬書三:),罪人連自己都救不了,又怎能救別人免於死亡呢?不可能的。因此,使徒保羅在這裏強調他能夠將福音傳開,是因為主耶穌基督賜給他力量,而不是自己有甚麼能力。

再者,使徒保羅強調被揀選乃是因為「可信任」,這一點非常重要。這裏的「可信任」,和第十一節的「交託」是同一個字根。這樣可看出使徒保羅的觀念,他認為一個人就是因為「可信任」,才會被「交託」去辦重要的事務。但要注意的是,使徒保羅並不是受交託去接受有權威、有地位、有名譽的事,都不是這些,而是去服事耶穌基督的福音。如果以當代的情況來看,他是被差派去傳福音,而這福音很可能為他帶來羞辱、生命的危險等。這樣就很有意思了;耶穌基督揀選他,是因為知道他是一個可信任的人,即使在最危險的地方,他也不會退卻,在最困難的環境下,他也不會逃避,只會忠心到死。難怪德國神學家潘賀華(D. Bonhoeffer)會這樣說:「當上帝呼召一個人時,就是呼召這個人來為福音而『死』。」這句話對今天的傳道者來說,是很值得省思的。

現在使徒保羅將這樣的認識用來勸勉提摩太,就是要讓他清楚,在傳福音的事工上,一個真正被信任的傳道者,就是被交託那最危險的工作——傳福音,成為福音的僕人。因為耶穌基督就是福音的本身(參考馬可福音一:,羅馬書一:)。

第十三節,可對照使徒行傳第九章一至廿五節、第廿二章四至五節、十九至二十節、第廿六章九至十一節等經文,上述經文都是使徒保羅自述如何迫害耶穌基督的信徒,並且清楚的表明,司提反的殉道是和他逼害教會有密切關係。而且非常有趣的是,在使徒行傳第廿二章廿一節,使徒保羅提到被耶穌基督揀選時,他曾很清楚表明自己曾是個迫害基督徒、甚至殺害基督徒的罪人,又怎能成為傳福音的工作者?但耶穌基督卻很清楚地向他說:「去吧!我要差遣你到遠方,到外邦人那裏去。」

不要小看這句話,這就像上帝呼召摩西去埃及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一樣;摩西因為是從埃及王宮逃離出來的一個朝廷通緝的要犯,上帝卻呼召他回去帶領被奴役的以色列人出埃及,這豈不是擺明了,上帝揀選他,就是要他去為上帝受苦、羞辱,甚至奉獻出生命?當然是!使徒保羅在聽到耶穌基督呼召他、揀選他的時候,第一個反應就是摩西的這種心境——去送死。使徒保羅表明自己曾經是個迫害基督徒非常厲害的人,他希望用這種方式來說明自己的不配。可是,從耶穌基督來看,他卻是一個可信任的人,因此才把會危及生命安全的福音事工交託給他。

使徒保羅也在這一節說明了為甚麼耶穌基督明明知道他過去的惡劣行為,卻還要揀選他,只有一個原因,就是上帝的憐憫。當時使徒保羅在迫害基督徒時,自己並不清楚耶穌基督就是上帝差遣到世上來的救主,甚至在逼害基督徒的時候,強迫信徒必須說出他們不相信耶穌就是基督、救主(參考使徒行傳廿六:),因此,才會做出這種事。上帝憐憫他,原諒他過去所做的這些事。


第十四至十六節:

我們的主賜給我格外的恩典,使我有信心和愛心,這是因跟基督耶穌連結而有的。「基督耶穌降世的目的是要拯救罪人」這話是可靠、值得完全接受的。我是罪人中最壞的一個,可是這正是上帝憐憫我的原因,好使基督耶穌對我這罪人中最壞的一個顯示他充分的忍耐,使我得以作那些以後要信他、接受永恆生命的人的榜樣。


在使徒保羅的觀念中,一個人被呼召來成為福音的僕人,這是極大的恩典。這樣的觀念與以色列人被上帝揀選,是同樣的理念。因為上帝就是榮耀的主,是宇宙萬物的主宰。能成為上帝的同工,這種榮耀已經不是三言兩語可以形容的。使徒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就曾提起「我們是上帝的同工」(參考哥林多前書三:,哥林多後書六:)。而他寫給腓立比教會的書信中,則是強調身為一個耶穌基督的信徒,應該要像羅馬軍人一樣,一直以身為一個羅馬軍人為榮,因為基督徒就是屬於「天上的公民」(腓立比書三:)。

現在這裏使徒保羅說他之所以被揀選成為福音的工作者,是出自上帝給他的特殊恩典。他會這樣說,是因為依照當時的人來看,像使徒保羅這樣逼迫基督徒的行為,早就應該要給予隔離出來,讓他沒有機會接觸到教會,才不會造成教會的困擾。如果看使徒行傳第九章廿一節,他在大馬士革跟門徒在一起的時候,每當到會堂去宣講耶穌基督的信息時,就會遇到人家驚訝地問說:「這個人不就是在耶路撒冷殘害耶穌信徒的那個人嗎?他到這裏來,不就是要拘捕信徒、把他們押交給祭司長的嗎?」而在第廿六節則指出,當他到了耶路撒冷時,很想跟門徒們來往,可是,「他們不相信他是門徒;大家都怕他」。我們從這些資料可以看出,的確,若不是上帝格外的恩典,使徒保羅就很難有機會成為福音事工的僕人,這就是他所說的:是因上帝憐憫,他才得到被揀選出來的機會。

第十四節下半句說,就是因為連結在耶穌基督裏,使徒保羅才有「信心和愛心」,這句話非常有意思。因為耶穌基督就是愛心的最高記號。約翰福音第三章十六節說:「上帝那麼愛世人,甚至賜下他的獨子,要使所有信他的人不致滅亡,反得永恆的生命。」使徒保羅說:「但是上帝對我們顯示了無比的愛:當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基督已經為我們死了!」(羅馬書五:)看,約翰福音作者說「上帝那麼愛世人」,而使徒保羅則是說「上帝對我們顯示了祂無比的愛」,這兩句話都襯托出耶穌基督就是上帝對人類顯示祂的愛之最高點。因此,使徒保羅告訴以弗所教會信徒,說基督徒乃是藉著信心,才能體會出基督的愛是「多麼的長闊高深」(參考以弗所書三:—)。

第十五節,很快會讓我們想起耶穌基督曾說過這樣的話:


「健康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的目的不是要召好人,而是要召壞人悔改。」(路加福音五:—)


這句話說明了他降生到這世界上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讓罪人得到悔改而得到拯救的機會。他來到世界上,主要就是要拯救罪人,如果一個人自己覺得沒有罪,也就不會覺得耶穌基督與他有甚麼關係,或是耶穌基督拯救的信息對他有甚麼意義可言。從路加福音第十九章一至十節,記載有關撒該遇見耶穌基督的事,我們可以看到耶穌基督是特地要到當時社會看為罪人的稅吏——撒該的家去,因為他是當代社會看為有罪的人,且是罪惡極重的人(參考路加福音十九:)。

「我是罪人中最壞的一個」,這句話可說是使徒保羅在自我反省中,最為珍貴的一句話。這句話也明確地指出:一個人若是迫害信耶穌基督是生命的主的人,這樣的人就如同使徒保羅所說的,乃是「罪人中最壞的一個」。

我們要知道使徒保羅在傳統猶太人的眼中,他原本是一位非常忠實的法利賽派的人(參考使徒行傳廿二:3、廿六:)。但他卻因為在前往大馬士革途中遇到了復活的耶穌基督之後,終於發現自己因曾迫害過基督徒而自覺罪惡深重,這種罪惡感一直深植在他內心的底處。因此在「我是罪人中最壞的一個」這句話中,他採用的是「現在式」的句型,這樣,我們看到使徒保羅並不是說自己「過去」是最壞的人,而是到「現在」一直都自認是個罪大惡極的人。只因為有上帝在耶穌基督裏的救恩,才讓他有罪蒙赦免的機會,特別是又因為耶穌基督的格外恩典,揀選他成為福音的同工。

第十六節,使徒保羅在這一節說出了上帝揀選他的真正目的,就是要讓他成為所有罪人獲救的一個榜樣。這種榜樣就是上帝在耶穌基督的愛,是一種「忍耐」痛苦的愛。我們經常解釋愛的意義,但卻一再忽略了在愛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內涵,就是「忍耐」。我們可以這樣說,在愛的裏面,使人感受到要愛一個人會有痛苦之因,就是必須「忍耐」,「忍耐」地接受對方的錯誤、誤解、污衊、毀謗、拒絕、故意犯錯等等。使徒保羅在他所寫的書信中,經常使用「忍耐」這個詞,例如哥林多前書第六章六節,以及第十三章四節,他都提到「忍耐」。這個詞也是信徒在信仰生活裏不可缺少的一個要素。他在寫給加拉太教會的書信中,提到基督徒應該結出美好信仰果子時,「忍耐」就是美好果子中的一粒(參考加拉太書五:)。他在說的「忍耐」,是針對人的方面來說,而不是對環境、物品。但我們都親身經歷過,要對人有忍耐的心,並不容易啊,何況是要對一個「罪人中最壞的一個」人,更是困難。

現在使徒保羅就是用這樣的話要告訴提摩太,即使在教會牧養工作中,遇到最不好牧養的信徒,也要像上帝透過耶穌基督對他這種罪大惡極的人,採取忍耐的心對待,以期這些人會因此認識耶穌基督的愛,而知道悔改,並獲得永恆的生命。


第十七節:

願尊貴、榮耀永遠歸於萬世的君王——那不朽、看不見、獨一無二的上帝!阿們。


這一節可說是對前述自己備受上帝恩寵之一種激動的感恩、歌頌,就好像一個人領受到極大的恩惠,因而從內心深處發出很大的感謝與讚美聲一樣。類似這樣的讚美、歌頌之詞,除了在第六章十六節再次出現之外,也經常會出現在他所寫的書信中,例如羅馬書第十一章三十六節、第十六章廿七節;加拉太書第一章五節;以弗所書第三章廿一節;腓立比書第四章二十節等,都有這樣的句子,也是使徒保羅寫書信的一種模式,每當他在勸勉信徒要遵照聖經的教訓和盡信徒的責任之後,告一個段落時,這樣的句型就會出現。


第十八至二十節:

我兒提摩太啊,根據從前那有關你的預言,我把這命令付託給你。這些話要作為你上陣打美好的仗的武器。要持守信仰和清白的良知。有些人不聽從自己的良知,因此他們的信仰觸了礁,其中有舒米乃和亞歷山大;我已經把他們交在撒但手中,使他們學會不再毀謗上帝。


我們已經無法清楚知道到底有關提摩太的預言,到底是指甚麼?也不知道使徒保羅付託給他的命令是甚麼。如果從第一章三至四節來看,或許可以看出使徒保羅要提摩太留在以弗所教會時,給予他的命令,就是要他去阻止那些正在傳不正確教義,以及荒謬的傳說和冗長的族譜等的人,這些都與耶穌基督救恩的教訓相違背。所謂「預言」,是指先知從上帝啟示領受到的信息,很可能在提摩太被按立成為一個傳道者之時,在當時的教會中,或是在使徒保羅的身邊有先知或長老們,他們因為感受到聖靈的啟示,而對提摩太所說的話(參考提摩太前書四:)。

請注意第十八節的b句,使徒保羅告訴提摩太,那些先知對他所說的話,或是長老們對他按手時的祝福,都充滿著聖靈的力量,為的是要讓這些力量成為抵擋那些專事阻礙信徒信仰靈命成長的最好「武器」。

使徒保羅可能受到當時羅馬帝國軍人那種威武的形像所影響,他經常採用軍人當兵的樣式,作為勸勉信徒或是同工的題材。例如他寫給羅馬教會的書信中,提醒該教會的信徒,要像一個軍人隨時儆醒,手中拿著武器準備作戰(參考羅馬書十三:);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特別提到傳福音,就像在打一場屬靈的戰爭一樣,這是跟地上的戰爭不相同(參考哥林多後書十:—);他寫給腓立比教會的書信中,勸勉他們要像羅馬軍人一樣,以身為「天上的公民」為傲(參考腓立比書三:);而寫給以弗所教會的書信中,則是用這樣的話勸勉該教會的信徒:


「所以,你們要準備好。要以真理作腰帶,以正義作護胸甲,以隨時宣揚和平的福音作鞋子穿上。要常常拿著信心的盾牌,好使你們能夠抵禦那邪惡者所射出的一切火箭。你們要以救恩作頭盔,以上帝的話作聖靈所賜的寶劍。」(以弗所書六:—)


像這樣的句子也出現在他寫給帖撒羅尼迦教會的書信中(參考帖撒羅尼迦前書五:),讀起來讓我們感覺句句都是戰鬥武器,就好像一個戰士要出征一樣,雄赳赳、氣昂昂地走在福音戰場上,永不懼怕的樣式。這才是真正在傳福音的模式,而不是遇到稍微挫折就失去鬥志,或是因為遇到好辯的強手,就自卑起來,不會這樣。

再者,這一節使徒保羅說他把以弗所教會「付託」給提摩太,請注意這裏所用的「付託」,和第十一節的「交託」(在台語版聖經,這兩節都是用「交託」),所用的希臘文不一樣;在第十一節所用的「交託」之希臘文是「pisteow」,這是指直接將工作交代給一個人之意。而在第十八節這裏所用的「付託」,其所用的希臘文是「paratithemai」,意思是指將貴重的物品交給你保管。例如我們將錢存放在銀行裏,就是用這個「付託」的字之意。這樣,我們看到使徒保羅是將以弗所教會看成是如同相當貴重的「禮物」,交給提摩太去管理。而提摩太一定要小心保管,不能有任何失誤。

第十九節,在第一章五節使徒保羅已經有提起過,他讓提摩太知道留他在以弗所教會,為的是要阻止該教會所出現的問題惡化下去,他要提摩太清楚知道,他所做這項決定,乃是「從純潔的心、清白的良知,和純真的信心所產生的」。現在他要提摩太就像他一樣,也持守這份「信仰和清白的良知」。所謂「持守信仰和清白良知」,意思就是要有真實的心在福音的事工上。不能有任何欺騙、不實的行為或是念頭。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福音的事工建立美好的見證基礎。

教會最擔憂的就是有發生欺騙不實的行為,這也是為甚麼我一再強調走進教會,學習當基督徒的第一課,就是從誠實開始。如果沒有這樣的態度和心思,說再多其它的,也會是多餘的。這就是使徒保羅在這裏所提到的「信仰觸了礁」。台語聖經用「摃破船」,和合本聖經用「船破了」,這很清楚,說明傳福音最擔憂的事,就像一艘行在海中的船一樣,如果觸了礁,船艙會破洞,海水會滲入船內,船就會沉沒海底。

第二十節使徒保羅特別舉出兩個已經像「船破了」的信徒之名字,一個是「舒米乃」,另一個名叫「亞歷山大」。他們兩人是使徒保羅以前在以弗所教會的同工。從提摩太後書第二章十七至十八節,我們可以看到舒米乃,曾在教會中發表說「復活的事已成過去,因而動搖了某些人的信心」。但我們知道有關耶穌基督復活的信仰,乃是基督教信仰最基礎的,若是沒有耶穌基督從死裏復活的信仰,就沒有基督教會成立,也沒有存在的價值。而這一點也是使徒保羅一再強調的。他在哥林多前書第十五章十四節這樣說:


「如果基督沒有從死裏復活,我們就沒有甚麼好傳的,你們也沒有甚麼好信的。」(哥林多前書十五:)


他又說:


「基督若沒有復活,你們的信仰就是幻想,你們仍然迷失在罪中。這樣的話,死了的基督徒就都算滅亡了。如果我們信基督的人只在今生有希望,我們就比世界上任何人更可憐了。」(哥林多前書十五:—)


我們不知道為甚麼舒米乃會傳沒有復活的信息,大概是受到諾斯底主義的影響吧。

另外一個名叫亞歷山大的,這個人到底是誰?沒有資料可循。很可能與提摩太後書第四章十四節的亞歷山大是同一個人。如果是,使徒保羅說這個亞歷山大是一個銅匠,但他害使徒保羅「不淺」。他也是極力反對使徒保羅和其他同工傳福音的敗壞份子之一(參考提摩太後書四:—)。

使徒保羅說把這兩個人「交在撒但手中」,意思就是將他們驅逐出教會,因為他們不但對教會的發展沒有幫助,反而是對福音事工極大的阻礙。使徒保羅在處理哥林多教會的信徒發生嚴重亂倫事件時,他的態度也是這樣,在寫給該教會的書信中就要求教會必須將這樣的人「交給撒但」(參考哥林多前書五:)。這讓我們看到使徒保羅對教會的秩序是相當重視的,比較輕微的違反秩序行為,使徒保羅就不會將他們的名字寫出來,會建議讓他們有機會懺悔改過,就像他寫給帖撒羅尼迦教會就是這樣的方式(參考帖撒羅尼迦後書三:—)。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看這段經文帶給我們的信息:


一、傳福音是對上帝負責,因此,如果沒有秉持清白的良知和堅定的信仰,很難對上帝交代得過去。


我們看到使徒保羅寫給提摩太的書信中,僅僅在第一章就兩次提起要保持「清白的良知」,而且要有堅定的信仰,這樣才能在福音事工上有美好的見證。因為「清白的良知」可以顯現出福音的可貴和聖潔,而堅定的信仰就不會導致自己在生活行為上有墮落、動搖的危險。使徒保羅強調這兩項乃是成為與撒但對抗最好的利器。

為甚麼他要這樣勸勉提摩太呢?原因就是在以弗所教會內已經發生了有人在「傳不正確的教義」(參考一:),還有人在教會內散佈一些虛幻的故事,這些都會影響到信徒們在信仰上的基礎。換句話說,在各地教會都可能發生這樣的情景,因為有福音傳播的地方,就會有魔鬼、撒但在做工。若是沒有很堅定的信仰,很可能敵擋不住撒但的誘惑;若是沒有清白的良知,很快就會使傳福音的使命怠惰下去。

我曾經說過有三種工作都是需要「清白的良知」,一是宗教師,二是老師,三是醫師。

若以宗教師來說,他必須時時刻刻知道,他所做的工作就是為了要見證上帝透過耶穌基督的愛來拯救人的生命。因此,若是沒有「清白的良知」,就等於是在欺騙人一樣,所欺騙就是人的心靈,這是非常嚴重的事。欺騙人的心靈,也就等於是欺騙上帝,這絕對不會是上帝所允許的事。

老師,這是教育工作,而教育是在啟蒙人的心智。一個有「清白的良知」教育工作者,他想到的,就是不能讓學生學習錯誤的事物,他必須非常坦白地讓學生知道所學習的是甚麼。因此,一個有「清白的良知」之教育工作者,他第一個考慮到的,就是怎樣忠實地幫助學生建造健全的人格尊嚴。若是沒有「清白的良知」,就不可能達到這樣的成果。

醫師,這是醫治人身心的工作,必須非常小心且誠實地盡一切所有的力量。如果沒有「清白的良知」,很容易使病患失去醫治的機會。身為一個基督徒醫師,絕對不可以因為病患沒錢,就拒絕醫治,或是寥寥草草地醫治,更不能因為對方是自己的仇敵,而拒絕給予醫治。因為醫師的工作,也是在救人的性命,這樣才能在醫療工作上達成上帝所付託的責任。

基督教會就是屬於「宗教師」的領域,因為基督教會就是為了傳福音而存在的。因此,如果基督教會沒有懷著「清白的良知」和堅定的信仰來見證福音,就會受到誘惑而陷入墮落的境況中,甚至偏離了聖經的教訓,這樣的基督教會等於是在欺騙上帝一樣,是無法傳出福音信息的,還會成為毀謗上帝神聖的魔手,這樣的基督教會會像使徒保羅所說的,很快會被上帝將之「交在撒但手中」,從天國的名單刪除掉。

今天的傳道者,就是宗教師,最基本的要件就是必須懷著「清白的良知」,以及堅定的信仰,這樣才不會使自己陷入罪惡而不知。身為宗教師必須很謹慎且忠實謹記在心的一件事,就是向大眾告白說:我的心中有上帝同在,有上帝在鑒察我的內心。這樣的告白,並不是說說就算的,必須確實付諸於實際的信仰生活中,能夠讓大眾給予檢驗的。


二、我們要感謝上帝,祂因為賞賜特別的恩典給我們,使我們因此可以成為祂福音的同工。


使徒保羅很清楚地告白自己原本就是一個迫害基督信徒的「殺手」,在迫害司提反的事件上參與有份(參考使徒行傳八:),但上帝在耶穌基督的愛裏,寬恕了他、也憐憫了他,並且在耶穌基督的愛裏,給他有格外的恩典,揀選他成為上帝拯救福音的見證者。因此,他見證自己就是「罪人中最壞的一個」,這是從迫害耶穌基督信徒的角度來說的。換句話說,在使徒保羅的認知中,一個人若是迫害人離棄耶穌基督,不准人宣告耶穌基督是生命的主,這樣的人就如同使徒保羅所說的,乃是「罪人中最壞的一個」。

但相對於使徒保羅這種迫害教會的形像,上帝在耶穌基督身上顯現出來的,卻是「無比的愛」(參考羅馬書五:),也是至高的愛(參考約翰福音三:),不但原諒了使徒保羅過去所做的一切嚴重錯誤行為,並且還格外給他恩典,揀選他來成為福音的同工。

以上帝的標準來看,我們都是罪人(參考詩篇十四:—),原本並沒有資格或機會成為上帝的同工,因為成為上帝的同工乃是一項極大的榮耀。可是,上帝卻因為耶穌基督的愛的緣故,揀選了我們成為祂福音事工的同工,使我們成為有榮耀的、有尊嚴的人。因為福音乃是上帝拯救的大能(參考羅馬書一:),上帝呼召我們成為祂的同工,祂將福音這樣珍貴的禮物「付託」在我們身上,要我們將祂拯救福音分享給所有可能與我們接觸的每一個人。上帝願意將這樣重大的使命「付託」給我們,是因為祂看我們是可信任的。

我們應該珍惜這份特別的恩典,將上帝揀選我們成為祂的同工,看成是一項極大的榮譽,這是非常重要且應該有的態度。就像使徒保羅時代的羅馬軍人一樣,將自己能成為羅馬軍人看成是一項至高無上的榮譽一樣,這也是羅馬帝國之所以會擴展到整個歐洲、中東世界的主要原因。

身為基督徒的我們,應該隨時隨地懷著這樣的榮譽感,因為有榮譽感的信徒,才會知道隨時隨地將福音介紹給親朋好友,讓更多人知道,信耶穌基督就是生命最高的榮譽。

基督教會要知道珍惜這份被揀選的恩典最好之方式,就是成為這個社會的高道德指標,這樣才能在這個社會顯現出信仰的榮譽。同樣的,一個基督徒必須在社會倫理道德生活上成為最高指標,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使這項被揀選成為福音同工顯出榮耀的光芒。

(講於二○○三年十月十九日)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