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講:上帝要人人得救
作者: 盧俊義牧師 日期: 2011-03-03 17:06
經文:提摩太前書二:—
在第一章我們看到使徒保羅告訴提摩太,要他留在以弗所教會的原因,以及他告訴提摩太怎樣處理該教會發生的問題。他勉勵提摩太,面對該教會所發生的問題,必須「堅守信仰和清白的良知」,不要跟那些「傳不正確的教義」的人同夥,並且要阻止他們繼續傳講錯誤的信息。
第二至三章,使徒保羅告訴提摩太有關教會生活的規律,特別是在我們現在所讀的第二章中,他提到應該有的信仰態度之外,就是對教會團契生活中,應該有的基本行為,然後在第三章就提到有關身為教會領袖應該有的生活態度。
我想這本書信之所以會被稱之為「牧會書信」,就是和使徒保羅對於怎樣過教會生活有密切關係。教會就是一個信仰團契,就像一個信仰大家庭一樣,因此,教會有別於一般社會團體。如果我們將一般社團的觀念引進教會中,就很容易造成教會的紛亂,這個認識是非常重要的。其實,今天的教會令人感到越來越像一個社團,原因不外經常看到教會在舉辦活動時,跟一般社團沒有甚麼差別,尤其是近幾年來,有時在開會的態度上更是如此,這對見證信仰並沒有甚麼幫助,只會凸顯出更多惡質的信仰內涵而已。使徒保羅一千多年前寫給提摩太的書信,有他那時代的社會和文化背景,但我們卻可以從他所寫的這本書信中看到,使徒保羅所努力的,就是要建立一個以信仰為基礎的團契,這一點是我們必須要明白的信息。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所讀經文的內容:
第一至七節:
首先,我勸你,要為所有的人向上帝祈求,禱告,代求,感恩;也要為君王和所有在位的人禱告,使我們能過著安寧、和平、端正、虔敬的生活。這是好的,是我們的救主上帝所喜歡的。上帝要人人得救,都認識真理。這真理就是說:只有一位上帝,在上帝和人之間有一位中間人,就是成為人的基督耶穌;他犧牲自己為要使人類得自由,證明了在時機成熟的時候,上帝要人人得救。為了這目的,我奉差遣作外邦人的傳道者和使徒,作教師來使他們相信並認識真理。我沒有撒謊;我所說的都是真的!
一開始談到教會生活時,使徒保羅第一件提出來的,就是祈禱。我一再說過,祈禱,是和上帝對話,也是在表明一個人的心中有上帝。這裏使徒保羅用「首先」,意思就是指「最重要」的意思。這讓我們看到在教會團契生活中,最要緊的事就是祈禱。
為甚麼使徒保羅會這樣強調?原因只有一點:基督教會就是以上帝為中心的教會。祈禱就是在表明我們的教會是以上帝為中心,以上帝為我們敬拜的對象,祂是教會的主,也是我們生命的主宰。因此,有真誠之心在祈禱的教會,不會把某一個人當作最重要,而是會以上帝為最重要。這樣的教會,就不會發生爭論誰大、誰小的問題。如果有一間教會發生信徒之間比大與小的問題,或是傳道者在爭位階的現象,這樣的教會即使有祈禱的樣式,那樣的祈禱也不是真實的,那樣的信仰團契也不會是以上帝為中心的教會。
我印象最深刻的總會年會,有一次開會禮拜方才結束,進行幹部選舉,結果有一位傳道者因為想當幹部卻沒有被選上,這使他很不高興,而一群擁護他、推舉他出來選幹部的牧師、長老們,都很生氣,就集體走出總會年會的會場,到另外一間教室去開會。為了這件事,總會議場上就發生爭吵,這時候,有人舉手請議長帶大家祈禱,可是,我注意聽了那次的祈禱,並沒有甚麼意義,因為若是有人心中沒有以上帝為主,以上帝為會議的中心,即使有很美麗的祈禱文,或是很感人的祈禱儀式,也不會有甚麼信仰見證可言。
使徒保羅一開始就告訴提摩太,要「為所有的人向上帝祈求」,為甚麼是要「為所有的人」?因為教會的存在就是為了所有的人,並不是為了某個個人,也不是為了某些特定對象。另外,教會若是屬於耶穌基督的身體,耶穌基督是為了所有自認有罪的人,而在上帝的眼中,所有的人都是罪人(參考詩篇十四:—,羅馬書三:—、),因此,只要是屬於基督的教會,就是要關心所有的人,並且要為所有的人向上帝祈求,這是基督教會應該有的信仰責任。
除了祈求、代禱之外,祈禱另外一個主要的內容,就是包含了感恩。使徒保羅寫給各教會的書信中,一再提起他每當想到他們,就會向上帝獻上感謝(參考羅馬書一:9,哥林多前書一:,以弗所書一:,腓立比書一:3,歌羅西書一:,帖撒羅尼迦前書一:、二:、三:),而在書信中也一再提醒信徒用感恩的心來回應上帝揀選的愛。他總是在信中會提到,無論是在怎樣的處境中,都要存著感謝的心(參考以弗所書五:,帖撒羅尼迦前書五:),例如他寫給歌羅西教會的書信就這樣說:「你們禱告要恆切,且要警醒,對上帝存感謝的心。」(歌羅西書四:)。
為甚麼信耶穌基督的人要培養這樣的信仰態度?原因很簡單,就是將所有的際遇、發生的事,都看成是在上帝的旨意之下才會發生。好事固然要感謝,而不好的事,也要心存感謝,為的是要將之看成是上帝對我們的一種訓練。
第二節使徒保羅特別提到不僅為自己、教會祈禱,也要「為君王和所有在位的人禱告」,這是一件相當有意思的事。如果說基督徒的社會責任,除了關心社會事務外,從這裏也可以看到身為基督徒的另一項社會責任,就是要替掌權的人祈禱,因為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整個社會、國家的安危,當然也對整個基督教信仰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這很可能也牽涉到當時基督徒受到迫害有密切關係,因為使徒保羅寫這本書信的時期,大約是在主後第六十三至六十五年之間,而這段期間剛好就是羅馬皇帝尼祿開始用殘酷的手段迫害基督徒之時。基督徒不是要祈禱上帝懲罰這些欺負、壓迫基督徒的君王、領袖,而是要為這些人祈禱,祈求上帝改變他們的心思意念,讓他們明白基督徒在社會上確實有美好的行為和見證,以減少對基督徒和基督教會的迫害。也祈禱上帝,賞賜給這些有權勢統治人的君王、領袖,心存公義,知道用慈愛的心管理國家,好使社會更祥和、安樂。
類似這樣的看法,早在舊約耶利米時代就已經提過;他寫信給那些被俘虜到巴比倫去當奴隸的以色列人,要他們為俘虜他們的那些城市「謀福利」,為它們的繁榮向上帝祈求,因為該城市若繁榮,以色列人才能跟著繁榮(參考耶利米書廿九:)。
耶穌基督教導門徒們的話說:
「你們又聽過這樣的教訓說:『愛你的朋友,恨你的仇敵。』但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並且為迫害你們的人禱告。這樣,你們才可以作天父的兒女。因為,天父使太陽照好人,同樣也照壞人;降雨給行善的,也給作惡的。」(馬太福音五:—)
基督教之所以發展出來,並不是從仇恨當中建立教會的基礎,相反的,是在苦難當中有堅忍的心,並在祈禱中紀念那些迫害別人的人,祈求上帝的寬恕和憐憫與這些人同在,因為只有這樣,才會讓那些迫害者感受到難過、不安,就像使徒保羅寫給羅馬教會的書信中所說的:「如果你的仇敵餓了,就給他吃,渴了,就給他喝;你這樣做會使他羞慚交加。所以,不要被惡所勝,要以善勝惡。」(羅馬書十二:—)
使徒保羅告訴提摩太,要告訴信徒為統治者或有權勢的人祈禱,主要原因就是在尋得一個安靜禮拜的環境,而不是為了從統治者的手中謀得任何的利益,這一點必須要先弄清楚。另外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要透過這樣的方式,將「為君王和所有在位的人禱告」與敬拜上帝區隔出來。因為當時的羅馬正在推行崇拜皇帝,並且在許多轄區內的重要城市建造皇帝神廟,例如啟示錄作者所告訴我們的示每拿、別迦摩等城市,都有「皇帝廟」。因此,強調為君王和在位者祈禱,並不是要崇拜這些有權勢的人,而是要把他們當作也是軟弱的人一樣看待,替他們祈求上帝的賞賜,啟開他們的心門,讓他們能夠有智慧和愛心來管理人民。
第三至四節可說是替第一至二節做了個結論,說明為甚麼要替所有的人祈禱,這些人包括了君王和有權勢的人都在內。為甚麼說這是一件好事?是上帝所喜歡的事?原因就是第四節所說的,上帝並不希望有人沉淪,因為上帝是愛,祂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得救。在使徒保羅的書信中,他一再強調耶穌基督到世界上來,並不是為了拯救猶太人而已,而是包括外邦人也都是耶穌基督要拯救的對象。若是以今天的話來說,耶穌基督到世界上來,並不是只要拯救信他的人而已,他更希望那些不認識他的人也能得救,因此,為這些不認識耶穌基督的人祈禱,就是一個最好的方法,因為我們不可能傳福音給所有的人都聽到,也不可能感動世上所有的君王,或是在位的人,使他們都願意謙卑下來,接受耶穌基督為他的救主。但我們可以為他們祈禱,祈求上帝行大能,能感動這些人的心,並且成為這些有權勢的人生命中的主宰。
第五節,替這些有權勢的人祈禱,另外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祈求上帝讓這些人能夠認識真理,使徒保羅說真理就是:「只有一位上帝,在上帝和人之間有一位中間人,就是成為人的基督耶穌。」這一句話也可說是基督教會的基礎,也是使徒保羅提醒提摩太治理教會必須謹記在心的一件事。
這一節也可以比較哥林多前書第八章六節:「但是對我們來說,只有一位上帝,就是天父,萬物的創造者;我們是為他而活的。並且,只有一位主,就是耶穌基督;萬物都藉著他而造,而我們也藉著他生存。」這一節說出基督教會信仰上最基本的兩項要義:
一是只有一位上帝。這一點也可說是基督教信仰上最基礎的(參考申命記六:—)。但我們應該要清楚,「只有一位上帝」這樣的信仰,並不是只有基督教才有,包括猶太教、伊斯蘭教、天主教、東方正教等都是一樣,且在經典上,天主教、東方正教都是一樣(天主教會在舊約聖經方面,比基督教會多出七卷),而猶太教則是只有舊約聖經,伊斯蘭教則是將舊約摩西法律書(即從創世記到申命記)與該教創始者穆罕穆德的教訓混合編輯成為「可蘭經」。同樣都是「只有一位上帝」,但卻是不同的經書。
當使徒保羅在羅馬尼祿皇帝壓迫的環境下,說出「只有一位上帝」,並且強調說這就是「真理」時,這種說法在當時的環境下,幾乎就是在拼命一樣,因為在當時若否定羅馬皇帝是神,等於否定皇帝的權威,這會導致生命的危險。但使徒保羅對提摩太勸勉,在牧養教會的工作上,一定要對信徒教導這樣的認識,這就是真理,這個真理是無可取代的。
二是耶穌基督就是上帝和人之間的中間人。這一點就讓同樣說「只有一位上帝」的信仰分出了不同內涵。在前面我說過包括猶太教、伊斯蘭教都是相信「只有一位上帝」,且經典有極大不同之外,更重要的差異就是在介於上帝和人之間的中保不同。不論是在猶太教或是伊斯蘭教,他們都不承認耶穌基督就是上帝和人之間的中保,在猶太教來說,他們認為所謂「中保」,就是指天使。但他們不是要天使,他們要的是等待期盼已久的彌賽亞來臨。而在伊斯蘭教,則認為耶穌基督來了,但已經死了,他沒有完成上帝所交託的使命,因此,上帝又差遣先知穆罕穆德到世界上來,為要完成上帝交代的使命。
耶穌基督就是上帝和人類之間的中保,且是唯一的中保,這是新約聖經的主題,就像希伯來書的作者一再強調的,耶穌基督「成為新約的中間人,為要使上帝所呼召的人能夠領受他所應許永恆的福澤。」(希伯來書九:a)
基督教信仰的中心就是在耶穌基督,因為他就是上帝「道成肉身」來到世上的救主(參考約翰福音一:)。希伯來書的作者這樣說:「耶穌永遠活著;他的祭司工作不由別人繼承。所以,他始終能夠拯救那些藉著他親近上帝的人;因為他永遠活著,替他們求告上帝。」(希伯來書七:—)看,中保就是成為上帝和人之間的一個主要橋樑,讓人可以親近上帝,也可以因著他的名向上帝求告,這也是為甚麼我們在祈禱中用耶穌基督的名,向上帝禱告的原因。因為耶穌基督就是這樣子告訴我們的(參考約翰福音十六:)。
第六節是進一步在解釋第五節所提到的「中間人」這個名詞的意義,使徒保羅讓提摩太清楚,耶穌基督成為上帝和人之間的「中間人」,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為的就是要使人從罪的當中釋放出來,因為罪的代價就是「死亡」(參考羅馬書六:),耶穌基督成為「中間人」,就是以他的死來換取我們的罪獲得赦免。使徒保羅最出名的一句話:「但是上帝對我們顯示了無比的愛:當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基督已經為我們死了!」(羅馬書五:)這句話同時說出了兩個意義,其一就是上帝的愛,當我們尚且沉淪在罪惡的當中,祂已經先愛我們了。其二是耶穌基督為了我們的罪而死,他不是無緣無故而死,而是因為我們的罪的緣故。
第七節,使徒保羅讓提摩太知道他的使命,就是要幫助外邦人知道耶穌基督的救恩。為甚麼他要說是為了外邦人,而不是猶太人?因為每當他到猶太人會堂去傳福音,就是一再被拒絕,且一再被騷擾。使徒行傳記載使徒保羅在忍無可忍之下,決定放棄在猶太人的福音事工。使徒保羅的同工路加曾這樣描述說:
「西拉和提摩太從馬其頓來到的時候,保羅就用全部的時間傳講信息,向猶太人見證耶穌基督。可是,當他們反對他、毀謗他的時候,他就抖掉衣服上的灰塵,對他們說:『要是你們滅亡,罪不在我,你們自己負責吧!從今以後,我要到外邦人那裏去了。』於是保羅離開他們,去住在一個敬畏上帝、名叫提多‧猶士都的家裏,他的家靠近會堂。」(使徒行傳十八:—)
從路加記載的這段經文資料,我們可以看出使徒保羅決定往外邦傳福音的原因,就是因為猶太人拒絕的緣故。福音,對於接受的人來說,就是極大的恩典,但對於拒絕的人來說,福音根本就是很無聊的事。但我們都知道,就是因為使徒保羅的關係,福音才能在外邦人的地區落地生根發展出來,因為拒絕耶穌基督救恩的猶太人,已經失去了上帝所賜的最大恩典。
在這一節也提到使徒保羅自認的三個角色:一是傳道者、二是使徒、三是教師。其實,三者名稱不同,實質的意思是相同的。所謂傳「道」者,指的就是要傳「道」,這「道」就是上帝的話語,是拯救的信息。再者,「教師」,就是指導者之意。不論是傳道者、使徒,或是教師,都是為要指導信徒認識獨一的上帝在耶穌基督裏的救恩。
第八節:
在各地方的聚會,我希望男人禱告,虔誠地舉起手來禱告,不發怒,不爭論。
從第八節開始,直到第十五節,都是談到針對信徒在教會信仰生活中應該有的規律。他首先提到有關「男人」的方面。
在這一章的開始,使徒保羅就談到有關禱告的事,然後他開始談及比較細節方面的,例如態度上應該有的準備。首先他談及男人在教會時禱告應該注意的事項。
虔誠地舉起手來禱告,這種方式大概就是早期猶太人最普遍祈禱的方式之一—站立、舉手、掌心朝上,且頭是仰望著天空。要注意的是,使徒保羅在這裏強調舉起的手,是「虔誠」的雙手。為甚麼他會這樣要求?如果看以賽亞書第一章十五節,先知以賽亞說以色列人的祈禱,雖然是舉起了雙手,上帝也是不會聽,原因是他們的「雙手沾滿了血漬」。因此,舉起虔誠的手祈禱,意思就是沒有犯罪的手。如果人的手一面犯罪,一面祈禱,這是對上帝極大的污辱,等於是在褻瀆上帝的神聖一樣。
另外一點,祈禱還需要配合的要件,就是「不發怒、不爭論」。所謂「不發怒」,就是沒有記住別人的錯誤。換句話說,祈禱不是要控告別人的狀,因為我們深信上帝知道所有的事,如果我們一直在向上帝控訴他人的錯誤,就等於告訴上帝別人多麼惡劣,這樣,好像上帝都不知道一樣。而「不爭論」的這個「爭論」,意思是指「疑惑」。這樣就很清楚了,當我們要向上帝祈禱的時候,不要心存懷疑。如果對上帝有懷疑的心,祈禱就沒有甚麼意義可言了。
第九至十五節:
我也希望女人穿戴樸素大方的衣飾;不要以奇異的髮型、金飾珠寶,或高價的衣裳為裝飾。要有好行為,跟自己所表白的信仰相稱。女人要默默地學習,事事謙卑。我不准女人教導人,或管轄男人;她們要沉默。因為上帝先造亞當,然後夏娃。被誘惑的不是亞當,而是女人;她被誘惑,違背了上帝的法律。但是,女人若安份守己,持守信心、愛心、聖潔,就會因生兒育女而得救。
開始看到這樣的經文,很難想像這樣的經文到底對今天的婦女,要提供怎樣的信息?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在今年年初,由台北靈糧堂發出的一本「悔改與復興禱告手冊」中,在第五十六頁有這樣的一段話寫著:「嘉義市‧‧‧‧歷來市長多為女性,似乎平埔族母系社會的影響頗深。但從聖經來看,除了少數特例,男性做領導者似較合適。」這段不但被許多婦女認為是一種鄙視、性別歧視,更嚴重的,乃是對聖經的認知有相當的誤解。更何況嘉義市會選出女性當市長,也有其特別的歷史意義和背景,和所謂「平埔族母系社會的影響」一點點關係也沒有。
到底使徒保羅為甚麼會提出女性在公開的場合要「沉默」?為甚麼說「要默默地學習」?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其實,類似的經文也出現在哥林多前書第十四章三十三節至三十五節:「因為上帝不要紛亂,而是要我們和諧。就跟上帝子民的各教會一樣,婦女在聚會中要安靜。她們不可以發言;就像猶太人的法律所規定的,她們要安於本份。如果她們想知道甚麼,可以在家裏問丈夫。婦女在聚會中說話是不體面的事。」這段話很清楚是有一個基本的前題:上帝不要紛亂。從這裏可以想像得到,在哥林多教會裏曾發生了糾紛,且糾紛是和男人跟女人在爭領導的地位有關係。並不是使徒保羅不喜歡婦女在聚會中發言,其實,在幫助使徒保羅福音事工上,婦女往往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例如呂底亞(參考使徒行傳十六:)、百基拉(參考使徒行傳十六:)、菲比(參考羅馬書十六:)、友阿蝶和循都基(參考腓立比書四:)、腓利的四個女兒(參考使徒行傳廿一:—)等等,都在早期教會傳福音的工作上很活躍,且貢獻甚多。
基本上,我們可以從使徒保羅寫給以弗所教會的書信中看到,使徒保羅有一個非常清楚的說法,就是耶穌基督來到世界上,打破了猶太人和外邦人之間的圍牆,不論是猶太人或是外邦人,在耶穌基督裏都是「合而為一」的(參考以弗所書二:—),大家在上帝面前一樣,都需要上帝的救恩,一樣需要上帝在耶穌基督裏拯救的愛。想想看,如果連猶太人和外邦人都可以「合而為一」,以相同的位階站立在上帝面前,又怎會分開男人與女人之間見證福音工作的差異呢?怎能說男人比女人貴重呢?不可能的事!
我們當然可以理解使徒保羅是個很傳統觀念的猶太人,至少他是屬於法利賽派教育長大的猶太人。而猶太人的社會和文化中,婦女的地位是相當低微的。計算人數或是戶口普查時,是不會將女人計算在內的(參考出埃及記十二:,馬太福音十四:)。耶路撒冷聖殿就分成婦女院與男人院,即使是在今天的猶太人會堂,也是將男人與婦女的座位分開,特別是在婦女座位的地方,還要用布簾遮蓋起來。因此,要兩千年前的使徒保羅講出今天社會價值觀、生活規律,顯然是很困難的。我們可以了解使徒保羅也會被文化思想所左右,但真正要了解使徒保羅對當時基督徒之社會生活的用心,可以理解是非常認真,且要求比一般社會的倫理道德之標準還要高。
因此,當我們看這些經文時,必須將整本提摩太前書一起看,這樣,我們從第五章就會發現當時以弗所教會內部,必定發生了許多與婦女有關的問題,包括了有婦女打扮得「花枝招展」,看起來就像以弗所城女神亞底米(參考使徒行傳十九:)廟內的廟妓一樣;有的婦女很愛「串門子」,但卻是四處去亂講話,「她們說長道短,專管閒事,說些不該說的話」(提摩太前書五:);有些寡婦可能因為在日常行為上,讓人以為她喜歡找男人同房,因此被人議論等等,因此,使徒保羅才會講出這段經文所記載的教訓。這樣,我們可以看到一件重要的事,就是使徒保羅每寫一封書信,都有他特定的對象和目的,他寫給提摩太的這封書信,就是要他去教導以弗所教會信徒,必須遵守的教會生活規矩,以免因為不知節制,導致耶穌基督的名聲受到影響,這一點才是他所關心的。
第十節,他強調基督徒應該要有好的行為可與信仰告白來相稱。這一點對今天的基督徒來說更是如此,我們總不能讓信仰告白停留在說說而已。使徒保羅強調「好行為」指的有三個方向,一是純潔的心,二是清白的良知,三是純真的信心(參考提摩太前書一:)。使徒保羅對提摩太說這是他去以弗所教會時,最需要教導他們的事。
第十一節提到「默默地學習,事事謙卑」。在早期社會,婦女甚少有機會受正規教育,更少有機會參與家庭以外的社交活動。但因為信耶穌基督之後,大家可以在聚會的地方彼此分享從聖經中學習到的信息和生活經驗。因此,這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使婦女可以在教會中得到新的知識,啟開被蒙蔽的心智。這樣的機會應該要好好把握,不要放棄。
第十二節反應了第五章十三節所提到的事,有可能當時以弗所教會內已經有了類似今天教會的「姊妹團契」(或婦女團契)之類的組織,但卻不是用心在學習認識聖經的教訓,反而是在彼此說些有的、沒有的事,導致教會內部是非話語甚多,影響到教會規矩。這裏所提到的「管轄」,原本的意思是指「僭越」,意思是說超過了自己的職權範圍。這樣就很清楚了,就是在教會內,如果有婦女想要跟男人爭奪權位,那是很不應該的。福音的事工是同工,而不是爭大小。會爭教會中位階大小,就會造成教會的分裂。
第十三至十五節,在這三節經文裏,使徒保羅採用創世記第二至三章經文的背景,說明了男女之間互動的關係。就像我在前面已經提過的,使徒保羅也是人,他生活在猶太文化之下,且是在兩千年前時代的希臘文化思想教育下成長的人,當他在處理人的問題時,也是一樣,脫離不了當時環境的限制。當我們今天的人無法接受奴隸制度時,使徒保羅時代的人,他也受到了當代社會的主流思想影響,對蓄奴的社會現象並沒有任何反對的意見一樣。因此,看這段經文時,我們可以這樣了解:使徒保羅寫這封信,是為了要應付發生在以弗所教會的問題,並不是一封可用在每個地方或每個地區的書信。
在使徒保羅的觀念中,他所強調的,應該是像哥林多後書第五章十七節所說的:「無論誰,一旦有了基督的生命就是新造的人;舊的已經過去,新的已經來臨。」因此,在耶穌基督裏的信徒,應該有這樣的認識:無論是誰,不論是甚麼工作或是社會階層,在耶穌基督裏,大家都是一樣的,都是屬於耶穌基督身體中的一個小肢體(參考哥林多前書十二:—)。他在寫給加拉太教會的書信中也提到這樣的話說:「不分猶太人或外邦人,奴隸或自由人,男人或女人,在基督耶穌的生命裏,你們都成為一體了。」(加拉太書三:)這才是使徒保羅真正想要表達的通則觀念。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看這段經文帶給我們的信息:
一、耶穌基督降生到世界上來,為的就是要讓所有的人都因為耶穌基督的緣故而得救。
在使徒保羅的觀念中,耶穌基督降生並不是為了某個人,或是某個特殊對象,他就是為了所有的人而降生到這個世界上的。就像約翰福音第三章十六節所說的:「上帝那麼愛世人,甚至賜下他的獨子,要使所有信他的人不致滅亡,反得永恆的生命。」這樣的觀念至少說明一件事:上帝的愛,是沒有分別對象的,上帝愛的是所有一切受造的人類。就像耶穌基督在山上寶訓中所說的:「因為,天父使太陽照好人,同樣也照壞人;降雨給行善的,也給作惡的。」(馬太福音五:b)可是這樣的看法並不能被當代的猶太人所接受,原因就是猶太人認為上帝只愛他們,因為他們是上帝的選民,是上帝從萬民中揀選出來的,上帝和他們之間有特殊的關係(參考何西阿書二:),如同夫妻(參考何西阿書二:—),又如同父子(參考以賽亞書廿二:、六十三:、六十四:8,耶利米書三:、三十一:)。也因為這樣的觀念和態度,他們無法接受上帝將祂的愛分享給外族人,甚至會嫉妒外族人受到上帝特別的鍾愛。耶穌基督在馬太福音第二十章一至十五節的「葡萄園工人的比喻」,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說明了猶太人對上帝給予外族人與他們有同樣的恩典時,心中有極大的不滿。
同樣的,當使徒保羅告訴當時猶太人說,耶穌基督來到世界上,就是要打破猶太人與外邦人之間的圍牆,使所有的人都能享受到耶穌基督的救恩,他們是無法接受的,也因為這樣,他們更無法接納耶穌作為他們期待已久的救主。也因為這樣,猶太人認為談論耶穌基督救恩的信息,簡直就是侮辱了他們當選民的榮耀,甚至有些外邦人也認為是很荒唐的事(參考哥林多前書一:)。但使徒保羅卻要提摩太去告訴以弗所教會的信徒,這是一件極為美好且珍貴的信息:耶穌基督就是上帝的愛的最高點。
今天的基督徒應該可以從這裏來好好省思一下:我們是否也像猶太人一樣,很嫉妒耶穌基督愛別人?尤其是當那些不認識耶穌基督的人,也被上帝所愛時,基督徒是否也受得了?其實,我們應該謹記這樣的信仰態度:我們相信所有信耶穌基督的人,都是上帝所喜愛的兒女。我們也深信,那些不認識耶穌基督的人,也和我們一樣,都是上帝所喜愛的對象。雖然他們不認識耶穌基督,但全能的上帝認識所有的人,祂是寬宏大量的上帝,一定愛他們。因此,我們的責任就是趕緊告訴他們,上帝愛他們。而不是去詛咒他們,說他們沒有信耶穌基督,所以會下地獄,這樣的態度是不正確的。因為上帝愛所有的人,希望所有的人都能認識上帝在耶穌基督身上的救恩。
二、我們要為所有的人祈禱,特別是要為總統和所有的政府官員祈禱,求上帝賞賜給他們有公義、正直的心來管理我們的國家。
使徒保羅告訴提摩太,要帶領信徒知道替所有的人祈禱,也要為君王和所有在位的人禱告。因為能賞賜真正智慧給人的,是上帝。而當一個君王和在位有權勢的人得到上帝所賞賜的美好智慧時,他們治理之下的國家、社會,必定有安寧、和諧的生活環境。
列王紀上第三章記載所羅門王向上帝祈求智慧的故事。因為他有上帝所賞賜特別的智慧,才使得以色列帝國成為當時中東世界最富強的國家。沒錯,一個國家的人民要生活得很快樂,必須這個國家的領導者是個有智慧的人,否則只會帶來更多的痛苦而已。因此,為君王和在位有權勢的領導者祈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信仰責任。
這也是我們要學習的功課,在祈禱中紀念我們國家的總統和政府官員。雖然他們多數人都不是基督徒,但不要忘記我們身為基督徒的人有責任,祈求上帝賞賜給我們的政府官員,使他們有良心來治理國家政事,有智慧來處理國家遇到的困難,也幫助我們國家的總統有健康的身體,和智慧、良知,來帶領我們的社會,使我們的社會能因為我們的代禱、祈求,得到上帝加倍的恩典。請注意,當我們為總統和政府官員祈禱時,並不是因為我們支持總統是屬於哪個政黨,或是政府官員是基督徒,而是因為我們愛這個國家,我們希望國家安定,社會有祥和的生活環境。當我們的國家能安定時,我們才能隨時隨地分享上帝在耶穌基督裏的愛給所有的同胞。
(講於二○○三年十月廿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