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講:鍛鍊出好的靈性

經文:提摩太前書四:—

在前一講我有提過,提摩太前書第二至三章是談到有關教會生活,和當教會幹部應該有的信仰內涵。早期社會,基督徒只佔人口比例相當少數,因為對猶太人來說,他們無法接受耶穌基督就是他們期待已久的拯救者,他們所期盼的拯救者,是一位在政治上相當有活力,且看起來就像大衛王那樣,可以帶領猶太人反抗羅馬帝國的人。但耶穌基督的言論都不是這些,聽不到這些足以煽動猶太人在政治議題上發起熱情的力量。反而是猶太人宗教領袖很想用政治上的問題,來刺激耶穌基督對政治議題會有所回應(參考路加福音二十:—、廿三:—)。甚至已經將耶穌基督釘在十字架上了,他們還是不放棄,繼續在刺激他,希望他能顯個最後神蹟,從十字架上跳下來,用此來表明他確實是來自上帝的拯救者(參考路加福音廿三:)。但是他們這樣的期盼落空了。

對非猶太人來說,基督教傳道外邦地區去時,接受的人相當少,因為他們無法明白為甚麼只有一位神?為甚麼只有一位救主?為甚麼這麼重要的拯救者是那樣的軟弱,弱到會被人抓去釘死在十字架上?當使徒保羅傳福音到雅典這個歐洲最出名的城市,也是當時羅馬帝國看為最重要的文化、思想中心的大鎮時,即使像使徒保羅那樣有智慧的人,在他傳講福音之後,當地的人對他的反應卻是:「這走江湖的在胡吹些甚麼?」也有的說:「他好像在傳講外國的鬼神。」(使徒行傳十七:)原因是使徒保羅傳講的,和耶穌基督的復活有關。當然,傳講耶穌基督復活的信息之前,必須先傳講他的死。對這些高階知識份子來說,這種信息聽起來都是很荒謬怪誕的。

我們可以想像得到,在當時要將福音傳達出去,是多麼地困難,處境是多麼不利福音事工。但從使徒行傳第八章、第十一章,讓我們看到一件事實:福音之所以會傳開來,就是與迫害有密切關係。在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因為「遭受極殘酷的迫害」,紛紛避走離開,有的逃到撒馬利亞去。使徒行傳的作者路加這樣描述最早福音傳到外邦去的情景,他說:


「有的遠走腓尼基、塞浦路斯和安提阿;他們只把信息傳給猶太人,但是,另有一些塞浦路斯和古利奈的信徒到了安提阿;他們也向希臘人傳講有關主耶穌的福音。主的能力跟他們同在;有許許多多的人信了,歸向主。」(使徒行傳十一:—)


這樣,我們看到福音的信息就是在這種迫害的困境下,基督徒並沒有放棄信仰,而是堅持所信的,並且還會繼續將所領受的福音與別人分享,福音因此被傳開來。因此,真正會領受福音的人並不是很多,因為在當時的環境下,接受福音等於要和生命的生死搏鬥一樣,很危險。可是,既然有越來越多的人接受福音,並且開始形成共同聚會的團契。使徒保羅非常珍惜這樣的團契——教會,因此,他對所開拓起來的教會非常重視,不論是誰開拓的,他都存著相當珍惜、疼愛的心,給予鼓勵、勉勵。像羅馬教會,並不是他開拓的,歌羅西教會也不是他開拓的,但他都存著非常欣慰的心感謝上帝,讓這些教會得以建立起來,也會在書信中勉勵這些教會要更努力。

現在我們看到他寫給提摩太的書信,是因為提摩太受他之託去牧養以弗所教會。該教會是使徒保羅和其他同工開拓起來的,對他親自參與有份開拓起來的教會,使徒保羅當然有更多的期盼,這是可以想像得到的事。

在前一講我有說過,「教會」是一群被揀選出來的人組成的信仰團契。應該是以信仰為主要活動的目標。但是,因為這樣的團契和一般社團不一樣,比一般社團更單純,也容易體貼別人的軟弱和需要,因此,在每個時代都會有一些人混入教會,加入這個信仰團契中,進行欺騙的事。這不是今天才有,在早期教會就已經出現。使徒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也提到有些人自稱是「使徒」,其實就是在欺騙信徒的錢財,而為了要達到欺騙的目的,這些自稱是「使徒」的,還甚至會告訴信徒說,使徒保羅並不是真正的「使徒」。使徒保羅因此非常生氣,乾脆說這些專門在欺騙人的是「超等使徒」(參考哥林多後書十一:、、十二:)。

現在,我們從他寫給提摩太的書信中也發現,在他離開以弗所教會之後,該教會也出現了所謂的「假教師」之類的人進入,欺騙信徒。使徒保羅寫這信,主要目的就是提醒提摩太要注意,有這樣的人在教會裏進行破壞信徒對信仰的認知,必須加以防範。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所讀經文的內容:


第一至五節:

聖靈明明說了,在末後的時期,有些人會放棄信仰,去順從欺騙的靈和邪魔的道理。這一套道理是從騙子的伎倆來的;他們的良心像是給熱鐵烙死了。他們禁止嫁娶;他們禁吃某些食物,可是上帝造這些食物是要給信而明白真理的人在感謝後吃的。上帝所造的一切都是好的,都應該用感謝的心領受,不可拒絕,因為上帝的話和人的祈禱使這些食物成為聖潔了。


看,第一節開始就提到有些人是專門在進行欺騙信徒的。使徒保羅在這裏說,這些專門在教會內欺騙信徒的人,他們的「良心像是給熱鐵烙死了」一樣。

甚麼是「熱鐵烙死」的?原來古代社會有奴隸市場,這些被送到市場去販賣的奴隸,手臂上,或是小腿上都會用熱的烙鐵給蓋上記號,這種記號是永遠的。也就是說,一個人若是被販賣作奴隸,想要脫離奴隸的命運,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在奴隸的身上蓋上烙印,主要目的就是防止他們脫逃。每個買奴隸的主人,都會有自己專用的烙印,這樣蓋在奴隸身上時,將來如果奴隸逃脫之後,尋回時也可以看到這奴隸屬於誰家的。使徒保羅將這種奴隸市場上看到的奴隸身上之景象,用來比喻一個喪失良心的人,就好像被魔鬼蓋上烙印一樣,永遠成為魔鬼的奴隸。這樣的人在教會裏欺騙信徒,是因為聽從了魔鬼的命令,而不是服從上帝的旨意(第一節)。

這些被魔鬼控制的人,他們欺騙信徒的內容主要有兩種:

一是禁止嫁娶。為甚麼不要嫁娶?原因也是和早期教會曾興起一股熱潮有關,認為世界末日即將來臨,結婚與「性」有關係,而「性」是屬於肉體的,會敗壞人的心靈。為了迎接即將來臨的末日和上帝嚴酷的審判,保持潔淨的身心最重要。因此,採取禁婚成為當時甚為流行的「禁慾主義」者的不二法則。從使徒保羅寫的哥林多前書第七章,就可看到這個問題的背景,連使徒保羅也說:「事實上,我願意大家都像我一樣不結婚。」(哥林多前書七:a)。這種觀念不僅在早期基督徒身上看的出來,即使在猶太教中的愛色尼派,也是如此。他們採取嚴厲的禁慾主義,在生活中嚴格實踐簡樸生活,吃得簡單,離開社會的塵世干擾。這種極端的禁慾主義,盛行於第二世紀的時代,許多修道院遵行這項傳承。

二是在生活上經常禁食。這也是和禁慾主義有密切關係,認為大吃大喝,會敗壞心靈的潔淨。潔淨的心是從眼睛看到的「物」開始,如果對吃與喝用太多的心思,將使人的心靈受到污染。禁食,成為簡單生活的第一步,屬於猶太教愛色尼派的施洗約翰,就是以吃「蝗蟲和野蜜」充飢(參考馬可福音一:)。再者,配合禁食的方式,就是祈禱。因此,「禁食祈禱」就成為當時一個人是否敬虔的記號。這不僅盛行於早期教會的信徒,也盛行於猶太人敬虔主義者之中(參考路加福音十八:)。耶穌基督就曾指出有的猶太人為了要讓人知道自己很敬虔,故意顯露出禁食之後的苦相,他說這樣的禁食並沒有甚麼特別的意義(參考馬太福音六:—)。

這可幫助我們了解,早期基督徒採取禁慾主義,特別是在婚姻和飲食的方面,確實有受到來自猶太人的影響。而另一個影響早期基督徒比較大的,就是「重智派」(所謂的「諾斯底主義」)的影響,這個派系主張:人的身體和靈魂是分開的;靈魂是神聖且潔淨的,身體是不潔淨的。靈魂只是暫時借住在肉體上。因此,若是沒有潔淨的生活,就會污染了靈魂的潔淨,對死後的靈魂影響甚大。

但我們知道,聖經告訴我們,婚姻來自上帝的祝福,為的是要使生命遍滿在大地上,好「管理」上帝所創造的世界(參考創世記一:)。而有關食物的問題,聖經一再說,並不是食物本身有問題,而是人的心思意念是否潔淨的問題。耶穌基督針對猶太人領袖不高興他的門徒吃東西之前沒有洗手時,就曾表示過這樣的觀念(參考馬可福音七:—)。並不是吃甚麼東西,就會影響到人的心靈,也不是禁止吃甚麼東西,人就會比較聖潔,一個人是否聖潔,與吃並沒有直接關係(參考使徒行傳十:—)。使徒保羅說:「其實,食物並不能改善我們跟上帝的關係;不吃沒有甚麼損失,吃了也沒有甚麼收穫。」(哥林多前書八:)

其實,基督教信仰給我們一個重要的認識:人不是要從外表來看,而是從真實的內心來建造與上帝之間和好的關係(參考約翰福音四:—),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固然,虛偽的人往往重視外貌的表現,但真誠的內心也會影響到所呈現出來的外在行為。因此,使徒保羅在第五節就提到有兩件事,使我們與上帝之間有美好的互動關係:

一是上帝的話。如果要用最簡單的一句話來形容甚麼是上帝的話,「聖經」就是上帝的話。因為聖經的記載,我們才明白上帝的旨意是甚麼。耶穌基督的比喻中,記載在路加福音第十六章十九至三十一節的財主與乞丐拉撒路,最後強調的就是:一個人若是不讀聖經,不明白聖經上帝的話語,即使有死人復活的神蹟出現在眼前,也是無法明白。

二是祈禱。我一再說過,祈禱是和上帝對話。一個知道祈禱的人,就是心中有上帝的人。但祈禱必須具備兩個基本的認識:謙卑與真誠的心。沒有謙卑的心,祈禱就很假;沒有真誠的心,祈禱反而會污穢上帝的神聖。心中有上帝而知道謙卑的人,就會知道節制的重要性。因此會明白怎樣在飲食上知所節制,也會知道怎樣在婚姻生活上見證信仰的內涵。


第六至十節:

如果你把這些事指示弟兄姊妹們,你就是基督耶穌的好僕人;同時那信心的話和你一向跟從的正確道理會幫助你自己在靈性上長進。至於那些不值一談的荒唐傳說都應該避免;要為著敬虔的生活鍛鍊自己。身體的鍛鍊固然有些益處,靈性的鍛鍊在各方面對你都有益處,因為後者帶來今生和來生的盼望。這話是可靠、值得完全接受的。因此,我們辛勤努力,把盼望寄託於永生的上帝;他是萬人的救主,更是信他的人的救主。


從第四章六節開始,直到第六章十九節,都是談到一個好又忠實的上帝僕人,應該有的牧養態度。這段經文其實對我身為傳道者來說,非常重要,若要說神學院的牧會學該用甚麼教材,這段經文應該是最好的教材。

第六節,使徒保羅讓提摩太知道,一個好的福音工作者,就是要很清楚地教導信徒認清真正聖經的教訓,而不是「打混、摸魚」的態度。在前一段經文中,使徒保羅提醒有些假教師在教會中進行錯誤的教導,看起來似乎很敬虔,其實教導的卻是錯誤的內容,這些必須阻止,不能因為對方是特殊的對象,或是因為有甚麼特別的能力,而忽略了對維護真理應該有的態度。

第七節讓我們再次發現有些人確實喜歡胡亂解說聖經,沒有好好研究經文的背景,經常拿著聖經就開始解說,且解說的方式總是停留在字面上的。我就一再聽到有人解釋中文的「船」這個字,說甚麼這個字和挪亞的方舟有淵源。理由「舟」原本是指比較小型的水上交通工具。後來因為有洪水,挪亞造了大型方舟,裏面有挪亞家裏的人共計「八口」,結果大型方舟就變成了「船」,因為「舟」的旁邊有「八口」,說這就是「船」的由來。這就是胡亂解釋聖經的方式。這就好像有人把台中市的地圖拿起來看,說台中市就像一隻蝙蝠的圖像,而根據利未記第十一章十九節的記載,蝙蝠是不潔淨的動物,不可以吃。就說蝙蝠是一隻邪靈,這樣台中市就像被一隻邪靈遮蓋住的城市,因此,福音很不好傳,必須把這隻邪靈挪開。因此,在祈禱的時候,要為在台中市傳福音事工的困難代禱,祈求上帝將這隻邪惡蝙蝠之靈殺死。這樣解釋聖經對嗎?這種解釋聖經的方式,可說是胡亂解釋聖經,對明白聖經一點兒幫助也沒有,只會使人更迷信,要不然就是更加迷惑而已。使徒保羅說這種怪誕、荒唐的邪說都應該要避免。

在信仰上要避免一些怪誕、邪說,才能使人得到潔淨的心靈。而聖經是上帝的話,正確的解釋聖經,會使聽的人明白聖經的教訓,也只有這樣,才能幫助信徒過敬虔、潔淨的生活。使徒保羅強調,一個信徒若知道怎樣過敬虔生活,就是在訓練自己,幫助自己日益進步。這樣,自然地在靈性上的提升會有相當幫助。也因為這個緣故,就會有「今生和來生的盼望」。

甚麼是「今生和來生的盼望」?「今生」指的就是現在。「來生」指的是復活的生命。換句話說,一個基督徒必定清楚現今的世界有許多苦難,但基督徒很清楚,正確的信仰並不是使我們脫離、閃避這些苦難,而是使我們有足夠的力量勝過這些苦難。耶穌基督說:「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是你們要勇敢,我已經勝過了世界!」(約翰福音十六:b)基督教信仰就是讓我們學會勇敢面對生命的苦難。而在基督教信仰中,死後有復活,可說是耶穌基督給予信靠他的人最重要的應許,這一點也可說是基督教存在最堅定的基礎。使徒保羅曾很清楚地說,如果沒有耶穌基督復活,以及他應許復活的恩典給所有信靠他的人,基督徒可說是最悲哀的人(參考哥林多前書十五:)。但感謝上帝,就是因為有耶穌基督的復活,基督徒就成為生活在這個苦難的世界上最有盼望的人。

第十節,這裏所說的「辛勤努力」也有另一種說法,是指「遭受譴責」。其實兩種都適合於使徒保羅和他的福音同工,因為他們在傳福音的事工上,確實很辛勤努力,但也經常遇到他人的辱罵、迫害。如果我們看哥林多後書第十一章廿三至廿七節,就會發現使徒保羅遭遇到的迫害有多嚴重。為了傳福音,遇到了這些生命中最痛苦的經歷,但並沒有因此而氣餒,原因就是他並不是把生命的希望寄託在人的身上,而是寄託在永生的上帝。

在第三章十五節也曾提過「永生的上帝」,這除了我在第四講有提過,這是區別了以弗所城的人所敬拜的亞底米女神之外,在這裏也特別述說了這位「永生的上帝」有兩個意義:

一是萬人的救主。在第二章四節說:「上帝要人人得救,都認識真理。」因此,當使徒保羅說上帝是「萬人的救主」時,意思是指這位創造宇宙萬物的上帝,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因為信靠耶穌基督而獲得永恆的生命。這位「永生的上帝」,並不是只要拯救某些特定的對象,而是要拯救所有的人,因為祂愛所有的人。

二是信祂的人的救主。在上一段,我們說上帝是所有的人的主,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因為信靠耶穌基督而獲得永恆的生命。但上帝對那些已經信靠祂的救恩的人,也就是所謂的基督徒來說,救贖的恩典絕對不會失落。因此,我們可以說這句話是給基督徒再次的確信。

這也是我一再提醒的,信耶穌基督的人要有這樣的確信:我們因為信耶穌基督,絕對可以獲得永恆的生命,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但我們應該要學習謙卑,不要因為信耶穌基督可以得救,卻藐視那些還沒有信耶穌基督的人,論說他們不會得救。不信的人是否得救,這不是我們信耶穌基督的人的權限。我們應該謙卑自省說:「像我這樣重罪的人,也配耶穌基督來救贖我嗎?」經常用這樣的想法來反省自己,會比較好。我們要感謝上帝的救恩,因為當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祂已經因為愛我們,先差遣耶穌基督來為我死在十字架上了(參考羅馬書五:)。


第十一至十六節:

你要把這些事指示他們,教導他們。別讓人小看你年輕。無論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和純潔各方面,都要作信徒的榜樣。你要在宣讀聖經、講道,和教導等工作上多下功夫,直到我來。不要忽略了你屬靈的恩賜;這恩賜是藉著先知的預言和長老們的按手賜給你的。這些事你要專心一意去做,讓大家看出你的長進。你要謹慎自己,對你的教導也得小心。要有恆心做這些事;這樣,你不但能救自己,也能救你的聽眾。


第十一節的所謂「這些事」,指的就是前面所提起過的有關真實的真理,和虛偽的邪說謬論。但在第十二節提到提摩太「年輕」,我們不清楚他到底是幾歲?如果根據司提反被用石頭打死的事件發生時,使徒保羅當時也是「青年人」而已(參考使徒行傳七:)。猶太人說一個人年輕時,意思是指尚未年滿四十歲。提摩太在使徒保羅的心目中,是看為「信仰上的真兒子」(參考提摩太前書一:),因此,他要提摩太不要讓人覺得自己好像沒有長大的人一樣,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如果一個傳道者在處理教會的事務上,被人看成是膚淺、不懂事,就很難成為信徒的指導者。我們要注意的是,在這裏提醒提摩太幾點可以成為信徒榜樣的事:

一是言語。這是傳達一個人的理念重要的媒介。因此,一個人是否有內涵,就是透過語言傳遞出來。事實上,一個傳道人用言語的機會,遠超過其它一切。沒有在言語上讓信徒覺得可以信任,就很難在其它方面成為好的指導者。而這一點也是我最需要注意的地方,因為我經常有言語使用不當,或是講太多、做太少的毛病。

二是行為。單單靠言語並不是最好的方式,言語往往是可以裝飾的,卻不一定實在。一個很擅長講話的人,並不一定就會有實際的行動來襯托他所講的。而設若沒有實際的行動表明出來,聽的人會說這個人只會講而已。因此,有真實的好行為,才是落實傳講信息的根本。雅各書第二章十七節說:「信心沒有行為就是死的。」這句話是很真實的。

三是愛心。使徒保羅在這裏所用的「愛」字,是真實的愛,真誠沒有虛假的態度。其實,這是和前面兩項都有關連。言語必須真實,行動也要切實。否則都會成為不誠實的記號。愛心也是要從真實開始做起,使徒保羅說「愛是聯繫一切德行的關鍵」(參考歌羅西書三:)。我們也可說,真誠的愛,是一切動力的基礎。

四是信心。這裏所說的信心有兩個層面,一是指對上帝有信心。二是指對所認識的信仰有堅定不疑的確信。這就需要經常訓練自己,使自己在信仰的內涵上提升、進步。

五是純潔。這是指心中沒有邪念,沒有存著壞念頭的意思。作為一個傳道者,如果對教會或牧養的工作有歪的念頭,那是很恐怖的事,不僅會造成信徒紛爭,嚴重的話,會導致教會分裂。

第十三節是很重要的一節經文,使徒保羅要提摩太在聖經研究、講道,以及教導信徒認識聖經的工作上多下功夫,因為屬於基督的教會就是建立在聖經的話語之基礎上。我說過,沒有聖經基礎的教會,信徒的信仰很容易就會變質。傳道者若是沒有多用時間在聖經研究,最後就算想要傳講信息,也會覺得無力,傳講的信息不會感動人的心。我常提醒神學院的學生,受召是為了要傳「道」,不是要傳「教」。因為「道」是上帝的話,而「教」是教會的組織。即使沒有教會,我們也一樣要傳「道」,這才是傳道者受召獻身最重要的使命。

第十四至十五節,使徒保羅在羅馬書第十二章六節這樣說:「我們要按照上帝給我們的恩惠,好好地運用不同的恩賜,做應該做的事。」然後,他提到上帝所賜給每個人的恩賜雖然都不盡相同,但都可以成就傳福音的目標。換句話說,我們身上所有的恩賜,都是來自上帝賞賜,如果沒有好好運用於傳福音的事工,這些來自上帝的恩賜,就浪費了。使徒保羅再次提醒提摩太要注意自己在這方面的恩賜,雖然這裏沒有說明提摩太有甚麼特殊的恩賜,但我們知道他在以哥念、路司得等地,都備受當地信徒的稱讚,必定是在服事的工作上有很好的見證。使徒保羅希望他持續將這樣的才能發揮出來。

第十六節,這節提到身為一個傳道者應該有的傳福音態度,就是知道反省,使自己在言行舉止上謹慎,因為傳道者若要成為信徒的榜樣,就必須注意自己時刻成為信徒的鏡子。

我知道許多信徒之所以會離開教會,主要原因都是與傳道者有密切關係,因為傳道者讓信徒失望,甚至讓信徒灰心。這當然與信徒對傳道者的期待,和傳道者所認知的有差距有關,但不論如何,這些都是傳道者應該要反省的功課。

這一節使徒保羅也提到一個重要的觀念,就是傳福音不僅可以幫助別人得到上帝的救恩,也是在幫助自己更接近上帝的救恩。我想這句話就是給傳道者最好的鼓勵和安慰吧。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這段經文帶來的信息:


一、傳道者最需要的,就是會經常自我訓練,也會自我期許,以提升靈性的內涵,這樣才能幫助自己日日進步。


使徒保羅提醒提摩太要在宣讀聖經、講道,和教導等工作上多下功夫,這樣做,不僅是可以避免被別人小看他年輕,也是催使自己日日進步的最好方式。他勸勉提摩太要過敬虔的生活,並且在靈性上要有嚴格的鍛鍊。他說這些都是對他有益處,也因為這樣,才能幫助信徒排除被那些荒謬的邪說所誘惑。

其實,使徒保羅這些勸勉提摩太的話,對今天的傳道者來說,也是一針見血之見。獻身當傳道者,若是沒有在靈性上進步,很難帶領信徒過敬虔的靈性生活,這就更不用說要提升靈命的層次了。

我個人很欣賞去日本旅遊時,去參觀日本佛教曹洞宗大本營的「永平寺」。我看到他們在訓練一個出家子弟的課程中,有一項嚴格規定是每天要「三默」,一是在吃飯的時候不可以說話,再者是在沐浴的時候,也不准與其他伙伴說話、閒聊,三是在上廁所的時候,必須安靜。如果說上廁所不說話還可以理解,說吃飯和洗澡的時候不准說話,尤其是吃飯的時候,不可說話,這確實是一項很有意思的功課。但我看到更令我感動的地方,就是學生都必須親自打掃整座寺院大大小小共計多達七十餘棟的殿宇樓房,我親眼看見學生趴在地板上,拿著抹布擦拭著地板、玻璃窗,幾乎都達到絲塵不染的狀況。學生輪流煮飯、清掃所有的房間,換句話說,幾乎是整座山這樣大的寺院,並不是需要任何一個園丁、工人,只有學生。這樣的訓練,主要有一個目的,就是要讓這些佛教子弟畢業之後,能夠吃得上苦,也能忍受一切生活上遇到的困難。

這讓我很快就想到今天咱台灣所有的神學院,並不是像這樣子的方式在訓練神學生,而是重視知識上的傳授,甚少有生活上的訓練。我們也給予學生許多物質生活上的需要,卻甚少給予靈性功課的教導。在神學院,我們甚少教導學生知道感恩,也很少告訴學生學習過簡單的物質生活的必要性。其實,要訓練一個人靈性的成長,就必須先從物質生活著手,因為物質生活越簡單,人的靈性生命才會有更多的空間可以活動。相對的,就越狹窄、低落。

每當看到各地中會在舉辦傳教師研習會,都會租用觀光飯店或是風景極為美麗的高級飯店時,我都會有很深的感觸。我總是在想:這是不是傳道者應該用來訓練的場合?我總是會這樣想:我們舉辦訓練會的主要目的在哪裏?在這樣舒適的環境中,到底我們要對獻身的生命說些甚麼意義?在那樣豪華的飯店中,我們將學習到甚麼?我想起耶穌基督對那些準備要跟從他的人所說的話:「狐狸有洞,飛鳥有窩,可是人子連枕頭的地方都沒有。」(路加福音九:)

我越來越清楚,舒適與富裕的物質生活,往往使一個獻身傳道的人,靈性生命枯萎。甚少反省和自我要求的傳道者,只會模糊了獻身的使命感。


二、教會和信徒有責任幫助傳道者持守獻身的使命感,並且協助傳道者在研讀聖經、教導的工作上更進步。


使徒保羅勸勉提摩太,必須要在聖經的研究和講道的功課上用功。因為聖經是上帝的話,是教會存在的基礎。如果沒有聖經上帝的話,這樣的教會很容易陷入了「欺騙的靈和邪魔的道理」之陷阱中,若果真這樣,那就非常悲哀。

一個動亂不安的世代,奇門邪說必定不斷,當然免不了的是許多奇能異事會出現在眾人的面前,迷人眼目,誘惑人心。但這些對人的身心都不是有利益的事。

為甚麼我經常提醒大家,基督教信仰並不是建造在這些奇能異事的見證上,而是因為上帝的話,今天教會才有存在的基礎。這也是為甚麼使徒保羅一再提醒提摩太,要在聖經、講道的功課上多用心之因。

研讀聖經,這是傳道者之所以成為傳道者的原因。如果傳道者對聖經的認識不足,就沒有辦法幫助信徒對聖經的認識清楚。這樣,信徒也容易受到奇門邪說的誘惑。

認真講道,這也是傳道者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因為「道」是上帝的話。而上帝的話就是聖經。因此,傳道者就是用聖經所記載的上帝的話來傳講信息。若不是這樣,就不能算是講「道」。

但是,傳道者若是要用心在研讀聖經,用更多的時間準備講道,這就需要教會和信徒給予更多的鼓勵和幫助,鼓勵傳道者在這兩方面的事上多下功夫。我常說,教會應該要求傳道者帶信徒「查經」,而不是期盼傳道者經常去跟他們「茶經」。雖然「茶經」可以幫助傳道者與信徒之間聯絡感情,關係更密切。但是,卻對靈性生命不一定有幫助。「查經」,是在研讀聖經,當傳道者帶領信徒研讀聖經時,不但信徒會進步,真正有進步,且是進步最大的,乃是傳道者自己,這是確切的事實,也是我自己可以作見證的事。

當一間教會知道鼓勵傳道者多用心在研究聖經、帶領查經、認真準備講道時,這間教會就是在幫助傳道者堅守獻身的使命感。這樣的教會,才是真正在幫助傳道者進步的教會。

(講於二○○三年十一月九日)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8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