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講:萬惡的根源是貪

經文:提摩太前書六:—

如果我們注意一下使徒保羅寫的書信,必定會發現有不少書信都會討論到一個重要的內涵,就是有關信徒在信仰認知上有偏差的問題。例如他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就曾嚴厲地指出教會中有人很熱衷「聖靈恩賜」的事,這種人認為能講各種方言才是真正有「聖靈恩賜」的人,使徒保羅提出糾正說,不是這樣,而是「聖靈恩賜」有很多種,但都是來自相同的聖靈(參考哥林多前書十二:),如果沒有愛,就算因為有「聖靈恩賜」,也是枉然(參考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而寫給加拉太教會的書信中,就提起有人在教會內傳「另一種福音」(參考加拉太書一:—)。他提醒以弗所教會的信徒,不要中了「人所編造巧妙的詭計,隨著各樣學風飄來飄去」,他希望信徒在信仰上都能夠有很好的成長(參考以弗所書四:—)。對於腓立比教會,他一再勸勉信徒不要像有些人成為「基督十字架的仇敵」(參考腓立比書三:—)。而對於歌羅西教會,他則勸大家不要被那些奇門邪說所迷惑(參考歌羅西書二:—)。寫給帖撒羅尼迦教會的書信中,他一再教導信徒要過聖潔的生活,因為主耶穌再臨的日子任何時候都會來臨(參考帖撒羅尼迦前書四:、五:—)等等 。

從上述這些書信所舉的例子,可以看到使徒保羅用許多心思在教導信徒認識正確的信仰,這也幫助我們認識到從早期開始,教會內部就一再出現許多奇怪的論調,而這些奇怪的論調會影響到信仰的內涵。也許我們也可以這樣了解:當時除了舊約經書之外,並沒有其它的經書可讀。且在早期教會中也有許多書信在討論信仰的問題,甚至有很多書信在介紹關於耶穌基督的各種事蹟(參考路加福音一:),和我們這時代有確定的經典——新舊約聖經——可以作為憑據的時代很不一樣。可是我們卻發現即使在今天的時代,並沒有因為有聖經作為教會信仰的依據而使信仰更明確,還是一樣,今天的世代,許多人就是拿著聖經胡亂解釋經文,甚至扭曲經文的意義,更嚴重的,就是否定聖經神學研究的價值,這樣的說法、看法,是很容易誤解聖經的本意,甚至有利用聖經、假借聖經的名義,進行斂財欺騙的嫌疑,這一點也是今天教會的長老、執事需要特別注意的。

在以弗所教會中,確實也是有人專門在傳與基督教信仰不符合的信仰,在這封書信的開始,使徒保羅就提起在教會內部「有些人在那裏傳不正確的教義」,使徒保羅提醒提摩太要注意這件事,並且要「命令他們停止」(參考提摩太前書一:)。因為他發現有些信徒已經「去順從欺騙的靈和邪魔的道理」。使徒保羅說這些人專門傳講錯誤的信息有「禁止嫁娶」、「禁止吃某些食物」(參考提摩太前書四:)。這也是他為甚麼要留下最得意的子弟提摩太在以弗所教會的原因之一。如果我們讀使徒行傳第二十章廿九至三十一節,就會看到他對以弗所教會的長老們曾有這樣勸勉的話:


「我知道在我離開後,有凶暴的豺狼要混入你們中間來傷害羊群。就是在你們中間,也有人會造謠撒謊,誘惑門徒去跟從他們。所以,你們要警醒,要記得,在三年的歲月裏,我怎樣日夜用眼淚勸誡,教導你們每一個人。」


從上述這段話中,我們看到這些在傳講錯誤信息的人,主要目的就是專門在進行欺騙的行為,會使信徒誤入歧途的「假使徒」。

現在我們所讀的這段經文,除了再次談起有關在以弗所教會內部,有人在傳講「不同的教義」之言論外,也同時在提醒提摩太要注意信徒的信仰生活應注意之事項。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所讀經文的內容:


第三至五節:

如果有人宣講不同的教義,跟我們主耶穌基督那健全的信息以及敬虔的教義不相符合,就是自高自大,極端的無知。這種人顯然喜歡辯論,喜歡在字句上吹毛求疵,因而造成嫉妒、紛爭、毀謗、猜疑,引起那些心術不正、喪失真理的人無休無止地爭吵。在他們的心目中,宗教不過是發財的門徑罷了。


甚麼是「不同的教義」?這裏並沒有明確的指出,若依據使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他曾提到自己「除了耶穌基督和死在十字架上的事以外,甚麼都不提」(參考哥林多前書二:),這讓我們看到所謂「不同教義」的問題,就是指宣講與耶穌基督受難在十字架的事相違背之信息。這也是我曾說過的,在早期教會中,有人在傳講耶穌基督並沒有真正的來到世界上,大家所看到的耶穌基督,並不是真實的,而是一種「幻影」罷了。如果耶穌基督沒有真正的降生在這個世界上,那當然就不會有受難於十字架上的問題,沒有受難,也就不會有復活的信息可傳。但我們都知道,基督教之所以能夠存在,就是從耶穌基督的受難開始傳講開始,有他的受難,才有耶穌基督復活的信息可言。這也是使徒保羅所說的:「如果基督沒有從死裏復活,我們就沒有甚麼好傳的,你們也沒有甚麼好信的。」(哥林多前書十五:)

另一方面,所謂「不同的教義」,是指「和耶穌基督那健全的信息以及敬虔的教義」相違背說的。

所謂「健全的信息」,意思就是從耶穌基督的受難於十字架,直到耶穌基督復活升天,是不能分割的信息。我們應該清楚,只要談到耶穌基督的受難,就必須說到他的復活。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使徒行傳第二章記載聖靈降臨在使徒們的身上之後,他們勇敢地見證福音信息的內容,就是先說耶穌基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然後談及上帝使他從死裏復活起來(參考使徒行傳二:—)。

再者,甚麼是「敬虔的教義」呢?所謂敬虔,就是在生活上有很好的典範,除了和社會上腐敗的生活有所區隔之外,並且對社會苦難的人有憐憫之心(參考雅各書一:)。

使徒保羅在第四節至第五節也提到與敬虔內涵相違背的,包括有:

一是「自高自大,極端的無知」。這句話可參考第三章六節的「心高氣傲」,意思就是眼睛被煙霧給遮住,看不清楚。一個驕傲的人最危險的事,就是不知道自己在幹甚麼事,或是說甚麼話,自以為很懂,其實,認識的很少,說話的內容很空洞。

使徒保羅說這樣的人,基本上是不適合當傳道者的,因為傳道者不是要傳講那些不實在的信息,而是有所依據,這依據就是聖經。雖然早期教會並沒有已經確定的新約經典可作為憑據,可是,早期教會還是有一些書信之類的資料流傳在教會內部。因此,一個傳道者最重要的,就是知道依據聖經來傳講,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用聖經來合理化。

二是喜歡辯論和吹毛求疵。甚麼樣的人是好辯論的呢?就是專門在找別人字裏行間有問題的人。這樣的情形我們從耶穌基督傳福音的工作上可以看到;當他在傳福音時,經常有宗教領袖找他辯論,他們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從耶穌基督的話中找出破綻,好控告陷害他(參考馬太福音十九:、廿二:,馬可福音十二:,約翰福音八:)。

好辯論後緊接著「吹毛求疵」,這是指故意找碴的意思。有時可以清楚明白的意思,卻故意在字裏行間找缺點。所謂咬文嚼字,或是雞蛋裏面挑骨頭的態度。這種態度最容易引起紛爭,因為這只會讓對方感到被羞辱,對討論問題和明白真相並沒有幫助。但我們都知道,宗教信仰並不是從辯論得到信徒,信仰有很重要的一部份是用愛感化人的心而得到信徒。除非很明顯的錯誤,否則想要用辯論建構信仰,不但不會越辯越清楚,反而是使辯論的雙方越辯越生氣,到最後通常都是讓雙方惱羞成怒,對建構信仰的基礎一點也沒有幫助。這也是為甚麼使徒保羅會在第四節提到吹毛求疵的結果,會「造成嫉妒、紛爭、毀謗、猜疑」等結果之因。

三是心術不正、喪失真理的人。所謂「心術不正」,指的就是心思意念很詭異。比如說,想要把自己神聖化,讓信徒覺得他就像神一樣的偉大。和第四節所提起的「自高自大」相同的意思。

再者,「喪失真理」,就是不以信仰為基礎,只想要發財。就像第五節所提到的,這種人「在他們的心目中,宗教不過是發財的門徑罷了。」比如說,傳講信耶穌基督會賺大錢,因為聖經說,只要祈求就會得到。把上帝看成是「有求必應」的上帝,這是嚴重錯誤的看法和信仰認知。這樣的信仰不會是真理,只不過是用宗教信仰當作外衣披在身上,遮蓋欺騙的行為。這種以宗教為掩護而進行詐財的事件,近幾年來在台灣是屢見不鮮。


第六至十節:

是的,一個人若知足,宗教的確可以使他富有。我們到這世界,沒有帶來甚麼;我們又能從這世界帶走甚麼呢?如果我們有得吃,有得穿,就該知足。那些想發財的人是掉在誘惑裏,被許多無知和有害的慾望抓住,終於沉沒毀滅了。貪財是萬惡的根源。有些人因貪慕錢財而背離了信仰,飽嘗痛苦,心靈破碎。


如果要說正確的宗教信仰是甚麼,應該可以從第六節看出來。使徒保羅在這裏說,一個人生命的滿足,並不是從錢財得到的,而是從正確的信仰來得到的。他曾說過:


「但是,我一向認為有盈利的,現在為了基督的緣故,我把這些看作虧損。不只這樣,我更把萬事看作虧損的,因為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為了他,我損失了一切,當作垃圾,為要贏得基督,完全跟他連結。」(腓立比書三:—a)


再看他在寫給提摩太第一封書信第四章八節所說的,信仰對一個人來說,所盼望的並不是在身體上的事,而是在於對「今生和來生的盼望」,而這就不是錢財的問題,也不是社會地位的高低問題了。

請注意第六節所說的「知足」這個字,在希臘文是「autarkeia」,這個字的意思原本是指「大自然的財富」。意思就是說整個大自然,它會自給自足,它不需要向人類祈求甚麼,因為隨時隨地它都可以因應變化而生存。

耶穌基督曾用自然界的景象比喻上帝國的信息時,就指出野地的百合花、草、樹木、鳥類等等,都是上帝自己在照顧。它們並沒有像人類那樣累積或儲存甚麼,但它們卻都永遠足夠生存所需。因為上帝就是這些大自然的父親,提供所需要的一切。因此,耶穌基督勉勵跟隨他的人說:「所以,你們不要掛慮吃甚麼,喝甚麼,為這些事煩惱。這些事是世上不信的人所追逐的。你們的天父知道你們需要這一切東西。你們要先追求上帝主權的實現,他就會把這一切都供給你們。」(路加福音十二:—)使徒保羅曾用這個「知足」來描述他對於傳福音事工的心境,就是非常滿足(參考腓立比書四:)。

第七至八節很快使我們想起約伯記第一章廿一節經常被引用的話:「我空手出生,也要空手回去;上主賞賜的,上主又收回。上主的名應當受稱讚!」

詩篇的詩人也有這樣的詩歌:


「當你看見人發財成為富豪,

你用不著驚歎。

他死的時候甚麼也帶不去;

他的錢財不能跟著進墳墓。」(詩篇四十九:—)


使徒保羅在這兩節說的也是在強化第六節所提到的「知足」與「富有」的意義。但要注意的是使徒保羅指出要使一個人從「知足」進入到「富有」,他認為「宗教」是最好的途徑。這裏的「宗教」,指的是敬虔的心靈。也就是說一個人雖然「知足」,卻不一定是「富有」。這「富有」是內心生命的豐富。耶穌基督就說過,他來是要使信靠他的人得到「豐豐富富的生命」(參考約翰福音十:)。

第九至十節,貪愛錢財,這是對生命最大威脅的事。許多悲慘的事件發生,都與貪財有密切關係。使徒保羅並不是在藐視錢財,也不是否定錢財的重要性。耶穌基督傳福音時,就是有一群婦女在背後提供他和門徒財物上的需要(參考路加福音八:—),而使徒保羅在傳福音的事工上也是有好多間教會的信徒參與支持(參考腓立比書四:—)。使徒保羅是說不要「貪」。所謂「貪」,就是超過自己的需要,或是說過份貪求,拿取不應該得到的。而他在這裏指出因為「貪財」,使人墮落在萬惡之中。這「萬惡」就是背離了信仰,離開了上帝的教訓。

義大利人有一句話說:「錢財如同海水,越喝越渴。」這句話很類似台灣俗語所說的:「錢四腳,人兩腳。」意思是指將生命投入在追求錢財的事上,永遠不會滿足,即使是已經得到了許多財富,也是不會滿足。


第十一至十六節:

至於你,你是上帝所重用的人,你要遠避這一切。要追求正義、敬虔、信心、愛心、忍耐,和溫柔。在信仰的競賽上要盡力奔跑,為自己贏得永恆的生命;就是為了這個目的,你蒙上帝呼召,在許多證人面前公開宣認了那美好的信仰。其實,基督耶穌在龐修‧彼拉多面前作證時,也同樣做過美好的宣認。在賜生命給萬物的上帝和這位耶穌面前,我吩咐你:要忠誠,無可指責地遵守所受的命令,直到我們的主耶穌基督顯現的那一天。上帝要在時機成熟的時候使他顯現;上帝是可受頌讚、獨一無二的全能者,萬王的王,萬主的主。惟有他是不朽不滅的。他住在人所不能靠近的光裏;沒有人見過他,也沒有人能看見他。願尊貴和永恆的主權都歸於他!阿們。


這段經文是使徒保羅對提摩太的勸勉,充滿著鼓勵和期盼。他告訴提摩太必須僅記自己的角色—上帝所重用的僕人。舊約聖經中,曾提起摩西是「神的人」(參考申命記三十三:),同樣的稱呼也出現在撒母耳身上(參考撒母耳記上九:),以及先知以利亞的身上(參考列王紀上十七:)。現在使徒保羅用「上帝所重用的僕人」,含有很濃厚的期許之意,希望提摩太就像舊約那些被以色列人甚為尊敬的先知一般,不是為了贏取人的喜悅、稱讚,而是成為上帝能託付使命的真實僕人。

使徒保羅曾要求提摩太:「別讓人小看你年輕。無論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和純潔各方面,都要作信徒的榜樣。」(提摩太前書四:)現在則是一方面要他對「貪財」的事,必須遠離避開,另一方面要他積極追求「正義、敬虔、信心、愛心、忍耐,和溫柔」等這六件事。在使徒保羅看來,這些都是作為一個上帝忠心的僕人必須認真學習的功課。

正義,是指沒有偏私的態度,這在第五章廿一節已經提起過,現在再次提起,表示這是處理教會事務應該秉持的態度。

敬虔,是不隨便的意思。在第二章二節、第四章七節已經有說過。在使徒保羅的心目中,作為一個傳道者,敬虔的生活就是在顯示他信仰的內涵。

信心和愛心,這兩項可說不能分開。因為沒有信心,愛心不會持久;同樣的,沒有愛心的信心,那樣的信心最容易陷入貪婪之中,甚至對人缺乏憐憫的愛。

忍耐和溫柔,這是基督徒面對苦難時必須有的要件,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承受各種壓力和迫害臨身也不懼怕。

第十二節可說是提摩太前書最中心的一節經文。可以將這一節比較腓立比書第三章十二至十四節:


「這不是說我已經成功,或已經完全了。我繼續奔跑,只求贏得那獎賞;其實,為要使我達到這目標,基督耶穌已經先贏得了我。弟兄姊妹們,我並不認為我已經贏得了這獎賞;我只專心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全力追求前面的事。我向著目標直奔,為要得到獎賞;這獎賞就是屬天的新生命,是上帝藉著基督耶穌呼召我去領受的。」


將信仰看成像在競技場上賽跑那樣子,這一直是使徒保羅慣用的方式,例如他告訴哥林多教會的信徒,信仰就是「要抱著奪標的心來跑」,必須「向著目標直奔」,以免「自己反而被淘汰了」(參考哥林多前書九:—)。信仰就像在賽跑,這樣的形容詞是非常有意思的,因為這是在鼓勵信徒清楚知道:好的信仰必須持續往前走,不能回頭或停留,否則就會失去了原本可以得到的榮耀甚至更嚴重的,會迷失了正確的方向。

如果信徒的信仰像在競賽,那麼我們也可以將傳道者當作是教練一樣;一個好的教練,應該知道怎樣幫助隊員能夠跑到終點,並且得到錦標。另一方面,可以將傳道者看作是帶頭跑在前面的人,要讓信徒在他的身後緊隨著,不會遺漏,或是脫了隊伍。就像一個好的牧羊人一樣,在前面帶領羊群跟著他走(參考約翰福音十:)。不管將傳道者看成是教練,或是看成是帶隊者,傳道者都必須經常努力,以期使自己在信仰的層次上有進步。一個傳道者若是沒有進步,信徒就不可能進步;信徒若是不進步,教會的根基就會枯萎、衰退。

使徒保羅鼓勵他最得意的門徒提摩太,必須要「盡力奔跑」,意思就是要他全力以赴,使自己能成為奪得錦標者,這個錦標就是永恆的生命。請注意在這裏,使徒保羅明確地告訴提摩太,他受呼召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為永恆的生命作見證。換句話說,一個傳道者必須很清楚自己就是在帶領大家朝向「永恆的生命」之目標前進,這樣才能帶領跟隨他的人。

再者,使徒保羅開拓起來的教會,信徒幾乎都是外邦人,因此,他們都會被要求要公開宣認說出類似這樣的內容:「我信全能的上帝,祂是創造宇宙萬物的主;我信耶穌是基督,他在彼拉多手下受難致死,三天後復活。將因著他而得永生。因為他是我生命的救主。」(參考羅馬書十:—)像這樣的宣認,也是今天要加入教會信仰團契的每一個受洗信徒都必須要公開宣認的要件。

第十三至十四節,這兩節可以參考約翰福音第十八章三十三至三十七節的經文,該段經文提到彼拉多詢問耶穌基督是否就是猶太人的王?耶穌基督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告訴彼拉多說:「我的國度不屬於這世界!」然後他又告訴彼拉多說:「我的使命是為真理作證,我為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上。」沒錯,耶穌基督來自上帝,他並不是屬於這個世界,因為他就是從天上降臨到世上的救主。

但我們知道,早期教會要公開這樣的宣認,是有生命危險的,因為羅馬皇帝正在推動「皇民化」,要屬下所有人民都將皇帝看成是神。現在如果有人不承認皇帝是神,那將是對羅馬皇帝極大的羞辱,會被逮捕入監牢,或是丟入獸穴、人獸競技場中去與野獸搏鬥,這必定會有生命的危險。耶穌基督的宣認,等於為他帶來了釘十字架的判決。使徒保羅要提摩太教導信徒,必須要在信仰的事上忠實,不能因為有迫害的來臨而改變信仰,也不可因為受迫害,就軟弱。

第十五節,使徒保羅指出上帝的特性,就是「獨一無二的全能者」。當使徒保羅在說這句話時,已經很清楚地說明一件事:全能的上帝,才是真正的上帝。不是羅馬帝國皇帝所在扮演的神,也不是羅馬人所敬奉的神明。因為這位全能的上帝,乃是創造的上帝,也是獨一無二的上帝,沒有任何一個神明可以跟這位全能的上帝並列比擬。這樣的宣告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來說,其實是很危險的,因為羅馬帝國統治者就是要人民將他當作神明敬拜。因此,這位獨一無二的全能上帝,是應該被歌頌、讚美的。使徒保羅在這裏用「萬王的王,萬主的主」,這句話很清楚說出創造的上帝,是高高勝過所有君王的上帝。

第十六節,聖經一再給我們一個認識,就是上帝是絕對聖潔,不是有罪的人能夠與上帝面對面相見。出埃及記第三十三章十七節至廿三節記載摩西曾對上帝要求要見祂的面,但被上帝拒絕了。上帝拒絕的理由是因為看見祂的面的人「都不能存活」。但上帝用另一種方式讓摩西看見上帝的榮耀。上帝以祂的榮耀代表著祂。這榮耀就是在這節使徒保羅提到的「光」。


第十七至十九節:

對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你要警戒他們不可驕傲。不要把希望寄託在不可靠的財物上,而要倚靠那把萬物豐豐富富地賜給我們享受的上帝。要吩咐他們行善,多做好事,慷慨施捨,隨時濟助。這樣,他們就是在為自己積存財寶,為將來建立堅固的根基,好把握生命,那真正的生命。


這段話是使徒保羅對提摩太另一項的勸勉,在提醒他牧會工作中,對於那些有錢有勢的信徒,或是那些雖然已經信了耶穌基督,可是在信仰上表現出來的,卻與真實信仰內涵有差異的信徒,應該盡傳道者的職責給予糾正。

在第九至十節曾提到貪戀錢財對生命的危險,現在則進一步提到一個人若是有了財富,應該知道怎樣使用財富,使自己的心靈生命更加豐富起來,而不是因為擁有財富,卻反而使人墮落了。

人最大的軟弱就是把錢財當作神明看待,也因為這樣,有錢人最大的弱點就是恃財而驕,這是很危險的,因為世上的財富是會變動的。在耶穌基督的教訓中就一再提醒跟隨他的門徒要注意這些事,並且在教導群眾時,也提起這方面的問題。例如他曾舉例提到一個大財主,認為他的生命可以倚靠錢財享受生活,耶穌基督卻說這個財主乃是個「糊塗人」(參考路加福音十二:—)。耶穌基督在山上教導門徒時,也曾提醒他的門徒要注意在上帝與錢財之間,必須有個明確的抉擇,他說:


「沒有人能夠伺候兩個主人。他要不是厭惡這個,喜愛那個,就是看重這個,輕看那個。你們不可能同時作上帝的僕人,又作錢財的奴隸。」(馬太福音六:)


在耶穌基督的教訓中,他甚至要大家看看天空的飛鳥,或是野地裏的花、草。這些都有上帝在照顧,何況是人?上帝豈不是會更加倍疼惜?

另一方面,基督教聖經也給我們一個重要的觀念,就是人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來自上帝的賞賜。但上帝賞賜給人的這些恩典,並不是要讓人私用、擁有,而是為了成為上帝的同工,用來幫助那些困苦、貧窮、需要幫助的人。因此,基督教信仰一直給我們重要的教訓,就是「施比受更為有福」(參考使徒行傳二十:)。為甚麼要這樣說?因為給需要的人,或是去幫助那些軟弱與困苦者,這就是在替上帝做工,上帝會償還。這也是箴言作者所說的:「濟助窮人等於借錢給上主;他的善行,上主要償還。」(箴言十九:)耶穌基督的教訓中也一再提起這樣的觀念,例如路加福音第十二章三十三節,他說賙濟窮人,就是在為自己積存天上的財寶。而當一個有錢有地位的人來詢問怎樣才能得到永恆生命的問題時,耶穌基督的回答很清楚,就是要這個人將財產變賣去賙濟窮人(參考馬太福音十九:—,馬可福音十:—,路加福音十八:—)。

真實生命的內涵,並不是自己擁有甚麼,而是自己與別人分享了甚麼,這一點才是真正生命的意義。

另一方面,使徒保羅也在這裏提到基督信仰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創造萬有的獨一上帝,乃是個豐豐富富的上帝。


第二十至廿一節:

提摩太啊,你要好好地持守你所接受的託付。要避免那些不敬虔的空談和所謂「知識」的荒謬爭論。有些人以為他們已經有了這種知識,以致在信仰上迷失了方向。

願上帝賜恩典給你們!


這二節是結尾語,也是使徒保羅對提摩太的祝福。

「要持守所接受的託付」,這句話若是以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在勸勉提摩太必須持守獻身的使命感。提摩太所接受的託付,就是要去禁止以弗所教會內部有人「傳不正確的教義」。怎樣才是禁止這些人傳不正確教義最好的方法呢?我認為就是帶領信徒回到聖經來,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傳福音的基本依據就是聖經,因為聖經就是上帝的話,也只有上帝的話才是正確的。一個傳道者就是要傳揚聖經上帝的話。

「不敬虔的空談」和「荒謬爭論」,這些就是指那些不切實際的空談話題。所謂「不切實際」,就是把信仰與生活的實務分開,這就會讓人覺得信仰是一種距離現實生活很遙遠的事。但真實的信仰並不是這樣,而是可以讓我們從生活中體會出真實的力量。例如說,當一個人遇到苦難的時候,我們卻對他說,沒有關係,上帝愛你。這樣的話是多麼空洞而不切實際啊!我們應該去了解他的苦難是怎樣造成的?為甚麼會有這樣的苦難加在這個人的身上?雖然我們沒有力量幫助他,但總是可以試著了解事情的原委,說不定我們也可以分擔一些。而不是開口閉口就說「世上有苦難,天上有獎賞」,這樣的話是沒有甚麼意義可言的。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看這段經文帶給我們的信息:


一、讓我們透過信仰的力量,來學習知道滿足和獻上感恩的心,以排除心中的貪婪之慾。


使徒保羅提醒提摩太在教會中要注意的事項,就是不要有貪戀錢財的心。在他的看法裏,認為所有罪惡的根源都是與貪愛錢財有密切關係。我們也可以這樣了解:錢財與上帝之間只有一線間的差距而已,若是不謹慎注意,有時還很難分別出來,這也就是為甚麼耶穌基督會提醒他的門徒,必須在上帝與錢財之間做個明確的抉擇之因。

台灣俗語有一句話很傳神,這句話說:「有錢可使鬼推磨。」想想看,誰有能力可以驅使魔鬼?誰才有能力可以降服鬼?除了上帝,誰有這樣的能力?但台灣俗語竟然有這樣的話,就可以想像得到錢財的能力有多大,幾乎就像神明一樣。難怪在民間宗教裏,甚至還會有這樣的傳統習俗,就是當人去世時,手上要帶些錢,這樣在半路遇到鬼的時候,可以拿些錢給鬼,就可以打發了。

讓我感觸甚深的就是在政府推動的樂透彩券發行正盛之際,有許多人為了求得神明給明牌,在彰化地區有一家專門在製造金紙的商家,竟然還推出所謂的「八角金紙」,這種金紙的每一包之背後,都附上了一張只印一面的一千元假鈔,另一面則是印有明牌,讓購買者可以有明牌可參考。有記者問這家金紙廠老闆,為甚麼會想到生產這種「八角金紙」,老闆竟然說燒了這種「八角金紙」,可以網羅「八路神明」聚合而來,這樣樂透的明牌就跑不掉了。他說這樣的金紙,會吸引神明注意。原因是這個人所說的神明也喜歡金錢。這使我想起三十多年前,佛教法鼓山的創辦人聖嚴法師所說的一句話:「談佛,就不要說錢。」兩者相比較,真是南轅北轍啊!

想想看,這是甚麼樣式的信仰?信仰與錢財是截然不同的領域。我必須很真實地告訴大家:如果你對錢財有貪婪的心,就不要來信耶穌基督,因為耶穌基督並不是要使人得到錢財,反而是要改變人對錢財的觀念,從想要自己擁有,變成願意幫助人;使一個人從原本倚靠錢財在看生命的價值,改變成為以耶穌基督為他生命的主,甚至願意為了傳耶穌基督的福音,奉獻自己所擁有的錢財。

而使一個人像使徒保羅所說的知道滿足,就是需要從宗教信仰入門開始學習。基督教信仰讓我們知道,一個人的生命是因為認識耶穌基督而開始富有起來。因為耶穌基督說他來,是要使人得到「豐豐富富的生命」(參考約翰福音十:b)。


二、知道分享的人,才體會得到生命的豐富和喜樂,也才會明白真實生命的財富是甚麼。


很可能在以弗所教會中有不少信徒的家境是富有的,也因為這樣,使徒保羅希望提摩太留在以弗所教會期間,會教導信徒知道怎樣與貧困的人分享上帝所賞賜的才能和各樣恩典。

財富不是人生命的倚靠,這種觀念我相信大多數的人都很清楚,也會同意這樣的看法。因為財富是隨時會改變,環境改變,這些東西都會跟著改變。我們這一代七十歲以下的人都沒有經歷過發生在一九二八年的世界經濟不景氣之風暴,所帶來的慘狀。但我們當中必定有許多人經歷過一九四八年發生在咱台灣的金融風暴,那時原本每四元台幣可兌換一塊美元,卻在一夕之間變成每四萬元舊台幣兌換一塊新台幣的慘痛經驗。

我們可以舉出許多例子來說明一件事實:會改變的東西,都不是人生命的倚靠,唯有不能改變的,才是我們生命最好的保障。上帝就是獨一無二的創造主,祂就是我們生命的主。使徒保羅告訴提摩太,要勸勉那些有錢有勢的人,要把生命寄託在「那把萬物豐豐富富地賜給我們享受的上帝」,真的是這樣!因上帝才是永遠的,祂的愛是永不改變的。

也因為這樣,使徒保羅更進一步提出一個重要的信念:要把財富趁著自己還擁有使用和處理能力的時候,趕緊「多做好事、慷慨施捨,隨時濟助」,他說這樣就是「在為自己積存財寶,為將來建立堅固的根基」。為甚麼使徒保羅會這樣說?這很可能與猶太人的拉比有關係,拉比經常在教導學生說:「人死後,甚麼都帶不走,唯一可以隨著人帶到上帝那兒去的,就是一張施捨給別人而別人無法償還的帳單。」耶穌基督對那位來詢問怎樣才能得到永恆生命的財主也是這樣說:「你還缺少一件。去賣掉你所有的產業,把錢捐給窮人,你就會有財富積存在天上;然後來跟從我。」(馬可福音十:)

真正的財富,不是累積在自己的身上,而是看我們給了別人多少來衡量,這一點也是基督教在教導信徒要把信仰落實於生活中的一項很重要的功課。

我感到欣慰的是,咱台北東門教會是一間很會與真正貧困的教會一起分享的教會,目前我們正在幫助四間教會,我們希望在明年能再多幫助一間或兩間的教會,我深信這樣做,乃是在見證我們的信仰,也是在表明我們願意遵行聖經的教導。

(講於二○○三年十二月七日)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