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主耶穌會再來

經文:帖撒羅尼迦後書一:—

我們不太清楚為甚麼使徒保羅寫了帖撒羅尼迦前書之後,還會再寫一次信給該教會,而且前後兩本書信的時間相隔的時間很短,很有可能是寫了前書之後,發現仍有一些看法沒有表明清楚,造成教會中有些信徒發出不滿之聲,或是因為寫完前書之後,想到還有一些沒有說到的事,現在再來補充一次,就像他寫給提摩太的書信一樣。這種看法並不是沒有可能,就像我們也會這樣,寫了一封信之後,隨即把信寄了出去,從郵局走回家的途中,突然想到有一些事情忘記交代了,怎麼辦呢?在還沒有電腦可以上網用電子信件傳遞消息的時代,只好再寫一次是相同的。
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就是大約在三十五年前,我最小的弟弟第一次上台北醫學院讀書,他寫信回來說要參加聖誕節的舞會。我父親看到信很緊張,馬上就要我趕緊寫封信給他,要他不可以參加舞會。於是,我就趕緊寫一封信給他。可是,我父親很節儉,平時甚少寄信用限時的,都是用平信寄。因此,我也是寫完信後,就用平信寄給我弟弟。信寄出去了,我父親才問我說,有沒有寄限時?我說沒有,只寄平信。我父親認為這樣會來不及,怕我弟弟真的去參加聖誕節舞會,於是要我隨即又再另外寫一封信,強調絕對不可以去跳舞。然後又要我多加上一些話,包括說要弟弟趕緊回來,參加教會聖歌隊的報佳音,說甚麼教會要舉行成人堅信禮,他已經替我弟弟報了名,一定要回來。
於是,我就這樣子照父親的交代寫了,這次的信是寄限時的。比原先的普通信還要快。因此,我弟弟接到限時信的時候,原先的普通信還沒有收到。可是,因為限時信是在隔天才寄出去的,當我弟弟接到信時,舞會已經開完了,他也去跳過了舞。但他有聽我父親的話趕緊回來。當他進入家門的時候,我父親開口的第一句話就是:「你不可以參加舞會。」我弟弟回答說:「我已經去參加了。因為我接到信時,舞會也剛好結束。」
使徒保羅寫給帖撒羅尼迦教會的這第二封信,比原先第一封信,在篇幅上短少了許多。在前一封信,總共有五章(八十一節),在後書則是只有三章(四十七節),相差接近快一半的篇幅。在討論問題上,也可以明白後書是比前書要簡略了許多。我們也從這封書信中一再強調有關耶穌基督再臨的事,就可以發現當使徒保羅寫前書提到有關耶穌基督再臨的事時,造成信徒們對這件重要的信仰認知產生了誤解,因此,他認為有必要加以澄清,或是進一步說明,帖撒羅尼迦後書就是這樣寫出來的。
從這裏,我們也可以想到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信徒,必定是在接到頭一封書信後,有不同的意見或看法,他們可能也曾寫信回答使徒保羅,表達他們的看法。若是果真有寫信給使徒保羅,那就很可惜,因為他們寫的書信並沒有被收藏在聖經中,我們也因此無法知悉他們如何回應使徒保羅的觀點,只能就使徒保羅和西拉、提摩太等人所寫的來了解。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段經文的內容:

第一至二節:
我是保羅;我跟西拉和提摩太寫信給帖撒羅尼迦教會—屬於我們的父上帝和主耶穌基督的信徒們。
願我們的父上帝和主耶穌基督賜恩典、平安給你們!

在前書第一章一節,我們已經有說明過,使徒保羅寫書信的方式,就是當時羅馬人寫書信的方式,先介紹自己是誰,然後就是問安的語句。
在第一節,跟前書所提到的相同,這封書信除了使徒保羅之外,連同具名的,還有西拉和提摩太。
如果我們仔細對照一下第一章一節所寫的,和在這裏所寫的,幾乎都相同,除了幾個字之外,例如在第一章一節,前書是用「屬於父上帝」,在後書這裏則是用「屬於我們的父上帝」,多出了一個「我們的」。別小看這麼簡單的「我們的」這個詞句,卻是充分地表達了使徒保羅對「教會」這個信仰團體的看法;他就是用這個「我們的」詞句,再次強調我們就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在信仰裏,大家就像生活在一個大家庭。如同他在前書第五章十一節勸勉所說的:「因此,你們要互相鼓勵,彼此幫助,像你們現在所做的一樣。」這裏所用的「彼此幫助」,就像在蓋房子,是用動詞「建造」(demo)和名詞「房子」(oikos)聯合起來的複合式動名詞。換句話說,使徒保羅要向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信徒表明:上帝並不是某些人特有的,而是屬於大家共有的。我們都是相同的信仰,有共同信仰的天父。
這樣,我們就有了一個重要的認識:上帝不會因為某些人自認比較特別,就愛那個更多,就像一個真正有愛心的父親一樣,並不會比較愛某一個孩子,而是愛他所生的每一個孩子。「上帝愛世人」(參考約翰福音三:),這句話我們一點也不陌生。耶穌基督說:「因為,天父使太陽照好人,同樣也照壞人;降雨給行善的,也給作惡的。」(馬太福音五:b)這樣,我們可以明白使徒保羅要傳遞的一個觀念:所有信靠耶穌基督為救主的信徒,都是上帝的最愛,上帝並不偏愛某些人。
第二節再次重複「我們的父上帝」這個句型,並且加上了「和主耶穌基督」這句話,和前書第一章下半句採用的祈願式語句,顯然地,後書採用的是主動祝福,是更為積極的語句。

第三至四節:
弟兄姊妹們,我們應該常常為你們感謝上帝。這是當然的;因為你們的信心大有進步,彼此相愛的心也大為增進。因此,我們在上帝的各教會裏誇耀你們。你們經歷一切迫害、患難,仍然相信,仍然忍耐;這就是我們所誇耀的。

就像在前書一樣,使徒保羅對帖撒羅尼迦教會是以相當肯定的語句,他稱讚該教會信徒在信仰上的表現,他說「應該常常」為帖撒羅尼迦教會信徒的表現「感謝上帝」。
為甚麼他會這樣說?這裏使徒保羅提到兩點:
一是他們的信心大有進步。在前書第三章節,使徒保羅解釋當時派提摩太去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要去「堅固和幫助」他們的信心,使他們當中「不會有人因受迫害而退縮」。然後在第三章十節,使徒保羅曾表示希望能夠親自去帖撒羅尼迦教會看他們,為的是希望能補足他們在信心上的需要。而現在則說他們在信心上大有進步,這必定是接到帖撒羅尼迦教會的回信,了解該教會更詳細的情況之後,知道他們並沒有在受到迫害的情況下,有任何退縮的態度,反而是更堅強,這使得使徒保羅大為安慰。
二是他們彼此相愛的心也大為增進。使徒保羅曾勸勉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信徒要「有彼此相愛和愛人類的心,並且日益增長」。他對該教會稱讚的一件事,就是該教會不僅有堅定的信心,還會用信仰實踐在日常生活上,這種信仰的實踐,就是將耶穌基督的愛鋪陳出來。更重要的,他們不僅是彼此相愛,還會進一步地愛別人,這一點才是最重要的見證,也是使徒保羅稱讚他們在愛心上「大為增進」的地方。
第四節,使徒保羅讓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信徒知道,無論到哪個地方,他們這群同工(包括西拉、提摩太等人),都會以該教會為例,讓其它教會的信徒也有學習的樣本可看。使徒保羅誇耀該教會雖然經歷了迫害、患難,但卻還是有堅定的信心,沒有氣餒、失志。
如果我們看使徒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有這樣的一段話,就會更明白他之所以稱讚帖撒羅尼迦教會的原因。他說:

「弟兄姊妹們,我們希望你們知道上帝怎樣恩待馬其頓的各教會。他們從所經歷的患難受到嚴重的考驗;但是他們充滿著快樂,在極度的貧困中仍然慷慨捐助。我敢證明,他們的捐助是竭盡所能的,甚至超過了他們的力量。自願地,他們向我們懇求,讓他們在接濟猶太的信徒這一件善事上有份。」(哥林多後書八:—)

從這段經文我們看到在「馬其頓的各教會」,就是包括了帖撒羅尼迦教會在內,這些教會的信徒不僅會彼此相愛,還會想到耶路撒冷教會的需要,知道他們的欠缺,主動捐獻幫助他們。這樣的信仰態度才是使徒保羅深受感動的原因。

第五至八節:
這正是上帝公義審判的證據,證明你們配得享受上帝國的福澤。你們就是為了這個國度繼續在忍受苦難。上帝要執行公義。他要使那些迫害你們的人遭受患難;他要使你們這些受苦的人跟我們一同得到釋放。主耶穌和他大能的天使從天上顯現在火燄中的時候,上帝就要執行這一件事。他要懲罰不承認他、不聽從有關我們主耶穌福音的那些人。

在這段經文中,使徒保羅一再提起上帝的公義。請注意,聖經談及上帝的「公義」時,其所表示的意義含有「憐憫」之意。因此,當使徒保羅使用「上帝公義」這詞句時,就是在告訴帖撒羅尼迦教會信徒,讓他們知道:當他們為了福音受迫害,卻還一直堅持信仰的原則,不妥協、不改變他們對耶穌基督原有的信心,上帝將會因此加倍憐憫他們,將使他們享受特別的福份,就是上帝國的福澤。每個時代都會遇到阻止福音事工的人,這些阻止福音廣傳的人,除了想盡辦法阻止福音事工之外,甚至嚴重的,還會設法逼迫傳福音者。但耶穌基督很清楚地告訴我們,凡是為了跟隨他而受到侮辱或迫害,在天上必定有美好的福份等待著我們去領受(參考馬太福音五:—)。
為了福音受到迫害,這並不是恥辱,相反的,將是一種榮耀,因為將會有天上的獎賞在等待著。使徒保羅寫給腓立比教會的書信中,就很清楚地指出,他一生最大的期盼就是在等待來自天上的獎賞(參考腓立比書三:—),因為天上的獎賞才是基督徒生命最終極的關懷。
使徒保羅在這裏特別提出相對於受迫害的人,就是那些迫害耶穌基督的信徒的人,將會受到上帝嚴厲的懲罰。
聖經幫助我們要注意的是,當提到上帝的公義時,除了對遭遇苦難的人充分顯示了上帝的愛和憐憫外,另一方面就是對那些故意迫害他人,使他人被迫必須離棄對上帝的信仰,這樣的迫害者,也將承受上帝公義的審判。因此,上帝的公義不僅對受害者有憐憫,也對壓迫他人者有懲罰。因為公義的上帝絕對不會對那些為非作歹的人袖手旁觀,更不會把故意作惡的人當作無罪的人看待。公義的上帝絕對不會這樣,祂是會生氣也會懲罰的上帝。
第七節讓我們看到使徒保羅說這些受苦的人,就像使徒保羅和其他同工一樣,也是同樣受過迫害的苦難。這一點可以從使徒行傳中看,使徒保羅不僅受到鞭打,也曾受到牢獄之災。在他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也有詳細描寫他所受到迫害,以及因為傳福音所經歷的遭遇(參考哥林多後書十一:—)。
這段經文讓我們看到使徒保羅在傳福音的過程中,確實是受到許多困苦、災難,但並沒有因此改變他傳福音的熱情和毅力。他跟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信徒表示,他們所受到的迫害,就像他受到的迫害一樣,大家都是為了耶穌基督福音的緣故所承受的,也都將因為耶穌基督復活的恩典而蒙受生命復活的福份。
在第七節這裏用「釋放」,中文和合本用「平安」,台語版聖經翻譯很好,用「安息」。指生命中真的有耶穌基督同在之意,意思是指沒有掛慮、煩惱纏絆著生命,而是生命中充滿著喜樂,因為有耶穌基督的救恩,他將我們生命的重擔卸了下來(參考馬太福音十一:—)。
第七節提到「主耶穌和他大能的天使從天上顯現在火燄中」,「火燄」,這通常有兩種意思,一是指上帝的審判,另一是指上帝的臨到。出埃及記第三章二節描述上帝的天使從火燄中向摩西顯現。聖經中通常用「火」來表示「淨化」、「提煉」之意。施洗約翰曾對當時的群眾說,若是不悔改,將會如同不結出好果子的樹一樣被砍下來,丟在「火裏」燒毀(參考路加福音三:、)。
第八節,在使徒保羅傳福音的過程中,最傷腦筋的一件事,也是經常遇到的案例,就是有些人聽到了福音的信息,並且也看到了神蹟的顯現,但卻故意不當一回事一樣,拒絕領受福音的信息。持這種態度的人大多以猶太人為多,特別是那些猶太宗教領袖為然。使徒保羅在這一節其實是意有所指的在指責那些不但不信耶穌基督為生命的救主,還故意阻礙福音廣傳的人,要讓他們知道上帝絕對不會原諒他們這種惡劣的行徑。當然這句話的另一面也同時是在鼓勵、安慰帖撒羅尼迦教會受到迫害的信徒,讓他們知道上帝一定會嚴懲這些迫害他們的人。

第九至十節:
主再來的日子,那些人要受懲罰,永遠滅亡,從主面前被隔絕,離開他榮耀的大能。在那一天,他要從信徒們得榮耀,並受他們的頌讚。你們也要在他們的行列中,因為你們相信了我們所傳的福音。

我曾提過帖撒羅尼迦書信有一個重要的主題,就是關於耶穌基督再臨的信息。使徒保羅在這兩封書信中提到很多次,特別是在後書就提到了四次(參考一:、、二、、)。
這兩節可說是完全對立的經文,主要的區別就在耶穌基督再臨來到世界,成為永遠毀滅與永遠得榮耀的一個分界線。對於阻礙福音廣傳的人來說,耶穌基督的再臨為他們帶來的,並不是拯救,而是懲罰,這懲罰乃是毀滅性的,被隔離出來的。而對福音的信息有堅持,且寧願為了福音的緣故受迫害的人,必定會得到美好的獎賞,這種獎賞就如同使徒保羅所說的,是「屬天的新生命」(參考腓立比書三:)。
耶穌基督會再臨,這是基督教會兩千年來一直在傳述的信息,也是基督教信仰主要內涵之一。當說到耶穌基督再來,也就是在表示上帝的審判和拯救會同時來到,對那些堅持因信耶穌基督而備受迫害的信徒來說,耶穌基督的再臨,乃是他們生存下去的最大倚靠和力量,對那些在死亡邊緣掙扎的信徒來說,就是因為相信耶穌基督再臨的信息,使他們在極度苦難中,仍然對生命存著一絲盼望。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耶穌基督再臨的信息,基督教會是否能延續到今天的時代,還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另一方面,我們也從這兩節經文中看到基督教福音最大的目標,就是讓聽了且信了的人,得到新的生命,這一點也是帖撒羅尼迦書信一個重要的主題。這種新生命就是復活的生命,是可以承受上帝國福份的新生命。

第十一至十二節:
為了這目的,我們常常為你們禱告,求我們的上帝使你們不至於辜負他的呼召。願他用他的大能來幫助你們,實現一切向善的志願,成就你們憑信心所做的工作。這樣,我們主耶穌的名會從你們得榮耀,而你們也要從他得榮耀;這是藉著我們的上帝和主耶穌基督的恩典而來的。

使徒保羅說為了能夠得到這種在耶穌基督裏屬天新生命的榮耀,他和西拉、提摩太等同工們,一直在祈禱中紀念著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信徒。
「常常禱告」,這也是他在前書第五章十七節提到的勸勉之一。使徒保羅一再強調彼此相愛,而彼此代禱就是彼此相愛的一門主要功課。使徒保羅他們一起為帖撒羅尼迦教會代禱,也要該教會為他們的福音事工代禱。我們要注意的是,使徒保羅為他們代禱的事項,是讓帖撒羅尼迦教會信徒成為名副其實的教會,是一間在信仰上有美好見證的教會,他用「不至於辜負他(指上帝)的呼召」。
這裏提到兩點上帝的呼召來成為福音僕人的用意,其一,是指「向善」的志願。這種「向善」的心志,是屬靈結出來的果實之一(參考加拉太書五:)。因此,一個人能夠有向善的動力,並不是人自己有的,而是上帝的靈感動人心所得到的結果。這也就是為甚麼德國神學家潘賀華(D. Bonhoeffer)會勸勉基督徒,要對那些非基督徒卻一直努力在行善的說:「你所做的,正好就是我們的上帝透過耶穌基督所教導我們要去做的美事。」其二,憑「信心」所做的工作。信心,是指對上帝在耶穌基督裏的救恩,不是指對某些人有信心,而是對上帝拯救的信息有絕對的信賴。作為上帝福音的僕人,不論是基督徒個人或是信仰團契的基督教會,都必須有這種基本要件,就是從不對福音有懷疑,因為這福音乃是拯救的大能,對任何人都是最好的信息。
第十二節讓我們看到傳福音者一個最大的福份,就是在耶穌基督的名裏享有生命的榮耀,同樣的,也因為傳福音,使耶穌基督的名也得到榮耀。在這裏要注意的,是傳福音,因為福音述說的,是耶穌基督的愛。也只有在耶穌基督的愛裏,才能看到這種因為福音的緣故相互得榮耀的意義。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這段經文帶來的信息:

一、我們深信耶穌基督會再臨,且再臨於我們生存的時代,因為他的再臨,帶來上帝公義的審判和憐憫的愛。

當我們在說耶穌基督會再臨的時候,請不要忘記,這不是空談,而是我們的信仰告白。因為我們堅信這樣的信仰,且確信耶穌基督將會再臨於我們的時代。他會再臨,因為他要拯救所有信靠他救恩的人,要讓他們因為耶穌基督的再臨,得到生命最高的榮耀。
另一方面,我們也深信耶穌基督會再臨,因為他要來審判所有阻擋福音廣傳的人,這些人包括了濫用耶穌基督名字的人,以及那些假借他的名,進行欺騙行為的對象。不只是所謂被稱為「基督信徒」的個人,也包含了以基督的名而設立的所謂「基督教會」或機構。這些人或對象,掛的名字是「基督」,所做的卻不是屬於基督的。因為屬於基督的,就是愛與分享。沒有愛的地方,談不上耶穌基督的拯救;沒有分享的行為,就沒有基督拯救的信息可傳。
有一件事是我們必須要注意的,當我們在談耶穌基督再臨的時候,請不忘記,這不是未來的事,而是現在的,是在我們活生生的時代就可以看得到的事。因為耶穌基督已經復活,他復活了,因為有他的復活,才有今天的基督教會。我們不是要再等待,而是要見證他已經來到我們當中,這一點認識是非常重要的。
自從有基督教會以來,就經常有人利用耶穌基督再臨的信息,傳講欺騙的信息。不論過去的時代如何,就是近代的基督教會也經常發生這樣的錯誤行為。我印象甚為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九九二年十月廿八日的事件,這是從韓國五旬節教會所發出的信息,說耶穌基督將會在當天再臨,世界末日即將在那一天跟隨來到。這件消息透過該教派在世界各地分設的教會傳出,且有不少基督教會響應。我在一九九二年八月剛好去美國訪問,有一位青年拿該教會發出的中文傳單給我看。我在當年八月底訪問回來,九月下旬去台中逢甲大學長青團契演講,我提起這件事,希望他們稍微注意一下,結果有一位學生舉手問我說:「盧牧師,那是美國時間,還是台灣時間?」經他這一問,我突然間醒悟過來,因為台灣時間與美國東部時間相差十二個小時。
一九九二年十月廿九日中國時報報導一則篇幅相當大的消息,說在十月廿八日那天,韓國漢城警察派出將近一萬名警察守候在五旬節教會總會禮拜堂,也派出多達五百餘輛的救護車、兩百多輛消防車,並且將該禮拜堂四周道路包圍管制。該禮拜堂很早就已湧進至少有六千名以上的信徒,有的已經在教會住一個月以上,有的則是在前幾天進駐。大家以非常敬虔的態度進行潔身沐浴守齋,為的是要以潔淨的身心等待世界末日來臨。他們用禁食祈禱、頌讚詩歌、讀聖經,等待耶穌基督從天上降臨,並且等待世界末日來到。
當天晚上十二時一過,警察衝進教會禮拜堂和所有教室,將信徒逐一地帶出送進警備車上,有許多信徒因為禁食過久已呈休克現象,他們被送進救護車送去醫院急救。但警察發現更可怕的現象,就是有些婦女是剛從醫院動完手術才到教會的,詢問了之後才發現,她們都是懷孕婦女。經查問之後,才發現這些婦女都是以為耶穌基督再臨時,要帶那樣多的信徒到天上,因為怕自己懷孕的身子會太重,成為耶穌基督拉她們上天的一種負擔,因此紛紛到醫院去動手術,將胎兒拿掉。
另一方面,警察人員也在教會牧師館和辦公室抄到超過美金現鈔二億元,以及各種有價證券超過二十億美元。其實,這已經很清楚在暗示著該教會的牧師有以耶穌基督再臨、世界末日來到的訊息,進行欺騙信徒錢財之嫌。這是非常恐怖的事件,因為這樣的信息不但傳不出耶穌基督再臨的信息,相反的,卻讓耶穌基督拯救之愛的信息消失了,甚至是污穢,這是多麼可惜也不應該啊!
真正要傳耶穌基督再臨的信息,並不是要告訴大家世界末日來臨,因為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知道那確切的時間(參考馬可福音十三:—),而是要讓大家知道上帝的憐憫和愛,我們要傳揚的乃是讓大家知道悔改信耶穌基督,而這樣的福音信息,必須先從我們自己身上見證耶穌基督的愛開始做起。不是只管自己躲在教會禮拜堂裏潔身沐浴守齋,是要將耶穌基督對貧困、受迫害者的愛,帶到世界各地去。

二、上帝所賞賜給我們的恩典都是一樣,並沒有甚麼差別,唯一的差別,是我們有沒有將上帝所賞賜的恩典分享給真正需要的人。

使徒保羅寫給帖撒羅尼迦教會的書信中,在第一本書信中,他最常使用的詞句,就是「彼此」和「互相」,他要信徒們知道「彼此相愛」(參考前書三:、四:)、「彼此安慰」(參考前書四:)、「彼此幫助」(參考前書五:)、「互相鼓勵」(參考前書五:)、「彼此關心」(參考前書五:)。而在後書中,他一再用「我們的父上帝」、「我們的主耶穌基督」這樣的名稱,其實我們可以這樣說,在帖撒羅尼迦後書,使徒保羅所用的詞彙最多的就是「我們」。為甚麼使徒保羅會用這樣的詞彙呢?很簡單,他要告訴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信徒,在上帝拯救的愛裏,我們就像一個大家庭一樣,上帝就是我們共同的父親,耶穌基督就是我們共同的救主。在上帝的裏面,我們都沒有甚麼分別,這樣的認識一定要清楚。這也就是我一再在強調的:踏進教會的門裏面,沒有貧賤富貴的區別,大家都一樣。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說他要比較特別,包括傳道者在內,大家都一樣,不能說自己身份比較凸顯、不同,沒有這一回事。因此,若是沒有這樣的認知,我們就無法建立「彼此」、「互相」的信仰見證。
我經常會聽到有人引用耶穌基督所講的例子說,上帝給某某人有「五千塊錢」的恩賜,卻沒有好好運用。或是上帝給某某人「五千塊錢」的能力,因此,受到的祝福比較多。這樣的說法是錯解了耶穌基督講解比喻的精神。其實,引用這個比喻是從馬太福音第廿五章十四至三十節所記載的經文,但如果注意看,就會發現這段耶穌基督所講的比喻重點,並不是在數字的多寡、差別,而是在第十五節的「按照他們個人的才幹」這句話,而不是在那些不同的數字——五千、二千、一千。不同的才幹,表示每個人所要擔當的功能不一樣。如果每個人的能力都一樣,這樣的社會必定會很奇怪,這樣的家庭也一樣很糟糕。
上帝給我們的恩典都是一樣的,這種恩典各有不同,但都有一個相同的要求,就是要大家盡心、盡力、盡意完成福音傳播的事工,就是這樣,非常清楚。並不是要我們拿各種不同的恩典相互比較,更不是要我們拿來計較,這是非常不正確的態度。上帝的恩典不是數字的問題,而是怎樣將這些奇妙的恩典彼此相互分享、欣賞。如果沒有這樣的心態,就算擁有再多的恩典,也是枉然。
教會就是以耶穌基督的名建立起來的信仰共同體,因此,就應該有「彼此」、「互相」幫助的責任和義務。我們應該感謝上帝的恩典,讓我們教會知道怎樣幫助原住民教會的需要,也知道幫助弱小教會的欠缺,但我們不要以為已經夠了,沒有,應該要學習的乃是像使徒保羅所提及的馬其頓各教會,他們是在「極度貧困中仍然慷慨捐助」(參考哥林多後書八:),這一點才是最好的信仰見證。因為上帝讓我們比別人得到更多的恩典,為的就是要我們負擔起更多的責任和使命,這一點也是我們要學習的信仰功課。也唯有我們這樣做,才能使我們的教會真的達成與他教會之間的「彼此」、「互相」的關係。
(講於二○○三年九月十四日)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8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