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講:重立新約

經文:創世記九:1—29

我們上次已講完創世記裡很重要的文獻—洪水的故事,這是記載在第六章至第八章。我們現在所讀的第九章,是記載在洪水之後,上帝如何與人重新立約的事情。在前面所寫的「讀 創世記這本古老經典」乙文中,我曾提過創世記這本經典的特色之一,是在述說「約」的意義。而「約」在洪水的故事中也是在說明上帝與人之間如何建立一個新的「約」,因為舊的約已經被洪水沖走了,被大水給淹沒了,現在要重新立一個新的約。

從創造的開始,上帝與一切受造之物之間的關係,就是以「約」來維持的。作者要讓我們知道,只有在「約」的裡面,上帝與人之間,人與人之間,人與萬物之間才有「秩序」可言,才能看出或體驗出「好的」實質意義。作者很有秩序地在告訴我們,自從人違約犯罪之後,緊接者而來的就是一種「失序」狀態;有兄弟之間的相互殘殺,更嚴重的是「上主看見人類個個邪惡,始終心懷惡念」(創世記六:5),這種「邪惡」、「惡念」表現在人與人之間關係惡化外,也表現在人與生存環境之間的不和諧。換句話說,就是人並沒有依照受造時所應該遵守的「約」,也就是「妥善管理萬物之約」,結果造成洪水的氾濫,人和萬物同受遭殃。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所讀的經文內容:

第一節:上帝賜福給挪亞和他的兒子們,說:「你們要生養眾多,使你們的後代遍滿世界。」

聖經的作者給我們一個清楚的觀念,每一次災難的發生,是因人的罪帶來上帝懲罰的結果。但是,上帝是個憐憫的上帝,祂總是在看見人受懲罰後的苦難,就發出慈悲的心,不忍看見人的痛苦,因此,上帝隨即賜福給人類。

早期的人類有一個共同的看法,認為能夠「生產」就是上帝最大的祝福。「生產」越多,表示越有福氣,能力越好。這種觀念在遊牧民族和農業社會的時代,不僅看牲畜、農產品是如此,看人更是如此。當上帝揀選亞伯拉罕時,給他最大的祝福,就是要賜福給他:「子孫多到沒人能夠計算;人若能數算地上的塵沙才能數算你(指亞伯拉罕)的子孫。」(創世記十三:16)現在對人類與大地的懲罰已經過了,一切都要從頭再來。上帝對人的祝福與祂當初造人之時一樣,是要人「生養眾多,使人的後代遍滿世界」,這也是當初創造男人、女人時,上帝給人的應許(創世記一:28)。

第二節:所有地上的牲畜、空中的飛鳥、地面的爬蟲,和海裡的魚類都要畏懼你們,歸你們管理。

這一節的「畏懼」是個很重要的字詞。請注意,在和合本聖經用「都必驚恐、懼怕你們」;驚恐、懼怕連續使用,強調這種彼此之間關係惡化的嚴重性。台語聖經是用 kau-hu(交付)這個字眼;「交付」,這詞的語意較弱,看不出關係破壞的嚴重性。但是也有人認為「交付」這個字眼,跟創造之初上帝給人的「控制大地」之意一樣,因為現在是已經與創造之初,上帝賜福給人的不一樣了。雖然在創造之時,上帝給人的使命是「管理」,現在也是給人「管理」萬物,但是,現在人與萬物之間的關係卻是這些萬物將會「懼怕」人類,這一點起碼說出人與人所生存的環境之間有了一道嚴重的鴻溝。「懼怕」若是成為人與萬物的新關係,這已經表示人所生存的世界已不會再有安寧的時刻。
先知以賽亞的預言裡有這樣的一段話:

「豺狼和綿羊將和平相處;豹子跟小羊一起躺臥。
小牛和幼獅一起吃奶;小孩將看管他們。
母牛和母熊一起吃喝;小牛和小熊一起躺臥。
獅子要像牛一樣吃草。
吃奶的嬰兒要在毒蛇的洞口玩耍;斷奶的孩子伸手在毒蛇的穴內也不受傷害。
在錫安—上帝的聖山上,沒有傷害,也沒有邪惡;
正如海洋充滿了水,大地將充滿對上主的認識。」(以賽亞書十一:6—9)

這是先知以賽亞在預言將有一位新王的興起,這位新王所帶來的新境界就是如此「完美」,是如同上帝在創造之初的景況,人與一切萬物是和諧地生活在一起。這位主前第八世紀的先知,甚至預言一個真正屬於上帝管理掌權的世界,是這樣的:

「上主要解決國際間的糾粉,排解民族間的爭端。
他們要把刀劍鑄成犁頭,把槍矛打成鐮刀。
國際間不再有戰爭,也不再整軍備戰。」 (以賽亞書二:4)

這恐怕是自人類有史以來一直在期盼的一件事。族群之間能夠和諧相處,再加上人與萬物生靈和睦同居,這種景況豈不就是創造故事中的伊甸園嗎?確實就是如此的景觀。

第三節:從前我把蔬菜給你們作食物,現在我也把這些動物給你們作食物。

有人認為基督教原本是主張素食的,是因洪水之後才改變吃肉類的。我想比較正確的看法,應該是作者為了要解釋為甚麼人會宰殺動物來吃,而有這種看法。因為這段經文的作者時代背景是屬於較晚期的「祭司文獻」作品,那時人類已經普遍在用牛羊等牲畜作為獻祭的供品了。依據創世記第一章二十九節至三十節的記載:

「我供給五穀和各種果子作你們的食物。但是所有的動物和鳥類,我給牠們青草和蔬菜吃。」

看來似乎在創造之初,上帝就已經把人定位在素食,包括我們現今所看到的肉食動物都應該如此。不過,比較適當的看法是,作者有個觀念,在一個美麗的伊甸園裡,是沒有流血的狀態。而描述沒有流血、殺戮的方式,就是連人和動物也都不吃帶有流血的食物。就好像上述先知以賽亞在憧憬的一個美麗之世界一般。

第五至七節:誰取了人的生命,我就處死誰;凡害人命的動物,也要處死。凡流人血的,別人也要流他的血,因為我—上帝造人是照自己的形像造的。你們要生養眾多;你們的子孫要遍滿全世界。

這裡很清楚的讓我們看到「不可殺人」的警語。這可以說是對創世記第四章兄弟之間的殘殺做了一個明確的回應。人的生命是來自上帝,人沒有任何理由可以解釋殺人的理由,或是使殺人成為合理化。這也是為甚麼我們一直反對死刑,反對以任何理由所引發的戰爭的原因。

作者在此再次強調人是照著上帝的形象所造的。為的是要表明殘害人的生命將不會被允許,因為人的生命中有上帝的形像。殘害人的生命,等於是與上帝為敵一般,因為破壞了上帝的形像,以及上帝創造的美意。

第七節再次重複第一節上帝對挪亞和他的孩子們說過的話,強調生養的重要性,也就是要排除殺戮,取而代之的是生養。

第八至十七節:上帝對挪亞和他的兒子們說:「我現在要跟你們和你們的子子孫孫,以及地上所有的動物,就是那些跟你們從船上出來的牲畜、飛鳥等立約。我應許你們:所有的生物絕不再被洪水消滅,不再有洪水毀滅大地。我使我的彩虹在雲端出現,作為立約的永久記號。這約是我跟你們以及所有生物立的;彩虹是我跟世界立約的記號。無論甚麼時候,我在天空鋪上雲彩,彩虹在雲端出現,我就記得我跟你們以及所有生物訂立的約:洪水不再毀滅所有生物。當我看見彩虹在雲端出現,我就記得我跟你們和地上所有生物所立永遠的約。這就是我跟是世上所有的生物立約的記號。」

這段經文很清楚的是在強調「約」的重要性;上帝不僅是跟人立約,也跟一切萬物立約(十三節),而且這次立約的特點是立了一個「永遠的約」(十二、十六節),這約是世世代代永遠存在的約。舊約聖經裡我們常常看到作者在表明上帝和人立約時,總是會有記號作證,例如:創造完成安置人妥當之後,在伊甸園裡有棵「能辨別善惡的樹所結的果子你絕對不可吃;你吃了,當天一定死亡」(創世記二:17);大水之後,上帝是以彩虹為記號(創世記九:12—16);上帝與亞伯拉罕立約時,是以「割禮」作為記號,表示上帝與他和他的子孫立下永久的約(創世記十七:13);上帝在曠野與以色列人民立下永久的約,是以兩塊石版記下上帝十誡(出埃及記二十五:12,三十二:15—16);而當人民背棄上帝,造金牛在敬拜時,摩西是將上帝十誡的石版摔碎,以表示所立的約已經破壞掉(出埃及記三十二:19);而重新立約時,是再次將「十條誡命寫在兩塊石版上」(三出埃及記十四:28)。在新約福音書中,我們看到上帝與我們立下一個救恩的記號,就是耶穌基督的十字架;這十字架成為今天基督的教會的標記。

無論是用甚麼作記號,立約有一個很重要的認識,就是必須遵守所立的約,這樣的約才有意義。聖經告訴我們,上帝是一直遵守著祂與人所立的約,而我們人是時常反覆,把與上帝所立的約忘了,或是故意去破壞它。若要使上帝與人所立的約,成為真正達到「不再有毀滅」的約,就必須我們努力善盡責任去實踐我們與上帝所立的約。

第十二節的「彩虹」,我們可以這樣瞭解:彩虹是一個弓型圖案,弓是一種殺戮的武器,但是在上帝的約中,它變成是一個美麗的彩虹,是個平安、和諧、可以過新生活、工作的記號。就像羅馬帝國時代的十字架一樣,當時的十字架是個醜陋,且是懲罰罪犯的殘酷工具,但是在耶穌基督拯救的愛裡,十字架變成是個愛、赦免、救贖的印記、表徵。

第十八節至二十九節:從船裡出來的挪亞的兒子是閃、含、雅弗。(含是迦南的父親。)挪亞這三個兒子就是散佈在全世界的人類的祖先。

挪亞是農夫,也是第一個培植葡萄園的人。有一次,他喝酒喝醉了,脫光衣服躺在帳棚裡。含(迦南的父親)看見他父親赤身露體,就出去告訴他兩個兄弟。閃和雅弗拿了一件長袍,搭在兩人的背上,倒退走進帳棚,把那長袍蓋在父親身上;他們把臉轉向外面,沒有看見父親赤裸的身體。

挪亞酒醒後,知道他最小的兒子所做的,就說:
迦南該受咒阻!他要作他兄弟的奴隸。
要頌讚上主,閃的上帝!
迦南要作閃的奴隸。
願上帝使雅弗繁盛! 
願他的子孫跟閃的子孫共住!
迦南要作雅弗的奴隸。
洪水以後,挪亞又活了三百五十年。他死的時候是九百五十歲。

這裡我們看到作者說挪亞是「第一個培植葡萄園的人」。

在創世記第四章我們曾經看到作者寫說「雅八是游牧人的祖師」。這裡清楚說出挪亞不僅是個栽種葡萄園的始祖,而且是釀製葡萄酒的創始者。可能是因為自己的發明並親自嚐試,結果是不勝酒力而醉了。依照第十八節的瞭解,雅弗是最小的孩子,但是,從二十二、二十四節看來,卻變成含是最小的兒子。而二十五節開始,則是連續咒詛迦南,不是咒詛含。

我們要注意的是,含的後代有兩種民族都與以色列民族有過密切關係的;其一是埃及人,另一是迦南人。在這兩大族群中,埃及人曾經使以色列民族受過極大的痛苦。可是,如果我們注意申命記第二十三章七節:「你們不可輕視埃及人,因為你們曾經寄居在他們的土地上。」這起碼給我們一個重要的認識:埃及人和以色列人民之間的關係並不像這裡所說的那麼地惡劣。而且,舊約聖經給我們不少資料顯示,在以色列人民有困難的時候,埃及人曾伸手援助。不過,對迦南人而言,聖經的作者顯然是毫不留情,這可能是與以色列民族入迦南後,所引發的一連串背叛信仰之舉有密切關係,尤其是迦南人的宗教信仰帶有濃厚的淫亂色彩,更難見容於耶和華宗教的信仰行為。這也是為甚麼作者在這裡沒有說是含受咒詛,而是說迦南受咒詛的原因。因為若說含,則包括了埃及人在內。

為甚麼含看到父親挪亞赤身露體後去告訴他的兄弟,結果是換來這麼大的咒詛呢?這可能是因為含不只是「看到」而已,而是帶有輕視、或大事渲染之意,致使父親蒙羞。這是第二十四節的隱含內容。

讀完這一章,現在讓我們來思考幾個問題:

一、嚴謹遵守我們與上帝之間的約,才能使我們的生命得到上帝的眷顧。

從讀創世記第一章到現在,所看到的是人一再地違背與上帝之間的約,結果所帶來的是上帝的憤怒和嚴厲的懲罰,這是一件值得我們注意的信仰問題。

我們應該時刻反省一件事:我們在遵守與上帝之間所立的約,盡過了多少心力?當我們在期盼上帝的祝福之前,我們應該先反省一下,我們在守約的事上遵守多少?我們在受洗時曾經有發過誓約;有人也曾經帶孩子在眾人與上帝面立過約;結婚時,也曾與另一半立過約。在這些帶有信仰基礎的約上,我們是否真的好好的履行過?如果沒有,我們就很難期盼我們家庭成為上帝在帶領的家庭,我們的教會成為上帝祝福的教會,我們的孩子成為上帝看顧的子民。當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教會青年離婚,教會內部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糾粉日多,這應該是值得我們好好反省的重點,我們對與上帝所立的約實踐多少。我們應該注意的是,創世記的作者一再地告訴我們,上帝與我們立的約,不是一天、兩天,或是一年、兩年,而是一生一世的約,甚至是子子孫孫,世世代代的約,是永久的生命之約。

二、生命是來自上帝的賞賜,我們應該尊重、珍惜我們的生命。

這一章再次重述創世記第一章上帝創造萬物時,所說的話:「上帝造人是照自己的形像造的。」(第六節,請比較第一章二十六節)我們的生命最為貴重的地方就在這裡,我們每個人都具有上帝的形像。任何人都無法以任何理由來決定結束自己或別人的生命,這也是我們堅決反對死刑存在的原因。我們也反對以國家、民族的安全為理由而引發的戰爭。原因只有一點:生命是上帝所賜給我們最為珍貴的禮物,是上帝在掌管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

有一部電影片名叫「教會」(Mission),在描述第十八世紀中期,葡萄牙政府派軍隊攻佔中美洲巴西與巴拉圭山區一個原住民部落時,當時有宣教師分成兩派,一派主張拿起武器與軍隊對抗,另一派則主張絕不對抗。主張絕不拿武器對抗的主教說了一句發人深省的話說:「如果武力可以解決問題,我們的世界就不需要愛!」誠然如此,看,我們主耶穌基督就是用十字架的苦難,來對抗當時最強大的羅馬帝國,用十字架的愛,來包容、赦免逼他走上十字架的猶太人。也因為這苦難的十字架,我們今天才得以從十字架看到上帝拯救的大愛。

同樣的,我們今天也是要用這種方式來傳達我們對生命的觀念,用上帝對我們生命的愛,來建立人與人之間的生命之愛,來傳達我們與生存的大地共同的生命之愛。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3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