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五講:使徒保羅被捕
作者: 盧俊義牧師 日期: 2011-03-03 12:34
經文:使徒行傳廿一:27—廿二:29
使徒行傳的每一章幾乎都是基督教會歷史很重要的資料;在前面一講我提到使徒保羅跟他傳福音的伙伴們一同回到耶路撒冷,到教會去拜訪當時的長老們,除了「很可能」帶去馬其頓等地教會信徒的奉獻外,更重要的,是為耶路撒冷教會接納外邦人教會同為信仰的肢體。
我也在前面一講提到最早七位被推選出來、協助使徒們料理教會事務的工作者之一的腓利,他不但在福音的事工上有美好的見證,且在凱撒利亞地區幾乎投入全家所有的力量,包括他的四個女兒都沒有結婚而投入傳福音事工。
現在我們所讀的第廿一章後半段,以及第廿二章,告訴我們猶太人趁著使徒保羅到耶路撒冷聖殿去獻「潔淨禮」(廿四節)的時候,將他逮捕,並且控告他,說他「污辱了神聖的地方」。我說過這只是表面上的理由,真正的原因是在第廿一章廿一節,耶路撒冷教會長老對使徒保羅提出的警告,就是猶太人認為使徒保羅:「教導僑居外邦的猶太人放棄摩西法律,不要替孩子行割禮,也不必遵守猶太人一般的規矩。」我也說過這樣的控告其實都不是事實,為了排除這種誣告、誤會,使徒保羅接受耶路撒冷教會長老的建議,去耶路撒冷聖殿獻潔淨禮,希望能如這些長老所說的,用這種方式讓當時猶太人的宗教領袖消除對他的敵意。然而這些努力並沒有成功,因此,才會有我們現在所讀這段經文提到的使徒保羅被捕事件。耶路撒冷的猶太人不但將使徒保羅捉起來,並且還煽動群眾鼓譟,使徒保羅差點就被打死。後來是羅馬指揮官出面,才控制了群眾的情緒。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段經文的內容:
第廿一章廿七至廿九節:那七天的期間快要結束的時候,有些從亞細亞省來的猶太人看見保羅在聖殿裏。他們就煽動群眾,抓住保羅,呼喊說:「以色列人哪,來幫一手吧!這個人到處說教,反對以色列人民和摩西法律,也反對這聖殿,現在他居然帶著希臘人進入聖殿,污辱了神聖的地方!」 (他們這樣說是因為看見了以弗所人特羅非摩跟保羅一起在城裏,以為保羅曾經帶他進聖殿去。)
我們不清楚這裡所說的「七天」指的是甚麼。依照民數記第六章九節的記載,如果「離俗人」身邊有人去世,使他的頭髮受到「玷污」,必須等「七天」後才能去獻潔淨禮。但是這裡的「七天」應該跟這個規定沒有關係,而是這段時間裡使徒保羅跟另外「四個許下了願的人」也許都是在聖殿度過的。
第廿七節告訴我們從亞細亞省來的猶太人看到使徒保羅時大為光火;這些人很可能曾在以弗所跟使徒保羅有過相當不愉快的經驗,我們從使徒保羅對以弗所教會的長老作最後告別話裡可以瞧出一些端倪:
「由於猶太人的謀害而經歷許多磨煉。……我知道在我離開後,有凶暴的豺狼要混你們中間來傷害羊群,就是在你們中間,也有人會造謠撒謊,誘惑門徒去跟從他們。所以,你們要警醒,要記得,在三年的歲月裡,我怎樣日夜用眼淚勸誡、教導你們每一個人。」(使徒行傳二十:18—31)
他在這裡提到的「凶暴的豺狼」,其實很清楚,是指猶太人說的,因為在過去的經驗中,他每到一個地方,都會有一群猶太人跟在他後面破壞他的工作,例如在彼西底的安提阿(使徒行傳十三:45、49);在以哥念(使徒行傳十四:2、5);在路司得和特庇(使徒行傳十四:19);在帖撒羅尼迦曾發生類似的情形(使徒行傳十七:5);在哥林多同樣遇到很不好的經驗(使徒行傳十八:12—13)。大概因為上述的經驗,使徒保羅認定在以弗所遇到的暴動,跟猶太人在背後之煽動必定有密切的關係。我們也從上述資料看出,每當使徒保羅到一個地方傳福音,有些猶太人就會想盡辦法要破壞他所建立起來的福音事工,且方法是無所不用其極。這些曾在亞細亞省地方與使徒保羅有過衝突的猶太人來到耶路撒冷,他們很可能是來此準備過「五旬節」。跟使徒保羅一樣,他也是為要趕在這個節期前抵達耶路撒冷城,所以才沒有在路過以弗所的時候停留下來(使徒行傳二十:16),但卻沒有想到會在這裡遇到這些相當恨他的猶太人。
就像過去一樣,這些討厭使徒保羅的猶太人仍是用「煽動」的方法,使群眾在狂亂呼喊中把使徒保羅抓了起來,理由是使徒保羅「到處說教,反對以色列人民和摩西法律,也反對這聖殿,現在他居然帶著希臘人進入聖殿」。他們所說的這些理由都是相當嚴重的;因為羅馬政府為了要安撫猶太人,使他們能合作,曾給他們一個特別的「治外法權」,就是准許他們在耶路撒冷聖殿的東門(也就是正門)口設一個門檻,門檻上用希臘文和拉丁文書寫著:「任何外國人越過這個門檻,若是被抓到,隨他而來的死,都是咎由自取。」這樣的石碑已經有兩塊分別在一八七一年和一九三五年出土。另外一點,從這些猶太人的控訴中可以看到,就是若有猶太人反對摩西的法律,罪無可赦。他們就是用這兩項足以判使徒保羅「死刑」的罪名來逮捕他,意思很清楚,就是要置使徒保羅於死地。
只要細心思考就會發現,他們說使徒保羅「居然帶希臘人(以弗所人特羅非摩)進入聖殿」,其實是欲加之罪的作法;想想看,使徒保羅原本是相當嚴謹的法利賽派出身的經學教師,怎麼會不知道或是忘記耶路撒冷聖殿的規矩?那是不可能的!即使他不想到自己,也會想到若是真的帶特羅非摩進入聖殿,即使自己不遭殃,也必定會使特羅非摩遇到被處死的結果。而且如果他有足夠的影響力,又何必附和教會領袖們給他的建議去獻潔淨禮,以避免猶太人對他的厭恨呢?由此可知,控告他帶外邦人進入聖殿、「污辱了神聖的地方」的罪名是故意要挑起仇恨,主要目的是為除掉使徒保羅。
第三十至卅六節:這時候,全城騷動,群眾都跑過來,抓住保羅,把他從聖殿裏拖出去;殿門立刻都關閉起來。暴民正想把保羅殺掉的時候,有人向羅馬駐軍的指揮官報告,說全耶路撒冷在騷動中。指揮官連忙帶領軍隊和幾個軍官,趕到群眾那裏。他們一看見指揮官和軍隊,就停止毆打保羅。指揮官上前拘捕保羅,吩咐用兩條鐵鍊把他鎖起來。他問:「這個人是誰?他做了些甚麼事呢?」人群當中有的喊這個,有的喊那個,亂成一團,叫指揮官無法查出真相,於是命令把保羅帶進營房。保羅剛走上台階,因為群眾非常兇暴,兵士們只好把保羅抬了過去。群眾都跟在後面,大喊:「殺掉他!」
這段記述使徒保羅被抓的事,應驗了他來到耶路撒冷之前,泰爾的信徒們所得到的聖靈啟示,以及從猶大到凱撒利亞腓利家去的先知亞迦布所說的預言。
由第三十節可見猶太人對於維護聖殿的「神聖」非常認真:當群眾一聽有人把外邦人帶入聖殿,那是他們看為最嚴重的褻瀆舉止,自然會馬上引起全城的「騷動」。我們也可以這樣想:必定有很多人認識使徒保羅,因為現在是「五旬節」的節期,很多從國外僑居地回國的猶太人,當他們在僑居地的時候,也聽過使徒保羅傳講的福音信息,雖然有人信了,但是也有很多人無法接受。這就是為甚麼耶路撒冷教會的長老們提醒他,有人傳言說他:「曾經教導僑居外邦的猶太人放棄摩西的法律,不要替孩子行割禮,且不必遵守猶太人一般的規矩。」(廿一節)這些傳言必定是那些僑居國外回來的猶太人說的。尤其在這熱鬧的節期中,耶路撒冷必定有人看到使徒保羅來到這裡,或許他們曾在街道上看到使徒保羅確實與以弗所人特羅非摩一起。再者,耶路撒冷聖殿有一地方叫「外邦人院」,顧名思義那是外邦人可以走動、參觀的地區。也許他們是在這裡看到使徒保羅和特羅非摩在一起吧,也可能剛好看到他到聖殿去完成「潔淨禮」的獻祭,因此,就藉著這個機會陷害他,故意說他帶外邦人進入聖殿,將這樣的罪名強加在他身上,由此就可看出他們的用心了。
第三十節說「聖殿的門立刻都關閉起來」,這是因為怕聖殿被污染的緣故。另外一點就是在聖殿裡的「至聖所」設有祭壇,這祭壇有四個角,若是有「死刑犯」跑進來抓住這角,就可以免除死刑。因為在至聖所的地方,任何人都沒有處死的權柄,那是以上帝為最大之地(參考列王記上一:49—53,有關大衛的兒子亞多尼雅和所羅門爭王位的事件)。因此,把聖殿的門關起來,也是怕使徒保羅跑進去抓住至聖所祭壇的角,而免去被處死。若是這樣,則祭司們也很擔心使徒保羅會得到逃生的機會。
去過耶路撒冷城的人一定知道,在聖城的西北邊有一個角落就是所謂的「安東尼亞」(Antonia)堡壘,這是大希律在擴建耶路撒冷聖殿時建造的,為的是派駐羅馬軍兵所需。從這個堡壘有台階與通道和聖殿區域相通(卅五、四十節)。當城內喧嘩聲大出,群眾喊叫聲震天的時候,有人向駐軍指揮官報告出狀況了,因此,指揮官趕緊出來處理問題。他並不是要出來救使徒保羅的,而是要出來平息民眾的騷動。在他的想法裡,以群眾如此喧嘩大叫,造成這樣的混亂的人,必定是個很「危險」的人。因此,用兩條鐵鍊將使徒保羅鎖起來。
第卅六節說群眾大聲喊叫著:「殺掉他!」這樣的句子也出現在作者路加筆下的彼拉多審判耶穌基督的事件上;當時群眾也是高聲喊叫說:「殺掉他!釋放巴拉巴給我們!」(路加福音廿三:18)
第卅七至四十節:快要被帶進營房的時候,保羅對指揮官說:「可不可以讓我向你講一句話?」
指揮官問:「你也懂希臘話!那麼,你就不是前些時候作亂、率領四千個暴徒往曠野逃去的那個埃及人啦?」
保羅回答:「我是猶太人,出生在基利家的大數,是一個著名城市的公民。請你准許我向群眾講話。」
指揮官准了他。於是保羅站在台階上,向群眾做個手勢。大家都靜了下來,保羅就用希伯來語向他們講話。
這是一段非常重要的文獻;這段經文讓我們看到猶太人歷史上一段悲慘的經驗,就是在第卅八節這位羅馬指揮官所提起的「作亂、率領四千個暴徒往曠野逃去」的事件。請注意這裡所說的「暴徒」,是從拉丁文的「Sicani」這個字借用來的,它的意思是指身上帶有匕首的人。就像猶太人的「激進黨派」一樣,他們身上也是帶有匕首,喜歡偷襲那些他們視為與羅馬統治者勾結的人。
根據猶太史學家約瑟夫所寫的「猶太戰記」乙書中第二卷第十三章的記載,有一個自稱為「先知」的埃及人,大約在主後五十四年時,率領一群為數約三萬人的群眾,身上帶著匕首,從橄欖山攻入耶路撒冷,並且預言當猶太民眾攻入耶路撒冷城的時候,城牆自然會倒塌,結果被當時的羅馬總督腓利擊退,那埃及人就逃亡到曠野。當時大約有六百人當場被殺,被逮捕的甚多,一部份人逃亡躲藏起來。這事件一直令猶太人認為被騙了,而羅馬統治當局往後也因此很小心地預防類似的事件發生,只要某人引起民眾的騷動,通常都被懷疑是否就是此事件的餘孽份子,欲加以逮捕歸案。
作者路加在這裡說「四千個暴徒」,很可能是「三萬人」的筆誤,因為寫希臘文的三萬「Λ」和四千「△」時,稍微不小心就會造成筆誤。
第四十節說使徒保羅用「希伯來語」向群眾講話。這裡所說的希伯來語,應該是指亞蘭語,因為這是當時巴勒斯坦的猶太人最普遍的母語。因此當群眾聽見使徒保羅用自己最熟悉的語言說話,自然就安靜下來。語言的奧秘就在這裡。
第廿二章一至五節:保羅說:「各位父老兄弟們,請聽我為自己辯護的話。」他們一聽見保羅用希伯來語向他們講話,就都更加安靜。保羅繼續說下去:
「我是猶太人,出生在基利家的大數,卻在耶路撒冷長大,在迦瑪列門下受教,接受過祖先一切法律的嚴格訓練,熱心事奉上帝,跟今天在場的各位一樣。我曾迫害遵行這道路的人,置他們於死地。我也搜捕男女信徒,把他們關在監獄裡。大祭司和全議會都能夠證明我所說的話是實在的。我從他們取得了給大馬士革的猶太同胞的信件,因此我到那裡去,要逮捕那些人,把他們綁起來,帶回耶路撒冷受刑。」
我們可以說第廿二章一至廿一節的這段經文,是使徒保羅為自己的出生、經歷作的表白。他所說的整個過程都是前面我們已經讀過的紀錄,因此現在讀來並不陌生。
第三節提供我們很好的資料,讓我們更清楚了解使徒保羅的身家背景;也從這一節,我們發現使徒保羅原來是可能成為一位相當優秀的「經學教師」的,因為他的老師是出名的猶太經學教師,屬於自由學派—希列(Hillel,另一學派則較傾向保守,稱撒麥「Shammai」)—大師迦瑪列的子弟。從使徒行傳第五章卅四節可以看出,迦瑪列在猶太人社會中的地位相當高,很受當地人的尊崇。如果使徒保羅繼續接受法律的訓練,很可能是迦瑪列的嫡傳子弟。
我們不清楚為甚麼當使徒保羅用亞蘭語說話時,大家會「更加安靜」,除了上述所說的,對自己語言的特殊情感外,我想還有一點,就是使徒保羅本來就是個很有演講魅力的人。再者,也許大家都想聽聽看這位被抓、眾人喊「殺死他」的人到底還有甚麼話可說。
第六至十六節:「當我趕路快到大馬士革的時候,約在中午,忽然有一道強烈的光從天空照射在我的周圍。我仆倒在地上,聽見有聲音對我說:『掃羅,掃羅!你為甚麼迫害我?』我就問:『主啊,你是誰?』他說:『我是你所迫害的拿撒勒人耶穌。』那些跟我同行的人看見了那光,但沒有聽見那向我說話的聲音。我又問:『主啊,我該作甚麼?』主對我說:『起來,進大馬士革城去,在那裡有人會告訴你上帝要你做的一切事。』由於那強烈的光,我的眼睛不能看見,跟我同行的人就牽著我的手,帶我進大馬士革。
這段自我告白在使徒行傳裡是第二次記載;頭一次是在第九章三至十八節,是作者路加的描述。現在是第二次記載使徒保羅遇見復活的耶穌基督,用的是第一人稱,因為是使徒保羅自己的表白,在羅馬指揮官前敘述自己的信仰經歷。第三次是記載在第廿六章十二至十八節,是在亞基帕王面前見證時說的,當然也是用第一人稱,現在這一段也是。
在第六節使徒保羅特別提到的「仆倒」,時間是在中午的時刻。
第八節提到「拿撒勒人耶穌」,是很重要的一點,因為早期教會有人對耶穌基督是否真的是上帝道成肉身降生在人世間產生懷疑。因此,使徒保羅在這裡強調「拿撒勒人耶穌」,為的就是在說明這位猶太人期盼已久的「彌賽亞」,已經降生在人間了,但是,人們並沒有尊重他、聽從他,相反的,卻將他釘死在十字架上。
第九節使徒保羅說只有他看見光、聽見聲音,隨行的人卻只有看見光,「但沒有聽見」聲音。這也是跟第九章七節所記載的「他們聽見聲音,卻看不見人」差別的地方。
第十二至十六節:「在那裡有一個人名叫亞拿尼亞。他一向虔誠,嚴守法律,深得大馬士革所有猶太人的尊重。他來看我,站在我旁邊,說:『掃羅弟兄啊,願你恢復視覺!』就在那時候,我的視覺恢復,我看見了他。他說:『我們祖先的上帝已經揀選了你,使你明白他的旨意,得以看見他公義的僕人,又聽見他口裡發出的聲音。因為你要為他作見證,把你所看見所聽到的告訴萬民。那麼,你還耽擱甚麼呢?起來,呼求他的名,領受洗禮,好潔淨你的罪!』」
第十二節使徒保羅提起亞拿尼亞是「一向虔誠,嚴守法律,深得大馬士革所有猶太人的尊重」,將這句話比較第九章十至十八節,有關亞拿尼亞看見上主向他顯現異象之經過,就可以了解,一個人會看見異象,必定是在屬靈生命上和上帝有相當美好的關係。亞拿尼亞由於信仰上的虔誠,得蒙上主啟示,要他去帶領使徒保羅,並且開了他的眼睛、為他施洗。但是這兩段相關的經文,有些不同處;在第九章十七節很清楚地說向亞拿尼亞啟示的乃是復活的耶穌基督自己,也是向使徒保羅啟示自己的主。但在這裡,使徒保羅說向他啟示者乃是「祖先的上帝」。不論如何,這段使徒保羅自我表白的見證,最為重要的乃是他面對耶路撒冷城裡聚集在一起,高聲呼喊著要「殺掉他」的猶太同胞說的。他提及一向虔誠的亞拿尼亞就是他信仰的見證人,這點對於當時聚集在那兒的猶太人,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
第十六節是值得注意的一節,因為從這一節經文,可以看到初代教會發展出來的一個進入教會信仰團契的規律:受洗和罪得潔淨是連結在一起的。換句話說,一個人悔改認罪,乃是受洗的必要條件,這也是今天基督教會施行洗禮的基本要求。也因此我一再強調洗禮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想受洗的人,必須有如此敬虔的態度,為的是表明自己已真心、誠意悔改,才來受洗。
第十七至廿一節:「後來,我回到耶路撒冷;我在聖殿裡祈禱的時候得了一個異象,在異象中我看見主。他對我說:『趕快離開耶路撒冷,因為這裡的人不接受你為我所作的見證。』我說:『主啊,他們都知道我到各地的會堂去,逮捕並毆打信你的人。當你的見證人司提反被處死的時候,我也在場,贊同那暴行,還替殺他的暴徒看守衣服。』主對我說:『去吧!我要差你到遠方,到外邦人那裡去。』」
這段記錄也與第九章有些差異;第九章很清楚說到使徒保羅皈依耶穌基督後,馬上就在大馬士革傳福音,後來是因為大馬士革的猶太人想要殺他,他才在別人幫助之下,逃到耶路撒冷。
如果我們比較使徒保羅自己所寫的加拉太書,就會知道他悔改後,第一件事就是在大馬士革傳福音,然後到阿拉伯去,再回到大馬士革。這樣經過三年後,才回到耶路撒冷去(加拉太書一:16—17)。那時猶太人發現這個原本迫害基督徒相當積極的法利賽派的「掃羅」,現在突然變成了積極傳耶穌基督信息的人,在他們的眼中這乃是叛變的行徑,因此想殺他是必然的。
不論如何,使徒保羅現在的見證中,真正出問題的就是這段話;在前面的見證詞應該都不致引發問題,會出問題,乃是這裡說到耶路撒冷城的人不接受福音,特別是提起司提反的事件,必然引起他們舊恨的記憶。使徒保羅很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沒有為自己是否帶外邦人特羅非摩進入聖殿辯白,而是一直在宣傳耶穌基督就是猶太人所期盼、等待的彌賽亞,因此,當他提到司提反事件時,他們就受不了了,尤其是上帝要他「到外邦人那裡去」這句話,對他們而言簡直就是污辱猶太民族的尊嚴,因為在他們看來,猶太人乃是上帝特別揀選的族群,可是長久以來卻又被他們所輕視的外族人所統治,矛盾一直在他們內心深處絞得緊緊的,而使徒保羅既是受過嚴謹法利賽派教育的人,怎能到外邦人那裡去傳上帝拯救的信息,這是絕對不可以的事!如果依照使徒保羅所講,等於宣告上帝棄絕猶太民族,轉向拯救外邦人了,怎會這樣呢?不,絕對不可能的!
我們不清楚為甚麼使徒保羅不替自己受到的控訴「污辱了神聖的地方」作辯護,但我們知道找機會向猶太人傳耶穌基督乃是他一生的職志,他甚至說:「為了我的同胞,我骨肉之親,縱使我自己被上帝詛咒,跟基督隔絕,我也願意。」(羅馬書九:3)然而,猶太人並不想聽他說這些,他們想知道的乃是他為甚麼要帶外邦人進入聖殿。因此,眾人聽他長時間傳講自己歸信耶穌基督的經過,當然會忍耐不住打斷他的話。
第廿二至廿九節:群眾一直聽著保羅述說;他們聽到這句話就大喊大叫:「除掉他!殺掉他!他是該死的!」他們一面喧嚷,一面拋衣服,撒灰塵。羅馬的指揮官命令把保羅帶進營房去,吩咐兵士鞭打他,拷問他,要查出群眾為甚麼對他這樣喊叫。當他們把他捆起來要打的時候,保羅向站在旁邊的一個軍官說:「對一個羅馬公民,沒有判罪就下手鞭打是合法的嗎?」
那軍官一聽見這句話就去見指揮官,對他說:「你想怎麼辦?那個人是羅馬公民呢!」
指揮官去見保羅,問他:「告訴我,你是羅馬公民嗎?」
保羅回答:「是的。」
指揮官說:「我花了一大筆錢,才取得公民身份。」
保羅說:「我生下來就是。」
於是那些要拷問保羅的人馬上閃開。指揮官也恐慌起來;因為知道保羅是羅馬公民,而且綑綁過他。
群眾在鼓譟了,因為他們又聽到使徒保羅對他們的譴責,以及他們最不喜歡聽,卻是最重要的話,就是使徒保羅說自己受上帝差遣到外邦人的地方去傳上帝拯救的信息。我們從群眾的舉動—一面拋衣服,撒灰塵—就可以看出他們那種憤怒的表情,通常撕裂衣服是表示極度的悲傷,撒灰塵是表示相當痛悔,現在他們拋衣服,此本為興奮的舉止,但他們並非興奮,而是在發怒,由此可知他們幾乎已進入失控的狀態了。
第廿四節提到羅馬指揮官吩咐兵士鞭打使徒保羅,就如同羅馬總督彼拉多命令兵士「鞭打」耶穌基督是一樣的(路加福音廿三:22)。
為甚麼使徒保羅不在剛開始的時候就表明他的身分呢?這一點我們不清楚,就像他在腓利比的時候,也是被羅馬官員「狠狠地」用棍子打,且關進監獄裡(使徒行傳十六:23),但都沒有表明身份,直等到後來要釋放他和西拉出監獄時,他才表明羅馬公民的身分(使徒行傳十六:37)。現在也是這樣,他被鞭打,也被拷問,主要原因是羅馬指揮官將他當成現行犯看待。要注意的乃是這裡所用的「鞭子」,是一種包著獸骨塊或是金屬塊在皮條上的鞭子,這樣的鞭子打在人的身上,不是死,就是很容易傷、殘,非一般人能忍受的。使徒保羅在被鞭打後,表明自己具有羅馬公民的身分,卻受到這樣殘酷的對待,結果這一點確實很管用,且對這用錢才買到羅馬公民身分的指揮官來說,實在是一件很嚴重的疏忽,所以那些拷問他的人馬上就「閃開」,意思是馬上遠遠地站在旁邊,反映出心中的害怕。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這段經文帶來的信息:
一、在苦難中也見證上帝在基督耶穌裡拯救的慈愛。
從這段經文,可以看到使徒保羅雖然被抓,但是他並沒有因此失去信心,也沒有因為被抓就怨言滿身,相反的,他抓住機會更加勇敢地向群眾表白自己在信仰上的經歷,因為他很清楚知道,他之所以被抓、受難,是上帝在他身上的旨意,他願意順服,就像他告訴那些聚集在腓利家裡的同工所說的話:「我為著主耶穌的緣故,不但在耶路撒冷被綑綁,就是死在那裡也是心甘情願的。」(使徒行傳廿一:13)他知道自己的受難,為的就是要見證福音,這點才是我們所要學習的信仰功課。
在我們生命的旅程中,時常會遇到許多挫折,或是很多不如意的經驗,甚至有時也會遇到很難過的事,但是,請不要忘記,在每一件事情的背後,都有上帝的慈愛在裡面,都有上帝的救恩等待著我們,千萬不要失望,也不要失去信心。相反的,我們要用更堅定的信仰態度去面對,去體會,去了解上帝在所有的遭遇中,到底要告訴我們甚麼。當我們體會出上帝的旨意,就要勇敢地出來見證,即使是在眾人眼中最為悲慘的際遇,或是認為最為難過的事,也要勇敢地說:上帝愛我們,祂的愛在耶穌基督裡降臨到我的身上。
二、最美麗的信仰見證,往往是自己未信主耶穌之前,所做的許多羞辱上帝慈愛的舉止,將之坦白陳述出來,就是在承認自己的過犯。
使徒保羅對眾人見證上帝在耶穌基督裡的慈愛時,提到自己在未信主耶穌之前,是如何地迫害那些耶穌基督的信徒。他說自己「迫害遵行這道路的人,置他們於死地」,並且「搜捕男女信徒,把他們關在監獄裡」,很坦白地說出自己過去所犯的過錯,承認自己的糊塗,並不隱瞞。
使徒保羅這樣的見證就是在告訴我們:一個真正信耶穌是基督的人,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從謊言中走出來,成為一個真實的人,不會隱瞞,也不會欺騙,會實實在在地讓大家知道他的軟弱,和曾經犯過的錯誤。早期偉大的教父奧古斯丁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年輕的時候,是個淫亂無度的人,很使父母頭痛。可是,當他得到福音後,即改變過來,並且很坦白的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剖析出來,使我們知道原來他也曾經是個淫亂的罪犯。至於偉大的國王大衛,為甚麼聖經作者要將他犯罪的故事寫出來?因為要讓我們知道他確實是個悔改的人。當我們讀他犯姦淫的故事時,也必須同時讀他所寫的詩篇第五十三篇,這樣才會明白大衛王悔改的心路歷程。
信仰就是這樣,使我們在信了耶穌基督之後,看到自己過去的污穢,從此有一個新的樣式。也就是使眾人清楚看出我們在信之前與信之後,二者之間極大的差異。
坦誠表白我們過犯,是信仰的最大見證,也是我們要學習的功課。
(講於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