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講:在基督裡說誠實話

經文:以弗所書四:1-16


    以弗所書前三章都是談到有關作為基督徒的信仰團契-教會,應該有的認知是:

一、耶穌基督是教會的元首,教會是基督的身體(一:22-23)。

二、在基督耶穌裡,無論是甚麼人,同樣都是信仰生命共同體的一份子,大家都是「合而為一」的信仰團契,共同建立在基督耶穌的基石上(二:15-16)。

三、我們是因為耶穌基督才得以回到上帝的面前(三:12)。

    從第四章開始到第六章,都是談到有關基督徒應該有的教會生活態度。在這些經文中,使徒保羅非常具體地談論到有關教會信仰生活這方面的問題。使徒保羅之所以會這樣要求信徒在教會生活上有美好的見證,主要的原因在於他認為:如果教會是在見證復活的耶穌基督,是以耶穌基督作為它存在的基石,是要宣揚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拯救的愛,那麼,信徒就應該負起見證的使命。但是這個見證復活的信仰使命絕對不是用說的,也不是用想的,更不是停止在空談而已,而是必須確確實實在信仰生活中見證出來的。如果信徒無法在信仰生活中見證他的信仰,就會有一句我們時常聽到的話說:「啊,教會怎麼也會做這樣的事情?」或是說:「信和沒有信,也沒有甚麼差別嘛!」這樣的評語我相信時常在我們的耳際發出聲音,對基督徒來說是很大的傷害。而教會乃是信徒結合而成的團契,因此,如果信徒在信仰生活上沒有謹慎、小心,就更容易使以基督耶穌的名所建立的教會受到傷害,當然對於見證福音的事工就也會有極大的影響。因此,他寫信給羅馬、哥林多、加拉太、腓立比等教會的書信中,都會用一些篇幅談論有關基督徒信仰生活的準則,這也是他的書信最可愛的地方,因為這樣可以幫助信徒明確知道,身為基督耶穌的信徒應該有的教會生活態度是甚麼。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所讀這段經文的內容:

第一至三節:
1.所以,我勸你們-我是因事奉主而成為囚徒的-你們行事為人都應該符合上帝呼召你們時所立的標準。
2.你們要謙遜、溫柔、忍耐,以愛心互相寬容,
3.以和平彼此聯繫,盡力保持聖靈所賜合一的心。


    在第三章一節使徒保羅已經說過自己就是因為耶穌基督的緣故被囚禁的犯人。但是,他也同時要求以弗所教會的信徒們,不要因為他被囚禁就難過、灰心,相反地,他認為這是榮耀(三:13)。在這裡,他再次提到自己是因為事奉主而被關。這很清楚說明一件事:為了福音受難,不但不是羞恥,相反的,是件很榮耀的事。然後,使徒保羅告訴以弗所教會的信徒,必須在信仰上符合上帝對他們的呼召。這充分說明出身為基督徒,不是只在盼望得救的問題而已,一個基督徒若是僅在盼望得救,卻對信仰生活缺乏見證,這樣的信仰不但沒有幫助傳福音的功能,相反的,是對福音帶來損傷。使徒保羅有這樣的看法,最基本的思想乃是在基督徒受呼召的主要目的是:為福音作見證。上帝呼召一個人來認識祂在耶穌基督身上的救恩,就是為了讓更多人知道這救恩的福音,進而接受福音。因此,每一位信徒都是福音的見證者,而不只是享受者而已。這樣的看法也可以幫助我們明白使徒保羅在羅馬書一再強調的:一個人得救,並不是靠行為,而是靠信心。但是信心必須用生活見證出來。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信仰見證。因此,我們應該瞭解,使徒保羅在說的只靠信心,並不是對信仰生活疏忽,相反的是對信仰生活之要求更加嚴謹、有力。

    第二節使徒保羅提到身為基督徒,應該有的五項基本教會生活態度;


    一、謙遜。這是基督徒信仰生活在重要的一門功課,因為「謙遜」所代表的是在說明人知道自己是個罪人,沒有完美。人只有知道自己有這樣的罪性才不會瞧不起別人,或是輕視別人,甚至一再指摘別人的錯誤。基督教信仰講「謙遜」,是因為我們所面對的上帝,不是個人或名人。是因為面對上帝,我們才會發覺自己的有限、缺點、不完美。如果是以某些人為對象時,我們就容易找出許多理由來合理化自己的缺點。這樣要學習「謙遜」是很困難的。每當看到使徒保羅這樣的觀點,我就會想到自己的驕傲,實在很慚愧。


    二、溫柔。希臘文在表達「溫柔」的意思,是指對自己應該負的責任,會默默地接受,且是心甘、情願的態度。換句話說,是承認錯誤,並願意接受懲罰。但同時對於那些不公義的事,會勇敢地站出來據理力爭。並不是像我們一般人所瞭解的「沒有脾氣」、「和和氣氣」這種和稀泥的心態,不是這樣。

    另一方面,溫柔,也是指對自己的性情會控制。不會濫情,也不會無端製造事端。耶穌基督在山上寶訓中這樣說:「謙和(和合本用「溫柔」)的人多麼有福啊;他們要承受上帝所應許的產業!」(馬太福音五:5)


    三、忍耐。是指一個人可以報仇,或是說有能力報仇,但是他卻不願意這樣做。在台灣宣教歷史上有一位日籍宣教師名叫井上伊之助,他的父親因為在台灣被原住民殺死,因此,他決定採用更大的愛心來愛原住民。自己來到台灣的山地部落裡,投入醫療傳道的工作。這樣的態度叫做「忍耐」,因為在當時日據時代他本可利用機會採取報復的手段,但是他並沒有這樣做。在教會裡面,最使我們感到痛心的事,就是發生所謂報復的心。這是信仰上最沒有見證的態度,因為有報復,就談不上所謂寬恕、赦免。


    四、以愛心互相寬容。如果要說基督教信仰最大的特質在哪裡,我想應該就是指耶穌基督無比的愛。這種愛是表現在對那原本沒有資格接受的人的身上。使徒保羅在講「以愛心互相寬容」時,基本立足點就是在於使人都知道自己是罪人,因此,學習相互的接納。這除了可以使人知道自己的軟弱之外,也可以學習容忍別人的缺陷,並且會以較寬闊的心看待別人。


    五、以和平彼此聯繫。「和平」的另一個意義也可以說是合一。我們知道使徒保羅一再強調在耶穌基督裡,無論是哪一個種族的人,都是合而為一的。因為大家都是在建基在耶穌基督作為教會基石之上。因此,作為一個基督徒,必須有這樣的基本態度:使教會成為一個堅強的結合體,而不是分裂的。如果教會是分裂的,我們就無法見證說是建基在基督的基石上。使徒保羅在這裡則特別提醒我們,是要以聖靈的力量來結合這樣的心。換句話說,要靠人的力量達到合一的心,是很困難的。因為人很軟弱,時常會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利益有多少,即使是在教會裡有常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但是,會這樣想,就沒有辦法達到合一的效果,無法建立摒除己見的信仰共同體。如果我們都能以聖靈的力量來結合,也就是以上帝來鑑察人的內心,就會使教會成為一間有和平、有見證的信仰團契。


第四至六節:
4.惟有一個身體,惟有一位聖靈,正如上帝呼召你們來享有同一個盼望。
5.惟有一位主,一個信仰,一個洗禮。
6.惟有一位上帝,就是人類的父親;他在萬有之中,統御萬有,貫徹萬有。


    在第一至三節中,使徒保羅提到作為一個基督徒應該有的教會生活態度,然後,在第四至六節可以說是他在為「合一」這個信仰作解釋,他用「七」個重要的觀念談「合一」的內容:


    一、惟有一個身體。這裡的「身體」是指教會說的。這也是使徒保羅在第一章說過的,「教會是基督的身體」(一:23)。他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有這樣的話:「基督就像一個身體,有許多肢體;雖然身體有許多肢體,到底還是一個身體。」(哥林多前書十二:12)這很清楚說明基督教會除了耶穌基督以外,沒有其他基礎。因為耶穌基督才有今天的基督教會。


    二、惟有一個聖靈。在第二章十八節使徒保羅就已經說過,我們是在「同一位聖靈裡來到天父面前」。聖靈,是上帝的力量。上帝既然是一位,不會有另一位聖靈出現在我們當中。我們時常會聽人家說聖靈應該這樣、那樣等等。其實,聖靈只有一位,無論每個人對聖靈的體驗怎樣,都是來自上帝的靈在作工,沒有甚麼分別。只要能使人認識上帝的,就是聖靈的力量。聖靈的力量不會受拘於人的形式、經驗,因為聖靈是上帝本身。


    三、同一個盼望。基督徒生命最大的盼望就是得救。一個人的生命如果沒有盼望,那是很危險的事。我們時常聽到有人自殺,有人厭棄了生命,甚至摧殘生命,因為他們對生命不再有指望,進而怨恨生命。但是作為一個基督徒很清楚,他之所以成為基督徒,是因為上帝的呼召,為的是要與上帝同工,投入在拯救生命的工作,而這工作就是在享受上帝在基督耶穌裡拯救的慈愛。我們可以這樣說:基督教的信仰就是盼望的信仰,因為沒有盼望,信仰會變成空談,甚至會變成是虛空。


    四、惟有一位主。非常清楚地,「主」是指耶穌基督說的。使徒保羅曾告訴腓立比教會的信徒「耶穌基督是主」,這是基督徒應該公開宣認的信仰告白(腓立比書二:11)。如果有人否認這點,而宣告說他的信仰裡還有其他的主,那就等於是否認耶穌是救主一樣,這是基督教信仰所不能接受的。我們知道「摩門教」(全名叫:「耶穌基督末世聖徒教會」),他們就認為除耶穌基督之外,他們還有另一位主-約翰史密斯(John Smith)是他們的主、他們的「真先知」。這樣的信仰絕對不能被我們所接受。因為我們告白的「主」,就是耶穌基督,是上帝的獨生兒子。


    五、一個信仰。使徒保羅在這裡說「一個信仰」,是指信耶穌就是我們生命的基督(救主)。不是在說教義上的規範。而是指一個基督徒對耶穌基督有絕對的服從和確信。


    六、一個洗禮。這裡所說的「洗禮」很清楚是指用水洗禮。當使徒保羅將福音傳到外邦人地區去時,早期的教會為了要讓這些外邦人有一個公開宣認信仰的機會,就透過洗禮作為信仰公開告白的方式。因此,洗禮就成為進入教會生活非常重要的一個途徑。請注意,這裡說的「洗禮」,不是在強調甚麼樣的方式,方式不是最重要的,主要是一個公開宣認的禮儀。


    七、惟有一位上帝。對猶太人來說這種信仰觀念是相當清楚的,但是對外邦人來說往往是很困難的,因為外邦人的生活世界是通常是多神論的。使徒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曾提起這樣的話說:「雖然天上人間也有所謂『神』的,(有許許多多的『神』和許許多多的『主』),但是對我們來說,只有一位上帝,就是天父,萬物的創造者;我們是為他而活的。並且,只有一為主,就是耶穌基督;萬物都藉著他而造,而我們也藉著他而生存。」(哥林多前書八:5-6)可以想想得到,在外邦地區多神的觀念是相當普遍。


    其實在台灣的民間宗教也是這樣,各式各樣的神明充斥在坊間。例如最近是考季,「文昌帝君」的廟宇香火就鼎盛。因為一般台灣民眾認為「文昌帝君」是負責這方面的神。如果是農人,就會關心土地公的神,生意人則敬拜關公神明,而漁民則崇拜媽祖神明。但是,基督教不是這樣,在聖經的教訓理我們知道只有一為獨一無二的神,祂是創造宇宙萬物的上帝。


    從以上七點談及的「一個身體、一位聖靈、一個盼望、一位主、一個信仰、一個洗禮、一位上帝」等,使徒保羅的主要目地都是在為「合一」的信仰見證努力。他不希望在基督教會裡,看到信徒們因為信仰的問題造成紛爭,或是因為信仰問題有分裂。


第七至十二節:
7.我們每一個人都按照基督所分配的,領受特別的恩賜。
8.正如聖經所說:
    他升上到至高之處的時候,
    帶去了無數的俘虜;
    他賜恩賜給人。
 9.「他升上」這話是甚麼意思呢?這是說:他曾經先降下,到了地的最深處。10.那「降下」的就是「升上」到諸天之上的那一位;他這樣做是要充滿萬有。
11.他也是「賜恩賜給人」的那一位;他指定有些人作使徒,有些人作先知,有些人傳福音,有些人作牧師或教師;
12.目的是要準備上帝的子民為他工作,建立教會-就是基督的身體。


    在前面的一段使徒保羅談及「合一」這個主題後,他進一步地詮釋甚麼是「合一」。在他的觀點中相當強調的是第七節中所說的每個人都有「領受特別的恩賜」。換句話說,「合一」並不是在尋求同樣性,也不是在尋求「一元化」,不,不是這樣,相反的,使徒保羅讓我們知道「合一」是在「多樣性」之中找到共同的焦點。這一點認識是相當重要的,就像身體各種不同器官,必定有不同的功能一樣。使徒保羅在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曾解釋所有的肢體都是為了基督的緣故,這些肢體都是彼此相互協助(哥林多前書十二:12-26)。他說:「在教會裡,上帝使人各得其所。」(哥林多前書十二:28)也像一個社會一樣,只有在極其集權的國家,那個社會才「單元化」。越是開放、民主的社會,才會「多元化」,越多元的社會,人的生命越豐富。因為受到的限制越少。


    第八節使引用自詩篇第六十八篇十八節:「他登上高天,帶去許多俘虜;他接受叛逆者的貢品。主上帝要在那裡居住。」詩人這句詩在說明上帝如同一位戰勝的指揮官一般,進入佔領的城鎮接受民眾的進貢。但使徒保羅引用這句詩有意表明:耶穌基督就是一位戰勝的指揮官一般,但是他並不是接受人民的「進貢」,而是將恩典賜福給人。這恩典乃是使人從致死的罪所帶來的懲罰消除掉,並且將永活的生命注入在人的生命裡。


    第九至十節是針對第八節作解釋的;說明耶穌基督乃是先降生在地上,然後因為被釘十字架死而復活之後,升天了。腓立比書第二章六至八節這樣說:

「他原有上帝的本質,
卻沒有濫用跟上帝同等的特權。
相反地,他自願放棄一切,
取了奴僕的本質。
他成為人,
以人的形體出現。
他自甘卑微,
順服致死,
且死在十字架上。
因此,上帝高舉他,及於至高,
賜給他那超越萬名的名號。
為要尊崇耶穌的名,
天上、人間,和地底下的眾生 
都得向他下拜,
眾口要宣認:
耶穌基督是主,
同頌父上帝的榮耀。」


    從上天下降到人間,並且通過死亡的道路又復活升天,這樣描述耶穌基督是非常特別的,主要目的在述說因著耶穌基督,整個受造物都將因為他救贖的緣故看見上帝的慈愛。


    第十一至十三節使徒保羅在進一步地談到有關大家領受不同的恩典,主要的目的也是為了要使福音的事工得以更加廣傳。我們也從這段經文看到早期教會的組織型態;包括有使徒、先知、傳福音、牧師、教師等。


    使徒,依據使徒行傳第一章二十至二十一節的記載,使徒「必須是從約翰施洗開始到耶穌被接升天為止那一段期間」,始終都和耶穌基督門徒在一起的人。但是使徒保羅雖然沒有這樣的條件,卻也是使徒,且他一再強調自己就是使徒,只不過是「不足月」的而已。他說自己當使徒是直接從耶穌基督和父上帝指派的(加拉太書一:1)。早期的教會除了後來增補上去的馬提亞(使徒行傳一:26)。今天已經沒有符合「使徒」這個條件的人存在。但是,我們可以用廣義的瞭解看使徒的角色。可以這樣說:有獻身使命感的人,就可以被稱為是「使徒」。


    先知,依據舊約聖經的記載,就是忠實地傳講上帝的話的人(列王記上廿二:14)。在使徒行傳也告訴我們早期教會中也有先知(使徒行傳十一:27-28、廿一:10)。


    傳福音的人,這樣的人是四處去傳福音。例如在使徒行傳就記載一位名叫腓利的人,他和他的女兒都是傳福音的工作者(使徒行傳廿一:8-9)。使徒保羅和他的同工,例如提摩太、路加等人也可是傳福音的工作者。


    牧師或是教師,和傳福音工作者不同的地方,乃是牧師或是教師是固定在一個地方,照顧信徒的信仰增長。牧師這個詞只在這裡出現。或許是和約翰福音第十章十一節的耶穌基督自稱是「牧者」有關。但兩者都是為了信徒的靈命堅定與否,負責培養、訓練、教導的工作。在哥林多前書第十二章廿八節,除了這四種之外,使徒保羅還提到教會中有「行神蹟的、有治病能力的、能夠幫助別人,能夠管理事務,能夠講靈語的」等等。


    第十二節是非常重要的一節經文,這一節說到所有這些不同恩賜的人,主要的目的就是在於「建立教會-基督的身體。這樣幫助我們明白一件事,使徒保羅的整個思想中就是以基督耶穌作為生命最高、最終極的目標。就像他寫給腓立比教會的書信中所說的:「我活著,是為了基督;死了,更有收穫!」(腓立比書一:21)也就是說,使徒保羅整個生命中只有耶穌基督,除此之外,別無所求。也因為將耶穌基督放在最中心的地方,所以無論一個人所得到的恩賜是甚麼,大家都將之放在同一個焦點上同心盡力,這樣的信仰才會成長,這樣的信仰生命才會豐富、完整。


第十三至十六節:13.最後,我們將對上帝的兒子有一致的信仰和認識;我們將長大成熟,達到基督那完整的境界。14.這樣,我們才不至於再像小孩子,中了人所編造巧妙的詭計,隨著各樣學風飄來飄去。15.相反地,我們要以愛心說誠實話,在各方面向著基督不斷長進。他是頭;16.整個身體都倚靠他,藉著各關節筋絡互相配合,彼此連結。這樣,當各肢體發揮功用時,身體就會在愛中漸漸長大,建立起來。


    在第十三至十四節使徒保羅談到作為一個基督徒,他的信仰需要長大,這是使徒保羅對以弗所教會信徒的勉勵。信仰要成長,且是將成長的目標焦點放在耶穌基督身上。請注意,第十三節的「認識」一字很重要,它表示的意義是:正確的、清楚的明白。為甚麼使徒保羅要這強調呢?因為在早期教會中時常出現「另一種福音」(加拉太書一:6-9),對信徒的信仰造成很大的傷害、困擾。因此,怎樣防範異端邪說,成為一門很重要的信仰功課。使徒保羅在這裡就提到有人「編造巧妙的詭計」,會影響到在信仰上軟弱如同「小孩子」的信徒,隨著他們的論調「飄來飄去」。這就是因為沒有清楚明白真正福音的真諦導致的結果。

    第十五至十六節是我們現在所讀這段經文的結論,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在這兩節經文裡,使徒保羅再次強調:耶穌基督就是教會的「頭」(元首之意)。這也是他在第一章廿二節已經說過的。我們都是朝向這個「頭」連結在一起。這也就是我說過的,教會的存在就是為了耶穌基督。換句話說,如果教會的存在沒有清楚這樣的關係,就不能被稱為教會。


    另一方面,既然教會是結連在耶穌基督裡,要怎樣作才能真正的結連在耶穌基督裡呢?使徒保羅用一個非常重要,但卻是大家很容易懂的道理:用愛心說成實話。這句話是相對於那些所謂的「編造巧妙的詭計」,或是「異端邪說」相對立的。如果信仰沒有誠實的心,這樣的信仰基本態度上已經說出一個基本的事實:心中沒有上帝。這樣的信仰不會是屬於用耶穌基督的血所建立的信仰團契。耶穌基督對那位在水井邊取水的撒馬利亞婦女說:「那真正敬拜天父的,要用心靈和真誠敬拜。這樣的敬拜就是天父所要的。上帝是靈,敬拜他的人必須以心靈和真誠敬拜。」(約翰福音四:23-24)這樣,我們已經看到一個結合在耶穌基督裡的信仰團契最基本的條件就是誠實。沒有這樣的態度,這個團契就會有存在的危險,最容易發生的事就是分裂。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這段經文所帶來的信息:

一、基督教信仰最重要的內涵是清楚認識耶穌基督,而要清楚認識耶穌基督就必須先回到聖經裡來。

    我們看到使徒保羅在勉勵以弗所教會的信徒,提到耶穌基督就是教會的元首(頭),我們都是肢體,結連在耶穌基督的身上。因此,他要求以弗所教會的信徒要清楚明白信仰的主軸就是在耶穌基督,其他都不是最重要的。


    在牧會的工作中我時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是:為甚麼基督教會有這樣多的教派?確實,教派之多有時候連我自己也被搞得糊里糊塗,僅僅在台灣就有超過八十個基督教教派。有些教會只有一間,也是一個教派。不過,就像使徒保羅所說的,不論是甚麼教派,都必須有一個基本的認識:結連在耶穌基督裡。如果有一種教派告訴我們,除了耶穌基督之外,還有其他的門路可以使我們的生命得救,那就不是屬於以基督耶穌的名所建立的教會。這個基本點一定要抓住。


    我還清楚記得在一九八九年受咱總會之託,參加內政部舉辦的台灣各宗教代表座談會。該次座談會主要目的,是內政部要出版一本「宗教簡介」的書。希望各宗教團體能派人負責撰寫。內政部有發一份撰寫資料的各界代表名單。我看到內政部將「摩門教」也列在基督教的教派中。我當時就跟內政部的官員說那是錯誤的。但是該官員卻說該教會名稱有「耶穌基督」,當然是屬於基督教的一個派別。當時我很生氣地告訴該官員說:如果政府連各宗教信仰的內容都不清楚,還談甚麼要輔導宗教團體?算了吧。我甚至表明如果內政部更正過來,將「摩門教」(全名:「耶穌基督末世聖徒教會」)看成另一種宗教,我就拒絕撰寫長老教會的資料。我的態度是:長老教會在台灣已經超過一百年的歷史,有沒有寫這樣的資料出版,對長老教會來說一點影響也沒有。後來,內政部查詢「摩門教」的代表後,才知道原來是不一樣的信仰。原因是:該宗教不是信耶穌基督為救主,而是認為該教會的創辦者約翰史密斯比耶穌基督更重要。


    另外一點,我也常常遇到信徒這樣問我:牧師,要怎樣才知道是正確的信仰?我的回答都是一樣的-回到聖經裡來。為甚麼要這樣?因為聖經是我們衡量信仰的基本準則。沒有聖經作底,我們所談都是屬於個人的認知。宗教改革最主要的三件信仰認知:第一是強調人因為信靠耶穌基督才能和上帝有合宜的關係。第二是聖經是教會最高的權威。第三是每個信徒都要傳福音,幫助人來認識上帝的救恩。看,聖經就是教會最高權威,它是我們建立信仰的基礎。因此,作為一個基督徒,應該認真學習認識聖經,而學習的第一要件,就是讀聖經。再進一步就是查考聖經。


    從去年的七月初一開始,我為咱教會開了三個查經班。從今年元月初一開始,咱教會推動每日讀聖經的功課。查經班已經查考過馬可福音書,現在正在查考創世記。出席的人數逐漸增加,禮拜三和禮拜五晚上兩班加起來就有130名。禮拜六下午的青年查經班讀路加福音也有12名左右。在讀聖經方面,我們除了讀,也要寫作業。目前從第一次到第十二次都有繳交作業的人數有70多名。我希望這樣的人數會持續增加。大家不要小看這樣的事,這是讓我們學習正確認知信仰的最基本門路。也是幫助我們在這紛亂不安的世代中,不至於使自己限於迷惑的最好方式。


    今天的教會內部時常有問題發生,我認為基本原因就是在於對聖經的瞭解不過,或是有了疏忽。要不然就是沒有遵照聖經的教訓行才會有紛爭的事發生。確確實實地認識聖經的教訓,並且遵行去實踐,才能使我們的信仰代代相傳下去。

二、信仰團契必須用誠實的心來建立。


    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那些怪異邪說的宗教信仰,我想最好的一句話就是「欺騙」。別以為這種欺騙的宗教行為只會發生在非基督教的場合,其實不然,即使是在基督教會裡,也會發生欺騙的行為。會有欺騙的事情發生,所表明出來的就是心中沒有上帝存在。無論是教會或是基督徒都要有這樣的看法和認識。真正屬於基督的名建立起來的教會,或是一個真正心中有上帝的信徒,會清楚明白上帝不看人的外表,而是看人的內心。希伯來書的作者這樣說:「沒有一件事能向上帝隱瞞;一切被造的都赤裸裸地暴露在他眼前。我們都必須向他交帳。」(希伯來書四:13)我們可以瞭解一件事:沒有誠實,就沒有信仰見證。


    這是幾年前發生在嘉義的一則故事;有一位自稱是「長老」的人,他突然出現在一間教會裡。主日禮拜時坐在最前面,祈禱會時都會主動起來帶大家祈禱,且祈禱的聲音很大。聽他祈禱,就知道他對教會的生態很熟,因為所用的語言很「教會化」。他也很熱心參加家庭禮拜,因此,大家都覺得很高興,因為教會多出來一位熱心參加聚會的人。有人問他以前是在哪一間教會服事,他只說是在台北的教會。大家也沒有進一步想要明確知道到底是哪一間。結果,沒有多久,這個人就開始自己去家庭探訪。但是,他並不是真的在探訪,而是過去參加家庭禮拜後,使他知道哪一個家庭有錢,或是經濟能力不錯,因此就去找哪個家庭,向他們推銷黃金票券。結果有幾位信徒買了,每張票券都是幾公斤的黃金。那間教會的牧師和長老們聽到這樣的消息後,馬上發出一封信函給所有的信徒,要他們小心。信一發出沒多久,報紙就刊登一則消息,有一家「重金屬公司」倒閉了。大家才知道原來就是這位長老組成的公司。這些買黃金票券的人被騙了許多錢。想想看,這樣的人說自己是「長老」,對教會內情相當瞭解,我也相信他從小就在教會長大。但是,心中想的卻是欺騙,且是騙信徒的錢財。這樣的人在教會裡只會造成更多的傷害,不會有任何幫助。


    我們可以這樣瞭解:基督教的信仰談的是生命得救的問題。因此,若有人將事業的事情帶進教會裡來談,那是很危險的事。因為事業的成功與否,都不會牽扯到生命得救與否。上帝不會因為一個人事業失敗就棄絕他,也不會因為事業成功,就看重他。創造生命、賞賜生命的上帝不會是這樣的上帝。祂是事業成功者的上帝,也是失敗落魄者的上帝。不論是甚麼行業的,祂看的,是人的內心是否真誠地在敬拜祂,這點才是我們信仰生活上最基本、也最需要時刻反思的課題。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44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