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講:拯救到外邦
作者: 盧俊義牧師 日期: 2010-11-16 12:38
經文:羅馬書十一:1-36
無論是哪一個宗教,都會談到得救的問題,而且每一個宗教對得救的事都很堅持自己的子民有「優先」的特權。猶太人在這方面並沒有例外;他們所發展出來的「猶太教」-耶和華宗教,在傳統上就是這樣確認:只有亞伯拉罕的子民才能得救。因此,凡是要信仰耶和華宗教的人,就必須先成為一個以色列人才能夠進入耶和華宗教的信仰領域。只要看他們對耶路撒冷聖殿禁止外國人進入的立法,就可以看得出他們在這方面的嚴謹態度。但是傳統上這種「耶和華宗教信仰的優越感」看法並沒有使他們在實質生活得到好的結果;看,他們雖然是相信獨一的、全能的上帝,他們的國家卻被敵人滅亡了;他們雖然是亞伯拉罕的子孫,但是卻成為他們所瞧不起的外族人的奴隸。問題到底在哪裡呢?要解答這樣的問題,我們可以從先知的文獻中來看;例如:主前第八世紀的先知以賽亞就這樣說:
「主已經對以色列國,對雅各的子孫宣判。全以色列人民,所有住在撒馬利亞城的人,都要知道上帝已經這樣宣判了。他們驕傲自大地說:『磚房倒塌了,我們再造石屋;桑木做的樑斷了,我們再換上最好的香柏木大樑。』所以,上主鼓動他們的敵人來攻擊他們。敘利亞人在東邊,非利士人在西邊,都張開嘴要吞滅以色列。儘管這樣,上主的怒氣沒有停息;他仍要舉手責打他們。」(以賽亞書九:8-12)
再看看先知耶利米所說的話:
「因為你們不聽從他,所以上主-萬軍的統帥這樣說:『瞧吧,我要徵召北方的諸民族和我的僕人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來攻擊這土地和所有的居民,也要攻擊周圍所有的國家。我要消滅他們,使這地和鄰國永遠荒廢,成為令人驚駭唾棄的地方。我-上主這樣宣佈了。』」(耶利米書廿五:8-9)
我們從這兩位先知的文獻中可以看到一個很重要的訊息,就是上帝不但沒有給予以色列民族有被拯救的特權,相反的,上帝還差遣以色列民族的敵人來攻擊他們,使他們成為受難的子民,為甚麼?因為他們並沒有聽從上帝的話語和教訓,繼續過著他們那邪惡的生活,甚至將上帝所差遣的僕人給予殺害。先知耶利米就曾傳出上帝這樣的話說:
「上主不斷地向我說話,我也不斷地向你們轉告他的話,你們總是不聽。上主一再地派遣他的僕人-先知們向你們傳話,你們總是不聽,也不理會。他們勸你們放棄邪惡的生活,改變罪惡的行為,好使你們得以繼續留在上主賜給你們和你們祖先作為永久基業的土地上。他們也勸你們不要敬拜服事別的神,不要拜你們所造的偶像而激怒上主,他就不會懲罰你們。可是上主說了,你們非但不聽,反而用自己所造的偶像激怒他,為自己招來懲罰。」(耶利米書廿五:3-7)
耶穌基督在耶路撒冷聖殿裡曾對他的聽眾說出一個很出名的葡萄園壞佃農的比喻,在這個比喻中,耶穌基督就曾提到園主曾為了要收他「應得的分額」時,沒有想到所派去的僕人一個接一個地被佃農所殺害、污辱、打傷。連最後這「園主只剩下他最疼愛的兒子」也派去了,還是一樣被殺害,且屍體是被「拋出葡萄園外」去(馬可福音十二:1-12)。很清楚地,這個比喻乃是指著猶太人不聽上帝的話說的。
這讓我們清楚一個很重要的基督教信仰基本概念:談拯救,並非跟甚麼樣的族群、國家、傳統、文化等有絕對關係,乃是跟承認上帝的主權有密切關係。所謂承認上帝的主權,乃是與一個人對上帝的絕對忠實、信賴有關。換句話說,信仰不是用來使我們驕傲的,乃是用來使我們知道自己的軟弱、有罪、欠缺。如果沒有這樣的信仰態度,我們就很難登入上帝國的門路。
猶太人最大的問題乃是一再地認為他們有亞伯拉罕作為他們祖先,他們自認與上帝之間有特殊密切的生命之約,因此,對於耶穌基督所傳揚的上帝國信息根本就嗤之以鼻,不但不相信,且為了防止猶太人相隨擁擠地跟隨耶穌基督去,他們設法將耶穌基督給予殺害了。但是,他們怎麼想都沒有想到從前一直努力在迫害這些跟隨耶穌基督的人-使徒保羅,現在竟然成為接續耶穌基督傳揚上帝國信息的見證者,不但傳揚上帝國的信息,還宣揚耶穌乃是上帝所差遣來到世上的基督,是以色列民族的救主,這簡直就叫他們難以接受啊。
可是使徒保羅並沒有脫離自己身為一個猶太人的民族戀情,在他內心的深處有一股很強烈的意念,希望猶太人都能得到上帝的救恩,因此他說:
「我多麼熱切地盼望我的同胞能夠得救,也為著這件事不斷地向上帝懇求!」(羅馬書十:1)
看,作為一個人,他也是有這樣民族的情操。雖然他是一直努力開拓外邦人宣教的工作,但是他內心的深處何嘗不希望自己的民族、同胞能夠得到上帝的垂憐!他用這樣簡單的語句對著那些遠在羅馬的猶太人說:
「如果你口裡宣認耶穌為主,心裡信上帝使他從死裡復活,你就會得救。因為我們心裡這樣信,就得以成為義人,口裡這樣宣認,就會得救。」(羅馬書十:9-10)
他苦心勸告這些在當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大都會的猶太同胞,只要這樣簡單的信仰告白就夠了,看,使徒保羅是多麼地用心啊。但是,沒有想到即使是這樣簡單的信仰告白,好像也不太容易呢。猶太人還是提出問題,他們認為沒有人傳,怎能聽信。對於提出這樣藉口的猶太人,使徒保羅顯然有些不愉快,他提出先知以賽亞在譴責的話語,要讓猶太人知道,人的剛愎之心,只會迫使上帝用別的族群取代了原先與上帝立有生命之約的猶太人而已。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所讀的這章經文:
第一至六節:
1 那麼,我要問:上帝棄絕了他的子民嗎?當然沒有!我自己也是一個以色列人,是亞伯拉罕的後代,屬於便雅憫支族的。2 上帝沒有棄絕他從遠古就揀選了的子民。你們知道,聖經記載:當以利亞向上帝控告以色列人的時候,3 他說:「主啊,他們殺了你的先知,拆了你的祭壇;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想殺我。」4 上帝怎樣回答他呢?他說:「我為我自己留下七千人,他們都沒有跪拜過假神巴力。」5 現在的情形也是一樣:上帝出於自己的恩典所揀選的人只剩下少數。6 上帝的揀選是出於恩典,而不是根據人的行為;如果是根據人的行為,所謂恩典就不是真的恩典了。
當使徒保羅在生氣自己的同胞找藉口故意說沒有聽說過基督耶穌時,他提出強力的辯駁,認為並不是沒有人傳,乃是有人傳了,但是人就是不聽、也不信。現在他進一步地說出自己內心深處的感受,他讓猶太同胞知道自己的背景和立場,乃是屬於正統的猶太後裔,屬便雅憫支派的人。他仍舊持著一貫的看法,認為上帝並不會拋棄祂的選民,雖然有許多人離棄了上帝,但是必定有人-也許是少數-會堅持守著與上帝之間的生命之約。使徒保羅提到先知以利亞的例子(列王紀上十九:14-18),這些剩餘的選民並非他們有甚麼特別好的善行,乃是因為上帝揀選上的恩典,使他們在眾人墮落中持守著一份潔淨的心仰望上帝的救恩,這樣的人上帝永遠不會拋棄。在使徒保羅的眼光中,對上帝忠心的人,必定會得到上帝拯救的恩典。
我們該注意第六節;這一節使徒保羅強調一個人之所以會得救,跟這個人是否行善無關。如果一個人是以行善來達成他得救的指標,這樣跟上帝的恩典一點關係也沒有,因為那是靠人的力量,而不是來自上帝的救恩。但是,人是否得救,跟是否有能力行善無關,在使徒保羅的看法中,一個有罪的人、不完美的人,根本就沒有行善的能力,只不過是在法律的界限下在盡一個人的本分而已,甚至是連盡法律的本分,人也是很困難。他曾這樣說過自己內心深處的苦痛:
「我也知道,在我裡面,就是在我的本性裡面,沒有良善。因為,我有行善的意願,卻沒有行善的能力。我所願意的善,我偏不去做;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反而去做。」(羅馬書七:18-19)
看,這就是人本性的真實面目啊。不是嗎?
由於猶太人很喜歡強調以摩西的法律作行為的準則,他們認為如果一個人能夠完成摩西的法律,就可以得救。但是,我說過這樣的看法已經區分出族群的問題,因為摩西的法律對非猶太人來說並沒有特別意義,更遑論得救的層次了。使徒保羅就是要打破這種以法律作為基礎的救恩看法,為的就是要讓大家知道一個重要的信仰認知:上帝的救恩沒有族群的區別。大家在上帝的面前都是一樣,因此,他用「揀選是出於恩典」這樣的句子來解說救恩的意義。
第七至十五節:
7 結果怎樣呢?結果是以色列人得不到他們所尋求的,倒是上帝所揀選的少數人找到了;其餘的人對上帝的呼召充耳不聞。8 正如聖經所說:「上帝使他們的心靈麻木;直到現在,他們的眼睛不能看,耳朵不能聽。」9 大衛也說過:
願他們在宴會上陷入圈套,給抓住了;
願他們絆倒了,遭受懲罰!
10 願他們的眼睛昏暗,不能看見;
願他們彎腰駝背,無休無止!
11 那麼,我要問:猶太人失足跌倒,就完全毀滅了嗎?當然不!由於他們的過犯,拯救便臨到了外邦人,使猶太人嫉妒發憤起來。12 猶太人的過犯給世界帶來了豐富的福澤;他們靈性上的貧乏反而使外邦人富足。那麼,如果猶太人全體都包括在上帝的拯救裏面,這豈不帶來更豐富的福澤嗎?
13 現在我向你們外邦人說話:既然我是外邦人的使徒,我當然看重我事奉的職務。14 或者我也可以激發同胞的嫉妒發憤的心,藉此拯救他們當中的一些人。15 如果他們被遺棄反而使世人成為上帝的朋友,那麼,他們被接納的時候,已死的人不是會重獲生命嗎?
這是一段很精彩的經文,我們可以從這裡看出使徒保羅在這段經文中為自己在外邦人中傳福音的感受;他在表明就是因為猶太人拒絕了基督耶穌,所以他才得以有機會走向外邦。換句話說,如果猶太人都相信基督耶穌,說不定他就在忙碌於猶太人的信仰團契中忘了外邦人的需要呢。因此,在他看來,如今得以在外邦人中傳福音,乃是因為猶太人拒絕基督耶穌,才使得外邦人因此得到福氣。
另一方面,使徒保羅也透過這種觀點在述說一個重要的信息:上帝是想藉著外邦人得福音來刺激猶太人的悔改。這樣說來,外邦人的得救,也是猶太人的一種福氣,因為他們可以透過外邦人的得救,反省自己與上帝之間的關係,並進而接納耶穌為他們的救主,這才是上帝拯救計畫的目標。
第八至十節是使徒保羅借用先知以賽亞(廿九:10)和大衛王(詩篇六十九:22-23)的話,為的是說明一件事:一個人若是對上帝的呼召不在乎,上帝就會對這樣的人任其所欲了,這也是他在這本書信的開始所說的,「上帝任憑他們放縱自己的情慾」(羅馬書一:18-31)之意。猶太人雖然知道上帝拯救的恩典,卻故意裝作不曾聽過,或不認識,那麼,上帝也只好任他們去了,然後在外邦人中興起祂救恩的記號,讓那些尋求上帝的拯救的外邦人比起猶太人更快接受到拯救的恩典。
使徒保羅一再自稱是外邦人的福音工作者;他在這本書信的開頭就這樣說:
「藉著他,我得到特別恩賜,為他的名作使徒,來帶領各國的人信從他。」(羅馬書一:5)
使徒行傳的作者路加描述使徒保羅,在前往大馬士革迫害基督徒的途中遇到復活的基督耶穌時,上主在異象中對亞拿尼亞介紹使徒保羅時這樣啟示說:
「我揀選他來事奉我,要他在外邦人、君王,以及以色列人當中宣揚我的名。我要親自指示他,他必須要為我的緣故遭受種種的苦難。」(使徒行傳九:15-16)
使徒保羅在寫給加拉太教會的書信中這樣介紹自己說:
「由於上帝的恩典,在我出生以前,他已經揀選了我,召我來事奉他。當他決定向我啟示他的兒子,使我在外邦人當中宣揚有關基督的福音時,我並沒有向任何人求教。」(加拉太書一:15-16)
看,他一直自認是被選來為外邦人見證上帝在基督耶穌裡拯救之愛的。但是他並沒有看輕自己的同胞得拯救的重要性。他一再強調的,乃是上帝的救恩不是只限在猶太人而已,而是所有的人。這種生命拯救的恩典,絕對不是來自人的努力,乃是來自上帝無限的恩典。
第十六至廿四節:
16 如果把麵團的頭一塊獻給了上帝,那麼,全團也就是獻給他了。如果把樹根獻給了上帝,那麼,連樹的枝子也是獻給他了。17 有些橄欖樹的枝子給折了下來,而野生的橄欖樹的枝子被接上去。你外邦人就像野橄欖樹,現在分享著猶太人的豐富的生命力。18 所以,你不可輕看那些像枝子給折下來的人。你不過是枝子,怎麼可以自誇呢?不是你在支持樹根,而是樹根在支持你!
19 也許你要說:「枝子給折了下來,為的是讓我能接上去。」20 這話不錯。他們給折下來,因為他們不信;你站立得住,因為你信。但是你不可驕傲,要存著警戒的心。21 猶太人是原有的枝子;上帝既然沒有饒恕他們,你以為他會饒恕你嗎?22 從這裏我們看出,上帝既仁慈又嚴厲。對於那些失足跌倒的人,他是嚴厲的;對於你,他是仁慈的,只要你繼續生活在他的慈愛中;否則,你也會被折下來的。23 至於猶太人,如果他們不固執他們的不信,就可以被恢復到原來的地位上,因為上帝能夠把他們再接上去。24 你外邦人好比給折下來的野橄欖樹的枝子,不自然地被接在好橄欖樹上。猶太人就像經過培植的樹;上帝把從這樹折下來的枝子再接在原來的樹上,不是更容易嗎?
「把麵團的頭一塊獻給了上帝」,這是摩西法律的規定。在民數記第十五章十九至廿一節有記載這樣說:
「他們享用那地的出產時,必須拿出一部份作特別禮物獻給上主。你們烤餅時,要用最先收成的麥子所烤的第一塊餅作特別禮物獻給上主,跟把剛打好的麥子獻上作特別奉獻一樣。你們世世代代要從所烤的餅中拿出這第一塊作特別禮物獻上。」
「新麥子」,表示聖潔之意。這樣的意義所在代表的乃是「新麥子」作成的「麵團」,會影響到整個麵團都是聖潔的。新的麵團影響到整塊的麵。
同樣的,樹根乃是整棵樹的發展,只要樹根在,枝子壞了砍下來,接上好的枝子也照樣可以結出好的果子。在施洗約翰的呼籲中,就曾警告當時的猶太人不要硬心不悔改,上帝早已經將斧頭擱在樹根上,「凡不結好果子的樹都要砍掉,丟在火裡。」(路加福音三:9)如果上帝栽種以色列民族是如同揀選上等的葡萄樹,結果卻長出酸又澀的葡萄果子時,上帝必定會將這樣的枝子砍下來(以賽亞書五:1-4)。
我們可以看出使徒保羅的用心,他用橄欖樹代表著猶太人,用野橄欖代表著外邦人。但不論是誰,凡是驕傲者都將成為腐敗的記號,就算是野橄欖的樹枝被接到砍下來的原本樹枝上,也不能因此就誇耀自己好,因為任何不結果子的枝子都將成為被砍下來的對象。因為重要的不在於是培植的橄欖,或是野橄欖,重要的乃是結果子才是重點。耶穌基督曾說:「不結好果子的樹都得砍下,扔在火裡。」(馬太福音七:19)
第廿二節讓我們看到使徒保羅的上帝觀;在他的看法裡,上帝是「既仁慈又嚴厲」。對於故意背棄上帝的人,上帝是很嚴厲的上帝,必定會懲罰。但是,對於那有心悔改的人,上帝的慈愛是永無止境的。路加福音第十五章所在描述的那位浪蕩回來的孩子,上帝如同那位慈愛的父親一樣,顯現出無限的慈愛,原諒他過去所有的過錯。
此段也讓我們看到使徒保羅就像在這一章的第一節所提出的反問:「上帝棄絕了他的子民嗎?當然沒有!」他一直對自己的猶太同胞有相當的信心,相信他們一定會接受基督耶穌為他們生命的主。
我們不太清楚為甚麼使徒保羅會有這樣的說法?因為按照常理來說,被砍下來的枝子就已經枯萎了,是死了的枝子,無用的,甚至是要當火柴用的。如今怎會變成可能再被接上去呢?或許使徒保羅就是持著一個理念:在上帝凡事都能。上帝如果可以把野橄欖枝子接到培植的橄欖樹上去,就可以把已經被砍下來的枝子再接回去。或是說,使徒保羅所要講的重點並不在於實際上的枝子與樹根的連接方法,乃是在說明枝子與樹根那種分不開的生命關係上。
其實這一段也已經很清楚地說出一個重要的信仰內涵:上帝要怎樣做,就怎樣做。祂按照所計畫的去做。沒有任何能力可以阻擋祂。
第廿五至三十六節:
25弟兄姊妹們,有一個奧祕的真理,我希望你們知道,免得你們老是覺得自己聰明。這真理是:部分的以色列人頑固,只是要等到外邦人全數都歸向上帝。26 到那時全部的以色列人終必得救。正如聖經所說:
拯救者要從錫安出來;
他要除掉雅各子孫的罪惡。
27 上帝說:
這就是我要與他們訂立的約;
那時候,我要赦免他們的罪。
28 猶太人拒絕了福音,成為上帝的敵人,結果使你們外邦人得到益處。但是,由於上帝的選擇,又根據上帝對族長們的應許,猶太人仍然是上帝的朋友。29 因為上帝的選召和恩典是從不改變的。30 從前你們外邦人不順從上帝;現在因猶太人的不順服,你們倒得了上帝的慈愛。31 同樣,因為你們得了慈愛,猶太人現在不順服,為的是他們也能夠在這時候得到上帝的慈愛。32 上帝使全人類被囚禁在不順服當中,好對他們顯示他的慈愛。
33 上帝的恩典多麼豐富!他的智慧和知識多麼深奧!誰能解釋他的決斷?誰能探測他的道路?34 正像聖經所說:
誰知道主的心意?
誰能夠替他出主意?
35 誰給過他甚麼,
使他不得不償還?
36 因為萬物都出自他,藉著他,歸於他。願榮耀歸於上帝,直到永遠!阿們。
我們要注意第廿五節的「奧祕」這個字;這字原本是指著在使徒保羅的時代,有些宗教裡它們的神明只是啟示給某些特定的對象。現在使徒保羅使用這個「奧祕」的字眼,乃是給予另一個新的詞義,就是上帝已經將那些隱藏的真理顯明出來,讓所有信的人都會清楚明白。
使徒保羅認為上帝仍舊非常重視祂和以色列百姓之間的關係,雖然有人心硬,不接納基督耶穌,反而給予外邦人有了得救的機會,但是,這是有時間上的限制的。這個時間乃是在外邦人得到「全數」的拯救後,對那些心硬的人,上帝仍然會敞開祂慈愛的雙手施恩憐憫他們。
第廿六節的「全部以色列人終必得救」,這句話所代表著幾個層面;一、指著所有雅各的子孫說的。二、是指著那些堅持不改變心志,如先知以利亞時代的「七千」餘民。也就是以色列民族最後的一代。三、可能也包括外邦人在內的總和數。不論如何,使徒保羅還是很清楚地在表明:上帝對以色列民族的後裔還是很疼惜,不會隨意忘掉他們,會拯救他們。更重要的,乃是會透過基督耶穌再次與雅各的子孫建立新的約。
第廿九節使徒保羅再次說到上帝的特性,乃是從不改變祂對祂的選民的揀選之愛。雖然以色列民族是背棄了上帝揀選的恩典,但是上帝還是愛著他們。我們可以從先知何西阿的書中看出這樣的信息;先知何西阿以娶了一個不貞的妻子來描述上帝的「妻子」就是以色列民族。但是何西阿還是一再地容忍這個妻子,苦勸這個不貞的妻子迴轉心意。就像這樣子,上帝還是不改變祂原先揀選以色列人民的愛,因為在祂和以色列人民之間有著永遠的約。
我們看到使徒保羅的觀念中,很清楚地在表明兩個論點:一、從前外邦人尚未聽信福音之前,上帝利用以色列民族的部份人背棄,使外邦人得到拯救的福音。二、如今,上帝要讓那些背棄的以色列人,因著外邦人的緣故得到福音。使徒保羅要說明一個主要的信念:上帝的拯救計畫遠非人的想法可以測透;上帝不會放棄任何一個人,因為祂是一個慈愛滿滿的上帝。因此,他說「上帝的恩典多麼豐富!他的智慧和知識多麼深奧!誰能解釋他的決斷?誰能探測他的道路?」如果我們讀約拿書,就會發現上帝的特性,就是想盡辦法讓所有的人都因著祂的慈愛得到豐盛的生命。
讓我們一起來想想使徒保羅在這章經文中給我們帶來的信息:
一、作為一個基督的信徒,沒有甚麼好驕傲的,因為作為基督徒不是用來看輕別人,或是在驕傲自己在信仰旅途上認識了基督耶穌,而是要隨時注意自己是否有活出信靠基督耶穌的果實,這點才是重要。
我們看到使徒保羅寫給羅馬教會的這封書信,一再地告訴那些信徒,不管他們是猶太人,或是外邦人,使徒保羅都有一個非常懇切的心願,希望這些信徒能知道:作為一個上帝的子民,最重要的乃是認識基督耶穌,因為這才是得到拯救的途徑。不是猶太人的祖先可以成為猶太人得救的憑據,也不是基督信徒就是得救的確證,不,不是這樣;作猶太人要感謝上帝,因為上帝透過他們的祖先給他們留下那美好的信仰遺產。作為一個跟隨基督耶穌腳跡的信徒要感謝上帝,因為上帝透過許多信仰前輩的努力,使我們得到福音的信息。因此,作為一個猶太人,可以感到很光榮,但是這種光榮不是用來驕傲自己,看輕別人的。作為一個基督徒也是這樣,可以很自負地說我們的生命有基督耶穌可以作為倚靠,但是,卻不用來看輕別人,說不信的人都是罪人,都是罪該萬死,都是不能得救的人,我們不能有這樣的態度。因為真正使我們得救的,不是這些記號,而是我們的認罪、悔改,歸向基督耶穌。這才是重要的途徑,其他的都是不重要的。
二、上帝是個慈愛豐盛的上帝,祂疼愛認識祂慈愛的人,也疼愛那些不認識祂救恩的人。在上帝眼中的每一個人都是上帝所喜愛的。
作為一個基督徒應該有這樣的認識,我們的信仰不是要讓我們將上帝在基督耶穌裡的愛當專利品,認為只有我們才有這樣的特權享受上帝的拯救,那些不信的人,或是尚未堅定信仰的人,或是那些尚未接觸過基督福音的人,都不能享有上帝在基督耶穌拯救的慈愛。我們不能這樣子想,也不能有這樣的念頭。這是很不對的。
我們應該有的信仰態度,乃是感謝上帝給我們有機會認識基督耶穌,使我們因罪而陷入在苦難中的生命得到希望,並且得以使我們的生命更加豐富起來。我們除了感謝上帝以外,還是感謝上帝這樣大的慈愛和恩典。但是,我們不能說除了我們以外,上帝就不愛那些不認識祂的救恩的人,上帝不喜愛那些尚未信靠祂的人,或是上帝不會救那些不聽信福音的人。這種想法、看法不應該是我們心中該有的,我們要掃除這樣狹隘的心,用更實在的信仰態度來反省,和對待每一個與我們共同生活在世上的人。
我們應該有這樣的認識:上帝喜愛怎樣的人,我們不知道,我們知道信靠基督耶穌的救恩,是一條正確的道路,是我們邁向永生最明確的途徑。以致於誰會得救,誰不會得救,這是屬於上帝的主權,是上帝拯救的計畫。作為一個有罪的人,我們根本就沒有資格去作這種論斷人生死的大事!我們應該有這樣的想法:無論上帝要救誰,只要有人得救,我們就要感謝上帝的憐憫和恩典。我們看約拿書的作者給我們一個很好的教材;作者告訴我們先知約拿希望上帝不要救尼尼微城的人民,他甚至想盡辦法要阻止上帝降救恩在尼尼微城的人民身上,但是上帝還是按照計畫去進行祂奇妙的救恩。因為祂是個有豐盛恩典的上帝,也是個憐憫恩典滿滿的上帝。
(講於一九九七年九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