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你來看

經文:約翰一:35-51

  讀約翰福音書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隨時將它與前面的三本福音書拿來一起比照而讀,這樣我們就會發現約翰福音書提供了許多前三本福音書所沒有記載,或是很獨特的資料。就像現在所讀的這段經文,它幫助我們了解到耶穌基督呼召人來跟隨他時,也有過一段很特別的過程,並不像馬可福音書第一章所記的那麼簡單。(十六至廿節)

  另外,約翰福音書也讓我們看到一個重要的資料,就是約翰福音書的作者認為施洗約翰在傳悔改的洗禮時,耶穌基督也同時在宣揚天國的信息。(一:35-42、三章:22-30)但在馬太福音四章十二節、馬可福音一章十四節與路加福音三章十八至廿二節都記明耶穌基督的宣教活動是在施洗約翰被捕入獄之後的事。

  第卅六節:他看見耶穌經過,就說:「看哪,上帝的羔羊!」

  在第廿九節的地方記載施洗約翰看見耶穌基督向他走過來時,發現耶穌基督的特點,並說過「看哪,上帝的羔羊」這句話了,並且在三十節肯定耶穌基督就是在他自己「以後來的」那位。是什麼原因使施洗約翰能夠一看見耶穌基督就認出來呢?這問題很難回答。也許第一章卅二至卅四節可提供我們這樣的答案,是上帝親自向施洗約翰說明此事。

  第卅七節:兩個門徒一聽這話,就跟隨耶穌。

  依照馬太與路加的說法,是施洗約翰在入監後派學生去見耶穌基督的,但是約翰福音在這裡告訴我們的是施洗約翰親自指點給他自己的學生了解耶穌基督就是「上帝的羔羊」,是在他以後來的偉大者。在第四十節更清楚指出這兩個學生當中的一位是安得烈,是西門彼得的兄弟,原本是施洗約翰的學生。在約翰福音書裡,安得烈成為耶穌基督兩個最早的學生中的一個,另一個是誰沒有記明清楚,但一定不是西門彼得,因為第四十一節記載西門彼得是安得烈帶去見耶穌基督的。而馬太福音與馬可福音都記載他們兄弟兩人是同時成為耶穌基督的學生,路加福音則是記載西門彼得、雅各、約翰,但獨漏安得烈。約翰福音描述他們與耶穌基督相遇的情形是和前三本福音書完全不同。

  第卅九節:耶穌說:「你們來看吧!」他們跟他一起去,看到了他住的地方,當天就跟他住在一起。」

  這是非常特別的資料,耶穌基督初次選召學生的方式是帶去他住的地方住在一起。不僅如此,約翰福音書的作者且提供當時的時間是「約下午四點鐘」作為證明。前三本福音書都把耶穌基督與學生的初次對遇之地點放在海邊捕魚時,並且因耶穌基督的指點才使他們從撈捕失敗變成滿網漁貨,然後學生決定跟從他。約翰福音書的作者是把重點放在生活的層面,在顯示耶穌基督並不是用「奇異」方式,而是用「跟他住在一起」的平常生活招收學生。

  第四十六節:這一節同樣提供給我們一個特別的資料,就是腓力受召為耶穌基督的學生後,去找拿但業,他把自己所認識的耶穌基督介紹給他。拿但業的反應很有趣,當他知道腓力介紹給他的這位「貴人」竟然是來自沒沒無聞的小村莊--拿撒勒時,他以很不屑的語氣回問說:「拿撒勒會出什麼好的嗎?」

  人通常喜看家世背景等等這些。我也常在替青年作媒時遇到這種問題;一般父母都會問一大堆對方的身世資料,很少有人會先問我關於對方當事者之生活、學習、嚐好等這方面的事。

  耶穌基督不只是出身的地方拿撒勒不出名而受輕視,他也因出自木匠的卑微家庭而被人排拒。(參考馬太十三:53-58、馬可六:01-06、路加四:16-30)雖然如此,前三本福音書都描述眾人對出身卑微木匠家庭的耶穌基督有很驚訝的反應:「他從那裡得到這本領呢?誰給他這種智慧呢?他居然能行神蹟!」(馬可六:02)

  最有意思的是腓力,他對拿但業的質疑沒有作任何釋疑,只說一句:「你來看吧!」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就像耶穌基督在呼召學生時的一句話「你們來看吧!」有些事情,特別是信仰的事情常常不是用講的,而是活生生的生活見證。腓力和安得烈所做的一樣,安得烈在耶穌基督住處的生活經驗後,去找他的兄弟西門彼得,並且帶他去見耶穌基督。

  第四十七節:耶穌基督一看到拿但業,馬上就知道「他是一個道地的以色列人,他心裡毫無詭詐!」為什麼耶穌基督會清楚知道拿但業的心裡是怎樣的一個情形?或許外貌上可以較容易分辨是否道地的以色列人,但是要一眼看穿人的心思意念,尤其是第一次才見面都還沒有交談,這就不是容易的事。福音書的作者提供給我們不少關於耶穌基督在這方面的資料,例如:他能「立刻看穿文士們在轉些什麼念頭。」(路加五:22、馬可二:8)他會「知道門徒心裡在想些什麼?」(馬可八:17)他可以看穿拿錢幣來問他有關納稅之事的希律黨人和法利賽人的詭計。(馬可十二:15、馬太廿二:18、路加廿:23)

  這段經文給我們帶來很好的信息:

  一、信仰是用生活見證出來的。耶穌基督為我們立下了這個典範。
  今天的教會在宣教事工上最大的弱點,就是基督徒在生活上沒有足夠的見證力,特別是今天的傳教者在生活上的信仰見證更為脆弱。一九九○年,台灣發生許多地下投資公司倒弊案,有不少傳教者受連累,有的公司老板是牧師,幹部是長執。一九九二年發生在美國加州的地下投資公司(JVI)倒弊案,主要負責人也是台福教會的牧師娘,受連累的多為教會信徒,甚至連台福神學院的教育基金、教會之經費等也難倖免。傳教者一再宣揚不要貪心,不要迷戀錢財,但是做出來的卻又是如此貪愛錢財。許多牧長也喜歡追逐名譽,如什麼「名譽牧師」或「名譽長老」之類的。近來我們台灣教會常因發生爭奪名位的事端,導致教會內部糾紛日多,包括選舉長老、執事、中、總會組織裡的董監理事名位等。這樣的信仰生活態度,是很難見證出真正的基督教信仰的。如果我們看馬可第九章卅三至卅七節,耶穌基督的學生在爭論誰大的事件,就可體會出耶穌基督若看到今天教會的情形,一定會很痛心。想想施洗約翰的學生看見耶穌基督時,他們想跟隨他,他邀請他們跟他一起去,並與他住在一起,然後安得烈和另一位學生就開始四處去介紹耶穌基督。

  我們應該從這裡來學習反省,如果我們的生活不能向人見證出我們的信仰時,我們又將如何去向別人介紹耶穌基督?基督教的信仰不是用辯論,也不是用說的,而是用生活見證出來的。

  二、帶人來教會的問題。

  如果基督教會是見證耶穌基督最好的地方,那麼要帶人來看教會應該是看教會在做什麼,而不是看教堂的建築樣式。

  今天歐洲許多建築非常宏偉的教堂都成為名勝古蹟,是觀光客必遊之地,但卻不是宣揚、見證天國信息的基督教會。教堂建築得再美麗,也不能見證出上帝在耶穌基督裡對人類的愛。相反的,在這些富麗堂皇的教堂建築背後,讓我們看到的是當代教會對社會貧困人民、苦難族群的疏忽、漠視。馬可十三章一至二節記載,耶穌基督和他的學生從耶路撒冷聖殿出來時,學生中有人在驚嘆聖殿建築時說:「老師,你看,這是多麼大的石頭,多宏偉的建築!」耶穌基督則回答說:「你們在欣賞這些偉大的建築嗎?這地方的每一塊石頭都要被拆下來,沒有一塊石頭會留在另一塊上面。」真正的基督教會所要讓人看到的,是它內在福音事工上所做的成果,而不是外在美麗的裝飾。

  福音事工既不是看外表,也不是依恃傳統背景。拿但業在聽到腓力介紹耶穌基督時,他的第一個反應是:「拿撒勒會出什麼好的嗎?」而當腓力帶他去見到耶穌基督時,他的態度則有了完全的改變。人與耶穌基督對遇,馬上會改變。今天的教會所要學習的是如同腓力一般,幫助人與耶穌基督對遇。這種對遇必須是提供實實在在的基督之愛分享在和我們一起生活的人群中。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4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