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三講:你愛我嗎?

經文:約翰廿一章:1-25

  在第廿二講裡,我曾提及約翰福音書原本是只寫到第廿章卅一節就完結了。因為在三十節寫著:「耶穌在他的門徒面前還行了許多神蹟,可是沒有記錄在這本書裡。」這應該是結尾詞。
而在卅一節作者將寫此書的目的表明結束。也因為有不少聖經學者持這種看法,所以認為第廿一章是後來在編輯約翰福音這本書時才附加上去的。會有這種看法是有原因的,除了書寫文字、形體與前面不同之外,我們也發現這章的第一節至第十四節中的所謂「第三次向門徒顯現」之記述,似乎很難與前面第廿章所敘述的復活顯現給門徒看之事相配合。這一段讓我們感覺到好像耶穌基督再次顯現給門徒看時,門徒又不認識他了。因此,有可能是兩份不同關於復活的耶穌基督顯現給門徒看見的資料,作者將之都收入編在一起。第廿五節的結末語與第廿章的三十節是相似的。

  雖然如此,我們還是可以從這一整章中得到很好的幫助。

  我們從第一至十四節中發現,這種情景似乎很熟悉;如果翻開路加福音第五章一至十一節記載關於耶穌基督在革尼撒勒湖邊教導群眾後,呼召西門彼得和他的夥伴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約翰時,所發生的經過是很類似的。這是為什麼當復活的耶穌基督要他們如何下網,而且網到太多的魚,使得「耶穌所鍾愛的那個門徒」馬上記起是耶穌基督,趕緊告訴彼得。早期彼得的反應在路加福音書所記的是:

  「西門彼得看見這情形,就跪在耶穌面前,說:『主啊,請你離開我吧,我是個罪人。』」(五:08)

現在的彼得在約翰福音書裡則是:

  「西門彼得一聽是主,連忙拿一件外衣披在身上(他那時赤著身子),跳進水裡。」(七節)西門彼得這種動作基本上是一種表明「有罪的人」的意思,是表明自己的不潔的方式。約翰福音書的作者常有這種隱喻的筆法。路加福音書的作者用「我是個罪人」,約翰福音書則是用「跳進水裡」方式表達。

  我們要注意的是在第三節:西門彼得跟其他的門徒說:「我去打魚。」而他們是決定跟他一起去。

  彼得原本是漁夫,當耶穌基督被釘死在十字架後,對他來說是個很大的打擊。這多少是說出他對「上帝國的大業」是失望和無奈。這種失望和失去的信心是使他想到回到他原本的老行業--捕魚--的原因。我們在第廿章開頭曾讀到他和「那個門徒」曾快速奔跑向耶穌基督埋葬的墳墓去,他走進墓穴,裡面只有頭巾和裹身體的麻紗布。然後他和「那個門徒」兩人都回家去了。在他的想法裡或許是這樣的:那位曾經是他和其他夥伴的老師--拿撒勒人耶穌基督,他們曾陪他走遍整個巴勒斯坦地區所有的鄉鎮,他們日夜陪伴他,看他行神蹟,也醫病趕鬼,經驗到群眾的熱情擁戴,也看到他勇抗來自各階層的領袖人物之施壓。但是,就在十字架上他被釘死了。他是曾經想擁護他,保護他,拿刀救他,但是,終於還是失敗了。為了安全,他曾在耶穌基督被捕至被送到彼拉多之前,有過三次否認自己與耶穌基督之間有任何關係。就在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時,包括他在內的所有門徒都離開了。他們甚至必須躲避可能接連而來的迫害。(約翰福音廿:19、26)對這些門徒來說,死亡就是結束,是過去的事。

  因此,當西門彼得說要去打魚時,大家的反應也很一致:「我們跟你一道去。」最有意思的地方是他們「整夜沒有捕到什麼。」(三節)把這句話用來比較路加福音第五章五節,西門回答耶穌基督的話所說的:「老師,我們整夜辛勞,甚麼都沒有打著;」現在是重演了當年受呼召的經驗,當復活的耶穌基督再出現於他們面前,並重新再指導他們下網地點時,「他們就撒網下去,可是拉不上來,因為網著了太多的魚。」(六節)這種經驗使他們頓時眼開,有人馬上認出是復活的耶穌基督來。

  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啟示:凡是出於上帝的作為,就沒有死亡與過去,或是結束與終了。相反的,是永恆的生命,是像「太陽剛出來的時候」一樣。

  在這一章裡最特別的地方是在第十五至十九節這段復活的耶穌基督和西門彼得的對話;在這五節的經文中,復活的耶穌基督只問西門彼得一個問題:「你愛我嗎?」彼得的回答都是相當肯定的。復活的耶穌基督找彼得來問這個問題,對彼得一定有很特別的感受;我們都知道彼得曾經有過三次否認他自己與耶穌基督的關係。這三次的詢問與從前三次的否認,確實是個很特別的對照。

  而復活的耶穌基督在彼得肯定回答之後,總是強調說:「餵養(牧養)我的羊。」我們在第十章裡曾看到耶穌基督是這樣比喻的:

  「我是好牧人;好牧人願意為羊捨命。」(十一節)
在路加福音第十五章一至七節裡,我們看到那位好的牧羊人是為尋找那隻迷失的羊付出許多代價--「把其他的九十九隻撇在草場,去找那隻迷失的,直到找著為止。」

(四節)這種方式絕對不是算術方式能解析的,更不是所謂「合算」、「不合算」的問題,因它的中心點是在於愛的表達。

  我們不也是常常讀到、聽到、看到,甚至是自己經驗到父母為了愛子女,不惜一切代價;有的家庭子女多,但卻常常為了挽回一個脫序的孩子的心,付出了父母所能付出的一切代價。這種心境不是錢的數目問題,是愛的問題。而這點正好是約翰福音書作者所努力要闡明的中心題旨。

  先知以西結在第廿四章裡用如此的話描述那些不忠實眷顧、牧養羊群的牧羊人;

  「以色列的牧人哪!你們要遭殃了!你們只顧自己,卻不牧養羊群,你們喝羊奶,穿羊毛衣,宰最肥美的羊,吃羊肉,但是從來不牧養羊群。虛弱的,你們不調養;生病的,你們不醫治;受傷的,你們不包紮;迷路的,你們不領回,失蹤的,你們不去尋找,你們反而用暴力虐待牠們。」(二至四節)這是很嚴重的指控,且這種指控是來自上帝自己!

  我要說這是給今天的牧師、傳教者非常好的反省教材;若是信徒用選票來表達他們對不忠實牧者的抗議,還算是「輕罰」,若是由上帝自己來算,恐怕沒有人能承受得起。

  復活的耶穌基督就是在問這個問題:「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勝過這些嗎?」

(十五節)「這些」,是指他們剛從提比哩亞湖裡打起來的魚,這些魚「都是大魚」,一共有一百五十三條。」(十一節)換句話說,這些魚是可賣一筆錢。在那躲藏「怕猶太人」的日子,(廿:19)能有一筆錢在身邊是比什麼都重要且實在啊!復活的耶穌基督以人性最大的弱點來詢問西門彼得,他問彼得是否愛他勝過「這些--可賣一筆錢的一百五十三尾大魚?」

  路加福音十四章記載說有許許多多的人跟隨耶穌基督一起走。他就轉過身來對這群跟隨的人說如下的話:

  「到我這裡來的人要不是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兄弟、姊妹,甚至他自己,就不能作我的門徒。不願意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門徒。....你們無論誰,除非放棄所有的一切,不能做我的門徒。」(廿五至卅三節)  

  復活的耶穌基督在問彼得這個問題,顯然是在看或是在強化彼得再次成為門徒的獻身意志。他當初跟隨耶穌基督時是「立刻丟下魚網」去跟從。(馬可福音一:18)

  我們當記得復活的耶穌基督在問他「你愛我嗎?」這個問題時,在第十四章的地方,耶穌基督是接連在第十五、廿一、廿三等三處經節中,一再重述的一句話,愛耶穌基督的人就是遵守他命令的人。他是把愛他與守他命令劃上=號。若是再把這些問題與「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我」這句話來看第廿一章十八節時,我們就不難了解復活的耶穌基督在問彼得這連續重複的問題,是嚴肅的,因為這是生命之約。

  有一本Henryk Sienkiewiz 所寫的歷史小說(一八九五年)曾這樣記載,說在六○年代羅馬皇帝大大迫害基督徒時,大家都忙著逃難離開羅馬,連彼得也跟在逃難的人群當中。但是,就在逃難的亞比安(Appian)路上,他遇見了復活的耶穌基督,嚇了一跳。彼得問他說:「老師,你往那裡去?」(Qus Vadis)他指著羅馬城回答彼得:「我往那邊去。」彼得醒悟起來,於是折返回來勇敢走向羅馬去。有人說,後來彼得被捕釘十字架時,他曾要求羅馬士兵將他倒釘在十字架上。

  我在想:牧師封立或就任,或許就該問復活的耶穌基督問彼得的這個問題,並且是照樣連續三次。

  這一章經文對我們很有啟示:

  一、若是出於上帝的呼召,就沒有「過去」或「死亡」。

  基督教的信仰給我們帶來很好的信仰觀念:從人來的生命是短暫的,有限的。但是,若是出於上帝的,則是永遠的無限的。

  傳道書一章九節:「發生過的事還要再發生;做過的事還要再做。太陽底下一件新事都沒有。」這正好說明來自上帝的創造與人的手所造的二者之間的極大差別。

  我們看到彼得是在打魚時被呼召的。有三年時間,他跟隨耶穌基督到各地去傳揚天國的信息,結果,他看到耶穌基督被捕,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且埋葬了。在他看來,這一切都成了過去,結束了,完結了。曾經喧騰一時的拿撒勒人耶穌的時代終於不再存在了;是他一再譴責的猶太人宗教領袖將他告官;是羅馬總督彼拉多判他釘死十字架之刑;是他自己挑選的門徒猶大出賣他。實在不錯,我們總是把「死」看成是結束。但是,這是人,因為人就是如此有限、短暫,無法超越死的界限。因此,當時的宗教領袖以為把耶穌基督釘死在十字架上,讓他去嚐嚐人間最殘酷的死刑,並且將之埋葬,又用大石頭堵住墓穴口,且在石頭上加封,又留下守衛把守。(馬太福音廿七:66)根本不讓他有翻身的餘地。但是,誰能限制上帝的能力?誰能規範或界定上帝的作為?不能,沒有人有這種能力!上帝是超越死亡的,他是永遠的。因此,當人想結束上帝國的活動時,上帝的回答是:不,要繼續,而且是要永遠繼續下去!這種繼續的指令就是透過復活的耶穌基督向彼得和其他門徒發出呼召,也繼續在今天向我們呼召。

  我們要反省與思考的是:這種感受到的呼召是來自己的決定呢?或是來自復活的耶穌基督?若是來自我們自己的決定,我們的信仰將是短暫的,因為是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上帝為主。反之,則是永遠的;來自復活的耶穌基督的呼召,才不會使我們因人事的變更改變我們的忠實信仰,也不會因環境的逆勢喪失我們的信心。我們也會像彼得重新走回向那迫害的羅馬城去,走向十字架的目標。

  二、你愛上帝嗎?若是,請餵養上帝的子民。

  當門徒拉起網,看到那麼多的大魚時,心中想的是什麼呢?那是一筆逃難時很管用的經費啊!但是,復活的耶穌基督卻是在問:「你愛我勝過這些嗎?」

  我們不要小看這個問題,我仍然認為錢財是人性上最容易受誘惑的東西,否則耶穌基督不會說:「沒有人能夠伺候兩個主人。他要不是厭惡這個,喜愛那個,就是重視這個,輕看那個。你們不可能同時作上帝的僕人,又作金錢的奴隸。」(馬太福音六:24)在福音書中,他一再提醒我們把這些會使人受惑離開上帝的財物拋開。

  使徒保羅寫給他鍾愛的學生提摩太之信中,說過這樣的話:

  「那些想發財的人是掉在誘惑裡,被許多無知有害的慾望抓住,終於沉沒毀滅了。貪財是萬惡的根源。有些人因貪慕錢財而離開了信仰的道路,飽嘗痛苦,心靈破碎。」(提摩太前書六:09-10)

  「你愛我勝過這些嗎?」這句話不只是在問彼得而已,復活的耶穌基督也在今天向所有想跟隨他的人在問,也問所有以他的名而建立的教會團契在問。我們要如何回答他的話呢?如果我們是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他也會這樣回答我們說:「你餵養我的羊。RF」

  我們要反省與思考的是:這種感受到的呼召是來自自己的決定?或是來自復活的耶穌基督。

  有一本Henryk Sienkiewis 寫的歷史小說(一八九五年)這樣記載,說在主後六○年代先知以西結在第卅四章裡用如此的話描述那些不忠實眷顧、牧養羊群的牧羊人;

  看他們如此,也來反觀我們這一代;我曾提過一九三○年時代的德國教會,幾乎就是把

  「誰能夠使我們跟基督的愛隔絕呢?是患難嗎?困若嗎?飢餓叨?貧窮嗎?危險嗎?死嗎?

而是在堅定人生命生存的意志力,使我們面對若難來臨時,願意去承受而不逃避。 )

助我。這樣的人要受永遠的刑罰。至於那些義人,他們一定會得到永恆的生命。」(馬太廿五)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