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講:這個世代

經文:路加福音七章18-50

我們可以將今天所讀的這段經文分成兩大部分:

一、是耶穌基督藉著施洗約翰的學生來詢問他關於身分的問題時,耶穌基督提出他對當代的人的心態的看法。

二、是耶穌基督對人心的另種詮釋,人怎樣在看人內心悔改的問題。

在前一講,我曾提及這一章的第十七節是重要的一節,因為作者路加是用這一節「將兩個不同環節的故事串聯起來,使耶穌基督自受洗後與施洗約翰分開,現在又再次有了接觸。」我們在第三章廿一至廿二節,只看到作者路加很簡略地交待說,耶穌基督和一般猶太人民一樣接受施洗約翰的洗禮,並沒有像馬太福音書作者提及耶穌基督和施洗約翰之間有過短暫的對話,(參考馬太福音三:13-17)或是像約翰福音書那樣清楚說明,施洗約翰曾經親自介紹自已的學生認識耶穌基督。(參考約翰福音一:29-38)在作者路加的筆下,好像施洗約翰並不知道耶穌基督受他洗禮有什麼特別的意義,或是施洗約翰根本就不認識耶穌基督。因此,第十七節被編排在這裡就顯得很凸出而有意義。

其實,第十七節最重要的是在說明,耶穌基督使一位寡婦的獨生子從死復活後,「消息傳遍了猶太和附近的地區。」

雖然在四章十四、卅七節及五章十五節等經文都記載了「耶穌的名聲越發傳開了」這種字句,但是,作者路加真正用心的乃是第七章十七節,他在這一節述說了一位寡婦獨生子,被耶穌基督從死亡中救活過來的事件,才是造成施洗約翰派遣兩位學生去探詢耶穌基督的主要原因。

第十八節:約翰的門徒把這一切的事都告訴約翰。約翰叫了兩個門徒來。

就是因為有寡婦的獨生子被耶穌基督從死裡醫好、活起來的神蹟,才會使施洗約翰的學生把這件重大的事件告訴在監獄裡的老師。(三:20,比較馬太福音十一:2)這一節,也讓我們看到施洗約翰對耶穌基督的事情並不清楚。依照第三章十九到廿節的資料記載,施洗約翰因公開譴責「希律王娶自己的弟媳婦希羅底,又做了許多壞事。」(三:19)導致希律王將他囚在監獄裡。而且在作者路加的資料裡,如前所述,施洗約翰並沒有在為耶穌基督施洗時,認出耶穌基督就是那位即將來臨的拯救者。再加上監獄的阻隔,使施洗約翰對於耶穌基督在各地造成的風潮覺得陌生。現在因為有學生將這件死人復活的大神蹟告訴他,他才感到必定有某種訊息出現,因此,決定派學生去直接探問耶穌基督本人。

我們要注意的是,施洗約翰派「兩個」學生去查詢此事,派「兩個」是與猶太人法律規定有密切關係的。依據申命記第十九章十五節規定,見證一件事或人事,必須是兩人以上才可以。就像耶穌基督派十二位門徒出去傳福音時,也是「兩個兩個地出去。」(馬可福音六:7)

第十九節:差他們去見主,要他們問他:「你就是約翰所說將要來臨的那一位,或是我們得等待另一位呢?」

我們在第三章十五節看到,當時一般人原本對施洗約翰存有一絲希望,以為他「就是基督」。但是施洗約翰否認了自己「就是基督」的身分。他並且清楚表明將會「有一位能力比我(指施洗約翰自己)更大的要來,我就是替他脫鞋子也不配。」(三:16)

在約翰福音第一章十九到廿六節,為了施洗約翰所造成的轟動,引起了當時猶太宗教領袖們的注意與關切,特別從權力最高中心的耶路撒冷,派祭司和利未人去見施洗約翰,並問明身分的問題;施洗約翰也是清楚表明自己什麼都不是,既不是基督,也不是以利亞,或是人們所期盼的先知。(註:有關這部分,請參考拙著「約翰福音書的信息」一書第一講,五至十二頁)

不論是在馬太、馬可或是路加等福音書中,都只是記載施洗約翰清楚表明自己並不是人們所期盼的拯救者,並沒有說出誰才是真正的拯救者,給我們的感覺好像施洗約翰原來並不清楚耶穌基督就是他所預言,那將來臨之「更大的」能力者。現在是因一位寡婦的獨生子死而復活事件,使施洗約翰覺得事有蹊蹺,才派出他的學生直接去探問。

第廿一節:剛好在那時候耶穌治好了許多患病的、患疫症的人,和被邪靈附身的,並且使許多瞎眼的重見光明。

這一節可以說是說很關鍵性的一節。作者路加在敘述施洗約翰的兩名學生來見耶穌基督的時候,使用「剛好在那時候」(和合本用「正當那時候」,讀起來感覺比較有力。)的字句,使我們一眼就清楚這兩名施洗約翰所派來的學生,是親眼看到耶穌基督正在做些什麼事;有許多病患,包括各樣疾病的人,和邪靈附身、瞎眼的人等等。他們是親眼目睹耶穌基督醫好人的病,不是根據坊
間傳說,這是多麼有力的見證啊!

我們知道坊間流傳的話語常常會失真,不是形容的過度超過事實,就是與原有的事實走樣差距太多。但是,現在是來探詢查問的使者所親眼看到的,這些活生生的景象是實在的。而施洗約翰的學生是兩個人同時來,他們同時看到,這見證是真的。

第廿二節:於是他回答約翰的門徒說:「你們回去,把所看見所聽到的報告約翰,就是瞎子看見,跛腳的行走,患痲瘋的得潔淨,聾子能聽,死人復活,窮人聽到福音。」

看,耶穌基督的回話是這樣地清楚:「把所看見所聽到的報告約翰。」

類似的事件也發生在早期的使徒彼得和約翰身上;他們兩人一起在耶路撒冷聖殿美門口,使一位生來瘸腿、靠乞食為生的人得醫治站起來,上帝的靈充滿在他們身上,使他們兩人勇敢地向群眾宣揚復活的耶穌基督信息。結果他們被大祭長、長老、經學教師等逮捕下獄。然後在釋放他們之前,更恐嚇警告:「他們無論如何,不得再藉耶穌的名發表言論或教訓人。」但是,彼得和約翰是如此回答說:「我們所看見所聽到的,不能不說出來。」(參考使徒行傳四:16-20)

耶穌基督要施洗約翰派來的這兩位學生,回去「把所看見所聽到的」告訴施洗約翰。這些所看見所聽到的是關於瞎眼的、瘸腿的、(五:17-26)痲瘋的、(五:12-14)耳聾的都能得到醫治,而且死人可以復活。(七:11-15)另外又加上一句「窮人聽到福音」。耶穌基督是藉著先知以賽亞的這句預言在表明他就是上帝所差遣而來的彌賽亞。先知以賽亞的預言,這樣說:

「至高上主的靈臨到我;
祂膏立我,揀選了我,
要我向貧窮的人傳佳音。
祂差遣我醫治傷心的人;
要我宣告:
被擄的,得釋放;
被囚的,得自由。」(以賽亞書六十一:1)

如果我們沒忘記,應會記得有一次耶穌基督回到自己的故鄉拿撒勒,並在安息日去會堂讀聖經時,也是讀這段先知以賽亞的預言。讀完後,他把聖經「交還給會堂助理,然後坐下。全會堂的人都盯著他,他就對他們說:『今天,你們所聽見的這段經文已經應驗了。』(四:16-21)非常明顯的,耶穌基督就是在表明舊約先知以賽亞所預言之上帝的使者,就是他。

讓「窮人聽到福音」,這是作者路加一再表明耶穌基督宣教的使命和重點之一。在第六章廿至廿六節耶穌基督對門徒的教訓中,就有記述這樣強烈對比的話語:

 貧窮的人多麼有福啊,但是,現在富有的人要遭殃了!

 你們是上帝國的子民!因為你們已經享夠了安樂!

作者路加在寫作上的一個最大特色,就是平舖直敘(直接舖敘),這或許和他的工作經驗有關吧。這也是他和約翰福音書的作者寫法上最不同的地方,後者很喜歡用隱喻的方式。

在窮人與富人之間,確實是有極大不同的生命經驗和生存態度。路加福音第十六章那位財主與乞丐拉撒路之間的景況與境遇(十六:19-31),拿來詮釋第六章那段貧富對比的教訓再好不過了。從降生的故事開始,路加福音所描寫的耶穌基督,就與貧窮有密切關係;馬利亞在得知她將因聖靈而懷孕生耶穌基督時,說了這樣的話:

「 他把強大的君王從寶座上推下去;
他又抬舉卑微的人。
他使飢餓的人飽餐美食,
叫富足的人空手回去。」(一:52-53)

耶穌基督降生在馬槽裡,前來祝賀他出生的是露宿野地的牧羊人,然後他是成長在低層社會木匠的家庭。而這木匠家庭的背景則成為鄉親鄙視的因素,人們認為他「沒有受過教育」,(約翰福音七:15)甚至連他成長的拿撒勒這個小村落,也會讓那滿腹經綸的飽學之士瞧不起呢!(參考約
翰福音一:45)

如果我們看耶穌基督在差遣他的十二位門徒,以及七十二位門生出去傳福音時,交待他們「什麼東西都不用帶;」包括食物、錢,甚至是不用帶兩件內衣等物品。(參考九:1-9;十:1-12)這種裝扮實在是多貧窮,真的是一無所有的樣式。

人確實是如此,人的社會是非常看重物質及有形的富裕外表。但是,上帝不是如此,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不是如此,人所鄙視的貧窮者,卻是上帝眼中所憐憫的對象,因此,耶穌基督告訴施洗約翰的學生這句重要的提示:「窮人聽到福音。」

第廿三節:那對我不疑惑的人是多麼有福啊!

這句話看起來是針對施洗約翰和他的學生說的。我在前面曾提及過的是,作者路加筆下的施洗約翰,除為耶穌基督施洗外,並沒有再與耶穌基督相遇過。他被囚禁在希律王的監牢中,對外的種種動態,只能藉著他的門徒傳遞才能得知。若是他真的對耶穌基督的身分有疑惑,也不為過。不過,我們要注意的是,耶穌基督緊接下去是公開向群眾稱讚施洗約翰的。(七:24-27)

比較重要的是,我們應該來想想看,什麼樣的人會對耶穌基督產生疑惑?第卅節:「法利賽人和經學教師們拒絕了上帝為他們安排的計劃,因為他們沒有接受約翰的洗禮。」這句話不正好告訴了我們,當代宗教領袖就是一再拒絕上帝拯救之愛的人嗎?他們之所以如此,乃是因為他們心裡疑惑甚深。耶穌基督的學生中,不是有人一而再地要求耶穌基督給他們較高的「左右」權位嗎?猶大為什麼要出賣耶穌基督呢?彼得有過三次否認他和耶穌基督之間的關係,而當耶穌基督被抓的那一瞬間,「所有的門徒都離棄他逃跑了。」(馬可福音十四:50)彼得和其他門徒甚至重操舊業捕漁去。(約翰福音廿一:1-3)多馬懷疑耶穌基督是真的復活....,這樣多的例子再說明了一點:連耶穌基督的學生也疑惑啊!人之是否會疑惑,已經不是教育學歷、社會資歷或經驗等這些層次問題,而是信仰的體驗。這就是為什麼我一再強調的:來教會是談信仰的。人若失去信仰,我們即使擁有其他一切人看為羨慕的東西,也是枉然。基督的教會就必須以信仰為中心來衡量一切事物。因此,耶穌基督的「那對我不疑惑的人」這句話,也是在向我們質問:我們當中誰才是對耶穌基督不疑惑的人?

第廿四至廿八節:約翰的使者走了以後,耶穌就向群眾談起約翰,說:「你們從前到曠野去找約翰的時候,想看的是甚麼呢?是被風吹動的蘆葦嗎?你們究竟要看甚麼呢?是看衣著華麗的人嗎?衣著考究、起居奢侈的人是住在皇宮裡!那麼,你們出去看甚麼呢?是看先知嗎?我告訴你們,是的,可是他比先知還大。他就是聖經上所提到的那一位;上帝說:『看吧!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做你的前驅;他要為你開路。』」耶穌又說:「我告訴你們,在人間沒有比約翰更偉大的人;但是在上帝的國裡,最微小的一個都要比約翰偉大呢!」

這段話特別有意義,耶穌基督指出施洗約翰的宣教工作之所以造成轟動一時的現象,其背後的理由是:擁擠的人潮擠向約旦河去,要受施洗約翰的洗禮,到底是為了什麼?該不會是為了看蘆葦草,也不是在看時裝表演吧,因為蘆葦草不是稀有植物,華麗的服裝秀不會在空曠野地裡展出,更不可能在一位穿著簡單,而起居生活就像苦行僧的人的身上看得到,因此,人群之所以擁向約旦河去,應該是為了想尋找出真正的新生命。

第卅一至卅二節:耶穌又說:「那麼,我要拿甚麼來比擬這世代的人呢?他們究竟像甚麼呢?他們正像在街頭上玩耍的孩子。其中的一群向另一群喊說:『我們為你吹奏婚禮歌曲,你們不跳舞!我們唱喪禮哀歌,你們也不哭泣!』」

看,這是多麼感慨的話,耶穌基督已指出當代社會的嚴重問題:如果宗教領袖們對宗教現象沒有反應,又將如何去引導當代的社會?而社會的準則又將如何去規劃呢?他沉痛的指出人心冷漠無動於衷的悲哀:我們為你們吹奏婚禮歌曲,你們不跳舞!我們唱喪禮哀歌,你們也不哭泣!

沒有反應是一種心死的現象,所謂「哀莫大於心死」就是如此!耶穌基督已指出當代人宗教信仰上最大的危機:心靈痲痺!這種痲痺現象已嚴重到連上帝的聲音也不聽,或就算是聽了也沒有反應。這情形就跟先知以賽亞在描述他那時代的景象是一樣的;他說:

你們聽了又聽,但是不明白;

你們看了又看,但是不了解。(以賽亞六:9)

第卅三至卅四節:施洗的約翰來了,不吃不喝,你們說:「他是瘋子!」人子來了,也吃也喝,你們說:「他是酒肉之徒,又是稅棍和壞人的朋友!」

這就是明顯沒有準則、沒有是非之別的現象。一個社會所以會混亂,就是因為喪失了行為準則。表面上看來,它的法令周全齊備,規律嚴謹且多,但是,沒有人會相信它,甚少人會去確實履行它。我們台灣社會就是個例子,法令多如牛毛,但是真正能遵守的不多,亂的現象充分表現在我們生活的四週。猶太人除了摩西留下來的典章律例外,尚且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習俗,這些習俗因
為年代及社會的演變,再加上經學教師與法利賽人的畫蛇添足,已快使一般人連平常生活都會覺得是一種生命負擔。而他們自己卻不一定是真的照規律所訂的樣子去行。(參考馬太福音廿三:1-36,路加福音十一:37-52)

第卅五節:「但是上帝的智慧是從所有願意接受的人身上證實出來的。」

耶穌基督向聽眾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認知:真正有智慧的人,乃是聽了上帝僕人的呼召之聲會有反應的人。

箴言的作者說:「敬畏上主是智慧的開端。」(箴言一:7)聖經的作者就是要告訴我們,沒有比尊崇上帝更為重要的事。人唯有回到上帝的懷抱裡,才能發現生命的再生與新生的力量。

第卅六至五十節:有一個法利賽人請耶穌吃飯,耶穌就到他豕裡去。當地有一個女人,一向過著罪惡的生活。她聽說耶穌在法利賽人家裡吃飯,就帶了一個盛滿著香油的玉瓶來。她在耶穌背後,挨著他的腳哭,她的眼淚滴濕了耶穌的腳,就用自己的頭髮擦乾,並用嘴親吻,然後把香油抹上。請耶穌吃飯的那個法利賽人看見了,心裡想:「這人若真的是先知,他應該知道摸他的是怎樣的一個女人;她是有罪的人!」耶穌就對他說:「西門,我有話跟你說。」西門回答:「老師請說。」耶穌說:「有兩個人同欠一個債主的債,一個欠五百塊銀圓,另一個欠五十塊銀。兩個人都無力償還,債主就把他們的債都取消了。你想,他們哪一個會更愛他呢?」西門回答:「我想是那個獲得較多寬免的。」耶穌說:「你說得對。」於是他轉向那女人,對西門說:「你看見這個女人嗎?我來到你家,你沒有給我水洗腳,她卻用眼淚洗我的腳,並且用她的頭髮擦乾。你沒有用接吻禮歡迎我,但是她從我進來就不停地親我的腳。你沒有用油抹我的頭,她卻用香油抹我的腳。我告訴你,她所表示深厚的愛證明她許許多多的罪都已經蒙赦免了。那少得赦免,所表示的愛也少。」耶穌就對那女人說:「你的罪都蒙赦免了。」於是同席的人心裡想:「這個人是誰?居然赦免人的罪!」耶穌對那女人說:「你的信心救了你;平安地回去吧!」

作者路加以這段經文描述一個因「過著罪惡的生活」而被法利賽人看做是「有罪的人」之女人,用油抹耶穌基督的腳的故事,來回應第卅四節「人子來了,也吃也喝,你們卻說:『他是酒肉之徒,又是稅棍和壞人的朋友!』」

故事發生的地點,是在一個與耶穌基督關係匪淺的法利賽人家裡,耶穌在那裡做客吃飯,作者路加在編輯上特別的地方,就是把一個「過著罪惡的生活」的女人,擺放在一個自視聖潔的族群(參考十八:9-14)--法利賽人家裡。這是多麼鮮明的對照啊!這兩類別的族群根本就不會在一起的,但是,在作者路加的筆下,因耶穌基督的關係而出現在一處,並且是「有罪的」女人來到法利賽人家裡。其實,這樣的故事也已在暗示我們:這位法利賽人的家能讓這位「有罪的人」如此輕易進入,正可說明這個法利賽人在表面上看來是「潔淨的」,暗地裡豈不是也常在暗通「有罪的」生活?而耶穌基督是隨時都會抓住這種機會來教導他的學生或與他在一起的人。他強調在上帝國裡赦免的愛,遠比數算或記數別人的罪過更為重要。

我想這段經文提供給我們很好的信息:

一、基督教的福音是實在的,不是虛幻的,是用實實在在的生命經驗見證出來的,而不是只靠嘴巴講的。

當施洗約翰派學生去查詢耶穌基督的身分時,正好是耶穌基督醫治好許多病患,他告訴那兩位施洗約翰的學生「把所看見所聽到的報告約翰。」因為他們所看到的就是最好的見證。

我們讀過一則很熟悉的故事,就是在加利利附近的格拉森地方,一位被「大群」污靈附身的人,在耶穌基督醫治好後,想要跟隨耶穌基督,但耶穌基督沒有答應,他要這個人「回家去,告訴親友,主怎樣以慈愛待你和他為你所做事。」聖經說這個人「開始在十邑地區傳揚耶穌在他身上所做的事。」(參考馬可福音五章1-20)

將自己親自所看到的,親身所經驗到的見證出來,將自己所聽到的上帝的愛傳播出來,基督教的信仰就是依據這兩點傳開的;有的人在見證親身的經歷,有的人在傳述耶穌基督在他們身上所彰顯之愛的故事。

今天的教會必須從這裡來反省:如果我們說要愛勞工,我們就必須實實在在去推動關懷勞工的事工;如果我們說我們要愛農人,也是要如此;關心學生,就必須去做學生工作。實實在在地去實踐上帝透過我們所要表明的愛,然後我們才能鼓勵這些受到上帝之愛;恩典的人,去傳出他們的經歷,這樣的宣教才是最有力的見證。

二、我們應該時刻反省我們的教會是一間怎樣的教會。

耶穌基督很感慨地指出,他那時代是個痲痺、不會回應上帝呼召的世代,甚至是一個混亂、沒有是非準則的時代,他曾形容他那個時代的人是「多麼邪惡、多麼沒有信心」的族群。(參考馬太福音十二:39)

我們這個世代呢?想想如果耶穌基督在我們當中和我們面對面談論,他會用什麼詞句來形容我們今天的時代?特別是我們台灣社會?他會用什麼字眼來形容我們今天的台灣教會?我們的社會有上帝的話語存在其中嗎?或是像先知阿摩司所指責他那個時代的以色列王國?(參考阿摩司書八:11-14)也想想看我們今天的台灣教會真的尊主為大嗎?真的敬畏上帝嗎?認真在研習認識上帝的話嗎?若有,我們是用什麼態度、方式在回應上帝的呼召?祂奏婚禮樂曲,我們跳舞了嗎?祂唱喪禮哀歌,我們哭泣了嗎?我想這是一個很嚴肅的信仰課題,需要我們用心、誠實來反省。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3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