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講:耶穌的能力

經文:路加福音八章22-25

我們在讀馬太、馬可、路加這三本福音書時,一定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雖然是同樣的一個事件,每一本福音書的作者卻都有其獨特的觀點,以及他所要強調的重點,有時則是在同一事件上有不同的描述過程。

路加福音第八章開頭,作者路加就提供了我們這方面的資料:

一、陪同耶穌基督到處去傳揚上帝國信息的,不只是耶穌基督自己揀選的十二位門徒而已,還有一些婦女,而這些婦女當中包括「希律官邸的官員苦撒的妻子約亞娜。」這位婦女的名字約亞娜再次出現時,是在一群到耶穌基督埋葬地探墓的婦女中。(廿四:10)她很可能就是那位曾懇求耶穌基督到迦百農去醫他那病危兒子的地方官員之妻。因耶穌基督醫好了她兒子之後,她全家因而都信了耶穌基督。(參考約翰福音四章46-53節)可能是基於這個原因,這位官員允許他妻子跟隨耶穌基督,四處去宣揚上帝國的信息。

路加福音書的作者特別指明是「希律官邸的官員苦撒的妻子」,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他編撰這卷福音書的目的,是寫給外邦人看的。他一直努力找機會要向外邦人表明一件事:耶穌基督的降臨世間,不單是為猶太人而己,更是為「萬民」而來的。(二:10)作者路加也讓我們看到當施洗約翰在約旦河為人施洗時,有兵丁去受他的洗禮,(三:14)並問施洗約翰當該如何做?這些兵丁必定不是猶太人。(請參閱本書第三講)耶穌基督曾醫好羅馬軍官的僕人,(七:1-10)並且一再稱讚撒瑪利亞人,(十:25-37、十七:11-19)現在作者路加更是進一步地說,連希律官邸的官員苦撒之妻約亞娜,也加入耶穌基督傳福音的行列。因此,有人認為作者路加在描述耶穌基督受希律之審問資料,可能就是來自她(約亞娜)所提供的,因這段資料只出現在路加福音書中。(廿三:6-12)

二、這些婦女「她們都用自己的財物供應耶穌和他的門徒。」

這一點讓我們知道耶穌基督傳福音的生涯中,有一股很大的支持力量是來自婦女們。她們不但與耶穌基督及十二個門徒同行,並且是供應耶穌和門徒們的生活所需。可見婦女在福音事工上的貢獻。這也是為什麼近代神學家提出質疑在問:十五世紀義大利畫家達文西(一四五二~一五一九)的名晝「最後晚餐」只有耶穌基督和十二門徒同桌,是不正確的,應該包括這些婦女才對,有的主張應該也有小孩同席才是。雖然這些婦女並不像十二門徒一般被重視,在教會歷史上,也鮮少提及那些婦女在宣教事工上的特殊記事,但是,我相信每一個時代,每一個宣教地區,都有一些類似這群陪伴耶穌基督和十二門徒的婦女,她們確實是在宣教事工上做了美好的見證,使福音事工因她們在背後默默地耕耘、奉獻,而有極為美好的成果出來。

在我們剛才所讀的路加福音八章廿二到廿五節中,關於耶穌基督和他的門徒在船上遇見大風浪的事件,我們若是將之和馬太、馬可兩本福音書併列一起看,就會發現三位作者在編撰上的特色:

馬太福音第八章廿三到廿七節,作者筆下的耶穌基督在面對暴風浪吹襲時,一般人看來是緊急萬分,生命垂危,但在耶穌基督看來,生命就掌握在他手中,他是有能力可隨時改變危險及生命的環境。當門徒搖醒已「睡著了」的耶穌基督時,說:「主啊,救命,我們快沒命啦!」耶穌基督不是先斥責風浪,而是先對門徒說:「為什麼這樣害怕?你們的信心太小了!」然後才斥責風和浪。馬太福音書作者的用意是要讓猶太人知道:耶穌基督就是來自上帝的,他有這麼奇特的能力,可以很輕易的掌控生命。與耶穌基督在一起,生命不會有危險,相信他,就不害怕來自自然界的威脅。

馬可福音書第四章卅五到四十一節,是三本福音書中記載此件故事最完整的。作者提到:

一、時間是在晚上的時候,這一點非常特別。我們知道聖經的時代,晚上通常是代表著黑夜,是惡勢力活動最猖獗的時段。因此,馬可福音書的作者說發生這件事的時間是在晚上,它所代表的記號就是危險、不安全。耶穌基督的門徒中,彼得、安得烈、雅各、約翰都是捕魚老手,對加利利湖水的水性相當熟悉。若是在大白天發生此事,對他們來說,應不構成重大威脅。但是,現在的時間是晚上,作者要顯明一個重要信息:即使如彼得、安得烈等這些深諳加利利湖水性的捕魚高手,也會有束手無策,而且心生害怕的時刻,那就是黑夜。他們急忙叫醒熟睡中的耶穌基督,說:「老師,我們快死啦,你不在乎嗎?」(把這個情景拿來與約拿書第一章相比較,就會發覺有點相似;參考約拿書一:4-6)

二、馬可福音特別指出當時不只是耶穌基督和門徒搭乘的那艘船而已,是「另有別的船同行。」(馬可福音四:36)這表示耶穌基督在此件神蹟之事上,是有其他跟隨的群眾可做證,他們不只是親眼看見,而是親身經歷耶穌基督在神蹟上的能力。依馬可福音書的記載來看,這些船隻必然都同時受到風浪的衝擊,因為湖上颳起的大風和波浪,不可能只打在耶穌基督和門徒所乘的那艘船而已,而是與他們同行的那些船,也同時受到這種「喪命」(和合本譯本的同辭)的威脅。所以,這些船隻上所有的人也是此事件的見證者。

路加福音書是把此事件的重點放在「信心」的焦點上。因這卷福音書是寫給非猶太人看的,作者路加要告訴外邦人的是:耶穌基督是值得你信靠、相信的,看,連超越人能力所能掌控的大風、大浪,耶穌基督都有辦法,且是只要一句話就使它們順服。依作者路加的看法:只要對耶穌基督有足夠的信心,就不用擔心生活的周遭所帶來的危險。

作者路加在描述耶穌基督質問他的門徒時,是說:「你們的信心在哪裡呢?」比較特別的地方是作者路加凸顯出門徒的驚駭是:「他(指耶穌基督)向風浪下命令!」這句話。門徒們雖然日夜與耶穌基督相廝在一起,看過他醫治各種奇病異症,也看過他曾使寡婦的獨生子從死裡復活過來(七:11-15),但是,他們的信心卻也會因來自自然界的危險而失落。如今,他們再次親眼看見耶穌基督對整個自然界下命令,確實令他們大驚駭,因為這種能力除非是來自創造萬物的造物主上帝,否則,實在無法想像會由他們的老師身上顯現出來。

我們在路加福音書裡,隨時會看到作者路加在編輯上的特點,就是如同他在本書開頭所說的:「按照次序」(一:3)來編撰此書。在介紹耶穌基督的工作時,是先由他回到故鄉拿撒勒與鄉親引發衝突開始,(四:28)然後,緊接著是耶穌基督在聖靈充滿的能力下,驅逐污鬼,(四:31-37 )醫治一般雜難病症、(四:38-40)痲瘋病患、(五:12-14)躺在床上的癱子、(五:18)手枯萎的病人、(六:6-10)羅馬軍官的僕人、(七:1-10)以及使寡婦的獨生子復活起來。(七:11-16)這樣可以看出作者路加是用漸進的方式,從驅逐污鬼開始到死人復活,由最普通一般人可能達成的驅逐鬼靈描述開始,(參考馬太福音十二章廿七節,法利賽人或他們的子弟也會趕鬼,路加福音十一章十九節,一般人也有會趕鬼的。)致使已死去的人復活過來而達到巔峰狀況;世上的人是無法到達這個高峰點的。耶穌基督不僅可以,而且在聖靈的充滿下,還可以降服自然界最難掌控的風與水。作者路加是用這種方式在回應從創世以來,聖靈的靈力「運行在水面上」,(創世記一:2)耶穌基督身上的聖靈能力,就如同上帝在創造之始「上帝的靈」一般,不只是用在人的肉體上,也運行在其他受造物中。作者路加在編輯上的用心,就是由死人復活達到巔峰後,緊接下來是超越人身的自然界。作者要告訴我們,耶穌基督並不是如我們所了解的一般人而已,也不只是如拿撒勒人所認知的「約瑟的兒子」,而是與「萬民」有關的一位大有能力者,不但能使死人復活,並且能戰勝自然界對人生命的威脅。

第廿二節:有一天,耶穌跟門徒上船,對他們說:「我們到湖的那邊去吧!」他們就出發。

依照馬太和馬可兩本福音書提供的資料來看,耶穌基督和門徒上船,是為了離開群眾。(馬太福音八:18,馬可福音四:36)福音書提供我們多次資料,說明耶穌基督常必須想辦法離開群眾的包圍,才能取得清淨的時刻,或是能夠安靜祈禱的空間。(參考馬可福音一:35-36、45,六:45-47,九:2;路加福音六:12,九:18)

第廿三節:船行的時候,耶穌睡著了。忽然有一陣狂風襲擊湖面,船灌滿了水,非常危險。

這些兩千年前的自然界變化之狀況,或許在今天已不會構成問題,例如先進科技的衛星儀器可預先偵測出形成大風暴圖的動向。但是既使是今天,台灣屏東南部楓港特有的「落山風」仍舊是令行人、開車者聞之膽戰心驚。更不用說在那船體小、手搖漿的兩千年前時代,沒有人能夠知道什麼時候會出現氣候變化的狀況。突來的狂風所掀起的暴浪,顯然已對在夜間行船的一行人構成相當危險的畫面;馬太福音說「浪濤掩蓋了船」,(馬太福音八:24)馬可福音的描述是「浪花打進了小船,船幾乎灌滿了水。」(馬可福音四:37)路加福音更清楚指出「船灌滿了水,非常危險。」但是,耶穌基督卻是安祥地睡著了。馬可福音說他是「在船尾,靠著枕頭睡著了。」船尾必定晃搖得更厲害,可是,耶穌基督似乎都不受影響的樣子。

第廿四節:門徒來叫醒耶穌,說:「老師,老師,我們快沒命啦!」耶穌醒過來,斥責狂風大浪,風浪就止息,湖面平靜。

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都是用「斥責」這個字眼,描述耶穌基督對這狂風大浪所下的停止「命令」。(「命令」是馬可福音所用的字。)福音書的作者明顯地在表達一件事:耶穌基督有這種如同創造主上帝的能力。

海或水,這種在當代人是看為最危險的地帶,在猶太人的觀念中,海或水也是惡靈、魔鬼居住的地方,是人生命中最容易受攻擊、威脅的地帶。

例如:創世記一章二節指出,上帝在創造之初是用祂的靈先運行在水面上。出埃及記十四章,以色列人過紅海的記事。路加八章廿六到卅九節,「大群」鬼附在大群豬隻身上衝入湖裡死亡。
現在耶穌基督和門徒面臨的是湖水翻騰的地方,全船的人除耶穌基督外,都有一種危在旦夕的感覺。馬太、馬可、路加等三本福音書都共同提到一點:在大風浪的環境下,門徒們都驚慌失措,怕到極點。唯有耶穌基督一人是安然自在地「在船尾,靠著枕頭睡著了。」(馬可福音四:38)作者用這種方式在表達一個信息:在上帝的聖靈充滿下的人,就算是魔鬼興風作浪的地方,也可安然自在,因為上帝的靈足以降服魔鬼。

詩人在稱頌上帝的偉大榮耀時,有過這樣的句子:

你使海洋像外袍覆蓋地面;

你使水淹沒群山。

你一斥責,水便奔逃;

眾水一聽你發號施令,便都奔流。(詩篇一○四:6-7)

只有上帝才有這樣的能力,能使水聽祂的命令。能呼喚雨的又是誰呢?是只有宇宙萬物的創造者上帝本身才有這種權威和能力。

路加福音書的作者在描述耶穌基督有能使拿因城寡婦的獨生子復活起來之後,現在又進一步描述耶穌基督對當時的人看為最難測度的水、風下達命令,用意已甚為明顯,作者路加要見證一件事:耶穌就是上帝所差遣來到世上的基督,他有這種來自上帝的能力同在的權柄。

第廿五節:耶穌問他們:「你們的信心在哪裡呢?」他們又希奇又驚駭,彼此說:「這個人到底是誰?他向風浪下命令,風浪也聽從他!」

「你們的信心在哪裡?」這句話實在質問的很一針見血!將這句話與羅馬軍官祈求耶穌基督醫治他的僕人所說的話比較,就可看出這群日夜與耶穌基督廝守在一起,到各地去醫病趕鬼,且親眼目睹耶穌基督使拿因城寡婦的獨生子從死裡復活的門徒們,他們外表上看來好像有信心的樣子,可是,當耶穌基督在他們身旁與他們同舟之際,他們卻在風浪來襲之時發出「我們沒命啦!」的呼救聲,相對的,羅馬官軍是「聽見了耶穌的事,就託幾個猶太人的長老去請耶穌來治好他的僕人。」(七:3)這是多麼不同的信心表現啊!難怪耶穌基督會如此感慨地問他們說:「你們的信心在哪裡?」

另一方面,我們也在這裡看到耶穌基督的門徒們之反應,他們是「又希奇又驚駭」!希奇的原因是他們從來沒有想過,他們的老師耶穌基督有這樣的能力,能制止大風與大浪。驚駭的是,他們對老師的了解,遠遠超過他們所認知的。這種驚駭所表明的是超過眾人在耶穌基督從一個人身上趕出污鬼後的反應--驚訝不已。(四:36)比起彼得和其他夥伴第一次遇見耶穌基督而撈上滿網之魚的表情--很驚訝--超過甚多。(五:9)人們曾因耶穌基督醫好一位靠朋友拆開屋頂的癱子而「非常驚奇」,但這種反應遠不及門徒們的驚駭狀。

「這個人到底是誰?」這個問題不只是眾人在問,施洗約翰也在問,連加利利的希律王也因耶穌基督的能力感到「非常困惑」,(九:7)現在則是連門徒也驚駭到必須問這個問題。


這段經文給我帶來很好的反省信息:

一、我們必須時刻反省我們的信心在哪裡?

耶穌基督用這句話:「你們的信心在哪裡?」在詰問他的門徒,也同樣用這句話在問我們今天所有自認是信他、以他的名自喻的基督徒。

前年(一九九三),有人在台灣各地散佈說上帝將要懲罰我們台灣人民,時間是一九九五年,並且說可能會死去大約三分之一人(數目近七百萬)。於是許多人惶恐不安,開始積極辦移民他國的手續。後來事情逐漸明朗,說出上述訊息的是某些傳教人,而他們也同時代辦移民手續。我發現最積極移民的,以自認是「基督徒」的為最。更不可思議的是,這項「上帝將要懲罰台灣」的方式是由中國共產黨政府的軍隊來攻打台灣,理由是台灣準備在一九九五年底將選舉立法委員,目前在野的民進黨將會得勝,會利用國會優勢宣布台灣獨立。實在是荒謬到極點!

就算上述都是事實吧,信耶穌基督的人不是常說:「主啊,世世代代你是我們的避難所」嗎?
難道說上帝是在他國不在台灣?誰能夠移民他國呢?絕對不是一般平民。而基督徒怎能丟下這些廣大民眾不管,自己移民他去了呢?這樣離棄人民的信仰又能見證什麼福音呢?我們不是在告白說要學耶穌基督的模式,承擔人類社會的苦難嗎?中國共產黨是根本不信有神的政府,上帝會用這種軍隊來懲罰台灣人民嗎?就算上述所有理由都不是理由,若中國共產黨軍隊真的來打我們台灣,我們也應該相信上帝也會與我們同在,絕不會離棄我們。我們不能相信上帝會用這種沒有神之信仰的政府軍隊。

其實,這個事件正好暴露出這些自喻是「基督徒」的人沒有信心,對上帝的信心沒有,對耶穌基督拯救的愛幾乎缺失,而對上帝所賜給我們台灣這塊土地和人民根本沒有愛與信心!基督徒若是這樣,又將如可傳出上帝愛世人的福音呢?難啊!

我們的信心在哪裡?如果我們自己都不夠,就很難與人分享我們的信心,也見證不出我們的信心。這是我們必須時刻反省的課題。

二、真正的信仰是知道生命中會有危險、苦難,但是相信耶穌基督就在我們身旁,既不必害怕也不驚慌。

常常有人以為信耶穌基督後,就不會遭遇災難,我記得小時候常唱一首歌,其中有一句是這樣的:「來信耶穌有平安,不信你試試看。」其實,這種信仰觀念並不正確。耶穌基督與他的門徒搭船遇大風浪的故事,正好告訴我們一件事實:即使耶穌基督同在船上,並不表示不會有危險發生。會,還是會有風浪灌滿整隻船,使之沉沒的危險。而真正的信仰是表現在危難當頭之時,仰望耶穌基督,信靠他。有他與我們同在,就是在最危難之時也可以渡過,因他陪同在我身旁,甚至有時也與我們同受苦難。這種信仰態度才是正確。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4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