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講:健康的人用不著醫生
作者: 盧俊義牧師 日期: 2010-08-12 15:51
經文:馬可福音二:1—17
馬可福音從第二章開始,直到第三章6節,連續記載五件耶穌基督和當代宗教領袖、社會人士之間,發生嚴重的衝突。這五件包括了一是我們現在所讀的這件醫治癱瘓者的事件;二是有關耶穌基督呼召稅吏利未來跟隨他;三是因為耶穌基督沒有教導他的門徒禁食,而引起有些人對他疏忽這麼重要的信仰功課有意見;四是耶穌基督的門徒因為肚子餓,卻沒有等到安息日過後才摘麥穗,而引起法利賽人相當不滿;五是第三章1至6節記載耶穌基督在安息日醫治一位手枯萎的病人,這件事引起的後遺症相當大,因為法利賽人和希律黨派的人決定聯手,要「殺害」耶穌基督。
在這五個事件中,第一件和第五件,是牽涉到耶穌基督醫治病人的問題,而第三和第四件,則都和飲食的事件相關,然後第二件是和耶穌基督呼召人來參與傳福音事工的伙伴有關。在這些事件當中,以第三事件關於禁食的問題最為重要。因為在這事件中,耶穌基督已經在暗示著:他就是猶太人期盼已久的那位先知,是那位要來拯救他們的彌賽亞。換句話說,耶穌基督已經在答覆他們質疑沒有教導門徒禁食的事上,說明他的角色和身分。如果他們有注意聽耶穌基督傳講的信息,就會聽出他話中的端倪來。
如果注意一下耶穌基督在傳講福音信息時,總是很喜歡對群眾說:「有耳朵的,都聽吧!」(馬可福音四:9、23、24)就是要大家注意傾聽,他是傳遞上帝拯救的信息。可惜的是,當代的人根本聽不下,特別是那些宗教領袖們還想要將耶穌基督殺害,理由是:耶穌基督所傳講的信息,不但和他們長久以來在教導民眾對聖經的認識有了很大的差距,而且在耶穌基督身上有許多作法,在這些宗教領袖的眼中,根本就是違背了他們對摩西法律的認識。若是繼續放任耶穌基督這樣下去,必定會造成整個猶太社會的惶恐不安,連羅馬帝國也會忍受不了。就像法利賽人和祭司在會議中,討論有關耶穌基督造成的轟動時所說的:「要是讓他這樣搞下去,大家都信了他,羅馬人會來擄掠我們的聖殿和民族的!」(約翰福音十一:48)
說不定我們心中也會有這樣的困擾,就是傳遞上帝國信息的耶穌基督,可以漠視當代社會的這些禁忌嗎?包括安息日不可以做工,也不要和當代社會最令人討厭的稅吏相聚在一起,以免引起更多的議論,甚至有人會因而認為耶穌基督就是跟這種人是相同的份子(基因),這樣反而使他想要傳遞的上帝國信息受到影響,不是嗎?為甚麼耶穌基督明明知道這些問題,卻還這樣做?如果耶穌基督不去碰這些問題,豈不是可以呼召更多人來聽信上帝國的信息?這樣,他不但不會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甚至還可以讓上帝國福音傳得更廣闊,這豈不就會完成他降臨到這世界上來的主要目的?
確實沒錯,我們今天來看耶穌基督過去的行動,多少也會有這樣的想法。就像今天台灣幾個大型佛教團體,他們絕對不會去碰政治,這樣可以使許多事業家更願意投入在他們所推動的事上。在基督教會也是這樣,特別是近幾年來,在咱台灣有許多獨立教會出現,這些教會有的甚至發展到具有相當規模的狀態,因此,也有不少信徒會對咱長老教會總會發出反應說:為甚麼我們總是要說政治的事?就像我在「好消息頻道」講道,或是他們來咱教會拍攝主日禮拜講道,若是聽到我在批評時政,就會把那一段剪掉或是乾脆不播放。在咱台灣,政治問題就像痲瘋病症一樣嚴重,宗教界都噤若寒蟬,碰都不敢碰、講也不敢講。好像這樣會比較乾淨的樣子。
但我們若是認真來研讀耶穌基督的言行記事,就會發現,他不但去碰,而且還敢當面拆了這些宗教領袖,和羅馬政府當局的權威,這點雖然為他帶來十字架的苦難,但我們卻因為這樣而得到福音的信息,不是嗎?
在真理的裡面,沒有所謂不能說的事,也沒有不能做的事。因為真理是和生命息息相關的事,沒有真理,就不會有生命的意義可言,也不會有存在的價值。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所讀經文的內容:
第一至七節:
過了幾天,耶穌又回到迦百農;他在家的消息傳開了。2許多人聚集,屋裡擠滿了人,連門前也沒有空地。耶穌向他們講道的時候,3有四個人抬著一個癱瘓病人來見耶穌。4因為人多,他們無法把他抬到耶穌面前。於是在耶穌所在之處的屋頂上拆開一個洞,然後把病人,連同他所躺臥的褥子,縋了下去。5耶穌看見這些人的信心,就對癱瘓病人說:「孩子,你的罪蒙赦免了。」
6有幾個經學教師坐在那裡,心裡議論說:7「這個人竟敢說狂妄的話!除了上帝,誰有赦罪的權呢?」
就像我曾跟大家提過的,馬可福音在編輯上有個很特別的技巧,就是用「三明治」編輯法。這種編輯的方式,就是一件記事尚未說完,就插入了另一件事,等中間這件事告一個段落之後,才又接續原來尚未完成的記事。
現在我們所讀的這個醫治癱瘓者的神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從第1至5節,描述耶穌基督醫治好了這位癱瘓者,如果將第5節接續第12節來讀,會覺得很順,當這個癱瘓者聽到耶穌基督對他說,他的罪已經蒙赦免之後,他就立刻站起來,然後拿著褥子,在眾人面前走,這樣,整個醫治的神蹟就結束了。
可是中間插入第6至11節這段經文,記載經學教師和耶穌基督的對話。原因是那些經學教師對耶穌基督醫治的態度有意見,不但如此,他們認為耶穌基督簡直就是犯了褻瀆上帝神聖的罪名。他們的問題是:耶穌基督憑甚麼權柄可以赦免人的罪?當然,之所以會引發這個關於信仰認知的問題,是跟耶穌基督的醫治方式有關。
福音書除了在這裡記載有關經學教師質疑耶穌基督有濫用上帝之名,赦免人的罪之嫌疑外,還有另外一件事,就是當耶穌基督潔淨耶路撒冷聖殿之後,繼續在聖殿教導民眾時,猶太人領袖階層的人來問耶穌基督,是誰給他有權柄做潔淨聖殿和教導民眾的事(參考馬太福音廿一:23,馬可福音十一:27—28,路加福音二十:1—2)。
這段醫治的神蹟,開始就提到耶穌基督回到「迦百農」的家。前一講有提過,耶穌基督在迦百農有個居所,他也利用迦百農作為宣揚上帝國福音的中心地帶,然後往外發展福音事工。
福音書也經常告訴我們,耶穌基督的名聲早已經傳遍整個巴勒斯坦,因此,無論他到哪裡去,都會有民眾從各地擁擠過來(參考馬可福音三:7、20、四:1、五:21、六:33—34、54、十:1),大家喜歡聽耶穌基督傳講上帝國的信息,更喜歡看他行神蹟奇事。因此,一知道他回到迦百農的家,民眾就聚集到他的家,人數之多,擠滿了整個家,連門口的空地也都佔滿了民眾。就在這時候,有四個人抬著一個癱瘓的病人來見耶穌基督。
請注意馬可福音在這裡很清楚的說有「四個人抬著一個癱瘓病人」。而且是用褥子抬這個癱瘓者要來見耶穌基督,請求耶穌基督醫治。需要四個人抬的這種褥子,是羅馬人軍人在用的褥子。再者,依照希臘文所使用的這「褥子」一字來看,那是指一種非常簡單、便宜的褥子。因此,可以了解這個癱瘓病人是一個貧窮人。
第4節是非常關鍵的一節經文。這節說抬這位病人來的四個人,他們看到耶穌基督的家門口,連空地都佔滿了人,根本就無法接近耶穌基督。因此,他們就決定帶到屋頂上去,將屋頂給拆開來,哇,這是多麼令人驚訝的舉動啊!而他們確實是這樣子做了。
巴勒斯坦地方的房子,多屬平房,樓梯在外面。屋頂是用橄欖樹枝鋪著,上面加上乾草,有的會用蘆葦,以及小石子、沙土混合鋪在上面,然後在最頂層再用乾草覆蓋著。因此,要拆開並不是很困難的事。路加福音作者說那房子的屋頂是用屋瓦蓋起來的(參考路加福音五:19),但這是羅馬人的房子才會用瓦片。
當他們將屋頂拆開之後,就將褥子縋了下去,剛好在耶穌基督站的面前。而整個醫治神蹟的重點就是在第5節,這裡說耶穌基督「看見這些人的信心」,就對這個病人說:「孩子,你的罪蒙赦免了。」
我們不太清楚這個癱瘓者是否像植物人一樣,完全沒有說話、反應能力,或只是無法動彈,卻可以說話和表達心中的意願。但看到這些親友如此用心,才是真正的重點所在。當耶穌基督看到這些親友將他房子的屋頂拆掉,他沒有生氣,而是滿意他們所做的。不但這樣,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到一個事實:他們就是相信耶穌基督有能力,可以醫治好這位癱瘓者的病。因此,才會如此用心地將病患抬到屋頂,然後又拆掉屋頂將病患直接縋到耶穌基督面前。
「孩子,你的罪蒙赦免了。」這是耶穌基督醫治時所說一句非常特別的話。也從這句話,我們看到當時社會有一個觀念:生病,特別是重大的病,一定跟所犯的罪嚴重有密切關係,而這種觀念在今天的台灣社會也一樣。約翰福音第九章1至2節也有這樣的記載,說耶穌基督和門徒看見一個生下來就瞎眼的人,門徒就問耶穌基督說:「老師,這個人生來就瞎眼,是誰的罪造成的?是他自己的罪或是他父母的罪呢?」
因此,當耶穌基督用「孩子,你的罪蒙赦免了」這句話,來醫治這個癱瘓者的時候,就已經在表明他清楚看出這個病人的內心中,罪惡感相當重。於是耶穌基督就直接從他內心的罪惡感切入,治好了他的病——赦免他的罪。
第八至十二節:
8耶穌立刻看穿他們在轉些甚麼念頭,就對他們說:「你們為甚麼有這種想法呢?9對這病人說『你的罪蒙赦免了』容易呢?還是說『起來,拿起你的褥子走』容易呢?10我要向你們證明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於是他對那癱瘓病人說:11「我吩咐你,起來,拿起你的褥子,回家去吧!」
12那個人起來,立刻拿起褥子,在大家注視下走出去。大家非常驚奇,頌讚上帝說:「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事!」
問題來了,就像前面已經提起過的,馬可福音的編輯特色,就是插入這段第6至11節,猶太人宗教領袖們——有幾個經學教師,他們對耶穌基督這樣子的「赦罪」舉動,大大不敢苟同。他們認為耶穌基督這樣的說法,簡直就是「說狂妄的話」。這可是非常嚴重的指控,因為這個指控足夠將耶穌基督判處「褻瀆上帝」的死刑罪,可以將耶穌基督拖到城外,用石頭打死。但這些宗教領袖不敢說出來,馬可福音作者特別指出這些經學教師只敢在「心裡議論」。原因不外是他們怕民眾,因為實在人太多,擠得連門口空地都滿滿的,若是他們大聲譴責耶穌基督,那簡直就是台語所說的「討皮痛」,只會被罵,不會討喜。
同樣的,當馬可福音作者用這麼簡單的「心裡議論」這一詞,來形容這些宗教領袖的心思之際,也同時說耶穌基督「立刻看穿他們在轉些甚麼念頭」,馬可福音的作者用這句話太重要了。因為這句話已經在說明耶穌基督跟一般人不同;他知道人心中的意念,而聖經告訴我們,只有上帝才有這種能力。福音書中有很多次記載耶穌基督知道人的想法或是念頭(參考馬可福音十二:15、十四:18,路加福音六:8、九:47、廿二:48,約翰福音二:25)。因此,當這些經學教師在強調,並質疑「除了上帝外,誰有赦罪的權」時,耶穌基督已經在表明他就是「有這樣的權柄」。 於是他就當場證明給這些經學教師和民眾看,他命令這位癱瘓者拿起他的褥子回家去,而果然如耶穌基督所說的,他對這個癱瘓病人赦罪,其效力等於是治好了這病人一樣。
第12節是非常重要的一節經文,雖然聖經沒有說這個病人癱瘓了多久,而他確實是個癱瘓者,因此,才需要有四個親友來幫助他,並且他病到無法離開他躺臥的褥子。可是,耶穌基督一下命令,他竟然可以遵照耶穌基督的話,輕鬆拿起躺臥的褥子站起來。請注意馬可福音作者說這個癱瘓者,他是在聽了耶穌基督的話之後,「立刻拿起褥子」,這表示他沒有任何懷疑,是用實際的行動來回應耶穌基督對他所說的話。就在眾目睽睽之下,他走出去!眾人看見這偉大又奇妙的神蹟出現在他們眼前,就歌頌讚美上帝奇妙的作為。
第十三至十七節:
13耶穌再到加利利湖邊,一大群人聚集在他身邊,他就教導他們。14他再往前走的時候,看見一個收稅的,就是亞勒腓的兒子利未,坐在稅關上。耶穌對他說:「來跟從我!」利未就起來,跟從了他。
15以後耶穌在利未家裡吃飯,有許多稅棍和壞人也跟著他;當中有好些人跟耶穌和他的門徒同席吃飯。16有些經學教師和法利賽人看見耶穌跟壞人和稅棍一起吃飯,就質問他的門徒:「他為甚麼跟稅棍和壞人一起吃飯呢?」
17耶穌聽見了,就說:「健康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的目的不是要召好人,而是要召壞人。」
在第一章16至20節經文中,我們看到耶穌基督呼召彼得和他弟弟安得烈、雅各和他弟弟約翰四個人來跟從他。現在我們所讀這段經文,則是說耶穌基督又呼召一個新的人來跟隨他,而這個人就是「亞勒腓的兒子」利未,他是一個稅吏。在馬太福音第九章9節提供另一個名字叫「馬太」。很有可能在後來早期基督教會活動時,他改更了名字,因為馬太這名字的意思是指「上帝的賞賜」。
稅吏做的可說是猶太人最討厭的一種工作,而從事這種工作的人,通常都會被猶太人認為是三種罪人中的一種,且是罪惡深重的第一種。另外兩種在猶太人眼中的罪人,就是妓女和小偷。
在羅馬帝國統治時代,稅務的工作是交由被統治者派人負責抽稅。更特別的,是羅馬帝國為了要使抽稅的工作能順利進行,還特別派兵保護這些稅吏執行抽稅的勤務。也因為這樣,有不少猶太人稅吏,就起貪婪的心,並沒有按照應該有的規定抽稅,往往是抽了超出羅馬政府所規定的稅額,而這一點才是讓猶太人普遍對稅吏厭惡之因。當施洗約翰呼籲民眾,要用行為來證明他們確實有悔改之心時,就有稅吏來接受施洗時問施洗約翰說:「老師,我們該做甚麼呢?」他告訴他們:「不可收取法定以外的稅金。」(路加福音三:12—13)再從撒該遇見耶穌基督之後,自己告白說,若是有「詐欺過誰」,就要「還他四倍」(參考路加福音十九:8),就可看出當時的稅務人員在猶太人眼中,幾乎就等於貪財者一樣。
耶穌基督為甚麼要呼召一個當時社會人人討厭的稅吏來跟隨他?特別是當耶穌基督呼召稅吏利未來跟隨他時,他已經是加利利地區家喻戶曉的大人物了,就像前面一段所說的,連他在迦百農的家,都擠滿了民眾來聽他傳講上帝國信息。不錯,他是需要更多人手,但呼召一個人人討厭的稅吏來當他的幫手,這到底是甚麼意思?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我們省思的課題。
就像彼得和安得烈、雅各和約翰兩對兄弟一樣,耶穌基督一出聲呼召,這兩對兄弟就放下一切,跟隨耶穌基督去傳上帝國福音,現在利未也是這樣,他聽到耶穌基督呼召,就放下原本高收入的稅吏工作,立刻跟隨耶穌基督。而根據路加福音第五章28節的記載,利未是「撇下所有的,跟從了耶穌基督」。
「撇下所有」,這句話很震撼我們的心。而要跟隨耶穌基督傳揚上帝國信息,就必須有這樣的準備和決心。
第15節說利未後來就在自己家裡宴請耶穌基督和其他幾位門徒,而同時受邀請的,就是過去跟他同行的稅吏們。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馬可福音和馬太福音特別強調說,受邀請的除了「許多稅吏」之外,還有「壞人」也跟著受到邀請。在前面已經提過,猶太人把稅吏、妓女、小偷(或是盜賊)等這三種人當作「壞人」看待。可以想像得到,此刻出席在這裡的賓客,大概不會有小偷,但有妓女。看吧,把妓女跟稅吏擺在一起,可以想像很多。因為稅吏甚少朋友,而妓女是只要有錢,都是好朋友。希臘人就有這樣的話說:
「人的愛很有限,因此,房子不用太大,只要真心好朋友幾位容納得下,就夠了。若有人誇口自己朋友很多時,這個人若不是賭徒,就是妓女。因為只要願意加入賭局的人,賭徒都會歡迎;只要有錢來嫖的人,妓女都會把他們當作恩客。」
利未因為要跟從耶穌基督去傳福音,因此,這次的宴席也可能是一次與家人、親友的離別宴。現在耶穌基督和他身邊的四個門徒,都受邀來參加利未在家裡所設的宴席,而同時受邀請的,還有其他過去是利未的同事稅吏,以及一些妓女。但也因為被經學教師和法利賽人看到,他們就用很不屑的語句說:「他為甚麼跟稅棍和壞人一起吃飯呢?」
經學教師和法利賽人會這樣說,是非常自然的。因為一般猶太人是不會跟稅吏和妓女一起吃飯的,尤其是這些宗教領袖,他們對稅吏的厭惡可說是連祈禱都會發出咒語。路加福音記載耶穌基督說的一個比喻,說有個法利賽人和稅吏去聖殿祈禱,那位法利賽人祈禱時這樣說:「上帝啊,我感謝你,因為我不像別人那樣貪婪、不義、淫亂,更不像那個稅棍。」(路加福音十八:11)注意,法利賽人在祈禱中的這句話,已經很清楚地指出,稅棍就是「貪婪、不義、淫亂」的代表人物。在法利賽人的眼中,稅吏幾乎就是一無是處的人。
另一方面,稅吏因是替羅馬統治者徵收稅賦,因此,經常需要和羅馬政府接洽,且身邊有羅馬統治者差派給他們喚使的兵丁,也因為這緣故,他們總是跟外邦人在一起、接觸,所以,在敬虔的猶太人眼中,稅吏等於是不潔淨的人,能跟他們保持遠距離,會使自己乾淨些。
妓女,這是猶太人眼中最墮落的女人。在猶太人看法裡,地獄就是妓女的收容所。這樣,妓女在猶太人社會幾乎很少,大多可說是外邦女人。
現今在利未的家裡,聚集了一群同是稅棍的人,以及妓女,這樣也可看出過去的稅吏利未是在過怎樣的生活了,嫖妓應該是其中之一,且是和這些妓女過從甚密,她們才會在他的邀請名單之內。如今,他決定改變生命的態度和方向——跟隨耶穌基督,因此,邀請這些過去的好友相聚,很有可能就是要向這些過去的酒肉朋友告別,而且特地請耶穌基督和他的門徒來當見證者。這些舉止都可以看出稅吏利未的決心。
第17節可說是耶穌基督的話中,經常被引用的一節經文。在這句話中,他很清楚表明他到這世界上來的目的,也是他之所以會降生到這世界之因,是因為人類的生命有苦難,而這苦難與人的罪有密切關係。他先舉出病人和醫生之間的關係,然後才提到他到這世界的目的。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這段經文所帶來的信息:
一、期盼神蹟出現,就需要付出實際行動。
這位癱瘓者被他的親朋好友想盡辦法抬到耶穌面前時,馬可福音作者說耶穌基督因為這些親朋好友的認真、用心,深受感動,於是治好了這位癱瘓者的病。
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思考,這個故事所呈現出來的意義:
一是癱瘓者的親朋好友一定聽過有關耶穌基督的故事,因此,他們對耶穌基督有絕對的信心。
福音書中記載幾則類似的故事。例如:馬可福音第五章25至34節,說有一位患血漏病長達十二年的婦人,雖然看過許多醫生,也花費了許多金錢,不但病症沒有改善、痊癒,病情反而是越來越嚴重。但在第27至28節則說「她聽見過耶穌的事」,因此,就冒著生命的危險,跑來雜在人群中,走到耶穌基督的背後,心裡想:「我一摸他的衣裳,一定得醫治。」
在馬可福音第七章24至30節,說耶穌基督有一次暗中到外邦人的社區「泰爾」去,被一位婦人聽見了,趕緊跑來請求耶穌基督醫治她女兒被污靈附著的病。馬可福音作者也是這樣說這個婦人是「聽見耶穌的事就來見他」。
在路加福音第七章1至10節,也記載一位羅馬軍官,因為家裡有一位僕人「患重病,快要死了」。他也是「聽到耶穌的事,就託幾個猶太人的長老去請求耶穌來治好他的僕人」。
以上這些人都是只有聽到耶穌的事而沒有看到,就深信耶穌基督有這樣的能力,並且付諸實際行動,就像這位癱瘓者的四個親朋好友一樣,他們當中很可能有人親眼看見過耶穌基督所行的神蹟奇事,也可能都沒有看見,而是聽見許多人的傳聞。但有一點是可確信的,就是他們深信耶穌基督會醫治這位癱瘓者的病,因此,雖然他們看見人群擁擠在耶穌基督的家門口,但他們努力排除萬難要見到耶穌基督,這種堅忍的心,不怕困難的尋求,才是他們使耶穌基督受感動的主要原因。
神蹟因此就出現了!
請注意,神蹟奇事不單是看那些我們從來未曾見過的事,也不只是那些在人看來很亮麗美好的光景,神蹟奇事往往就發生在我們平凡的生活中。
兩年前,有一位阿美族的卡車司機,他的妻子因為癌症入院治療。他將工作辭去,然後到醫院去陪妻子治療。夫婦倆人都很喜歡唱歌,這位卡車司機每天帶著吉他唱歌給病牀上的妻子聽,也講許多有趣的故事讓他的妻子減輕化學治療的痛苦。他的母親每天下午會來陪媳婦,也是一樣,讀聖經給媳婦聽,講鄉間鄰里發生的趣事與媳婦分享。
夫妻並沒有因為癌症治療而發出痛苦哀怨的言詞,這對年僅三十歲的年輕夫妻,恩愛的感情竟然感動了隔壁病牀的一位婦人。這位隔壁病牀的中年婦人要出院時,特地拿了一包紅包給這對年輕的夫婦,因為知道他們的經濟很拮据。雖然這對夫婦堅持不收,但這位婦人還是硬塞給他們,並告訴他們:每次聽到他們夫妻唱歌,就深受感動,聽到她的婆婆跟她講故事、安慰、鼓勵她要勇敢、不要怕,也令人非常羨慕。
有一天,這位年輕婦人因為病重昏迷被送入加護病房。每到探病時間,她的先生,也是一樣彈著吉他輕輕地唱歌給陷入昏迷的她聽。而她的婆婆來探望時,則會為她按摩、擦身,並且為她禱告。
他們一家人深厚的愛感動了加護病房裡所有的醫護人員。於是醫護人員開始有了轉變;有人下班之後,主動留下來替這位年輕的婦人擦身、按摩,甚至連那位被護理人員取外號為「冷血動物」的加護病房主治醫師,也加入了照護的行列,往往在下班後,主動撥出一兩個小時留下來陪這位年輕的婦人,並且為她的病上網找資料,自己出錢買健保不給付的藥品來為她治療。
雖然這樣,這位婦人還是去世了。加護病房的護理人員親自為這位婦人擦拭身體,並且換穿衣服,而這位主治醫師也親自推著病牀到太平間。有好幾位醫院的人跟我說:「牧師,以前我不相信神蹟,但我現在相信了,就是在加護病房看見的,我們眼中的『冷血醫師』竟有熱血與愛心。」
這四個抬著癱瘓者來求耶穌基督醫治的人,他們排除所有的困難,為了見耶穌基督,連屋頂也拆了,感動了耶穌基督的心,這就是神蹟。而當這位癱瘓者依照耶穌基督的話,拿起褥子來走,也是神蹟。因為神蹟,就是感動人的生命,並且導致生命改變的事。神蹟,就是使生命躍動起來,且會使生命產生力量的事。
二、教會是一群自認有罪的人相聚的信仰團契,而福音是對自認是有罪的人才有意義。
稅吏,這是猶太人非常厭惡的稅務官員,因為這種工作是專門替統治者抽稅,而且要經常巴結羅馬統治者。由於羅馬政府為了要達到抽稅的目的,甚至會派兵丁給這些稅務官員,不僅有保護作用,也可使這些稅吏可以達成抽稅的目標。因此,就有不少稅吏會利用他們的職權,不但對自己猶太同胞故意抽重稅,也會利用身邊的羅馬兵丁對那些得罪他們、罵他們、詛咒他們的猶太人進行報復的手段,甚至用抽重稅,來惡整他們所不喜歡的對象。因此,猶太人當中有一種在政治上比較激進的人,就會利用機會在暗街小巷中,對落單的稅吏進行謀殺的動作,這種人往往是激進黨派(《和合本》用「奮銳黨」)的份子,他們稱稅吏就是出賣猶太人的人,套句我們常用的字眼,就是「猶奸」(類似我們常聽見的「漢奸」、「台奸」等)。
當耶穌基督跟這些稅吏、壞人在一起吃飯的時候,猶太人宗教領袖相當不滿,這些經學教師和法利賽人用很不屑的語句,說他竟然跟「稅棍和壞人一起吃飯」。他們之所以會這樣說,是因為他們很討厭這些稅吏,認為他們就是罪人。就像前面所說的,包括妓女,在他們眼中都是罪惡深重的人,甚至還會替上帝決定,說這種人都是進不了上帝國,且遠離上帝救贖恩典的人。但耶穌基督卻很清楚地說,就是因為這樣的人,他才會到這世界上來,這就是他來到這世界上的主要目的。
我們要注意的是:誰是好人?誰是壞人?這不是我們用人的標準可以衡量出來的。因為人所能看見的好與壞,都是很有限的、表面的。尤其是我們容易陷入一個範圍:對我們好的人,我們會說是好人;相對的,我們會說是壞人。就像耶穌基督在當代猶太人宗教領袖的眼中,簡直就是個罪大惡極的人,要不然他不會被判處死刑,且是極為嚴厲的十字架之刑。但就像使徒保羅所說的:「所以我們從此不再根據人的標準來估量人。雖然我們曾經根據人的標準來看基督,現在我們不再這樣做了。」(哥林多後書五:16)
今天的基督教會需要好好省思這件事,我們的教會需要怎樣的人?是社會上很有名望的人嗎?或是應該可以容納三教九流、販夫走卒,任何階層的人都可以到教會來?我們常會陷入一種迷思,以為若是有更多社會名流來加入教會,就會增加光彩,吸引更多人來,雖然這樣的想法很普遍存在於一般教會中,但卻不是這段經文要帶給我們的信息。我們應該有這樣的認識:如果我們自認是好人,其實,我們就不需要到教會來。如果我們自認是義人,我們根本不需要耶穌基督的救恩。就是因為我們自認是罪人,所以我們到教會來尋求上帝的赦免和接納,這點是非常重要的信仰認識。
四月第三個禮拜日,我們邀請投入在關心監獄受刑人工作的黃明鎮牧師來做專題演講,我們可以從他身上看到他長久在監獄關心受刑人事工的情形。而五月的第三個禮拜日,我們則是邀請到內地會荷蘭籍宣教師阿真到我們當中,跟我們分享她投入關懷「性工作者」的福音事工。我深信從他們兩人的分享,我們應該會更認識這些被社會排拒的受刑人,特別是那些重刑犯,為甚麼在他們臨終之前,會想要悔改認罪,接受洗禮的經過。也可以從阿真宣教師口中,聽到許多女性之所以會投入「性工作」職場的心路歷程。
當我們聽完他們的演講之後,或許我們可以好好省思這樣的問題:若是有一個殺人犯出監獄後,來到我們當中,我們要怎樣面對他們?當一個性工作者來到我們教會,我們要用甚麼樣的眼光看待她們?
我感觸非常深刻的一次經驗,就是過去曾帶過一個查經班,有一次剛好查經時閱讀這段耶穌基督呼召稅吏利未來跟隨,且跟一群稅吏和壞人一起吃飯的事,我就順口說基督教會應該要接納「同志」來教會參與敬拜上帝,且讓他們一起來服事福音的事工。但查經班當中隨即有一位長老用很嚴肅的口吻對我說:「牧師,除非他們先認罪、悔改,否則教會怎能接納他們?」他繼續說:「同志本身就是罪惡,這種人除了認罪之外,別無他途。」當這位長老這樣說完之後,整個查經班突然鴉雀無聲,他們當中還有幾位也是長老,大家都不發一語。我只淡淡地說:「在上帝眼中,我們都跟同志一樣,除了悔改認罪之外,別無他途。」我進一步說:「我們要祈禱,祈求上帝保佑,不要讓我們後代子孫當中,出現同志。否則,那時候才來說同志需要我們的愛和關懷,為時已晚。」
誰是好人?誰是壞人?誰是義人?誰是罪人?這些都不是我們有資格來評斷的。今天的基督教會唯有的,就是要敞開我們的雙手,歡迎所有自認是有罪的人,一起來加入我們奔走天國之路的行列。因為耶穌基督就是這樣愛我們、喜歡我們、接納我們,就像他當年呼召稅吏利未成為他的門徒,也跟一群稅吏和壞人同桌共食。
(講於2009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