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講:連門徒也恐懼
作者: 盧俊義牧師 日期: 2010-08-12 15:46
經文:馬可福音四:21—25、35—41
前三本福音書收集了許多耶穌基督的教導,但每個作者所收集到的資料,和編排的方式,往往是根據自己的想法和需要,將耶穌基督所講的某些話語編入,若這些話語並不是很完整的一個故事時,就會讓人很難了解。但若是我們對比喻的背景很清楚,就會很容易明白耶穌基督所傳講的信息。因此,即使三本福音書的編輯方式有差異,所要表達的意義並不會相差多少。
我們現在所讀第四章21至25節的經文,就分別記載在路加福音第八章16至18節,以及馬太福音第七章2節。若將這些經文對照來看,就會發現不論是馬可福音,或是馬太、路加等福音書,編輯方式都不同,因此,經文放置的位置就會不同,這樣,分開去讀之後,很自然會有不同的了解。而在第四章35至41節的這段平靜風浪的神蹟中,是同時記載在馬太福音第八章23至27節,路加福音第八章22至25節。雖然有細節上的差異,意義上是一樣的,因為這是個特別神蹟,作者將耶穌基督所行這個神蹟之經過完整記錄下來,這和前面的第21至25節,只有片段的話語很不一樣。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所讀經文的內容:
第廿一至廿三節:
21耶穌又說:「有誰點了燈,拿來放在斗底或牀下?他豈不是要把它放在燈臺上嗎?22任何隱藏的事總會被張揚出來;任何掩蓋的事也會被揭露出來。23有耳朵的,都聽吧!」
就像前面所說的,這段耶穌基督的語錄,也記載在路加福音第八章16至18節。先將這兩處記載的經文作個對照來看,如下:
馬可福音四:21—23 | 路加福音八:16—18 |
4:21耶穌又說:「有誰點了燈,拿來放在斗底或床下? 他豈不是要把它放在燈台上嗎? 4:22任何隱藏的事總會被張揚出來;任何掩蓋的事也會被揭露出來。 4:23 有耳朵的,都聽吧!」 | 8:16「沒有人點了燈,卻用斗把它蓋起來,或是拿來放在床底下。他一定把燈放在燈臺上,使進來的人看得見亮光。 8:17任何隱藏的事總會被張揚出來,任何掩蓋的事也會被揭露出來,為人所知。 8:18「所以,你們要留心聽;因為那有的,要給他更多;那沒有的,連他自以為有的一點點也要奪走。」 |
馬可福音使用疑問式的肯定句,說明點燈應該放置的位置。而路加福音則是用很肯定的句型表示,點燈一定會放在幫助人看見屋內事物的地方。差異較大之處,是在路加福音第八章18節,作者用「因為那有的,要給他更多;那沒有的,連他自以為有的一點點也要奪走」作結尾。但我們發現這句結尾跟點燈的意義接連不上來,若接連在解釋撒種比喻之後,會比較清楚這節結尾用語的含意。馬可福音也有這句話(參考四:25),但用在不同的經文之後。
「點燈」,就像今天我們進入屋內需要照明之燈光一樣,是生活中常有的行為。
我印象很深刻的事,就是在1974年神學院畢業後到台東關山去牧會,那時還有兩戶家庭沒有燈光設備,而是用油燈照亮屋內。今天在許多發展比較緩慢的地區,人民依舊是用點燈過生活。但不論是現在化設備的燈光,或是用古老傳統的點油燈,都是為了照明,使人可以看見屋內的一切。
這段耶穌基督的語錄編輯在耶穌基督解釋撒種比喻之後,有個用意,因為當時門徒和跟隨的民眾來見耶穌基督,希望他能將比喻的意思解釋清楚。而耶穌基督解釋了之後,加上這段經文,因為耶穌基督要強調:講比喻就像點燈,是為了要讓人更清楚明白。
這裡說有誰會把燈點亮了之後,將燈放在「斗底下或牀下」?「斗」,這是當時量糧食的器具,目前在台灣有的碾米廠還可看見這樣的器具。「斗」大約一尺高、直徑也是。若是將燈放在斗底下,燈光一定照射不出來,就無法發揮照亮的功效。若是將點燃的燈放在牀底下,同樣無意義。
這節說燈應該是放在「燈臺上」。馬太福音第五章15節很清楚地說:「沒有人點亮了燈去放在斗底下,一定是放在燈臺上,好照亮全家的人。」這樣,就更清楚放在燈臺上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讓點燃的燈,可以幫助全家人都看清楚屋內的情況。
第22節,這節是很有意思的,原因是有人試圖要將耶穌基督傳講的上帝國信息給「隱藏」起來。這裡的「隱藏」,是指想盡辦法要阻止耶穌基督見證上帝國的信息,例如認為耶穌基督是來自卑微的木匠家庭,就鄙視他,不聽他的教導(參考馬可福音六:1—6),或是認為他發瘋了,找耶穌基督的家人來阻止他繼續工作下去(參考馬可福音三:20—21、31—32)。
這裡的「隱藏」還有另一個意思,是指故意曲解、誤會。例如猶太宗教領袖們的行為和態度就很明顯,故意在眾人面前,說耶穌基督是倚靠鬼王的力量趕鬼。其實,他們明明知道耶穌基督身上充滿著上帝聖靈的力量。這種曲解、誤會不是只有來自猶太的宗教領袖,還包括了一般民眾,甚至連耶穌基督的門徒也會這樣。比如說,民眾相偕擁擠來找耶穌基督,並不是真正想要明白上帝國信息,而是想看耶穌基督醫病、趕鬼的神蹟。而耶穌基督的門徒,連已經在走向耶路撒冷的旅程中,都還不知道耶穌基督即將面臨十字架的苦難,只在意誰可以在耶穌基督獲得王位時,搶先坐在最大的位置上(參考馬可福音九:34、十:37)。而猶大出賣耶穌基督的事件更凸顯這問題的嚴重性。我們可以從馬可福音第四章41節的記載看出,這些門徒並不是真正的認識耶穌基督。
耶穌基督很清楚表示,不論怎樣曲解、阻止,上帝國的信息就是上帝拯救的好消息,既然是上帝的好消息,那就不是用人的力量可以阻擋、掩蓋得起來。就像那些得到醫治的病人,他們都會主動地將上帝拯救的恩典給傳播出去一樣,因此,這些遮蓋、隱藏的行為都不會持續很久,上帝國的信息還是很快就會顯露出來。因此,緊接下來的第23節這句「有耳朵的,都聽吧」,很清楚地在提醒所有的人,要排除所有困難,傾聽這來自上帝拯救的信息。因為耶穌基督所傳講的是上帝國信息,而這信息是和永恆的生命有不可分的關係。
第廿四至廿五節:
24他又告訴他們:「要留心你們所聽的!你們用甚麼量器來量,上帝也要用同樣的量器來量給你們,甚至要多給你們。25那有的,要給他更多;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一點點也要奪走。」
第24節在馬太福音第七章2節,和路加福音第六章38節都有記載,但卻可以清楚看出每本福音書編者將耶穌基督的這句話,各自編輯在不同的情況下,因而所顯示出來的意義差異也很大。可對照這三本福音書的句子,就會清楚彼此之間的差異:
馬可福音四:24 | 馬太福音七:2 | 路加福音六:38 |
4:24他又告訴他們:「要留心你們所聽的!
你們用甚麼量器來量,上帝也要用同樣的量器來量給你們,甚至要多給你們。 | 7:2因為,你們怎樣評斷人,上帝也要照樣審斷你們;
你們用甚麼量器來量,上帝也要用同樣的量器量給你們。 | 6:38施與別人,上帝就會施與你們,並且用大升斗,連搖帶按,盡你們所能攜帶的,滿滿地倒給你們。 你們用甚麼量器來量,上帝也要用同樣的量器來量還給你們。」 |
從上述經文就可看出,三本福音書的主要句子——「你們用甚麼量器來量,上帝也要用同樣的量器來量給你們。」所記載的是完全一樣。但馬可福音是以「留心你們所聽的」作開始,看起來就是一句獨立的句子。
而馬太福音則是用來表明「評斷」別人時,自己也將會受到同樣的回應。馬太福音在強調,真正的審判者是上帝。
但路加福音的記載就很不一樣了,作者認為耶穌基督的這句教導是用來教導民眾認識「施捨」的事,只要知道會施與別人的,就必定會得到上帝更多的獎賞。這也是使徒保羅引用耶穌的教訓所說的「施比受更為有福」(參考使徒行傳二十:35)之意,因此,才會特別說上帝對那些願意施與別人的人,會「用大升斗,連搖帶按」地將福氣「滿滿地倒」下來給這種人。這就像箴言的作者所說:「濟助窮人等於借錢給上主;他的善行,上主要償還。」(箴言十九:17)
第24節「要留心你們所聽的」,這句和第四章3節所說的相同,都是在強調必須注意傾聽。如果沒有注意傾聽,就不會明白,也不會有任何行動出現。這就是為甚麼早期台灣基督教的信徒,把去教會參加禮拜聚會,都說成「聽道理」,原因就是在這裡,認為「留心聽」聖經的道理,是讓生命豐富和滿足的最好方式。
馬可福音緊接下來記載耶穌基督所說的這句:「你們用甚麼量器來量,上帝也要用同樣的量器來量給你們,甚至要多給你們。」這句話在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記載的都完全相同。但馬可福音並不是用來說明評斷人的後果,也不是像路加福音用來鼓勵施捨幫助他人,馬可福音作者是用耶穌基督的這句話,來說明傾聽上帝國福音的人,若是能將這美好的福音信息,傳遞出去給更多的人聽,必定會得到上帝更多的賜福。換句話說,參與傳福音事工的人,所得到的,是越來越多的福音信息,這也是為甚麼在第25節,耶穌基督會說「那有的,要給他更多」之意。
第三十五至四十一節:
35當天晚上,耶穌對門徒說:「我們渡湖到對岸去吧。」36於是他們離開群眾。耶穌已經在船上等著,門徒上了船就帶著他走;另有別的船隻同行。37湖上忽然颳起大風,波浪沖擊,浪花打進小船,船幾乎灌滿了水。38當時耶穌在船尾,靠著枕頭睡著了。他們叫醒他,說:「老師,我們快死啦,你不在乎嗎?」
39耶穌起來,命令風:「靜下來!」又吩咐浪:「停止!」風就停住,湖面平靜下來。40於是他對門徒說:「為甚麼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嗎?」
41他們就非常恐懼,彼此說:「這個人究竟是誰,連風浪也聽從他!」
這件平靜風浪的神蹟,也同時記載在馬太福音第八章23至27節,以及路加福音第八章22至25節。
若是仔細閱讀馬可福音,從記載這件神蹟開始,直到第五章43節止,就會發現編輯者連續記載四個神蹟,其中有兩個是和「水」有關。包括:第一是第四章35至41節的這則耶穌基督降服了自然界風浪的神蹟;第二是第五章1至20節,耶穌基督在格拉森醫治了一位被許多鬼附身的病人,結果造成二千隻豬衝進湖裡淹死。另外兩個神蹟則是連結在一起的,也是前面已經提過,馬可福音在編輯上的特色,就是「三明治編輯法」,在第五章21至43節這段經文中再次出現。在這段醫治神蹟之經文中,包括耶穌基督醫治好一位患血漏病困擾長達12年的婦女,另一件神蹟是會堂主管葉魯的女兒,她生病死了,被耶穌基督從死裡給救活起來。而這兩個神蹟的主要對象,都是女性,一個病了12年,一個是年僅12歲。
在這四個神蹟中,有一個共同點:看見耶穌基督所行的神蹟之後,眾人的反應都是很驚訝,而門徒更是恐懼、疑惑,彼此發問說:「這個人究竟是誰,連風浪也聽從他!」
我們現在所讀的這件降服自然界風浪之神蹟,也是馬可福音記載第一件主宰著自然界神蹟。這件神蹟很清楚在表明耶穌基督的身分背景,就像先知約拿對那些想要幫他脫離船難災害的船員們所告白說:「我是希伯來人。我敬畏上主。他是天上的上帝,是海洋和陸地的創造主。」(約拿書一:9)再從約翰福音第一章1至4節所說的,宇宙萬物都是從「道」來創造,而這「道成為人,住在我們當中」(參考約翰福音一:14)來看,福音書作者已經很清楚在表達一件事:耶穌基督就是來自天上的上帝,在他的身上,有掌管宇宙萬物的能力。因為宇宙萬物都是出自他的手創造的。
其實,我們也可以這樣了解:福音書中記載耶穌基督所行,不論是醫病趕鬼,或是其他神蹟,都有一個共同目的:表明耶穌基督就是從天上降下來的拯救者。用這個角度來看神蹟,應該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楚知道這些神蹟的背後,所隱藏的意義。有些神蹟我們可以用人的理智、知識去解釋,但大部分的神蹟奇事,就像現在這則神蹟所要告訴我們的,已經超越了自然的境界範圍,非我們的理性可以理解。
馬可福音作者提供很重要的時間背景,就是第35節所記載的「晚上」時間,這點馬太福音沒有說,而路加福音是說「有一天」。當馬可福音很清楚地說時間是在「晚上」時,這確實是非常重要的時間點。因為晚上也是最令人感到不安的時刻,特別是在早期的環境沒有現代科技,晚上搭船航行時,更是危險。而猶太人一直有個看法:晚上,是屬於撒但、魔鬼猖獗、活躍的時間。因為這緣故,猶太人禁止司法機關晚上審問囚犯,他們認為那段時間審問人犯,可能連司法官都會被撒但所操控、干擾,很容易有司法不公而造成冤獄出現。猶太人的父母,每天晚上教導孩子祈禱時,就會這樣說:「上帝啊,我把生命放在祢的手中,請祢今晚看顧我。」會這樣教導孩子祈禱,是因為在夜間,若沒有上帝庇護,很容易被撒但、魔鬼干擾,使人無法安然入眠。
現在耶穌基督和門徒是在晚上搭乘船隻要過加利利湖,這確實是很危險的事。果然,在第37節就說「湖上忽然颳起大風」。
第36節,可說是馬可福音在這件神蹟記事中,非常重要的一節經文,因為馬可福音作者在這裡特別提醒說「另有別的船隻同行」,這說明了此件神蹟是有眾人的共同見證,是眾人皆知的事。
「湖上忽然颳起大風」,第37節的這句話說出加利利湖的特性,因為該湖四面環山,常有颶風突然出現,對航行者造成威脅。正常的理解是:彼得兄弟、雅各兄弟都曾在這湖以捕魚為生,應該對此湖的特性相當清楚。也因此,他們應該會阻止耶穌基督不要利用晚上搭船渡過這個湖才對。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耶穌基督不僅這次是夜間搭船渡過加利利湖,另有一次也是在夜間搭船渡湖,那是在五餅二魚的神蹟之後,他也是要門徒先行搭船過湖,然後,他展現神蹟走在水面緊跟於門徒的後面。現在耶穌基督跟門徒要渡過加利利湖,馬可福音描述當時的情況是在風浪波濤衝擊下,情況是相當危急,「船幾乎灌滿了水」,可以想像得到當時的船幾乎要沉沒了。
對猶太人來說,最怕兩件事:一是深夜,就像前面說過的,這是撒但、魔鬼最猖獗的時刻。因此,若不是有特別的理由,他們不會在深夜時刻外出。二是水,特別是大海(大湖)的水。在以色列文化中,這是屬於邪惡力量聚集的地方,也是上帝用來懲罰、禁閉邪惡力量的所在地。他們稱之為「深淵」。創世記作者在描述上帝創造之初,就是先運用祂的能力,降服所有這些邪惡力量記號的「深淵」,使之安靜、不作亂,之後,才開始一一地創造出宇宙萬物。他們認為人生命中的許多苦難,都是和「深淵」有關。因此,當他們在期盼一個新造的天地來臨時,很自然地不會想到要有「新的海」出現,只會有新的天和新的地(參考啟示錄廿一:1)。
當以色列人民出埃及、進入曠野的時候,第一個遇到生命的困難,就是面臨紅海的阻隔,使他們以為無法逃離埃及追兵,這時候,以色列人民那種生命的恐懼,遠比甚麼都甚。那已經不是死在曠野的問題,比這還要讓他們驚惶的是,會讓他們死在海中,這就像把他們丟入「深淵」裡一樣。為此,他們向摩西發出了這樣的怒吼:
「難道我們在埃及沒有葬身的地方嗎?為甚麼把我們帶到曠野送死?你把我們領出埃及;你看,你做了甚麼好事!我們不是在離開之前就告訴你這事會發生嗎?我們告訴過你別管我們的事,讓我們在埃及作奴隸好了。作奴隸總比死在曠野強!」(出埃及記十四:11—12)
這些話可看出以色列人民心中的惶恐不安,不僅是面臨死亡的問題,更嚴重的是他們會死在紅海中,這點才是他們比死還要懼怕的事。上帝要安撫以色列人民,絕對不是說說安慰的話可以解決,而是需要用創造的神蹟——降服「海」、「大水」這種作亂的力量才行。因此,上帝命令摩西做這樣的事:
「摩西向海伸手,上主就掀起了一陣強烈的東風,把海水吹退。吹了一夜,海底變成乾地。水分開,好像兩堵牆。以色列人走在乾地上,過了海。」(出埃及記十四:21—22)
「於是摩西向海伸手;天亮的時候,水又恢復原狀。埃及人想從水裡逃命,但是上主把他們趕回海裡。海水復原,淹沒了所有追趕以色列人的戰車、騎兵,和埃及的部隊,一個也沒有存留。」(出埃及記十四:27—28)
從上述兩段經文可以清楚看出,上帝對整個大海的控制權,整個紅海都是聽從上帝的命令,因為海,是上帝所創造的,海會聽從上帝的話。上帝可以使紅海的水分開成兩道牆,中間露出道路來。也可以讓紅海的水復合起來,使原來分開的痕跡不再出現。
馬可福音在第38節特別記明說耶穌是睡在「船尾」地方,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都只記載「耶穌睡著了」,沒有說明睡在哪裡。但馬可福音說睡在「船尾」,這真的有點奇怪,因為船尾通常是古代船隻掌舵的地方,也是顛簸最大、最容易暈船的地方,除非是老水手才不受影響。但耶穌基督卻是睡在這最顛簸的地方,而且還是真的「睡著了」,需要門徒去搖醒他。
去搖醒耶穌基督的門徒顯然很不高興他睡著了,他們或許也很奇怪,怎麼可以在這樣的情況下還睡得這麼安穩?因此,當他們搖醒耶穌基督之後,所用的語氣是很不以為然地說:「我們快死啦,你不在乎嗎?」
馬太福音的作者在這裡所記載的內容,就大大不同於馬可福音這種責怪的態度。馬太福音作者記載門徒們對耶穌是說這樣的話:「主啊,救救我們,我們快沒命啦!」(馬太福音八:25)馬太福音這樣的寫法,剛好與彼得等四位門徒出身漁夫的背景相對應;彼得和雅各這兩對兄弟,在遇到耶穌基督之前,都是倚靠加利利湖為生的漁夫。但現在他們的專長——打魚,在遇到生命危險時,顯然並沒有派上用場。馬太福音有隱喻性的用意,要讓當時的猶太領袖們知道:生命的拯救,並不在於擁有豐富的學問,而在倚靠上帝的恩典。想要倚靠人的能力拯救生命,那跟緣木求魚一樣,沒有作用。
第39至40節,馬可福音描述耶穌基督的反應是相當穩定、不慌。他是先命令風「靜下來」,然後又吩咐浪「停止」。
特別要注意的是這句「靜下來」,所用的字和第一章25節耶穌於迦百農會堂裡趕出污靈所用的「住口」同一字,且都是命令句型。這有意在表明:由大風所引起的大浪,已經威脅到人的生命,就像「污靈」對人生命的殘害一樣。前面已提起過,這些屬於污靈、鬼等的力量,在以色列文化中,都是以寄居在「海」、「大水」中為生。
不要小看馬可福音描述耶穌基督平靜風和浪,是用非常簡單的兩句話,這也正是馬可福音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那就是在耶穌基督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上帝創造宇宙萬物、掌控著所有一切創造之物的能力,已經遠遠超過人類所能想像得到的範圍。也因為這樣,當風平靜下來,浪的衝擊也止住之後,接下來是耶穌基督轉而質問門徒為甚麼「膽怯」、「沒有信心」?這清楚地在問一個問題:身為耶穌基督的門徒,跟他四處去傳福音,有耶穌基督陪伴在身邊,遇到生命危險時,為甚麼那樣懼怕?更值得探索的是,當他們搖醒耶穌基督時,竟然是說:「老師,我們快死啦,你不在乎嗎?」這樣的話,正好凸顯了門徒雖然跟隨耶穌基督這麼久,但對他的認識還是非常的陌生。
第41節,馬可福音說門徒們看見耶穌基督所行的這件神蹟,大為恐懼,並且用門徒們這樣的話作結尾:「這個人究竟是誰,連風浪也聽從他!」這都清楚顯示門徒們確實對耶穌基督的認識是非常少。這有可能是和以色列人一貫的思想有關;他們認為上帝才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只有上帝才有能力管轄宇宙萬物。因此,對這種自然界的力量,並不是一般人的能力可以使之聽從,並對之下命令,因為自然界只會聽創造主的聲音和命令。如今他們竟然可以親眼目睹耶穌基督對狂風大浪下命令,使之聽從他的話,那所要表示的意義就相當令人震驚——耶穌基督就是創造者、是上帝本身!就像詩篇第一○七篇25至32節,記載詩人描述上帝怎樣管理風與大浪一樣。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所讀經文的信息:
一、對上帝拯救的愛有信心,且願意將上帝的愛分享出去的人,不但會得到更多的信心,且會擁有更多來自上帝賞賜的愛。
在耶穌基督講完撒種比喻時,接下去講這段點燈是要放在燈臺上,好發出亮光,讓大家看得見、看得清楚,這已經說出一個很重要的信息,就是福音就是像一盞明亮的燈,是要照亮出來。否則,這樣的福音就沒有甚麼意義可言。而福音就是上帝拯救的美好信息,因此,要像台灣俗語所說的「吃好,鬥相報」一樣,讓更多人知道,也可以品嚐這美好的福音信息。
另外一點,耶穌基督也用「量器」來比喻,說到我們用甚麼樣的量器來量給人,上帝也會用相同的量器來量給我們,甚至會更多。當耶穌基督在這裡講「量器」時,裡面所裝的就是上帝福音的信息,這信息是上帝拯救的愛。我們將這種上帝拯救的信息、祂的愛給人多少,上帝也會照我們給予別人的,不但賞賜給我們,而且是還會給更多。
這樣,就越來越有意思了;當我們聽到福音的信息是那樣美好,我們應該要將這樣的信息,像點燃一盞明亮的燈光一樣,讓更多的人可以看見,好跟著這發出來的亮光走,甚至可以享受這盞燈所發出來的光的溫暖。
值得注意的是,當耶穌基督在講點燈時,是用「有耳朵的,都聽吧」作為結尾詞,而在講量器時,是用「要留心你們所聽的」當作開場白,請不要忘記,這兩句話都是非常重要的警語。耶穌基督是用很嚴肅的態度在告訴我們,要我們也用認真的態度來想他的話。
把耶穌基督所講的這些話,用來反省我們今天的教會,就會發現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實:過去這六十年來,咱教會很會伸手幫助別人,結果我們得到上帝賞賜更多。雖然我們自己在建造教育館的經費上還有欠缺,但我們並沒有缺乏,因為上帝透過很多兄姊在關心咱教會的需要,也有很多人在幫助我們教會推動事工,例如此次兒童營的傳單,除了大家踴躍去分發之外,我們看到來參加咱教會查經班的兄姊也參與了這項事工,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上帝透過這些兄姊來協助咱教會、疼惜咱教會,這些愛的填補都遠超過我們所欠缺的。
這使我想起先知以利亞的故事,在他的時代,因為天下饑荒長達三年多。有一天他到西頓的撒勒法去,找到一位寡婦的家,請這位寡婦給他一些水喝,和一些餅吃。那位寡婦向先知以利亞表示,她已經沒有任何食物給他,唯有的是剩下一點橄欖油,和一把麵粉,她說那點油和麵粉是和孩子的最後一頓飯。但先知以利亞要這位寡婦相信他,果然,如先知以利亞所說的,直到饑荒解除的時候,這位寡婦家裡的油和餅,都沒有欠缺過(參考列王紀上十七:8—16)。
上帝忠實的僕人先知以利亞傳遞的,是上帝的話語。因此,只要教會是忠實傳遞上帝的信息,就是對上帝有信心。對上帝有信心的人,必定會得到上帝的保守,對上帝有絕對信心的教會,一定會得到上帝的賜福,在最困境的時候,也會充滿著生命的希望。
二、要對耶穌基督有信心,有他與我們同在,即使面臨生命的威脅,我們也不要怕。因為耶穌基督就是我們的救主。
耶穌基督的門徒是跟耶穌基督一起在船上,而彼得和安得烈、雅各和約翰這兩對兄弟,都是加利利湖的老手,他們曾倚靠這個湖生活直到遇見耶穌基督,並且受呼召成為耶穌基督的門徒為止。因此,加利利湖會有甚麼狀況,對這兩對兄弟來說,並不陌生,且是經驗老到。但此時跟耶穌基督在夜間搭船遇到了大風浪。也許他們過去也有過這樣的經驗,但都沒有像這次如此的危險。因為船已經被風浪襲擊得非常大,船身入水很嚴重。馬可福音作者說,那時「船幾乎灌滿了水」,意思是指快要沉下去了,情況是很危急。而他們更無法想像耶穌基督在這樣的景況下怎能睡得如此安穩?
這讓我們想到一件事:我們生命中有許多經歷,這些經驗常常會讓我們以為可以依照過去處理的方法來應對而渡過難關。甚至會讓我們以自己的經驗來判斷,認為絕對安全、沒有問題。其實,許多情況並不是這樣。我們經常在經驗中失去了警覺性,甚至會用過去的經驗來應付發生在眼前的狀況,但卻毫無作用。彼得和安得烈,雅各和約翰,他們有許多過去的經驗,但現在卻是毫無用處,因為他們正面臨著船隻就快要沉沒的窘境,他們不知道該怎麼辦?只好趕緊搖醒正在沉睡的耶穌基督。但我們看到,當耶穌基督一醒來,只說出兩句簡單的話,就把風和浪都給擺平了。
馬可福音的作者用這種方式在告訴我們,耶穌基督就是來自天上的救主,他就是我們生命最好的倚靠者;是我們復活生命的保證人,有他在我們生命中,就不用擔心或恐懼來自生活環境的各種威脅。我們一定要有這樣確信。
經常有人這樣問我:「盧牧師,中國對咱台灣威脅越來越大,你擔不擔心?」我總是這樣回答:「擔心,是人之常情。但我知道,對想倚靠自己的力量,來戰勝上帝,也堅持沒有上帝的共產黨,我一點也不害怕。因為心中有上帝的人,若是怕不信有上帝的人,那真的是很可笑的事,而且一定是信仰上出了問題。我不會害怕,因為我知道,上帝必定會與我同在。我要信靠上帝。中國共產黨相信的是政治力量,他們更相信尖端的科技武器,也知道利用經濟作工具等來威脅咱台灣。但我還是堅信,上帝才是我生命的倚靠。」
如果信耶穌基督的人沒有這樣的信心,我們就無法向台灣社會見證說:耶穌基督就是我們生命的倚靠,這樣也傳不出福音的好信息。我們不要怕來自人的各種武力等威脅,應該要怕的是上帝,這點才重要。不要想倚靠軍事力量或是經濟力量來解救我們國家遇到的困境,而是要尋求上帝的幫助,這點才是我們今天所有台灣基督徒要做的信仰功課。只要我們有堅定的信心,就會帶動更多親朋好友跟我們一起建立對耶穌拯救之愛絕對的信心。
(講於2009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