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五講:讓孩子來接近耶穌
作者: 盧俊義牧師 日期: 2010-08-12 15:34
經文:馬可福音十:13—16
這段有關耶穌基督和小孩子之間的關係,在前三本福音書中都有記載,在馬太福音是記載在第十九章13至15節,而路加福音則是記載在第十八章15至17節。
如果我們將這三本福音書所記載的,對照來看,就可以看出三者之間有甚麼差別:
馬可福音十:13—16 | 馬太福音十九:13—15 | 路加福音十八:15—17 |
10:13有些人帶著小孩子來見耶穌,請耶穌摸他們;門徒卻責備那些人。
10:14耶穌看見了就生氣,對門徒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裏來,不要阻止他們,因為上帝國的子民正是像他們這樣的人。 10:15你們要記住,凡不像小孩子一樣來接受上帝主權的人,絕不能成為他的子民。」 10:16於是他抱起小孩子,一個一個地摸他們,給他們祝福。 | 19:13有人帶著小孩子來見耶穌,要請耶穌給他們按手禱告;門徒卻責備那些人。
19:14可是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裏來,不要阻止他們,因為天國的子民正是像他們這樣的人。」
19:15於是,耶穌給他們按手,然後離開那地方。 | 18:15有人帶著他們的嬰兒來見耶穌,要讓耶穌為他們按手。門徒看見了,就責備他們。 18:16可是耶穌叫孩子們到他跟前來,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裏來,不要阻止他們,因為上帝國的子民正是像他們這樣的人。 18:17你們要記住:凡不像小孩子一樣接受上帝主權的人,絕不能成為他的子民。」 |
在上述對照經文中,可以看出馬可福音是記載最詳細的,作者甚至強調說耶穌基督最後是用「抱起小孩子,一個一個摸他們,給他們祝福」,這樣的動作已經在說明耶穌基督確實很疼惜小孩子。而路加福音很特別,作者說這些家長帶來的孩子,不只是小孩,而是還有「嬰兒」。馬太福音並沒有像馬可和路加這兩本福音書,提到耶穌基督警告門徒的話,直接就說耶穌基督給孩子們按手祝福之後,就離開了那地方。
馬可福音從第八章開始直到第十章,連續三次記載耶穌基督對門徒們預言,他即將在耶路撒冷受難的事,但在第二次預言之後,特別是在第九章32節記載這一段話,說:「可是他們不明白這話的意思,卻又不敢問他。」然後,馬可福音的編撰者用其獨特之編輯法,從第九章35節開始,直到第十章16節,連續記下了耶穌基督的五個教導。
當耶穌基督告訴他的門徒,他即將受難時,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就是他願意順服於上帝的旨意,而這點正好是他在客西馬尼園祈禱的主要內容(參考馬可福音十四:36)。他的門徒之所以聽不懂,是因為他們關注的,都是自己未來的前程,彼此之間一直在爭論誰是最大的?就是沒有人會想到學習怎樣才能把自己的身段放下來,讓上帝成為生命的主宰。因此,耶穌基督就找了一個小孩子來站在他們當中,教導門徒們學習從卑微的小事開始做起,不要老是想到大事,因為上帝國是在小事上開始。這是第九章33至37節記載的第一個教導。
第二個教導很有趣,是在第九章38至41節,在這段經文中,記載耶穌基督的門徒約翰告訴耶穌基督,說有人藉著他的名趕鬼,但這些人並沒有像他們跟隨耶穌基督,因此,約翰想要禁止這樣的人。耶穌基督要他的門徒清楚知道「不要禁止」別人這樣做。理由只有一點:福音的事工不是專利品。因為福音是給所有的人的。當大家明白福音是上帝拯救的信息時,就會明白我們所能做的,就是見證福音。但我們並不是福音的本身,不能把持福音當作自己的專利品不放。
第三個教導是在第九章42至50節,耶穌基督在這段經文中,很清楚要表達一件事:要把獲得永恆生命看成是生命中最重大的事。因此,任何會阻礙我們生命獲得永恆之道的,都要盡力給予排除。這讓我們看到上帝國一個重要的標的,就是以上帝為中心的信息,是永恆生命的指標。
第四個教導跟婚姻的生活有密切關係。在這教導中,我們看到耶穌基督強調婚姻就是生命之約,這約,等於是人和上帝之間的約,一點也不可含糊。
第五個教導就是我們現在所讀的這段經文,這裡提到有人帶著他們家的小孩子來見耶穌基督,希望耶穌基督能為他的孩子按手祝福,結果遭到門徒們的阻擾,但後來這些小孩都獲得了耶穌基督給予的祝福。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段經文的內容:
第十三至十六節:
13有些人帶著小孩子來見耶穌,請耶穌摸他們;門徒卻責備那些人。14耶穌看見了就生氣,對門徒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阻止他們,因為上帝國的子民正是像他們這樣的人。15你們要記住,凡不像小孩子一樣來接受上帝主權的人,絕不能成為他的子民。」16於是他抱起小孩子,一個一個地摸他們,給他們祝福。
也許我們聽說過有人對咱長老教會施行幼兒洗禮頗有意見,確實,長老教會有在施行幼兒洗禮,原因之一也是和這段經文有關,另外也是和創世記第十七章9至13節記載亞伯拉罕和上帝立永遠之約的記事有關。在亞伯拉罕和上帝立約的當中,也就是創世記第十七章12節提到的,所有以色列人民的男嬰,在出生後的第八天,要接受割禮。而割禮所代表的是立約。幼兒洗禮就是立約的一種記號,對基督徒的孩子來說,具有特別的意義,表明這孩子是分別為聖,是上帝所喜悅的對象。而在馬可福音第十章的這段經文中,強調耶穌基督既然說上帝國就像小孩子這樣的人的,那麼,有成人洗禮,就更應該有小孩洗禮才對。
但另有些聖經學者持不同的觀點,原因是這段經文從頭到尾都沒有隻字半句提到有關洗禮的事。因此,這段經文和洗禮的事並沒有關係。這段經文所提出一個重要的問題應該是:誰才能進入上帝的國?
如果我們比較一下第九章34至37節的經文來看,就會發現一個重要的訊息,那就是在東方社會裡,小孩和婦女的社會地位很低。這點從聖經中每當提到計算人口時,就一再強調「不計算婦女和兒童」(參考出埃及記十二:37,馬太福音十四:21),或是表明只計算「男人」數目(參考民數記一:18、20)可以看得出來。
其實,在台灣的文化中也很類似這種看法,對小孩子,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話是:「囝仔人,有耳沒嘴。」想想看,一個人若是「有耳沒嘴」,他會是怎樣的人?我當然知道這句話形容的意思,是指小孩子不懂事,當大人在講話的時候,他們只要聽就好,不要插嘴。但是,小孩子往往是講話最誠實的。只有大人才會想用美麗的言詞來掩飾自己所犯之錯誤。
在我們的文化中,也會經常聽到一句對婦女說的話:「查某人,識甚麼代誌?」這是很鄙視的話,因為中國人觀念中:「女子無才便是德。」這樣的看法將婦女的地位貶得很低。
以色列人民為甚麼會將婦女和兒童排除合計人口之外?原因之一是他們並沒有戰鬥能力(參考民數記一:3、20),是需要被保護的對象,不能保護別人。因此,婦女和兒童在以色列文化中,就形成人們心中「微不足道」的對象。因此,當這些小孩子被他們的父母帶來見耶穌基督時,門徒們很自然地因為文化的價值感之反應,拒絕了這些父母帶他們的孩子來接近耶穌基督。
問題就在這裡,就是人看為貴重的,在上帝眼中可不一定等同貴重,相對的,人看為卑微的,在上帝的眼中很可能是相當珍貴。馬太福音第廿五章31至46節,耶穌基督的比喻中,特別提到有關終末審判時的情形,讓我們知道上帝自有一把尺在衡量每個人,微不足道的一杯水、一碗飯、一件衣服、探望病人、關懷囚犯等等,這樣簡單的事,雖然看起來是這麼、卑微,但都是為上帝所做的美事。就像先知以賽亞所傳出上帝的信息說:
「上主說:我的意念不是你們的意念;
我的道路不是你們的道路。
正如天高過地,
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
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以賽亞書五十五:8—9)
先知以賽亞傳出上帝所給的這個信息,剛好在說明:以上帝的旨意為準,才會明白生命真正的價值。
馬可福音第十章13節說耶穌基督的門徒出於好意,將這些帶著小孩要來接近耶穌基督的人都給擋了下來,當耶穌基督知道時,他非常生氣,「責備」這些門徒。三本福音書都是用「責備」這個字,希臘文所用的字都相同。在馬可福音第一章25節,記載耶穌基督在會堂裡,看到一個人被污靈附身,當他醫治這個被污靈附身的人的病時,也是用「責備」這字,意思是指「大聲責備」、「下命令」。換句話說,門徒阻擋了這些帶小孩子來接近耶穌基督的人,他們很可能是出自好意,想讓耶穌基督多休息,但換來的,不是用輕輕的聲音說「沒有關係」,而是被耶穌基督大聲斥責。
再者,馬可福音作者說這些父母帶小孩子來接近耶穌基督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耶穌基督「摸」他們的小孩子。馬太福音第十九章13節說這些父母是希望耶穌基督為他們的孩子「按手禱告」,路加福音在第十八章15節說是為了要請耶穌基督為他們「按手」。雖然用詞並不相同,但用意都是一樣,是希望耶穌基督為他們的孩子「祝福」,這就是馬可福音在第16節結束時所說的,耶穌基督抱起了這些小孩,一個一個地為他們「祝福」。
創世記第四十八章14節,記載雅各年老的時候,要約瑟將他的兩個兒子以法蓮和瑪拿西帶到他面前,然後他將雙手交叉放在這兩個孫子的「頭」上,給予祝福。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摸」這詞,在以色列文化中,表示一個長輩對晚輩的祝福方式。
就像前面一再提起過的,耶穌基督在猶太人社會,甚至是鄰近外邦人地區已經大有名聲,且是只要知道他在哪裡,群眾就會蜂擁相聚圍繞在他的身邊,為的是聆聽上帝國的信息,更盼望的是希望耶穌基督為他們「祝福」。因此,耶穌基督的醫病、趕鬼,很多時候會伸手「摸」,就像他看到那位痲瘋病人時,他是伸手一摸(參考馬可福音一:41),痲瘋病就獲得醫治。當時的民眾相信,將孩子帶給一位他們所尊崇的老師「摸」頭(或是說「按手在頭上」),給予祝福,那是極大的福氣。而他們就是將耶穌基督看成是他們心中所尊崇的老師。
第14節說耶穌基督看見門徒這樣的舉動,很「生氣」,這「生氣」一詞剛好是在回應第13節所提到的「斥責」。而且這三本福音書記載這件事時,只有馬可福音特別提到耶穌基督看見門徒這舉動時,是用「生氣」這詞來表達出他內心的感觸。
為甚麼耶穌基督會「生氣」?這是件值得省思的地方。
從第九章33至37節的記載,門徒們跟隨耶穌基督前往耶路撒冷的途中,一再在爭論著「誰最偉大」的問題。於是耶穌基督用一個小孩子來當作教材,教導門徒們,不要老是把重點放在「大」這樣的事上,而應該是回到「小」孩子的身上來學習。因為在小孩子的身上,會喜歡分享、學習。但在大人的世界裡,卻是汲汲於爭奪、佔有,這才是混亂的主要原因。
因此,馬可福音作者說耶穌基督對於門徒阻擋這些父母帶小孩子來接近他的事,是用「責備」和「生氣」這些詞句,來形容耶穌基督對門徒這些態度的反應,就可看出他心中的感慨。這種感慨之一,必定跟他很懊惱這些門徒怎麼跟隨了他這麼久,且快接近耶路撒冷了,而他已經兩次告訴他們,此趟前往耶路撒冷是要面對受難、死亡,並且「把這些事說得清清楚楚」(參考馬可福音八:31—32、九:31),可是這些門徒顯然沒有聽進去,而依舊在意的是耶穌基督每到一個地方,群眾是那麼擁擠地圍繞在他們身邊,他們看到的是一大堆群眾,甚少注意耶穌基督提醒他們的上帝國信息。
上帝國,這就是我一再向大家說過的,表示以上帝為中心,願意順服上帝的旨意和帶領。若是用現在流行在教會的語言,就是把自己「委身」於上帝,願意把自己的生命「交託」在上帝手中之意。
把這樣的認識和觀念,用來看耶穌基督找了一個小孩當作教材,告訴門徒們所說的話:「為了我而接待這樣一個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接待我的,不僅僅是接待我,也是接待差我來的那一位。」(馬可福音九:37)
現在第十章這裡,耶穌基督更進一步地對這群顯然「思想遲鈍」(參考馬可福音六:52、八:17)的門徒,清楚地教導他們,並且所用的語句更為嚴肅。我們注意第14節下半句所說的,耶穌基督告訴門徒們說:「因為上帝國的子民正是像他們這樣的人。」
當耶穌基督說「像他們」,就是指這群父母帶來的小孩子。但問題的癥結是:當猶太人認為一個人若是「像小孩」時,那是在表示這個人是「年幼無知」。因此,當耶穌基督要他的門徒學習「像小孩」時,對這些門徒來說,可說是很震撼的一句話。而這句話剛好說出上帝國,確實是跟世上人間的國度完全不相同;世上的國度要聽從的是那些有權力的人,但要注意的是,這種有權力的人,並不一定是有能力者,而他們的權力卻要用來管轄別人。但上帝國是要我們順服上帝,因為上帝是生命的主宰。而上帝是愛,有愛的地方,讓我們看見上帝(參考約翰一書四:8、12、16)。這也是為甚麼馬可福音在第十章42至45節,會記下耶穌基督說一個信仰團體跟民間社團並不一樣,因為耶穌基督來到世上,主要是「來伺候人,並且為了要救贖眾人而獻出自己的生命」。
請注意,猶太人看小孩子,是指年紀未滿十三歲的孩童。而路加福音更妙,說這些被父母帶來找耶穌基督的孩子,有的是「嬰兒」。路加福音原本的意思是指「連嬰兒」也被帶來見耶穌基督。這就是後來馬可福音會說耶穌基督「抱起小孩子」的句子作結尾之因,否則一個十一、十二歲的小孩,要抱起來可真不是容易的一件事。
但不論是幾歲,想想看一個國小六年級的小孩子,在大人眼中會是怎樣的一個對象?可以理解的,他們對事情的判斷、對事物的了解,是沒有大人那樣豐富、準確。換句話說,小孩、嬰兒等,是卑微的族群,因此,他們不會驕傲,不會認為自己所知道都是對、正確。耶穌基督在山上寶訓中教導門徒們說:「承認自己靈性貧乏的人多麼有福啊;他們是天國的子民!」(馬太福音五:3)靈性貧乏,是指一個人自認對上帝的認識不夠,要再繼續學習。而要認識上帝,不是透過高等學歷,更不是因為擁有甚麼特殊能力,而是因為願意謙卑學習認識上帝的話,並且願意遵行上帝的話的教導,這才是所謂的「靈性貧乏」之意。
第15節,這節是強化了第14節所說的,而且語氣更為嚴肅。
「你們要記住」,這句話的原本句型是:「我實在告訴你們。」含有警告的語句,就像第三章28節所用的句型相同,要大家謹記在心,千萬不要忘記。
接下來這句:「凡不像小孩子一樣來接受上帝主權的人,絕不能成為他的子民。」這句話也可以這樣直接翻譯為:「凡不像小孩子那樣接受上帝國的人,不能進入上帝國。」就像前面已經說過的,「上帝國」的意思是指上帝管理、以上帝為中心,願意順服上帝的旨意、帶領之意。
一點都沒錯,小孩子的心靈中,只要聽到有能力的人,一定會順服。上帝在小孩子的心目中,就是生命的主宰,他們會知道向上帝祈禱,更會知道怎樣將自己的痛苦擺在上帝手中,祈求上帝的幫助,也會向上帝祈求賞賜給他能力,或是增添力量。每個小孩都是相同的心靈,當我們帶領他們向上帝祈禱時,他們一定相信上帝會垂聽。只有成年人才會懷疑上帝,不承認有上帝,有時甚至還敢用褻瀆的話羞辱上帝。更惡劣的,就是像使徒保羅在譴責哥林多教會信徒那樣,自認是基督徒,卻作出許多違背聖經教導的信仰生活規範(參考哥林多前書五:11)。因此耶穌基督在這裡很清楚地告訴門徒們,要像小孩子一樣,以上帝為他們生命的中心,只有這樣的人,才會成為上帝國的子民。
第16節,耶穌基督會「抱起小孩子」,是因為在這些小孩子當中,有的是嬰兒,有的是年紀比較大些。他一個一個祝福他們,沒有遺漏任何一個。耶穌基督讓每個想要接近他的人,都會得到滿足。這就像約翰福音第十章10節所說的,耶穌基督來,使人得到「豐豐富富的生命」一樣。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想想看,這段經文帶給我們的信息:
一、讓我們盡心、盡力帶小孩子來參加兒童主日學,這是我們成為耶穌基督信徒應該盡的本分。
耶穌基督告訴我們,小孩子才是屬於上帝國度的子民。因此,當我們帶小孩子來教會參加兒童主日學,等於是陪他們走進上帝的國度中,對我們這些大人來說,是藉著這些小孩同時享受到上帝國的恩典。
每個禮拜天上午九點四十分,咱教會的兒童主日學開始上課,這幾年來,咱教會兒童主日學學生都保持在五十名左右,這是非常值得安慰的一件事。但我知道還有很多小孩子可以來,請不要找理由,一定要帶他們來。耶穌基督的時代,門徒們阻止了父母帶這些小孩子來接近耶穌基督,結果是被耶穌基督責罵。今天,如果我們也一樣阻止小孩子來,就是在自討耶穌基督的責罵,不是嗎?
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就是大約在十年前,有一位神學院畢業的女傳道師受派到台南縣一間正在沒落的教會去牧會,那間教會剩下十五位的信徒,而且平均年齡超過七十五歲。當然,用想的就可知道該教會不會有青年、少年,也沒有兒童主日學。於是,這位女傳道就想盡辦法,從台南學生中心找了幾位大學生協助幫忙開拓兒童主日學。咱教會知道這件事後,長執們很熱心,決定撥下一筆經費給這位女傳道,讓她可以運用這筆小小經費,買個便當和發個車費給這幾位大學生,或是買個禮物送給來參加兒童主日學的小朋友。
於是這些大學生很認真,禮拜六就去這教會的社區發傳單,找小孩子到教會來。果然,禮拜日開始有三三兩兩的小孩子來,經過一個月,小孩子越來越多,有二十幾名,禮拜日上午八點,小孩子開始到教會來。這些小孩不知道教會是甚麼,也沒有家長帶他們來,鄉下地方,孩子很自由,會來來去去。當主日學結束後,緊接著是成人禮拜。但這些小孩子不回去,他們覺得教會很好玩,就繼續留在教會。免不了的,孩子就會吵到大人的禮拜。結果這些年紀老邁的信徒,可能超過十五年都沒有看見過小孩子到教會來吧,他們很不習慣這些小孩子四處蹦蹦跳跳,認為影響到他們禮拜,於是就告訴這位女傳道,說他們很不想看到這些小孩子到教會來,甚至禁止繼續辦下去。這位女傳道非常傷心,最後,她將咱教會撥給她的經費又退了回來,她也離開這間會友年紀老邁的教會。
有好一陣子我都這樣子想:若是有一天,這些老大人離開世間,面對審判時,上帝若問起為甚麼要阻止小孩來教會這件事,我真的不知道他們要怎樣回答?我在想上帝很可能會這樣告訴他們,要他們先去把這些小孩子找回來之後,才來申請入上帝國吧。可是,他們已經無法再回人間找這些小孩子了。
今年三月開始,我們將週末兒童營的事工給停了下來。坦白說,我內心很難過,原因是人數實在是越來越少,少到只剩下十多個小孩子,和五年前剛開始的時候,有接近五十個小孩子的出席很不一樣。每當我想到高雄左營教會,小孩子要參加週末兒童營,需要候補才有機會,因為他們的空間和師資已經無法再容下更多小孩。而當我聽到高雄岡山教會,透過週末兒童營發展出國中少年班多達一百多個學生時,我的感觸就更深。前幾天,我又聽到彰化教會週末小學生「品德班」有四百多位小朋友參加,我更是感佩到說不出話來。我經常在想:這些教會真是上帝賜福,有這麼多小孩願意接近教會來享受福音的信息。
每年的暑假,咱教會都會舉辦快樂兒童營,雖然只有為期兩個禮拜的時間,但我一直有個期盼,大家都會用心在這件事工上,讓更多的小朋友來參加。我們會發出一萬張的傳單,也會徵求更多的老師來參與。今年兒童營的主題是:「愛,使生命發出亮光。」每年兒童營,我們都是講聖經的故事,我們深信有聖經的故事,才能幫助小孩子知道上帝的愛,就在他們的生命中。因此,我要邀請大家,無論如何都要帶小孩子來,當我們的孩子加入上帝國的行列時,我相信我們也就是耶穌基督所說的,屬於上帝國的子民。
二、在小孩子的身上,我們可以學習到許多信仰的功課。
當耶穌基督對阻止小孩子來接近他的門徒說:「凡不像小孩子一樣來接受上帝主權的人,絕不能成為他的子民。」這已經很清楚,耶穌基督在告訴門徒,要先排除自己驕傲的心,學習謙卑下來。小孩子,就是我們學習認識上帝最好的一門信仰功課。
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件事,就是發生在2004年12月26日的東南亞大海嘯災難,次年二月農曆過年前夕,咱教會為了要救助那次的大災難,發起「少一道菜,多一份愛」的活動,並且呼籲所有兄姊大家教導小孩子,捐出過年所得到的壓歲錢紅包中的一包,作為賑災之用。那次我們的主日學小孩子捐出好幾萬元,我真的很感動。
後來,有一個兄弟來跟我講這件故事。他說每年過年,依例在初一那天,全家在感恩禮拜後,就會去逛百貨公司,讓小孩子選他們喜歡的禮物。每年,他們家的小孩都是最期盼這一天,而且很固定的,小男孩會選他最喜歡的玩具「樂高」(Lego)積木,小女孩選「芭比娃娃」。之後,全家上飯店去吃飯。這位兄弟跟我說,那年照往例是去百貨公司,但奇怪的是小孩子顯然沒有往年的興致,看了,但卻沒說要買。他夫婦問孩子為何不買?孩子的回答竟然是說「已經有了」。他們夫妻就尊重孩子的選擇,反正不買,還可以節省下一筆費用。接著父親就問兩個孩子,想要去哪裡吃飯?沒有想到兩個孩子都異口同聲說「回家」!這讓他夫妻兩人感到相當的詫異。孩子說:「昨天除夕的飯菜還剩下很多,回家去把那些吃完。把這些玩具和吃飯的錢節省下來,我們就可以多寄一些錢去救那些海嘯的災民。」
這位兄弟跟我講到這裡,就流下淚來。他跟我說:「牧師,我夫妻兩個人感動到流眼淚,我們發現真的是應該要跟孩子學習,他們的心地是那樣地純潔。聽到人家有困難,就會想到要伸手幫助,但我們大人卻很會盤算和計較。」
我也記得有一次兒童主日學講壇時間,那次剛好是棕樹節,我問小朋友:「為甚麼耶穌會騎驢子進耶路撒冷,而不是騎馬?」有一個小朋友隨即舉手回答說:「因為耶穌不會騎馬。」看,這是多麼直截了當的回應。又有一次,暑假兒童營在述說上帝創造伊甸園的故事時,我問兒童營小朋友,為甚麼上帝告訴人,不要去吃那棵能使人辨別善惡的果樹的果子?結果有一位小朋友很快就回答說:「因為那棵樹灑了農藥,吃了會中毒。」類似這樣的答案都是我第一次聽到,也是很好的聖經題材,讓我學習到很多新的觀念和認識,我因此知道若是對小朋友講聖經故事,我要用甚麼樣的方式?用甚麼樣的材料,使他們更容易明白。
耶穌基督要他的門徒們記住,謙卑地學習認識上帝國的教導,就會知道那條通往上帝國之道的方向。
每年暑假快樂兒童營,我也開家長班,主要目的就是幫助所有帶小朋友來而沒有回去的家長們,也能學習到我們教給小朋友的聖經故事。我深信,只要願意接受的家長,一定會得到許多的福音信息。
(講於2009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