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婦的奉獻

路加福音廿一:1—6

這是一段非常重要的經文,提到兩件我們甚為熟悉的故事。一是有一位窮寡婦在聖殿奉獻的事,另一件事是和耶穌預言耶路撒冷聖殿將會遭遇到毀滅的情景。
同樣是這兩則故事,在馬太福音和馬可福音的處理和編輯上就有很大的差異。我個人比較喜歡馬可福音在處理這段經文的方式,就是將這兩則故事給編輯在一起,且是連接起來的故事。這可從馬可福音第十二章4144節記載這位窮寡婦在聖殿裡奉獻,緊接著是從第十三章1節就用這樣的句子說:「耶穌從聖殿出來的時候,有一個門徒對他說。」這樣的編排很特別,因為將在聖殿裡談到有關窮寡婦的奉獻之事件,延續到聖殿外面看到聖殿建築的偉大,門徒有人驚訝、感嘆。也從這裡看出耶穌的這些門徒中,可能有人還沒有來過耶路撒冷聖殿朝聖呢。這樣的人有兩種情形:一是與自己計畫要朝聖的時間尚未成熟有關。二是太貧窮,根本無法完成心願。

而在馬太福音則沒有記載這則寡婦的奉獻,只有記載關於聖殿將遭到毀滅的預言。路加和馬可這兩本福音書則是都同時有記載,但路加福音在這兩件事上的記載方式並不相同。路加福音並沒有一個明顯的連接詞將這兩則故事連接起來,這就是我比較喜歡馬可福音編輯方式的原因。

再者,路加福音和馬可福音都相同的是,在編寫這位窮寡婦奉獻之前,都有一段耶穌在提醒門徒要預防經學教師的言論。特別強調經學教師「吞沒了寡婦的家產,然後表演長篇的禱告」,然後接下來就是這段窮寡婦的奉獻。這樣的編排是很有意思的,很清楚地說出當時的社會,即使是宗教領袖也是一樣墮落,他們欺負著當時社會貧困的寡婦,而摩西法律卻要求大家要照顧寡婦啊(申命記廿四:17—22)。換句話說,這些宗教領袖說的和所做的,竟然是相差那樣的多,這才是耶穌所要譴責的地方。

作者路加告訴我們說,耶穌抬頭看到一些有錢人把他們捐款投入聖殿的奉獻箱中。這在馬可福音的記載是這樣的:「耶穌坐在聖殿庫房的對面,看大家怎樣投錢在奉獻箱裡。」這句話看起來很奇怪,耶穌怎麼會坐在聖殿的庫房的對面,看人家怎樣奉獻?但這句話使我想起小時候跟著媽媽去參加禮拜天下午的主日禮拜,講台兩旁就是擺著兩個奉獻箱。每當牧師講道結束後,就開始進行奉獻。我總是跑第一個去奉獻的。媽媽會給我一角的銅板錢,每當要奉獻之前,我都會將之在禮拜堂外面的空地上磨得亮亮的,然後投下奉獻箱。可是,每次將銅板頭下去時,都會發出一個清脆的響聲「恪」,我都會覺得很不好意思。有一天,我跑去找教會牧師,問他,能不能將奉獻箱底下墊報紙,這樣就不會有聲音了。牧師看我還是小孩子,只有笑一笑,並不回答我的問題。教會的奉獻箱是擺在講台兩旁,這樣誰有沒有奉獻,牧師都會看得一清二楚,再加上奉獻箱是木板做的,奉獻的錢如果是銅板就會發出聲音,如果是紙幣,就不會有聲音。當時的紙幣是一塊錢、五塊錢、十塊錢的;硬幣是一角、兩角和五角。

耶路撒冷聖殿的庫房(奉獻箱)是擺在女人院的地方,這樣連婦女也可參與奉獻。奉獻箱總共有13只,除了代表以色列的十二支派外,另外一個是屬於專門為聖殿祭司奉獻的。每一只奉獻箱上面也會註明該箱的奉獻收入將作何用途。由於每一只奉獻箱代表著一個支派,因此,每個支派在製造奉獻箱的時候,都會使盡所有的才藝要在奉獻箱的外表上顯示各自支派的特色。古時候因為沒有紙幣,只有硬幣。且硬幣是用銅、銀、金等金屬鑄造的,所以接觸它物的時候就會發出響亮的聲音。這樣,每個支派在製造奉獻箱的時候,就會將奉獻箱的入口打造成一支很特殊的彎管狀,這樣,當奉獻的硬幣一投進入奉獻箱裡的時候,隨著彎管撞擊發出的聲音,就會有很清脆和不同的音響出來。而每一個奉獻箱的聲音迴聲不同,因此,當有錢人將要奉獻的硬幣一把一把地投入不同的奉獻箱裡時,就會發出像彈奏「手鐘」一樣的聲音。這就是為甚麼耶穌會和門徒聚集在這奉獻箱的對面,看大家怎樣投錢在奉獻箱裡,以及他會知道那位窮寡婦投了兩個小銅板的原因。有可能耶穌也知道這裡是耶路撒冷聖殿最吸引人的地方,不僅可以看到有錢人奉獻,也可以在這裡欣賞音樂。

也因為有這樣的情景,平常就有許多民眾等候在這裡聊天、聽奉獻箱傳出來的悅耳聲音。因此,有些財主就很想透過奉獻,除了顯示自己的財富外,也可以因為奉獻的多,而得到民眾的歌頌。這也是導致奉獻的意義失去之因,因為奉獻是為了感恩上帝,並不是用來博取別人讚美的。人還是很軟弱,大家都會歌頌那些奉獻多的人,對於那些貧窮人的奉獻,總是不屑一顧。

聖經一再教導我們,上帝看為貴重的,與人眼中所看為貴重的經常是不一樣。這就像先知以賽亞所傳出的信息說的:「上主說:我的意念不是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不是你們的道路。正如天高過地,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以賽亞書五十五:8—9)耶穌看到窮寡婦奉獻兩個小銅板,於是就趁機會對門徒說:窮寡婦的奉獻遠超過那些有錢人的奉獻。一般人看數字多寡,但耶穌卻不是這樣,他看的是人奉獻的心境。他說這位窮寡婦所奉獻的,是全部的生活費用。所以她的奉獻遠超過其他有錢人。

為甚麼耶穌會這樣說?我們知道寡婦在猶太人社會是很受到鄙視的,主要原因是女人不能承受財產,必須有兒子才可以。如果守寡又沒有兒子,這樣的寡婦通常都會陷入在貧困的生活中。路加福音的作者特別指明這位寡婦是一位「窮寡婦」,可見這位寡婦並沒有兒子,導致她必須倚靠到別人麥田中去撿拾麥穗來維持生活所需,或是去乞食,或靠親友的施捨才能夠生活。因此,耶穌所說的這個窮寡婦是奉獻了她全部的生活費用,就可以明白那兩個小銅板即使是非常的少數,對這位窮寡婦來說,卻是一件極大的數目。

人看為多,在上帝眼中可能就是少;人看為少的,在上帝眼中可能就是很多。有了這樣的了解之後,再來緊接著關於耶路撒冷聖殿的問題,就是與這件奉獻的事有關。我在前面說過,我比較喜歡馬可福音在編輯上的方式,原因就是馬可福音將這兩件事用「耶穌從聖殿出來的時候」這句話,將在聖殿裡看到窮寡婦與有錢人奉獻的事,連結在一起來說明。而路加福音可惜缺乏了馬可福音這種連結詞來架構這二者之間的橋樑。因此,在路加福音這件有關耶路撒冷聖殿會毀滅的預言,似乎是一件另外獨立的事件。

依據馬可福音第十三章12節的寫法,當耶穌和門徒從聖殿出來後,隨即有一個門徒看到聖殿是用精美的石頭和還願的禮物裝飾而成的,就很驚歎聖殿建築的美。如果我們比較一下約翰福音第二章就會看到,這聖殿其實是經過大希律王的整修擴建,使之比原來的聖殿範圍大出三倍,且大希律王用純金打造一棵葡萄樹作裝飾,樹上掛著串串成熟且碩大的葡萄果實,每串葡萄高與人齊。難怪門徒會驚訝,因為建造聖殿的石頭確是很大,有的甚至長達十一公尺,重有二十公噸。這樣雄偉的建築,在一般人的眼中是可以保存到永永遠遠的。但耶穌卻說有一天它就會「沒有一塊石頭會留在另一塊上面,每一塊都要被拆下來」,為甚麼耶穌會這樣說?

當門徒在看聖殿裡看奉獻時,必定也是讚賞那些奉獻甚多的富人,但耶穌卻說窮寡婦的奉獻比富人的奉獻多。現在則是門徒在讚賞聖殿的雄偉和美,耶穌卻說這樣的聖殿會毀滅,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其實,我們可以從這方面來了解:富人的奉獻與他們的外表有關,大家所看到的也是外表。同樣的,聖殿的美和雄偉也是外表,人所看到的都是外表。而且我們先前也看到耶穌進入聖殿的外院時,曾對那些將聖殿污穢到成為「賊窩」、「市場」的人,用繩子當鞭子驅逐出去,並將他們的攤位給予翻倒於地。這些都在說明一件事:美麗外表的聖殿,窩藏著許多污穢,聖殿即使再美、再雄偉,也已經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了。因此,耶穌才會說這樣的聖殿會被拆毀下來,而且是每一塊石頭都要被拆下來。

坦白說,我們不太清楚耶穌對聖殿的預言到底是真的預言呢,或是像約翰福音第二章所記載的,耶穌說拆毀聖殿的人就是那些污穢聖殿的神聖的人。因此,他說要在三天之內重建聖殿。但不論如何,耶穌的這段預言果然在主後七○年發生。羅馬將軍提多帶軍攻入耶路撒冷城,並進聖殿將之燒毀,也拆下了每一塊石頭,為的是要取出溶化而流入了石縫中的黃金,這座雄偉、美麗的聖殿最後就只剩下了一面「西牆」,也就是今天所謂的「哭牆」。

不論外表怎樣好看,聖殿是敬拜上帝的地方,如果沒有真實的內心,美麗的外表將成為上帝眼中的污垢。同樣的,奉獻是出自內心的感恩,如果沒有心甘情願的奉獻,再多的奉獻也都將會成為垃圾一般的污穢。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35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