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再地預言會受難與復活

經文:馬可福音九:2738節。

                  十:3234節。

       

        馬可福音在編輯上有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用第八、第九,和第十等三章,連續記載耶穌有三次跟他的門徒說,此趟去耶路撒冷將會遇到生命的苦難,會被殺害,但三天之後會復活。這樣,讓我們讀起來感覺到這種上耶路撒冷去的腳步很緊湊,且是相當緊張。而耶穌的門徒是步步跟隨在他的後面,卻對這樣的「死亡旅程」感到相當疑惑,但卻又不敢提問。如果有一個人跟我們說,他即將會遇到生命的苦難,而且是連續說了三次,我相信所有的親朋好友一定會當真,且會一再詢問理由,想要清楚知道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也想盡辦法要協助幫忙,或是設法阻止這些可預期知道的苦難發生。

        當耶穌在加利利的福音事工告一個段落之後,他決定往耶路撒冷走去。就像前面已經提起過的,他第一次先向門徒們預言他將前往耶路撒冷,且在那裡會遭遇許多苦難,最後會被殺害,但在三天之後就會復活。他是把這些事都說的清清楚楚,讓他們知道此趟去耶路撒冷,就是一趟苦難之旅。或許他是希望說完了這些話之後,門徒當中若是有人怕受到連累,能趕緊離開最好。但門徒們顯然是繼續跟隨著耶穌,因此,就在前往耶路撒冷的途中,耶穌第二次對門徒說他將在耶路撒冷受到苦難和被殺害,但第三天將會復活的事。

        比較特別的是,要說第二次預言時,耶穌不想讓人家知道他們行走的路線,這是為了要把門徒和民眾區隔出來,原因是他要教導門徒們認識這件去耶路撒冷受難的事。不錯,這是有關生死的生命大事,一定要說清楚、講明白。特別是對他的門徒來說,清楚這件事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耶穌很清楚他必須「以死來完成使命」(參考路加福音九:31)。而要完成使命,就必須由他的門徒來接續。因此,耶穌對於這群跟隨他四處去傳上帝國信息的門徒,一定要很清楚教導他們,讓他們知道將會發生的事。其實,耶穌在傳講上帝國的信息,就是這樣的態度,對於一般民眾,他總是用比喻教導,為的是讓聽到的民眾很快就清楚(參考馬可福音四:11),好及早悔改歸向上帝。耶穌希望要跟隨他的門徒們先把這件將要受難的事弄清楚之後,才決定要不要繼續跟隨他走下去。

        路加福音第九章58節記載耶穌對想要跟隨者說:「狐狸有洞,飛鳥有窩,可是人子連枕頭的地方都沒有。」將這句話用來套在今天決志而進入神學院就讀,準備畢業後要投入專職傳福音事工的傳道者,的確是非常適合。不要以為當傳道者有「好康」的物質生活,或是有許多甜頭可嚐,沒有,更可能的是會經歷到諸多不舒服的事,甚至讓原先決志獻身傳道的毅力降低、減弱許多,甚至全都消失了。但也有許多傳道者出來傳福音時,經歷到許多溫馨的回應和待遇,這本是好的。假如沒有,也不用怨嘆,因為耶穌已經講得這麼清楚了。現在進一步說明會遭受許苦難,甚至是被殺害。

        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來想想看,為甚麼耶穌不要讓民眾知道他的行蹤?依照福音書的記載,每當耶穌到一個地方去,都會有許多民眾蜂擁圍繞在他的身邊,要聽他傳講上帝國的信息,或是要耶穌醫治他們或親人身上的疾病(參考馬可福音二:1、三:720、四:1、五:21、六:3354、八:1、十:1)。有時,群眾圍繞在他身邊的熱情,讓他跟門徒連吃個飯的時間也沒有(參考馬可福音三:20、六:31)。但現在這段時間很重要,他和門徒正走向耶路撒冷,上次他跟門徒提起去耶路撒冷會遭遇受難的事,聽在門徒耳中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彼得出面來阻止,當時耶穌非常生氣,曾大聲斥責彼得是「撒但」,說他這樣的舉動並不是上帝的想法,而是人的想法(參考馬可福音八:33)。如果這次再讓許多民眾圍繞在身邊,也許民眾聽了之後,彼此之間的傳言會更亂,甚至有可能會群聚在一起,不讓耶穌繼續前往耶路撒冷去完成上帝的旨意,這對於整個十字架救贖的工作只有妨礙,並沒有幫助。

        值得注意的是,耶穌在第二次預言將會遭到殺害之後,馬可福音作者說:「可是他們不明白這話的意思,卻又不敢問他。」果真是的,這些門徒是不理解為甚麼耶穌既然知道去耶路撒冷會遭遇許多苦難,甚至惹來殺身之禍,卻還是堅持要去,他們不理解,卻又不敢問明原因,這更是奇怪。福音書曾記載每當耶穌傳講上帝國的比喻,門徒聽不懂之後,都會私下來問耶穌所講的比喻是甚麼(參考馬可福音四:10、七:17)。現在對耶穌連續提出即將到耶路撒冷去面對苦難的事,反而是不敢問,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前面已經有提過,耶穌不但是講一次,然後是講了第二次,接著又講了第三次。要注意的是耶穌在講第三次之前,是朝向耶路撒冷的路持續邁進,馬可福音作者說耶穌此時是走在前頭,而他的門徒是在後面緊隨著,但心中是非常恐懼又不安,不但這樣,連其他跟隨的民眾也是這樣,大家心裡都很害怕。有意思是耶穌自己走在前頭,似乎是要讓門徒們有個後退空間,要跟,或是不要跟,都由他們自己選擇,他絕對不會勉強。這跟他之前差派門徒出去傳福音時的教導相同,他告訴門徒,若是有人喜歡接納他們,就留在那裡,相反的,若是被拒絕,就離開(參考馬可福音六:10—11)。現在也是這樣,願意跟隨的,就跟著走,因害怕想離開的,就趁這機會走。

        就像在第二次一樣,耶穌除了不讓其他民眾知道他的行蹤,他要單獨跟門徒在一起,因他要教導他們許多功課,但更重要的,他要告訴門徒們將在耶路撒冷受難的事。現在耶穌講第三次,也是一樣,他不想讓其他民眾知道這件事,只有讓門徒知道,因此,他把門徒帶到一邊去,再次把他這趟進入耶路撒冷去,會遇到苦難的事說得一清二楚。

        耶穌在第三次預言受難的事,也是講得最清楚的一次。他提到「將被出賣給祭司長和經學教師」,也提到這些宗教領袖將「判他死刑」,然後把他「交給外邦人」,而這些外邦人將「戲弄他,向他吐口水,鞭打他,並殺害他」,同樣的,都強調「三天後,他將復活」。

        誰會出賣耶穌?不用說,大家都知道是加略人猶大。但他為甚麼要出賣老師耶穌?這個問題自有教會歷史以來,就一直被討論著。到了2007年,聖經考古學界發現一本寫於主後二百五十年左右的《猶大福音書》,更是直接說出不是猶大出賣耶穌,這件事的背後是有耶穌的主意在其中。不過,可以理解的是,寫這本書的人並不是猶大自己,而是早期教會已經有人在討論猶大是否真的要出賣耶穌。不過四本福音書都很清楚寫下了這件事。

        這裡耶穌也很清楚提到是「祭司長和經學教師」會判處他死刑。這兩種身分的人都是猶太人最高權力中心「三和林」(Sanhedrin)議會的代表,就像他們在會議上所說的:「這個人行了這許多神蹟,我們該怎麼辦呢?要是讓他這樣搞下去,大家都信了他,羅馬人會來擄掠我們的聖殿和民族的!」(約翰福音十一:47—48)看吧,真正的問題出現了,是因為這些宗教領袖甚怕他們現有之既得利益,將因耶穌的出現,民眾跟隨他去,聽從他的指導而使他們這些原本擁有的利益受到嚴重影響,這才是重點。因此,他們想盡辦法要將耶穌除掉,而除掉耶穌最好的方式,就是讓耶穌透過最高議會來審判。

        如果比較一下馬太福音第二十章19節的記載,更清楚地說出這些議會大員,決定要將耶穌給予釘死在十字架上。而這十字架之刑罰在耶穌的時代,羅馬統治者是用之來懲罰叛亂犯。換句話說,他們要將耶穌塑造成政治叛亂犯,而不是因為他糾正當時錯誤的信仰行為。

        古今台外都一樣,統治者或是社會領導者最擔憂的事,都是怕真正清廉又有豐富愛心的領導者出現,因為這種人只會凸顯出這些獨裁統治者、領導者的貪污、惡劣的行徑,以及非人性手段殘害人民的惡行。因此,除了設立法律規章來限制這種有美好形像者出現在公共場合外,更要防止這種人帶來的影響力。因此,將之塑造成政治叛亂者,比較容易讓不知情的民眾誤認這種人是故意鬧事者,是造成社會動盪不安的人,給予除去,也是合理的。

        耶穌當然對這些事情都非常清楚,他還是堅持要前往耶路撒冷去。當他將門徒帶到另一邊去說明在耶路撒冷會遇到的事時,其實耶穌是有用意的,他是要讓門徒知道:以後他們繼續傳福音的工作,也會遇到同樣的結果,就是會面臨冤屈的死亡威脅。

        整個受難的預言中,最重要的是「三天後將復活」這句話。耶穌連續三次的預言都一再提起他將復活,而耶穌也真的復活,這件事就成為基督教信仰的最中心。若耶穌沒有復活,基督教信仰就會成為空談(參考哥林多前書十五:17)。耶穌一再這樣宣告,其實也是在鼓勵當時的門徒,有復活的生命盼望,就不需要對苦難和死亡恐懼。因為復活就是勝過世上苦難的意思(參考約翰福音十六:33)。再者,復活也在表明生命的改變。因此,當耶穌對門徒說「三天後,他將復活」這件事時,其實也是在告訴他的門徒,在他死後,他們接續下去傳上帝國的信息,很自然地,一切都會改變過來。因為復活是上帝奇妙的作為,是上帝顯示神蹟大能最高的境界,在這世上沒有任何人有能力使自己復活,只有在上帝的裡面,上帝施大能的作為,才會有復活的生命出現。

        在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之處,就是當猶太領袖煽動民眾高聲大喊將耶穌釘死十字架時,羅馬統治者和猶太人都有一個共識,以為只要將耶穌用政治性理由判處死刑,且是十字架之死,這時,耶穌過去所行的一切神蹟奇事都將化為烏有,不復存在,如此,他們就可以繼續安心地擁有既得利益,也可以把持權位,跟羅馬統治者合作,而他們用來迷惑人民的聖殿就不會遭遇到拆毀、掠奪,他們的利益就會源源不斷湧入私囊中。但耶穌在這裡是告訴門徒,他死在十字架後,這些都將因為他復活的緣故有大改變,而後來事實也是這樣證明。我們可以從使徒保羅所說的話來看,他說:

 

猶太人要求神蹟,希臘人尋求智慧,我們卻宣揚被釘十字架的基督。這信息在猶太人看來是侮辱,在外邦人看來是荒唐。可是在蒙上帝選召的人眼中,不管是猶太人或是希臘人,這信息是基督;他是上帝的大能,上帝的智慧。」(哥林多前書一:22—24

 

        使徒保羅的這段話正好說出早期基督教福音傳開後的實況,猶太人領袖一聽到耶穌復活,感受到的就是羞辱,因為他們用盡了辦法要將耶穌除去,最後也達到了這目標,卻無論怎樣想都無法理解,耶穌怎會復活?他們無法想像上帝會在耶穌的身上行這樣大的神蹟奇事。而這樣偉大的神蹟,更是遠超乎希臘人一再強調的知識哲理。他們向來只強調用人的知識哲理來瞭解、分析世上萬事,而復活這件事,實在是無法用人的理性、知識哲理來認識,就像胡適曾說的,只要實驗室無法證明的東西,都不是真的,意思就是夫婦的愛情也是虛假的,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親情也是不實在的,那就更不用說男女之間的愛情了。因為這些都不是實驗室裡可證明出來的。

但耶穌復活這件事卻是事實,這就是使徒保羅在這裡所說的,是上帝的智慧,我們有限的人,怎能理解上帝無限的創造、神奇力量?絕對不可能的事!就像上帝當年伸手帶以色列人民出埃及,和伸出全能的手,將在巴比倫當奴隸的以色列人民帶回故鄉耶路撒冷一樣。如今,上帝又用祂全能的手,打開埋葬耶穌的墳墓,讓耶穌走過陰間三天之後,復活升天,而改變了門徒原本恐懼不安的心,因為復活的耶穌顯現給他的門徒看見(參考約翰福音二十:19)。

就是因為有耶穌復活,才有今天的基督教會。也因為有耶穌復活的信息,才讓生活在苦難中的人看見生命的盼望。因為耶穌復活也帶給所有信靠他的人,得到復活的盼望(參考羅馬書六:8—9)。

 

經文默想:

1.耶穌的門徒緊隨在耶穌的身後走向耶路撒冷,為甚麼他們會懼怕?是因為不清楚耶穌所預言將會受難的意思呢?還是擔心也會跟著耶穌的受難而受難?

2.想想看,為甚麼門徒們不了解耶穌所預言即將受難的事,卻又不敢問耶穌?若是我,我會問嗎?或是我也跟門徒一樣,想在心裡,卻不敢開口詢問?

3.跟隨耶穌的人,除了門徒外,還有很多人,為甚麼耶穌要將門徒與跟隨的民眾拉開,只單獨教導門徒知道這件受難的事?若是也讓民眾知道,是否會更好些?

 

代禱事項:

1.為所有信徒代禱,懇求上帝幫助我們,有更堅定的信心,即使我們的時代環境惡劣,也不會懷疑耶穌復活這件偉大的神蹟所帶給我們生命的意義。

2.為這世界上因為堅持跟隨耶穌的信仰而遭受到迫害的人民代禱,特別是在伊斯蘭教信仰的社會中,懇求上帝伸出全能的手,改變這些地區的掌權者之心思意念,讓他們有更廣闊的胸襟,接納基督徒有公開聚會的自由。

3.為我們社會中那些生活在貧困中的人代禱,懇求上帝賞賜給我們有更豐富的愛,知道伸手幫助這些陷在貧困中生活的人,使他們會因為我們的幫助而得到生命的活力。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0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