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大出賣耶穌

路加福音廿二:1—30

路加福音第二十二章與第二十三章,這兩章都是記載耶穌受難的事件。路加福音記載耶穌受難是從祭司長和經學教師策劃要殺害耶穌開始說起。這兩種人都是猶太人的宗教領袖階層。祭司,乃是耶路撒冷聖殿最重要的領導階層,他們負責聖殿一切事務。但我們知道當耶穌進入耶路撒冷聖殿時,最先處理的就是將那些販賣牛、羊、鴿子,以及兌換錢幣的攤位推倒,然後又將那些生意人趕出去。原因是那些生意人與聖殿的祭司有勾結,貪圖不當的錢財。也因為這件事,使得祭司感受到備受羞辱,且因為被耶穌掀開了他們的醜聞,難堪到不知如何是好,只好懷恨要殺害耶穌。而經學教師也因耶穌所教導的深受民眾的喜歡,導致他們有權威受損的感受。特別是耶穌曾公開地譴責他們許多罪狀,使他們無法忍受。這裡我們看到這兩種人準備聯手策劃殺害耶穌的事。
猶大是出賣耶穌的門徒。這是一件大家一再喜歡問的問題。為甚麼猶大會想要出賣耶穌?耶穌有聖靈同在,應該知道人內心的意念,也會知道哪些人可以當他的門徒,哪些人不能當他門徒。比如有人說要跟隨耶穌,耶穌的回答是「狐狸有洞,飛鳥有窩,可是人子連枕頭的地方都沒有。」(九:58)他有這樣的能力,怎麼會選上一位出賣他的人當門徒呢?再者,即使原本耶穌就想要利用猶大,但已經跟隨耶穌三年了,也會因為耶穌的教導改變原有的心意才對啊,怎麼會是這樣呢?等等類似這樣的問題一籮筐,坦白說,猶大真正的問題是甚麼,我們沒有辦法確實回答出來。路加這位作者也許也像我們今天一樣,遇到他那時候的信徒提出這樣的問題,他只用一句非常簡單的話來回答或是解說猶大出賣耶穌的原因撒但進入加略人猶大的心。

撒但,另一個名字就是魔鬼。它就是誘惑人離棄上帝的教訓、旨意的一股力量。撒但也曾想盡辦法要試探耶穌離棄上帝的教訓,耶穌很清楚且有力的擊退了它的引誘。但我們一般人就沒有耶穌這樣的力量,更容易受到誘惑。路加這位作者說,猶大就是因為撒但入了他的心才會這樣。依照馬太福音的寫法,說猶大去找祭司長商議怎樣將耶穌交給他們,代價乃是三十塊銀幣(馬太福音廿六:15)。這個價錢大約是120天的工資,以一天的工資二千元計算的話,大概就是廿四萬元。說實在的,這個價錢並不是很多,但卻將自己的人格給出賣了。不過,看起來好像沒有甚麼,如果仔細回想,一個人有時候在做出賣自己人格的事,往往不一定是因為錢的緣故,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錢,骨子裡卻不一定是這樣。

約翰福音書第十二章6節,作者很清楚地指出猶大是一個貪愛錢財的人。一個人如果是貪愛錢財,就不是多或少的問題,而是他對錢有特殊的喜愛,只要有錢,他甚麼事都會做的出來。可是,如果比較一下馬太福音第廿七章310節則是這樣記載:當猶大聽說耶穌被判死刑後,他將那三十塊銀幣拿去還給祭司長和長老,並且說:「我犯了罪,出賣了無辜的命!」然後將那筆錢丟在聖殿裡,就出去上吊自殺。為甚麼會這樣?如果猶大真的愛錢,他不會自殺。甚至因為耶穌的死,會讓他覺得舒服些,減少罪惡感,因為以後不必再看到耶穌和其他伙伴,減少不必要的尷尬。因此,有人說猶大並不是真的為了錢的緣故,而是有其它的目的,那到底是甚麼目的?其中一種普遍傳述的,就是猶大乃是為了要用這種方式逼耶穌出來當猶太人的王。因為猶大是一位隱藏身份的「奮銳黨」的份子。是否這樣?我們已經沒有這方面的詳細資料可查。

如果真的是這樣為了要達到政治的目的,我們也可看到有些人來到教會,或是有些人信耶穌也是有這方面的目的。他希望隱藏在教會裡,傳遞政治理念遠勝過上帝國的信息。或許他來到教會,主要目的就是要影響教會在政治方面的立場。這種情況在古代是如此,在現今的教會中也一再發生。但不管怎樣,一個人想要用出賣信仰的方式來逼教會滿足或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那是非常危險的。那會像猶大逼耶穌當猶太人的王一樣危險。

就像我上次已經提過的,耶穌要進入耶路撒冷之前是相當有計劃的。因此他可以清楚地告訴門徒在甚麼地方有一頭驢子可以牽來用,如果遇到有人來詢問,就回答說「主要用牠」。現在也是一樣,耶穌差遣彼得和約翰這兩位門徒去準備逾越節晚餐,他告訴他們兩人,只要一進城,就會遇到一個拿著水瓶的人,然後跟著那個人走就對了。這樣以水瓶作為暗號的細膩舉動,可以了解是經過事先安排才會有的。當然你也可以說那是因為耶穌有神性,早就知道會發生甚麼事。但我想:如果明白耶穌是很有計畫地在進行走向十字架的工作,也就會明白他是早已經安排好要在甚麼地方與門徒過逾越節的晚餐。

逾越節晚餐是猶太人看為最重要的一個節期,大部分的人都是與家人一起過的。但耶穌和門徒已經來到耶路撒冷,所以他們就一起享用逾越節晚餐。我們可以這樣了解:福音書記載耶穌的最後晚餐可分成兩部分,一是逾越節晚餐,這是傳統上在紀念以色列人民出埃及的歷史事件,上帝在他們當中行極大的神蹟。第二部分才是最後的晚餐。就是耶穌將那些餅、酒給予特殊的意義。比較正確的說法,是這個最後晚餐,也就是我們通常在說的「聖餐」,乃是經過早期教會表白對耶穌的信仰告白而有的一種方式。因為福音從耶路撒冷傳到外國去後,對那些非猶太人來說,守逾越節晚餐並沒有特別的意義。他們將逾越節晚餐將之改換成「聖餐」,表明願意與耶穌的生命緊緊結合在一起。這就是我們今天聖餐由來的一個背景。

今天我們看聖餐,並不僅是表明一個人確定要信耶穌而已,聖餐也同時在表明那是上帝恩典的記號,是接近上帝在耶穌裡救贖恩典的記號。因此,只要是願意接納耶穌為他生命的救主,都應該可以有享受聖餐的機會。如果聖餐是表明一個人願意接納耶穌作為他生命的救主,這樣的聖餐就不需要區分大人、小孩,或是有沒有接受過洗禮。而是用懺悔認罪的心來告白自己願意接納耶穌為生命的主,這樣的人就可以享用聖餐。我記得有一次我在維也納台灣人教會主持聖餐禮拜。在那之前,只要說是要守聖餐,那次的禮拜就只有二十多人出來參加,因為大部分的人都還沒有受洗。他們看聖餐都是非常神聖,不敢接觸。後來,我宣告說:下個禮拜要守聖餐,只要你認為需要耶穌,你的生命需要耶穌的救恩,這樣的人都可以享用。結果禮拜天一到,來參加聚會的人相當多,將近五十名參加。大家都需要耶穌的救恩,大家都願意承認耶穌就是他生命的救主。

路加福音在編輯上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地方,就是將門徒在爭論誰大、誰小的問題,編輯在耶穌和門徒守逾越節晚餐的時候,這就凸顯了這件爭執大小的事件的意義了。因為從這裡可以看到門徒們顯然並沒有從耶穌和門徒守逾越節晚餐中學習到生命緊緊結合在一起的意義。耶穌故意安排在耶路撒冷城內與門徒一起守逾越節晚餐,且在這之前,又曾一再預言他將在耶路撒冷受難死。這就跟出埃及的故事一樣,是將要走出「死亡」的一個記號。耶穌用非常特殊的方式來表明。但門徒顯然無法明白其中的意義。
當門徒還在爭論誰大誰小的時候,耶穌告訴他們在信仰團契裡,與一般社會的團體不同的地方,就是要當最大的,要當人家的僕人。這也可說是耶穌為基督教這個信仰團契作了一非常重要的定義作領袖的,應該像僕人。這也就是為甚麼在教會裡,當長老或是執事,就需要成為別人的僕人。,我們不要把人的社會團體組織的樣式帶入教會來,這不是耶穌的教訓。換句話說,如果在教會裡,有人認為他自己是最大、職位最高,或是說他的年資最深,說這樣的話的人,就應該要先放下身段來服侍別人。比如禮拜天要比別人早到教會;當教會需要人手幫忙的時候,他是最大的,就應該比別人更出力幫忙。耶穌的教訓在這裡是非常清楚的。可惜的,今天有許多教會並不是這樣,有些傳道者覺得自己最大,只要大家聽他的話,卻看不到他會放下身段服務別人;也有許多長老、執事,覺得自己很大,喜歡被人服事,特別是主日禮拜時,還往往遲到或早退。這樣的心態是很錯誤的表現。更要不得的是,有些教會組織還有階級的分別,然後位階高的人,只有被人服事的份,因為大家都看他最大。這與後來教會發展成為羅馬國教後,教勢發展甚大,組織越來越龐大,所帶來的影響有必然的關係。只是這樣的組織型態所帶給這些宗教領袖的身份,並不符合耶穌在這裡的教訓。

我們應該清楚一件事:信仰團契與一般團體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於位階最高的人,就要成為別人的僕人。將這點抓緊,就會明白為甚麼耶穌要這樣教訓他的門徒。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8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