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移送羅馬官方審判

   經文:馬可福音十五:120節。         要知道猶太人領袖怎樣將審判耶穌的權移轉給彼拉多,最好先從下列幾處的經文對照來看,這樣會更詳細些。        馬可福音在這裡說「第二天一早」,猶太人最高議會就決定好他們的計畫,要把耶穌移交給彼拉多去審判。通常這種「第二天一早」,指的就是早上六點。路加福音作者也是用「天亮的時候」(參考廿二:66)這個時間。馬太福音在第廿七章1節是用「清早」這一詞,而且還特別記載說猶太人最高議會已經決定好,要處死耶穌。約翰福音在第十八章28節,說他們將耶穌從大祭司該亞法的府邸把耶穌押解到總督府時,「那時候天已經破曉」。這很清楚,都在說明正確時間就是天剛亮之際,這時候也是大家要開始一天的工作時間,但人不會很多。約翰福音向來提供的資料都是很特別,在這處經文很詳細地記載說,這些猶太人領袖將耶穌帶到彼拉多的總督府時,他們不敢進去,因為這已經是守逾越節的時間了。在這節期時間內,他們不想因為接觸到外邦人而使自己成為不潔淨,導致無法參加這重大節期的活動,特別是吃逾越節晚餐。這種心態實在是有夠扯的,原因是他們本身作違法的事,心裡並不怕違反摩西法律規定,卻在這種事上怕惹上不潔淨的禮俗。難怪耶穌一再譴責他們是虛有其表,並不是真的心中有信上帝(參考馬太福音廿三:5a,馬可福音七:6—8,路加福音十二:1)。要注意的是,當彼拉多看到這些猶太人宗教領袖主動把耶穌移送去給他審問時,第一個反應是奇怪。因為在正常狀況之下,他們是絕對不會這樣做的。約翰福音作者記下了彼拉多的反應如下: 於是彼拉多出來,問他們:『你們拿甚麼罪名控告這個人?』他們回答:『如果他沒有做壞事,我們不會把他帶到你這裡來。』彼拉多對他們說:『你們把他帶走,按照你們的法律審判他好啦。』他們說:『可是我們沒有權判人死刑。』這應驗了耶穌說、自己將怎樣死的那句話。」(約翰福音十八:29—32 從這對話中就可以明白,為甚麼猶太人領袖一定要將耶穌移送到羅馬總督彼拉多的地方?原來是他們「沒有權判人死刑」。看吧,他們就是硬要把耶穌處死才甘心。再者,為甚麼彼拉多會對他們說:「你們自己把帶走,按照你們的法律審判他好啦。」這是因為羅馬政府為了要安撫猶太人,好讓他們能當個順民,不要動不動就起亂事,因此,讓他們有「聖殿裁判權」,只要是在聖殿內發生的事,他們都可以自行處理。例如彼得和約翰兩人,在耶路撒冷聖殿的所羅門廊下,教導人有關耶穌復活的事,宣講耶穌復活的事,結果就被猶太最高當局「三和林」逮捕入獄(參考使徒行傳四:1—3);而司提反的事件,就是由「三和林」議會裁判死刑,當場被拉出去在城外用石頭打死(參考使徒行傳七:54—60)。但耶穌並不是在聖殿被逮捕,當他在聖殿教導民眾的時候,都沒有人提出認為有問題的事(參考約翰福音十八:20)。因此,總督彼拉多說這句「按照你們的法律審判他」,意思很清楚,是說:「如果他有違反你們聖殿的法律,你們可以帶他去,用你們的法律審判他。」但彼拉多知道,耶穌並不是在聖殿被抓的,也不是犯了聖殿的任何規矩,否則,他的巡邏員一定會回來通報。因為這是逾越節期間,就是怕發生暴亂的事,羅馬士兵隨時都在巡邏查訪,以防發生糾紛的事。路加福音提供了另一個重要資料,說這些猶太人領袖提出控告耶穌的狀子,是:「我們發現這個人煽動我們的同胞,反對我們向皇上納稅,又自稱是基督,是王。」而且:「藉著傳教,在猶太全境煽動民眾,從加利利開始,現在到這裡來了。」(路加福音廿三:25)。從這些告狀內容就可看出這是非常政治性的,煽動猶太民眾不要向羅馬皇帝納稅,這等於說耶穌是公然在反抗羅馬政府,若彼拉多接受他們對耶穌這項控告,耶穌就會被當作叛亂犯處置,這樣,他們就會達到把耶穌處死的目的。不過他們提這種理由實在也夠諷刺的了;因為在這之前,他們才聯合希律黨派的人設計了一個問題想要陷害耶穌,就是要耶穌告訴他們:「向羅馬皇帝凱撒納稅是不是違背我們的法律?我們納還是不納?」(馬可福音十二:14)當時耶穌的回答就是很清楚說:「把凱撒的東西給凱撒,把上帝的東西給上帝。」(馬可福音十二:17)。當時他們聽了耶穌這樣回答之後,是驚訝到說不出話來。因為耶穌並沒有說不要繳稅,而是要他們該繳甚麼稅,就繳。如今他們竟然用這種可以帶給耶穌死刑的莫須有罪名來控告耶穌。這就像在5080年代,在台灣若有人向情治單位的人指控一個人是「台獨」、「反對國民黨」,就會被套上「共匪」(意指中國共產黨)的同路人一樣,不槍斃,至少也要被送去綠島關個十年以上的監牢苦刑。但我們知道在猶太人政治派系中有激進黨派者,他們就是主張不要向羅馬政府繳稅,甚至會設法暗殺那些為羅馬政府執行徵稅工作的稅吏,認為這種人就是罪人、壞人(參考馬可福音二:16,路加福音十九:7)。因此,若耶穌果真是這樣做,應該會被猶太人,特別是保守派的法律賽人當作是「民族英雄」,而被人推崇、庇護,怎麼可能會將這種人移送去給彼拉多審判呢?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彼拉多當然也清楚知道這件事,何況耶穌有沒有煽動猶太人民拒絕繳稅,只要看稅收有否達到預定的收入就知道了,也不用他們來控告,若有,稅吏早就會向他報告了,不用等到這些人來提告。這也是後來彼拉多認為他們來告,是因為他嫉妒耶穌的緣故。四本福音書都記載彼拉多最在意的是他們說耶穌自稱「是基督,是王」這個問題。因此,彼拉多只問耶穌這個問題:「你是猶太人的王嗎?」其實,彼拉多非常清楚在這段期間中,耶路撒冷並沒有發生任何糾紛,或是比較嚴重而需要派兵去鎮壓的事件,都沒有。耶穌當然清楚知道這些猶太人領袖是故意要置他於死地,因此,從「三和林」議會開始,直到現在移送到彼拉多法庭審問,無論那些猶太人領袖指控他多少罪狀,耶穌採取的態度都是一概不回答,而這點也是讓彼拉多感到相當詫異的地方。因為一般人都會想盡辦法替自己辯護,唯獨耶穌是連回答都不肯。彼拉多確實查不出耶穌有任何罪狀,因此,作了這樣的判決:「他究竟犯了甚麼罪呢?我查不出他有該死的罪狀。叫人鞭打他,把他釋放了。」(路加福音廿三:22路加福音甚至還提出一個很獨特的資料,就是彼拉多知道管轄加利利的希律王也到耶路撒冷來參加逾越節活動,因此,為了要表示尊重希律王,特地把耶穌的案件移送給希律王,其實他是把這燙手山芋送過去給希律王。但耶穌的態度依舊沒有改變,無論希律王對他說甚麼,他是一句話都不回答(參考路加福音廿三:6—10)。彼拉多就召集了「三和林」議員,回覆他們說: 你們把這個人押到我這裡來,控告他煽動人民;我在你們面前審問他,卻查不出他犯過你們所控告的任何罪狀。連希律也查不出他有罪,把他送回這裡來。可見他沒有甚麼該死的行為。我要叫人鞭打他,然後把他釋放了。」(路加福音廿三:13—16 其實彼拉多是很詳細地審理耶穌的案子,但猶太人領袖只有一個目的,就是非要把耶穌處死不可,否則就要設法製造混亂,而這才是彼拉多所關切的。因為這時候,民眾已經越聚越多,而猶太人領袖則是看準了這點,因此,派人混入民眾當中開始煽動、放話。而為了平息這些猶太人領袖的情緒,和安撫被煽動開來的民眾氣焰,彼拉多提出一個慣例,就是每當逾越節時,總督有權可以釋放一個囚犯給猶太人。因此,當他提出這個特赦慣例問民眾,是不是想要用這個大赦的機會釋放耶穌,當時猶太人領袖已經派出很多手下混在人群當中,要他們喊出當時一個出了名叫「巴拉巴」的人,他曾參與暴亂、殺人。請注意這裡所說的「暴亂」,意思是指反抗羅馬政府而起的亂事,這種人最容易被當作偉大的英雄。因此,民眾馬上就高聲大喊說要釋放巴拉巴。彼拉多卻因為他的妻子曾提醒他,不要管耶穌的事,因為他是「無辜的」(參考馬太福音廿七:19)。為此,彼拉多只好又進一步問他們該怎樣處置耶穌,這時候,他們更大聲喊叫,要把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而且這種聲音是越叫越大聲,就像路加福音第廿三章23節所說的:「群眾繼續大聲喊叫,堅持把耶穌釘十字架;他們的呼喊終於得勝。「堅持把耶穌釘十字架」這樣的堅持是很諷刺的。因為羅馬政府只會用釘十字架來處理叛亂犯,或是那些造成社會動盪不安的強暴殺人犯。而兩項這都不是耶穌曾做過的事。耶穌甚至對當時的人喜歡用「報復」手段對付那些傷害他們的人,耶穌卻教導大家要用愛來勝過仇敵,他說過這句名言:「要愛你的仇敵,並且為迫害你們的人禱告。」(馬太福音五:44)他根本不可能做出傷害他人性命的事,也不會參與任何政治活動,因為連加利利民眾想要擁護他出來作王,他都避而遠之(參考約翰福音六:14—15),怎麼可能是叛亂犯呢?絕對不可能的事!但群眾卻是高喊著要將耶穌釘十字架,這豈不是說耶穌就是帶他們反抗羅馬統治的英雄?真是矛盾啊!大概是看到無法繼續控制下去了,也擔心會起亂子,彼拉多就拿水洗手表示和這件殺害無辜者的性命之事無關,而民眾則表示他們和他們的子孫都願意承擔這件殺害耶穌的「血債」(參考馬太福音廿七:24—25)。問題是他們怎麼可以替自己的子孫決定,要他們背負這項罪債呢?只有失去了理性的民眾才會說出這種話來。        但為了要討好和安撫已經失去理性的民眾,彼拉多只好宣佈判處耶穌釘十字架之死刑,然後隨即當場把耶穌交給部下去執行,並且下令鞭打耶穌。會先用鞭打,是一種必要的防範措施,為的是萬一有囚犯的同夥劫持時,就算劫走了,囚犯也不會有任何生機,因為羅馬士兵對受刑者所用的鞭刑,那種鞭子是用獸皮製作的,鞭子當中鑲有動物的骨頭,打在人的身上一定是皮肉綻開,嚴重者甚至連骨頭都會斷裂。這也是後來耶穌背著十字架走到半途就無法再走動之因,羅馬兵丁只好在路邊找到一位看熱鬧的民眾——古利奈的西門,要他來替耶穌背十字架到刑場去。        羅馬政府會允許士兵們對被判決釘十字架的囚犯,給予羞辱,但不會公開,這也是為甚麼他們是在總督府內極盡所能地羞辱耶穌。他們把耶穌打扮得像一個國王樣子,因為猶太人說他「自稱為王」,其實,耶穌從來未曾說過這樣的話,他甚至勸勉門徒,若要當眾人的領導者,就要當眾人的僕人(參考馬可福音十:43—45)。耶穌所說的「僕人」,意思是指跟奴隸一樣卑微的角色,這跟控告者說耶穌「自稱是王」相差何止千里之遠。但羅馬兵丁就是故意要把猶太人領袖的這種嚴重錯誤之控告,將錯就錯地給呈現出來,把耶穌打扮像個國王一樣,然後向他吐口水,也拿藤條當鞭子打他的頭,且用帶有堅硬之刺的荊棘編織成王冠戴在耶穌的頭上,等等這些動作,不只是在羞辱耶穌,也是在羞辱猶太人,讓他們知道誰只要當上「猶太人的王」,結果就會像這樣。群眾往往是缺乏理性的,是盲目的,人云亦云的多。每當在看熱鬧時,常常不明就裡就跟著走、動、喊叫,等熱情一過,冷靜下來時,才發現自己怎會是那樣盲目跟從。但等發現時,為時已晚。這群在彼拉多眼前的民眾,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他們沒有冷靜思考耶穌怎樣教導過他們,也忘記耶穌曾在他們面前行過許多神蹟奇事,顯現出來無比的愛,也曾經想逼他、擁護他作王,但現在,他們都因為聽到不實的耳語傳播就被影響,決定要把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 經文默想:1.想想看我們是否也會是在這些高聲呼喊將耶穌釘十字架的群眾當中?例如今天的教會,當大家都在強調「增長多少人」時,我們是否有想到這種增長要表明的意義是甚麼?目的何在?是因為人多見證了福音呢,還是因為人多,反而使教會遠離了聖經的教導,教會領導者角色的重要性取代了耶穌?2.在耶穌和巴拉巴之間有甚麼不同?若是我們遇到同樣的景況,我們會釋放誰?是巴拉巴呢,還是耶穌?為甚麼?3.耶穌從在「三和林」議會被審問,到移送去被羅馬總督彼拉多、希律王等審問,他都是採取靜默不語,他不想作任何答辯。若是我們呢?為甚麼? 代禱事項:1.懇求上帝賜給我們智慧,讓我們清楚在信仰的道路上,很可能隨時會遇到迫害,但知道怎樣面對這些可能會導致犧牲性命的災難。2.懇求上帝賞賜給我們智慧,讓我們知道追求真理,遠勝過討人喜悅。不會因為眾人的聲音,使我們放棄維護真理的堅毅心志。3.懇求上帝賜福給我們有足夠的信心,當我們因為信耶穌而面臨生命困境時,不會向這種邪惡的力量妥協。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5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