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食的問題

路加福音五:33—39

對猶太人來說,禁食,是一件很嚴肅的事,因為這是與「贖罪」的事有關。依據摩西的法律規定,每年的七月10日,是全體以色列人民的「贖罪日」。那一天,所有的人都必須禁食,包括和他們住在一起的外僑也必須禁食(參考利未記十六:29—31)。不僅是禁食而已,而且是所有的工作都必須停止,並舉行敬拜禮儀,表示潔淨身心。這樣,可以看到他們對「禁食」的態度是遠比平常的安息日更為嚴肅。
所謂「禁食」,是表示謙卑、是一個人承認自己的軟弱、有罪,需要上帝的憐憫和寬恕。

在摩西的時代,以色列人民每年只有一次禁食。但在主前五八六年,他們被巴比倫帝國併吞,國家滅亡以後,禁食的次數就增加了,從原本的只有七月10日的一次,增加了每年的四月、五月、十月都有禁食,主要原因是與紀念耶路撒冷城被毀滅,以及聖殿被摧毀有關(參考撒迦利亞書七:35、八:19)。他們一直覺得聖殿的毀壞是非常痛心的事,難過到必須用禁食才能表達心中的痛。

以上這些是指全體以色列人民共同禁食的時間。

另外有屬於個人的禁食,則是依照個人的需要而禁食。這包括了下列幾種:
一、真實的悔改而禁食。例如約拿書第三章7節,記載尼尼微城的人民,聽到先知約拿說上帝再過不久就要毀滅該城。因此,上自國王,下至一般人民,甚至連家禽動物都一起禁食悔改。結果上帝決定改變原有的計畫,不進行原本要毀滅的工作。

二、非常難過、哀傷而禁食。例如在以斯帖記第四章3節,記載亞哈隨魯王因為聽從哈曼的計謀,發佈命令準備要屠殺所有的猶太人,於是所有全體猶太人都為此事禁食、哭泣、哀號,有的人甚至披上麻衣,躺在灰裡。後來王后以斯帖知道這件事後,她就請人通知所有的猶太人,要大家為她禁食三天三夜,因為她準備要入王宮去見亞哈隨魯王,包括她自己和服侍她的宮女在內,大家都禁食祈禱。主要原因是:以斯帖不知道能否順利見到國王?再者,見到之後,尚不知是否能成功保住猶太人的生命?

三、想要明白上帝的旨意而禁食。例如但以理書第九章3節、第十章3節都記載但以理為了要明白上帝的旨意,他用「禁食,穿上麻衣,坐在灰塵裡,面向上帝懇切祈禱」,主要目的就是想明白到底上帝的旨意是甚麼。

另外,我們也看到一個例子,就是大衛王;他在與拔示巴因為姦淫生下孩子後,上帝決定將這個淫亂所生的孩子的生命取回去。大衛王因此很難過,在孩子生病的時候,他一直不吃不喝,想用禁食的方式,換取上帝的憐憫、赦免。但都沒有成功(參考撒母耳記下十二:16)。

四、祈求上帝賜下力量。在馬太福音第十七章21節記載,耶穌告訴他的門徒,對於有些鬼,如果要將它從人的身上驅逐出去,就必須用禁食祈禱的方式才能成功。而在使徒行傳第十三章至3節,記載當安提阿教會要差派使徒保羅和巴拿巴去海外傳福音的時候,大家就是用禁食祈禱方式,然後為他們按手,派遣他們出去。在第十四章23節則記載使徒保羅和巴拿巴,也以禁食祈禱的方式按立長老,然後將教會交托給這些受按立的長老負責。

五、在耶穌的時代,有敬虔的猶太人每個禮拜禁食兩次(參考路加福音十八:12)。不過先知以賽亞的時代,可能有人將禁食當作是一種炫耀自己信仰的表現方式,就像這位在聖殿祈禱的法利賽人一樣,炫耀自己每個禮拜有兩次禁食。先知以賽亞就曾很不客氣地指出,如果一個人祈禱,卻沒有過敬虔的生活,還是繼續過犯罪的生活,這樣的禁食不但沒有意義,簡直就是在藐視上帝的神聖。他勸當時的以色列人民,與其禁食祈禱,不如用實際的行動去關心那些貧困、軟弱者的需要(參考以賽亞書五十八:3—7)。新約雅各書的作者也曾這樣指出,他說:在父上帝眼中,那純潔沒有缺點的虔誠便是:照顧苦難中的孤兒寡婦和保守自己不受世界的腐化。」(雅各書一:27

因此,我們可以這樣瞭解:禁食,這是非常嚴肅的事,是人與上帝之間一種用生命「搏鬥」的方式。在表明自己的生命有面臨「死亡」的痛,也有難以忍受的苦難,甚至期盼上帝增添足夠的力量去面對可能遇到的苦難。而不應該是成為一種平日生活的點綴、裝飾,讓別人看到自己好像很敬虔的樣子,這是沒有意義的。耶穌就這樣說:「你們禁食的時候,不可像偽善的人;他們裝出一副苦像,故意蓬頭垢面,好讓別人看出他們正在禁食。我告訴你們,他們這樣做已經得了所能得到的報償。你禁食的時候,要梳頭洗臉,不要讓別人看出你是在禁食,只讓那位在隱密中的天父知道;看見你在隱密中做事的天父一定會獎賞你。」(馬太福音六:16—18)看,這就很清楚地說明禁食是多麼地嚴肅的事。至少,禁食是要把內心的話陳述到上帝面前的一種方式。如果讓人知道自己在禁食,原本禁食的意義就已經失去大半了。

這段有關禁食的故事,如果我們比較一下馬可福音第二章18節,就會發現馬可福音作者提供的資料很特別:「有一次,施洗者約翰的門徒和法利賽人正在禁食。」問題來了,他們禁食的時候,怎麼沒有像耶穌所說的在隱密中進行呢?怎麼會讓別人都看的到?而路加福音和馬太福音都說,他們的禁食是經常舉行,也許他們是要學習敬虔的方式吧。不過我們卻在這裡看到耶穌的門徒是「又吃又喝」,也就是他的門徒並不實行禁食的生活。耶穌並沒有直接回答這些宗教領袖對此問題的特別看法,他是將這問題直接帶入「天國婚姻宴席」中,有意說明他就是天國宴席中最重要的角色新郎。隨後,耶穌連續用兩個比喻來解釋他的「新郎」角色所帶來的新時代之意義。

一、新布與舊衣服。在路加福音中比較特別的地方,他是直接說「撕破新衣服,補在舊衣服上」。這樣做,兩種衣服都將破裂。根本不會有人這樣做。換句話說,新與舊都不用去損壞自己,因為這是完全不相同的。要認識耶穌,拿舊時代的眼光來看他,不可能認識他。但用耶穌的時代看過去,用耶穌的方式去套在舊時代的理念裡,也是無濟於事。

二、新酒裝在新皮袋中。古代的酒袋或是水袋,都是用羊皮製成的。酒,有刺激性,酒袋使用久了,就會使原本的彈性逐漸失去。耶穌用猶太人日常生活的經驗拿來比喻,主要在說明:新的物品,必須用新的方式接受。但在最後,耶穌又加上一句結語:「沒有人在喝過陳酒以後,再想喝新酒,他總說陳酒好。」很清楚地,他說出大家比較習慣於已經有的方式,對新的時代,總是覺得不好。他在指明:用陳腐的信仰態度,要認識上帝的拯救,是很困難的。除非,人有心思意念的更新,否則,信仰就是只剩下外表的行為而已。這也是先知耶利米對他那時代的以色列同胞所說,必須與上帝重新立約,且是立新約,這新的約,是刻在心底,而不是在外表的割禮(參考耶利米書卅一:31—33)。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2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