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日的問題【上】

路加福音六:1—11

這段經文提供兩個有關安息日的故事。分別是在安息日耶穌替人治病,以及他的學生因肚子餓摘麥穗來吃。結果耶穌被那些一直想要找他麻煩的宗教領袖,指責他違背安息日不准做工的規律。安息日,這是由創世記第一至二章所描述,上帝創造宇宙萬物的背景延伸出來的法律規定。依照創世記第二章13節的記載,第七天作安息日,主要的目的是因為上帝以六天創造天地萬物,第七天就休息,並且祝福這一天,因此,安息日也可稱之為上帝祝福的特別日。為了表示對上帝創造及祝福的重視,摩西法律規定在這一天應停止所有一切的工作。而且不是只有人在這一天不做工,也包括了所有一切可幫助人生產的動物,例如牛、馬、驢等等動物,一切的工作都必須停止。還有,與主人生活在一起的寄居者(例如外僑)或是僕人(當然也包括了奴隸)在內,都不准工作(參考出埃及記二十:8—11)。原因就是要表明對上帝的祝福的重視。上帝的祝福不是只有對人(或主人)而已,而是包含著與人生活在一起的一切生存環境。因為只要人停止勞動,土地就跟著停止活動。這樣,大地就跟著人一起休息。換句話說,守安息日,就是在表示對上帝的尊重,也是在期盼上帝更多的賜福。相對的,不遵守安息日,就是對上帝不夠尊重,也是藐視祂的祝福。這是非常嚴重的罪惡,是不能原諒的罪。

另一方面,後來以色列人民對安息日有更深切的瞭解,認為安息日不但是對人生命的祝福,也是對以色列民族拯救的恩典(參考申命記五:12—15)。他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看法,與他們經驗到國家滅亡有密切的關係。過去因為要忙著賺錢,過好的物質生活,因此,忙碌到連安息日都忘記了。忘記安息日,就是忘記上帝賞賜生命、創造生命的恩典,也等於藐視上帝的祝福,結果使他們離棄上帝,導致最後一切所擁有的都失去了。因此,在亡國後,他們最深刻的反省就是必須遵守安息日。只有遵守安息日,他們才能緊緊記住上帝才是他們生命的主。因此,他們看安息日與整個民族存亡有密切關係,這就是申命記載描述和出埃及的歷史有密切關係之因。

因此,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瞭解:安息日,是上帝的對生命的一種祝福與賞賜,也是對人和整個生存環境拯救的恩典。

由於創世記僅記載說上帝在第七天就安息,停止一切的工,且祝福這一天。但是沒有說明是怎樣的停止一切的工,所以,摩西的法律在制訂的過程中,曾為了怎樣處分和判斷一個人有否做工而有了爭論,這就是民數記第十五章3236節記載一個違反安息日而被判處死刑的例子。這個人是因為在安息日出去撿拾木柴被發現了。當時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辦這個人,後來決定處以嚴重的死刑用石頭打死。原因是這對他們來說:一個人不守安息日,等於是藐視上帝創造和拯救的恩典。

問題就在這裡發生了,怎樣的才算守安息日?撿拾木柴不可以?那麼挑水可以嗎?衣服破了,可以拿針線縫嗎?類似這樣的問題都出來了。於是,經學教師為了要教導人民遵守一個範圍,就會對安息日加以解釋,並把這些解釋經過記錄傳承下來。但經過年代的輾轉,這些記錄下來的規律不會減少,只會與日增加。後來猶太人就出版一本名叫「米示拿」(Mishinah)的書,專門討論有關守安息日的規範。但即使是這樣,猶太人的經學教師還是分成兩個派系,其一是屬於較開放的一派,叫「希列學派」(Hillieh),另一學派是屬於較保守的,叫「蕭麥」(Shammai)。這兩派的人對摩西法律的看法也有差異。

在第六章第5節,我們看到第一個與宗教領袖因安息日問題而發生的衝突事件。原因是耶穌的學生在安息日摘麥穗「搓著吃」,這是路加這位作者特別指明出來的問題。馬太福音的作者提供一個很重要的資料,提到耶穌的學生是因為肚子「餓」了,所以才會摘麥穗來吃。依照摩西法律的規定,一個人如果肚子餓了,是可以在別人的葡萄園或麥田摘葡萄或麥穗起來吃的。在申命記第廿三章2425節就這樣規定,如果一個人肚子餓了,可以隨便吃別人葡萄園中的葡萄,但不可以帶著籃子進去。如果經過別人的麥田,可以用手摘麥穗吃,但不可以拿鐮刀去割。因為籃子裝葡萄,可以裝很多;用鐮刀割麥穗,量更大。這條摩西法律的主要用意,對那些外出或是因貧窮飢餓的人來說,是很寬大的人道法律,讓他們免於飢餓的遭遇。因此,當耶穌的學生在肚子餓的時候,剛好經過了別人的麥田摘下麥穗來吃,並不違反摩西法律。即使是在安息日也不算違法,因為並沒有說安息日不可以吃東西、要禁食。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真正問題的中心是在這些學生摘麥穗之後,「用手搓著吃」這一點。這些宗教領袖他們是想要找碴,所以連用手搓麥穗都不放過。我們也可以這樣想:如果不用搓麥?,那要怎麼吃?只有牛才有辦法連麥楷都吃下去,人是無法這樣子吃的,除非是監牢裡的囚犯被刑罰時才有這樣的吃法。換句話說這些宗教領袖所看到的,已經不是人飢餓的需要,而是故意用摩西法律來找人的麻煩。如果是這樣,就已經失去了制訂法律的需要和真正的用意。這一點是他們在信仰心態上真正的問題。

耶穌當然知道這些人的意思,於是他舉出大衛也吃祭壇上的餅,依照摩西法律的規定,這些餅是只有祭司才可以吃,一般人都不准吃。但是大衛也在逃亡的時候吃這樣的餅,依照摩西法律,一般人吃祭壇上的餅,等於是違反摩西法律,可是卻沒有人追究這件事。再者,大衛為了在肚子餓的時候能夠吃這些餅,還是以欺騙的理由才得到的,如果要認真追究,罪更重。耶穌提出這個理由來反問這些宗教領袖,也是有用意的。他要讓他們知道:如果是遵守摩西法律,則所有的人在法律面前都是一樣,即使是國王也應該遵守。因為每個人在上帝的面前都是一樣,沒有貧賤富貴之別。如果國王肚子餓了,可以違法隨便吃的祭壇上之餅,那耶穌的反問是:我的學生肚子餓了,用手搓掉麥?吃,又為甚麼不可以?

另外一點:在馬太福音第十二章7節,耶穌也提出另一個述說這樣理由的精神。他引用先知何西阿的話,提到上帝的特性是:喜愛憐憫,勝過祭祀(參考何西阿書六:6)。猶太人的宗教領袖喜歡鼓勵人民獻祭,常常告訴人民獻祭越多,上帝越喜歡。有許多人就因為這樣,為了要讓上帝喜歡,有時還會去借錢購買牲祭到祭壇去獻祭。因為這些宗教領袖就是這樣教導人民的,說上帝很喜歡人給祂的奉獻。其實,這樣的教導是錯誤的。所有的萬物來自上帝,上帝怎麼會喜歡人所獻的這些牲祭、禮物呢?如果還因為獻祭的緣故而借貸過日,那豈不是為了獻祭而使生活更窮困了?這不會是仁慈的上帝喜歡看到的事。因此,耶穌特別引用先知何西阿的話來強化他對學生摘麥穗用手搓著吃的舉動。要表明的是:慈愛的上帝,對飢餓的人必定會憐憫、疼惜,而不是去計較飢餓的人是否用手搓著吃,或是否連不適合吃的麥?都吞下去。

接下來就是馬可福音的作者提出一句很重要的話:「安息日是為人而設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而生的。」這句話基本上已經清楚說明了整個創造故事的精神背景。安息日,顧名思義,就是要使人的生命得到祝福,而不是使人生存的力量受到限制。如果法律沒有從這個基礎來建立,反而讓人的生命受到束縛,這樣的法律就已經失去了設立安息日原有的意義了。

從這個事件我們也學習到一個基本的認識:今天如果我們用時間在討論哪一天才是安息日,就已經失去了安息日之所以為安息日的基本精神。我們應該討論的是:我們應該以怎樣的態度來回應上帝賞賜給我們生命的愛?我們有否很快樂、滿足地歌頌上帝的拯救與祝福?如果沒有,無論哪一天守安息日,都失去了它的意義;如果有,則在安息日在哪一天已經不是聖經所要重視的。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7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