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日的問題【下】

路加福音六:6—11

前一個有關安息日的問題,是討論到有關耶穌的學生因為用手摘了麥穗之後,用手搓著吃,引起宗教領袖的不滿,指責他的門徒做了安息日不准做的事。耶穌提出反駁,認為並不是這樣,因安息日乃是上帝對人生存的一大祝福。如果連生存都不被重視,卻只會在這些外表的法律條文上作文章,這樣的法律對人的生命就沒有甚麼意義了。
現在我們繼續討論到另一個有關安息日的問題,就是耶穌在安息日醫治一位「右手枯萎了」的人。此舉又引起這些宗教領袖的不滿,甚至嚴重到開始積極想辦法要將耶穌除掉。為什麼會這麼嚴重?這是我們在這一段經文中要討論的問題。

其實,有關耶穌在安息日治病的事件,這並不是第一次發生。在第四章3136節就曾記載過,發生的地點是在迦百農的會堂,時間也是安息日,病患是被污鬼附身的病人,但那次卻沒有人反應有違背安息日的問題。為甚麼會有這樣的差別?我想可能那時耶穌剛出來傳福音,大家對他的認識不多;再者,因為那是一位被污鬼附身的病人,而當時的人從來沒有看過這樣特別的趕鬼方式耶穌只用一句命令的話,就將污鬼從那人的身上趕出去,於是使大家驚訝得說不出話來。也可能是因為這件神蹟,使他的名聲遠播,於是在耶路撒冷的宗教領袖想到加利利來察看個究竟。

現在這個事件也是發生在會堂,時間是安息日。聖經說耶穌到會堂去教導人。能夠在會堂教導人,這在當時猶太人的社會中,是已經被看成「老師」的,也就是他們所說的「拉比」。意思就是這個人有能力解釋聖經,並教導人怎樣遵守聖經的教訓。在路加第四章3132節曾記載這樣的話說:「耶穌到加利利的迦百農城去。安息日,他在那裡教導人。聽見他教導的人都很驚奇,因為他的話滿有權威。」從這裡就可看出耶穌雖然沒有受過正式的經學教育,卻對聖經的認識和教訓有很好的素養。同樣的這句話,在馬可福音第一章22節就更清楚地指出,耶穌的教導之所以被看成有權威,是因為他的教導與經學教師所講的不一樣。為什麼他的教導和經學教師不同?我們已經無法從原始資料找到差異的地方,但我們在前面一個違反安息日的例子中,看到耶穌對人和安息日的關係所詮釋出來的信息,就會發現不同之處;在經學教師看來,安息日就是不准做任何工作,即使是肚子餓也是一樣。但在耶穌的看法裡,雖然是不可以,但總是要留給飢餓的人有人性的尊嚴,總不能因為這個人肚子餓了,吃東西就要和牛羊的吃法一樣,連剖開麥?都不准吧。在當時,大家必定是很喜歡聽耶穌講上帝國的信息,因此,有一大群人緊緊包圍著他、跟隨著他。因此,當他到會堂去的時候,管理會堂的人很自然地就會拿出經典給他讀,也會邀請他講解聖經的信息。而這些宗教領袖顯然並不是專心來聽耶穌講解聖經的,他們是想找碴的。這樣的心態基本上是錯誤的。如果一個信徒在禮拜天去參加主日禮拜,不是要專心敬拜,而是想要聽聽看牧師、傳道者在講道時說些甚麼有問題的話,以這樣的心態參加敬拜,就是對上帝的大不敬。

路加福音說當時在會堂裡有一位「右手枯萎了」的人。三本福音書都沒有說這個「右手枯萎了」的人主動來找耶穌幫忙治病。而是耶穌主動要醫治這個病人。為什麼耶穌要主動醫治這個病人?很有可能是因為耶穌看到那些宗教領袖是以「窺伺」的態度守候在旁邊,那種神情和心思看在耶穌的眼中,使他感到相當的難過。這就是為甚麼馬可福音在第三章5節會記載說耶穌「心裡為這些人悲傷,因為他們的心腸剛硬」。如果他們心腸好,應該會主動請求耶穌幫這個右手枯乾了的病人才對。

有一本名叫「多馬福音書」的經書,在這個故事上有這樣的一段話說:「有一個人,他是泥水匠,他的右手枯乾了,他看到耶穌,請求耶穌醫治他,他告訴耶穌說:『先生,請你幫助我,因為我的家庭需要我用這隻手來養活他們。』」這樣的資料又幫助我們更清楚這個醫治神蹟的背景,就是這個右手枯乾了的人,是靠他的右手在維持他的家庭生活。現在他的右手已經枯乾了,也就是他的整個家庭生計都陷入了危險之中。但也可能因為這個人對耶穌這樣的請求,使這些宗教領袖認為逮到了機會,要看看耶穌到底要不要醫治這個人,因為那時候還是安息日。

之前提到有關安息日的規定,是依照猶太人傳承下來的法律典範書本米示拿這本法典。內容中規範除非是「急性病」(所謂要急診),否則都不可以在安息日找醫生治病。可以瞭解的是右手枯萎,並不是「急性病」的範圍,是可以等到安息日過後才醫治的。耶穌一定知道這樣的規定,但他對這些宗教領袖的態度相當不滿,也可能就是這個原因,使他決定就在這個人請求的時候,立刻給予醫治。他要這個人站在眾人面前,並不馬上醫治他,而是當著這些宗教領袖問這一個問題:安息日到底是要做好事還是壞事?救命還是害命?這個問題就直接說出了他對安息日的詮釋與經學教師之間的差異;在耶穌的看法裡,安息日是上帝祝福的日子。所謂上帝祝福,就是對人的生命能夠生存下去最大的恩典。創世記第一章28節就說上帝造人之後,給人最大的祝福就是讓人的生命能夠有延續的力量。因此,幫助一個人能夠延續一個家庭的生存,就是上帝最大的祝福,有上帝的祝福當然就是好事。

在馬太福音第十二章1112節,耶穌又特別提出另一個比喻,就是以一隻羊如果掉進坑裡,到底是要不要把羊拉上來這個問題來問這些宗教領袖。耶穌提出這個問題也讓這些宗教領袖頭痛,因為我在前面有提到,他們在解釋摩西法律上也分成「開放」(或是說「自由」)和「保守」兩派。開放派的人在解釋這個問題時,會直接就說可以拉上來,至少羊的主人可以拿一支木棍或找一塊木板放進坑中讓這隻羊自己爬上來。但在保守派的人來解釋的話,就不一樣了;他們會清楚地說不可以。因為去拿木板或木棍,都還得先看看該木板或木棍到底是多重、多大,超過就不可以(參考民數記十五:32—36)。馬太福音記載耶穌提出這個問題後,就直接給予一個重要的答案:「人比羊貴重多了!」羊,都可以不受安息日限制卻限制人,這是怎麼說都說不過去的。其實,這也有一個背景:羊乃是屬於獻祭的牲畜,如果將這隻羊救起來,可以用來獻祭;或是將羊賣了,所得的錢又可以有十分之一奉獻給聖殿。將羊直接獻祭,祭司可以分得一部份的羊肉;若是奉獻變賣羊所得的錢,則聖殿有收入,也是祭司所喜愛的事。耶穌直接用羊作比喻,已經說明了這些宗教領袖在心態上的問題是不言可喻的。

因此,耶穌就直接對著這個右手枯乾了人說「把手伸直!」,結果就復原了。他可以繼續工作養家。但卻因此引起這些宗教領袖的極度不滿,他們心裡想著要怎樣對付耶穌。馬太和馬可都說他們準備要殺死耶穌。為什麼?因為耶穌這樣做,已經使他們在傳統上解釋聖經的看法受到威脅。再者,依照當時法律的規定,違背安息日等於是死罪。可是他們不敢當眾處理這件事,主要是群眾對耶穌的肯定。

從這裡可以看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如果因為要守安息日,卻使我們對人生存的苦難缺少憐憫的心,這樣的安息日已經失去了原有上帝祝福的意義。也沒有所謂安息的意義可言。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