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餅二魚的神蹟

路加福音九:1—17

這一段經文記載兩件很重要的事。第一件是關於耶穌差遣他揀選的十二個使徒,出去傳上帝國的信息的紀錄。第二件是有關五餅二魚的神蹟。
我們看到耶穌差遣他揀選的十二個門徒出去傳上帝國的福音時,也同時賦予這些門徒有「趕鬼和醫治疾病的權柄」。這也就是後來路加這位作者在寫使徒行傳時,一再提起門徒彼得、約翰等人都有這樣的能力,甚至他們的能力轟動了當時的耶路撒冷。有許多人將他們生病的親人「抬到街上來,放在床上、褥子上,希望彼得走過的時候,他的影子會投在他們一些人身上」(使徒行傳五:12—16)。結果病人也因此得到醫治。但我們要注意,這並不表示這些門徒很會醫病趕鬼,而是因為聖靈的力量在他們身上,才使得他們有這樣的能力。

有一點值得大家注意的,就是耶穌差遣這些門徒出去傳福音的時候,特別交代他們「甚麼東西都不用帶:不帶手杖,不帶旅行袋,不帶食物或錢,也不需要有兩件內衣」。為什麼耶穌會這樣交代門徒?有一個可能就是差派門徒出去的距離很近,也可說是當天就可來回的範圍,並不是到遠處去傳福音。因為在早期教會的時代,有一個普遍的觀念,認為耶穌就快要再來了,世界的末日就要到了,要把握機會趕緊傳福音。另一個可能就是,福音就是好消息。聽到好消息的人,會喜歡想繼續明白更多。因此,不用擔心每天生活的需要,想要繼續明白福音的人,自然會接納傳福音的人。這也就是耶穌告訴他的門徒說:「無論到甚麼地方,哪一家願意接待你們,就住在那裡,直到你們離開那地方。」古時候的人有這樣的習慣,就是喜歡請有學問的人到家裡來作客,聽他們講人生哲理。在耶穌的時代,那些經學教師也經常被人邀請去家裡作客談論有關摩西法律經典等問題。

在差遣門徒出去傳福音的時候,耶穌有交代門徒說:「遇到不接待你們的人,你們在離開那市鎮的時候,把腳上的塵土也跺掉,表示對他們的警告。」這句話的由來是和猶太人長久以來的一個習俗有關。猶太人因為自認為聖潔上帝的選民,所以必須是聖潔的。因此,當他們從外地回到自己的家鄉,尤其是要進入耶路撒冷聖殿敬拜上帝時,他們不敢將從外國回來時身上所帶有的灰塵也帶入聖殿,恐怕這樣會「污染」了聖殿,於是就形成一個傳統:先將身上的灰塵跺掉後,才進入聖殿。後來就逐漸擴大到從外地回來後,就先將身上的灰塵跺掉後,才入自己的家裡,表示這些經過外邦人地區的「污物」,都被丟棄了。今耶穌基督也引用猶太人這個習俗,將傳福音的工作帶入這觀念中:拒絕福音的人,就如同拒絕成為上帝所喜悅的子民,這樣的人在審判來臨的時候,其所受的懲罰與傳福音者沒有關係。

耶穌差遣他的門徒出去傳福音後,很快地,各地都聽到了有關福音的信息。街上、鄉鎮等加利利各地都在流傳著有關耶穌的事蹟,民眾傳述這些門徒所說的上帝國信息,還說到這些門徒會醫病趕鬼,因為耶穌給他們這樣的能力。這樣的情形使當時加利利的統治者西律王感到非常困惑。因此,當希律王聽到這消息,知道這些四處傳福音的人都是耶穌的門徒時,他反問:耶穌是誰?他很想知道答案,更想看到耶穌。但我們知道,後來當希律看到耶穌時,耶穌已經被人移送給彼拉多審問了,因此希律就更想親眼看看耶穌顯個神蹟。但我們知道,耶穌絕對不會為了要證明自己的身份而顯神蹟。認識耶穌不是從他所行的神蹟來認識,而是應該從他的教訓、他的言論來認識他才是正確。

從耶穌差派門徒出去傳福音的事工,可以看到一個重要的信息:身邊的東西越多,我們生命的負擔就越重,對承受福音的力量就越薄弱。如果這些門徒要去傳福音,還帶著許多身外之物,必然無法做什麼,因為傳福音的工作是需要拼命的。一個需要拼命工作的人,身外的負擔越少,越容易放手去做,而且比較容易做得好。

再者,福音就是好消息,好消息是來自天上的,因為那是與救人生命有關係的信息,必定會有人喜歡聽。有人喜歡聽,必定會有人回應。因此,不用擔心這些日用飲食的事。

這段經文中,另外提到了一則唯一在四本福音書中,統統都有記載的神蹟,就是耶穌所行「五餅二魚」的故事。雖然每一本福音書所記載的都不一樣,細節和過程有些差異,但有二個共同點:(1)享用這次食物的人,單單是男人就超過五千人。換句話說,人數相當多,甚至多到可以加倍的計算。因為猶太人在算一個「男人」,必須年滿二十歲以上。如果是這樣,現場還包括二十歲以下的男人,若再加上婦女,並定多出好多倍。(2)剩下的食物,總共有12個籃子。

另外有關五餅二魚的其它資料,最特殊的是約翰福音第六章的記載。內容說到提供這五餅二魚的,是一個小孩子。這個小孩子被門徒安得烈帶到耶穌面前,他提供了五個「大麥餅」和兩條魚。要特別注意的地方是,約翰福音記明這餅是「大麥餅」。猶太人將餅分成兩大類,分別是由大麥和小麥製成的。大麥製成的食物比較粗糙,以小麥為原料的就比較細,品質也比較好。因此,通常都是人吃小麥製成的食物,大麥製成的食物供給家禽動物用。獻在祭壇上的餅,必須是用小麥造的才可以,表示是將品質最好的獻給上帝。唯有一項,就是犯姦淫罪,或是被懷疑不貞的女人,才會在祭壇上獻上大麥製成的「大麥粉」(參考民數記五:15)。以表示這個女人就像是如大麥一般粗糙的食物,像動物一樣的卑微、低賤。若是這樣,這個小孩怎麼會有大麥餅呢?很可能就是因為他家太窮,窮到必須吃這樣粗糙的食物。這就像早期台灣社會,只有富有人家才會吃白米飯,貧窮人家吃的是「蕃薯乾」煮的飯,而蕃薯原是餵豬的主要食物之一。
然後我們再比較一下,非常有意思的是約翰福音第六章13節,提到眾人吃剩下的都是「餅」。馬可福音說剩下的食物包括了「餅和魚」。馬太福音和路加則只說「剩下的碎屑」,並沒有指明是餅或魚,或是二者都有。

當時耶穌以怎樣的方式,使這五餅二魚給那樣多的人吃飽還有剩餘,我們已經無法想像和瞭解。就如他過去以各種不同方式所行的神蹟一樣,他講一句話,被鬼附身的人就得到醫治;用手一拉病人,病人就好了,甚至死去的人也會復活過來;說一句命令的話,就讓大風大浪平靜下來。在「五餅二魚」的神蹟中,我們看到的是他「舉目望天,感謝上帝」,結果就讓這麼多人得到足夠的食物又有剩餘。這是非常奇妙的一件神蹟,也是一件很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神蹟。

一、我們想到提供這「五餅二魚」的是一個貧窮小孩。他雖然貧窮,但當他看到別人有欠缺時,他第一個想到的,並不是自己很貧窮,也不是想到自己帶的東西很粗糙、不好,而是歡喜與人分享。於是小孩告訴門徒,門徒帶小孩去見耶穌。在耶穌眼中,只要是上帝賞賜的食物,都是很好的,沒有所謂好或壞(參考使徒行傳十:14)。只要是歡喜與人分享的,就是美好的。但是隱藏起來、不願意與人分享,或是出於勉強的,即使是再好的東西,也不會得到上帝的祝福。

二、我們看到這個小孩,沒有因為想到自己貧窮就不敢與人分享。或是擔心害怕自己已經不夠了,若是再與人分享自己又將怎麼辦呢?當他在聽到大家欠缺食物後,趕緊將僅有的提供給耶穌,想與大家分享。結果不但大家都足夠,爾且還有剩餘。一個人只要願意與不夠的人分享,結果不但是大家都足夠,甚至連原本自己所擔心的不足也會滿溢出來。因為在上帝眼中,沒有所謂的欠缺,而是凡事足夠有餘。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48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