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用掛慮的事

路加福音十二:1—34

每次讀到路加福音第十二章13節,我都會很想要了解一件事:在那沒有電子儀器設備的時代,到底耶穌要怎樣對「成千上萬」的人講天國的信息?我只要有一百個人,不要說戶外,即使是在室內要我講道,我也會覺得很困難;就算講了,一下子就會覺得喉嚨受不了。就像在第五章所記載的,說耶穌在革尼撒勒湖,坐在彼得的漁船上,然後面對著在岸邊的群眾傳講天國的信息。想想看,這是在船上對著湖邊講話,加上革尼撒勒湖的風很大,這到底要怎樣講才能使眾人都聽的到?坦白說,我們現今的人已經無法考證這個問題,唯一可以說的就是耶穌必定有與我們不一樣的地方。因為耶穌可以面對「成千上萬」的人講天國信息,且眾人都聽的見、都喜歡聽。
在我們所讀的這段經文中,記載耶穌講了許多在當時的人聽來都是相當美好的教訓,包括:不要怕人,真正要怕的是上帝,因為只有上帝才能決定誰是否該下地獄;我們都是上帝所喜愛的子民,上帝珍惜我們每一個人,因此,我們更應該珍惜生命活著的每一時一刻;不用怕這個世上的審判者,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有純潔的心,才能安然面對上帝的審判。類似像這樣和當代猶太人看法有差異的天國信息,讓當時聽他講道的聽眾相當感動。於是群眾中有一個人似乎突然想到:耶穌一定是個很公正的人,如果能請他作「公親」分財產,大家一定沒話可說。

其實,當他請求耶穌吩咐他的兄弟,跟他一同來分父親的遺產時,就已經顯露出一點:他沒有聽懂耶穌所講的天國信息之意。因為耶穌已經說過,人最需要擔憂的,不是那些會欺負我們身體的「人」,而是那會使我們下入地獄的上帝。而上帝審判一個人,並不是依據一個人的財富如何;就如耶穌也說過,人的生命比任何其它的東西都要貴重。換句話說,有了更多的錢財,也不會增添生命的意義。任何東西都可以用錢財換取的到,就像麻雀一樣,可以用兩個銅錢買來;但人的生命並不是這樣。人是上帝所賞賜受造的生命,就算是我們身上的毛髮有幾根也都被上帝數算得很清楚。坦白說,這個人來請求耶穌幫忙遊說他的兄弟與他一同來分父親的遺產,就是希望他的兄弟會因為耶穌那樣「會講話」而願意分家產。說穿了,可能是因為他的兄弟對於他要分家產的事有不同的意見,或是他想要分配的方式使他的兄弟感到為難而不願意接受吧。

耶穌對這樣唐突的請求給予的回答是很直接的。耶穌的回答中有兩點非常有意思:
一、耶穌表示他不是被上帝差遣來做這種分配財產的事,而是來傳天國信息的。基本上,我們可以了解耶穌給我們的生命意義是:人的心中若有上帝,其它的都是不重要的了。使徒保羅就說過這樣的話:
「我一向認為有盈利的,現在為了基督的緣故,我把這些看作虧損。不只這樣,我更把萬事看作虧損的,因為我以認識我主基督為至寶。為了他,我損失了一切,當作垃圾,為要贏得基督。」(腓立比書三:7—8

二、耶穌希望人能「躲避各樣的貪婪」,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句話。為了要「貪」,人可以編出一套非常美麗的理由使聽到的人深受感動。使徒保羅就說過這樣的話:
「是的,一個人若知足,宗教的確可以使他富有。我們到這世界,沒有帶來甚麼;我們又能從這世界帶走甚麼呢?如果我們有得吃,有得穿,就該知足。那些想發財的人是掉在誘惑裡,被許多無知和有害的慾望抓住,終於沈沒毀滅了。貪財是萬惡的根源。有些人因貪慕錢財而背離了信仰,飽嘗痛苦,心靈破碎。」(提摩太前書六:6—10

確實是這樣,人心若不「貪」,就不會在意財產是怎麼分的。再者,心中不去貪戀不是屬於自己努力所得的東西,就不會去注意是否「公平」的問題。表面上看來,許多人喜歡用「公平」來掩飾自己心中的貪慾,這個人請求耶穌幫忙分家產的人就是這樣。因此,耶穌就講了一個非常不錯的比喻,這就是第1620節這段「無知的財主」的故事。

有些人看了這個比喻後,很不解的問說:耶穌怎麼會這樣講呢?一個人努力賺錢有甚麼不好?特別是在台灣這個社會有很多人就經常問這個問題。我也聽到一個教會長老這樣說:上帝賞賜給我們賺錢的能力,就是要我們努力賺錢,因為教會也需要我們賺錢來奉獻,否則教會怎麼會有錢蓋禮拜堂、作福音的事工?像開辦神學院訓練傳道人也要一大筆錢啊,聽起來很有道理,但這不是耶穌在這裡提出的問題。

我們看耶穌比喻中的這個大財主,他是非常得到祝福的人,田產的收成非常好又多,因此,他決定將穀倉擴建成更大來收納這些源源不斷的豐收產品。到這裡都不是真正的問題,真正的問題是出現在第19節之處。耶穌說這個財主在豐收賺錢有餘且積聚非常多財產之後,就對自己的生命說「慢慢享受、吃吃喝喝、過舒服的日子」。但這位財主忘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他的富有是來自上帝的賞賜,這樣的恩典不是用來圖謀自己享受的。基督教信仰的重點分享,就在這裡出現了;因為知道分享的人,才能體會人的生命和上帝賞賜神蹟的意義。很多人以為自己很有能力,且這些能力都是自己與生俱來,或是靠自己的努力所得到的;這不是信耶穌的人應該有的想法。信耶穌的人最先想到的是:這些都是來自上帝的賞賜,因此,他最先想到的不是要自己享受,而是要感謝上帝。而感謝上帝最好的方式,就是學習上帝的仁慈,也就是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而且是幫助那些不能回報給我們的人(參考路加福音六:35—36)。如果一個人只想到自己,這樣的人是很自私的。自私的另一個代名詞就是「貪」,就像這個無知的財主一樣。因此,耶穌提出的警告就是在強調:如果上帝將人擁有的一切財富都收回去時,這時候,人將會變成一無所有;因此,當人自認為很富有時,也將會因自私而變得一無所有。這也就是貧窮與富有之間的差別。

猶太人的拉比經常教導他們的子弟的一句話是:財富生不帶來,死也不能帶去;若是真想帶走些甚麼,唯一可以帶到天上去的,就是你給人多少愛。這就像耶穌在第21節所說的:這個富有的人,只知道為自己圖謀享受,卻忘了幫助別人,這樣的人,在上帝的眼中反而是個貧窮、可憐的人。

接著耶穌又講了另一個比喻。在這個比喻中,他提到一個主題:不用擔憂日常生活的需要,因為上帝知道人的生命在這方面的欠缺和需要。為甚麼耶穌會這樣說?為甚麼他要我們不用擔心吃的、喝的、穿的這些日常生活中必備的東西?原因很簡單,他要我們學習的生活態度,其實跟在「無知的財主」中強調的一樣知道感恩和滿足,且會去幫助那些欠缺的人,這樣的生命就是富足的生命。

其實,人的問題並不是不夠吃、喝、穿等這些每日生活所需,而是在於想要奪取更多,這就是我在前面提起的「貪」。因為貪,才會有不夠,或是不均。

出埃及記第十六章記載上帝告訴摩西轉告給以色列人民,上帝要從天上降下嗎哪給以色列人民止飢。但要提醒以色列人民,只需要撿拾每人每天所需要的量就可以,不要撿拾過多。結果有人擔心會不夠,或是擔心萬一再次發生沒有食物的時候,就會有飢餓來臨。這樣的心態都是患了一個信仰上最基本的問題,就是對上帝的信心不夠。對上帝有懷疑的人,才會一再想要為自己累積更多財物,以為這才是生命的保障,就像那位大財主一樣。結果,事實證明那些撿拾嗎哪太多的人,最後並沒有剩下;而那些撿拾剛好的人,也沒有發生不足的事。沒有剩下的,因為上帝不希望他們用時間花費在這些會敗壞的東西上。這也是耶穌在這個比喻上要教導我們的重點,希望我們用更多的時間想想「上帝國」的事。所謂「上帝國」,就是以上帝為我們生命的中心。換句話說,生命的中心是上帝,人如果心中沒有上帝,即使擁有全世界也是枉然。許多有錢人就是這樣。他沒有吃、喝的問題,因為他可以吃盡山珍海味的佳餚;也沒有住的問題,因為他住的是特區,是所謂高級別墅的地方。但他的心中並沒有喜悅、安樂,他的生命中有許多說不盡的煩惱、愁苦。為甚麼會這樣?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擁有太多的緣故。這也就是往後在第十八章我們會說到的一則故事:一個有錢的財主來尋找永恆生命的故事。

心中有上帝,以上帝為我們生命的中心,你就會發現生命的意義大大不相同。因為當你知道會關心、幫助需要的人的時候,知道怎樣與他們一起分享的時候,那時候,你就會體驗到上帝在你生命中的力量。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