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國的宴席

路加福音十四:1—35

路加福音第十四章總共35節經文,其中有24節經文是記載與吃飯的事情有關係。然後從第25節到33節是提到,要當耶穌的門徒需要有心理準備。而最後兩節則是提到鹽的比喻。
路加福音記載的這個故事是在其它三本福音中所沒有的資料。經文一開始是講耶穌在一個法利賽人家裡吃飯,且這個法利賽人是個領袖,也就是很有地位的人。路加這位作者連同這次的記載,共有兩次提到耶穌和法利賽人一起吃飯。第一次提到是在第七章,內容說有個名叫西門的法利賽人請耶穌吃飯,就在那時候突然間有一個女人進入西門的家,將香油膏抹在耶穌的腳上。再來就是這一次,有關這位法利賽人領袖請耶穌吃飯的事。請注意,如果是法利賽人的領袖,這表示他很可能就是屬於猶太人經學教師學派中,屬法利賽人系統的人。不但如此,這裡說他是領袖,有一個可能就是他也是猶太人議會的代表之一,這在猶太人社會中是很有社會地位的身份。因此,我們也看到耶穌不僅在猶太人社會的高階層中有朋友,且在低階層中也來往作伴,例如他與那位被法利賽人西門看作是「罪人」的女人相識很熟,曾到稅吏的家去作客,而在他的門徒中也有漁夫等。

經文中特別的地方是在於請耶穌吃飯的時間是在安息日。換句話說,他們可能是從會堂聚會回來。可能是因為在會堂聚會後,這個法利賽人領袖因為聽了耶穌的講道或是詮釋聖經的信息而受感動,很想再聽到更多,因此,就邀請耶穌到他家去吃飯。但我們知道安息日因為不能大肆準備宴席,所以這種飯局其實是很簡單,因為主要的重點不是在「吃」,而是在分享信息。宴席中必定有不少其他同伴在一起,其中第3節就提到有「法律教師和法利賽人」在場。所以在第1節就用了複數名詞說「有些人窺伺著他」。為甚麼會這樣?這是因為耶穌講道很特別,依據馬可福音第一章22節的記載,聽過耶穌教導的人都有一種感覺,就是他的教導「滿有權威,和一般經學教師不同」。這樣的反應普遍在當時的猶太人中傳述著,因此,當這些猶太人領袖在聽過了之後也很想再多聽一些,但有些人來則是懷著想要找碴的目的。而就在這時候,剛好有一個「患水腫病的人」也出現在他面前。這個人很可能就是參加會堂聚會後,隨著眾人到這位領袖家裡去的人之一。耶穌看到了,就問那些法律教師和法利賽人,他們怎樣看這樣的事在安息日可不可以治病。

猶太人,特別是法利賽人,是對猶太法律中各項規定都相當嚴格遵守的一群人。也因為他們嚴謹的態度,所以為了要使法律更周全,甚至連傳統的習俗也列入要遵行的規範中。這些法利賽人會這樣做的原因,就是因為怕萬一不小心有規定被遺漏的話就不好了。這使得原本十誡中很單純的第四誡守安息日,也因為增添了許多額外的規定而變成了複雜的規律。他們甚至為此還出了一本專門說明怎樣守安息日的書叫作「米示拿」(Mishnah),裡面的規定超過一千條,這樣多的規律真是叫人不堪負荷啊。比較嚴重的地方是有些規定並不一定是原本守安息日的本意。例如不可治病就是其中之一。但對於救起掉入坑中的牛羊,他們的說法卻是可以。例如馬太福音第十二章914節,在一位手枯萎的人也是在安息日於會堂遇到耶穌,耶穌就提到有關要不要把羊從掉進的坑中拉上來的問題。猶太人的領袖當然知道他們所定的這些傳統習俗規律不一定是聖經原本的意思,是後代加筆的法律規則。但耶穌要問的是安息日原本的精神在哪裡。因此,他醫治好這位患水腫病的人。所謂水腫病,這是身體內積水,這種病很像我們今天所說的腎臟已經出了毛病的病患,一定很痛苦。耶穌就是憐憫痛苦的人,才會不管法律規章是甚麼。因為法律如果對人的痛苦沒有幫助,這樣的法律就失去了意義。

可能就是因為在這位法律賽人領袖的家作客,卻發現有些人自以為身份很重要,沒有謙卑的態度,很想搶坐宴席的主要位置,。耶穌要強調天國就是必須從學習謙卑開始,如果忘記了這個要件,就找不到進入天國的門竅。謙卑的人才會看到上帝;驕傲的人心中,是不會有上帝的。這也是詩篇第十四篇的作者所說的。因此,當這些猶太人的宗教領袖在教導人民怎樣敬拜上帝,遵守摩西法律教訓時,自己卻不知道謙卑,又將怎樣教導人明白天國之道呢?很難啊。

更有趣的是在第1214節中,耶穌特別提醒這位邀請他吃飯的法利賽人領袖,要他以後請吃飯,最好不要請那些也有能力回請的人,而要去邀請那些沒有能力回請的人。其中包括了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耶穌說把邀請這些無法回請的貧困者,當作是上帝欠的債,上帝會還。這種說法就像在馬太福音第五章4347節所說的,要去愛仇敵,這樣的愛才是真實的,因為壞人也會愛他們所喜愛的人。所以,愛自己喜愛的人,這樣的愛,並不偉大。或是愛自己的親人,這樣的愛,沒有甚麼好誇耀的。這也就是為甚麼耶穌要說施捨的時候,不要讓別人知道,為的就是如果有人知道,稱讚了,天上的報賞就沒有了。在箴言就有這樣的話說:「濟助窮人等於借錢給上主;他的善行,上主要償還。」(箴言十九:17

然後接下來耶穌提到第三個與吃飯有關的話題,就是第1524節這段經文所說的,是天國的宴席。在這個比喻中也是在最後結論時提到天國宴席的主人,要他的僕人到街上去找那些「貧窮、殘廢、瞎眼、瘸腿」的人來參加宴席。類似這段比喻也出現在馬太福音第廿二章110節。但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在這個比喻的結論有很大的差異。在路加福音繼續第1214節提到的,天國宴席是由那些被社會所遺忘或是疏忽的人來取代。馬太福音重點不在取代,而在將那些拒絕參加宴席的人驅逐出去。

為甚麼路加福音會說由那些「貧窮、殘廢、瞎眼、瘸腿」的人來取代加入宴席呢?很簡單,這些人都是每個社會中最貧困的人,平時就鮮少有人會理會他們、重視他們。而且這些人都是沒有能力回請邀請他們吃飯的人。邀請這些人來吃飯,他們會充滿感謝的心,且會很高興的等待這樣的邀請。所以,參加的時候,態度不但充滿感謝,也會相當認真。

相對的,是這些原本被邀請的人,竟然疏忽了被邀請是一份榮譽,原因是他們驕傲的態度,使他們根本就用不屑的眼光在看邀請他們的主人。如果這是上帝國的宴席,那麼主人當然是上帝,這就是在剛才已經提過的,驕傲的人的心中沒有上帝。也許有人會說,如果真的是上帝邀請,即使再忙也一定會參加。如果我們看馬太福音第廿五章3146節記載耶所說的,去為那些「微不足道」的人所做的事,就是為上帝所做的。

好了,有卑微的人邀請吃飯,你要去嗎?如果總統請吃飯,被邀請的人一定會大肆準備好幾天,甚至會排除一切困難去參加。但假設若是一個身份很卑微的人提出邀約,你參加嗎?而耶穌來到世上,使徒保羅說他是取奴僕的樣式來到我們的世界,你怎樣看這樣的宴席?我們都會有一個毛病,喜歡聽出名的人講道,不屑那些名不經傳的傳道者的見證,甚至是那些卑微的信徒的信仰分享。有誰會知道,真正感動人心的,往往不是這些所謂出名的佈道家,而是在那些弱小教會中,許多認真準備聖經信息的傳道者,或是信徒的信仰分享呢!而會去聽這些人講道的,往往就是那些被認為是低階的人,他們別無選擇,但請不要忘記,天國的宴席往往是在那兒設立起來的。

在最後一段經文中,耶穌提到要當他的門徒必須真正的用生命來準備。他甚至以跟敵軍打仗來形容跟隨他的意義,又說像是當一個人在建造一項大工程時,必須先算一算自己是否有能力。為甚麼耶穌會這樣說?因為跟隨他去傳福音,且是要前往耶路撒冷,這趟去,乃是去受難。如果沒有這樣的心理準備,決志要當他的門徒,而只是一種臨時的感動,甚至是衝動,那是沒有特別的意義。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希特勒殺死的德國神學家潘賀華(D. Bonhoeffer)就曾這樣說:「當上帝呼召一個人來傳福音時,就是呼召這個人來為福音死!」看,必須有「死」的準備,跟隨耶穌傳福音才不會臨時抽腿。要有這種意念,才會明白傳福音是甚麼。這也是對今天傳道者的一個重要功課。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9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