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稅的問題(下)
作者: 盧俊義牧師 日期: 2010-06-03 10:27
路加福音二十:27—47
我們所讀這段經文,提到最出名的一件猶太人宗教領袖來詢問耶穌有關信仰上的問題,那就是關於復活的事。
猶太人的宗教社會分成兩個主要派別,就是法利賽派和撒都該派。這兩派的人在信仰的認知上有些地方是衝突的。例如:法利賽派的人是接受人死後有復活這樣的信仰,也相信有天使,並且相信神靈存在於人間。但撒都該派的人是不相信有復活這件事,並且也不相信有天使和神靈在人間。這就使兩派的人經常會發生衝突。使徒保羅就是相當清楚這背景的人,因此,當他在耶路撒冷聖殿被逮捕的時候,在猶太人議會中審問他時,他就看到眾人當中有撒都該派的人和法利賽派的人在場,於是就特別提到他在信仰上的立場。我們知道使徒保羅就是屬於法利賽派的人,並且他也是一位很有名的經學教師迦瑪列的學生。當他提起自己是屬於法利賽派的人時,那些撒都該派的人就鬧了起來。他們這一鬧,也引起法利賽派的人起來替使徒保羅辯護(參考使徒行傳廿三:6—10),這讓我們看到兩派之間對信仰認知上的差異。
再者,我們知道撒都該派的人也是猶太人宗教界的領袖階級,他們是屬於祭司階層,管理著耶路撒冷聖殿的一切事務,也因為這樣,掌握著大權。猶太人最高議會—三合林,是由三股力量組成的。這三股力量就是祭司長、經學教師、長老。我們看到祭司階級也屬於政治上的一股大力量。
由於耶穌進入耶路撒冷聖殿時,就進行「潔淨聖殿」的舉動,這也等於是讓撒都該人認為耶穌是衝著他們來的,是在掀他們的瘡疤。就像我先前已經說過的,聖殿的祭司必定是與商人之間有勾結,才會導致耶穌一進入聖殿外人院中,就翻箱倒櫃地趕出所有商人攤販。雖然這樣舉動令人看來是有夠「粗暴」,但卻沒有人說他違反了甚麼法令,或是馬上阻止他,或是將他逮捕、說他違犯聖殿的安靜或是法律。理由很簡單,那些被驅趕的人,或是管理當局—祭司—只是敢怒不敢言。原因就是他們自己知道錯在哪個地方,只是耶穌沒有公開他們的貪污、欺騙行為罷了。現在,他們看到其它宗教領袖、社會領袖都一個接一個地反擊耶穌,他們也趁著這機會要報復,於是他們拿了一個一般人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的問題來問耶穌。
他們問的問題是以摩西法律為依據提出來的,這條法令是記載在申命記第廿五章5至10節。因此,也可以說並不是真實的存在事件,而是「假設性」的問題。換句話說,他們是抓住了摩西法律的「弱點」來設定問題提出來。會這樣的人,通常就是對法律相當熟悉的人才有可能在法律漏洞中找問題,一般人是不會明白法律的問題在哪兒。再者,設定法律當然無法針對特例來設定,而是依照普遍行為來規範。因此,當這些撒都該人提出這個問題時,耶穌也是一聽就知道他們心中的念頭了。這些人說有一個女人嫁給一個男人,結果還沒有生下孩子,這個男人就死去了。依照摩西法律必須由男人的弟弟將嫂嫂娶過門,和她同房,為的是要替哥哥延續下一代,而弟弟也確實遵照摩西法律這樣行。但結果這個弟弟也去世了,而這個女人卻還是沒有生下孩子。於是夫家的老三接續也發生同樣的情景,然後老四接續,這樣連續七個兄弟都娶過這個嫂嫂,結果都沒有生下任何孩子。事實上,我們可以想像的到這樣的例子縱然有,也是絕無僅有。這樣的摩西法律主要目的就是讓哥哥的財產不會遺失,也可幫助嫂嫂不至於因為沒有孩子不能繼承財產,而導致生活上發生困境。摩西立這法律原本的用意是要保護寡婦用,是非常好的,但卻在這裡被用來作害人的題材使用,這就是人的心不懷好意。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人提出的問題並不是這個女人後來要怎麼辦?她這樣讓丈夫家七個兄弟都相繼死亡,怎麼辦?她可以改嫁給別人嗎?要怎樣生活下去?這些死去的兄弟所遺留下來那樣多的財產,是否可以提撥一些給這位寡婦?那些撒都該人並不是問這樣的問題,而是問:在復活的日子,這個女人要算是哪一位死去的兄弟的妻子?換句話說:如果有復活,那怎麼辦?這才是那些反對有復活信仰的撒都該人想要問的問題。但他們並不是真的想要問問題,而是想要讓耶穌答不出來。
耶穌當然知道他們心中想的是甚麼,因此,他很簡單的回答這些撒都該派的人,主要是讓他們知道:人間的世界,與復活後的世界是不一樣的。人間的世界有娶有嫁,但在復活的領域裡,並沒有這樣婚嫁的事。換句話說,把人間的習俗拿來比較復活的領域,是錯誤的,這一點是耶穌要告訴撒都該派的人的。耶穌以上帝是「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這句以色列人經常含在口中的信仰告白來回應撒都該派的人,所要表達的意思就是:這些人在人眼中是死去的人,但他們確是活在永恆上帝的領域裡,也就是並沒有死。
我們從這裡也可以看到:將人間世界的經驗拿來想像天上的事,是會出現極大錯誤的。就像先知以賽亞傳出上帝的話語所說的:
「上主說:我的意念不是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不是你們的道路。正如天高過地,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以賽亞書五十五:8—9)
其實在路加福音第十六章19至31節耶穌所說那位財主與乞丐拉撒路的比喻中,我們也清楚看到地上的生活世界,與死後審判的結果是相差很大的。人在世上所擁有的,可能在天上一無所有;而在地上所失落的一切,可能在天上擁有一切。
耶穌清楚地告訴我們:復活是屬於天上的,是與上帝同在的地方。
在我們所讀這段經文,還有一段記載關於耶穌提到有關大衛王和基督之間的關係。我們知道長久以來猶太人一直有個觀念:基督出生自大衛的後裔。所謂「基督」意思就是拯救者。猶太人因為亡國的經驗,使他們倍加想念大衛王朝時代的輝煌過去。因此,一直盼望有一位君王就像大衛那樣,不但文武雙才,更重要的是和上帝維持和好的關係。因此,他們一直在盼望有一位拯救者會來自大衛的子孫。但耶穌卻提醒他們:真正的拯救者並不是大衛子孫。因為如果是大衛子孫,就不會有大衛王的詩歌中寫著說:「主對我主說:你坐在我的右邊等我使你的仇敵屈服在你腳下。」這句話所要表明的意義已經在說明,真正的拯救者,乃是來自上帝,並不是來自大衛王的子孫。
猶太人一直在盼望一位拯救者來臨,救他們脫離羅馬帝國統治的處境。但耶穌卻要讓他們知道:基督並不是像他們所期盼那種屬於政治、軍事的領域,而是來自上帝的計畫。上帝要改變他們的,不是屬於這種政治層面的,因為政治的環境是會改變的,屬於心靈的世界才是永久的。
在第十二章1節,耶穌曾對門徒說「要提防法利賽人的酵母,就是他們的偽善」。酵母就是指這些經學教師。耶穌在這裡要門徒們提防經學教師,所說的理由也是一樣,就是他們的外表看起來很亮麗,其實內心充滿著貪婪,連寡婦的錢也不放過。當耶穌在譴責這些宗教領袖的敗壞時,已經在提醒一點:宗教領袖本來是帶領人用真實的心靈與上帝建立和諧關係,但如果只知道用虛偽的外表的話,這樣的宗教信仰並不能幫助人提升生命的意義和力量。耶穌在山上寶訓中就說過:「心地純潔的人多麼有福啊;他們要看見上帝!」(馬太福音五:8)耶穌並沒有說外表好看的人,內心也是好看。更沒有說外表好看的人,會博得上帝的喜愛。因為上帝是看人的內心,而人是喜歡看別人的外表。我們都應該有這樣的認識:真實的宗教信仰,必須從建立真實的心靈做起(參考約翰福音四:24)。
我們所讀這段經文,提到最出名的一件猶太人宗教領袖來詢問耶穌有關信仰上的問題,那就是關於復活的事。
猶太人的宗教社會分成兩個主要派別,就是法利賽派和撒都該派。這兩派的人在信仰的認知上有些地方是衝突的。例如:法利賽派的人是接受人死後有復活這樣的信仰,也相信有天使,並且相信神靈存在於人間。但撒都該派的人是不相信有復活這件事,並且也不相信有天使和神靈在人間。這就使兩派的人經常會發生衝突。使徒保羅就是相當清楚這背景的人,因此,當他在耶路撒冷聖殿被逮捕的時候,在猶太人議會中審問他時,他就看到眾人當中有撒都該派的人和法利賽派的人在場,於是就特別提到他在信仰上的立場。我們知道使徒保羅就是屬於法利賽派的人,並且他也是一位很有名的經學教師迦瑪列的學生。當他提起自己是屬於法利賽派的人時,那些撒都該派的人就鬧了起來。他們這一鬧,也引起法利賽派的人起來替使徒保羅辯護(參考使徒行傳廿三:6—10),這讓我們看到兩派之間對信仰認知上的差異。
再者,我們知道撒都該派的人也是猶太人宗教界的領袖階級,他們是屬於祭司階層,管理著耶路撒冷聖殿的一切事務,也因為這樣,掌握著大權。猶太人最高議會—三合林,是由三股力量組成的。這三股力量就是祭司長、經學教師、長老。我們看到祭司階級也屬於政治上的一股大力量。
由於耶穌進入耶路撒冷聖殿時,就進行「潔淨聖殿」的舉動,這也等於是讓撒都該人認為耶穌是衝著他們來的,是在掀他們的瘡疤。就像我先前已經說過的,聖殿的祭司必定是與商人之間有勾結,才會導致耶穌一進入聖殿外人院中,就翻箱倒櫃地趕出所有商人攤販。雖然這樣舉動令人看來是有夠「粗暴」,但卻沒有人說他違反了甚麼法令,或是馬上阻止他,或是將他逮捕、說他違犯聖殿的安靜或是法律。理由很簡單,那些被驅趕的人,或是管理當局—祭司—只是敢怒不敢言。原因就是他們自己知道錯在哪個地方,只是耶穌沒有公開他們的貪污、欺騙行為罷了。現在,他們看到其它宗教領袖、社會領袖都一個接一個地反擊耶穌,他們也趁著這機會要報復,於是他們拿了一個一般人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的問題來問耶穌。
他們問的問題是以摩西法律為依據提出來的,這條法令是記載在申命記第廿五章5至10節。因此,也可以說並不是真實的存在事件,而是「假設性」的問題。換句話說,他們是抓住了摩西法律的「弱點」來設定問題提出來。會這樣的人,通常就是對法律相當熟悉的人才有可能在法律漏洞中找問題,一般人是不會明白法律的問題在哪兒。再者,設定法律當然無法針對特例來設定,而是依照普遍行為來規範。因此,當這些撒都該人提出這個問題時,耶穌也是一聽就知道他們心中的念頭了。這些人說有一個女人嫁給一個男人,結果還沒有生下孩子,這個男人就死去了。依照摩西法律必須由男人的弟弟將嫂嫂娶過門,和她同房,為的是要替哥哥延續下一代,而弟弟也確實遵照摩西法律這樣行。但結果這個弟弟也去世了,而這個女人卻還是沒有生下孩子。於是夫家的老三接續也發生同樣的情景,然後老四接續,這樣連續七個兄弟都娶過這個嫂嫂,結果都沒有生下任何孩子。事實上,我們可以想像的到這樣的例子縱然有,也是絕無僅有。這樣的摩西法律主要目的就是讓哥哥的財產不會遺失,也可幫助嫂嫂不至於因為沒有孩子不能繼承財產,而導致生活上發生困境。摩西立這法律原本的用意是要保護寡婦用,是非常好的,但卻在這裡被用來作害人的題材使用,這就是人的心不懷好意。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人提出的問題並不是這個女人後來要怎麼辦?她這樣讓丈夫家七個兄弟都相繼死亡,怎麼辦?她可以改嫁給別人嗎?要怎樣生活下去?這些死去的兄弟所遺留下來那樣多的財產,是否可以提撥一些給這位寡婦?那些撒都該人並不是問這樣的問題,而是問:在復活的日子,這個女人要算是哪一位死去的兄弟的妻子?換句話說:如果有復活,那怎麼辦?這才是那些反對有復活信仰的撒都該人想要問的問題。但他們並不是真的想要問問題,而是想要讓耶穌答不出來。
耶穌當然知道他們心中想的是甚麼,因此,他很簡單的回答這些撒都該派的人,主要是讓他們知道:人間的世界,與復活後的世界是不一樣的。人間的世界有娶有嫁,但在復活的領域裡,並沒有這樣婚嫁的事。換句話說,把人間的習俗拿來比較復活的領域,是錯誤的,這一點是耶穌要告訴撒都該派的人的。耶穌以上帝是「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這句以色列人經常含在口中的信仰告白來回應撒都該派的人,所要表達的意思就是:這些人在人眼中是死去的人,但他們確是活在永恆上帝的領域裡,也就是並沒有死。
我們從這裡也可以看到:將人間世界的經驗拿來想像天上的事,是會出現極大錯誤的。就像先知以賽亞傳出上帝的話語所說的:
「上主說:我的意念不是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不是你們的道路。正如天高過地,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以賽亞書五十五:8—9)
其實在路加福音第十六章19至31節耶穌所說那位財主與乞丐拉撒路的比喻中,我們也清楚看到地上的生活世界,與死後審判的結果是相差很大的。人在世上所擁有的,可能在天上一無所有;而在地上所失落的一切,可能在天上擁有一切。
耶穌清楚地告訴我們:復活是屬於天上的,是與上帝同在的地方。
在我們所讀這段經文,還有一段記載關於耶穌提到有關大衛王和基督之間的關係。我們知道長久以來猶太人一直有個觀念:基督出生自大衛的後裔。所謂「基督」意思就是拯救者。猶太人因為亡國的經驗,使他們倍加想念大衛王朝時代的輝煌過去。因此,一直盼望有一位君王就像大衛那樣,不但文武雙才,更重要的是和上帝維持和好的關係。因此,他們一直在盼望有一位拯救者會來自大衛的子孫。但耶穌卻提醒他們:真正的拯救者並不是大衛子孫。因為如果是大衛子孫,就不會有大衛王的詩歌中寫著說:「主對我主說:你坐在我的右邊等我使你的仇敵屈服在你腳下。」這句話所要表明的意義已經在說明,真正的拯救者,乃是來自上帝,並不是來自大衛王的子孫。
猶太人一直在盼望一位拯救者來臨,救他們脫離羅馬帝國統治的處境。但耶穌卻要讓他們知道:基督並不是像他們所期盼那種屬於政治、軍事的領域,而是來自上帝的計畫。上帝要改變他們的,不是屬於這種政治層面的,因為政治的環境是會改變的,屬於心靈的世界才是永久的。
在第十二章1節,耶穌曾對門徒說「要提防法利賽人的酵母,就是他們的偽善」。酵母就是指這些經學教師。耶穌在這裡要門徒們提防經學教師,所說的理由也是一樣,就是他們的外表看起來很亮麗,其實內心充滿著貪婪,連寡婦的錢也不放過。當耶穌在譴責這些宗教領袖的敗壞時,已經在提醒一點:宗教領袖本來是帶領人用真實的心靈與上帝建立和諧關係,但如果只知道用虛偽的外表的話,這樣的宗教信仰並不能幫助人提升生命的意義和力量。耶穌在山上寶訓中就說過:「心地純潔的人多麼有福啊;他們要看見上帝!」(馬太福音五:8)耶穌並沒有說外表好看的人,內心也是好看。更沒有說外表好看的人,會博得上帝的喜愛。因為上帝是看人的內心,而人是喜歡看別人的外表。我們都應該有這樣的認識:真實的宗教信仰,必須從建立真實的心靈做起(參考約翰福音四:24)。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5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