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重建萬民禱告的聖殿
作者: 盧俊義牧師 日期: 2011-09-27 10:19
經文:馬可福音十一:15—19節
四本福音書都有記載耶穌所行的各種神蹟奇事,但只有五餅二魚的神蹟四本福音都有記載。同樣的,四本福音書也都有記載這則耶穌潔淨耶路撒冷聖殿的記事,比較特別的地方,是約翰福音將這則記事編排在耶穌剛出來傳福音不久的時期,其它三本福音書都是編排在耶穌於世上的最後一個禮拜,耶穌帶著門徒和跟隨的民眾進入耶路撒冷的隔天發生的。
馬可福音作者描述耶穌帶著門徒,和一大群前往耶路撒冷參加逾越節的民眾進城之後,隨即前往耶路撒冷聖殿去「各處查看一下」,然後就離開,和門徒前往伯大尼。因為那時候天色已經晚了(參考馬可福音十一:11)。
其實,馬可福音作者這樣的寫法,已經為耶穌潔淨聖殿的行動留下了一個伏筆。他雖然是在傳福音的最後一個禮拜才來到耶路撒冷,但過去就有許多人從猶大地區前往加利利聽他傳講上帝國信息,或是去尋求他醫治的人(參考馬可福音三:7—8),這也是為甚麼他在猶大地區有很好的朋友,可以為他安排驢、逾越節晚餐的地點之因。這些人必定曾將他們在耶路撒冷聖殿所看見許多違法亂紀的行為,一五一十地告訴耶穌,引起耶穌高度的注意,因此,當他進入耶路撒冷後,隨即就進入聖殿四處去查看一下。
耶路撒冷聖殿,這可說是以色列民族的精神中心,也是他們看成是信仰根基的所在地。在聖殿最內層稱之為「至聖所」,裡面放著約櫃,約櫃裡面還有以色列人民和上帝立約的石版,和一個裝有在曠野流浪時,上帝賞賜給以色列人民渡過飢餓時的嗎哪(參考出埃及記十六:33—36、廿五:21,希伯來書九:4)。這約櫃,是象徵著上帝與以色列人民會面的記號(參考出埃及記廿五:22)。因此,這「至聖所」是只有輪值且抽中了籤的祭司才可以進去(參考路加福音一:8—9),代表著全體以色列人民去上香給上帝。平時,祭司只能在聖殿的祭司院的地方。祭司院的外面就是男人院,這是只有男人(當然包含祭司)才可以進來。接著,在男人院的外面就是女人院。在女人院裡設有「庫房」,擺放有十三支奉獻箱,每支奉獻箱代表一個以色列支派,另第十三支奉獻箱代表祭司群。在這地方,無論是誰,只要是猶太人,男女皆可在此活動。這就是馬可福音第十二章41節所提到的,耶穌和他門徒聚集在此看人家怎樣奉獻之背景。女人院的外面就是所謂外院,也就是一般民眾可以活動的地方。但從聖殿的正門(所謂「東門」)要進入聖殿之處有設置門檻,這門檻上面寫著三行字,但都是同一個意思,是分別用希伯來文、希臘文,和拉丁文寫著:「任何外國人,未經允許,擅自進入,被打死,咎由自取。」使徒保羅就是在這裡被認為帶希臘人進入聖殿,違背這項禁令而被逮捕,且差點就被群眾打死(參考使徒行傳廿一:28—29)。
大家應該不會陌生,第一代的耶路撒冷聖殿是在所羅門王時代所建造的(參考列王紀上第五至七章15—51節)。那是他在位第四年開始進行籌建,經過七年時間才完成。聖殿可以用「金碧輝煌」這句話來形容。
但只有金碧輝煌的聖殿,而沒有用真實、敬虔的心靈敬拜上帝,那就只剩下建築物罷了。晚年的所羅門因為離棄上帝,結果這座美輪美奐、富麗堂皇的聖殿,後來淪落到成為拜偶像的場所。其中最扯的一個國王,就是瑪拿西當猶大王的時候,他在「聖殿裡面造了異教的祭壇,又在聖殿的兩個院子裡造了拜星辰的祭壇」,也把「亞舍拉女人的柱像放在聖殿裡」供人民崇拜,因此「激發上主的忿怒」(參考列王紀下廿一:4—6、7)。列王紀作者給了一個這樣的評論:「瑪拿西王做了這些可惡的事,比迦南人所做的還壞;他以偶像引猶大人民犯罪。」(列王紀下廿一:11)而上帝的忿怒方式,就是讓巴比倫帝國的皇帝尼布甲尼撒率軍隊來進攻耶路撒冷城,在主前586年拆毀耶路撒冷城牆,聖殿燒毀(參考列王紀下廿五:8—10)。所有這些原本被認為最富麗堂皇的聖殿,全部化為烏有。
直到主前538年,上帝興起波斯帝國打敗巴比倫帝國,原因是巴比倫王忘記自己是誰,竟然誇口說要跟上帝比高低(參考以賽亞書十四:12—15),引起上帝忿怒,透過波斯帝國塞魯士皇帝消滅巴比倫帝國,並且施恩給以色列人民,透過塞魯士皇帝的幫助,釋放所有被擄去巴比倫當奴隸的以色列人民,不論他們被賣到哪裡當奴隸,都可以返鄉重建家園。不但這樣,塞魯士皇帝將巴比倫帝國從耶路撒冷聖殿擄去的所有聖物,全部都歸還,還伸手幫助以色列人民回去重建耶路撒冷聖殿(參考歷代志下三十六:23,以斯拉記一:1—11)。因此,在以斯拉、尼希米、哈該的時代所重建起來的耶路撒冷聖殿,完成於主前516年,這是第二代的聖殿。
耶穌時代的聖殿就是第二代的聖殿。但這聖殿,是經過大希律王於主前19年開始大肆整修,不是重建,而是將原有的聖殿擴大外院面積比原有的範圍大出三倍。諷刺的是,這整修聖殿的費用大部分都是從聖殿的金庫裡挪用,這也是猶太人非常生氣的一件事。這次的擴建時間很長,全部完成是在主後64年的時候。但在主後70年,羅馬政府就因為猶太人叛亂,由提多(Titus)將軍率兵攻打耶路撒冷,拆毀城牆,燒毀並徹底拆掉聖殿到只剩下現在還保存西面牆壁的一半,就是所謂的「哭牆」,這點耶穌曾預言於先(參考馬可福音十三:2)。
聖殿整修從大希律王直到他兒子的時代還在繼續著,當耶穌進入聖殿時,那時已經整修了長達四十六年時間(參考約翰福音二:20)。對猶太人來說,心中矛盾很大,一則,他們希望聖殿美輪美奐,這是確實。但卻是從聖殿中金庫拿很多錢出來,除了修建聖殿,也挪去建造河渠作為軍事國防之用。二則,他們希望聖殿重新整修能為他們帶來上帝的賜福,將羅馬帝國推翻,就像主前第二世紀中葉馬加比獨立運動的時代一樣。但這樣的祈盼簡直就是一種奢求,是可望而不可及。因為在猶太人當中已經有了一個支持希律家族統治的政治團體——希律黨派人士,表示猶太人當中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存著獨立運動的思想。
對耶穌來說,重要的並不是在聖殿整修擴大有增加多少範圍,也不要看大希律王捐贈五頓黃金鑲在聖殿正門口門框上的那棵純金葡萄樹有多美(參考路加福音廿一:5),更不是看整棟聖殿建築所用之建材是出自甚麼名師手藝下的精雕細琢等,這些都不是他想要看的,而是在敬虔的心靈,這點才是他認為最重要的事(參考約翰福音四:23—24)。
這段經文說耶穌一進聖殿外院處,就發現有人在做買賣的生意,這是可以理解的。約翰福音第二章14節說在外院地方,有人在販賣牛、羊、鴿子。就像咱台灣廟宇前的廟埕邊,有許多攤販在賣進香客所需的物品一樣。這些牛、羊、鴿子等牲畜,都是為了旅居遠處的以色列僑民設置的,讓他們可以在辛苦返鄉後,購買這些牲畜作牲祭獻給上帝。另一方面,所有牲祭要帶到祭壇之前,都必須經過祭司檢驗合格才可以。因為有些人雖然是帶著自己飼養的牛、羊、鴿子,但是否完全沒有缺陷、瑕疵,這就必須有經過祭司檢驗合格才可以。而這些販售牲畜的商家,就是和祭司合作的商人,要不就是祭司直營的店鋪。
除了販賣牲畜的攤位外,還有兌換錢幣的攤位,這就很像今天銀行的外匯部,專門服務那些從國外僑居地返鄉朝聖的僑民,讓他們有兌換錢幣的地方,原因是猶太宗教領袖規定,要投入聖殿奉獻箱的錢幣,必須是耶路撒冷聖殿所發行的錢幣才可以。因為羅馬帝國的錢幣上有皇帝的像(參考馬可福音十二:16),且有寫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這樣的句子,這種錢幣被認為投入聖殿奉獻箱,對上帝是一種褻瀆的行為。而外國錢幣也必然有他們統治區的君王像在上面。因此,設置這些攤位其實都可以理解,也是合理。
但真正的問題是:這些經過祭司院允許才設立的攤位商家,並不是很誠實,他們會欺負外來客,會在他們親自飼養長大的牲畜上極盡所能地挑毛病,行徑簡直就是吃定了返鄉的朝聖客,知道他們無法再將所飼養的動物帶回去,只好乖乖地倒貼費用給販賣牛、羊、鴿子的攤位商人,換上被認定「潔淨」、沒缺陷的動物帶去獻祭。但事實上,這些換來的動物,簡直就是比自己飼養的家禽都要瘦弱、不整,甚至有些換來的牲畜,其實就是他人飼養、被認為不合格而帶去兌換的,這等於是欺騙。兌換錢幣也是一樣;他們會看這錢幣是哪地方發行的,若是離耶路撒冷地區越遠,他們就要收取更高的手續費用,甚至故意刁難朝聖客,說他們所準備的錢幣成色不足,這樣需補貼的費用更高。這種貪婪行為,根本就是一種欺騙,詐取僑胞的錢財,而這些人背後都有祭司院在撐腰。這就是耶穌非常忿怒的原因,他根本就不理會這些人,把這些攤販的桌子和凳子都給推翻,且「不准任何人扛抬雜物在聖殿的院內穿來穿去」,意思是不准他們繼續營業下去。然後,他引用以賽亞書第五十六章7節的話說:「我的聖殿要作為萬民禱告的殿。」接著他用很嚴厲且帶有斥責的口吻說了這句:「你們卻把它變成賊窩!」約翰福音作者說「當作市場」(參考約翰福音二:16)。
從上述的背景分析,就可以理解為甚麼耶穌會斥責他們,說他們將禱告的殿變成了「賊窩」之因。因為賊,就是不誠實,偷別人的,騙取不該得到的東西,當然包括了錢財。而「市場」,這是做生意的場所。有生意,就有利潤,甚至有些商場是很虛假,是專門欺騙顧客的地方。但聖殿絕對不可以有這樣的行為出現,原因是聖殿是敬拜上帝的場所,必須是絕對誠實才可以。再者,禱告,這是指與上帝對話,和上帝交通。現在耶穌斥責這些宗教領袖允許敬拜上帝、向上帝禱告的殿宇變成了「賊窩」、「市場」,這絕對是不可原諒的行為,已經是構成了褻瀆上帝的神聖了。而這些人都是宗教師、社會領袖,也是在判定別人「褻瀆」罪行的官員,自己卻率先做這種污衊上帝的事,真不應該啊!
但耶穌說了這麼重的控訴之後,值得注意的是,竟然沒有任何人出來反駁他,甚至那些損失的財物也沒有人向他求償。若是依照約翰福音第二章15節的記載:「他就拿繩子做了一條鞭子,把牛羊從聖殿裡都趕出去,把兌換錢幣的桌子推倒,錢幣滾落一地。」想想看,牛羊都趕出去,這些商人必須趕緊跑出去追回來,否則很快就會遺失。滾落在地上的錢幣,能找多少回來?恐怕多少都會有損失吧。但民眾一定很高興,原因是他們當中必定有不少是被欺負、騙過的人,只是不敢吭聲罷了。如今耶穌這樣的大動作,等於是替他們吐了口冤氣。
可是耶穌這樣的動作,必定會引起這些自以為很有身分的宗教領袖大為不滿。因為耶穌這樣當著眾人面前說他們把聖殿變成賊窩、市場,等於是羞辱他們的人格,或是等於公開在指責他們是騙子,他們怎能吞得下這口氣呢?不可能的事。於是馬可福音作者在第18節說了,祭司長和經學教師聽見耶穌這樣說之後,非常惱怒,決定「要殺害耶穌」。只是不敢下手,因為民眾都挺耶穌,知道耶穌是為他們做這件事。
我們可以理解耶穌這樣的行動,已經為他帶入決定性的死亡之路。這也是他來耶路撒冷之前,就已經確知他需要去潔淨聖殿,而聖殿是祭司群霸佔的地方。他們利用聖殿所行的宗教禮儀,進行貪污的勾當,掩護著他們犯罪的行為。一旦他們這樣的掩護被掀開,等於被民眾看到他們欺騙的真實面目。因此,他們深知若是讓耶穌這樣繼續下去,以後他們就混不下去了,這就是他們無法容忍耶穌,欲將之除去而後快之因。
其實,耶穌早在決定往耶路撒冷前進的時候,就已經決定要去做潔淨聖殿的動作了。他當然清楚知道這樣的潔淨動作必定會為他帶來生命威脅,甚至死亡。但他並沒有因此而退卻,而是勇往直前。這就像施洗約翰明明知道批評希律王犯姦淫罪,只會為他帶來死亡的災害,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懼怕就不敢說,他是「屢次指責」希律這種錯誤的行為(參考馬可福音六:18),結果被殺害了。
作為一個耶穌的信徒,或是基督教會,不應該是看見了有權勢的人一直為非作歹,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就閉口不言,這是不對的。更不應該當看見有權勢的人一直在進行欺騙的行徑,卻毫無反應和動靜,這不是耶穌要我們學習的榜樣。基督徒和教會都是帶有社會責任的,要勇於將有權勢的人的欺騙行徑給掀開來,把虛假的面具給拆掉,這樣才是基督教信仰應該有的態度。也只有這樣,才能建構一個真實、和諧的社會生活。
再者,聖殿是敬拜上帝的地方,重點並不在於獻的祭品是否完美,或是奉獻的禮物是甚麼,最重要的,就是真誠的心靈,這才是上帝所喜悅的(參考約翰福音四:23—24)。因為上帝並不喜歡人用獻祭來回應祂揀選的愛,而是希望我們用謙卑的心與祂同行(參考彌迦書六:6—8)。
經文默想:
1.其實,這種利用教會或教會機構作為掩護,進行欺騙的行為在現代也發生過,這是令我們感到難過也遺憾的事。如果今天的基督教會又發生類似宗教師和有權勢的信徒勾結,進行欺騙信徒錢財的行為,我們會勇敢出來舉發嗎?
2.約翰福音作者說耶穌斥責當時宗教領袖將敬拜上帝的聖殿「當作市場」,想想看,今天的基督教會有沒有這樣?如果有,例如?
3.今天的基督教會經常有在替某些對象作買賣物品的動作,我們該用怎樣的態度看這些事?在甚麼範圍內,才不會使教會變成像是「市場」,甚至變成「賊窩」?
代禱事項:
1.為我們教會每位信徒的靈性代禱,懇求上帝賞賜給我們有一顆潔淨的心,來敬拜祂。
2.為全體教會代禱,懇求上帝幫助所有以基督之名設立的教會,都以真誠和心靈來敬拜上帝。
3.為我們的社會代禱,懇求上帝幫助我們,使所有的人都知道用誠實來生活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