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感恩的女人

路加福音七:18—50

關於被關在監獄中的施洗約翰,差派他的門徒來詢問耶穌:「你就是他所說將要來臨的那一位,或是我們還得等待另一位呢?」的這段記事,也出現在馬太福音第十一章。路加福音在描述上有很特別的地方,就是在第21節的地方用了一個相當重要的詞句剛好在那時候。這個詞句是相當重要的,因為它說明了這兩位被差派來見耶穌的施洗約翰門徒,不是聽到有人說了關於耶穌的事蹟,而是當他們找到耶穌的時候,「剛好在那時候耶穌治好了許多患病、患疫症,和邪靈附身的人,並且使許多瞎眼的重見光明。」也就是說,施洗約翰的門徒是親眼看見耶穌行了這些神蹟奇事。這也就是為什麼耶穌會在回答這兩位受差派來的門徒問題時,很清楚地告訴他們:將他們所看見、所聽見的報告給施洗約翰。
我們知道施洗約翰是因為當著希律王的面前,數說他犯姦淫罪而被逮捕關在監獄裡(路加福音三:20)。他雖然人關在監獄中,但卻相當關心外面的動態。有關耶穌的各種傳聞,他一定聽門徒描述過。因為福音書的作者多次提到「耶穌的名聲傳遍了整個加利利地區,有來自各地的人群擁擠、跟隨著他,不但聽他講論上帝國的信息,也祈求耶穌醫治他們的病。甚至有從耶路撒冷來的法利賽人和法律教師,也在注意聽他傳講的信息。雖然他們的動機是要抓住耶穌講話的把柄,卻也可看出耶穌的名聲已經「震撼」了當時宗教權威中心耶路撒冷,才會派出法律教師到當時看為邊陲地帶的加利利去瞭解實況。因此,施洗約翰雖是關在監獄中,他的門徒一定會將所聽到關於耶穌的事情告訴他。這就是作者路加在第18節所說的:「約翰的門徒把這一切的事都告訴約翰。」路加在編輯上將這句話,放在耶穌使拿因城寡婦的獨生子復活神蹟後面,顯然有意要告訴我們:耶穌的能力絕對不像一般人,他是大有能力的人,可以使已經去世而準備抬出去埋葬的人從死裡復活起來,這位耶穌一定很特別。因此,震撼了在監獄中的施洗約翰,趕緊派兩位門徒去當面問耶穌。

要注意的是:耶穌回答施洗約翰門徒的話,是要他們將聽到的、看到的告訴施洗約翰。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信仰的態度就是這樣,不是要跟別去辯論誰信的比較正確,或是哪一種信仰比較好。信仰不是用來辯論的,也不是用來批評哪一種宗教信仰對或錯、高級或低級等等。不是這樣!這樣的態度只會造成更多的傷害,對傳福音一點兒幫助也沒有。在這個世界,我們幾乎聽不到有人是因為辯論輸了而信耶穌,卻常常聽到有人因為與人辯論信仰的問題,即使原本對基督教信仰還存有好感,卻因為辯論反而造成反感。正確的信仰態度是分享。將所看到、聽見的告訴我們的親人、朋友,就是在傳福音。分享,才能使人感動、心存好感。耶穌回答施洗約翰門徒的話,其實對我們今天的基督徒在傳福音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只要將所看到、聽見的告訴別人,這樣就夠了。

有許多人聽見耶穌的話就受感動,因為這些人謙卑地接受上帝國的信息。他們包括了當代社會被看成罪人的人,就是稅吏、妓女,以及社會地位卑微的人。可是相對的,那些所謂宗教領袖或社會菁英卻拒絕上帝國的信息,作者路加說這些人就是法利賽人和法律教師。為什麼會這樣?有一個可能,就是驕傲吧。人往往因為受教育的程度越高而越驕傲;也會因為社會名望高,就認為自己很有辦法,根本就不需要上帝的救恩。我們可以說:上帝國是謙卑的人才有份,驕傲的人遠離上帝國的道路。也因為有這樣的反應,耶穌很感慨地描述:他那時代的這些宗教領袖和社會菁英,就像是個不會回應上帝國信息的世代。當施洗約翰出現在眾人面前,呼籲大家要接受洗禮、悔改時,他們拒絕了,原因就是他們認為自己沒有罪,根本就不需要認罪悔改。他們只會在意施洗約翰過著簡僕的生活,認為施洗約翰這樣的生活態度是被鬼附身的人。而對耶穌四處傳揚上帝國信息和行醫病趕鬼的神蹟根本不看,也不注意聽。說耶穌和稅吏、妓女當朋友,又說他只會過吃喝玩樂的生活。這說明了一點:對那些心裡剛硬的人來說,無論是用怎樣的態度對他們傳福音,他們總是會有很多理由來拒絕,特別是在一個不信的世代裡,更是如此。在台灣現今的世代,就很像耶穌所說的,像是一個孩童在街頭玩耍,聽到福音笛聲響,並沒有有任何回應。若是這樣,就非常悲哀了。因為任何一個時代的人,如果對上帝國的信息沒有反應,對人類社會的苦難也就不會有憐憫之心。那樣的時代、那樣的社會又將有甚麼盼望呢?很難吧。

在第七章3650節,記載的這個女人在耶穌腳上抹油的故事是非常特別的。雖然在馬太、馬可與約翰福音都有記載很類似的故事,可是比較一下就會發現這四本福音唯一的共同點就是:一個女人拿著香油膏為耶穌塗抹。

路加這位作者最特別的地方,在記載這次的宴席,是由一位名叫西門的法利賽人作東邀請。如果比較馬太福音第廿六章6節、馬可福音第十四章3節就會發現,這位西門乃是一位患過痲瘋病而被治好的人。這樣看起來,這位名叫西門的法利賽人,很可能就是因為痲瘋病被耶穌治好後,想要感謝耶穌而設下這次的宴席。

但就在宴席的當中,有一個女人出現在耶穌身邊。她一邊哭泣,眼淚滴濕了耶穌的腳,接著她用頭髮擦拭、吻,然後把油抹在耶穌的腳上。這個女人的這些舉動,都是猶太人社會在表達歡迎一個他最喜愛的客人的方式,包括用水洗客人的腳。這是因為早期在中東地區,都是泥沙道路,當客人走路來到家中時,歡迎他的方式就是替他洗淨腳上的塵埃。而這個女人用的是還是哭泣的淚水,這可是不簡單、相當可貴的做法。

再者,洗腳之後,接下來就是拿布擦拭乾淨。而這個女人用她的頭髮擦耶穌的腳,然後親吻。親吻,這也是中東地區表達友善、誠意的態度。

抹油,在聖經時代的中東地區,女人的胸前都會掛著一小瓶香油罐子,這樣當她與人接近的時候,就會散發香味。這就很像現代的人擦香水一樣。這個女人就是用她身上的香油抹耶穌的腳。

要注意的是:即使有人很熱情地用這種方式接待客人,也是交代僕人去做,不會是主人在做。而這個女人是自己親自做。她親吻耶穌、為他塗抹香油、甚至以自己的頭髮代替布。但卻因為這些舉動使這位宴席的主人西門感到非常不愉快,他在暗中想著:如果耶穌是「真先知」,就會知道這個女人是「罪人」。請注意,猶太人說一個人是「罪人」,意思就是說這個人若不是稅吏,就是妓女或是小偷。而現在主角是一個女人,因此,也就是指這個女人是個妓女的可能性相當大。

痲瘋病患在猶太人的社會是會被隔離出來的,因為他們會被當作不潔淨的人看待(參考利未記十三:46),甚至會被看成是患了極大的罪,才會被上帝懲罰而感染痲瘋病。妓女也是一樣,會被看成是不潔淨的人,沒有人會喜歡她們,甚至還會排斥她們。更不用說允許妓女來敬拜上帝了。可是,這位被耶穌醫好的痲瘋病患法利賽人西門,如今卻瞧不起這個女人。他忘了自己也曾經被整個猶太人的社會所厭棄、排斥、隔離。因此,當他心裡正想著:「如果耶穌真的是先知,應該會知道這個女人乃是個妓女」的時候,耶穌用了一個比喻來跟西門說道理。

這個比喻的主要內容是有兩個人,一個欠債主五百塊銀圓,另一個是欠五十塊銀圓。債主後來都因為這兩個人沒有償還的能力,就把這些債務都取消了。很清楚地,耶穌讓西門知道:感受到債主給予的恩典最大的,是那位欠了五百塊銀圓的人。換句話說,這位妓女感受到上帝的愛,遠比任何人都多,因為上帝透過耶穌接納了這位妓女。雖然整個社會排斥她,但上帝接納她。因此,她用這種最為誠摯的態度回應上帝的愛。

相對的,這位患痲瘋病的西門,他表面上是邀請耶穌吃飯,但卻沒有表現出誠意,連拿水給耶穌洗腳也沒有,其它的動作更不用說了。換句話說,西門並沒有真心實意的感謝上帝在他身上醫治的恩典。而這位被人藐視的妓女,卻用最真誠的態度表達對上帝的感恩。結果,耶穌對這個女人說:她的罪蒙赦免了,而且她的信心救了她。

這段經文給我們很好的啟示:知道感恩的人,所得到的祝福更多。一個知道對上帝感恩的人,就是知道愛是什麼的人。知道「愛」的人,會知道愛的可貴,也會知道怎樣將愛給予更多的人。而這樣的人,會從上帝得到更多的愛。相反的,一個不知道感恩的人,就不會想到要將所得到的愛分享給別人,因為他只知道要自己佔有。這樣的人,他終有一天會失去一切原本所擁有的、一切來自上帝賞賜的恩典。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6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