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偽的外表
作者: 盧俊義牧師 日期: 2010-06-03 10:36
路加福音十一:29—53
這段經文主要提到兩件事,一是有民眾希望耶穌顯現神蹟給他們看。另一是耶穌在譴責當代宗教領袖們的虛偽態度。
神蹟,這是一般人最喜歡看到的,好像百看不厭的樣子。但真正由看到神蹟而相信的人並不多。耶穌時代的民眾是這樣,今天的人也是這樣,並沒有進步多少。耶穌在加利利傳福音時,他以各種方式治好人的病、趕出許多鬼,但是,人還是希望他再次顯現神蹟。於是耶穌拒絕了民眾的要求,並且說他的時代是個「邪惡」的時代,在邪惡的時代裡,看不到神蹟。為甚麼耶穌會這樣氣憤?想想看,為甚麼會這樣?
我記得有一次,我在嘉義西門長老教會舉辦「老人夏令營」,來參加的人中,有不少人是非基督徒。時間是五天,從早上九點到下午五點。中午在教會用午餐。信耶穌與沒有信耶穌的人之間,最大的差別就是在飯前是否感謝可以看出來。這些來參加老人營的兄姊,有的一拿好飯菜,就要開始吃了。我就告訴他們,等所有的兄姊都拿了,大家才一起吃。這樣等了大約半個小時後,大家都就緒了,於是有人又拿起筷子要吃了。我又請大家等等,將眼睛閉起來。然後,我開始這樣說:
「感謝上帝,賜給我們有陽光,溫暖大地,使我們所播種的五穀、菜蔬可以生長。
感謝上帝,賜給我們雨水,潤澤大地,使我們的土地有水可以灌溉,農作物有水,可以成長且開花。
感謝上帝,賜給我們涼風,使我們所播種的五穀、雜糧、菜蔬的花得以有機會交配,而結出果實來。
感謝上帝,也賜給我們有能力購買這些食物,也感謝上帝,讓我們的嘴巴還會動、會咬。感謝上帝。」
感謝完後,我就說「開動」,大家可以吃了。但很奇怪,大家都沒有馬上就拿起筷子就吃,而是彼此互相看過來看過去,甚至有的人自己摸著下巴,喃喃自語地說:「嘿,嘴巴還會動呢!」
看吧,這就是神蹟!嘴巴會動就是神蹟,如果嘴巴不會動,想想看在那個時候,人祈求的會是甚麼?豈不就是嘴巴會動的神蹟出現!就是因為我們很少想到在我們生命的每個時刻,上帝的恩典充滿在我們生命的四周。我們忘記去體會、注意,在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每一處都有上帝的神蹟,卻常常認為那些都是「微不足道」的東西,而輕視、鄙視這些恩典。因此,我們四處去尋找那些看來好像很偉大的神蹟,結果,往往將這些最重要其實也是很偉大的神蹟恩典給疏忽了。這就是耶穌最生氣的地方,他直接就指出這樣的時代是很邪惡的,因為用鄙視的態度看上帝最大的恩典。他甚至警告我們,如果我們也是這樣的態度,當有一天審判來臨的時候,所受到的懲罰將會比甚麼都嚴重。這是我們應該要儆醒的地方。
這段經文另一部分,是關於耶穌指責他那時代的宗教領袖的記事。主要原因是有一次一位法利賽人邀請耶穌去吃飯,結果耶穌一進去就坐下來吃飯,沒有洗手。這樣的動作讓大家感到相當奇怪,於是開始議論起來。
飯前洗手,這並不是因為衛生的緣故。而是因為耶穌時代的猶太人,自認是上帝的選民,是聖潔的民族,絕對不觸摸到外國人的東西。在他們的眼中,外國人都是不潔淨的民族,很自然的,他們拿過的東西也不會是乾淨的。於是,他們外出的時候,儘可能就自己帶食物,不向外國人買吃的東西,也儘可能不向外國人購買家庭物品。後來,這樣的傳統演變成為一種習俗,就是吃飯前必定先洗手,為的是怕自己的手有接觸過外國人的手,或拿過外國人給的東西。洗手,表示所吃的食物都已經潔淨了的意思。
耶穌當然知道這種動作在表明的意義,他其實也洗手,但並不是那樣刻意。而對這些講究虛偽外表的猶太人宗教領袖,耶穌利用了這次的機會給了他們一次很嚴肅的教訓:原來這些猶太人的宗教領袖,外表上都很照規矩來做,因為他們以為這樣就很乾淨、很聖潔了。但是其實就像我們在講到耶穌教導門徒如何祈禱時曾經說過的,其實上帝不是要聽那些美麗的祈禱詞句,而是看人的內心。如果人沒有純潔的內心,光有亮麗的外表又有甚麼意思呢?這就是耶穌譴責猶太人的主要原因,因為他們總是在外表上表現得很依照規定來,但內心卻是很邪惡。包括在第42節,耶穌指責這些猶太領袖有關「奉獻十分之一」給上帝的事。因為這些奉獻的錢實際上並不是用正當的方式取得,這樣的奉獻雖然表面上看來很不錯,但實際上卻已經「忽視了正義和對上帝的愛」。這種只講究虛偽外表的情形,是耶穌真正想要藉此凸顯的問題。
其實,耶穌指責的這些問題也一再出現在我們今天的基督徒當中。我們常常聽到有人在讚美某某人奉獻很多錢,但卻甚少去注意,奉獻的錢是怎麼來的。如果一個人奉獻的錢很多,但卻忘記了在那些錢的背後隱藏著許多土地、空氣、河川的污染時,這些錢其實並不乾淨。耶穌在這裡特別提到「公義和對上帝的愛」,這是很嚴肅的用詞。因為「公義」是在表明誠實、沒有詐欺的意思,是符合聖經的教訓之意。而「對上帝的愛」,則是表明的感恩的心。上帝是愛的上帝,上帝把最好的土地、水、空氣給我們,如果我們沒有好好的管理這些土地、水、空氣,即使賺取了許多錢來奉獻,也是枉然!換句話說,以台灣俗語所說的「賺良心錢」所得到的拿來奉獻,才是上帝所喜愛的。
除了洗手的這一個例子,有關耶穌指責猶太人宗教領袖的經文另外還有一段。因為耶穌看到當時猶太人的這些宗教領袖,總是喜歡在公共場所表現自己的地位、講許多深奧的哲理,其實,自己所講的與所做的並不相配。這段經文即使對今天的傳道者仍很有警惕作用。因為今天的傳道者經常會自我膨脹、凸顯自己,導致耶穌的名受到了隱藏。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態度,因為傳福音的人應該是最卑微的人才對。
有一次,我們邀請周聯華牧師為大專學生演講,在演講之前我們問周牧師,怎樣介紹他才好。周牧師說:「就說是上帝的僕人,這樣就夠了。」我聽了之後很感動,後來我也是這樣學習,名片上只印長老教會的牧師幾個字,其它的都不再印了。
另一方面,這段經文同時還記載了另一個重點:耶穌譴責當代宗教領袖「說的比做的還要多」。這是因為猶太人除了有摩西法律外,為了要解釋摩西法律,又出了另一本解釋摩西法律的書。經年累月之後,這本書記載了許多其實並不是來自摩西法律的規定,包括許多傳統習俗,甚至還有經學教師自己加上去的規定。結果這些法令條文就越來越多,導致有人想要遵行都會覺得困難,不知該怎樣辦才好。其實,這些經學教師很清楚當中的問題所在。於是,他們很認真教猶太人要遵守,自己卻不遵守。這就是在第46節所說的「把難背的重擔擱在別人的肩膀上,自己卻不肯動一根手指頭去減輕他們的負擔」的意思。
我們可以這樣說,如果信仰沒有使一個人的生命得到釋放—從生活的各種傳統習俗困境中釋放出來,這樣的信仰並不會減輕人的生命負擔,相對的還會加重人生命的重擔。耶穌曾對跟隨他的人說:「來吧,所有勞苦、背負重擔的人都到我這裡來!我要使你們得安息。」(馬太福音十一:28)他說他的「軛是容易負的」,他的「擔子是輕省的」(馬太福音十一:30)。因為耶穌所說的信仰生命,是生命的解放,不是加重我們的生命負擔。
這段經文主要提到兩件事,一是有民眾希望耶穌顯現神蹟給他們看。另一是耶穌在譴責當代宗教領袖們的虛偽態度。
神蹟,這是一般人最喜歡看到的,好像百看不厭的樣子。但真正由看到神蹟而相信的人並不多。耶穌時代的民眾是這樣,今天的人也是這樣,並沒有進步多少。耶穌在加利利傳福音時,他以各種方式治好人的病、趕出許多鬼,但是,人還是希望他再次顯現神蹟。於是耶穌拒絕了民眾的要求,並且說他的時代是個「邪惡」的時代,在邪惡的時代裡,看不到神蹟。為甚麼耶穌會這樣氣憤?想想看,為甚麼會這樣?
我記得有一次,我在嘉義西門長老教會舉辦「老人夏令營」,來參加的人中,有不少人是非基督徒。時間是五天,從早上九點到下午五點。中午在教會用午餐。信耶穌與沒有信耶穌的人之間,最大的差別就是在飯前是否感謝可以看出來。這些來參加老人營的兄姊,有的一拿好飯菜,就要開始吃了。我就告訴他們,等所有的兄姊都拿了,大家才一起吃。這樣等了大約半個小時後,大家都就緒了,於是有人又拿起筷子要吃了。我又請大家等等,將眼睛閉起來。然後,我開始這樣說:
「感謝上帝,賜給我們有陽光,溫暖大地,使我們所播種的五穀、菜蔬可以生長。
感謝上帝,賜給我們雨水,潤澤大地,使我們的土地有水可以灌溉,農作物有水,可以成長且開花。
感謝上帝,賜給我們涼風,使我們所播種的五穀、雜糧、菜蔬的花得以有機會交配,而結出果實來。
感謝上帝,也賜給我們有能力購買這些食物,也感謝上帝,讓我們的嘴巴還會動、會咬。感謝上帝。」
感謝完後,我就說「開動」,大家可以吃了。但很奇怪,大家都沒有馬上就拿起筷子就吃,而是彼此互相看過來看過去,甚至有的人自己摸著下巴,喃喃自語地說:「嘿,嘴巴還會動呢!」
看吧,這就是神蹟!嘴巴會動就是神蹟,如果嘴巴不會動,想想看在那個時候,人祈求的會是甚麼?豈不就是嘴巴會動的神蹟出現!就是因為我們很少想到在我們生命的每個時刻,上帝的恩典充滿在我們生命的四周。我們忘記去體會、注意,在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每一處都有上帝的神蹟,卻常常認為那些都是「微不足道」的東西,而輕視、鄙視這些恩典。因此,我們四處去尋找那些看來好像很偉大的神蹟,結果,往往將這些最重要其實也是很偉大的神蹟恩典給疏忽了。這就是耶穌最生氣的地方,他直接就指出這樣的時代是很邪惡的,因為用鄙視的態度看上帝最大的恩典。他甚至警告我們,如果我們也是這樣的態度,當有一天審判來臨的時候,所受到的懲罰將會比甚麼都嚴重。這是我們應該要儆醒的地方。
這段經文另一部分,是關於耶穌指責他那時代的宗教領袖的記事。主要原因是有一次一位法利賽人邀請耶穌去吃飯,結果耶穌一進去就坐下來吃飯,沒有洗手。這樣的動作讓大家感到相當奇怪,於是開始議論起來。
飯前洗手,這並不是因為衛生的緣故。而是因為耶穌時代的猶太人,自認是上帝的選民,是聖潔的民族,絕對不觸摸到外國人的東西。在他們的眼中,外國人都是不潔淨的民族,很自然的,他們拿過的東西也不會是乾淨的。於是,他們外出的時候,儘可能就自己帶食物,不向外國人買吃的東西,也儘可能不向外國人購買家庭物品。後來,這樣的傳統演變成為一種習俗,就是吃飯前必定先洗手,為的是怕自己的手有接觸過外國人的手,或拿過外國人給的東西。洗手,表示所吃的食物都已經潔淨了的意思。
耶穌當然知道這種動作在表明的意義,他其實也洗手,但並不是那樣刻意。而對這些講究虛偽外表的猶太人宗教領袖,耶穌利用了這次的機會給了他們一次很嚴肅的教訓:原來這些猶太人的宗教領袖,外表上都很照規矩來做,因為他們以為這樣就很乾淨、很聖潔了。但是其實就像我們在講到耶穌教導門徒如何祈禱時曾經說過的,其實上帝不是要聽那些美麗的祈禱詞句,而是看人的內心。如果人沒有純潔的內心,光有亮麗的外表又有甚麼意思呢?這就是耶穌譴責猶太人的主要原因,因為他們總是在外表上表現得很依照規定來,但內心卻是很邪惡。包括在第42節,耶穌指責這些猶太領袖有關「奉獻十分之一」給上帝的事。因為這些奉獻的錢實際上並不是用正當的方式取得,這樣的奉獻雖然表面上看來很不錯,但實際上卻已經「忽視了正義和對上帝的愛」。這種只講究虛偽外表的情形,是耶穌真正想要藉此凸顯的問題。
其實,耶穌指責的這些問題也一再出現在我們今天的基督徒當中。我們常常聽到有人在讚美某某人奉獻很多錢,但卻甚少去注意,奉獻的錢是怎麼來的。如果一個人奉獻的錢很多,但卻忘記了在那些錢的背後隱藏著許多土地、空氣、河川的污染時,這些錢其實並不乾淨。耶穌在這裡特別提到「公義和對上帝的愛」,這是很嚴肅的用詞。因為「公義」是在表明誠實、沒有詐欺的意思,是符合聖經的教訓之意。而「對上帝的愛」,則是表明的感恩的心。上帝是愛的上帝,上帝把最好的土地、水、空氣給我們,如果我們沒有好好的管理這些土地、水、空氣,即使賺取了許多錢來奉獻,也是枉然!換句話說,以台灣俗語所說的「賺良心錢」所得到的拿來奉獻,才是上帝所喜愛的。
除了洗手的這一個例子,有關耶穌指責猶太人宗教領袖的經文另外還有一段。因為耶穌看到當時猶太人的這些宗教領袖,總是喜歡在公共場所表現自己的地位、講許多深奧的哲理,其實,自己所講的與所做的並不相配。這段經文即使對今天的傳道者仍很有警惕作用。因為今天的傳道者經常會自我膨脹、凸顯自己,導致耶穌的名受到了隱藏。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態度,因為傳福音的人應該是最卑微的人才對。
有一次,我們邀請周聯華牧師為大專學生演講,在演講之前我們問周牧師,怎樣介紹他才好。周牧師說:「就說是上帝的僕人,這樣就夠了。」我聽了之後很感動,後來我也是這樣學習,名片上只印長老教會的牧師幾個字,其它的都不再印了。
另一方面,這段經文同時還記載了另一個重點:耶穌譴責當代宗教領袖「說的比做的還要多」。這是因為猶太人除了有摩西法律外,為了要解釋摩西法律,又出了另一本解釋摩西法律的書。經年累月之後,這本書記載了許多其實並不是來自摩西法律的規定,包括許多傳統習俗,甚至還有經學教師自己加上去的規定。結果這些法令條文就越來越多,導致有人想要遵行都會覺得困難,不知該怎樣辦才好。其實,這些經學教師很清楚當中的問題所在。於是,他們很認真教猶太人要遵守,自己卻不遵守。這就是在第46節所說的「把難背的重擔擱在別人的肩膀上,自己卻不肯動一根手指頭去減輕他們的負擔」的意思。
我們可以這樣說,如果信仰沒有使一個人的生命得到釋放—從生活的各種傳統習俗困境中釋放出來,這樣的信仰並不會減輕人的生命負擔,相對的還會加重人生命的重擔。耶穌曾對跟隨他的人說:「來吧,所有勞苦、背負重擔的人都到我這裡來!我要使你們得安息。」(馬太福音十一:28)他說他的「軛是容易負的」,他的「擔子是輕省的」(馬太福音十一:30)。因為耶穌所說的信仰生命,是生命的解放,不是加重我們的生命負擔。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5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