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結果子的比喻

路加福音十三:1—35
猶太人長久以來一直存有一個觀念,就是一個人遇到大災難,是因為犯了重罪,被上帝懲罰的結果。就好像在約翰福音第九章2節記載,耶穌看見一位出生就失明的人,他的門徒問耶穌:「老師,這個人生來就失明,是誰的罪造成的?是他自己的罪或是他父母的罪呢?」而在路加這段經文中則是記載,有些加利利人在獻祭的時候,被彼拉多殺害,於是有人將這件事告訴耶穌。雖然內容沒有提到告訴耶穌這件事的人,是不是有問及類似「那些人被殺,是不是因為他們的罪比較重的緣故」等等這樣的問題。但從耶穌的回答中,隱約可以看到這樣的問題在似乎這裡也被提起。
再者,這裡並沒有明白記載到底是甚麼原因,造成彼拉多殺死獻祭的加利利人。如果我們稍微注意一下就會明白,加利利是耶穌時代著名的「猶太人獨立運動」大本營。因此,當時羅馬統治者特別允許加利利人可以發行自己的貨幣,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加利利人能在反對運動上稍微收斂一些。而加利利人在反對運動上經常提出的主張,就是拒絕納稅給羅馬,這件事經常帶給羅馬統治者困擾。所以這裡所謂的「獻祭」有一個可能,就是加利利人主張「獻祭給上帝比納稅給羅馬政府還重要」。於是他們那次獻祭的紀錄,可能就因此提供羅馬政府一個開徵稅單的依據、一個徵稅的機會。如果是這樣,提出這樣的問題來問耶穌的目的就更清楚了。為甚麼獻祭給上帝會遭遇到彼拉多的殺害?他們心裡必定想著,這是因為上帝要藉著彼拉多的手懲罰加利利人,就像早年上帝要懲罰猶大國而藉著巴比倫帝國尼布甲尼撒的手一樣。問問題的人不去考慮加利利人在政治運動上的激烈態度,而是想藉此知道耶穌對這件事的看法。因此,耶穌才會有這段回答。

我們看到耶穌強調的主要內容,是在談悔改的重要性。耶穌會這樣回答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要告訴他們:不要將人為的災禍與上帝的懲罰連結在一起,人必須以悔改的心來看上帝的愛。上帝是慈悲的上帝,祂不會動輒降災禍在人的身上當作懲罰。相反的,上帝看到人因為遇到災難而悲痛時,祂也會難過。
耶穌這樣的回答,給我們今天的基督徒很好的反省教材。當我們看到許多災難發生,例如幾年前的「九二一大地震」,不要以為這是上帝在懲罰我們;或是後來發生的桃芝颱風、納莉颱風都造成台灣各地許多生命的損傷,其實上帝也在哭、哀傷。就像發生在美國的「九一一大災難」,死了好幾千無辜的人民,很多人喜歡問說:為甚麼上帝允許這樣的事件發生?這樣的問題好像是說:會有這事件發生,是上帝允許才發生的。如果我們用心稍微思想一下,就會知道發生這樣的慘劇,連上帝也會痛哭。怎麼會是上帝允許的呢?!真正的問題不在上帝,而是在我們人類,我們究竟是怎麼造成這些事發生的?發生這些事件的背後,必定有它的原因。就像耶穌所說的,如果我們不明白這事件的背後原因,然後學習懺悔、認罪,恐怕類似這樣的慘劇,不只會在美國發生,也會發生在任何其它地區,包括在我們當中。所以耶穌在說悔改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人的軟弱和有限,知道人的貪婪和無知。

在這章的第二段經文裡,記載了耶穌講的另一則無花果樹的比喻。內容說到有一個人連續三年在無花果樹下找不到果子,所以想要將之砍掉,以免白佔土地。但園丁請求再寬限一年,他要再努力看看。這樣的比喻很有「末日審判」的韻味在裡面。特別要注意的是這比喻的前題是:在葡萄園裡栽種一棵無花果樹。這已經說明了這個「非常特別」的現象,因為這棵無花果樹在葡萄園中必定成為凸出的影像,大家很容易看到它的存在。一棵果樹如果連續三年都找不到果實,必定有問題。雖然這裡並沒有說這棵無花果樹栽種多久了,但一定是有一段時間了。以台灣農人的經驗,就有這樣的一句話:「一年移栽,三年收果。」可是,已經連續三年了,這棵園中最顯眼的一棵無花果樹,主人卻無法從這棵果樹上收到任何果實。因此,耶穌說果園的主人要將這棵無花果砍掉。其實,耶穌在講這樣的比喻時,就是在說明猶太人乃上帝從萬民中揀選出來的「一棵栽種在葡萄園中無花果樹」。

園丁建議主人再延遲一年,這已經暗示了園丁的懇求,他期盼這樣的審判慢一點來臨,他要再努力看看,希望會有好的成果。這就是此比喻的中心思想。如果對今天的基督徒來說,我們就是從萬民中被揀選出來的「無花果樹」,一般人看到我們就覺得「基督徒」這個名稱很特別,身份也很顯眼,特別是在台灣社會這個以民間宗教、佛教為主要信仰的社會中更是顯眼。如果我們無法結出果實,不但見證不出上帝揀選的愛,反而會使上帝的名聲受到敗壞、損傷。

緊接下來的一個故事,是耶穌在安息日於會堂醫治好一位已經駝背十八年的女人。安息日,這是摩西法律規定必須休息的日子。猶太人規定在安息日除非是急性的病症,否則是不能在安息日行醫或是去找醫生的。如果我們翻開路加福音第四章40節,就會看到經文中記載到當眾人知道耶穌會醫病時,許多患病的人就紛紛被親友在「太陽下山的時候」帶來見耶穌。為甚麼是在「太陽下山的時候」呢?因為在那之前,是安息日,「太陽下山以後」,就是指過了安息日的時間;猶太人算時間是從下午六點開始算一天的開始。福音書中記載耶穌有好幾次在安息日醫治病人,這當然違背了猶太人對信仰態度的看法,但耶穌所關心的不是會帶給人生命枷鎖的法律,因為耶穌要帶給我們的是生命的解放,要從傳統習俗對生命的約束中解放出來。故事中的這個女人已經病了十八年,這不是一段短的時間,對這個女人來說是個很痛苦的一件事;就像那位病了十二年的患血漏病女人一樣,生命是苦難的。因為耶穌看到的是人生命的苦難,並不在意法律對人生命的約束。於是,他在安息日治好了這個女人。耶穌這樣的舉動當然會引起會堂主管的不高興,原因正是耶穌破壞了傳統信仰的規律。

其實,這段神蹟故事對我們今天的基督教會仍是很好的教材。今天有不少教會常設下許多規定,使人信了耶穌之後,反而常覺得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包括甚麼書不可讀、什麼電影不可看等等,這在人的生命中實在是增添了不少苦楚。信耶穌,應該是要幫助我們用更寬闊的心胸看世上的事物,使我們從傳統習俗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才對。千萬不要因為信耶穌,而在我們的生活之中造成了更多束縛,這就不是信耶穌的意義了。

在第2230節是非常有意思的經文,說到很多人喜歡人多、還喜歡標榜信耶穌的年資等等內容。這個故事的背景是發生在當耶穌和跟隨者,繼續前往耶路撒冷去的途中。這時,群眾中有人問到耶穌有關得救人數的問題。在馬太福音第七章1314節,耶穌就曾要我們努力進「窄門」,「因為通向滅亡的門是寬的,路是好走的,朝著這方向走的人很多」,然後他說「那通向生命的門是多麼窄,路是多麼難走,找到的人也很少」。但人喜歡人多,這叫作「人氣旺」,於是很多人喜歡舉辦甚麼大型的聚會,也會用人出席多少來誇耀成功與否。今天也有不少教會或傳道者,喜歡用教會人數的增加來表示傳福音的成功。並且有很多人將在這些教會牧養的傳道者,看成像是很有聖靈充滿一樣,是大有能力的福音事工者。但真的是這樣嗎?
再回頭看看路加福音這段經文所描述的,群眾中有人跟耶穌說他們曾經和他一起吃過飯,也聽過他的教導。如果我們再將此段經文,與馬太福音第七章2123節比較一下,就會看到經文中清楚的寫著說,這些來敲天國之門想要進入的人,都說他們曾奉耶穌的名傳揚上帝的信息,也曾奉耶穌的名趕出許多鬼,但耶穌一概否認他認識這些所謂大有能力的人。為甚麼會這樣?

其實這些問題的答案很簡單。因為這些大有能力的人,往往沒有將這樣的能力用來榮耀上帝,反而只是讓更多的人以為他們就是上帝的化身,這是極大的錯誤。這些人看起來好像在傳天國的信息,其實,他們所傳並不是真的福音。因為福音並不是要使人活在貴族型態的生活中,也不是要使傳道者變成權威者。相反的,傳福音的人如果沒有謙卑的生活態度,以及寧願卑微像耶穌取奴僕的形象,這樣的福音並不是耶穌所介紹給我們的福音。

天國的路不好走,這樣的認識非常重要。為甚麼?因為要真正認識天國是需要用心去追求,努力去尋找的。我常提醒信徒:如果你讀過書、識字,會看報紙、雜誌,卻不想讀聖經,這樣的人說想要進天國,很難的。因為沒有讀聖經的人,怎麼會知道天國在哪兒?單靠禮拜日去教會聽傳道者講道嗎?如果傳道者所講的「道」並不是聖經的道,而你又不讀聖經,又怎能知道他講的是否就是聖經的「道」呢?對聖經的「道」那樣陌生,又怎能找到入天國的門「道」呢?恐怕只是找到了瞎子帶路吧。不要告訴我說你沒有時間,除非你沒有時間看報紙,也沒時間看電視,甚至連去洗手間「上大號」的時間都沒有,你才有資格說沒時間讀聖經,否則就沒有這樣的理由。但我必須坦白對你說,如果你讀過書、認識字、卻想著可以不讀聖經找到入天國的門路。我只能說:那是非常難的事啊!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1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