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該和僕人的故事
作者: 盧俊義牧師 日期: 2010-06-03 10:29
路加福音十九:1—27
這段經文都是大家甚為熟悉的故事和比喻。我們也經常在教會節期活動中演出有關撒該的話劇,因為這個故事實在很震撼人心,因此,也成為教會經常被用來反省的信仰話題。
就像我一再提過的,撒該的故事也是路加福音特有的資料,主角又是稅務長。路加這位作者最喜歡用的材料,也是其它三本福音所缺乏的,就是他總是將當時猶太人社會或文化中最不喜歡的對象當作教材,提供作為早期教會信仰的課本。稅吏的問題、妓女的問題、撒馬利亞人的事蹟等等,這些都是猶太人社會和文化中連提或想都不會提到、想到的對象,但卻在路加這位作者筆下成為最好的材料。
第十九章一開始就說到在耶利哥城有一個人名叫撒該,他是「稅務長」,是有錢的人。耶利哥城離耶路撒冷很近,我們知道這個城市也是從約但河東岸要進入耶路撒冷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早年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民進入巴勒斯坦時,就是從耶利哥城進入的。因此,這個城市在耶穌的時代可說是重要交通要道。因此,羅馬政府在這裡設有入口關卡,作為抽稅的地方。而撒該就是該關稅所的負責人。
在上個禮拜我說過羅馬政府為了要抽稅順利,給予這些稅務人員有一定的社會地位,特別是讓他們擁有兵丁可供差遣,以便在抽稅的工作上能夠順利。特別是猶太人經常有「抗稅」的行為發生,更需要在這方面加強稽查和給予壓力。因此,稅務長的地位就更重要。相對的,在猶太人的眼中,這樣的人是罪惡更重,更受猶太人的厭惡。
抽稅,羅馬人將這種工作就當成工程發包一樣。因此,包到這工程的人就會利用機會好好地撈一筆。也因為這樣,投入這種工作的人,就是所謂的稅吏,也就是猶太人最討厭的人。這些稅吏之所以討人厭有兩個基本原因:一是這種工作是替羅馬政府做的,也就是與外國人來往,經常會接觸羅馬官員。這樣並不是說猶太人不與外國人來往,而是羅馬乃是統治者,這些稅吏經常與統治者來往,就容易被猶太人懷疑他們當中那些從事反對運動的「激進黨派」人士被抓,就和這些稅吏的密告有關。再加上羅馬政府課稅並不輕,猶太人又有「聖殿稅」要繳納,因此,就倍感沈重。若是遇到貧窮人繳交不起稅賦時,這些稅吏又有兵丁可供差遣,也因此,在猶太人眼中,稅吏就好像一個背叛民族替外國統治者工作的人,是背叛民族的罪人。第二點,他們厭惡稅吏的另一個主要因素,是因為稅吏抽稅時會超出羅馬政府所需要的額度甚多,這也就是為甚麼當有稅吏來問施洗約翰說關於要如何做,才會使悔改和行為確實是一致的問題時,施洗約翰很清楚地告訴那些稅吏,不要收取超過所該收的費用,要誠實就是了。由於稅吏經常不誠實地超收,所以猶太人的法庭不允許有稅吏作證人,因為在認知上就認為他們是欺騙、貪污者,不誠實的人。
現在耶穌看到撒該,馬上跟他說,要到他的家去。可以想到的是撒該必定是很有名的一個稅務長,卻爬在樹上,這就相當耀眼了。因此,耶穌遠遠就可以看到他,必定是有人在譏笑或是議論紛紛關於他的事。於是耶穌特地表示要到他的家去作客。這一點讓撒該大感意外,也深受感動。因為他是一個在猶太人社會中被孤立起來的人,且是被列入在「罪人」當中的人。這樣的人,耶穌卻主動表示要去他的家作客,要住在他家裡,這怎麼可能?但卻是耶穌親自說出來的話,不感動也難喔!也因為這樣,撒該馬上就在眾人面前表示他的告白:要把財產的一半分給窮人,若有詐欺過別人的錢,他要賠償四倍。依照利未記第六章5節的規定,賠償是只須物歸原主另外加上五分之一(百分之二十)。但撒該顯然是非常感動,決定用四倍來賠償。這種賠償價,乃是法律上最高的價格,且是針對牛和羊隻(參考出埃及記廿二:1)。因此,我們可看出撒該的決心和誠意了。不過,最重要的乃是他願意用所有財產的一半幫助窮人,這一點才是感動人的地方。一個人要捐出財產的一半用來幫助窮人,這絕對不是很簡單的一件事。
再者,耶穌並不是在撒該說要捐出財產和賠償人之後,才表示要去他家,而是當撒該還停留在樹上的時候,耶穌已經先表示接納他,要到他的家去了。從這裡想到使徒保羅在說明上帝的愛,乃是個無比的愛,因為當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上帝已經先愛了我們。不是我們先變成好人,上帝才來愛我們;而是當我們還在罪的當中,上帝已經愛上了我們。
可以想像的到的是,當時的人很不能接受這樣的事,因為稅吏是大家公認的罪人,耶穌怎麼會到這樣的人家去作客呢?耶穌不但去作客,且是再次表明他來到世上就是為了尋找和拯救「迷失的人」。這和他先前呼召稅吏利未當門徒時,有人也說耶穌和罪人在一起吃飯。那時候,耶穌就說過:「健康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的目的不是要召好人,而是要召壞人悔改。」(路加福音五:31—32)
想想看,今天的基督教會要成為怎樣的教會?我們是先要求人悔改之後才接納,或是先接納人進入教會,使那人因著福音受感動後才悔改呢?如果這人進入教會並沒有悔改,這是教會的問題,這樣的教會也沒有資格要求別人先悔改才進入教會。如果這人進入教會後不久,就知道悔改,這樣的教會才是符合聖經教訓的教會。
第二段經文提到耶穌所講的一個有關上帝國的比喻。路加這位作者特別提醒我們知道,耶穌講這個比喻的一個背景,是因為跟隨他走向耶路撒冷的門徒和民眾們都以為上帝國即將來臨,於是耶穌講了這個有關上帝國的比喻。
基本上我們可以這樣了解:比喻內容主要是分成兩組的人,一是盡忠的僕人,另一組是惡劣的僕人。這個貴族因為要出遠門,所以召集他的十個僕人來,每個人給了一個金幣(每人給銀一斤),要他們去做生意,看能賺多少。這是很公平的分配法,大家都一樣。
問題出在這個他本國的人並不喜愛這個貴族,因此,當他去國王那兒領受封立爵位時,也有人跟在他後面去向國王告狀。但是國王並沒有接受人民的建議,反而是封爵給這位貴族。當這個貴族回來的時候,他就叫這些領了金幣的十個僕人來,問他們是否有依照這位貴族呼召所說的,認真去做生意。第一個人說他用一個金幣賺了十倍,第二個人是賺了五倍。這兩個僕人都受到主人的稱讚、鼓勵,並且給予更多的權責管理主人的城鎮。後來有一位僕人對貴族說,他將那一斤的銀子埋在地下,原因是他深知主人是個嚴厲的人,沒有存放的,要提取;沒有栽種的,要收割。這個僕人這樣的說詞其實並不正確,因為前面兩個僕人都受到主人特別優惠的賞賜。可見這個貴族並不是一個很嚴苛的人,相反的,是個慷慨的人,他可以依照十倍的成果獎賞給那位賺了十倍的僕人,五倍的也是這樣。但這位甚麼都沒有做的僕人,卻用了一大堆理由來說明他沒有做的原因,主人聽了之後,相當生氣,將他那一斤銀子沒收,再加添分給前面那些認真忠於主人交代的事的僕人。
許多人想知道為甚麼這個懶惰沒有做工的僕人會說這樣的話?原因很清楚,他是沒有做,卻找了許多理由來表示他的態度是對的。且事實是更多人證明他講的是錯的,因為其他的人都依照主人的交代去做。主人並沒有說要他們賺多少錢,而是只告訴他們,要他們去做。但這個懶惰的僕人卻用手帕將這些銀子包起來,埋在地下,連拿去銀行存放著滋生利息這種不用煩惱的事也不肯做!
耶穌提到上帝國的比喻,都有一個共同的中心主軸—審判。這比喻就是在告訴我們,有一天上帝會審判。上帝把福音的事工交給我們,並不是要我們非要達到甚麼成果不可,而是要我們努力盡一切所能去做。但總是有人喜歡將福音事工給包起來,表面上看起來好好的、維持原狀,好像都沒有人動過一樣。其實,是懶惰的記號。看起來好像沒有甚麼損失,但事實上是損失很多,因為至少損失了利息。
福音事工最重要的,並不是得到多少,也不是要包裹起來放著不去傳揚,因為這不是福音。福音是好消息,好消息就要傳給別人一起分享。基督教的信仰告訴我們,上帝並不是一個嚴苛的上帝;相反的,祂是一個慈悲豐富的上帝,是個滿有恩典的上帝,只要我們肯做,必定會賞賜。再者,傳福音的工作,如果連那最基本的動作想一想都懶得去動,這樣的人真的是不配當福音工作者,不但對福音事工沒有幫助,相反的,只會造成更大的損失而已。
這段經文都是大家甚為熟悉的故事和比喻。我們也經常在教會節期活動中演出有關撒該的話劇,因為這個故事實在很震撼人心,因此,也成為教會經常被用來反省的信仰話題。
就像我一再提過的,撒該的故事也是路加福音特有的資料,主角又是稅務長。路加這位作者最喜歡用的材料,也是其它三本福音所缺乏的,就是他總是將當時猶太人社會或文化中最不喜歡的對象當作教材,提供作為早期教會信仰的課本。稅吏的問題、妓女的問題、撒馬利亞人的事蹟等等,這些都是猶太人社會和文化中連提或想都不會提到、想到的對象,但卻在路加這位作者筆下成為最好的材料。
第十九章一開始就說到在耶利哥城有一個人名叫撒該,他是「稅務長」,是有錢的人。耶利哥城離耶路撒冷很近,我們知道這個城市也是從約但河東岸要進入耶路撒冷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早年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民進入巴勒斯坦時,就是從耶利哥城進入的。因此,這個城市在耶穌的時代可說是重要交通要道。因此,羅馬政府在這裡設有入口關卡,作為抽稅的地方。而撒該就是該關稅所的負責人。
在上個禮拜我說過羅馬政府為了要抽稅順利,給予這些稅務人員有一定的社會地位,特別是讓他們擁有兵丁可供差遣,以便在抽稅的工作上能夠順利。特別是猶太人經常有「抗稅」的行為發生,更需要在這方面加強稽查和給予壓力。因此,稅務長的地位就更重要。相對的,在猶太人的眼中,這樣的人是罪惡更重,更受猶太人的厭惡。
抽稅,羅馬人將這種工作就當成工程發包一樣。因此,包到這工程的人就會利用機會好好地撈一筆。也因為這樣,投入這種工作的人,就是所謂的稅吏,也就是猶太人最討厭的人。這些稅吏之所以討人厭有兩個基本原因:一是這種工作是替羅馬政府做的,也就是與外國人來往,經常會接觸羅馬官員。這樣並不是說猶太人不與外國人來往,而是羅馬乃是統治者,這些稅吏經常與統治者來往,就容易被猶太人懷疑他們當中那些從事反對運動的「激進黨派」人士被抓,就和這些稅吏的密告有關。再加上羅馬政府課稅並不輕,猶太人又有「聖殿稅」要繳納,因此,就倍感沈重。若是遇到貧窮人繳交不起稅賦時,這些稅吏又有兵丁可供差遣,也因此,在猶太人眼中,稅吏就好像一個背叛民族替外國統治者工作的人,是背叛民族的罪人。第二點,他們厭惡稅吏的另一個主要因素,是因為稅吏抽稅時會超出羅馬政府所需要的額度甚多,這也就是為甚麼當有稅吏來問施洗約翰說關於要如何做,才會使悔改和行為確實是一致的問題時,施洗約翰很清楚地告訴那些稅吏,不要收取超過所該收的費用,要誠實就是了。由於稅吏經常不誠實地超收,所以猶太人的法庭不允許有稅吏作證人,因為在認知上就認為他們是欺騙、貪污者,不誠實的人。
現在耶穌看到撒該,馬上跟他說,要到他的家去。可以想到的是撒該必定是很有名的一個稅務長,卻爬在樹上,這就相當耀眼了。因此,耶穌遠遠就可以看到他,必定是有人在譏笑或是議論紛紛關於他的事。於是耶穌特地表示要到他的家去作客。這一點讓撒該大感意外,也深受感動。因為他是一個在猶太人社會中被孤立起來的人,且是被列入在「罪人」當中的人。這樣的人,耶穌卻主動表示要去他的家作客,要住在他家裡,這怎麼可能?但卻是耶穌親自說出來的話,不感動也難喔!也因為這樣,撒該馬上就在眾人面前表示他的告白:要把財產的一半分給窮人,若有詐欺過別人的錢,他要賠償四倍。依照利未記第六章5節的規定,賠償是只須物歸原主另外加上五分之一(百分之二十)。但撒該顯然是非常感動,決定用四倍來賠償。這種賠償價,乃是法律上最高的價格,且是針對牛和羊隻(參考出埃及記廿二:1)。因此,我們可看出撒該的決心和誠意了。不過,最重要的乃是他願意用所有財產的一半幫助窮人,這一點才是感動人的地方。一個人要捐出財產的一半用來幫助窮人,這絕對不是很簡單的一件事。
再者,耶穌並不是在撒該說要捐出財產和賠償人之後,才表示要去他家,而是當撒該還停留在樹上的時候,耶穌已經先表示接納他,要到他的家去了。從這裡想到使徒保羅在說明上帝的愛,乃是個無比的愛,因為當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上帝已經先愛了我們。不是我們先變成好人,上帝才來愛我們;而是當我們還在罪的當中,上帝已經愛上了我們。
可以想像的到的是,當時的人很不能接受這樣的事,因為稅吏是大家公認的罪人,耶穌怎麼會到這樣的人家去作客呢?耶穌不但去作客,且是再次表明他來到世上就是為了尋找和拯救「迷失的人」。這和他先前呼召稅吏利未當門徒時,有人也說耶穌和罪人在一起吃飯。那時候,耶穌就說過:「健康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的目的不是要召好人,而是要召壞人悔改。」(路加福音五:31—32)
想想看,今天的基督教會要成為怎樣的教會?我們是先要求人悔改之後才接納,或是先接納人進入教會,使那人因著福音受感動後才悔改呢?如果這人進入教會並沒有悔改,這是教會的問題,這樣的教會也沒有資格要求別人先悔改才進入教會。如果這人進入教會後不久,就知道悔改,這樣的教會才是符合聖經教訓的教會。
第二段經文提到耶穌所講的一個有關上帝國的比喻。路加這位作者特別提醒我們知道,耶穌講這個比喻的一個背景,是因為跟隨他走向耶路撒冷的門徒和民眾們都以為上帝國即將來臨,於是耶穌講了這個有關上帝國的比喻。
基本上我們可以這樣了解:比喻內容主要是分成兩組的人,一是盡忠的僕人,另一組是惡劣的僕人。這個貴族因為要出遠門,所以召集他的十個僕人來,每個人給了一個金幣(每人給銀一斤),要他們去做生意,看能賺多少。這是很公平的分配法,大家都一樣。
問題出在這個他本國的人並不喜愛這個貴族,因此,當他去國王那兒領受封立爵位時,也有人跟在他後面去向國王告狀。但是國王並沒有接受人民的建議,反而是封爵給這位貴族。當這個貴族回來的時候,他就叫這些領了金幣的十個僕人來,問他們是否有依照這位貴族呼召所說的,認真去做生意。第一個人說他用一個金幣賺了十倍,第二個人是賺了五倍。這兩個僕人都受到主人的稱讚、鼓勵,並且給予更多的權責管理主人的城鎮。後來有一位僕人對貴族說,他將那一斤的銀子埋在地下,原因是他深知主人是個嚴厲的人,沒有存放的,要提取;沒有栽種的,要收割。這個僕人這樣的說詞其實並不正確,因為前面兩個僕人都受到主人特別優惠的賞賜。可見這個貴族並不是一個很嚴苛的人,相反的,是個慷慨的人,他可以依照十倍的成果獎賞給那位賺了十倍的僕人,五倍的也是這樣。但這位甚麼都沒有做的僕人,卻用了一大堆理由來說明他沒有做的原因,主人聽了之後,相當生氣,將他那一斤銀子沒收,再加添分給前面那些認真忠於主人交代的事的僕人。
許多人想知道為甚麼這個懶惰沒有做工的僕人會說這樣的話?原因很清楚,他是沒有做,卻找了許多理由來表示他的態度是對的。且事實是更多人證明他講的是錯的,因為其他的人都依照主人的交代去做。主人並沒有說要他們賺多少錢,而是只告訴他們,要他們去做。但這個懶惰的僕人卻用手帕將這些銀子包起來,埋在地下,連拿去銀行存放著滋生利息這種不用煩惱的事也不肯做!
耶穌提到上帝國的比喻,都有一個共同的中心主軸—審判。這比喻就是在告訴我們,有一天上帝會審判。上帝把福音的事工交給我們,並不是要我們非要達到甚麼成果不可,而是要我們努力盡一切所能去做。但總是有人喜歡將福音事工給包起來,表面上看起來好好的、維持原狀,好像都沒有人動過一樣。其實,是懶惰的記號。看起來好像沒有甚麼損失,但事實上是損失很多,因為至少損失了利息。
福音事工最重要的,並不是得到多少,也不是要包裹起來放著不去傳揚,因為這不是福音。福音是好消息,好消息就要傳給別人一起分享。基督教的信仰告訴我們,上帝並不是一個嚴苛的上帝;相反的,祂是一個慈悲豐富的上帝,是個滿有恩典的上帝,只要我們肯做,必定會賞賜。再者,傳福音的工作,如果連那最基本的動作想一想都懶得去動,這樣的人真的是不配當福音工作者,不但對福音事工沒有幫助,相反的,只會造成更大的損失而已。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6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