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替這位病人禱告

這是發生在一所大型醫院的故事。

有一天,有一位在果菜市場靠搬運工作維生的老榮民,突然暈倒在地上,被人送來這所醫院急救。經過搶救清醒過來,並在詳細檢查之後,發現他患有特殊腦部病症。一群醫師會診之後,認為這老榮民生存的希望渺茫。但全院醫務人員還是繼續努力,找出許多現今治療的相關文獻,決定用「B」類型的藥,而且這種藥有健保給付。在現有的醫療報告上,這種「B」類型的藥都是用來治療小孩子,用在成人身上的效果並不是很好。這位年事已高的老榮民病情並不樂觀,治癒之可能性不高。因此,主治大夫,所有參與會診醫師討論的結果都認為:用「B」類型的藥應該就可以了。

但當這件事被院長知道,他翻閱這老榮民的診治病歷後,找來主治大夫討論,認為應該要用成人專用之「A」類型的藥給這位老榮民。但這種「A」類型的藥很貴,健保不給付。但更重要的是,這種藥治療的效果並不是很好。老榮民因為沒有錢,才會在快要八十歲的年紀了,還去果菜市場替人搬運蔬果打工賺錢。雖然主治大夫提醒決定給「B」類的藥是醫療團隊共同之觀點,院長卻堅持說一定要用「A」類的藥,且強調不是錢的問題。

包括主治大夫在內,醫師們還是認為應該要用「B」類的藥才對,他們也同意並不是錢的問題,而是他們認為目前許多醫學文獻都說是「B」。因此還是開出「B」藥單。院長知道此事之後很不高興,找來主治大夫,堅持一定要用「A」類的藥,並且要主治大夫將這位老榮民的病況每天向他報告。他也每天撥出時間親自去病房探視一、兩次。主治大夫覺得很不受尊重,既然院長都親自參與,他就不便表示反對意見,就當作是一種學習,只是懷疑院長的診治判斷是否正確。

第二天晚上深夜十二點多,院長突然打電話到該院臨床藥師的家,要她趕緊幫忙查一下,若是要給這位老榮民「A」類的藥,像這樣的病人要給的藥量是多少?同時要值班的放射科同仁再次送病人去照X光,他要再次檢查,而那已經是半夜時間,他堅信自己的判斷絕對正確。

第三天早上,臨床藥師提早到院裡去,趕緊將昨夜院長問她用藥的事登記下來,然後也趕緊去病房查看這位老榮民用藥之後的效果。剛好院長也去查房,他對藥師說:「你信耶穌嗎?」這位藥師說:「有啊,怎樣?」

院長說:「那就請你為這位老榮民向上帝祈禱吧。」

聽到院長這樣說,藥師只感到有點訝異,但她還是聽了院長的話向上帝祈禱說:「神啊,你萬事都能。但我們人很軟弱。包括我們院長,大家都為了要救這個老榮民,所能做的,都做了。但我們知道生命在你手上。現在就看你了,你看該怎麼辦,就怎麼辦吧。奉主耶穌的名。阿們。」院長聽了之後,帶著微笑離開病房。

這是一個沒有任何親人在身邊的老榮民,已經79歲,還在菜市場搬運果菜賺錢過生活。院長和全院醫師並沒有因為他這種卑微身分就放棄救助,相反的,大家都很努力、認真,而且是看到院長對這個老榮民非常疼惜、愛護,連主治大夫也因為這樣,心中感到相當佩服,雖然院長越俎代庖直接「下」藥單,但還是感動於院長這種不計代價地以救人為先,而不是先算醫院付出的醫療成本,單是這點就讓主治大夫打從心底深受感動。

經過一個禮拜多的治療,這位老榮民氣色越來越好,不但這樣,經過了大家細心照顧兩

 

個禮拜後,這個老榮民終於可以出院回家去休養。院長也終於鬆了一口氣,主治大夫則是更加佩服院長的果斷。若不是院長的堅持改用「A」類的藥,很可能因為用「B」藥而使這位老榮民回歸天家了。

就在老榮民要出院的那天上午,院長在病房走道上又遇到這位臨床藥師,跟她說:「你的祈禱很有效喔!」這位藥師回院長說:「不是我祈禱有效,而是院長你的愛心感動了上帝。你沒有瞧不起一位素昧平生的老榮民,不計醫療成本,只因為愛而伸手救助一位孤獨的老榮民,上帝因此才伸手參與我們救助這位老榮民的行列。」院長聽了之後,笑了一下,繼續他忙碌的院務工作。

我問這位臨床藥師說,當院長要你為這位老榮民祈禱時,你當時心中的反應是怎樣?這位藥師跟我說:「我向來跟上帝祈禱,都是很現實。因為我覺得上帝不會跟我們虛情假意,也不會跟我們賣弄祂特有的全能。因此,我當時就是跟上帝說,你就看著辦好了。因為生命的主宰權在上帝手上,我們所能做的,確實相當有限。但我看到院長那麼有自信、認真,那麼晚了,還在醫院為這老榮民的病症擔憂,我第一個想到的是:他一定是查閱過許多醫學文獻,很認真地做過功課,否則他不敢這樣子改變醫療團隊會診後所作成的藥方。但他雖然改變了大家的診治判斷,且親自下藥單,但他心中還是會怕。因為不論人有多少研究、成果、心得,總是會有『萬一』的時候出現,特別是在醫療上這種掛一漏萬的機率相當高。我想他會要我替這位病人祈禱,說穿了,應該是為院長他祈禱。」

這位臨床藥師說的沒錯,人在生命的事上是非常軟弱的。我們看似沒有問題的,卻偏偏會出問題;我們認為不樂觀的,卻往往出現大逆轉。只是我不太清楚,這位院長是一個很飽學的醫學專家,對信仰的事向來採取懷疑的態度,但卻在這件事上,會找這位信主的藥師代禱,這件事一直讓我感到相當好奇,也一再在思索著這到底要表明著甚麼意義?

我想起有一天,我被介紹去探望一位在醫界德高望重的大老,剛踏進病房時,他一看見我,就對我說:「牧師,我跟你說,根據數學統計的結果,證明祈禱是沒有效的。」我不知道我才進入病房,他就跟我說這句話是甚麼用意?莫非是要向我表白:「牧師,你不用替我祈禱,因為祈禱沒效。」或是要讓我知道他不想要聽到我替他祈禱?聽他說「根據數學統計」祈禱沒有效,我就利用這句話,打開跟他聊天的話題。我跟他說,祈禱不是數字,這也是基督教信仰最基本的認識。祈禱是為了要保持和上帝和好的關係,也是在學習怎樣讓自己謙卑下來的一種方式。因為祈禱是在跟上帝說話,也是在表明我們人的軟弱、有限,需要上帝的手扶持、帶領。

就這樣,我們聊了將近四十分鐘。我看他有點倦意,就跟他說:「我們今天就聊到這裡,改天再來看你。」正起身想要退出病房時,他隨即跟我說:「牧師,請你替我禱告。」一聽到他這樣說,我先是愣了一下,以為自己聽錯了。但他已經雙手合十,且閉上了眼睛準備要祈禱。我本想作弄一下他,回說:「你不是說根據數學統計,祈禱沒效嗎?怎麼還想要我為你祈禱呢?」但我沒有這樣,而是牽著他的手,向上帝祈禱說:「慈悲的天父,我們的醫界前輩,身體欠安,需要你的帶領、保守,更需要你的憐憫和寬恕。懇求你按照你的旨意帶領他,增添他的信心。讓他體會到你的慈愛。感謝奉主耶穌的名。阿們。」

前不久,他託人帶口信來給我,說要謝謝我為他祈禱。直到現在,我幾乎每天都在為他祈禱,祈求上帝開啟他的心門,讓他醒悟上帝的愛,而知道皈依耶穌。

——台北東門教會週報二○一○年七月二十五日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