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影片只會摧毀信仰

《父後七日》這部電影是從二00六年林榮三文學獎首獎改編製作而成的。

坦白說,我受邀請去看試映片,本應該感謝,不論內容喜歡與否,人家好意請我去欣賞,多少也說幾句好話才對。但我從沒有像這次一樣。對於拍製這片子,以及導演這片子的,或是改寫劇情腳本的人,我想說的是:我真的很失望。

我失望的原因是:一、這是牽涉到宗教信仰和態度的事,應該審慎。二、飾演宗教師的人,應該有嚴謹的態度,這是最基本且應該有的認識。但這片子不但看不到這方面的用心,反而是令我感到他們都有種存心戲謔,甚至是戲弄宗教祭祀禮儀。這是非常不好的事。

我一直認為無論是甚麼宗教,它的禮儀應該是被看成非常重要、嚴肅的,不論該宗教是否為我們所喜歡,都要用敬重的態度看待。特別是在死亡的祭祀禮儀上,更是需要用非常敬虔的態度來參與,特別是身為家屬的一份子,在參與自己的至親之告別式上,若是有輕浮的態度出現,那是非常不可取,更是不該。這也是我長久以來在教會中,一再要求大家必須將結婚或告別禮拜,看成是一種生命的告白一樣,否則,那就不是宗教信仰,而是一種應付罷了。

我不知道拍製該片主要目的在哪裡,雖然有劇情解說,但從頭到尾,我所看到的劇情內容是:死亡者的子女,特別是女兒,在道士舉行的祭祀禮儀中,一再出現那種不可思議的鏡頭。其中有兩個鏡頭,在我看來簡直就是在褻瀆宗教禮儀;其一是當她和兄長正在吃飯時,聽到道士說「哭喔」,他們兄妹就趕緊放下手上的碗筷,跑去棺材邊,妹妹是趴在棺材蓋上大聲哭,結果是把含在嘴巴裡的飯粒都吐了出來,且是吐在棺材上,這是非常不敬的行為。另外一個更令人不忍卒睹的鏡頭,是當聽到道士喊說「哭喔」,這位飾演女兒的妹妹當時正在刷牙,連漱口都沒有,竟然是嘴巴含著牙刷,跑到棺材邊,跪著一邊哭、一邊刷牙!

可以想像得到,當時在戲院裡的觀眾看到這樣的場景會有甚麼反應,就是大笑。而我的感覺是那已經不是「哭喔」,不但談不上所謂的真哭,而是虛偽得像在褻瀆宗教禮儀!

我不相信真正的道士在辦理這種祭祀儀式時,會是如此輕慢,也不相信會有這樣的道士,沒有事先跟家屬說明每段祭祀時辰,要家屬準備好跟著誦經、默唸、哀哭?我更不相信主事的道士看到他們家屬都沒有跟在他身後,會允許他們在誦經作法會時,還讓家屬在另一旁吃飯,或是在另一邊刷牙,然後等到儀式該哭的時候,才叫他們「哭喔」,而不管他的身後是否有家屬在?就算《父後七日》作者在書上描述其先父是個對這些宗教祭祀禮儀或傳統習俗是不會在意的人,但像影片一樣的祭祀禮儀是有可能的嗎?若是可能,這樣的宗教師不但是在羞辱自己所信的宗教,也是在殘害宗教信仰。

好多時候,我是一再嚴厲強調,宗教禮儀是非常神聖的事,禮儀可以簡略,也可以依照個人的需要作某些更改,但最基本的嚴謹態度,是任何宗教師不可疏忽的要件,而且絕對不可以在主持宗教禮儀時有輕蔑的態度。

在影片中,我們從那位扮演宗教師演員的動作及演出,就可以看出導演對民間宗教信仰和祭祀禮儀的認知是很不足的,而且在態度上很輕蔑,才會允許演員有這樣的表現。一位好的導演會用嚴肅且謹慎的態度指導演員如何正確的詮釋宗教師的角色,而不是以如此輕浮戲謔的樣式呈現。從片中的宗教師讓我們知道導演並沒有真正明白民間宗教的喪葬禮儀所要詮釋的生命意義!如此導演這類的影片是很危險的。

所謂「很危險」,並不是會為導演或演員帶來甚麼不好的詛咒,或是災禍,而是這樣做

 

對宗教信仰會造成極大的傷害。因為敬虔的宗教信仰是一個社會安定的重要力量,一個社會對宗教信仰越敬虔,態度越嚴謹,社會就會越安定,民心就會更美善。相對的,只為了賺錢,而對自己所不瞭解的宗教信仰,就給予污衊、羞辱,這樣不但不會讓人對該宗教的內涵有所認識,相對的,只會傷害這種宗教之信徒的心靈,這樣的社會,不會有安定的生活環境,到頭來,破壞者本身一定也會嚐到苦果。

至於飾演孝男和孝女的兩位演員,他們那種搞笑的動作,雖然博得觀眾滿堂彩,但卻正好可以看出導演的心態根本就是在羞辱宗教信仰,而不是尊重。如果對宗教信仰連最基本尊重的態度也沒有,這是一個社會的悲哀,甚至我必須嚴肅地指出,這樣的電影,對整體的宗教情操不但沒有一點兒幫助,反而是在破壞!

其實,這個故事題材非常好,可以藉此影片教導民眾認識民間習俗中所謂「頭七」是怎麼一回事。在法會結束時,法師應該可以藉此機會教導喪家,說明「百日」、「對年」應該要注意的事項。若是因為繁忙社會可以不用逐一遵行,也可以說明可取代的方式,或是可行的簡化之徑。這樣,法師的解說,會成為很好的教科書。而這些,絕對不是一個沒有下過功夫的導演會明白,一位好的導演應該知道在拍片前以及製片中,禮聘宗教師來指導演員,甚至是在劇本上給予協助校正。

戲裡還有一幕是燒紙錢和紙屋等生活用品給過世父親的鏡頭,影片中沒有藉此說出這種風俗的文化背景,只呈現法師和孩子們在討論燒了多少紙錢給父親,實在非常可惜。

宗教信仰與文化有不可分割的密切關係,而喪葬祭祀禮儀又是代表著一個民族、社會的文化。人的生與死,都是一種深層文化的記號,這也是為什麼台灣把「坐月子」看成是生命中的大事,其因不只是在為產婦補身,更是在說明生命的更新、珍貴,誠如俗諺所說:「生有過,麻油雞酒香;生沒過,四片棺材板。」人的生,已是如此,人的死,更是大事。所謂「人命關天」,表明的是一個人的死,連上天也垂憐。自古以來,喪葬祭祀之所以會有那麼多繁文縟節,甚至連入殮、出殯、入土都得看時辰,這不僅是在台灣,世界各民族都有不同的方式,一樣是表明各個民族文化的深層內涵。

我深感遺憾和難過的,是這部片子在處理宗教儀式的演出手法過於輕蔑。老實說,它已不僅是草率呈現民間宗教的祭祀禮儀,更是鄙視台灣原有文化之美。這種劇本、製片,對咱台灣社會和文化只有傷害,不會有幫助。

——台北東門教會週報二○一○年八月二十二日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