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此推動讀聖經和查經事工

一、楔子
我是在一九七四年自台南神學院畢業。在這之前,我就已經受到當時由陳南州牧師、謝淑陽牧師、鄭信真牧師,以及林弘宣兄等幾位當時還是神學院研究所二年級的同學所影響,因為他們四位推出「大專聖經神學研究班」的事工,我雖然還是神學生,沒有參與,但我發覺他們所推動的事工才是教會最需要的事工,因此,畢業之後就很積極地投入參與這項事工,並且將這樣的概念││研讀聖經的正確方法││帶入我在牧會的事工中。

二、我從幾個方面來推動這樣的工作
1、農村的鄉下教會,因為識字的會友並不多,且受教育的機會也比較少,因此,要他們自己研讀或是帶他們研讀、查考都會有實際上的困難。為此,我就從講道著手。我用很有「系統」的方式講道,這樣,他們可以配合講道的激勵來配合教會事工。但那時候的有「系統」講道也只是停留在「主題式」的經文講道。

今天因為電子媒體科技的進步,已經有聖經錄音帶,也有「電話聖經」之類的新產品,甚至還有所謂的DVD這種有聲、有影像版本的聖經,要推動信徒讀聖經應該是更容易了。
另一方面,我在農村教會牧會期間也撥出時間積極參與推動「大專聖經神學研究班」的工作。時至今日,我還在直、間接中關心和參與這項事工。我認為從我們的青年開始著手這項事工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在大專團契中,他們都是一群受過高等教育的青年人,也比較會思考問題。因此,在「大專聖經神學研究班」可以訓練他們思考聖經和信仰的問題,以及進一步從信仰到實際生活之間,怎樣取得適當的互動關係,這對大專學生來說都是非常貼切的。
推動「大專聖經神學研究班」之事工還有另一項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大專生大部分是住宿學校或校區臨近的宿舍,且是好幾個人一間房子。他們有的是學校團契契友一起租房子,然後相偕去參加團契聚會,甚至有的同學就住在團契學舍,這就有一個好處:大家可以彼此互相鼓勵每天固定時間讀聖經、祈禱等靈修功課,有時也可以類似查經班,彼此交換對經文引伸出來的問題和見解,這樣的討論和靈修,對這些青年後來投入教會事工有很大的幫助。今天有很多教會幹部都是當年參與「大專聖經神學研究班」的學員,他們從參與該班的事工,多少會有許多福音事工的概念。因此,如果能將這些參與該班的學員(包括畢業之後的學員)組織起來,對整體教會的發展來說是一件非常值得期待的事。

2、一九八四年開始我在中型都市教會牧會,這裡的會友受教育的情況比農村教會的還要普遍,識字的會友更多。教會原本就有查經班,我很自然地就接了下來。不但如此,有一位在教會醫院工作的會友因為發現我帶查經是逐節經文解釋的方式,就在該醫院發起查經班的事工,邀請我去帶他們研讀聖經,這是我第一次從教會延伸查經班到臨近教會的醫院去。
另一方面,我也推動大家一起研讀聖經,並且在講道之前會先撥出幾分鐘的時間,詢問一下參加禮拜的會友對上個禮拜研讀聖經經文的一些簡單問題。有時我也會點會友的名字請他們回答問題。因此,有些人很緊張,特別是長執更怕被我點名問問題,因此,會更加認真研讀聖經。有一陣時間,我還在講道之後留下時間,讓會友問我講道時他們聽了之後想要問的問題。
後來,最讓我興奮的乃是:有一位姊妹告訴我說,她因為晚上時間無法來參加週間的查經班,只能在白天來參加,問我是否可以在白天為類似她這種有小孩需要在家照顧的婦女開查經班?我當時的回答是:只要找到五個人我就開班。這位姊妹就真的找到五個來參加,而她們當中有三個竟然是非基督徒,都是這位姊妹的親友。不但這樣,由於參加這個查經班的姊妹會「傳述」她們參加後的心得給工作職場的同事,或是與她們經常來往的朋友,於是,人數增加到後來的二十名出席。最可貴的地方是這些增加出來的姊妹都是非基督徒,她們告訴我說,原本以為聖經只是一本宗教經典而已,是要參加禮拜或是加入該宗教信仰的人才會讀的經書,沒有想到聖經也可以當作一本「歷史、文學」等方面的書籍來看。但最使我感動的是,經過兩年時間的查經後,這些當年參加查經班

的姊妹已經有好幾位都去臨近教會參加聚會了,而她們去參加聚會都是在我離開該教會之後。

三、逐章逐節地講解聖經
從一九九○年開始,我試著除了帶查經班之外,也在講道時將聖經一卷卷、一章章(或是段落)地講,為的是要幫助會友更清楚整卷經書所說的信息。我之所以會這樣做的原因基本上有兩個:
1、我發現即使鼓勵信徒每日讀聖經,還是有人不會讀,也不想讀,這不僅是信徒,也包括了教會長老、執事,他們根本就不在意教會推動的這項事工。因此,我就利用這種方式來講道,這樣,即使不讀聖經,只要有來參加禮拜,至少也會在我講完一卷經書時,他們也跟著讀完(司會者)一卷經書,並且還聽過我講完該卷經書。
2、用這種方式講道對傳道者的幫助最大,原因是可以使自己對那些不熟悉的經文也會因為這樣的講道方式,逼自己花些時間好好地研讀、準備,才不會疏忽永遠都不會用之來講道的經文超過大半部的聖經,否則就很說不過去。

用這樣的講道方式之後,我發現會友比較容易明白整卷經文的主題,也會清楚前後經文所詮釋出來的信息。另一點很有意思的是,許多會友都會先在家裡看過禮拜日要讀的經文,也有的會友會先去找書看過該段經文的意義。這樣,他們來聽傳道者講道時,就會更容易進入況狀,甚至發現他所瞭解的經文內容與傳道者所講的有出入時,也會在禮拜後與傳道者提出來討論,這對傳道者來說就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收穫」。
自從一九九四年開始,我將講過的經卷之講道稿整理後出書,至目前為止(二○○二年十月)已經出版過二十卷(廿五冊),我計畫在有生之年能將整本新舊約聖經六十六卷都講完且出書,雖然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但我還是繼續朝這個方向前進。

四、我目前是這樣子推動讀聖經的工作
從一九九四年開始,我在中南部一間教會推動每日讀聖經,當時就是編排一份兩年讀完新舊約聖經一遍的讀經表,然後每個月要信徒寫作業交回來。但繳交作業回來的兄姊並不多,即使如此,我還是繼續推動並不氣餒。我在作業中出十道題目,其中七題是填充題,三題問答題。填充題都是有標準答案,而問答題都是申論題,沒有標準答案。我將這些申論題的答案選擇我認為比較不錯的刊登在週報上,這樣可以讓其他會友也一起分享。

同樣的,從一九九九年元月初一開始我也在台北東門推動每日讀聖經。我編排一份兩年半的讀經表,然後每兩個禮拜出一份「讀聖經寫作業」。我從信徒中揀選四位組成一個小組,專門負責出題目和閱讀作業,以及篩選申論題寫得不錯的,將之放在週報上。開始參與寫作業的人有一二八名,直到最後完成第一輪回的有七十一名。雖然減少了很多,但發現這些參與寫作業的會友,有許多都是全家檔、夫妻檔。
為了幫助會友喜歡讀聖經,不會半途退出,我每個禮拜在週報上刊登該禮拜內要讀經文的簡單「聖經導讀」,鼓勵會友一面讀聖經一面參考「導讀」資料,並且告訴他們:只要他們讀完一卷,我就送他們該卷「聖經導讀」,這樣就完成一套新舊約「聖經導讀」手冊共計三十六本。
現在已經進入第二輪回,我沒有重新寫「聖經導讀」,而這次長執討論後認為將原本的兩年半拉到三年讀完新舊約一遍的速度會比較好。同樣的,也是每兩個禮拜寫一次作業,但我將參與出題目和閱讀作業的小組同工擴編,讓更多人來參與。參加的人數一直很穩定地在一百名左右。

另外,每次作業中,我都有留一塊空白欄,主要是讓會友在讀該兩個禮拜的經文中,若有遇到經文的問題就寫出來。我發現他們所提出來的問題,不僅僅是經文的,還有許多是與在信仰上遇到的問題有關。當出作業小組同工將這些問題拿給我處理時,我發現許多人在經文上都有同樣的問題,例如:上帝創造了亞當和夏娃,他們夫妻兩人同房之後,生下了該隱和亞伯。後來該隱殺死亞伯,但創世記第四章十七節說:「該隱跟他的妻子同房,妻子懷孕,生下一個兒子,取名以諾。」很多人都這樣問:「只剩下一個該隱,怎麼還能跟妻子同房?妻子是從哪裡生出來的?」有類似這樣問題的人很多,於是,我將這些問題直接在週報上回答,也讓大家可以知道自己有的問題,也會出現在別人提出來的問題中。然後,我將這些問題蒐集成書出版。現在已經出版第一本「牧師,我
有問題││福音書篇」。是由台灣教會公報社的人光出版社出版。
其實,從會友讀聖經寫作業寫出來的申論題中,我可以知道他們的想法,這對我在講道上很有幫助,因為我可以明白他們在信仰上的認知,且有許多資料是值得我引用在講道中的,這些資料都是相當的寶貴。特別是他們提出來的問題,幾乎很多都是我從來沒有想過的問題。這也幫助我明白:我認為沒有問題的,並不是沒有問題;我認為有問題的,在會友看來並不見得就是問題。而這些都不僅幫助了我的講道,更幫助了我帶查經班的工作。

五、我是這樣子準備查經班的
一九九八年三月起我開始來台北東門牧會,同年七月初一我開始帶查經班。我一開始就帶兩個查經班,其一是禮拜三上午九點三十分,另一班是禮拜五晚上七點三十分。兩班查考的經文和內容和進度都是一樣,為的是要讓會友「白天不能來的,晚上來參加」,或是「晚上不能來的,白天來參加」。我從馬可福音這卷開始查起,用馬可福音作底,然後比較馬太與路加這兩本福音書。這樣,查考完馬可福音時,也就同時看過馬太與路加福音了。時至今日,已經查考過的除了馬可福音外,還有創世記、羅馬書、路加福音,目前正在查考約伯記。參加的人數也從一九九八年七月初一開始早晚各自有三十名參加,至今禮拜三上午有一五○名、禮拜五晚上有九十五名參加。參加的兄姊並不都是我牧養的教會會友,有南來自桃園,東自宜蘭;有外教派會友,也有慕道友。我主張使

用「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聖經,因為看起來比較容易懂、好讀。當我在引用經文時,都必須特別強調是「舊約部分第頁」、「新約部分第頁」,好讓那些慕道友知道怎樣翻閱聖經。其實,我也發現很多信徒對聖經是相當陌生的,真正熟悉聖經的信徒並不多,這是只要看他們翻閱聖經的時候就能看得出來的現象。
目前我總共開五個查經班,除了前述兩個固定在禮拜三上午和禮拜五晚上的查經班外,我也在禮拜四晚上開兩個查經班,都是隔週一次,其中一個班在教會,另一個班在會友的家。在教會這個班是大專畢業生,也就是所謂的「畢契」學生,他們都是利用下班後直接到教會來。另一個在會友家開的班,則是以外教派的會友居多。第五個班是禮拜日上午九點的青少年國、高中生班。
我帶查經班是選一卷經書,然後一章章、一節節地查考講解。在禮拜三和禮拜五的班中,我會先用十五分鐘左右的時間帶領大家唱聖詩,並且在唱詩中講些短故事,這些故事都是與周遭生活有關係的人、事、物等。我也經常講些歷史故事,也講時事,讓他們知道我是如何從基督教信仰的立場看這件事。然後帶大家一起禱告後就開始經文解析。

在查考福音書時,除了我自己會編排一份福音書經文對照表之外,也會發講義給他們。這樣,來參加的人除了有講義可以幫助他們明白之外,還可以幫助他們專心聽我講,就可以省去許多寫筆記的時間。目前,我已經準備將這些查經講義彙整成書出版,預定在明年(二○○三年)可以出版的有路加福音、羅馬書、創世記等三本查經講義。
查經班一次大約九十分鐘,但中間有休息十至十五分鐘,再加上提早十分鐘開始唱詩歌,這樣總共用的時間大約是兩個小時。兩個小時中,我需要準備的講義大約是三千至三千五百個字。我不僅僅是講經文內容,也會在經文內容中穿插許多生活或歷史實際的例子。因此,這就必須準備許多材料,而這些資料都是與平時閱讀報章雜誌刊物書籍有密切關係。我也經常介紹我認為好的書給他們看,鼓勵他們買。因此,我也會向出版社直接訂購來賣,書價也比一般書局要便宜很多。要介紹他們看書,我就必須先自己讀過,這樣也可以激勵自己多讀些書。

由於我對經文都是採取逐章、逐節講解,因此,講解的速度很慢,一本馬可福音就用去一年三個月的時間。除了農曆過年休息一次之外,其它時間都不休息,沒有國定假日或是暑假,除非我出國或生病住院之外,一概不休息,好讓進度順利。我將所有演講都排除在查經班之外,為的就是讓查經班可以穩定。我也經常鼓勵參加的會友多帶朋友來參加,即使現在禮拜三那班的人數已經多到一百五十名,我還是繼續鼓勵他們來參加,我甚至準備當人數達到一百八十名時,就分成兩個班。

六、從查經班我發現到非常重要的功用
很多人不瞭解我為甚麼要用這麼多時間帶信徒查經?其實,當傳道者用心投入這項工作時,就會發現我們的信徒確實是很可愛的;他們的心靈渴望著明白聖經上帝的話語已經很久了。因此,當他們聽到有人在講解聖經時,那種喜悅的心會從他們身上表露出來。

從與參加查經班的會友互動中,我知道有許多長久累積起來的錯誤觀念,例如:教會節期以哪一個最重要?很多人會回答說「聖誕節」,而我可以利用查經班讓他們知道過受難週最重要。也可以幫助他們明白為甚麼要大家來讀聖經?因為有研讀聖經、查經,教會的糾紛就會相對減少,信仰品質才會提升,並且從這裡進一步地引導他們關懷軟弱的教會的需要。目前我鼓勵參加查經班的兄姊,每個人每個月奉獻兩百元來支援一間或兩間弱小教會,現在這項奉獻已經超過兩間弱小教會聘請專任傳道者一整年的經常費用所需。我們把這項關心與總會原住民宣道委員會合作,也讓大家知道查經班在關心的教會是哪幾間。
當然,這樣的查經班因為人數實在太多,根本無法討論問題,因此,我只好告訴他們有問題的話可以在結束後留下來。結果往往留下來的人不少,有時為了討論問題要用去大約四十分鐘時間。而在禮拜四晚上的查經班就可以討論問題,因為社會青年(大學畢業生)這班的人數只有八名,會友家的那班也只有十八名而已。但只要有人要參加查經班,我就帶,人數多寡並不重要。

從參加查經班的兄姊可以看出,他們確實很熱心在追求。有許多人因為工作上的關係,實在無法參加。因此,他們就訂購錄音帶。我們教會為此買專用的錄音拷貝機,目前訂購錄音帶的人數多達六十份。他們當中有的人是將錄音帶寄到國外去的;有的是買回去再聽一次,然後轉送給親友;有的人則是帶回去給丈夫、家人在上下班途中於車上聽。看他們這樣熱切在追求認識聖經,我就更加奮力要做好這件事。

七、結論
我一直認為身為一個傳道者,我的使命就是傳「道」,因為「道」是上帝的話,而上帝的話就是聖經。而不是要當傳「教」者,因為「教」是在談組織、發展。這是我的理念,也是我獻身的使命感,打從神學院三年級的時候,我就已經很清楚這種身份。今天,我也發覺每當我越帶領信徒研讀聖經時,自己對聖經的興趣也越濃厚,甚至也看到自己以前從來沒有看過的經文之精華。每天用很多時間閱讀聖經、研究聖經,我深深體會到上帝從聖經中對我說話,與上帝的關係也越親密。

我當然知道帶信徒研讀聖經、查考聖經,並不會馬上使教會增長,但我知道聖經才是教會的基礎,就像咱長老教會創會者約翰‧加爾文對教會所下的定義說的:「教會是奠基在聖經上帝的話語之基礎上。」我的看法是:若是沒有聖經基礎,就算教會因為推出某種事工而帶動起來,可能看起來很興旺、增長很多,但可能因為缺乏對上帝話語的認識而根基膚淺,恐怕有一天就會因為找不到上帝的話而日漸枯萎下去。如果有聖經上帝的話語作基礎,則表面上看起來並不是很興旺,但卻因為有上帝的話語扎根很深,不論這個世代怎樣變遷,教會並不會因此而受到動搖。這是我的告白,也是我的信念。

(寫於二○○二年十月十日)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