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啊,聖靈請來淨化我們的心

復活節過後七個禮拜,就是聖靈降臨節。對基督教會來說,聖靈降臨是非常重要的節期之一。因為有聖靈降臨,讓耶穌的門徒們因此充滿了聖靈的力量,而讓他們從懼怕被捕、判死刑,到有勇氣出來見證,不僅建立了基督教會這信仰的團契,更不顧一切願為宣揚福音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因此,對基督教會來說,從耶穌受難到復活,再到聖靈降臨節,可說是一連串重要的節日。紀念聖靈降臨節,也是在提醒所有的基督徒,我們需要聖靈降臨在我們生命中,這樣才能使我們願意為見證福音而勇往向前。

聖靈降臨在門徒身上還有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意義,那就是在門徒身上看到了改變。改變,使他們從原本在爭奪權位的思維中,完全跳脫出來,並開始有了潔淨的內心。他們專心在傳福音和禱告的事工上(參考使徒行傳六:4),而原本會很在意權位的雅各,則是成了第一個為傳福音而殉道的門徒(參考使徒行傳十二:12)。

這是一種極大的改變。這種改變就像原本有懷疑之心的多馬,後來卻轉變成了傳說中獻身在印度開拓福音的門徒。如果門徒們沒有聖靈充滿在他們心中,他們就會跟耶穌剛被釘十字架之後的態度一樣,大家要不是回到原點——捕魚,就是回本鄉重操舊業。但因為有聖靈降臨,使他們願意拋開那過去陶醉在群眾擁簇之中的光環,寧為福音的事工,奮不顧身地扛下十字架的擔子。

這就是聖靈的力量。

聖靈,是三位一體上帝的記號,也是顯明上帝親自做工的力量。因此,聖靈不是人可以學習得來的,也不是人想要擁有,就能夠得到的。因為聖靈是上帝本身,祂要降臨在誰的身上,那是聖靈自己在作決定,不是依人的條件,也不是人用某種方式就能得到。但只要有上帝聖靈動工的地方,就會有新的生命力出現,因為聖靈是淨化人心的原動力。

我們的世界,特別是在西方、歐美,連帶許多以發展經濟為主軸的社會,可說是越來越齷齪,並沒有因為現代科技的進步、傳播媒體和交通便捷所帶來的廣闊眼界與行動範圍,而使人的胸襟心變得更廣闊、善良、美好。沒有!相反的,人是越來越會玩弄欺騙的伎倆,人所顯示出來的是更貪婪的慾望。這從去年美國爆發「次房貸」所引起的金融風波迄今未熄,銀行相接倒閉等這些的例子,就可以看出問題所在。雖然許多國家為了防範類似的案件再次發生,已有設定了許多新的規律、法則,但這就像以色列人民發「毒誓」一樣(參考申命記廿七:1526),到頭來還是一再重犯下這些「毒誓」所禁止的事,結果只好親嚐因貪婪、欺騙與傲慢而帶來的生命惡果。難怪先知耶利米會說,上帝要再跟以色列人民重新立約,但上帝不想要把這新的約寫在石版上,而是要寫在以色列人民的「心版」上,讓他們的心永遠記得,和上帝之間有生命之約。

其實,可以從以色列人民一犯再犯的毛病,看出一點:若是沒有上帝的聖靈引導,想要靠人的力量守住與上帝之間的約,確實是很困難的,人就是這樣的軟弱。

《耶穌在哈佛的26堂課》,這本書的作者Harvey Cox提起一件讓我省思甚久的事。作者Cox教授說:哈佛大學創辦於1636年,且是從神學院開始的。原本是以訓練栽培傳道者為主軸的學校,卻在將近一百年前開始擺脫這項創校原有的使命,特別是在1912年以後,哈佛大學除了神學院繼續教授神學相關的課程外,其他院所課堂再也聽不到「耶穌」這兩個字了。他說整個校園環境看起來就像「耶穌已經離開了哈佛」,而神學院也被學校「發落到偏遠地帶」去。

為甚麼會這樣?因為當時的校長James B. Conant,他非常認真地在考慮,想要把神學院廢除。因為整個社會都偏向於追求政治、經濟與科技。大家都認為信仰不再是社會的主流,只不過是生活無聊中需要點綴的另一種「社團」活動罷了,就像去喝杯咖啡、旅遊、度假一樣,調適一下生活或工作是可以,但深信則不宜。

然而,到了1970年代的下半期,開始有人發現一件很重大的事,那就是為甚麼出身哈佛的高材生,往往是美國社會犯罪的領導風騷者?所謂「智慧型犯罪」案件的主謀者,很多都是擁有哈佛的學歷背景,這項發現讓該校董事們大為驚惶不安,認為這必定和該校已經離棄了聖經和信仰有關係。於是,要求校方一定要再重新思考這方面的問題。

就這樣,在1982年開始,學校便從神學院聘請聖經學者,重新在神學院以外的院所開班授課,將耶穌介紹給學生們認識。就這樣,這位Cox教授開的第一堂課是「耶穌與道德生活」。而當Cox教授開課不久,教室就一再更換。他原是在一間小小的教室上課,後來學生人數越來越多,多到學校必須想辦法挪出更大的教室才得以容納得下。就這樣,學生人數從開始的幾十人,到現在每年的七、八百人;甚至還有來自外國的訪問學者、外交官、科學家,以及後博士班的科學研究人員等等,也紛紛前來聽課。

從這裡可以看到一個重要的現象:當人擁有更多世上的財富與權勢時,卻也發現到自己心靈的空洞是越來越大。有趣的是,當發現這樣破洞而想要及早彌補的,不是那些大企業家,也不是那些叱嗟政壇、財經風雲的人物,倒是一群剛入校門不久的年輕學生,他們的年齡介於十七到廿二歲之間。原因是他們知道生命不應該是一味的貪婪與奪取,而是需要用更謙虛的態度來看我們的世界和生活環境。因為上過Cox教授的課之後,他們發現:耶穌雖然在當時社會中,是一個很謙虛、很卑微的人,但他卻是人類歷史的帶領者。

人的心總是很快會忘記自己就是個受造者,當人稍微有一點成就時,就會以為自己「像神一樣」偉大,也會想盡辦法要號令世界、主宰世界、控制世界。但是,當人的腦海中開始出現想要「像神一樣」一樣的念頭時,人就已經開始在藐視上帝的權威,想要向上帝挑戰,甚至是已經有了取代上帝的意念,想要由自己來當上帝。這樣的人,心中是不會有上帝的。而心中沒有上帝的人,可說是非常危險的人。因為這樣的人,若是掌握了政治大權或軍事大權,他們很容易扮演屠夫的角色,宰殺人的性命也不會眨眼;而若是一個事業家心中沒有上帝時,他則會把別人當作奴隸看待。

Cox教授的這本《耶穌在哈佛的26堂課》,讓我深受感動。他說自己的努力只有一個期盼,就是要幫助讓大家想起耶穌、記得耶穌。然後進一步想想:耶穌是以怎樣的生活態度在過生活?是怎樣在帶領群眾?用甚麼方式傳遞,和見證上帝國的信息?Cox教授希望上過他課的學生,有一天真的會認真地將耶穌帶進他們所生活和工作的領域,讓耶穌的形像烙印在大家的生活中,成為他們學習的目標。當然,我也期盼Cox教授的影響力,不僅是在上過他的課的學生身上,而是會改變整個哈佛大學的教育生態。

我們生活在這個所謂以「經濟發展掛帥」,且是講究政治實力的大環境中,面對整個時代潮流、社會文化的大變遷,身為一個基督徒,我們不想要期盼成為大事業家、握有政治實力者、掌握軍權者,我們僅有的,就是懇求上帝的靈充滿我們,讓我們能堅持這個生命態度:無論我們的時代是怎樣在變化,我們都將持守著與上帝之間的約,永不改變。懇求上帝的靈來淨化我們的心靈,讓我們永遠屬於上帝。阿們。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