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要從簡單的茶點做起

記得四年前(一九九八年三月)剛來咱教會的時候,每次參加家庭禮拜回來後最感不適應的地方,就是除了看到每個家庭都準備很多吃的東西外,我和淑英還要手提著一包禮物。由於我實在不太習慣晚上吃太多東西,因此,每當有兄姊一再拿吃的東西給我時,我總是吃不下,原因是要去參加家庭禮拜之前才吃過晚餐,怎能再吃得下那麼多東西。可是很多次主人都會以為我這個牧師大概是挑剔,也有人說我很不好「請」。後來,我就在週報上寫了一則消息,請大家在家庭禮拜時,只用簡單的茶水就好,不要準備那麼多東西。當我在週報上刊登這樣的消息後,也有不少兄姊表示同感,但也有兄姊跟我說:「牧師,有的人因為趕著來參加家庭禮拜,所以連飯都沒有吃,準備一點東西給大家吃,並不為過啊!」後來我發覺確實也是這樣,參加的兄姊中有好幾位都是還沒有用晚餐,就從上班的地方趕來參加禮拜。因此,我就不再堅持主人準備一些餐點之類的東西。但最近一年來,我卻發覺好像有越來越多家庭,在禮拜時準備了許多吃的東西以外,還會準備了「伴手」給每個參加的兄姊帶回去。我想這樣是不好的做法,原因是這樣就是準備太多了。太多,對大家都不是很好的事,特別是在教會裡面,這樣的家庭禮拜更是不好。
我這樣說,並不是錢的問題,而是它所呈現出來的意義,和所帶來的影響。我們應該有這樣的了解,在教會裡:
第一,並不是每個人都是經濟財力很富裕,若是有些兄姊的家庭並不是很富有,當他看到舉行一次家庭禮拜要花那樣多錢買吃、喝的,且在禮拜後,還要送「伴手」,心很容易冷卻,甚至會害怕參加家庭禮拜。
第二,這也是人軟弱的問題,當看到別的家庭準備很豐富時,就會想要學樣,這正好是台語所說的:「輸人不輸陣。」沒有一個人喜歡被人在背後說他寒酸。在這種情況下,大家就會在有意無意之間跟著學前面的人所準備的東西去準備,甚至會比前面的家庭準備得更豐富一點點。大家都想「多」一點點,結果會越來越「多」出很多。

第三,人最軟弱的地方,就是有的人可能是性格使然吧,總是喜歡評論哪一家準備的哪一種東西比較好吃。這種人並不是出自惡意,而是因為他上次參加家庭禮拜時,吃到他感覺相當不錯的點心,就會喜歡告訴他人,有的更熱心的還會主動去告訴即將準備迎接家庭禮拜的兄姊,結果有些兄姊因此誤會了,以為舉行家庭禮拜就是要準備甚麼東西才可以。
第四,由於家庭禮拜有時候很難預測得準會有多少兄姊出席,通常都會算個大概數目,但卻一再發生準備得太多數量,導致留下來很多豐富的東西。於是就有心意很好的會友想要幫忙處理,就會說:「剩下那麼多,我帶一份回去給某某人。要不然剩下這麼多,很可惜。」通常主家都會樂意地說:「喔,謝謝啦,多帶些回去吧。」但並不是每個家庭都會這樣,因為他是故意多準備,原本就有預算著,如果剩下就送給某些人,例如左右鄰居,這樣也可趁機會來個社交活動。但卻因為有熱心的兄姊想幫忙處理而去索取,因此就傳出更不好聽的話。

上述這些都是人的軟弱造成的,而這些不必要的誤會,卻是出自真心和好意。實在有夠可惜,不是嗎?
不要以為我說這些是聳人聽聞,這些都是我在牧會工作中遇到過的事,我確實很不希望再次發生。這種事件不僅發生在台灣,即使在海外台灣人教會也一再發生過。因此,有些教會就乾脆不再鼓勵舉行家庭禮拜,讓需要的會友自己登記。有些教會則是嚴格禁止準備超過多少錢的餐點,原因都與發生過這樣的事件有關。
我們應該這樣認識家庭禮拜:它是讓我們學習彼此認識最好的方法,我們都是在同一間教會出入,在同一間教會學習認識耶穌基督,一起同走天路。因此,彼此相互認識不但是非常重要,也是我們學習怎樣彼此關懷的信仰告白。平常禮拜天到教會來參加聚會,通常都是聚會結束後就會趕著離開或是回家去,鮮少有時間彼此交通、噓寒問暖。但參加家庭禮拜就不一樣了;你可以知道哪位兄姊住在哪兒,他的家庭成員是誰,或從事些甚麼工作?因為我們在舉行家庭禮拜後都會介紹這個家庭讓參加的兄姊認識。經過這樣一次聚會後,大家就更熟悉,哪天在街上或其它場合相遇了,也會覺得很親切,更不會在意來到教會參加主日禮拜時,沒有人打招呼,因為我們都熟了,疏忽打招呼也不打緊,這樣,就更有時間可以去和那些還不太認識的兄姊打招呼。

因此,家庭禮拜最重要的並不是在準備這些吃、喝的東西,而是在於交誼,這點也是教會存在功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有沒有好吃的東西,或是有沒有特別的飲料,都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事。最重要的事,是怎樣幫助參加的會友認識這個家庭,那才是重點。
舉行家庭禮拜的原因也有許多種,例如:為了婚嫁之事舉行的有之,為了入伍當兵、留學、搬家也是很平常的事。而當創辦新的事業,例如店面開張,公司開幕。舉行追思禮拜的更是常見。有了新家要入厝而舉行的感恩禮拜,或是一件成功的收穫而想感恩也會舉行家庭禮拜。像結婚週年、生日等等,都是一件值得大書特書的事,於是舉行感恩的家庭禮拜。但不論是甚麼性質的家庭禮拜,都有一個主要目的,就是要達到分享、分擔的交誼目的。如果這點沒有達到,就失落了家庭禮拜的意義了。
這是新年的開始,我再次提出這樣的呼籲:讓我們大家一起來重新建立一個好的信仰團契生活模式,請大家盡量出來參加家庭禮拜,但主家必須在準備接待兄姊的茶點上簡單,最好是只有茶水加上一兩塊小餅乾、糖果,這樣就夠了。讓我們用多一點點時間來交談、聯誼。而準備主領家庭禮拜的長執,除了要事先了解該家庭以外,更需要注意的是:講道時間不要太長,佔去太多時間並不太好,讓出更多的時間給參加的兄姊交誼。主領的長執如果有事先認識一下該家庭,必定會知道這次在他家舉行禮拜的原因,如果有訪問過該家庭主人,必定會明白選用甚麼經節、講些甚麼內容是對該家庭有所幫助。

家庭禮拜也是一種分享,因此,並不是要講些甚麼長篇大論的講章,而是要大家來分享信仰見證才重要。
我極盼望從今年開始,長執和所有兄姊大家來朝這些方向努力,讓我們的家庭禮拜回到簡單的吃、喝,換成更豐富的心靈「食品」││彼此認識與交誼。


台北東門教會週報二○○二年一月十三日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4203